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时间:2024.4.14

第6课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康有为等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1898年光绪帝接受维新派建议,下“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并发展到华北各地,口号是“扶清灭洋”;19xx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了解维新变法触犯了清王朝的既得利益集团,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了解19xx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理解维新变法是面临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急形势下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政治改革。

2、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维新志士在民族危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价值观和献身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复习《时局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复述当时局势。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简单的归纳: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对危机,怎么办?

一、百日维新

1、公车上书

学生阅读导言,了解公车上书的大概过程。教师指出,其中的领导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2、康有为

材料:

1898年,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已经到了“瓜分豆剖”、“揭竿斩木”的地步,朝廷如还不及时革旧图新,则国亡无日,“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瓜分豆剖”、“揭竿斩木”各指什么?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受时世的刺激,中华民族觉醒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首先呼吁变法图强。

那么,如何救亡图存呢?

1

材料: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三部书:《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记》、《波兰分灭记》。——郭豫明《中国近代史教程》

思考与讨论:康有为进呈的三部书在主题上都是以相关国家的历史证明改革的必要性。其目的是希望光绪皇帝能够远以彼得大帝勇于改革为榜样,近以明治天皇维新为模式,以波兰变法失败而被瓜分亡国为教训。

3、百日维新

根据教科书P33——34内容,整理出戊戌变法的主要知识点:

(1)开始:1898.6.11;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

(2)失败:1898.9.21;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说明变法历时103天,故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新政”。

(3)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方面概括。

(4)引导学生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习惯势力抵制和慈禧太后仍想掌权三方面思考。

4、戊戌政变

(1)9月15日,慈禧逼光绪帝发布三道谕旨:免去支持变法的军机大臣,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凡被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的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任命宠臣荣禄署直隶总督

(2)戊戌六君子

同学们,你们认为谭嗣同的死是否值得呢?

(3)我看戊戌变法

小张同学认为:戊戌变法是正确的思路却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导致了失败的结局。你是否赞同小张同学的观点?

自身力量的薄弱:单纯依靠并无实权的皇帝,本身也缺乏必要的政治实力和民众的支持, 而守旧势力却相对强大。

二、义和团

材料:

(1)《义和团告白》:“保护中原,驱逐洋寇”。

(2)《增福财神告白》:“上能保国,下能安民”

(3)民谣: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4)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尽外国人,再跟大清闹。

2

阅读教科书,说出义和团运动的口号;运用材料理解“扶清”的含义;运用民谣分析口号的局限性。

为什么清政府会改变对义和团的态度,有剿灭改为进行“招抚?”

三、《辛丑条约》

1、教科书P36《辛丑条约》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辛丑条约》带来的影响。

庚子赔款,超过以前所有赔款之总和,至此,中国财政、经济全面破产。近代中国向帝国主义国家总共支付的战争“赔款”为16亿多两白银。

通过条约内容,认识到,《辛丑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2、动手动脑:将《辛丑条约》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进行比较,讨论、分析三个条约所反映的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结论:三个条约的内容,反映了列强侵华的不断加剧,最终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结: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是中西文明再一次的激烈碰撞,对于中国来说,戊戌变法的失败意味着变革在统治者内部解决的可能降到了最低,革命开始取代改良。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的容量非常大,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从学生解答练习的情况看,很多学生对于基本的教学知识点一知半解,难以形成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基于此,应该注重设计结构性板书,但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完全重视板书的结构关系,逾期目标并未达成,以后的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同时,也是出于课时的考虑,没有把一些生动感人的史实(如梁启超创办京师大学堂、谭嗣同慷慨就义等)加以渲染,影响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妨多注意这方面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3

更多相关推荐:
简析义和团运动口号评价的有效性

简析扶清灭洋口号评价的有效性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应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价值取向以学生为主体在讲授义和团运动时对于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其中说它盲目排外我认为在讲解时有必要让学生全面的去分析问题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义和团的成员组织形式和活动地区平原大捷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辛丑条约的...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义和团的兴起2理解扶清灭洋口号3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以及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转变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6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义和团运动是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义和团的主要参加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贫困和愚昧使他们的反抗斗争只能沿袭过去农...

中国历史第三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教材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瓜分世界对中国的侵略也更加猖狂在侵略过程中外国传教士起了极其恶劣的作用自40年代美法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课程内容1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清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3评...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表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表第三课时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答相同点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领导者农民阶级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学习目标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学习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学习难点义和团运动课前预习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年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运动在山东兴起1...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相同点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次农民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在此试对这两次农民运动做一些比较希望能对同仁认识两次运动有所帮助一基于不同视角的对比1从背景...

浅析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浅析义和团运动与启迪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在起义之初得到了各界民众的响应声势浩大成果喜人但是没过多久义和团运动像一个婴儿被扼杀在摇篮中这场运动是在爱国旗帜下掀起的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

就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史实与袁伟时先生商榷

就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史实与袁伟时先生商榷作者子乔来源血铸中华民族魂来源日期20xx125本站发布时间20xx125155709阅读量1051次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基本无...

义和团运动口号(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