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时间:2024.3.20

戊戌变法

[内容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2.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3.知道“公车上书”。

4.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特点。

5.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6.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7.认同变法图强、文明进化的价值观。

8.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9.知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0.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1.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整体感知]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变法在政治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如提倡官民上书言事。有关经济的内容均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西方文化的引进与传播。但是变法法令中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有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知识清单]

一、酝酿中的变革

1.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

客观原因: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政治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政治团体的建立。

推动因素:德国强占胶州湾等等。

2.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

思想家 主要著作或文章 思想主张、特点和影响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于改制考》 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轰动,奠定了维新派变法的理论基础。

梁启超 梁启超曾担任《时务报》的主笔.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 反对封建官僚的因循守旧,主张变法图存;主张兴民权,核心是“以群术治群”。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

发展。

严复 创办《国闯报》,翻译了《天演论》和《原富》等著作 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

实的理论基础。

3.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过程

经历了三个阶段:宣传变法——爱国救亡运动——进人高潮(百日维新)。

(1)著书立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2)1895年“公车上书”,从理论宣传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创办学会、学堂、报馆、书局,加强宣传和扩大影响,争取支持和参与,如《中外纪闻》、强学会、《时务报》等。(4)1898年成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的口号,推动了救亡运动的高涨,“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二、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措施 除旧 布新

政治方面 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

办报纸。

经济方面 裁撤驿站等旧机构。 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办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

矿产。

军事方面 裁汰绿营。 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

器,改用西法训练。

文教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将书院、祠庙等改为中西兼修的学校,创办专业学堂,

选派留学生。

2.戊戌变法的失败

(1)过程:

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同派的阻挠和破坏:免去支持变法的“帝党”首领翁同龢职务,打击和削弱光绪帝和维新派;控制用人大权,防止光绪帝重用维新派和支持变法的帝党官员;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

②发动“戊戌政变”镇压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党人,处死“戊戌六君子”;处分倾向和参与新政的官员。

③废除新法,取缔学会,封闭报刊。

(2)原因:

①客观上,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旧势力力量雄厚。

②这场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根本原因)。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方针策略,还是在组织程度上,都表现出软弱无力和政治上的不成熟。

③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发动广大群众,使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是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的。这就使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另外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等等,也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3. 戊戌变法的意义

(1)爱国性: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马关条约》签订时出现的“公车上书”成为变法的开始。所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

(2)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

(3)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兴民权,学西学,这样必然要和封建思想和文化进行斗争,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说,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就是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启蒙的。

(4)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变法,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4.戊戌变法的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重点突破]

1. 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强大。 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

具体措施 发布一系列陈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 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

国际环境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思想文化传统 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其实质来看,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与原来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时就要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否则,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受阻。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断地由适应到矛盾,所以改革就不断进行,使生产关系及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无论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时期、什么地区的改革,其背景均体现了这一实质,这也是我国当前实行改革开放必然性之所在。 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商鞅变法的矛头指向宗室贵族和世袭大臣,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剥夺他们的各种特权,必然受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甚至他们怂恿太子犯法借以破坏这次变法活动。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公子虔报复商鞅,告其谋反,商鞅被车裂,并族灭其家。商鞅赤胆忠心,最终却在劫难逃。还有王安石罢官归隐、六君子戊戌喋血等等,均说明改革之路曲折而艰巨。

从改革的结果来看,这9场改革有成有败。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①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②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利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由于封建顽固势力、保守力量异常强大等因素而昙花一现,归于失败。 从改革的作用来看,成功的改革能极大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梭伦改革改变了雅典贵族专权的局面,把雅典导向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迈出了雅典起飞的第一步,此后二百年间,雅典创造了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科技全面繁荣的希腊文明;商鞅虽遭车裂,但新法未变,使秦国一跃而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粉碎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思想条件;明治维新则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一个近代化国家。

此外,在重大改革活动中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他们在改革中体现出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值得后

人学习。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于敢违犯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以大无畏的精神冲破层层阻力,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王安石面对守旧势力的阻挠、反对,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力行新政。北魏孝文帝除弊布新,排除鲜卑旧贵族的阻挠,平息反对派的叛乱,甚至处死反对改革的太子元恂,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虽然有的改革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但他们勇为天下先、坚强不屈的意志以及改革所创下的丰功伟业却永载史册,为后人所乐道。

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注定了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第二篇:如果戊戌变法成功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中国是否会走上君主立宪制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课的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论文,题目是《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中国是否会走上君主立宪制道路?》。说实话,我很感谢老师出了这么一个命题,使我能够重新探究历史问题,一个我曾经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历史,是一门能让人变得聪明的学科,他能使我们借鉴前人的失败,吸收古人的成功,领悟先人的智慧。历史,是一门智慧的学科,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是一门有涵养的学科,是一门警戒的学科。他能传承文明,能实用社会,能避免挫折,能寻找捷径,能帮助中华名族走向昌盛!

回答原来的命题。如果戊戌变法真的成功了,中国是否会走上君主立宪制的道路?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性质入手。维新派又称改良派,其实质上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改良派。正是资产阶级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将改变封建统治,必将改变自然经济。这从他们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中可见端倪。而取缔封建统治并不意味着要消灭皇帝。相反,他们倡导皇帝的独尊地位。他们需要依附光绪帝开展一系列的改革。在当时那种封建势力还十分顽强的年代里,他们不可能像后来的孙中山那样去搞民主共和。

其次,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说,当时中国的封建势力依旧根深蒂固,守旧派的势力远远大于维新派的势力。且中国的民众也未受启蒙,民众更适应有皇帝的存在,就像日本的明治维新一样,虽是资产阶级改革,但也只是推翻幕府统治,保留并加强天皇的权力。在维新派一

系列的改革方案中,都出现了光绪帝的身影,其政策的落实,也都需要光绪帝的认同与支持。此外,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贵族,即使能退一万步,允许改革,放弃自身的多数既得利益,但也绝不可能做出交出皇权这一底线。

此外,经过西方半个世纪的经济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已经悄然发芽。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张謇为首的实业家开展的实业救国运动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的扩大,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发挥历史作用。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亦即资产阶级政治派别。故维新派必然的措施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以君主立宪制为形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然后,从维新派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的角度来讲。经济上,维新派倡导发展商业,在各省成立商务局,促进商品流通,发展科技,奖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允许民间办工厂等。这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举措。政治上,维新派提倡广开言路;精简机构;任用新人;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非但没有提出取消皇帝制的理论,反而有肯定,巩固的理念。另外,在文化上,废八股,建新式学堂;社会风俗上破除迷信等等措施,都是在试图改变封建制度,建立于资产阶级政权相配套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和生活习俗。而只有完善这些与资本主义经济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才能满足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需要。

最后,从当时整个世界背景的角度来探索。当时英国是世界上头

号大国,中国早期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士首先观察的亦即英国。而且,作为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英国是诸强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德国是后起之秀,实力不断增强,其在诸强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它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向英国霸主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其对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影响较大。而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迅速成长为东方第一强国,跻身世界诸强之列。其通过甲午战争证明了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在这些国家中,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日本,均实行君主立宪制。可以说,当时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制度最好的政治模式。又由于当时美国还未真正卷入瓜分中国的行列中,对中国影响甚少,且美国当时只是诸强中很普通的一员,对世界的影响远不及英法德,因此,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

综上论述,我认为,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中国一定会走上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但由于当时戊戌变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维新派实力过于弱小,资产阶级内在的软弱性,依赖性,决定了戊戌变法必定会遭受失败。

更多相关推荐: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对戊戌变法的认识摘要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戊戌变法颁布的法令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它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在政治上维新派深刻地批判了封...

戊戌变法练习题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D帝国主义的破坏2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D官...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天一课第七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梳理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的签订领导者等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意义揭开了的序幕变法准备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组织定期集会讲演把改名为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时间发起阶级代表人物涉及皇...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知识梳理自主学习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年当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和请求3公车上...

复习九 戊戌变法

复习九戊戌变法课前诊断1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2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

20xx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时训练 人民版选修1

20xx年高二历史课时训练专题九戊戌变法人民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表是187019xx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表格反映出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

人民版选修一戊戌变法练习题

戊戌变法练习题1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D帝国主义的破坏2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D官民上书3日...

选修戊戌变法检测题

选修一戊戌变法检测题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D帝国主义的破坏2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

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摘要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领袖得到光绪皇帝充分支持的政治运动又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爱国运动和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改革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1回首中国近代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概括中国近代探索历程的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

光绪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

光绪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摘要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同时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内部起义纷争不断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要变法图强这样的想法得到了清朝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的支...

戊戌变法口号(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