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

时间:2024.3.11

祭十二郎文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

①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②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和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二、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三、教学难点:祭文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2 课时

五、教学方法:反复诵读。

六、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七、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文体和作者。

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句。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联系并且引出所讲课文)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和亲朋好友,然而,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虽然“死者常已矣”,但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二)介绍作者(在从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过韩愈,但是本处作以概括的陈述,以提供参考,并温故知新。)

1. 韩愈简介

文学成就:

韩愈,字退之,也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鼎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人、记事状物都很感人。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 1

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四)文体介绍

祭文一般总是赞颂死者的功业或德行,而本文尽脱窠臼,没有一句赞颂的话(只是在文中顺便提到伯兄的“盛德”和十二郎的“纯明”),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作为祭文,因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

(五)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设计基础知识练习。

可以由学生尝试串讲课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些必要的点拨,并对以下一些重要字词加以强调和讲解。

1、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2、词类活用:

恐旦暮死:旦暮,名词活用状语,在早晚之间,过不了多久。

吾兄之盛德而夭起嗣:夭,动词使动,使??早死。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名词作动词,继承??的事业。

长吾女与汝女:长,动词使动,使??长大。

3、古今异义:

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4、句式:

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文言文中一种宾语前置的句式。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

(六)分析课文,整体感知。

1.鉴赏古代散文,要强调朗读,要以阅读为基础。读懂是前提,然后才能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内涵,与作者同悲同喜。

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且尝试概括作者的感情。教师在学生复述过程中不断的加以补充讲解,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逐渐理清思路,揣摩文意。

2

2.明确:

《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格式,

正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1自然段交代了写祭文的时间,叔侄关系、远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称写法,如与亡者衔哀面语,虽说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第一部分:2、3两自然段,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2自然段诉说自己的家世的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尝一日相离”,情同手足。 第3自然段回忆与十二郎离别后的三次见面和三次见面未果的经历,痛惜成年后二人离聚不定,竟成永诀,为此抱恨终身。

第二部分:4至9自然段,写十二郎之死。

第4自然段哀叹自己未老先衰本该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强,不该早死而竟死,两相对照极度悲哀。

第5自然段倾诉自己遭受巨大打击精神恍惚,对十二郎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惨烈心情。

第6段表达自己希望“从汝而死”,死后与侄儿相见的愿望,倾诉视死为幸的至悲至痛。 第7自然段联想到自己的和侄儿的孩子,说他们难以健康成长,悲痛至极连忌讳和不吉利都不顾及了。

第8自然段推断侄儿猝然而死的病由,倾诉自己“未始以为忧”的痛悔之情。

第9自然段推测侄儿的死期,倾诉自己不能确知侄儿死期的悲哀。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第10自然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告慰侄儿在天之灵。

第11自然段为侄儿的死而归罪自己,恸哭长号,告诉侄儿自己已是万念惧灰,仅存替侄儿教子嫁女的心愿而已。

第12自然段全文结束,“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为侄儿的死而痛伤不已。”

(七)体味抒情色彩

集体朗读5、10自然段(联系课后练习二),诵读时要注意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感情来。

明确:

第五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儿猝死消息的一段,作者连用了三个“邪”,三个“也”和三个“乎”和五个“矣”来抒发感慨,表示不愿意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又不得不相信的矛盾心理。

本文在一些语句中连用的这些连词和语气词,其作用:

1、 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

2、 可以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的感人力量。

(八)总结

全文12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是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叙写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

(九)作业

1、仔细朗读课文,体味作者情感的感人力量。并且反复阅读抒情段落。

2、完成《课课达标》相关内容。

3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2、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真切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抽查学生个读,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朗读。其他学生体会文中情感。

(二)体会文中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感人效果

1、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

(1)少年孤苦:吾少孤 惟兄嫂是依 零丁孤苦 两世一身,形只影单 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为了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牙齿动摇

我自今年来,苍苍者与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没有标志性的词语。 明确:

本文的抒情段落是2、5、10、11自然段,以“呜呼”作为标志。

3、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以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尝试分析这种抒情特点。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作者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

(1)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出来。少年孤苦,而如今自己的童年伙伴——侄儿也离开人世,着诸多的不幸怎么能够不引发作者的悲痛?于是作者首次抒情。

(2) 回忆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之中。

(3)叔侄二人已经变成永别,所以悲情再起。侄儿的死,自己不愿意相信,但是那已经变成事实,所以抒发了自古以来的至悲至痛之感。

(4)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了低沉的叙述。推测侄而死亡的日期等。

(5)作者好象在同死者对话,但是想到侄儿的生、老、病、死、葬料理不到,就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中,悲情再一次喷涌而出。

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情是主题,叙述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

4、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明确: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

4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

5、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明确:

作者写此文不是在赞颂死者,而是在倾吐自己的悲痛心情。

作者紧紧围绕叔侄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的生活琐事来写,充满生活气息,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但是作者又不是在纯粹的叙事,而是在叙事中,侧重书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三)艺术手法的体现

提问: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

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组织学生辩论

辩题:商品经济时代还要不要亲情

甲方:任何时候都不能够丢亲情。

乙方:商品经济时代,适者生存,不能因亲情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五)总结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的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该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治学态度。

(六)作业

完成《课课达标》相关内容

(七)课堂练习

(八)板书设计

幼时为伴,未尝相离(2)

1.生离之情 三别三会,聚少离多(3)

(遽尔汝殁,抱憾终生)(3)

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

惊闻噩耗,疑梦非真(5)

融情于事 2.死别之情 若死有知,愿从汝死(6)

子孙幼弱,睹之生悲(7)

病因死期,萦迥于心(8、9)

吊慰、改葬,事事不忘(10)

3.祭奠之情 行负神明,追悔莫及(11)

抚孤成立,馀年之愿(11)

(九)课后反思

5


第二篇: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开头形式。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开头,为全文拉开序幕。作者的笔触,以对过去的回忆为起点,“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三岁时丧失双亲,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后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广东省曲江县),不久死于任上,韩愈始十岁。文章选择记叙了韩愈与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因三兄皆早世,嫂“抚汝指吾”感叹“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等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况、情形,充满感情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深刻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作者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其后追忆延展,写两人成年后的几次见面和离别,特别点出近年间作者与十二郎几度约好会合又因变故使其“不果来”,突出了两人相互依恋的感情。夙愿终付虚幻,作者的痛悔不可自释。作者的一句“孰知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深深表明了他心中的惊诧叹惋和无比痛惜,也在读者心里激起了强烈的震动。下面对死讯生疑给被伤痛死死压住的心灵带来的瞬间、报丧书信反转来造成的更大绝望、伤心绝望至极而转生的悲愤,一系列急速变化的心理活动,都在作者毫无遮蔽的情感屏幕上清晰地显现出来。及至文中回复谈到自己的神衰体弱,说是不久就会从十二郎而死(“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因莫大的痛苦重负把这将死视为幸事,又由此想到他们的孩子都尚弱小,悲痛的情感越发汹涌,“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乎?”此时作者的抒情围绕十二郎的生前身后事,犹如湖水被猛掷进巨石,波动的涟漪在尽力迅疾地扩大,又好似滔滔急流的江水,波波相拥。问十二郎究竟患何病,何时殁等语,表面语气较低缓,却令人觉着作者锥心的痛楚。同时在行文中,造成了一种时起时伏、回旋跌宕的抒情效果。正如在艺术技巧上“抑”是为了“扬”,紧接着文中表现出无边无涯的死别的折磨,终于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直到“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将作者最终未能面见死者的深深痛憾、因大恸而导致的深刻自责等一齐爆发出来,其罕见的激烈、深细与真实,使读者怀着战栗的心灵看到了人类生命情感的无尽深处。这种感受,一直延续到作者交待了“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后,合并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无限余韵之中。

《祭十二郎文》之所以能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达出对亡故亲人的悼念和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其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不能忽略,即成功的语言运用。作者首先善于极贴切、生动地使用语言,使其文字不但切情而且切“境”,即描写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场合,便用什么样的语言手法使之凸现出来、活动起来。其次是作

者在用语方面擅长变化。人的情感活动本来就处在时刻张驰起伏的规律之中,所用于表达的语言如果平板单调,就万不能表现好情感世界的微妙深奥。而韩愈这篇文章的语调句式随着自身情感的发展变化段段变、时时变。句式或长或短、或口语或雅句;语调则或急促或迂缓、或高亢或低回,真正做到了情至笔随。从而使文章收到了情文并生的最佳效果。

更多相关推荐:
《祭十二郎文》逐字逐句的翻译

祭十二郎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呜呼吾少孤...

祭十二郎文句式及词语

一古今异义1古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2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3古松动今立场不坚定二词类活用12345四特殊句式1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2吾又罢去被动句3汝从吾于东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4未可以为...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2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

《祭十二郎文》教案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祭十二郎文教案A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2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B教学重...

祭十二郎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龙南实验中学宁都春晖学校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稿编写人郑冬华审稿人编写时间年月日使用时间年月日使用班级小组成员姓名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一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等理解翻译句子2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初步...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南和一中教与学一体化导学案高二语文编写者李秀芳使用日期20xx年月日班级姓名祭十二郎文学习目标1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能够独立翻译文中重点语句2注意作者感情的复杂沉痛起伏变化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

陈情表导学案

嵩县五高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陈情表1编写人王占强吴凤晓审核人编写时间20xx912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主要文言实词和虚词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巧妙的语言表达技巧3深切体味作者的至孝深情继承孝敬父母长辈...

河南省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8课 陈情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5

河南省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陈情表说课稿一说教材陈情表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是必修五中唯一的文言文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抒情散文在单元说明中提到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

《陈情表》说课稿

作者王新焕单位饶河县高级中学1陈情表说课稿陈情表说课稿饶河县高级中学王新焕各位领导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陈情表一说教材陈情表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是必修五中唯一的文言文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抒情散...

黄山听课有感

两年一度的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又要开始了是第八届这是全国中语届规格最高的比赛我很期待或许我一生都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大赛或许我不能到现场听课但我一定想办法学习揣摩这些优秀老师的视频在中华语文网上看评委资...

重读《古文观止》有感

重读古文观止有感上师范的时候就读过古文观止这本书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自己学好文言文里面所选文章的篇章结构文言语法在当时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时隔十几年我重读了一遍古文观止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这本书再一次的给我...

关于备课的几点心得

关于备课的几点心得高二语文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所选的作品都是古代名家名作的诗歌和散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手法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的不备好课就无法上课备课的功夫下得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语言的表达和教...

祭十二郎文名句(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