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时间:2024.3.24

1B Module 2 My favourite things

Book 1B   Module 2    Unit 3   Period 1st

AIMS:  1. WORDS(LETTERS)  cola  juice  milk   water  yogurt  drink                                          

2. STRUCTRE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3. FUNCTIONS Using formulaic expressions to indicate preferences.                            

 LANGUAGE FOCUS: Using formulaic expressions to indicate preferences.                           

 DIFFICULT PIONTS: 1.Pronounce the words correctly.

 AIDS: Picture cards. Multi-media, objects.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六个单词,drink, juice, milk, cola,water,

考虑到会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喝牛奶,所以这堂课扩充了单词yoghourt。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这六个单词且能用于真实的情景中。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上海的著名景点图片,让孩子感受,上海是

一个美丽的都市。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海宝邀请大家visit Shanghai.告诉学生,

我为学生准备了食物,通过Daily talk,What do you see? I see_____.引出今天的课,我们也需要drinks。

在教授单词的时候使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要使学生掌握新授内容,机械的操练必不可少,同时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变声朗读,儿歌朗读等等,在教授cola时,通过一首英文歌曲I like cola.操练单词,将学生引入充分放松和愉快地学习氛围中,充分贯彻趣味性原则。我还将单词的学习与句子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由单词逐步扩展到句子。在由句子扩展到其他的单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后将新知识融汇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孩子创设了购物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学到的是在情景中运用语言,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使语言学习变得生动形象,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并在英语运用,交际等过程中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第二篇:教学反思一


教学反思一:

1、 学会思考生活与人生

我们有时到学校听课,有时进行学科会议,很多教师就说:现在学生的作文语言太平淡,写议论文光知道举例,举例也是平铺直叙,举例之后也不会分析,语言太乏味,驾驭语言的能力太差了。针对这些问题,我就在一个学校应教师之邀请,上了这节作文课。我上这节课有两个目的:一是作文要增加点理性的深度;二是学会议论的句式与议论的方法,从一个小的角度入手,以点带面,加以引领。

作文如何增强理性的深度?如何思考生活与人生?最近看了史铁生致北大附中高一(3)班学生的一封信,谈到了这个问题,十分深刻。他说:

所谓“深入生活”大概意思是:你要写作吗?那你就得到农村去呆一阵子,到工厂去呆一阵子,或者到军营、医院乃至监狱去呆一阵子,体验体验那儿的生活。我就想了,以我的身体条件是绝难实践这套理论的,那么是不是说,一个大半时间坐着、少半时间躺着的人就不配写作了?我挺不服气,心想凭什么你们的一阵子是“深入”,我的一辈子倒是“浅入”?于是不管那套,既然有想法,我就写吧。后来我才慢

慢明白,要让那条金科玉律不死,非中间加上“思考”二字不可,即:深入思考生活。其实,任何生活都有深意,惟思考可使之显现。生活,若仅仅是经历,便似一次性消费,惟能够不断询问它,思考它,向它要求意义,生活才会漫展得深远,辽阔。所谓胸襟宽广,所谓思想敏锐,并不取决于生活样式,而是与你看它的角度与深度相关。最为深远、辽阔的地方在哪儿?在心里——最为深隐的疑难,和你对它最为诚实的察看。比如作文写得好不好,并不在于你怎样活过,而在于你怎样想过,或想没想过。有同学问我是怎么写《我与地坛》的?我的经验是:到哪儿呆一阵不行,呆一辈子也未必就行,而是要想、要问。

在这里,史铁生给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说,我们人人都在生活中,都在深入生活,但为什么作家能够写出发人深省的作品呢?就是他们思考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而我们中学生的作文核心缺失,就是缺乏“思考”二字。没有思考的人生,就是浅薄的,就没有灵魂。

周国平也说:“没有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省察,就是思考,就是反思,就是设问生活的意义。通俗一点说,就是设问为什么。那么,高中生的作文也是如此,我们学生的作文往往在行文时,在用例时,在说理时,还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上的,而没有真正的思考生活与人生,没有把自己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层意蕴揭示出来,没有把思考展示出来。实际上,写作就是写人生思考的,就是写别人、引用事例,也是要把思考展示出来的。在议论文中,如果这样设问就有深度了: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又到哪里去?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为什么把责任与意义放在生命的肩头?只有这样思考与审问了,作文才有了理性的光辉。

选择议论句式,只是形式的,但这是深层意蕴、理性升华的载体,是为内容的充分表达作铺垫的。

2、 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支点

有很多学生说:“老师,我的作文语言不好,怎么办?”有的老师也对学生语言驾驭能力差,十分伤脑筋。怎么办?有时为了安慰学生,我就很简明地告诉学生:不要紧,语言好就是会描述,会用句式嘛。对学生一定要给他指明学习的方法。尽管这个事情很复杂,学生语言不好,有阅读的原因,有潜移默化的原因,有兴趣、爱好等等原因,但一定要用最简明的语言告诉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我通过努力,能够迅速提高语言能力。

我们还是看史铁生在信中的一段普通的文字,就用了三处反问句:

我常跟我的小外甥说,就算你北大了,清华了,博士后了,学习也不过是才开始。世界上那么多书,还不够你读?人世间那么多疑难,还不够你想?读书重要,思想更重要。书是人写的,古圣贤之前并没有书,或只有很少的书,何以他们竟能写出前无古人的书呢?还是要靠观察,靠感受,靠思想。

在这里,史铁生的语言并不枯燥,还很活泼,很有韵味,一个是作者的思想在起作用,一个是作者的语言在起作用。在这里,议论的句式起了很好的作用,就是用了三个反问句,语言就活了。倘若不用呢?从表达的分量上看,就不如现在重一些。可见,句式是提升语言理性、深度以及文采等方面的好方法。

这节课我给学生总结了一些句式,如:“是什么,是什么”“是谁??是谁??是谁??” “忘不了??忘不了??”“君不见?? 君不见??”“想起了?? 想起了??”“曾记否?? 曾记否?? ”“为什么?? 为什么??”等等,只是形式,是一个个小小的支点,是方式,是方法,可能从某种角度看是浅层次的,但这确实是迅速提升学生作文语言能

力与水平的“钥匙”。

我们语文教师要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就是迅速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你总结了吗?传授了吗?是如何传授的?我是经常反思自己的。客观讲,要求学生大量的阅读,要读整本书,要提升他们的认识能力,这些都是对的,也应大力提倡。但语文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迅速的、立竿见影的提升写作层次。

3、 在“点”上突破,在“面”上开花

为什么我要选择突出“议论句式”?为什么我要选择一个小小的“点”?为什么我的作文课切口都很小?我是语文教师出身,尽管我是语文教研员,但我不怕上课。我一般上作文课,我上课的角度都是切口很小的。我觉得,我的作文课要做到这样三点:

一是让学生学到至少一种写作手法。就是通过一节课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效仿、训练一种迅速见效的方法,学生的作文能力能迅速提升。

二是要讲、练结合。教师的讲要充实,尽量多的提供优

秀的案例,供学生思考、揣摩、借鉴,同时就是课堂上必须留出学生训练的时间与空间。当然,训练也要尽量多的提供不同的训练题目,让学生灵动地使用学到的方法。

三是总结规律,容易“克隆”。因为我是教研员,教研员的使命之一就是让自己的教学起到引领作用。我经常说:我的课很简单,很容易“克隆”,你回去就可以马上“克隆”给你的学生。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的总结规律,例如,这节课总结了两个公式,好学易学好记,这就达到了规律概括与总结的目的。

我一直认为:真理都是很简单的,作文教学就是要深入而浅出。这样,学生才觉得作文不是畏途,很简单,很好操作。如果教师把作文形容得很艰深,很难提高,那么会有几个学生喜欢作文?况且,高中作文还是考查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的,高考也是考查这“基本”二字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的“基本”上多努力。

我的作文课大都是从“点”上突破的,例如,我上过如下的作文课:

学会使用“如果”;

学会运用“为什么”;

用“是”字排比,学会联想;

学会描摹生活的细节;

四字句与反问句;

学会理性分析;

形象性描摹事例;

语段的“点”与“面”的组合等等。

这些作文课都是“点”上的突破,整体看就形成了作文教学的“面”,就形成了作文教学的大空间。

我的作文课不是做秀的,我的作文教学是追求实用的,这是我这节作文课的特点吧。

教学反思二:

1、这节课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这节课,是我在一个学校视导时,应语文教师的恳请而上的。语文教师讲,学生的语言文采不够好,怎么办?你能给我们上一节作文示范课吗?

我也在反思:我们语文教师就没有办法了吗?有没有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语言与文采的好方法?并且是迅速见效,立马提高。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到一个学校给学生做作文的报告。我先让前排的几个同学站起来,讲讲对我报告的期待,或者讲讲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一位瘦小的女生站起来,怯生生地说:“我作文的语言不好,文采就那样了,看看在结构或素材上给我们指导指导吧。”

我当场这样质问:“谁说你语言不好?谁说你文采就那样了?这是哪个语文教师说的?语言与文采是可以立马提高的,是有简单易行的方法的,是有捷径的。”那天,我就重点讲了提升语言与文采的方法。

要问这节课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迅速提升语言与文采的方法,就是通过一节课让学生达到基本入门的诀窍,就是经过简单的、容易操作的议论句式,迅速达到优秀议论文语段所期望的水平。

从这节课学生的反应看,从学生最后自己读出的文字看,学生大都能迅速的掌握这种方法,并立马见效了。实际上,我因为对这个班的学生不熟悉,最后叫起来的学生并不是这个班最好的学生,我也不太喜欢叫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因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是让不擅长作文的学生,作文擅长起来;让不精通作文的学生,作文精通起来;让学生走出低迷,让成功弥漫学生的身心。

2、为何这节课定位在训练“一点”上?

作文的事情很多,这节课为何定位在这“一点”呢?

在这里,我是借用了黑格尔“这一个”的美学观点来解释一下。黑格尔说:“绝对精神是艺术的内容,但它需要通过个别的具体感性的形象显现出来,而在文艺作品中,就是要通过一定的人物性格来表现。”他认为文学就是要写“人”,特别是“这一个”。他首次提出了文学作品创作“这一个”的观点。黑格尔在这里讲的是文学创作,而我们的写作教学难道没有“这一个”?写作教学的“这一个”的方法在哪里?如何让学生迅速掌握“这一个”的写作技巧呢?

于是,我根据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针对高考作文的具体要求,特别是针对学生作文大量存在的平铺直叙、简单直白、语言干瘪的状况,通过长期的摸索与思考,对作文教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那就是——

一课一法,法法相加,遂成一家。

一课一法,就是一节作文课要凸现一种写作方法,让学生通

过一种方法的学习,迅速达成一定的要求。

法法相加,就是日积月累,环环相扣,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贯通起来。

遂成一家,就是法法反复训练,点面结合,逐渐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与写作风格。

这几年,我是借助语段教学来重点突出“法”的教学的,重点出示了一下的“一课一法”写作课:

语段扣题法;

开头“一”字入题法;

学会使用“如果”;

学会运用“为什么”分析事例;

用“是”字排比,学会联想;

细节定格法;

四字句与反问句组合法;

学点理性分析;

形象性描摹事例;

“点”与“面”的组合式语段等等。

例如《学会 “如果”》《学点理性分析》的课例,曾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过。实际上,这也特简单,就是连续使用“如果”句式,来分析材料,例如:

如果袁隆平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他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农民着,科学着;如果他仅仅是为了钱而生存,他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而又纯净;如果他也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杂交水稻也不会靠近他。

而本文的“学点议论句式”,则是针对学生的语言乏味、单调而进行的方法探索。

我曾经辅导过一个作文中等的学生,我深深地为学生的作文

热情所打动,也曾为学生作文无法迅速提升而揪心。这位学生当时写的作文题目是《和谐》,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和谐,首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新加坡土地不是很多,但人们特别注重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他们借助自然阳光,发展了世界著名的旅游业,他们不允许随地吐痰,对破坏自然的现象要进行惩罚。他们才是真正的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段文字是文通字顺的,但没有特色,语言平淡,平铺直叙,不能真正打动人,且没有一个句式。这是高中学生作文的共性。你可以随便到一个学校翻看一个班的议论文,有的几乎全班同学,没有一个学生使用像样的议论句式。这样的学生作文俯拾皆是。

如何迅速提升议论文的语言与文采呢?

我简单给这个学生说:“文采=句式。要有文采,必须多用句式。这段文字如果用上两种句式,排比句、反问句,在合理的想象组合下,就成为一类卷作文了。”我当场用句式口述修改了这一段:

和谐,是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理性之花。当我们看到新加坡的沙滩纯净美丽,当我们看到新加坡的街道干净漂亮,当我们听到总理李光耀说——“新加坡只有阳光就够了”,你的心中想到了什么?那肯定是最简单的两个字:和谐。为何他们对自然这样的尊重?为何碧绿的草地萦绕在人们的身边?为何“不许随地吐痰”成为了普通人的自觉行动?只有对自然尊重,才会有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当然,组合这段文字可以用很多议论句式,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通过这前后的对比,学生说:“会了,会了,这么简单啊。”

实际上,大道至简啊。

教师就是要做到深入而浅出,让学生真正觉得语文很简单,很轻松才好。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说,你写作基础差,读书少,文采要慢慢吧,那这个学生可就绝望了。

正是为了学生作文“有门”,大道如简,我的作文课就定位在“这一点”上。

3、这节课的设计有层次吗?

作家莫言曾说,如何写作呢?第一,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第二,要大胆模仿,鲁迅、沈从文、马尔克斯等都曾经模仿过,若连续模仿20个作家,就会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一个作家一旦有了独立的语言和风格,我想就等于拿到了一张进入文学会堂的门票了。”

独立、个性、风格,都是一个作家苦苦追求的,但我们的学生也和作家一样,也需要“模仿”。

所以,我设计的课很简单,很好操作,很实用。就是三步:

一是参模。

就是提供模仿的依据与凭借——优秀案例,供学生学习模仿。这里要分两步走,一是搜寻,二是“活化”。

搜寻,就是寻找符合课堂要求的优秀片段案例,这是最难的。

案例可以从作家写的文章里找,也可以从高考满分作文里找,还可以从学生的习作里找,还可以从教师自己的下水作文里找。实际上,“从容是一种境界,从容是一种品行”的这段文字,是我自己写的一段,是从《从容》的下水作文中抽取的。包括上面“如果袁隆平”的这段文字,也是从我另一篇下水作文中选取的。《学点议论句式》的其他几段,有的是作家写的,有的来自满分作文。

活化,就是语段形成梯度,不平面化的,不死板,有张力,给学生以更大发挥的空间。相同相近的句式类型可以展示,不同多样的句式形式也可以展示。尽管句式简单,也要让学生仔细分析句式的表达,分析句式是如何呈现的,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分析不到位,就很难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领。

本课第一个语段“从容”是简单的句式组合,而“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落”,“是谁陪我栉风沐雨”,“我忘不了文天祥的爱国正气”等三个语段的句式形式,就呈现多样化了,这在告诉学生,句式是千变万化的,是多姿多彩的,所以这就是“活化”的妙处。

二是授法。

就是教师授其法,引其道。交代具体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得到写作的捷径。我们经常说,要授之以渔,要给学生点金术,要交给学生点金的“指头”,但往往庞杂繁琐,要么全盘托出,要么纯粹个例,没有把共性的、独到的发现交给学生。在这里又涉及到两点:一是类聚,二是法式。

类聚,就是尽量把相同的形式归类、整理、聚合。本课我把几种议论句式进行了列举与聚合,这是为了让学生集中的了解与借鉴。如“君不见?? 君不见??”“想起了?? 想起了??”“曾记否?? 曾记否?? ”“为什么?? 为什么??”等等。实际上,学生还可以就此引申丰富起来。当然还有 “当??当??”“为何?? 为何??”“难道?? 难道??”“那是?? 那是??”“难忘?? 难忘??”等等。当然,如果你用例很娴熟了,还可以取消句式,进行暗式排列。如20xx年的山东卷,一位59分的考生,第二段就用了排比的举例形式,仅用了一个反问句,也相当精彩: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求阙斋”,为什么要求阙而不求全?断臂维纳斯历时千年,依然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光辉,只因那失掉的两臂。参透凡尘的苏子也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此看来,人生的确不

完美。

法式,就是尽量给学生总结一个公式,让学生有章可循。当然,可能有很多朋友会说,这是八股啊,是教条啊,文章无法啊等等,但对学生来说,对大多数还没有“得其法”的学生来说,还是需要“法式”的。

当然,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式,而况作文的法式呢?

但我想,要先“入格”,然后再“出格”啊,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啊。你的学生连“格”都没入,何谈出“格”呢?

所以,我对议论句式简单概括出两种形式,一种是并行式,一种是递进式。并且用公式来简单形象的呈现出来:1+1+1=观点;1×1+1×1+1×1=观点。

我也在反思,这样好不好?是否会束缚学生的手脚?是否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是否会形式化或趋同思维?

我忽然想起鲁迅的教诲:“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 “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留心各样的事情,多

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创作总根于爱”。

茅盾这样分许鲁迅的观点:鲁迅屡次说,他不相信《小说作法》这一类的书籍。他说这样的话,并不是否认了写作小说应有法则,而只是反对那些穿凿造作、卖弄技巧、而实际是叫人钻牛角尖的所谓“作法”、“ 法程”一类的庸俗的书籍。

鲁迅与茅盾的话都是对的,作文尽管无法,但也不反对模仿与法则。

那么,面对学生的简单陈述、干瘪无趣的文字,我们只有束手无策?学生只有坐以待毙、望洋兴叹吗?难道我们能忍心看着学生自己在黑暗里摸索无望吗?

我觉得,这是模仿“这一个”的法式,是一种高中作文句法归类的总结与提炼,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事,这只是一种高中作文句式训练的途径而已。

三是得法。

就是学会模仿,借助提供的句法归类,自己成功创作语段,

迅速掌握提升语言文采的方法。从这堂课的实践看,还是基本达到了提升文采的目的。

当然,一个学生的语言与文采,仅仅通过一节课的努力是不会一蹴而就的,这只是一个开端,只是提供了一种提升的环境,只是有了一种途径。

从五个学生当堂的句式语段训练看,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学生运用句式的灵活性,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表达内容的层次感,还都是可以的。但有个别同学句式运用还是简单了一些,有的是为使用句式而写句式,没有把事例与句式很好的融合起来,句式还没有真正的变通与“活化”起来。在运用事例方面,还是采用常见的人物,如司马迁、陶渊明、文天祥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今后作文教学改进的。

在这里,我还想说,课本也应是我们学习议论句式的典范。下面是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的一段文字,我们要学习他多少议论的句式呢?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语言是魅力无穷的,也是学无止境的。德国思想家伽达默尔说:“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

更多相关推荐:
雪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之路上奋进雪教学反思何媚秀雪这篇课文比较短没想到的是越备课就越觉得难一对课堂深度的把握对于野草一直有着许多不同的解读这本体现鲁迅全部生命哲学的小册子也因此被文学界公认为世纪性的文学猜想雪虽然是...

《雪》教学反思

雪教学反思徐婷鲁迅在本篇课文中介绍了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通过写这两个地方的雪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对命运的抗战和不屈在课堂上学生对南方的雪很感兴趣通过自学探讨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我为...

《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雪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寺头镇寺头初中姓名王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感悟散文的精美语言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诵读感悟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教...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课后反思看雪这篇课文的言语表达看上去平易自然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同时还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中的很难一词您看见过真的雪吗中的真字的运用在描写雪景的美丽时连用了四个短句天上飘着...

鲁迅《雪》教学反思

雪教学反思刘斯斯一因材施教定目标鲁迅的文章一向以晦涩难懂而让学生望而却步因而在设计雪这堂课的时候我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降低对文章背景内涵的解读而更多的注重从文本本身出发更倾向于学生对文本语文味的解读通过语言的品析...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教学反思看雪讲的是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呈现通过师生对话表达了作者对子过统一的期盼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剪雪花教学反思

剪雪花教学反思剪雪花是浙美版三年级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本课课型题材新颖来源于生活是一堂以折剪为主的工艺制作课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国粹剪纸的历...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柳林一小周启兰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以韵文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子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活泼富有童趣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让学生都能主动愉悦地去获取新知识在语文教学...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落实主体启发想象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开发区小学周萍在本学期的教学开放日中我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以诗的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篇一雪地里的小画家gt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我采用了三步走的模式互相交流熟练掌握识字方法多角度识字字不离词词...

《踏雪寻梅》教学反思

踏雪寻梅教学反思踏雪寻梅意境优美旋律动听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首歌在歌曲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1断音的练习歌曲中的断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有弹性来表现驴儿的铃铛声在这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法先出示加了连线...

雪教学反思(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