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20xx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

时间:2024.4.13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背景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诵读提示: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缓慢、低沉的

分析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析。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三、诗歌内容分析:

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

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2、 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

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3、艺术特色。A、寓情于景 B、直抒胸臆。

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三、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四、练习提升.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

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怜仃。

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

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泊。

(答案A. 应是“由近及远,由上及下”。首联与颔联之间是由近及远。颔联的上联与下联之间是由上及下。)

五、对比拓展

对比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旅夜书怀

李白 杜甫

渡远荆门外, 细草微风岸,

来从楚国游。 危樯独夜舟。

山随平野尽, 星垂平野阔,

江入大荒流。 月涌大江流。

月下飞天镜, 名岂文章著?

云生结海楼。 官应老病休。

仍怜故乡水, 飘飘何所以,

万里送行舟。 天地一沙鸥。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有哪些?

(1) 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作的这首诗。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作的这首诗;(2)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近展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作无穷无尽的遐想。

这两首诗的不同点在哪里?

(1)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是青年时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历时而作。《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辞

去了幕僚的职务,带家眷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阳县云安镇途中而作。两诗相差的年代刚好40年;(2)心境不一样,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开阔,,神荡胸襟,豁然开朗,兴奋喜悦之情,言于溢表。举目从没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蓝天之间,成了渺渺的一线。李白的诗里,只有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思乡的情怀,而没有人生风雨历程的伤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样,蹇途人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穷困缠身。恰又

辞官飘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苍凉。在静静的夜里,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独自一人守着孤舟,多么悲凉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这开阔的场景更衬托了杜甫的这种悲凉和孤独。李白诗的画面固然是一种令人遥想的大画面,是很美的,但杜甫这首诗却能深入到欣赏者的情感的内部,刺激欣赏者的心灵,一种对杜甫生活处境的同情和感叹油然而生。

李杜之间的情宜甚深,特别是杜甫,多次做诗怀念李白。对李白的诗,杜甫更是称颂,说“白也诗无敌”。李白的诗在前,杜甫的诗在后,两诗的画面又这样接近。在艺术上,杜甫的《旅夜书怀》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影响呢?或者说《旅夜书怀》模仿了《渡荆门送别》呢?


第二篇:《阁夜》教学设计


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阁夜》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选修阶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对于大诗人杜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杜甫的形象重叠在学生的阅读经验里,形成了“套板”,常规的介绍不易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快餐阅读时代,常见有理解不深不细的流弊,这对于古典诗歌阅读来讲可能会抓不住文章的精髓,对文学精品来讲无异于暴殄天珍。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涵泳功夫。

二、 文本分析

本诗归属“因声求气”单元,编者意图通过吟诵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走回诗人的情感世界。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夔府时期,此时杜甫的艺术造诣已臻至善。诗人在本诗中一如既往地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出现,但细品之下,我们自会发现他博大心灵的一声叹息:杜甫诗歌中罕见的无奈之情。

三、 教学目的确立

1、 文本层面。通过朗读,触摸文本,理解诗歌意思,能做到口诵心惟。

2、 文心层面。通过品味,沟通诗人,走回诗人内心,能做到论世知人。

3、 文化层面。通过探究,勾连经典,探寻诗歌原型,能做到溯源明流。

四、 教法选择

1、 用好常规武器,突出“三读”:诵读以进入文本,获得审美体验;细读以发现文本密码,独辟阅读蹊径;赏读以把脉诗人心境,提高阅读能力。

2、 彰显教学创意,突出“一字立骨”。抓住一个“夜”字,使整堂课纲举目张。

3、 符合选修要求,突出“探究”。引导学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唤醒记忆,抓点探究。

五、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出示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让学生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出示对联“锦旗招手千般好;彬礼投足万事成”,让学生继续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二) 夔州是诗人一生的倒数第二个驿站,颓唐的老境,贫寒的经济,沧桑的阅历,让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终日展不开愁眉。公元766年除夕的前几天,一场雪刚刚停息,当夜幕如大氅一样席卷而来的时候,蜗居天涯的老诗人想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回“那一夜”吧。

(三) 学生朗读(男女各一)教师朗读。纠正字音,把握节奏。

(四) 逐联解读文本,指导朗读技巧

那一夜,诗人感到了??

快、冷。

那一夜,诗人听到了??看到了??

悲壮鼓角、动摇星河。

那一夜,诗人想到了??

千家夜哭。

那一夜,诗人对自己说??

算了吧,卧龙跃马终黄土,何况孤零如我,老迈如我!

(五) 在黑夜里,我们会把心灵交给自己。在黑夜里,我们会把心灵交给悲伤。

“夜”是杜甫诗歌常见的意向,让我们来回忆??

《旅夜书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倦夜》??

“夜”的悲伤传统肇始已久,让我们回到??

《诗经?君子于役》《雨霖铃》??

1 / 4

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六) 作业:写一篇关于“夜”意象的探究小作文。

(七) 板书

伤夜

伤感、敏感、悲悯、无奈

朗读:重读、轻读、长读、轮读。

《阁夜》教学实录

一、 导入

教师:出示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让学生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学生:杜甫。

教师:出示对联“锦旗招手千般好;彬礼投足万事成”,让学生继续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学生:讨论。有人说出可能是老师。

教师:出示横批“年年有余”,而且追问学生为什么。

学生:这是嵌名联。

评点:在借班上课中,用这种中国式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自我,自然且有语文味。

二、 朗读

学生(男):朗读。读错了夷、樵、寥等字。

老师:纠正学生读音。

学生(女):朗读。语速快。

老师:要能够把自己放进诗歌的意境,投入朗读一遍。范读。

学生:掌声。

评点:通过点名朗读,可以了解学生,同时纠正读音。教师范读比录音朗读好,原生态的声音容易营造场,容易把学生带入诗境。

三、 诗歌品读

教师:公元766年的这一个夜晚,比以往时候来的??

学生:快!

教师:这又是在一年将尽时候,不像今天,我们的面前365个日子排班战队,等我们去撕下来。所以,要读好哪个字??

学生:催!

教师:这是一个早早降临的夜晚,虽然雪停了,但是作者仍然感到??

学生:寒!

教师:这种寒冷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感觉。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数人)回答不到点子。

教师:讲述下雪的故事。再问学生杜甫感到寒意的真正原因。

学生:沉默。

教师:请大家注意“天涯”一词。

学生:沉默。

教师:解释。范读。突出两个重音“催”“寒”。

评点:“天涯”一词的理解,教师可以用李叔同《送别》中的“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来佐证,更有诗意美。

2 / 4

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教师:我们来看下一联。在这样的晚上,杜甫听到了什么?

学生:五更鼓角。

教师:五更是什么时候。

学生:3点,5点??

教师:古代有不同的标示时间的方法,这是一个比较早的时间。可能杜甫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可能杜甫的梦很轻很轻。这样的声音可以用“雄壮”或“豪壮”来形容吗?

学生:不能。看注释,因为这里的鼓角声是动乱的意思。

教师:补充唐朝安史之乱之后的情景种种,让学生体会杜甫雄壮不起来的情感。

教师:看到三峡星河这样壮丽的情景,如果是才子徐志摩,他会用哪个词?

学生:招摇。

教师:如果是周迅呢?

学生:飘摇。

教师:美丽的景色,可是投射在诗人心中的确是动摇之感。可见诗人对战争的敏感。

评点:学生对“五更”有模糊的印象,教师原本准备了颜真卿的一首诗,能够很好解释五更之早,却没有用,只是截然明示。

教师:我们再来看下一联。杜甫曾说“诗是吾家事”,晚年的他,诗歌造诣登峰造极,他常常故意编排出不同的语序,给人别致的美感。这两句诗原本的语序应该是怎样?

学生:思考。调整出正确语序。

教师:这两句诗歌一是写眼前,一是写想象,你觉得各是哪一句?

学生:无语良久。

教师:自语。这两句内容采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无语。

教师:虚实结合。

评点:这里是本课最拽的一部分,虽然这一联是本诗解读较为多元的,但是教师横来一个“虚实”手法,增加了学生的回答难度。这一个内容是教师上课前临时想起来要增加的知识。看来,上课还是做减法好,不要做加法。教师可以改成这样问同学,如果听到的夷歌是悠闲的,他为什么会想起千家野哭呢?如果听到的夷歌是悲伤的,他惯性地想到了千家野哭,你觉得他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呢?在诗意中回旋,是最根本的办法,不要添枝加叶。

四、 探究

教师:夜晚的意象在杜甫诗歌中十分多见。介绍张悦的话。老人,长夜,这样的组合,天然地给我们带来悲凉、低回的滋味。

学生:背起《旅夜书怀》

教师:介绍《倦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生:欣欣然。为这样的发现而喜。

教师:夜晚在诗歌中是一个母意象。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有关夜晚的诗歌

学生:柳永等

教师:出示《君子于役》

教师:请学生课后听齐秦《夜夜夜夜》

评点:这是体现探究的一部分。教师的发现,学生来举例。课堂出现了新意。但是拓展是否要向流行歌曲滑行呢?这是取悦学生呢,还是恰到好处?值得思考。

《阁夜》教学反思

惠安荷山中学 余锦彬

一、 教学创意及实现

3 / 4

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本课作为选修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自读篇目,旨在指导学生通过涵咏吟诵,把握诗歌的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考虑到诗歌教学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这一首”上,因为学生在各种快餐阅读的影响下,天生少了一种“慢阅读”“细品味”阅读情趣。其次,朗读是诗歌鉴赏中的不二手段,但如果依照单元目标定位本课的教学目的,那样一堂课可能在朗朗书声之外,没有立起来的东西,所以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第三,教师在本课的立意追求上不断努力,通过阅读了金圣叹、莫砺锋、冯至等人的著作和一定数量的相关论文后,终于从题目中找到了可以照亮本课的“课眼”——“夜”。本诗每一联都涂抹上黑夜的色彩,遵循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黑夜”的母意象。恰恰是这一“夜”字,照亮了整堂课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回到公元776年的那一夜”为召唤,带领学生朗读细细品味每一联的诗情,最后又从那一夜走出,勾连起杜甫的其他描写“夜”的诗歌,溯流至中国诗歌“夜”意象的源头——《诗经?君子于役》。课堂设计基本实现。

二、 语文能力及提高

1、 朗读能力。有人说,诗歌的灵魂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地上。在天上的一半是朗读,在地上的一半是文本。涵咏功夫兴味长,毫无疑问,没有吟咏诗韵的朗朗书声,再深入的分析也是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本课中坐实朗读这一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根据每一联的情感,在朗读上做了不同的处理,并且突出了重音的处理。在教学上,为了授之以渔,让学生切实掌握朗读要诀,教师归纳了重音处理的四个办法——重读、轻读、长读、复读。在本课的末尾,一个学生能够根据诗情,很杜甫地吟咏一番,博得同学由衷的掌声。

2、 语文习惯。公开教学固然要展示教师个人的美丽,但是学生既然付出了四十五分钟,便不能成为教师的配角而存在。如果公开课上教师算得上精彩的话,那他肯定要精彩在学生的精彩里。教师不能为了自己的表演,而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习惯的养成置之不理。所以课上,老师注重学生写的习惯的养成。不但在课始时安排了调版,而且要求学生在书上做笔记,期望养成学生语文课动笔的习惯。

3、语言品味。语文学习毫无疑问应该走在“语言”的道路上,尤其是学习语言中的精粹——诗歌。教师在每一联中都挖掘出语言品味的节点,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容易疏忽的地方发现惊喜,在深入探究的时候感到兴奋。比如第一联采用“体验法”,用教师的个人经历讲述,让学生体会“寒”字的情感内涵。第二联采用“比较法”,“悲壮”与“雄壮”,“飘摇”、“招摇”与“动摇”,学生自能发现杜甫敏感而脆弱的心弦。第三联采用“还原法”,体会诗人身在阁上,心忧天下的悲悯情怀。第四联采用“调序法”,让学生体会诗人暗夜里自我安慰的那一声长叹。

三、 教学不足

教学语言。作为诗歌的教学,课堂应该有诗的语言才能更好的营造诗境。教师的语言显得口语化,而且琐细,有诗歌意味的教学语言少。课后,我县林汇波和庄旭美两位教研员提出了课堂没有主问题设计,主体部分上得比较平淡。经过几天来的思考,如果有了这样一组脉络句:“在这样的夜晚里,杜甫感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夜晚里,杜甫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夜晚里,杜甫想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夜晚里,杜甫对自己说了什么”,也许,学生的整体把握会更好。

4 / 4

更多相关推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总结

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进步,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期的具体教学情况总结如下:一、课堂…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白沙金波实验学校周梓萍随着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和语文教研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整册语文书三十二课的课文教学,八个语文园地,在一周一周的教学中,不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随着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整册语文书三十四课的课文教学八个语文园地在一周一周的教学中不知不觉给学生讲授了在教学中我本着将...

二年级 语 文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沙河学校潘小丽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进步,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期的具体教学情况总结如…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随着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整册语文书三十四课的课文教学八个语文园地在一周一周的教学中不知不觉给学生讲授了在教学中我本着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心得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心得本册课本围绕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写话口语交际等重点作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安排使学生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下面就两方面谈谈我对本学期教学方面的浅显心得一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的...

二年级上语文学科教学期末总结

在磕磕碰碰中走过了一个学期的路程,第一次教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细细回味其中的得与失,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以下便是我的工作总结:一、本班的基本情况我班有29人,新转来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我班大部分学生还知道如何学习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习目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方法逐步养成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涉及范围很广需要训练的内容也很多本册教...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要好好学字》教案

12要好好学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具学具准备词卡投影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学习教学...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安徽省霍邱县河口中心校陈家富1古诗两首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春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春晓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材的框架体例二年级下册的编写体例与一下二上相一致仍然由习惯篇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四个板块组成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部分出现了三个前几册所没有的新面孔说说写写练习468说说写...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0xx0629113538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春雨是一首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