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学习故事思考与感悟

时间:2024.3.20

段新(网名duanxinxyz):古今中外名人学习故事思考与感悟

目 录

一、中国古代

赶快把蜡烛点起来/2

伯牙学琴访“名师”/3

王充读书/3

王羲之学书法/3

王羲之吃墨/4

葛洪抄书夜读/4

车胤囊萤和孙康映雪/5

一字师/5

怀素练字/5

厉归真深山学画虎/6

范仲淹冬夜苦读/6

宋濂百里拜师求教/6

二、中国近代

孙中山先生爱读书/7

徐特立学外语/7

一生爱书的鲁迅/8

读书如走路 切莫贪坦途/8

由“倒数第一”跃到“正数第一”/9

爱动脑筋的童第周/9

14箱藏书送王力出国/9

孙儿做祖母的老师/10

三、中国现代

谨慎对待简单问题/10

李政道教授重视动手能力/11

熊庆来教授三退论文/11

张广厚的毅力和耐性/11

李国文妙谈阅读/12

陈道明解说古刹对联/12

大学就是要读“无用之书”的/13

阎连科评当代反腐文学/13

一定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13

大学生应该把自己当作大学的主人/14

四、外国

爱书如命的高尔基/14

1

坐牢十个月 读书百余本/15

爱因斯坦富有启发性的回答/15

居里夫人的大学生活/16

“阴阳头”成就了大演说家/16

达·芬奇画蛋/16

笛卡儿与学生的对话/17

读书须有始有终/17

博览群书的易行办法/17

他把读书比作“采金”/18

哈佛大学校徽的启示/18

一、中国古代

楚王学射箭

楚王向神箭手养叔学习射箭,练习了好一阵子,渐渐能得心应手。一天,他邀养叔去野

外打猎。

一群野鸭子从芦苇丛里展翅飞出,楚王弯弓搭箭,正要射猎时,忽然从他的左边跳出一

只山羊,楚王又把箭头对准了山羊,准备射它。可是正在此时,右边突然又跳出一只梅花鹿,

于是楚王又把箭头对准了梅花鹿。忽然从树梢飞出了一只珍贵的苍鹰,他又改变主意,觉得

还是射苍鹰好。正当他要瞄准苍鹰时,它已迅速地飞走了。

就这样,楚王拿着弓箭比划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

【思考】

1.为什么楚王射猎一无所获?

2.为什么在工作学习中“瞄准一个目标”非常重要?

【感悟】楚王的射猎目标不断变化,结果一无所获。可见,瞄准一个目标非常重要。在

工作学习中,一次制定多个目标,很少会成功。毕因士腓特说得好:“成功之秘诀,在始终

不变其目标。”

赶快把蜡烛点起来

春秋时代,晋国国君晋平公对乐师师旷说:“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

晩了吧!”

师旷故意问:“晩了?那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

晋平公生气地说:“我跟你讲正经事,你怎么能开玩笑呢?”

师旷认真地对他说:“少年时期就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

时期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烈日当空,虽然只有半天,可是锐气正盛。老年时期才开始刻苦

学习的人,好像是蜡烛的光,虽然远远地比不上太阳,但是比在黑暗中瞎碰乱撞,可要好上

许多倍呢!”

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思考】

1.师旷将“把蜡烛点起来”比喻为什么?

2

2.请你反思自己:“我把蜡烛点起来了吗?”“我应如何尽早把蜡烛点得更亮些?”

【感悟】师旷说得很对,对人生来说,任何时候想学习都为时不晚,但在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尤其重要。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即使人到老年才开始刻苦好学,也会使生活过得更加充实。

伯牙学琴访“名师”

春秋时,伯牙在成连先生门下学琴。三年后,伯牙编成一部《高山流水》乐曲,演奏给老师听。成连先生听了后说:“你演奏的音调很准确,只是表现不出高山流水的雄伟气魄。我领你去访问一位‘名师’吧!”

师徒划船到了一个海岛,成连告诉伯牙说,你到岛上就找到那位“名师” 了,十天后,我来看你。伯牙到了岛上,走遍全岛没找到一个人。他明白老师的用意,就在这奇峰峻岭、林木苍苍的海岛上,面对波涛起伏的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来了,再听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说道:“你成功了!”

【思考】

1.伯牙学琴访问的是一位什么样的“名师” ?

2.从伯牙学琴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感悟】实践出真知,环境能育人。伯牙如果不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真正的高山流水,是不会演奏好《高山流水》乐曲的。这正是: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王充读书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代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我国思想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黑夜里发射出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 。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呢?这都与他读书有关。王充读书有三大特点:

第一,博博览群书。他在京师洛阳太学里学习时,几乎把其中所藏的书籍全都读遍了,还到洛阳街上逛书铺,寻找各种各样的新书。

第二,读书时十分专心。他往往读过一遍就能背,有时在书铺里看书站上整整一天,忘记了吃饭和休息。

第三,读书时善于思考。他一生竭力主张读书要持批判的态度,要进行独立思考,不能盲目地相信。

【思考】

1.王充读书的经验是什么?

2.为什么读书要做到“博览、专心、思考、批判”八个字?

【感悟】王充读书的经验,可简单地概括为“博览、专心、思考、批判”八个字。读书不博,孤陋寡闻;读书不专,浮光掠影,读过即忘;读书不思考,容易盲从;读书不批,难于创新。

王羲之学书法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12岁时在父亲的枕头下,发现有前人写的《书论》,便偷偷地拿 3

来读。

父亲说:“不要性急,等你长大了,我会教你的。”王羲之回答说:“学习是不能等待的,像走路一样,不停地走,才能前进。等我长大了,再教就太晚了。”

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王羲之长期坚持勤学苦练,其书法艺术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被后人尊为“书圣”。

【思考】

1.王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2.王羲之说:“学习是不能等待的,像走路一样,不停地走,才能前进。”你作何理解?

【感悟】人生是短暂的,要做就得立即做。早一点动手,就早一点起步,早一点向成功迈进。许多事情的难度,都因我们的犹豫和摇摆加大了。其实,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只要我们马上去做,就可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奇迹。

王羲之吃墨

王羲之练字时,专心致志,常常会忘记一切。

有一次,他在书房里全神贯注地练习写字,该吃饭了都不知道。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吃饭,他却连头都不抬一下,继续挥笔疾书。书童只好去请王羲之的夫人来劝他吃饭。

一会儿,王夫人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手里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正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王夫人见此情景,吃了一惊,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王夫人的笑声并没有把王羲之唤醒过来。他一面练字,一面嚼着甜馍馍,口里还夸奖夫人:“今天做的蒜泥好香啊!”

【思考】

1.王羲之练字吃墨反映了他的什么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读书学习时须要全身心投入?

【感悟】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古代杰出的大书法家,与他全神贯注的学习态度分不开。“君既爱之须纵情”, 读书学习决不能三心二意,只有全身心投入,如醉如痴,才能悟出真谛,学出成果。

葛洪抄书夜读

东晋葛洪,父亲早死,家境又穷,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他的身上。但后来葛洪终于成了有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化学家,这是什么原因?

葛洪从小热爱学习。虽然他每天下地劳动,早出晚归,吃不饱、穿不暖,但还是坚持学习。农闲时,他背着空箱子,跋山涉水,四出借书。可是,他借阅的时间有限,不能畅读,于是他就决心抄书。

为了克服没有纸黑夜读书缺灯油照明的困难,他抽空上山打柴,一方面卖了柴可买回纸笔,另方面夜晚烧着柴火可以御寒照亮。就这样,他坚持抄完了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志、杂事310卷,金匮药方100卷等。

【思考】

1.葛洪一生事业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向葛洪学习什么?

4

【感悟】葛洪一生成功的原因,是他热爱学习、坚持学习和创造条件学习,他的抄书学习方法和顽强学习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

车胤囊萤和孙康映雪

晋朝,车胤和孙康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穷得连灯油也买不起,但是两人都十分爱好学习。他们是怎样想办法使自己能在晚上读书呢?

车胤在夏天晚上有较充裕的时间可以读书。他找来一块薄而透亮的白夏布,缝成一个小口袋,他把捉来的许多萤火虫放在屋檐下,靠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光照亮着读书。

孙康在冬天晚上有足够的时间读书,雪后天晴,天空中有月,月光照在白雪上,他依靠白雪的反光映照在书上,静心阅读。

由于努力读书,他们的进步都很快,后来两人都成了很有学的人。

【思考】

1.古人在物质条件困难时如何想办法克服困难努力抽空读书?

2.今天物质条件优越多了我门应如何努力学习?

【感悟】晋朝车胤和孙康在物质条件很困难时,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出囊萤和映雪的办法来克服困难,努力抽空读书,终于成才。他们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字师

唐朝诗人郑谷喜欢吟诗论文,结交朋友。诗僧齐已写了一首《早梅》诗向郑谷请教。 其中有两句是“昨夜深雪里,前村数枝开。”郑谷看了齐已的诗作,琢磨一会儿,恳切地对齐已说,诗写得很有意境,不过“数枝开”还不算早,如果把 “数枝开” 改为“一枝开” 就显得更早了。这样改动一个字,也切合《早梅》的寓意。

齐已听后,非常叹服,拱手致谢道:“你真是我的‘一字师’啊!”

【思考】

1.齐已为何称郑谷为“一字师”?

2.为什么文学作品要反复修改推敲?

【感悟】诗人郑谷把诗僧齐已诗作《早梅》中的“数枝开” 叹改为“一枝开” ,虽然只改动了一个字,却使全诗更加切题。真是改得好,改得妙,堪为“一字师” !

怀素练字

怀素,是我国唐代一个和尚,字写得很好,特别是草书,在我国书法史上有“草圣” 的称号。

怀素所以能成为著名的书法家,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他从小就喜欢写字,但因家境贫穷买不起纸,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在自己房屋的周围种了很多的芭蕉。这样,他就可以每天在芭蕉叶上练字了。

【思考】

1.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5

2.你在物质条件困难时也能“穷则思变,自力更生” 吗?请举例说明。

【感悟】“草圣” 怀素善动脑筋,想出了广种芭蕉,在蕉叶上练字的办法,解决了无钱买纸的困难,为练字创造了物质条件。他这种“穷则思变,自力更生”的精神值得效法。

厉归真深山学画虎

厉归真是五代后梁时期的一名道士,他学习画虎经过几次失败后,下定决心要把老虎画像画活。于是,他带了许多干粮和绘画工具,到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里,在树上搭了一个棚子,独自住在棚子里。

白天,他躺在棚子里睡觉。到日落西山老虎成群出现时,他就振作精神,仔细观察老虎在坐、卧、跑、跳捕捉小动物和发怒时候的种种形状和神态,用素描的笔法,迅速画在草稿纸上,画成了上百张草图。

回家后,他特地从猎人那里买回来一张完整的老虎皮,一有空闲就把老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院子里东蹦西跳,揣摩老虎的动态和神情,等有体会时,才集中精力画老虎。这样,他画出来的老虎不光外表很像,而且威武雄壮,栩栩如生。

【思考】

1.为什么厉归真能把老虎画像画活?

2.你从厉归真身上学到了什么东西?

【感悟】厉归真能把老虎画像画活,他的经验和做法是:移居深山,实地观察,素描速写,模仿揣摩,凝神创作。

范仲淹冬夜苦读

宋朝范仲淹幼小时死了父亲,母亲被廹改嫁,他只好寄居到亲戚家里去读书。他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于是不分白天黑夜苦读。

他常常吃不饱饭,每天只能用一把米煮粥吃,生活虽清苦,可他从不叫苦,认为只有读了书,才能使人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冬天夜晩,屋里沒有生火,手脚都冻麻木了,他面对一盏孤灯,刻苦用功,坚持读完当天该读的书后才去睡觉,可常常已是后半夜。范仲淹就这样刻苦地读了许多年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后来,终于当上了宰相。

【思考】

1.你对范仲淹名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何认识和体会?

2.你对范仲淹作何评价?

【感悟】我们在中学语文中读过范仲淹的名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说,一个读书人,应当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他知道一个人求学的过程是十分艰苦的,有了学问,成功之后,就应当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不要忘记自己当年的苦楚,不要忘记社会上受苦的人。范仲淹这种宽阔的胸襟与高尚的情操令后世敬仰。

宋濂百里拜师求教

明代宋濂家境贫穷,特别爱学习,小时沒钱买书,就向人借书亲笔抄写。成年后更加羡 6

慕学者们的成就和品德,就赶到百里之外,去找有名望的老师请教。

有一次,他背上书箱和行李,爬过高山,越过深谷。那天寒冷极了,刮大风,下大雪,脚下的积雪有好几尺深,脚上冻得老大的裂口也不知道疼痛。等赶到老师家,冻得四肢僵直,简直动弹不了。住不起学校,便和一个商店主人一起吃住。一天只吃两顿饭,更谈不上有什么鱼肉可吃,穿的是旧衣破袍。但这些他根本不去理会,因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就是能求到学问。

后来,他果真成了很有学问的人,明太祖起用他做翰林学士,编过《元史》,著有《宋学士集》75卷,在当时被人们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思考】

1.宋濂从穷人的孩子到翰林学士,向我们昭示了什么道理?

2.你打算怎样向宋濂学习?

【感悟】宋濂从穷人的孩子到翰林学士,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主动自觉最重要。求学时代,应不讲吃穿和排场,把锤炼思想品德,获取知识技术放在首位。

二、中国近代

孙中山先生爱读书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很爱读书的人。她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他流亡在国外干革命工作时很忙很紧张,一有空隙就抓住时机读书。他在伦敦居住时,是英国博物馆图书馆的老读者,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图书馆开着门,他总在里面看书、看杂志,他的钱也多用在买书报杂志上。

有一次,他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当时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凑了一笔钱给他维持生活。但他不到3天,就把钱都用光了。原来,他买了许多他急需要看的贵重书。有人笑他,但他说:“一两顿饭不吃不要紧,学习比吃饭还重要!”

【思考】

1.你如何理解孙中山先生“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这句话的涵义?

2.为什么有人不爱读书?试分析其原因与危害。

【感悟】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视学习比吃饭还重要,他抓住一切空余时间发愤读书的好习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徐特立学外语

徐特立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毛泽东同志学生时代的老师。他刻苦学习外语的故事感动了几代中国人。

19xx年,徐特立同志已经43岁了,为了革命需要,他和青年一道到法国去参加勤工俭学。到了法国后,他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法语。

有人问他学习法文是不是会感到困难?他说:“一天学1个字,一年可学365个字,7年可学2555个字,到了50岁时,不就是一个懂法文的人了吗?”其实,他只不过花了四、五年的时间,看法文书刊就不困难了。

解放以后,徐老60多岁了,他还开始学习俄文呢!

7

【思考】

1.徐特立同志学习外语的诀窍是什么?

2.有人认为自己不是学习外语的料因而放弃外语学习,这种认识对吗?如何纠正?

【感悟】有人说:年纪大了,不能学外语。这话不对。你看!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43岁学法语,60多岁学俄语,不是学得很好吗!他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树立信心,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经常运用。”这就是徐特立同志学习外语的诀窍。

一生爱书的鲁迅

鲁迅一生爱书。在南京水师学堂时,鲁迅为了省钱买书,以烧饼充饥,穿夹衣吃辣椒以御寒,把吃穿的钱尽量省下来买书。他把在校获得的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毫不怜惜地用来换取心爱的书籍。

在日本留学时,鲁迅住在一个极简陋的客店里,节省每一个铜板,用于购买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

19xx年,鲁迅已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了,但求书治学的精神却日益复加。仅在这年3月的20多天里,他利用工余时间(白天上班办公)就抄写整理了10余万字的《后汉书》和《晋书》,每天挑灯苦读,抄录成卷,深夜不止。

【思考】

1.鲁迅一生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你对书籍持什么态度?

3.你打算如何向鲁迅先生学习?

【感悟】贫穷的生活,艰辛的道路,黑暗的现实,这一切并没有阻碍鲁迅的成长。相反,艰辛困苦却激励他奋发图强,坚定了他改变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决心。鲁迅终生爱书,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使他的脑子成了“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读书如走路 切莫贪坦途

小孩子一般都视读书为苦亊,而年仅四岁半的郭沫若却苦苦要求家长让他发蒙读书。进家塾后,他白天读经书,晚上还要读诗词。小小年纪,对比较浅显易懂的《千家诗》并不感兴趣,而对比较深奧的《唐诗三百首》却舍得花气力去钻研,经常苦吟推敲到深夜。

郭沫若还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劲头。他读小学一年级时,老师讲十六国春秋的历史课,其中很多胡人的名字很难记,有些同学略过一边,他却下决心要征服这个难题,约了一些好友躲进一间暗房苦读硬记,进行比赛,直到把里面的一字一句都背得滚瓜烂熟才走出屋。

之后,他读《史记》时也不贪图轻松、泛泛浏览,而是一篇一篇地进行分析、校订和评价,甚至一些被历代注家解释错了的地方,也大胆作出批注和校正。

【思考】

1.童年郭沫若读书与一般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2.为什么说“读书切莫贪坦途”?

【感悟】前人谓读书为“攻书”、“攻读”, 所谓“攻”, 就是不怕烦难,极力深研,求得甚解。那种害怕艰苦,贪恋坦途,不愿在崎岖的小径上攀登的人,是无法欣赏到险峰上的无限风光的。正因如此,郭沫若从小不贪坦途的求学精神,是很值得我们效法的。 8

由“倒数第一”跃到“正数第一”

少年时代的童第周,只读过几年私塾,以倒数第一的入学成绩,考取了宁波效实中学初三年级插班生。招来各种议论:“哼!牛尾巴上的苍蝇,早晩会被甩掉——不是留级,便是退学!”

童第周除了上课,便一头扎进图书馆里,如饥似渇地苦读。他并未被各种中外名著迷住,而是看准目标,查缺补漏,乘风破浪前进。晚上熄灯铃响过,他常常蹲在路灯底下,做几何作业,背诵外语,直至深夜。

期末几何考试,童第周得了100分,考试总评也名列前茅,由入学初全班“倒数第一” 跃进到“正数第一”,令师生刮目相看,十分钦佩。

【思考】

1.童第周如何在短短一学期内将学习成绩由“倒数第一”跃进到“正数第一”?

2.你从童第周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秀品质值得自己学习?

【感悟】在学习的征途上,童第周以顽强的求实精神,创造了动人的奇迹。他用“两个第一” 启示我们:奇迹的创造依靠诚实的劳动,不懈的努力。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或学习,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步步登高,心想事成。

爱动脑筋的童第周

童第周教授当年来到比利时最有名的大学——比京大学做研究工作。在实验室中,他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出色,得到导师们的赞赏,他们逢人便夸奖这个中国人细致、巧妙、非常会干工作。

童第周教授的最大特点是爱动脑筋。留学四年中,他像一辆不知疲倦的火车,日夜在“刻苦,努力!刻苦,努力!”地跑着。他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完成工作,连续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在欧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

【思考】

1.外国导师如何评价童第周教授?

2.童第周教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有哪“三个独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感悟】童第周教授在生物遗传说中,曾创立崭新的理论体系——“核、质辩证学说”, 向摩尔根的“基因说”发起有力冲击,这绝非偶然。而是来源于他爱动脑筋,敢于独立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和不懈地刻苦研究工作。他这种可贵的科研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14箱藏书送王力出国

王力先生20岁那年,为一位乡绅当家庭教师,他在一间房子里发现了14箱藏书,便向主人借阅这批书。

王力从这14箱经史子集齐全的注疏本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从此知道什么叫学问?

19xx年,王力考上清华国学研究院,一年后毕业。19xx年,留学法国,获得巴黎大学文博士学位,成为语言学界一代宗师。

9

【思考】

1.那14箱藏书曾对王力产生了什么巨大影响?

2.为什么从小培养“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非常重要?

【感悟】阅读的重要性在青年王力身上,可谓光芒四射。若不是那14箱藏书打底,王力是难以上清华和出国的。

由此可见,只要培养学生具备阅读能力与阅读意愿,那么等于为学生安装了一根不锈钢输油管,可以将学生送到很远的地方。

孙儿做祖母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主张男女老少都应该受教育。他的母亲57岁了,也想读书识字,但是陶先生经常在外奔走,不能在家里教她,就叫儿子小桃教他的祖母。

那时小桃6岁,在学校读完了第一册小学教科书。他就拿《平民千字课本》来教他的祖母。因为孙子教得认真,祖母学得勤奋,进步很快。陶先生看到母亲读书有成绩,非常高兴,特为祖孙合拍了一张照片作纪念,并写了一首诗:

吾母五十七, 发愤读书籍。

十年到如今, 工学无虚日。

小桃方六岁, 略识的和之,

不曾进师范, 已会做人师。

【思考】

1.陶行知的老母亲如此热爱学习对你有何启发和教育?

2.从小桃6岁教祖母识字看,谈谈你对“能者为师”的认识体会。

【感悟】6岁小孙儿教近六旬老奶奶读书识字,这是一幅多美好多温馨的图画。老人尚如此酷爱学习,年轻人怎能在学习上落后呢!

三、中国现代

谨慎对待简单问题

有一次,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发表演讲时提问道:“全世界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一位青年回答:“我不太清楚。”

李肇星接着讲道:“曾经,我也不清楚,而且是在我担任外交部长的那段时间里。有一天,我突然问自己,世界上一共有多少个国家呢?我不知道。我就把礼宾司和国际司的司长分别叫了过来询问,然而,他们也不清楚,但是,担心我是在考察他们,就告诉我大概有200个国家和地区,这不是外交辞令嘛。我要求他们明天再来见我。第二天,我们三人按照当时的标准,得出了共有196个国家这个结果。青年朋友们,越是简单的问题越重要、越敏感,越是要谨慎啊”!

[思考]

1.为什么说“越是简单的问题越重要、越敏感,越是要谨慎。” ?

2.你能列举几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问题出来吗?

[感悟]全世界一共有多少个国家?这个问题恐怕很难有人回答上来,那么身为外交部长的李肇星能否回答上来呢?李肇星在演讲中说自己当初也不清楚,后来是通过群策群力才 10

得出了结果,通过切身感受,李肇星得出了“越是简单的问题越重要、越敏感,越是要谨慎”的人生感悟。李肇星的人生感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所得出来的,让现场的青年们易于理解和接受,具有极强的教化力。

李政道教授重视动手能力

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在19xx年访问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时,曾关切地询问少年班同学动手能力怎么样?

他说:“过去,我们对动手能力重视不够,现在应当让他们有动手的条件,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不一定要与教学有关,只要将来对他们是有用的。”

他又说:“在美国很多家庭里就有工具,比如有一些小车床、小钻床、锯子、刀子等。孩子们在家里就可以做一些小东西,这样他们长大了就要占一些便宜。”

【思考】

1.为什么青少年要重视培养动手能力?

2.你打算如何去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感悟】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对中国教育提出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创造条件,从孩子抓起,不一定要与教学有关。让学生将来懂理论,会动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熊庆来教授三退论文

张广厚成为熊庆来教授的研究生后,写出了第一篇数学论文,心里无比高兴。没想到熊教授只看了几页,便把论文退还给他,说:“拿回去再修改修改。”张广厚赶忙修改抄了送去,结果又退了回来。如此一连退回3次,这是为什么呢?

张广厚再三反思,终于明白过来。原来是自己急于求成,书写不够工整,文字也欠字斟句酌。从此,张广厚克服了浮躁,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论文字字推敲,句句斟酌,抄写时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就像打印出来的一般,再也未退稿。

【思考】

1.为什么张广厚的论文稿会被熊庆来教授一连退还三次?

2.为什么说:“有严格的作风,什么事情也可做得出类拔萃”?

【感悟】我国著名数学家老前辈熊庆来教授,以自己的学识和严格的作风培养学生,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光辉榜样。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作为数学家,在演算时不但要严格得一丝不差,在抄写论文时,也应做到一丝不苟。有了严格的作风,什么事情也可做得出类拔萃。

张广厚的毅力和耐性

我国数学家张广厚曾说过:“要取得科学研究上的成就,必须具备顽强的毅力和耐性。”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张广厚在一本国外数学学报上,看到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很有启发,就用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短短20页的论文,他竟然反复学习了半年之久。日积月累,手 11

渐渐把20页纸边摸黑了,使那本学报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线。

【思考】

1.数学家张广厚读论文表现了他的什么优秀品质?

2.为什么我们学知识学技术都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耐性?

【感悟】数学家张广厚为了弄通读懂一篇20页的关于亏值的艰深论文,费时半年多,读了无数遍,纸边已摸黑,显示了顽强的毅力和耐性。正如叶剑英同志在《攻城》诗中写道:“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李国文妙谈阅读

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著名老作家李国文,在谈及阅读主张时,作了三个形象的模拟:

一、吃橄榄——反复咀嚼,慢慢品味。适合阅读那些有学问、于已有用的书。

二、吃甘蔗——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适合阅读有学、于己无大用的书。

三、吃石榴——尝尝口味,多数吐掉。适合阅读学问不大、用处不多的书。

[思考]

1.李国文先生将书籍分为哪几类?你认为这种分类科学吗?

2.试评价李国文先生的阅读主张。

[感悟] 李国文先生将书籍分为三类:有学问,于已有用;有学问,于己无大用;学问不大,用处不多。这种分类,客观而准确,符合自身,又适合他人。 。至于对三类书籍怎样阅读,李先生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连用三个模拟——吃橄榄、吃甘蔗和吃石榴。三种水果,家喻户晓,如何品尝,心知肚明。如此一来,李先生的阅读主张 也就十分明了了。他巧用三个模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深奥道理通俗化,语言机智,见解深刻,听后让人受益。

陈道明解说古刹对联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当谈到人生中的苦难和幸福的时候,陈道明解说道;“我曾经在大西北一座古刹的门口看到一副对联——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一直在深入参悟这副对联:

在高处立,是说应当站在高处看问题;

着平处坐,就是踏踏实实,平等对人;

向阔处行,就是说心胸要开阔,做事要懂得变通,别钻牛角尖,别走死胡同;存上等心,就是要存有良善之心,要学会自律;

结中等缘,就是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零距离接触,中庸;

享下等福,就是说要能吃苦。

[思考]

1.你如何理解古刹门口这幅对联的内涵?打算如何去践行?

2.陈道明的哪些优秀学习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感悟] 陈道明是学习的有心人,他对古刹门口的对联长期思考,反复钻研,不断探索,这种刻苦学习精神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这幅对联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向人们揭示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和待人接物的大道理,是修身养性的指南。

12

大学就是要读“无用之书”的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小枫认为,严格来说,大学就是要“读无用之书”的。现在大学办了很多新的专业,以为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能力更强,但我发现这完全是在哄人、骗人。

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1. 在民国时代,我们的大学没有这么多学科,那么它们培养出来的人是不是都没有用呢?但是我们发现那时打的很多大仗、国家经济建设等等 ,都是这些人做出来的。2. 中国现代军队的发展,经历了五个统帅式的人物: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这五个人里面只有两个是科班出身学军事的,就是袁世凯和蒋介石,而恰恰这两个人是五个人中打仗最差的。曾国藩是读四书的,毛泽东以前是学康德哲学、王阳明心学的,打仗都很厉害。

我们到底怎样去理解“实用”呢?就是要让学生学见识,要从前人的见识中培养自己。

[思考]

1.为什么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为什么说大学并非新专业越多越好?

[感悟] 大学教育应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是针对大学里面所有学生的素质提升,专业教育则是培养一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需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轻视通识教育,一味追求纯专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将是不健全的。

阎连科评当代反腐文学

著名作家阎连科在青岛大学的演讲中,针对反腐文学讲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现在忽然变得不会也不愿意去思考了,跟19世纪果戈理的《死魂灵》相比,今天某些畅销达二三十万册的‘反腐巨制’根本毫无价值。看过几本之后, 你就会发现其内容大多雷同,缺乏新意和深度,流于表面形式的作品居多。一部反腐作品,如果在思想深度和反思程度上都不值得回味,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

[思考]

1.为什么当代一些反腐文学作品远不及果戈里的《死灵魂》?

2.怎样的反腐文学作品才会有长久生命力?

[感悟]现在,关于反腐的文学书籍很多,看起来十分热闹,十分红火。然而,著名作家阎连科却独树一帜地在演讲中提出,这些作品在“思想深度和反思程度上都不值得回味”,是一些流于表面形式的作品,立意深邃。 阎连科引导听众深刻反思日渐浮躁的社会现状和渐趋功利化的文学现状,牢牢抓住了听众的神经。

一定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网易创始人丁磊在浙江大学演讲说:“我很喜欢计算机,在高中的时候就在苹果计算机上写游戏,还自学完了BASIC语言。读大学时,我很想选计算机专业,我父母说什么专业都可以选,计算机不要选,因为计算机对人体有害,你每天坐在计算机前就像照X光。这个说法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当年计算机显像管的辐射是非常大的,对健康多少是有影响的。最终,我被迫选择了通讯专业。

13

“然而,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我经常跑图书馆去看计算机方面的书,经常到计算机系里坐到后面去蹭课旁听,还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看计算机专业的书。最终,我凭借我自学来的计算机知识创办了网易。

“后来我自己也在思考,为什么我还比较顺利,我想有一点要跟今天的同学们交流——你一定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你不要勉强自己去干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你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很愿意把它做好,一定会钻进去,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思考]

1.丁磊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2.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感悟]“一定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你不要勉强自己去干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一成功心得丁磊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他曾被迫选择了通讯专业,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他去图书馆看计算机方面的书,他蹭计算机系的课,他上课开小差看计算机方面的书,他最终凭借计算机知识取得了成功。丁磊的成功心得是通过分析自己的个人经历得出来的。

大学生应该把自己当作大学的主人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教授说:“我觉得一个大学最关键的是大学生自己的风气,大学生想不想读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据我的观察,现在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大学生自己想读书,说得严重一点,可能百分之七十的大学生并不想认真读书,就是想混学分,然后毕业。”

所以,我认为中国大学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学生不肯读书;第二个问题是学生没有讨论。大学生应该发挥主动精神,要把自己看成是大学的主人,要自己去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否则,即使有非常好的教授,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大学仍然不可能成为好大学。

[思考]

1.你认为当前大学生的不良学习风气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如何解决当前大学生不愿读书和缺乏讨论的两大问题?

[感悟]学生不愿读书和缺乏讨论,是当前我国大学当前两大弊端,亟待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大学生应该把自己当作大学的主人,多阅读多思考,阅读做到有一定的质量和数量,相互讨论,沟通交流,形成一个读书共同体,构成一个学习“场”。

四、外国

爱书如命的高尔基

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读书欲望。他在校学习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奖。然而,贫困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糊口与养家,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职业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一件事:读书。

他常冒着艰险找书。为了躲避老板或主人的监视与禁止,他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盒制作了一个小灯台,收集主人烛盘上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阁楼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灯油,他就在月光下看书。

14

他爱书如命。一次房子着了火,他首先抢救书箱,几乎因此被烧死。他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思考】

1.高尔基爱书、爱读书有什么具体表现?

2.你如何理解高尔基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歩的阶梯。”

【感悟】高尔基视书最珍贵,视读书最重要。他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种逆境,始终不忘读书。他的至理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告诉我们:书是人类通向自由幸福的工具,激励着千千万万人热爱读书。

坐牢十个月 读书百余本

1899年7月3日,苏联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米·伊·加里宁,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在监狱中,当狱吏告诉他监狱图书馆可借书时,加里宁便写了一个很长的借书单。读书时,他非常专心致志,书换得很勤,简直使狱吏忙不过来。他读的书一本比一本厚,当读到《资本论》时,整天聚精会神,一动不动,越读越舍不得放手,简直不打算还了。

到第二年4月份,当加里宁离开监狱时,他的图书借阅卡片已经登记了160本。他曾写道:“在监狱里??这十个月,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我全部用到了受教育上。”

【思考】

1.加里宁在狱中是怎样读书的?

2.你从加里宁身上学到了什么?

【感悟】在艰难的环境里和恶劣的条件下,要读书做学问,困难可能多一些,效果也可能差一些,但是只要有求知的决心,有受教育的渴望,还是能读很多书,增加很多学问的。加里宁在短短的十个月中,能在监狱里阅读160本书,确实为在困境中求知的人做出了最有说服力的榜样。

爱因斯坦富有启发性的回答

19xx年,美国人问爱因斯坦:你如何才能记住许多东西?你认为在大学应怎样学习? 爱因斯坦回答说:“我常常使自己头脑轻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我从来不记忆辞典上已经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他又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界上的所有未知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在读书学习时,要学会识别和抓注那些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许多充塞脑袋、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置于不顾。”

【思考】

1.你认为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比哪一个更重要?为什么?

2.为什么在读书学习时要善于抓住重点、忽略枝节?

【感悟】爱因斯坦在他的回答中,向我们揭示: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主题上;二是培养思维能力和智慧比单纯记忆书本结论更加重要;三是学习中要抓住重点与关键(核心知识),不能面面俱到。

居里夫人的大学生活

15

居里夫人一生致力于放射学的研究,共获得10次科学奖金,其中两次是诺贝尔奖金。 她出生在波兰,但那时女孩子们是不准报考大学的。为了求得更高更深的学问,她想了很多办法,在大姐的帮助下,于1891年秋天好不容易进入法国索邦学院学习。

她住在学院附近一间小阁楼上,室内只有一张折迭床,一箱、一桌、一椅、一个脸盆架,冬天室内经常冻冰。她用一只煤油炉自己做饭,要是钱用光了,就只用面包、茶水充饥。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白天听课,晚上钻图书馆,图书馆关门后再回到小楼继续读书,往往读到深夜一、两点。

1893年夏天,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获物理学硕士学位;第二年夏天,又以第二名的成绩获数学硕士学位。

【思考】

1.为什么居里夫人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能顽强刻苦学习?

2.请你与居里夫人作一对比找出自己的差距。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感悟】居里夫人的大学时代,尽管经济上相当拮据,但她从不计较,学习异常刻苦,每天过得紧张充实,取得了非常优秀骄人的学习成绩,为她取得以后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阴阳头”成就了大演说家

古希腊戴摩西尼年轻时,先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不时想出去蹓跶,心总是静不下来,练习效果很差。

后来,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由于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凭着这种执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思考】

1.戴摩西尼运用什么方法使自己成为大演说家?

2.你有什么促使自己专心致志学习的好方法?

【感悟】在漫漫人生路上,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像戴摩西尼一样,斩断后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最终走向成功。

达·芬奇画蛋

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辈出,莱奧纳多·达·芬奇是其中的卓越者。他是如何成为一代绘画宗师的呢?

达·芬奇从小爱绘画,他父亲送他到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奧为师。老师先教他画蛋,而且画了一只又一只,足足画了十几天。

他有些不耐烦了,就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说:“别人以为画蛋很简单、很容易。在一千只蛋中,从来沒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所以,要在纸上正确地表现它,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达·芬奇用心学习了几年素描,后来才创造出《蒙娜丽莎》、《最后的晩餐》等不朽作品。

【思考】

1.达〃芬奇为什么要学习画蛋?

16

2.学习知识与技术有什么一般规律?

【感悟】初学绘画多画蛋,就是训练眼睛去观察事物,训练手随心所欲地去表现事物。等到手眼一致,那么任何形象都能应付自如了。学习绘画与学习任何知识与技术,都应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笛卡儿与学生的对话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但他与苏格拉底一样声称:“学习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一次,有学生问他:“你学问那样广博,竟然感叹自己的无知,是不是太过谦虚了?” 笛卡儿说:“哲学家芝诺曾解释过。他画了个圆圈,说圆圈内代表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这样它的圆周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也就显得更多了。”

【思考】

1. 笛卡尔所说:“学习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是一句大实话还是过谦话?为什么?

2.“学,然后知不足。”这句中国古话对吗?为什么?

【感悟】笛卡尔的回答十分精辟,芝诺的比喻非常形象。知识多者,在于他知道世界还有很多奥妙,也就是知道自己确实无知。而无知者,在于他不知道这世界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会知道自己无知呢?

读书须有始有终

读一本书要有始有终。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对读书要求十分严格,他写信给外甥女说:“别养成读一本书中途不读的习惯。拿起一本书来,就该一口气看完才是。”他认为读书有始有终是唯一培养全面观点和受到益处的方法。

整个读书过程更应该有始有终。古时候有个叫乐羊子的人,出门求师,学了一年,因为想家,卷起铺盖就回来了。妻子见了非常生气,顺手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织绸机旁对他说:“这绸子是一根根蚕丝织成的。但如果现在把它剪断,那就半途而废了,即使接起来再织,也要耽误不少时间,浪费许多精力。你学了一阵子就跑回来,岂不和剪断绸子一样吗?”乐羊子听了很受启发,便又回到老师那里继续求学,整整7年没有回家,直到学成为止。

【思考】

1.为什么读一本书要有始有终?

2.为什么整个读书过程要有始有终?

【感悟】读书切忌单凭兴趣或一时的热情,必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怕苦,不畏难,不浅尝辄止,不中途停顿,克服读书过程中种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善始善终地读完每一本书,完成每一个学习过程,胜利地完成自己专攻的学业和事业。

博览群书的易行办法

威廉·奥斯罗是当代最伟大的内科医生之一,他每天的工作十分紧张,但他在一生中却 17

读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书籍,涉及的学科也非常广泛。这使他不仅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深刻的洞察能力,而且有着丰富的一般知识。

他是怎样做到在繁忙的工作中博览群书的呢?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坚持把每天临睡前的15分钟用来读书。如果就寝时间是晚上11点,他就从11点读到11点15分钟;如果研究工作进行到后半夜2点,他就从2点读到2点15分钟。

他规定自己每天读书15分钟,在整个一生中从没有破例违反过,一直坚持了50年,甚至养成了不读书就无法入睡的习惯。

【思考】

1.奥斯罗博览群书的易行办法是什么?

2.你打算怎样向奥斯罗学习?

【感悟】奥斯罗每天读15分钟书,是一种“水滴石穿”的读书法。一滴一滴的水,并不起眼,但持之以恒就产生了巨大的力量,那你就将在书海遨游,广采博取,成为一个知识非常丰富的人。

他把读书比作“采金”

英国散文大师约翰·罗斯金,写过一本专门论述读书的书《芝麻与百合》,书中有一节深入阐述“读书如采金”的道理。

他要求每个读书人永远保持采金工的开掘精神。他说,尽管这意味着艰难困苦,但工夫不负苦心人。你梦寐以求的黄金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渊博知识;那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加以熔炼,才能够化石为金。你的尖镐利铲就是你读书的严谨、勤奋和钻研精神,而熔炉则是你善于思考的大脑。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没有这种热情,你就别想得到书籍里的精蕴。只有当你进行坚持不懈地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时,你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宝贵的金珠。

【思考】

1.读书的尖镐利铲是什么?你怎样去拥有它?

2.你能把读书作另一种合适的比喻吗?

3.怎样才能把书读好?

【感悟】读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又不是很轻松的,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也需要费许多的心智,还必须有经久不息的热情和深入开掘的精神。罗斯金用采金来比喻读书,可谓十分精当。

哈佛大学校徽的启示

哈佛大学的校徽上有三本书,其中两本是翻开的,另外一本是封闭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理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它有更深沉的一面,不是一看就懂的,需要你去体验、了解。

哈佛大学的学生不管学哪一个专业,都必须接触自然科学、历史分析、文学音乐艺术、道德推理、外国文化这五个范围的知识。通识教育最重要的考虑,就是塑造学生们的体魄、才智、素质,乃至加强对人的最高理想向往,这就是学生的“灵魂”。

[思考]

1.哈佛大学的校徽有何寓意?

18

2.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何特色?

[感悟]哈佛大学的校徽寓意深刻,它启迪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探索,从而揭示真理。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内容广泛全面,目的性强,旨在塑造学生的体魄、才智、素质和灵魂,值得我们借鉴。

19

更多相关推荐:
名人故事读后感

名人故事读后感明太祖朱元璋我从来都以为皇帝都是继承父业的直到我看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里的朱元璋聪明可爱坚强勇敢坚忍不拔这篇文章生动的描写了朱元璋的悲惨童年当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地主家放牛地主不但不给吃的还抽鞭子在13...

名人事例及感悟

19xx年3月14咖啡馆并为他准备了他向往已久的美味食品伏尔加鱼子可是在餐桌上爱因斯坦只顾热烈地评论着惯性定律倒把特意为他准备的伏尔加鱼子忘得一干二净当同伴问他吃了什么时他一脸茫然说不知道啊那难道是鱼子吗又有一...

读名人故事感悟

名人故事感悟集读名人故事华罗庚有感最近我翻开了世界名人故事全知道系列丛书一看到其中的华罗庚就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了解关于他的故事华罗庚是19xx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一个小商人的家庭他天资聪慧自幼酷爱数字1...

《名人故事》读后感

名人故事读后感五年级一班指导老师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是人类的精英他们像熠熠升起的灿烂群星发射出绮丽的光芒照耀着人类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着人类的进程他们的存在体现了...

名人故事读后感

司马光砸江读后感西樵镇第四小学潘泳文古时候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孩子很聪明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公园里玩耍司马光的伙伴小东建议道我们玩捉迷藏吧你们一起来找我大家都同意了开始了只见小东四下张望后便大步...

名人故事和感言

名人成长故事一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是楚国人少年习武能将百斤鼎高举过头长大后跟随叔父参加推翻秦朝的起义有一次秦军攻下了赵国赵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援楚王派项羽带领二十万楚军前去救赵项羽先派英蒲两位大将率两万...

名人故事有感

名人故事有感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许多许多名人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中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和启发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汉朝时一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但他十分热爱读书白天做工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家...

高考常用名人故事及感悟

名人故事119xx年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发现一个大沙漠中有一个叫比赛尔的小村庄它紧靠一片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时间可是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走出过沙漠肯莱文问那里的人为什么不出去得到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来...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经典故事引用及感悟(3)名人故事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经典故事引用及感悟3名人故事119xx年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发现一个大沙漠中有一个叫比赛尔的小村庄它紧靠一片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时间可是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走出过沙漠肯莱文问那里的人...

读《中个名人故事》有感

读中个名人故事有感今天妈妈从图书馆买来了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故事的书我一回到家就兴致勃勃的读了起来哇这本书的目录上有这么多名人呀不光有中国的名人就连外国的名人也不计其数其中就有爱迪生瓦特达尔文爱因斯坦名人这当中最吸...

读《名人故事》有感

读名人故事有感神木一小三年级一班王庆宇前几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激励世界的101位名人故事书里面讲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在这些科学家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居里夫人了居里夫人小时候叫玛丽虽然家里很穷但她学习一直很认真每门...

读《名人故事》有感

读名人故事有感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是人类的精英他们想熠熠升起的灿烂群星发射出绮丽的光芒照耀着人类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着人类的进程他们的存在体现了人们的光荣他们之所...

名人故事感悟(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