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写在课堂技能大赛之后 得到通知,第二天讲课,题目是《黄山奇松》,一上午,几个教师同课异构,备课仅仅一天的时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熟悉教材,整理思路,紧张而充实。但是,我认为对于陌生的学生,只有把课备得更充分些,考虑得更多一些,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预设得越多,生成时也就能更周到地点拨引导。依此,我觉得本课我相对备得充分一点,在课上我以“奇”引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抓好读的训练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本课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我将每一次读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心去“感悟”,对文中的语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学生已从朗读中体悟到了;又通过朗读,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体验。“自主阅读”使课堂充满了鲜活的、张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二)抓牢“奇”的引领

抓住文章主线引领全文。这节课是问题解决课,我抓住“黄山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学生抓住字、词、句感悟

黄山松的神奇秀美,并把对黄山奇松奇特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读促悟,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在讲到“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郁郁苍苍”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

(三)抓住词的理解

学生理解某个词语的意思往往是通过预习环节中查字典得知,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只是机械的把字典中的解释写到书的空白处,并没有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如:“遒劲、蟠曲”两个词语,学生一开始解释单纯是字典上的意思。在理解“遒劲”一词时,我让学生观察迎客松的枝干,学生不难发现它的枝干笔直、粗壮、挺拔、有力等,其实这就是“遒劲”的意思,我相机告诉学生,结合插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词语。再如,理解“蟠曲”时,我出示几张盆景图片,学生一看便知,它的枝干是曲折环绕的,头脑有了表象的思维,理解词语可以说是由浅渐深,逐步自己构建的过程。对其词语的含义理解得也更加精准。“饱经风霜”这个词我也做了重点的理解,在学生读了介绍迎客松的生长环境后,让学生想象迎客松都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对迎客松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四)抓好课件的运用

针对学生对黄山松知之甚少,很难体会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的实际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课件找到了许多图片,并配以音乐,激情渲染,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产生探究欲望。

但是,在高手如云的压力下,我不禁紧张,加之钻研教材不够深入,理解教材能力有限,我觉得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很多:

其一,我的课堂语言还需要磨练,过渡语、评价语言要更加及时到位,少用一些笼统的评价语,多一些鼓励、引导、点拨,这方面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特别是遇到学生“意外”发言时,缺少应对和引导;比如在理解“饱经风霜”时,我说这个词可以用在什么人身上,有个孩子说,可以用在国家领导人身上,我当时只是简单的善意的说不太合适,而没有和学生共同分析为什么不太合适。语言应变能力较差,不能随机应变。

其二,备课时,虽然课文不长,但总觉得需要和学生交流的内容较多,哪一项也舍不得删掉。因此,课堂上总怕完不了,担心拖堂,就急着往下赶,导致突破文章重点——迎客松的奇不够细腻,学生读的时间放的有点窄,有点肤浅的感觉。后面的时间却相对松了。有个别时候,仅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交流了迎客松给你留下的印象后,我说,它到底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就有学生举手,我没有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直接按我的设计引入对“饱经风霜”的理解。对课堂预设和生成的

关系不能很好的处理。后来想想如果放在平时上,没有时间的限制,反而会比较精彩。这件小事不但反映了我的不够沉稳,也反映了教学机智的不足。遇到这种情况,不应只想着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来适应学生。例如,遇到时间不够时,缩短非重点的内容的讲解,甚至可以不讲,千万不能和突破重点挤时间。

其三, 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否科学、合理、高效,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除了这些,我想自己的课堂上还有其他很多的缺憾,有待今后努力并改善,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文本深刻的感悟理解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精彩点拨。

每一次,总是在过后才发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自己该努力的还很多,我希望自己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付诸行动。


第二篇:黄山奇松教学实录


《黄山奇松》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生字适当扩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1、板书:松。看到“松”字,你想到哪些带有松字的四字词语?(生说)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带有“松”字的词语,我们来看。第一排请第一组读,以此类推。

2、现在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老师把这些词语去掉后,你还记得几个?(指名说)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松有关的文章,板:黄山奇松。齐读课题。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哪个地方的松树?

3、看,这就是黄山,(出示图)它在我国安徽省黄山市,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师边叙述过播放图片)在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哪些黄山的名句?(指名说)

4、老师这也有一些描写黄山的名句,一起来看。(指名读,最后一句齐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5、“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这句话实际是说无论是在山顶上,还是在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的身影。”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土地,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黄山松。请同学们打开书第90页,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想:黄山有哪些奇松?它们奇在哪?

(1)老师先来检查看同学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请2组同学两两开火车读。

2、观察,哪个字最容易读错?出示多音字“屏”。给这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

1

过渡:生字读得不错,生词能读好吗?下面我们看谁反应快,读词准。准备好了吗?开始了。(屏幕播放生词)同学们读既快又准。

3、在刚才读课文时,你知道黄山有哪些奇松?(迎客、陪客、送客)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松“奇”。

过渡:我们先来看迎客松。谁来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迎客松奇在哪?你从哪些词句知道的?

交流:

奇在“姿态”。(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汇报“遒劲”。

看图观察,你觉得迎客松的枝干怎么样?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2)读出迎客枝干粗壮、雄健有气势的特点。

汇报:郁郁苍苍”是什么意思?(青翠茂盛)读出迎客松郁郁苍苍的特点。

(3)汇报“饱经风霜”

A、理解:饱经风霜——指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B、据了解,迎客松已有800年的历史了,在这800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

呼呼的北风来了,迎客松仍然( )。

炎炎的烈日来了,迎客松仍然( )。

来了,迎客松仍然( )。

师:是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一次又一次的严冬酷暑,一千多年过去了,迎客松顶风傲雪,百折不挠,充满生机,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称奇!而这顽强的生命力,也正是黄山松的精神所在。谁能把迎客松的这种精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还从哪看出迎客松的奇?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1)这是一句什么名?把什么比作什么?

(2)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想象,热情的迎客松对游客们说些什么呢?(迎客松多么热情好客呀!)

3、看,有人根据迎客松的样子,创作了一幅铁画。同学们猜一猜,它挂在哪?(人民大会堂迎宾厅)

(1)它有资格挂在那吗?

(2)学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 2

的象征了。”

小结:迎客松姿态奇特,生命力强,让人称奇,有诗人情不自禁地为它作了一首诗:

“奇松傲立玉屏前,

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

包容四海寿千年。”

让我们再一次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再次体会迎客松的奇特。

过渡:除了迎客松,课文还介绍了两棵松,分别是:陪客松、送客松。 学习“陪客松和送客松”部分

1、自由朗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读后想一想,它们奇在哪?

汇报“陪客松”,完成填空:

我觉得陪客松奇在 因为 ,所以我觉得它奇在 。

3、陪客松伸展它那宽大的臂膀,为游客遮风挡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们也送一首诗给它:玉笋峰前四翠虬,

荫凉盖下涌人流。

千年陪客情不悔,

任尔狂风暴雨稠。

4、让我们读出陪客松的特点。

汇报“送客松”

我觉得陪客松奇在 因为 ,所以我觉得它奇在 。

(1)为什么送客松被称为“天然盆景”呢?

(2)看,这就是送客松,它的样子既像在向游人挥手告别,又仿佛是在作揖送客,面对即将离开的游人,送客松又会说些什么呢?也送一首诗给它:

虬枝苍劲臂双伸,

灿烂容颜面带春。

好客黄山松老子,

殷勤作揖送游人。

(3)把你对送客松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是黄山最具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想看吗?(出示录像)

2、你都看到了哪些松?这么多的松树,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千姿百 3

态、各种各样、姿态万千??

3、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五、总结课文

参观完黄黄山奇松,你有什么想说的?

六、阅读拓展:

1、其实,黄山松只是黄山“四绝”之一,黄山怪石也别有情趣,你们看:(出示图片),请你任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

2、黄山怪石,千姿百态,每一块石头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不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吗?今天的作业就写一种黄山怪石,同学们可以上网去查找资料,丰富自己的文章。

板书设计:

迎客松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姿态奇特

地位高)

4

更多相关推荐: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首先我认为教学黄山奇松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松树的奇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所以在教学本课重点三大名松中的迎客松时我首先向学生质疑迎客松奇在哪呢学生通过看图读课文之后畅所欲...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一课主要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黄山奇松这篇课文虽然不是很长但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还是很多的比如学生必须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读写本课的相关词...

《黄山奇松》设计理念及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设计理念及反思一设计理念本课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独自完成自学记录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同时教师认真检查孩子的自学情况及时发现在生字书写词语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重点研究问题质疑问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认真检...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黄山奇松课堂教学反思江山路第二小学张美玲20xx1120黄山奇松课堂教学反思20xx年11月15日我执教了黄山奇松一课现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以下课堂教学反思一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实现生命增值激发课堂活力黄山奇松教学反思丹阳市吕城中心小学汤玉平活力课堂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的增值那么我们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将如何实现学生生命的增值呢一研读文本找准生命增值点黄山奇松是一篇状物写景...

自主感悟 培育智慧(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自主感悟培育智慧黄山奇松教学反思永定小学丁建芳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一篇写景的课文这篇课文作者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全文共3...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ltlt黄山奇松gtgt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词语来分析感受事物的特点更有效的提炼出相关的信息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学生对整体美感的想象与感悟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让学生有选择性的朗读课文但学生...

上传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初步理解词义标出自然段教学课题黄山奇松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

国培计划《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是呀课文就是从这几个方面介奇黄为什么让那么多人请同学们读把你认为表现黄山松奇它可能是一句话也生读书师巡视汇报交流1五百里的黄山奇松无数有一棵周恩它就是找找文中描写它的句子做2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虽然饱经风霜却仍...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河南省孟州市韩愈小学姓名王立萍通讯地址河南省孟州市韩愈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