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学实录

时间:2024.4.21

《幼时记趣》教学实录

苏州外国语学校 徐余忠

《幼时记趣》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主要落实了字词篇章的翻译及“读通”的任务。本实录为第二课时教学,主要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认识观察与想象的关系;体会作者幼时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情感,做到“读懂”。

[镜头回放]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回响着快乐的旋律;童年也是一本漂亮的故事集,记载着无尽的趣事。清人沈复在向我们介绍他的快乐童年生活时,说自己童年“时有物外之趣”,谁能说说 “物外之趣”(板书)是什么意思呢? 生:“物外之趣”的意思是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师:为了说明这一点,那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件童年的趣事呢?请大家自由大声读完课文后,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生:写了用烟喷蚊子、在山林中游玩和打蛤蟆三件趣事。

师:大家觉得三件事有趣吗?

生:有趣。

师:日常生活中,你们喜欢蚊子吗?

生:当然很不喜欢,总悄悄的吸人血,又疼又痒。

师:如果你用烟喷蚊子,你最想得到什么结果?

生:把蚊子喷昏,然后弄死它。(大家笑)

师:对呀,蚊子是害虫,遭人讨厌,本无什么有趣之处,可怎么觉得有趣呢?

生:他把烟当做云,把蚊子当作鹤,把蚊子在烟中飞鸣比做了“鹤唳云端”,所以觉得有趣。

师:那你觉得这个“趣”是体现在蚊子 “冲烟飞鸣”,还是蚊子像“鹤唳云端”呢? 生:趣在烟雾中的飞鸣的蚊子都像“鹤唳云端”。

师:那这个趣是体现在物体本身,还是“物外”呢?

生:物外。(生齐答,微笑,似有所悟)

师:既然“趣”体现在物外,那刚才概括的“用烟喷蚊子”还恰当吗?

生:不太恰当,我觉得这样概括:观看蚊子飞鸣像“鹤唳云端”。

师:意思有了,还欠简洁。

生:我觉得可以再简洁地概括为:观蚊如鹤(师板书)。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好,我们在一起看看另外两件事概括的恰当吗?

生:“在山林中游玩”概括的不好。因为不是作者真的身在山林,而是他在花台边因为观察花草和昆虫入了神(师板书:观察),忘了自己,所以很自然地把细小的花草和土砾想 1

象成了山林(师板书:想象),他好像在其中游玩。

师:哦,看来不是“身游山林”。

生:是“神游山林”。(大家齐答,微笑,师板书)

生:这里的山林不是真的山林,是想象的,所以要在山林上加上双引号。

师:很好,你考虑问题真周到。

生:我觉得“打蛤蟆”是三个字,与“观蚊如鹤”、“神游山林”不对称,改为“鞭打蛤蟆”比较好。(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这里的“鞭”什么意思?

生:鞭子。

生:不对。因为“鞭打”是用鞭子打的意思,所以“鞭”应该是用鞭子的意思。 师:你说的很对,那以此类推,课文中“鞭数十”的“鞭”应该是——

生:用鞭子打的意思。

师:同学们悟性真不错。“鞭”字的词性在这里不再是名词,而变成了动词,这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以后我们还会经常遇到的,请大家多留意。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我倒有点纳闷了:蚊子咬人,是害虫,作者不打;而蛤蟆类似青蛙是益虫,作者却鞭打,这个沈复小时侯真是淘气,有点不知道好歹啊!(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生:老师不应该责怪作者,因为作者生活在清代,他小时候可能还没有科普读物呢,(大家笑)他不分害虫还是益虫,只要好玩就行,这正是说明了作者很单纯、很天真。 师:(幽默的)哦,天真不是错误。(大家笑)

生:我认为作者打蛤蟆有两个原因:一是蛤蟆长得太丑陋了,把作者给吓着了;二是作者正在聚精会神地看虫子打架,看得正带劲的时候,蛤蟆突然窜出来把两只虫子吃了,害得他看不成好戏了,所以很生气。

师:说话可要讲根据呦!大家说说这两个“鞭打蛤蟆”的理由能站得住脚吗?

生:能。

生:课文中“呀然惊恐”一词就表明了作者当时很害怕。

生:作者能把在烟雾中飞鸣的蚊子比作“鹤唳云端”,能把从草当作山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砾当作丘壑,说明作者很有想象力,他这个时候看两只虫子打斗说不定正想象它们之间正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好像在看戏一样呢。“方出神”表明作者看得兴趣正浓,现在蛤蟆冒出来突然坏了好戏,就像看好玩的动画片突然停电了,当然很生气了。(大家笑)

师:恩,理由充分。对了,作者“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说明了他又有了“物外之趣”,正像你说的“说不定它们之间正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可是作者并没有像前两件事那样把它说明白啊,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观二虫斗草间”可能会有怎样的“物外之趣”呢?

生:作者可能正把“二虫斗草间”想象成两个大力士在草地上摔交呢。

生:作者说自己会“以虫蚁为兽”,所以他可能把“二虫斗草间”想象成了一只大狮子和一只老虎为了争猎物,正在山林里互相撕咬呢。

师:(幽默的)哦,那可是场重量级争霸赛!(大家笑)

生:作者可能想象成了妈妈正带着孩子在公园里做游戏呢!

生:我觉得这个想象不恰当,因为文中写的是“二虫斗草间”,“妈妈带着孩子做游戏” 2

不能体现“斗”字争斗的意思。

师:你的思维真敏捷!张开想象的翅膀虽说可以无所羁绊,纵横天地古今,可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也是要考虑想象的合理性的。

生:我们孩子都喜欢看《少林寺》,我想作者把它们想象成了一对小兄弟在练武功。(大家笑。师正欲小结,生急忙抢话)

生:我还补充一点“鞭打蛤蟆”的理由:两只小虫子它们在自己玩自己的,没有招谁惹谁,突然间被癞蛤蟆吃掉了,癞蛤蟆就是罪犯。作者一定觉得两只小虫子很可怜,要为两只小虫子报仇,所以很痛恨癞蛤蟆,于是就用鞭子打他了。

师:作者对癞蛤蟆的痛恨之情体现在用鞭子打之外,还体现在哪里?

生:还体现在打的数量上, “鞭数十”,就是说打了它几十鞭子。

生:还体现在痛恨到再也不想见到它,把它“驱之别院”了。

生:我觉得痛恨之情首先体现在“捉蛤蟆”。作者认为癞蛤蟆是肇事者,不能让他轻易溜掉,要先逮住它,才能好好惩罚它一下。

师:听了大家这一段分析,我看来是真的误解了作者。原来“鞭打蛤蟆”这件趣事背后还蕴涵着作者小时侯一些很好的情感和品质呢,大家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这种好的情感和品质吗?

生:见义勇为。(大家笑)

生:有同情心。

生:勇敢无畏。

生:爱憎分明。

生:惩强扶弱。

师:大家的词语积累还是比较丰富的。同学们,今天通过沈复向我们讲述他幼时的几件趣事,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个善于观察,想象奇特的幼时沈复,还认识了一个具有惩罚强暴,同情弱者,童心纯真的幼时沈复。课后大家也写一两件童年的趣事,让老师和新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趣味童年,好吗?

生:好!(下课)

[教后感思]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老师在课堂中积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其实,新课程要求老师做个“引导者”并非新论,古人早就有过论述,如《孟子》曰“引而不发,跃如也”;《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导)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里的“引而不发”与“道(导)而弗索”的结合便是现在常说的引导了。在今天这个教学模式“泛滥”的时代,我们常会将很多的精力投在这样那样模式的选择上,而忽视看似平常的引导之举。《幼时记趣》的教学既不是评优课,也不是公开课,而是一节“家常课”,我并未刻意套用模式,追求特色,只是想尽量自然地做好一个“引导者”。

首先,引导在思维方法上,突破难点。作者幼时的趣事为什么是“物外之趣”,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是文章理解的一个难点。难在学生只重视感性的趣事,而不知理性地理解何为“物外”。以前我在教学此课时,总以为文中的趣事学生很容易理解,而忽视了对“物外”的分析。如何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物外”上来呢?以学生概括的第一件趣事“用烟喷蚊子”为例,我利用阅读的“还原分析”法,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得出“用烟喷蚊子” 3

无趣的结论,从而与开始时学生感性理解时的“有趣”和作者以之为“有趣”形成矛盾。于是我紧抓住矛盾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由具象到抽象式地提问,从而巧妙地让学生理性地感悟到了“物外”之意,进而能自觉意识到并纠正语言概括内涵不够全面的毛病。当思维的羽毛理顺后,难点便在不知不觉中被化解了。

其次,引导在悖论设置中,体悟情感。作者在鞭打蛤蟆的举动中折射出了人性中最本真、最朴素的同情弱小的情感。如何体悟这种情感呢?总觉得“读中体会”的方法不够透彻。于是设计了作者不打害虫蚊子,而打益虫蛤蟆,有点不知好歹的悖论,激起学生为幼时作者的辩白之情。辩白中,学生们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从自己的认知经验出发,用自己独特视角理解问题,他们认为作者打的有理有情,从而无可辩驳的否定了老师悖论。也正是在看似谈笑的辩白中,他们真切的体悟了作者那颗纯真的童心和同情弱者的纯朴情感,完成了文本意义与自身情感的交融与建构。

第三,引导在文本空白处,激发想象。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是平常之物产生“物外之趣”的关键。对此,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往往是进行介绍性的讲解或孤立地设计一个不相关的情境进行“想象力”的训练,效果不是太理想。本课教学过程中,正是学生的讨论启发了我发现了文章一个重要的空白点,就是“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背后的“物外之趣”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多好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文本资源啊!最终,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快乐飞翔。

第四,引导在愉快氛围里,平等交流。在整节课中,我没有硬性的指挥与决策,始终以一个平等的交流者的身份与他们切磋,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自由思考解读的气息,或制造幽默,或提出意见,或及时纠偏,或热情肯定。在这样一个宽松的氛围里,学生思维活跃,热情积极,时而露出灿烂的笑容。我感到,带着学生一起过轻松与高效的课堂生活不亦乐乎!

叶老曾说过: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我愿遵其教诲,追求做好一个引导者,引之有法,导之无痕,恰似徜徉在山色有无中。

发表于《初中教学研究》07、11期

4


第二篇:《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中所体现的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乐趣。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叙述自己童年趣事,加强口语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探究学习"物外之趣"。

   3、认识与学会观察、想象、联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交流初学文言文的感受。

  二、朗读训练。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课文并评价。

   4、齐读课文。(要求:读难字音,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注意语气,强调)

  三、预习交流与检查:

   1、小组学习交流,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习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出示投影片]检查有关字、词的翻译:

    (第一段)①:余、稚、藐、故、张目、明察秋毫

    (第二段)②:私、则、强、或、以烟、作……观

    (第三段)③:其身、以……为、神游、怡然自得。

    (第四段)④:宠然大物、拨山、盖、尽为所吞、方

   4、教师讲解省略句,并讲解省略句的翻译。[出示投影片]

     例:①群鹤舞(于)空

       ②使(之)怡齐

       ③驱之(于)别院

   5、用接龙方式逐段翻译课文,译后评议。

  四、齐读全文,边读边想文言文语句意思。

  五、布置作业:

   1、通译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初学文言文,教师对有关文言文的学习知识、方法应给予必要的讲解、指导。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了解三件趣事,研究"物外之趣"。

   1、文章写了哪些童年生活?描绘了几幅图景?

   2、小组讨论,学习"物外之趣"。

    ①讨论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讨论"探究、练习"一)

    ②讨论"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三、品味词句,体会本文简朴、自然、生动的语言特点。

  四、知识拓展,比较学习

    学生阅读已发材料,比较《幼时记趣》小组讨论,说说

    ①沈复的"物外之趣"与鲁迅的百草园乐趣有何相同之处?

    ②写法上有何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篇文章?

    ④两位作者记述几时获取乐趣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五、口语训练:"我的童年进趣事"。

    你有哪些童年趣事?有类似课文中作者的经历吗?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流利,说昨更有趣。

  六、布置作业。

   1、把"我的童年趣事"用笔写下来。

   2、阅读自读课本《思,在百草园》。

更多相关推荐: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幼时记趣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文言基础知识的容量较大需要学生在字的音形义句式省略等方面掌握的知识点多而琐碎同时作者沈复通过本文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作者所选择的几个片断具有艺术家的眼光感情真挚充满...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为有源头活水来幼时记趣教后反思谷建我今年任教的年级是初一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不久的学生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就成了我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也时时注意这一...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半坡店一中耿媛媛在幼时记趣一课的教学中我看着学生站在讲台激情四射地讲演听着学生言辞激烈的争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喜欢上了这个释放才智的讲堂孩子们已经能够快乐地做起课堂的...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幼时记趣gt教学反思一幼时记趣作为初中阶段孩子们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学习上肯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反思如下这篇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当然在第一单元中也有文言体的短文寓言二...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怀远县淝河中学钮俊士在讲授幼时记趣一文时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节课我主要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我的要求非常简单课堂上尽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翻译课文虽然这篇课文不要求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小...

听《幼时记趣》作文教学有感

听幼时记趣作文教学有感听幼时记趣作文教学有感20xx年10月22日xx名师工作室梅树组学员齐聚关上实验中学进行组内教研活动听李xx老师的一节作文教学课再读幼时记趣观察事物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事物的趣味性李老师...

幼时记趣教学案例分析

幼时记趣教学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幼时记趣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的三件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

幼时记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课文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中所体现的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乐趣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幼儿园大教研组会议记录

小天使幼儿园教研组会议记录活动反思这次的教研活动是本学期的第一次大教研组活动为了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所以选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了本学期大教研活动的主要目标让老师们都能有所了解和准备在后面共同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老师...

幼儿园教学检查记录表

得得贝幼儿园教学检查记录表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反思

绵阳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培训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对象进行冷静思考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反思是一种提高自身的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

米村镇中心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新密市米村镇中心幼儿园XINMISHIMICUNZHENNCENTERKINDERGARTEN教研活动记录中心幼儿园保教处监制米村镇中心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