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时间:2024.4.7

古诗教学, 怎一个情字了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平阳县宋桥镇小 林利群

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前面几位老师都谈到了,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那如何突破难点,提高古诗教学的实效性呢?今天姜老师的友情诗课堂展示就是一个很好的引领。

首先姜老师巧妙地引用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教学”这一理念,设置了以“友情”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熔古诗、现代诗、对联、故事等为一炉,达到了让学生语言与精神的成长之目的。这一主题式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创意,也很好地突破了体会友人间深厚友情的难点。这节课下来,我总的一个感受就是:“友情诗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姜老师是从“情感”切入,以别离之情为突破口,以“友情”带动阅读理解,比如,在感悟准备阶段,让学生通过读懂诗题,整体把握住了情,在读悟阶段,又让学生通过想象意境,赏析词句,体验了情,最后在感悟的形成阶段,反复诵读体会到了情。从而也在研读中有效达成了三维目标。我觉得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两大点:

第一大点:以“别情”为中心点,进行创造性设计,为本课的主题“友情”织起了一张情网。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素质可言。” 今天老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这个“情”就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很自然地进入了学古诗的佳境。并且学得有滋有味的。

比如,在教学伊始,姜老师就设置了友情这一整体情境。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到对联相赠,明白真挚友情的可贵,直奔友情教学主题。无形中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基本的情感基调。在接着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又适时地将友情这条感情线全面铺开。像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引导学生抓住“故人”一词体会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在教学后两句时,老师又巧妙地创设了送别友人这一情境,让学生感悟到了友人间的感情之深。古诗学完了,但情未完,老师继续引领学生明白了这深情厚谊不仅在这一送中,还在一年后的《江下行》,更在十年后的《赠孟浩然》中。这样的设置,既做到了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不同作品的展示与学习,又能让学生体会得深刻。最后又拓展延伸到孩子间的友情,告诉孩子友情需要用心守侯和品味。这情是一环紧扣一环,真正让友情教学进行到底。虽然全诗中没有一处出现“友情”这一字眼,但这情却时时处处在诗句里课堂中流淌着。像真诚的谈话导入,入情意境的 1

创设,还有顺势的自然过渡,适时的点拨渲染,以及随口而出的点评“小语”,都显得浓情欲滴。有效达到了古诗情、老师情、学生情、这“三情的合一”。这样的情,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无处不在地笼盖于课堂。而学生则陷在情网中体会得深刻。

第二大点:在情网的突破上老师设置得很巧妙

刚才我们所谈到的这情网该怎样逐一突破呢? 姜老师设置的几个点都很巧妙。我就抓其中的两个小点来讲。

第一小点:抓诗眼突破情网,品悟并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教学中老师紧紧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和肌理,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直指作者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抓三处的重点感悟特别出彩。

像第一处“烟花三月”的理解。姜老师紧紧抓住“烟花三月” 的传神进行提问,“烟花三月”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遐想,且肯定了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想象,再随即出示美丽的春光图,层层深入,使得学生对其内涵有了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做到了“形真”而“意远”。

第二处是抓“孤帆”。 当教学引出“孤帆”一词时,老师马上设疑:“烟花三月正是人们在黄鹤楼结伴游玩的好季节,要知道当时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所以长江两岸一定是千帆竞渡,游人如织。可李白为什么说是 “孤帆”呢?“此时此刻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有这些心情的仅是李白吗?”用三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第三处是抓“长江水”,在教学最后一句时老师深情地提问“此时此刻你看到的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仅仅是长江水吗?”引领学生达到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

第二小点:品读感悟,吟咏真情

在抓 “诗眼”和关键词句的基础上,姜老师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涵咏品读其中的真情。在不断地对文本的研读中,在不断的引导中,成功地将学生的情感融合到了诗人的情感中。学生不仅看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到了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感。

另外在读诗时,教师还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手段(情景渲染、提问激思、语言诱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扩展,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画面,入其境、感其心、悟其情,感同身受,心同此景,情同此理,从而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

2

老师们,回首刚开始试教的“迷茫闭塞”到磨课后的“豁然开朗”再到今天“新颖有效”的探究之路,终于“吹尽黄沙始得金”!这是我们第一次对友情诗教学作出的探讨和尝试。也许还不太成熟和完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今后,我们将不断改进和提高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放飞心灵。以上便是我的反思过程,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3


第二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播放名曲《送别》,积淀离愁别绪,了解送别诗。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面对自己亲密的知心朋友,我们多么希望能一直相聚,永不分离,可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古代,人们常常写送别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送别诗。

二、初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

三、引导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

2、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四、初知诗意,质疑梳意。

1、引导学生质疑,梳理诗意。

2、集体交流。

(1)结合长江图弄懂“西辞”的含义,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五、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为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作好铺垫。

1.预设: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

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

2、预设: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

(1)品第三、四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师引读,板书:情深意长。

(5)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六、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

七、交流送别诗,引导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诗的内涵。

1、交流自己知道的送别诗。

2、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其他几首送别诗,感受送别诗的特点。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容,品味古诗的意境,体会朋友间的情谊。这节课下来,我的总的一个感受就是:“怎一个情字了得!”大家都知道,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寄情于景,为我们用语言文字描绘了一幅江畔送别图,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无数次的诵读的时候,都被诗中情深深感动了,怎样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呢?刘勰曾经在《文心雕龙》里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在预设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在感悟准备阶段,读懂诗题,整体把握情,在读悟阶段,想象意境,赏析词句,体验情,最后在感悟的形成阶段,反复诵读体会情。从今天的课堂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感悟到了诗歌的内容,通过品悟交流体会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有效达成了三维目标。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静静地反思,觉得在初读环节,还应再多找几个学生读读,扩大学生的朗读面;在学生想象朋友告别的情景时,还应再深入些,还应再多找些学生想象当时告别的画面,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他们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我想说,反思是为了提高,展示是为了做得更好,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指正意见,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推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反思教师刘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这是唐代时期非常盛行的送别诗中的佳作读来很有韵味上这首诗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舒兰市第九小学林美丽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单纯地逐字逐句地讲解而是更多的利用创设的情景抓住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突破重点字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尹松刚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阅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因此教材中适当编排了一些古诗词怎样进行古诗词教学最有效呢下面以我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说说如何把读作为诗词教学的主旋律以便起到事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解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意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说课、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执教教师罗顺贤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背诵第一首诗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3通过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两位诗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篇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gt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东街小学赵智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送别诗中的精品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情景交融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所以选了这首诗作为诗歌课题组的研讨课来上在教学过...

三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唐山市荆各庄小学李素艳在教学中注重体会一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在这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时光可好友即将远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使人感到忧伤阳春三月的美景与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

三年级语文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教学反思 鲁教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这是唐代时期非常盛行的送别诗中的佳作读来很有韵味上这首课前我希望教给学生一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案例一课题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背景古诗教学一直以来缺乏整体与系统性长期局限于每一首首诗的教学内容容易过度发散课堂容量大导致耗费的教学时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激情导入1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同学们静静的听出示课件配乐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