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84-85页《三角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

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交流、

推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课件与三角形教具

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  

设计说明:

三角形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我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的。首先,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红领巾的制作这一生活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三角形与学生熟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创设情境:

师: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

生:愿意

师:好,我们学校想在一年级新生中发展50名少先队员,需要做50条红领巾,要买多少布料呢?(电脑出示:闪动的红领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呢?

生:一条红领巾的大小

师:也就是一条红领巾的什么?

生:面积

 师: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

2、     导入课题:

师:怎样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S=ah

师:回忆一下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口述)

 2、探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第一次探索操作

师:好,我们先来试试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已学会的计算面积的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四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好,开始。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参与到小组中进行指导。)

师:三角形能转化成我们已学会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吗?

生:能

师:那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哪个小组上来说说,他们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们的结果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如果有疑问可以向他们提出。

生1、我们小组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我这儿也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可是拼不成,你用的是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师演示)

生1、我们用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师:你怎么知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生1、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就知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很好,老师把你们的直角三角形放大了,贴到黑板上。还有没有其他拼法?

生2、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是怎么拼的?

生2、把两个三角形重合,找到相等的边,再把两个三角形反方向对齐,就可以拼出平行四边形。

师:三角形有几条边?

生2、三条边。

师:所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中任意两条对应相等的边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好,贴到黑板上。还有吗?

生3、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5、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好,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拼法,都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上。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第二次探索实践

师:大家来看,你们已将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那么,怎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方法呢?下面我么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根据你们转化的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尝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看哪个组讨论的好!

(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师参与指导)

师:好,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呢?

生1: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再除以2,就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了。(师板书:底×高÷2)

师:是不是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一定要拼成平行四边形以后再算?

生1:不用,我们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师板书)

师: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同学们,看看你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是不是也存在底和底相等、高和高相等这种关系?

生:是。

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但面积有关系,它们的底和高也有关系,三角形的底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这种相等的关系叫做等底;三角形的高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这种相等的关系叫做等高。(师课件演示)

那么三角形的底乘以高求出的是什么?谁想说?

生2、底乘以高求出的是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你说的真好!为什么除以2呢?

生2、因为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必须除以2.

师:对。那拼出长方形的同学是怎么推导公式的呢?

生3、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而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师板书并课件演示)

  师:说的很好。拼成正方形的同学呢?谁来说说?

生4:正方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因为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以边长,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师板书并课件演示)

师:你们推导的真好!这样,三角形的面积就能通过它自己的底和高来求了。怎么求?谁来说?

生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我们用拼图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S=ah÷2(板书)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心灵沟通,分享创意、完善结论的宽松环境,顺利实现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再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同学们更具体、清晰地弄清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追问,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三角形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更好的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整个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介绍“你知道吗?”
    师:其实,大约在2000多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已经论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另一种方法。用高的一半乘底,把三角形拦腰剪开,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师课件动态演示)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内容。
   谁来说说对“半广以乘正从”的理解。(即底的一半乘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与学生的爱国热情。】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如果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电脑出示)

a、学生尝试完成

b、交流做法和结果

  S=ah÷2

  =100×33÷2

  =3300÷2

=1650cm2

(2)出示课本“做一做”

一种三角尺的形状如右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电脑出示)

1、(课本练习第1题)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你认识吗?算一算一块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2、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  )

(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则面积是5×4=20平方厘米。(   )

3、(课本练习第3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4、(课本练习第6题)下图中哪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他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形式多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1小题的设计又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都有哪些收获?(多生自由总结)

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找哪两个条件?(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我们学好数学是很有帮助的,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下课。
    【设计意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第二篇:20xx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84-85页《三角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

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交流、

推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课件与三角形教具

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

设计说明:

三角形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我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的。首先,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红领巾的制作这一生活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三角形与学生熟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创设情境:

师: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 生:愿意

师:好,我们学校想在一年级新生中发展50名少先队员,需要做50条红领巾,要买多少布料呢?(电脑出示:闪动的红领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呢?

生:一条红领巾的大小

师:也就是一条红领巾的什么?

生:面积

师: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

2、 导入课题:

师:怎样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S=ah

师:回忆一下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口述)

2、探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第一次探索操作

师:好,我们先来试试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已学会的计算面积的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四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学

具进行操作。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好,开始。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参与到小组中进行指导。)

师:三角形能转化成我们已学会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吗?

生:能

师:那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哪个小组上来说说,他们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们的结果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如果有疑问可以向他们提出。

生1、我们小组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我这儿也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可是拼不成,你用的是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师演示)

生1、我们用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师:你怎么知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生1、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就知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很好,老师把你们的直角三角形放大了,贴到黑板上。还有没有其他拼法?

生2、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是怎么拼的?

生2、把两个三角形重合,找到相等的边,再把两个三角形反方

向对齐,就可以拼出平行四边形。

师:三角形有几条边?

生2、三条边。

师:所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中任意两条对应相等的边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好,贴到黑板上。还有吗?

生3、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4、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5、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好,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拼法,都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上。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第二次探索实践

师:大家来看,你们已将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那么,怎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方法呢?下面我么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根据你们转化的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尝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看哪个组讨论的好!

(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师参与指导)

师:好,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

的结果呢?

生1: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再除以2,就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了。(师板书:底×高÷2)

师:是不是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一定要拼成平行四边形以后再算?

生1:不用,我们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师板书)

师: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同学们,看看你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是不是也存在底和底相等、高和高相等这种关系?

生:是。

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但面积有关系,它们的底和高也有关系,三角形的底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这种相等的关系叫做等底;三角形的高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这种相等的关系叫做等高。(师课件演示)

那么三角形的底乘以高求出的是什么?谁想说?

生2、底乘以高求出的是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你说的真好!为什么除以2呢?

生2、因为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必须除以2.

师:对。那拼出长方形的同学是怎么推导公式的呢?

生3、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而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师板书并课件演示)

师:说的很好。拼成正方形的同学呢?谁来说说?

生4:正方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因为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以边长,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师板书并课件演示)

师:你们推导的真好!这样,三角形的面积就能通过它自己的底和高来求了。怎么求?谁来说?

生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我们用拼图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S=ah÷2(板书)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心灵沟通,分享创意、完善结论的宽松环境,顺利实现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再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同学们更具体、清晰地弄清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追问,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三角形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更好的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整个探索过

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介绍“你知道吗?”

师:其实,大约在2000多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已经论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另一种方法。用高的一半乘底,把三角形拦腰剪开,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师课件动态演示)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内容。

谁来说说对“半广以乘正从”的理解。(即底的一半乘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与学生的爱国热情。】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如果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电脑出示)

a、学生尝试完成

b、交流做法和结果

S=ah÷2

=100×33÷2

=3300÷2

=1650cm2

(2)出示课本“做一做”

一种三角尺的形状如右图,

20xx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20xx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它的面

20xx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积是多少?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电脑出示)

1、(课本练习第1题)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你认识吗?算一算一块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2、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 ) (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则面积是5×4=20平方厘米。( )

3、(课本练习第3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4、(课本练习第6题)下图中哪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他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深入,形式多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1小题的设计又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都有哪些收获?(多生自由总结) 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找哪两个条件?(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

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我们学好数学是很有帮助的,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下课。

【设计意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对本课作出总结,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去研究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20xx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A(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学生即将认识一个新朋友怎样学生学会简单辨认平行四边形呢通过复习长方形对长方形特征的复习再拉一拉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再给这种新图形命名我认为还是符合学生认知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师华秀毓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测量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整理

测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单位米和厘米并有了一定的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概念的建立比如1毫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观察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一打纸的厚度充分感受1毫米的长度也可以通过肢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

20xx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20xx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A(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A(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第一节新课学生们不停地用HelloMissLuoHello热情地向教师招呼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英语的热情似乎很高然而刚开始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学生就...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反思本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从生活中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A(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