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常的信

时间:2024.3.27

《不平常的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以信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的记叙文。它向人们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老人和英雄妈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托人代笔写回信的感人故事。

文章首先介绍故事背景:19xx年3月,“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然后交代故事的起因“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接着相继插入排长的第一封信和英雄妈妈的第一封回信;再用“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xx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这一过渡句,引入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 文章语言朴实,平中出奇,言简意赅,结构谨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殊死”等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了解事情的起因。 预习学案:

1、预习本课生字新词。

(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方法:可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1、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师板书课题(“不平常”用红色粉笔写)学生读课题。

2、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①信为什么不平常呢?②这是谁写给谁的信?③为什么要写信?

二、预习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拿出预习笔记,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3、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如:“敌众我寡”、“殊死”、“惨烈”等词,师引导学生一起品味体会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预习笔记。

(“我”的战友赵蒙生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为了不让英雄的妈妈伤心,战友们代赵蒙生给母亲写信。而这位英雄妈妈在接到第一封信时,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为了让战士们安心打仗,她强忍失子这痛,坚持托人代笔回信的感人故事。)

5、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

三、质疑探究:

师: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故事了解到这里,孩子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质疑:

1、文中写了几封这样的信?这些信是是谁写给谁的?

2、“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过渡:同学们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不逊色,下面请孩子们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以上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

3、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在小组内与合作伙伴交流。

4、班内展示:

(1)生汇报: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封这样的信。

A、分别指名读一读这三封信。

B、这三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第一封信是排长替牺牲的战友赵蒙生写给母亲的;第二封信是赵蒙生母亲请人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是替赵蒙生母亲写信的大叔写给战士们的。)

(2)生汇报:“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第三封信,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有什么

感受。

(从中感受到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4)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牺牲)――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英雄母亲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最后一封信)”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的条理。

5、了解故事的起因。

师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战友赵蒙生牺牲的那次战役中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听同学读了这两段话,你们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一个是战火纷飞的画面,一个是战士们因为战友赵蒙生牺牲了的悲痛场面。)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殊死”、“至关重要”、“尽管、、、、、、但、、、、、、”、“非常”、“落荒而逃”、“光荣牺牲”)

四、达标检测: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封信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拓展:

总结:同学们,赵蒙生牺牲了,他死得悲壮、死得光荣。但对于失去战友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这要是让赵蒙生的母亲知道了,她该有多伤心啊!所以才有了战士们定期给英雄妈妈写信的“欺骗”行为。从这些欺骗行为中,我们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拓展: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类似的“欺骗”行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练习2的词语。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牺牲 (起因)

排长写信 (发生)

英雄母亲回信 (发展)

最后一封信 (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问什么说它不平常,了解信中的内容,知道生活中会有善意的谎言,一定要了解情况,做好自己的判断。让学生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不平常的信》这篇课文,课文中的关键人物有谁?用自己的语言将人物联系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当你了解了这些人物的故事后,你的脑海里呈现出哪些词语?

3、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信为什么不平常呢?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信为什么不平常呢?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三封信,边读边思考,在文中画出最受感动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1、指名反馈: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2、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感情。

3、运用多种方式(范读、领读、学生分角色读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例如:

“她早就猜到蒙生不在了。为了让你们安心打鬼子,要我坚持给你们回信。”(坚强而又伟大的母亲)

“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英雄母亲舍小家为大家)

4、师小结。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

四、拓展运用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3)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学习信的格式,学写一封信 。

3、课堂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革命烈士诗两首》

教材简析

《革命烈士诗二首》是革命烈士叶挺将军和陈然同志在狱中写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忠心耿耿,英勇顽强,坚定机智,最后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狱中面对死亡,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写下了动人的诗篇。这两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读懂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 3体会内容中蕴涵的作者情感,学习先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先烈们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朗读录音带,搜集相关历史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囚歌

一、解字导入新课

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介绍时代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二、初读,质疑问难

1师放范读录音带。

2生自读课文,要求想办法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学生质疑,师筛选补充。

①刚才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②设疑: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

③出示自学提示:

在小组内读一读一、二节诗,讨论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

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

三、解疑合探

1小组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全班汇报。

相机出示词语卡片理解“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等的喻义,重点体现在“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2、课件出示从电影中剪辑的一幅图:革命英雄图,叛徒形象图,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形象图,引导学生看图,联系诗歌,说说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3、自由讨论。让学生体会出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加紧对坚贞不屈的革命者进行迫害;一面诱惑革命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叛变投降。师补充介绍叶挺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并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回到课题的“歌”字。

4再读诗第一、二小节。集合学生从书中读到的,从影像中看到的,从老师那儿听到的进行强烈对比,相信学生对敌人和叛徒的憎恨会更深一层,对叶挺的坚贞不屈会更加佩服,真情流露,感情会水到渠成。

5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选择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节。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同桌讨论,汇报)

②师小结: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怎么样?(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③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6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四、指导朗读

1初步划出节奏。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名读——多形式读——背诵。

板书设计

门 紧锁着

洞 敞开着

永生

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耕荒

一、故事引入,渲染气氛

1、简介作者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挺同志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其实像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师讲述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历史事实。。 ②让学生在义愤填膺时听录音带范读《耕荒》。

2自读诗歌,质疑解难

①学生试着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这是写给自己孩子的遗嘱,体会诗中的意思,自由交流。

二、解疑合探

联系《囚歌》,理解喻义

1《囚歌》和《耕荒》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差不多,两位都是革命烈士,请同学们试着联系《囚歌》中的词句意理解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歌。

2交流。重点指导对“荒沙”“满街狼犬,遍地荆棘”“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理解。

3猜想这位父亲在给孩子写遗嘱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气节和心愿。 4朗读,读出父亲对孩子的爱,对敌人的憎恨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儿子看到父亲的遗嘱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2假如你是作者的孙子,知道了爷爷的英雄事迹,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3、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背诗歌

4、课堂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搜集更多革命烈士的诗歌,开展革命诗歌交流活动

板书设计

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

《许世友四跪慈母》

教材分析: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的豪饮放言、少林功夫、农民本色、赤胆忠心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豪杰。而本文则通过刻画他四次跪拜母亲的动人情境,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流露出他无限柔情的一面。课文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许世友四次向母亲下跪的情形。课文感情真挚,人物语言、动作刻画细腻,表现了母子之间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爱的品质。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许世友将军孝敬母亲、感恩母爱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和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了解许世友将军的故事;搜集英雄名将的尊老故事。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1~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欣赏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了这首歌,大声回答我:这首歌是唱给谁的?(妈妈)引导学生交流:你们爱妈妈吗?你认为你的妈妈爱你吗?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呢?(旁注:人间最真切的母子情深是最直接的人文教育。)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评价。

3、母子之情永远让人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儿子与妈妈之间的动人故事。用你们最响亮的声音说出课题:《许世友四跪慈母》。板书课题。

4、质疑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如:许世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四跪慈母呢?

5、介绍许世友的生平

课件出示许世友将军的像,介绍他的生平。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是我国的开国元勋。他的豪饮放言,少林功夫,农民本色、赤胆忠心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战场上豪气万丈,攻无不克;生活中老将军同样为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歌,尤其是将军“四跪慈母”的孝举更是世间人之楷模。

6、教师小结:孩子们,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武艺超群、英勇善战,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而课文中,却写了他充满柔情的一面,他曾“七跪”慈母。我们今天要学习其中的“四跪”,那是儿子对母亲的一种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感受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在学习课文前,我先检查预习情况。

1、 读生字新词

2、 理解词语的意思

3、 课后的4题

4、 全文有多少个自然段?(13个)

5、 抽查5——8自然段

(1) 正确、流利地朗读

(2) 快速默读,把你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

(3) 交流体会

(4) 教师边点拨边板书(二跪 19xx年 因自己连累母亲遭到敌人的毒打逼供)

(5) 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读——几跪 ——时间——原因)

提示: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三、速读梳理

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赶快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到文中找找具体描写许世友四跪慈母的段落。

1、自学

2、全班交流

3、边点拨边板书

(1)几跪 (2)时间 (3)写作顺序 (4)原因

4、以读带讲,学习第一自然段

5、教师小结:四跪原因都不一样,相同的是母子间深厚的情谊,从这四跪中,同学们感觉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教师出示练习:

这是一位 的将军(充满柔情)

这是一位 的母亲(性情刚毅、大义凛然)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不仅展示了母亲爱儿子、儿子爱母亲的人间真情,还塑造出一位充满柔情的将军,一位性情刚毅、大义凛然的母亲。

五、学习生字

1、自学

2、听写

六、作业

附板书

许世友四跪慈母

一跪 13岁那年 求母亲不要把幺妹卖了

二跪 19xx年 因自己连累母亲遭到敌人的毒打逼供

许世友

三跪 一次 看到母亲生活条件艰辛

四跪 19xx年 即将远离母亲,不知归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直接导入

孩子们,许世友是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武艺超群、英勇善战,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而课文中,却写了他充满柔情的一面,他曾“七跪”慈母。我们今天要学习其中的“四跪”,那是儿子对母亲的一种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感受吧。

板书课题:许世友四跪慈母

2、设疑自探,出示自学提示

过渡: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下跪并不是很轻易做的行为,在我们祭祀祖先的时候,或者某人受到另一个人重要恩惠的时候,或者是某人犯了重大的错误需要忏悔的时候就会有“下跪”的情形出现,可为什么许世友还跪了四次呢?是什么原因让他跪了四次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深入研读课文,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小组学习,解疑合探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表。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在书上。课件出示下表。

不平常的信

分析动勾画出体会感写写感 2.全

(1)

交流一跪所体现的情感。

a.指定小组选代表按表格汇报交流。

b.句子品读:“他一把从人贩子手里拉回幺妹,然后?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哭着说:?娘,不能把幺妹送进火炕啊,俺姐弟八人中要是一定要卖掉一个的话,那就卖我吧!”“母亲拉起跪在地上的许世友,悲伤地说:?孩子,起来吧。娘向你保证,以后就是饿死,全家人也要死在一块儿!?”(旁注:文中感人至深的对话,体现了许世友将军对亲人的无限深情,从句子品读中,让学生受到人文思想教育。)

c.文中通过许世友与母亲感人至深的对话,表现出许世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从“扑通”一词可感受到许世友对亲人的关心是毫不犹豫的。从母亲的话中可感受到她的坚强。这一跪的原因是什么?展现了许世友怎样的心情呢?(板书:一跪:幺妹被卖,心痛)

(2)交流二跪所体现的情感。

过渡:那么这二跪慈母又是什么原因呢?

a.指定小组按表格汇报交流。

b.句子品读:“许世友惦念母亲,连夜赶回家,未及问候,便先双膝下跪道:?娘,不孝的儿子让你受苦了。?”“许母咬紧牙,一个字也不说。”

c.自己参加革命,让母亲受连累,遭毒打,从“许母咬紧牙,一个字不说。”这句话可以看出母亲为了儿子甘心忍受一切痛苦。可看到伤痕累累的母亲,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许世友见母亲受难如万箭穿心的心情。(板书:二跪:母亲受难,痛心)

(3)交流三跪所体现的情感。

过渡:一次,部队在战斗结束后整编,整编地点离许家洼不远,上级允许许世友回家看看母亲,许世友又看到什么让他三跪慈母呢?

a.指定小组按表格汇报交流。

b.句子品读:“他来到家门口,顿时呆住了:房屋已被烧光,残垣断壁间,搭起了两座低矮的草棚。许世友抓住母亲的手,哽咽着说:?娘,您老人家受苦了!?说着,便跪在母亲脚下。母亲拉起儿子的手,像小时候一样为他擦去眼泪,只字不提自己的苦。”

c.引导学生体会在战乱中,母亲生活艰难,当儿子的却不能在母亲身边照顾她,这三跪展现了许世友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的心情。(板书:三跪:母亲受苦,愧疚)

(4)交流四跪所体现的情感。

过渡:见到母亲受苦,却不能伺候在母亲左右,许世友万分愧疚。接下来我们去了解许世友四跪慈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a.指定小组按表格汇报交流。

b.句子品读:“母亲披衣下床,把一手巾兜的鸡蛋塞到许世友手里:?儿啊,娘下半夜就把鸡蛋给你煮好了,带着路上吃。?”“母亲不由分说,解开儿子的衣扣,把鸡蛋塞进儿子怀里,重新把扣子扣好。”

c.许世友第二天就要离开,母亲在下半夜就为他煮好了鸡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自由发言。

d.“此时无声胜有声”,“许世友禁不住哭出声来:?娘,做儿的不孝,让您在家受苦。我读过私塾,懂得孝敬父母,但是……?许世友难过得低下了头。为了革命事业,许世友东奔西走,转战南北,一直不能在老人家身边尽孝,感到非常难过。(板书:四跪:不能尽孝,难过)?孩子,娘不怪你,娘虽然不识字,可娘懂得,大丈夫尽忠不能尽孝,娘愿意让你去尽忠。尽孝只为我一个人,尽忠是为咱普天下的穷人哪!等打跑了敌人,还怕没有好日子过??”

为了革命事业,许世友转战南北,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母亲却懂得自古忠孝难两全,明白尽孝只为一个人,尽忠为天下穷人的道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这是多么深明大义的老人啊,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旁注:临别时的一跪,饱含许世友将军对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心情,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

母亲的深明大义让许世友动情地发誓:“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的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听了许世友的誓言,我们感慨地说:“这是一位 的将军。”

e.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细腻,那么谁来扮演许世友?谁扮演许世友的母亲?一起来表演这感人的一幕呢?配上舒缓的轻音乐,请同学表演“四跪”的情景。

f.评价后小结:这篇课文不仅塑造出一位充满柔情的将军,一位性情刚毅、深明大义的慈母,还向世人展现了母亲爱儿子、儿子爱母亲的人间真情。(板书:人间真情)

g、课件出示许世友母子的像:此时此刻,你想对许世友以及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你想对养育你们的父母说些什么呢?

三、质疑再探:

1、课文学到这儿,自读提示中的问题你弄懂了吗?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四、拓展延伸,自主测试

1、请你根据对这篇课文内容的设计一两道作业题,测试自己或同学。

2、观察表中的“时间”栏,明白课文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介绍事情的习作方法。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习作方法。 请你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介绍我们美丽、富饶的西峡。

3、情感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前辈的动人故事,讲出来大家分享。

4、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像许世友将军那样,牢记身边的亲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学会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关心他们,报答他们。(旁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受到心灵的洗礼。)

五、布置作业

1.课外写一篇《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许 一跪:幺妹被卖,心痛

世 人

友 二跪:母亲受难,痛心 间

四 真

跪 三跪:母亲受苦,愧疚 情

母 四跪:不能尽孝,难过

不平常的信

《鸡毛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少年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

此文篇幅较长,近2500字,共26个自然段。1―3自然段写儿童团长海娃接受任务;4―9自然段写海娃遇到鬼子后巧妙藏信;10―12自然段写海娃骗过鬼子深夜逃走;13、14自然段写海娃丢信、找信,再次被抓;15―18自然段写海娃诱敌入圈,不幸负伤;19―26自然段写海娃完成任务,受到赞扬。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生动地记叙了海娃送鸡毛信的前后经过,作者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藏信”“夜逃”“诱敌”等内容,有力地突出了这位14岁的小英雄的高大形象和优秀品质。

文章的重点是第二段“藏信”,第三段“夜逃”,第五段“带路”三部分内容。课文通过重点段的详细记叙,表现了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教学的难点是课文较长,不容易瞻前顾后把握重点。学生阅读时,感兴趣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注意通过海娃的言行去认识他的品质,更不懂得联系战争时期敌我斗争的危险情况去感受这位小八路、小英雄的崇高精神。

〖要点提示〗

1.文章的篇幅长,自然段多,学生不便把握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后,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并为故事拟定小标题: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别朗读这六个故事,让学生比较哪几个故事写得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再让学生细读,“藏信”“夜逃”“诱敌”三个故事,进一步了解海娃送信的详细经过。

2.文章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部分,通过朗读,进入情境,体会海娃送信的艰难、曲折;体会海娃聪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起学生向小英雄学习的愿望,懂得在坏人面前要想办法机智地和他们作斗争。

〖教学建议〗

1.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文篇幅长,首先要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地读书,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浏览与略读的读书方法。

2.活动、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在本文的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一读,演一演。

3.海娃送信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张连长的称赞。教学中可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教师可设表格式作业让学生读、找、填、议加深理解。

(2)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3)为什么海娃能够这样机智勇敢?

以上这三个问题只是提供了一个探究的范例,在教学可根据学情,自行拟定或由学生拟定探究话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不要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绝对性。

4.建议教师组织学生举行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好。也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整理表现小英雄的故事;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同名电影《鸡毛信》,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2.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欣赏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设疑自探

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不平常的信》、《革命烈士诗两首》、《许世友有四跪慈母》,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人民都投入了抗战,就连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也用他们稚嫩肩膀和他们的父辈一起担负起了沉重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二十课,一起学习《鸡毛信》这篇阅读课文,去认识一位抗战小英雄。

2、板书课题,质疑。

预设:什么是鸡毛信?谁送的鸡毛信?怎样送的?遇到了那些问题?怎样克服的?任务完成了吗?

二、初读课文 感知文意

1、自由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培养读书习惯)

2、检查读书情况。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再读课文 品味感悟 解疑合探

1、出示自学提示

①文中小海娃送信的过程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连长是怎么称赞小海娃的?

②你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呢?再读课文,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你找到的句子旁边。

2、交流学习。(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相机学习)

(1)“鬼子越来越近……朝着鬼子赶过去。”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抱、折、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海娃一点儿也不怕……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动作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

(3)“鸡叫两遍了……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分角色朗读,体会海娃的机智勇敢。

(4)“天亮了……没想到,还真混过去了。”

你体会到了什么?海娃用小白褂混过了敌人的岗哨,真是太聪明了。

(5)“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打呀!赶快打呀!”

师: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中体会到了海娃的机智。他故意走羊道,拉开与敌人的距离,让自己更好摆脱敌人的控制,更快地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真是一举两得啊!)

师:你能读读这段话吗?(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你对海娃的赞美。谁再读?(另一生读)我感受到了你对海娃的敬佩。谁再来读?(另一生读) 师: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海娃却一步紧似一步,使劲甩着羊鞭。多么聪明的海娃啊!全班齐读。

3、总结:课文写海娃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辛,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入龙潭呢。但每一次险情他都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怪不得张连长说课海娃是个小八路、小英雄呢!

四、质疑再探:

1、课文学到这儿,自探提示中的问题你弄懂了吗?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四、拓展延伸,自主测试 (5)

1、请你根据对这篇课文内容的设计一两道作业题,测试自己或同学。 五、拓展升华 推荐好书

1、你觉得海娃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2、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你喜欢,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3、你知道那些抗日英雄?想知道更多的抗日英雄吗?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在战火中成长》,他收录了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荧屏上的小英雄张嘎;小说里的小英雄雨来;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希望大家可以借阅到这本书或买一本来看,去感受更多的小英雄的美好情怀。

《鸡毛信》

板书: 海娃(小英雄) 接受任务 遇敌藏信 夜逃丢信 机智勇敢 找信被抓 诱敌负伤 完成任务

《积累与运用(五)》

教学目标

1区别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2积累名言。

3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4能有条理地向别人述说尊老、爱老的故事,并从中受到教育。 5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教学重点

1破折号的运用。

2内心情感的表达。教学准备课前预习,课件,《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搜集尊老、爱老的故事。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文中三个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2总结归纳破折号的三种不同用法。

3补充练习: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B“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C“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 ——我能抽支烟吗?”

D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E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二、语海拾贝

1导入,本单元课文我们学习了很多有气节,有傲骨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有豪迈之情的名言。

2自读理解。

3交流补充。

4读背接力赛。

三、互动平台

1分析本单元课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2自己再从文中找出句子试着分析。

四、口语交际

(一)为什么要尊敬父母或长辈。

1读唐诗《游子吟》,再全班同学一起跟录音带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用感情的歌声来表达对父母的深深谢意,谢谢他们给予我们的无私深沉的爱。 2全班同学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父母或长辈(可以讲一两件记忆中最深的长辈对你关怀和爱护的事,也可以谈谈体会,你的父母是如何在生活上照顾你,学习上关心你,思想上开导你,行为上指导你的)。

3说说其他长辈是如何关心你的。

(二)我们应该怎样尊敬父母或长辈?

1要听从父母或长辈的正确教导。

2对父母或长辈要有礼貌。

3要关心体贴父母或长辈。

(三)评一评:谁尊老爱老做得最好?

五、习作百花园

1观广告。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2说感动。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

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天鹅的故事》;“同一首歌”爱心帮助贫困大学生、白内障儿童、艾滋病患者;部分’05、’06感动中国、感动重庆人物等等。同学们,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你一定看到、听到甚至经历过,选一件最令你感动的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

3评感动。同学互讲,在讲的时候,要把自己最动感情的地方讲具体,把自己心里的感受讲出来,争取打动你的同学。讲完后听听同学的感受和意见,同学之间互相诉说,互相帮助,材料更丰富。

4写感动。经过了前两步,大家已经胸有成竹了吧,那就赶快趁热打铁,动笔把它写下来。写的时候大家要记住这句话“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要写真话,抒真情。

六、自主阅读园地

1选择自己最棒的阅读方式读短文。

2复习抓住任务的神态、动作、语言,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 3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

4交流感受。

更多相关推荐:
不平常的信导学教案

17不平常的信作者谢根林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教...

不平常的信教案1

不平常的信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谊感悟蒙生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分析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第二课时3教具准备课件搜集的关于早期文字通讯的资料和图片二教学目标1了解在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反思说明文教学20xx年12月14日星期一下午0248这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遇到很正式的说明文在备课的时候就确定了教学的重点要向三个方面看齐从文中找信息归纳段意发散思维先说说如何从文中找信息...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类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表现了人类无穷的智慧通过写古代不用文...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在创造文字之前记事和通信方法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认识文字的重要性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3认字9个写字9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二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们在创造文字之前记事和通信方法从...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说课稿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说课稿一说教材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说明文课文语言简洁风趣清楚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法在介绍记事通信方法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读来更有趣味性编者选编这组...

长春版语文四年下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第一课时第周20xx年月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生字10个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教学重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着内容的不同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课文首先在第...

三年级语文上册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北师大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课堂实录1设计思路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独立识字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重难点字的分析学生在低年段多多少少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由来但是在汉字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和通信的学生大都不知道因...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在小学五年的学习中我知道了许多伟人27岁才发奋读书的文学家苏洵屡次失败却永不放弃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们都给我很大的触动而史学家谈迁却深深地震憾了我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历经20多年的奋斗终于在5...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益都师范附属小学李珊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重点1结合课...

不平常的信教学反思(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