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形成》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0

《风的形成》教学反思

水西小学 黄荣生

我在教学《风的形成》一课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

1. 教学目标制定合理,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与发展。 合理的情景设计,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教室外面红旗飘扬以及风吹起窗帘的情景,学生就看到的情况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风的初步认识。然后,让他们成功地成为了风的制造者,深入探究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学生以各自的实验为例来说明这个结论:手扇书本使空气流动,口吹空气使动气流动。

教师及时引导设疑:大自然中常常有风,是谁制造大自然的风呢?环环紧凑,让学生利用自己手头的工具做实验来探究大自然风的形成。实验探究活动开始,很多学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先是小组内讨论,还是不能解决的就请教老师。这样,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形成了知识的建构,利用实验证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形成了风。 再深入探讨海陆风的形成原因,经过激烈讨论,对照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是因为白天太阳的热辐射到地面,陆地上的空气变热上升,海洋上的空气流动形成补充风。晚上,陆地的气温下降得比海洋的快,变成海洋的空气上升,陆地的空气补充。这样连续不断的空气流动便形成了风。

学生在探索风的形成的过程中,体验对问题结论实验证明的过程,知道怎样去研究。 以往的教学多用一问一答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学习,既有效找出答案,还能让学生投入学习的过程,克服恐惧的情绪,产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学好科学知识的信心。

2.老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得出的,决不代替,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和创新的机会。我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找出答案,使学生由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能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而且有意识地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学生。

从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深究学习的兴致渐浓,开始注重与同学的交流、合作,对问题乐意共同探讨,改变了以前只从课堂上、从老师

那里学习知识的学习方式。

从学生的探究报告来看,他们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情景切入探究主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对新知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和体验,获取新的知识情感。

3.学生学习知识并促使知识结构不断演化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同时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上会出现与教师的原来设计思路不一样,甚至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我能适应学生的思维改变原来的一些设计,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策略,重组教学资源,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化市鳌头镇水西小学 20xx年9月


第二篇: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必修模块一 第二章 第一节 题目: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课标要求及分析】

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目标分析: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关于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析和推导。这部分内容既是这节课的核心,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假设——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并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是课标的要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这些结论包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

过程与方法: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它不仅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更是下一节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前提,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环境中活跃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比较严谨,牵扯的相关知识较多。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式: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主要方法:

1.图表解说法:指导学生看图、说图、绘图等活动获得地理信息。

2.归纳法:指导学生对所获得的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提炼概括。

3.演绎法:指导学生寻找发现各种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存关联、并借助这种关联进行地理推理从而获得新的地理信息。

4.练习法:指导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基础上,运用所学做练习从而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能力。 理由

1.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学习困难较大,多媒体教学能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

2. 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传统教学能节约时间,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教学设计思路】

1.三圈环流的形成比较复杂,从复习“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入手,要求学生用板图作出“北半球单圈环流”的示意图,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来引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这样由浅入深,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 2.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探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有了北半球的样本,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就构成不了问题了。

3.借助手势或口诀进行理解和记忆。学生各科知识记忆量太大,又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需要借助记忆窍门儿。

4.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从网站下载一些用“FLASH”做成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等课件进行教学,又节约时间,又能触动学生的感官,效果会更好。 【教学过程设计】

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反思】

三圈环流这一部分内容是大气环境部分最核心的知识之一,是后面学习气压带、风带知识的基础,所以必须让学生理解清楚。但它也是公认的教学难点,其难度主要在于学生对地球大气运动空间概念的建立。以前我们常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板图+讲授。基本思路是从热力环流入手,引入单圈环流,再加入地转偏向力因素,进而分析得到三圈环流、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从整个课程的结构设计来看整个过程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这一设计的初衷的确是符合此内容的特点。但是,上课下来,虽然花了20多分钟来解决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老师讲到口干舌燥喉咙冒烟,但是学生总会被两个环节所困扰:一是30°高空空气为何会堆积?二是60°近地面冷暖气流相遇是如何形成爬升的,冷气团去哪里了?每当学生提出这两个问题,我虽然都尽力去解释,但是我仍能感受到学生满眼的不解和似懂非懂。我想这里的主要问题应该在于学生对地球大气运动的空间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我准备采取“新教法”,先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收集大家不明白的问题,再分组讨论,这样下来,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再集中讲解,最后竟然发现学生比以往的问题少得多了。这正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我先画板图说明地球上人类生存的空间状况,建立大气分布的空间概念。接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没有这方面的障碍了。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法、根据学案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的方法、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等学习方法。

更多相关推荐:
五年级《.风的形成》教学反思

五年级lt风的形成gtgt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在教学风的形成一课时我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课堂提炼学生问题探索有关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生活服务1快乐课堂快乐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从课堂的引...

《风的形成》教学反思

风的形成教学反思风的形成教学反思在讲授风的形成一课时我先是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进入新课教学因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

《风的形成》 教学反思

风的形成教学反思田艳华20xx1112教学得意之处分析与对策为什么达到了教学目标对偶发事件的顺利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等等今天我上五年级自然课讲风的形成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我通过播放风车的动画故意饶了个大圈子问谁...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与反思

风的形成的实验教学一风的形成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教学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并做出解释3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归纳风的成...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风的形成一课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本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活动来引...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科学探究目标联合关中心小学张爱芝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能推测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2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风的成因情感态度目标愿意利用所学的热对流知识解释生...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风的形成一课选自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本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活动来引导学生...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风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风的形成一课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本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

风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风的形成一课选自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的第十六棵本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

8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的空气流动产生风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能运用已有的的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并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五年级...

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梯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梯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仿照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

梯形二教学反思

梯形二教学反思山西闻喜中学附属初中赵枫梯形二上完后我突然觉得这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特别高涨下课时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甚至班上的一个后来转入的学生一向学习比较怠慢却能够主动站在讲台上把...

风的形成教学反思(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