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时间:2024.3.24

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案例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小学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案背景:

目前许多语文老师的课堂存在如下弊端:课堂提问既多又乱,多是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现状。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卖力,学生学得吃力,回头问问,学的是啥都不清楚,更不用说自己独立阅读理解文章了。

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既简约又高效?这成了我长期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我发现“以问定学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它能够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内容,能提高教学效率,活跃学生思维,是实现语文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良好途径。一节课上,只要抛出一、两个有价值的主要问题,然后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分析、去探究、去争论。就能使课堂变得既简约又高效。

教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阅读配套丛书《穿透岁月的温情》,进一步理解爱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2、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

(一)【网络显示】:有关地震的实况,让同学们直观了解地震的危害

(二)【多媒体网络显示】:地震中感人的故事视频。以期让同学们感受人性的美丽

(三)【网络显示】《母亲的信念》、《母爱的力量》全文 教学工具

多媒体网络

教学方法:以问定学,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地震是残酷的,他使多少人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当巨大地震的

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

【多媒体出示】:有关地震的实况,让同学们直观了解地震的危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面里寻点,筛选主要问题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对句子的感悟,对人物的理解,还可以写下自己的质疑。

2、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请教,由小组长负责记录,记下你们小组内的收获以及你们小组内弄不明白的问题或弄不透彻的问题,全班交流各小组不明白、不透彻的问题,师生共同筛选主要问题,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问题1:文末有一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课文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文章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父子的了不起?

问题2:课文中的哪句话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

三、师生互动,解决主要问题。

引导学生有重点的读某些段落或句子,从而理解把握课文。

(一)学生精读读课文第2至23自然段,边读边划,从中划出表现父子了不起的句子或词语。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学生交流回答:

1、

A、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向废墟走去。

教师趁机追问,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责任感、及信守诺言的品质,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2)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的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的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接着挖。

这时老师不失时机的启发,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亲为了儿子不丧失信心,实践着对儿子的承诺,有责任感。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地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教师借机让学生品味语言,(1)作者不厌其烦的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句子,你认为好吗?“他不停的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地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让学生体会到罗列时间的词语,不仅表明挖的时间长,还可以从中体会到挖的过程艰难。

表现出父亲为了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爸爸会怎样艰难的挖掘,进行场面描写。目的是让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B、小组间展开比赛,感情朗读这三句话,读出人物的心情。

C、由以上的描写你概括一下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写方面, 学生概括交流:如坚忍不拔、永不放弃、信守诺言、有责任感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概括。)

2、

A、关于儿子的了不起,学生交流回答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地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教师借机发问: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让学生感悟到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教师借机让学生品悟,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的勇敢,无私。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的信赖。)

B、由以上的描写你认为儿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些方面?

C、学生回答如:勇敢、无畏无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D、学生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3、教师追问,对于“父子的了不起”文章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来刻画的?起什么作用

(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感受父爱的伟大。)

学生边粗读课文,边读边划,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是课文中的哪句话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交流回答。

(目的是让学生领悟重点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再次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总结方法,畅谈收获

学生在班上交流收获,总结方法。

师小结:其实关于爱的故事还很多很多,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网络多媒体显示】:地震中感人的故事视频。以期让同学们感受人性的美丽

五、拓展学习配套丛书

【网络显示】《母亲的信念》、《母爱的力量》全文

自己读《母亲的信念》、《母爱的力量》这两篇课文,并且思考,从这两篇课文和本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交流回答。

六、以读促写,模仿写作

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事,从点滴小事中表现父母的了不起及你对父母的理解,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当的运用语言、心理描写

七、总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都要懂得珍惜回报父母之爱,向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学习,做一个勇敢又了不起的儿女。

八、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伟大的爱

儿子

(语言、神态、外貌)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

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

本节课我采用“以问定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牵动全篇课文的提问下深层次思考,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还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提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 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如学习本文时,看到课题,学生会提出疑问,

1、地震发生时这对父子发生了什么事?2、这是怎样的一对父与子?(这里就包含着主要问题之一)

(二)通读课文,筛选主要问题

基本程序:读书 ,个人提出疑问,找答案 ——再读书,小组内交流问题 ,——筛选出主要问题。

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批注符号圈、点、勾、划,批注的内容,就是对课文印象性体验的批注。1、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2、可以是对关键语句、精彩段落的品读,包括品优美、精妙的词句;品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巧妙表达;细致的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描写及作用;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自然、巧妙、别具匠心的课文结构设计。 3、可以是对人物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以及不同形式写作方法的巧妙运用的感悟,4、还可以写下自己的质疑。

1、学生精读课文,边读边划,划出自己的疑问,自己的收获,

然后整理出自己以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收获。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特别是针对个别学习不主动,不自觉、不爱动脑的学生,培养他们逐渐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杜绝个别学生无目的的乱读书,无价值的乱提问的现象,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带着疑问,带着收获,分小组交流收获,共同提高。同时发挥小组同学的智慧,解决疑问,完善答案,筛选出小组内最有价值的问题。

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学生精读课文,共同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互相补充,深入剖析文章,力争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展示的机会,从多角度多侧面理解文章。可以从赏析一处美妙的遣词造句,一节优美的景物描写,一段精辟的议论,逐渐过渡到赏析整篇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轻松自由的表达读书感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融入到同学们中间去,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思维,获取审美愉悦。

这一环节中,划分小组应注意,学习好、中、差的学生结合,爱动的不爱动的学生搭配。由组员推荐或竞争出一名学习优秀,认真负责的学生做小组长,负责协调工作,其他组员分别担负记录员,汇报员等工作,这样分配是为了保证在合作交流学习时,不让一个组员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每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带着问题再读书,再思考。小组内同学集思广义,共同解决,

小组内成员达成共识,然后班内交流。在交流的同时,其他的小组可以对其答案进行补充,争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问题的答案,同时筛选出全班最有价值仍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实现智慧共享,针对听到的答案进行补充再质疑,教师在小组交流时,要及时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申,小组之间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深入挖掘文章。同时,当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说明其问题及收获时,他必须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才能补充完善答案,也就锻炼了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表达能力,并且提高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交流探究,解决主要问题。

基本程序:筛选出主要问题后,再把主要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有重点的读某些段落或句子。全班研读、探究、交流, 教师点拨,完善答案。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讨论、探究的时间,及时点拔调控,指导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理解课文内容,明晰形象,把握情节,探究主题,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方法,畅谈收获

学生了解了人物,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及主题后,探究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文字技巧。

由于是小学学生,所以这一环节可由教师恰当点拨,指导学生学

习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如:①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个事件表达意图——找出文章选材、剪裁的特点。②作者为什么运用这样的事件组织形式——找出文章的组材及结构的特点,包括线索、顺序、详略、构思等内容。③作者为什么要在主体事件之外增写其它事件?为什么要在记叙文字之间穿插其它的非记叙性文字? ——理解材料为中心服务的原则。找出表现技巧上的特点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只需恰当的点拨,诱发学生意会,在意会的基础上简要的归纳。

然后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进行知识、方法的梳理。教师简要归纳、概括,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五)拓展训练,巩固提高。

围绕本节课的主要问题,结合主题学习配套丛书中的相关篇目,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以巩固提高。

1、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而是学习方法。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阅读类似的相关篇目,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如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后,让学生用同样的读书方法,去读配套教材里的《母爱的力量》《月光下的母亲》《只有你能欣赏我》三篇文章。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理清了写作顺序,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到了天底下所有父母的舔犊之情。

2、以读促写,模仿写作

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想一想生活中你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点滴往

事,写一篇文章,表现父母的了不起及你对父母的理解。恰当的运用语言、心理描写。

通过拓展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实现了知识迁移,提高了能力,真正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而不是学死知识,读死书。

著作权与使用申明:本人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编等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_岑晓婷


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广东恩平市恩城四小 岑晓婷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搜集地震的相关知识及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相关资料。

二、 教学课题

《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并懂得感恩和回报。

4、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四、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 是 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苦苦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文章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刻画,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让读者感受到了深厚的父子情。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以“情”贯穿全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五、教学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

2.创设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3、注重读写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父爱的深沉与宽广。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先来回顾一下地震刚发生时那恐怖的一幕,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播放地震场面) /programs/view/ssLKTZqiXec/?resourceId=0_06_05_99

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地震的破坏力太大了。生2:人们死伤无数。生3:人们很惊慌,很痛苦。当时,美国洛杉矶发生剧烈地震后,却有一对父子在这片废墟中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出示插图) /d/file/xiaoxuekejian/renjiaobanxiaoxueyuwenwunianjishangcekejian/2012-02-11/cd51bd215693e359cf86bcf26906b1ba.jpg

看图,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为什么说他们了不起?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二)、自由朗读,合作探究。

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语句,读完后说说你们小组是抓住哪些语句通过什么方法来感悟的,并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些小组是被父亲的了不起所打动的呢?下面谁先来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

(1)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觉得5—10自然段里人们与父子的对话太感人了,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到父亲很无助和他对儿子深深的爱。(出示对话,四人分角色读)有哪个小组向他们挑战读一下,比他们读得更好的。

人们根本不理解这位父亲,也没人来帮助他,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再

读——继续读)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父亲坚定的信念;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板书:爱

(2)父亲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请下一个小组继续汇报。 我们小组觉得“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个句子最震撼我们的心灵了。通过抓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到这位父亲为了救儿子,足足熬了三十多个小时,他真是太伟大了!

你们体会得多好啊!我们用心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出示两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将时间分开写,第二句直接写时间。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

小组生1:这样更加突出挖的时间之漫长:(36小时,你算算,相当于一天一夜的时间啊)

生2:这样还表现了挖掘艰难的过程;(孤身作战,又危险重重,真不容易啊)

生3:这样更能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不吃不喝不睡,就为了快点救出儿子啊)

我们读第一个句子时里面四个时间词要读好,注意语调由低到高。请一个同学来试读一下(评读:他读出了时间的漫长——谁又能读出挖掘的艰难和父亲的坚定——带着这些感情齐读一遍)

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父亲一直都在挖,他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长时间的疲劳。在这段话中,从哪句话可以感受到父亲的疲惫

不堪?(生读,出示这句话,我们齐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生1:这样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父亲的样子。

生2:这样描写突出了父亲很长时间没有休息了,并且伤痕累累。 生3:这样描写表现了父亲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精神。

这样寥寥数语,就将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朗读这句话,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在长达30多个小时里,儿子又是怎样熬过来?老师即兴作了一首诗,我们通过朗读诗歌来感受当时的情形。(先听老师师范读第一节——第一组读第一节,两组读第二节,三组读第三节,四组读第四节。)

是什么让这对父子彼此心灵相通,都拥有如此坚定的信念? (生读,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请你再读一次,这次你觉得比上一次读得怎么样?读出了坚定的语气。让我们带着坚定的语气齐读。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这句最真挚最朴实的话——引读。

这句话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你能说说平时父亲会怎样关心儿子,比如——

生1: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陪伴他。

生2:当儿子生病时,父亲会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总之,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父亲永远在你身边,永远保护你。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这样的话文中几次出现?(文中三次出现类似的话)读出这三句话——全班读,想想为

什么反复出现?

生1:因为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就是答应儿子的话要说话算数啊,板书:承诺)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2: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对,正是这句话点燃了儿子求生的希望之火)

生3: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不管儿子是死是活,一定要见到儿子才心甘)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1:这样反复出现,多次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

生2: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3)、说得真好!父亲的了不起让人感动,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哪个小组继续汇报?

我们小组觉得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个地方最令人感动,通过抓重点词“让”字体会到儿子在灾难面前先人后己,,他真了不起!。(出示插图)

你们看,在危险面前,阿曼达让自己的同学全部出去了,他才最后一个走出漆黑的瓦砾堆,他是多么勇敢,多么无私!

大家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生1:他会想:“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我一定要坚持住!” 生2:他会想:我要让小伙伴不要害怕,耐心等候人们来救援。

生3:他会说:“同学们,不要害怕,只要我们活着就一定有人来救我们。”

生4:他会说:“同学们,不要哭,我们要挺住,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

当父亲发现儿子时,儿子有是如何对父亲说的呢?(出示句子)请一二组读第一段,三四组读第二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儿子很无私;儿子为父亲感到骄傲;儿子对父亲很信赖。)对,儿子既让出了生命,还让出了对父亲的信赖。板书:信赖。多么了不起的儿子啊!

我们一起朗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儿子的了不起。注意读出信赖和骄傲的语气

一个是深爱儿子,实现对儿子承诺的父亲,一个是信赖父亲,先人后己的儿子。所以我们说,地震中的父与子都是——了不起的。(板书:了不起)齐读——再读)

儿子得救了,最后——(引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请同学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享受这幸福难忘的时刻吧 。

下面请男同学和女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父子重逢的精彩对话。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儿子的话。注意读出父子父子激动兴奋幸福的语气——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将这感人的一幕表演给大家看,

谁来?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它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感人场面,请看屏幕,一起感受这比山高、比海深的亲情吧!(播放画面)

(五)、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虽然给我们的爱没有这位父亲那样惊天动地,但他对子女的爱是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请把父亲关爱你的一件小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岑晓婷

爱 让

承诺 信赖

了不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着重引领学生潜心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整个教学设计,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通过多种形式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蕴含

的父子深情,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

更多相关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贺艳妮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贺艳妮,内容附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邹能鑫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你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爱的伟大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五里镇中心小学白小勇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盐仓中心小学蹇小毛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老睦小学徐乐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自己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感人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