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湖心亭看雪》反思

时间:2024.3.31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安达市第六中学 徐凤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曾被高中语文读本收录,后来又被人教版编入初中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可见其可读性和必读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其艺术特色和内涵情致,都值得鉴赏品味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节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手法,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手搔高雅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此文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的气象混莽,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衣炉火、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鉴于这些,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培养月的文言文的能力;

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并背诵;

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写,掌握并运用白描手法。

针对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环节:

1.导语;

2.展示教学目标;

3.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4.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这里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正音、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句、小组讨论,质疑、学生教师答疑、检查自学);

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这里包括学生质疑,学生老师答疑,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形成板书);

6.反复诵读,完成背诵(这里包括背诵指导、学生联系、检查背诵);

7.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这里包括对白描手法的介绍,使用白描手法对人物描写的范例、小练笔----用白描手法描写自己的同学,让大家才一下写的是水、作业布置:课下请同学们用白描手法描写自己的父母);

8.总结语。

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个人认为本课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读”突破。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

2、以“悟”突破。赏读环节注重通过品读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以读为主,以“痴”为切入点,通过找“痴行”、赏“痴景”、说“痴心”三个步骤深入感悟。对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进行赏读。文中重难点的把握到位,深入。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处理的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 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感悟一下,让学生去总结,使理解不够深入。


第二篇:语文:6.29《湖心亭看雪》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6.29《湖心亭看雪》学案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目标:

1、记住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砀(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

对坐 强( )饮 .

2、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3、文章描写西湖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 的怀念。

二、理解探究

4、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5、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6、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

不是矛盾?

三、合作释疑

7.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第1页(共5页)

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1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3.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第2页(共5页)

1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

1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7.“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8.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迁移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9、翻译语句

(1)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20、全文写西湖胜景,其中总领句是 。

21、从全文看,写梅花“尤为奇观”“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有什么作用?

第3页(共5页)

参考答案

一、

1、更(ɡēnɡ)定 拥毳(cuì)衣 崇祯(zhēn ) 雾凇( sōnɡ)沆砀( hànɡ dànɡ )与余舟一芥( ji......? ) 铺毡( zhān )对坐 强( qiánɡ ) .

2、《陶庵梦忆》张岱 宗子

3、饮西湖雪后宁静清绝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故国(明朝)的怀念。

二、

4、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5、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6、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三、

7、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第4页(共5页)

8、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四、

(一)

9、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10.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1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12.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13.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

14.余 客 客 于 客

15.“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6.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7.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8、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9、 (1)一天中最好的时刻,是烟雾弥漫的早上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2)歌乐声如风飘荡,游人挥汗如雨。

20、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1、以梅花之“盛”、游人之“盛”侧面突出“桃花之盛”。点明“西湖最盛,为春”

第5页(共5页)

更多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巴彦淖尔市田家炳外国语学校谭亚全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美散文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的气象混莽恍惚迷离字里行间流露出...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

湖心亭看雪 教后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后反思湖心亭看雪是明代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作者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异景象和游湖人的高雅趣味写景突出物象特征以白描手法尽传景物精神叙事颇有意趣全文传达出...

彭霞《湖心亭看雪》评课反思

湖心亭看雪听课反思彭霞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我很喜欢他的文章听朱老师的课让我近距离了解了张岱从这堂课研究可见朱老师的文学功底之深厚朱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以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遗憾的美丽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12月21日和八4班的孩子们共同完成了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内容这是我的第一次语文校内公开课也是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第一次授课望着台下学生和老师们期盼的眼神我在紧张的话语中开始了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反思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学反思李新渠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我于20xx年11月28日在学校示范课评比中给初二年级3班学生讲授了这一课课后认真听取了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反思如下一对于教学内容的反...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说实在的在没上之前我还颇为得意为准备这堂课我专门有学习了调节教学的相关内容首先这个设计体现了四有有目标有自学有讨论有读写其次三语导语过度语结语在备课的时候在考虑到了同时整个环节基本符合自学释疑...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9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学习本单元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

《湖心亭看雪》教后反思文档 (3)

湖心亭看雪教后反思今天我上湖心亭看雪我决定来一个课堂的小小改革原因在于这几天多次品读刘萍萍老师的评课课件不能忘的是这样几句摘抄出来和大家共勉一质疑的前提自主学习充分的自主学习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没有学生各种形式的自...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反思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读没有学生的说更没有学生的思学生终于没有学会读书只是死记硬背一些东西算为所得宋朝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学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优秀案例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初中赵延勤指导思想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关于目标教学理论和三步四环节教学法为指导从课文内容入手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进行阅读...

湖心亭看雪 评课稿

湖心亭看雪评课稿四皓中学语文教研组近日我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语文组全员参与了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的同课异构教学及教学研讨活动经本组成员共同探讨评议后就王苗老师湖心亭看雪这节课我们的看法大体如下一值...

湖心亭看雪反思(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