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图形变变变

时间:2024.3.19

课题:二 图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启发学生在同伴原有绘画形象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尝试为同伴的作品增添画面。

2、体验交换作画的乐趣。

重点难点:

尝试为同伴的作品增添画面。

活动准备:

1、 由圆形变出的各种图案。

2、学生绘画工具、画有各种图形的画纸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 圆形宝宝变魔术。

请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快速在圆形上进行想象添画。

师:瞧,圆形变出了什么?

二、 学生自己尝试为图形进行想象添画,引导学生大胆添画。

1、 师:圆形可以变出XX,还能变出什么?(学生自由讲述)那么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呢?你们想不想当魔术师,也来帮图形变魔术?

2、 师:在帮图形变魔术时听到教师说“图形不变了”就停止画画,把笔收好。

3、 学生进行添画,教师指导。

三、 学生进行“我们一起变变变”的绘画游戏。

1、师:在帮图形变魔术时听到教师说“图形不变了”就停止画画,把笔收好。

2、请学生和同伴交换位置,但不能拿走画纸。

3、师:看看,换座位后你面前的画纸上其他小朋友画的画,请你先观察和想象,然后为小朋友的画按自己的设想改画或者增添画。添画的时候请用彩色笔。

4、 学生添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和大家不一样的画。

四、 学生坐回原位,欣赏同伴的添画。

五、 展示所有孩子作品,共同欣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的延伸活动,在活动中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游戏及大胆想象,大胆动手作画,不足就是教师的准备不够充分,在第二环节中的语言引导不够精炼。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及语言引导要精炼准确。


第二篇: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人教版)


20xx年下学期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开始学习明暗和色彩知识,写生画和记忆画并举。 (2)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图案拼贴和模型制作。

(3)学会使用水彩一水粉颜料进行绘画,学习制作多种形式的连续纹样。

(4)欣赏外国美术绘画作品。

2、能力培养要点

(1)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想象能力,丰富他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

(2)不拘一格的采用各种线、色表现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形成较熟练的制作技能。

(4)在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时,能理解它们是用劳动创造的成果,对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产生兴趣。

3、审美教育要点

(1)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培

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线条、色彩、形状等形式因素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人教版

2003/8/29

美术教学大纲学习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 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

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

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

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

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

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

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

象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

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

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

能力。

3、 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

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

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象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 高年级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5.体验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临摹中国画。

6.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7.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

8.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做文作插图。

10.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4、 选择教学

内容的原则

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

第一课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一、作品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与高年级学生生活比较贴近,或容易被理解接受的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绘画作品,供学生了解与欣赏,借以开扩学生艺术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 本课共选印了6幅作品,有德国女版画家坷勒惠支反映饥饿中的母子情的《面包》,有马奈《吹笛的男孩》,有苏联儿童学生生活的《又是一个两分》,马蒂斯的《金鱼》,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清澈的湖》,以及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工厂》。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外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开扩艺术视野,培养

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

神财富,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3.通过对外国反映儿童生活作品及风景、静物作品的了解与欣赏,培养儿童珍惜社会主

义的幸福童年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外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难点: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描写。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

(1)搜集外国反映儿童生活或风景、静物绘画作品的印刷品、幻灯片、音像资料作为教材的

补充内容。

(2)幻灯机,银幕,多媒体等电教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学习了六年的美术,在美术课当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们对儿童美术作品已相当熟悉,但我们对世界大师的绘画作品却知知甚少。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只是比我们多了一些勤奋,多了一些天份,多了一些机遇。

二、 传授新知

外国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相当丰富,题材相当广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较接近,且我们转易理解

的内容。

三、 作品分析

利用课件给同学们展示《又是一个两分》,并提问:画面是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姐姐在做什么?小主人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妈妈又在什么?小弟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只有小狗在欢迎他,这幅画的场面描相当集中,而且主题突出,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四、 学生讨论

分别出示其它几幅画,让学生讨论画是画的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色彩?人物的表情变化是怎样的?一面的中心意义是什么?想好了之后几个同学一组相互讨论。

五、 布置有关事项

下节课带彩色笔。

六、 下课

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马 奈 《吹笛的男孩》

坷勒惠支 《面包》

列歇特尼柯夫《又是一个两分》

马蒂斯的 《金鱼》 野兽画派 东山魁夷 《清澈的湖》

毕加索 《工厂》 立体主义画派 课后记:

欣赏外国绘画作品重点在于培养与提高学生感受美、分析美、评价美的能力等审美素质上,欣赏课本来就很乏味,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评价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课 献给教师节的画

教材分析:

凡是当过学生的人总会对自己的老师怀着一种尊敬和爱戴,总会时常想起许多的情景与感人至深的事情。每当教师节来到的时候,学生总要向自己爱戴的老师表达一番敬意。怎样把最美好的敬意献给老师?又怎样通过绘画语言来表达?这是本课《命题画,献给教师节的画》所要考虑解决的重点与

难点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画出充满感情的儿童画作品,增添对老师的爱和对生活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想象,激励学生大胆作画,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提出绘画创作的要点。

教学难点:

学生构思的独创性,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对教师的崇敬是画好画的前提。

教学准备:

儿童画《献给教师节的画》的作品若干幅,录音机,磁带,色彩笔;学生自备彩水笔或油画棒(蜡笔)等画具。 教学过程:

一、听(感受)。(5分钟)

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和画具准备情况。

2.导人。学习画命题画,先听音乐。

3.放音乐。学生听《山乡小渡船》乐曲,教师板书“命题画”。

4.小结:这首乐曲,深情地唱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热爱自己的老师的思想感情。(小结

时,教师语言稍慢,富有感情)

二、新授。

(一)提问导人新课。

1.回忆你最尊敬最喜爱的一位老师(或回忆你与老师的生活中最难忘的几件事)。

2.谈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你的想法或感受。

3.我们怎样向老师表达节日的祝贺呢?

回忆、讨论三分钟后逐个回答。

(二)欣赏照片及学生作品。

我们的学校生活离不开老师的关怀、教导。我们的成长过程更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关心。

课堂上老师风趣扎实的知识讲解引导我们不断进取;课后老师的谈话、批改作业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愉快幸福。我们是欢乐的,老师是辛苦的。(边讲解边出示师生生活的照片) 出示范画逐幅分析:

课本第7页右上图:描绘了教师节那天教师收到的学生亲手制作或购买的贺卡、同学的百分试卷、奖状等,从老师那微笑的脸庞就可看出老师心底的喜悦。

课本第7页右下图:表现了生活在“花朵”包围下的老师在教师节那天收到少先队员的敬礼和鲜花的情景。而且小作者还将花朵的中心添画了各种生活情景,色彩鲜艳,搭配恰当,内容丰富,构思新颖。

(三)再思考两分钟,说出你的构思并讲评。简单画出你的构图,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思考:

a.题材 b.绘画方式 c.主体形象的位置 d.色彩的表现

三、学生做作业,教师行间辅导。

用自己的画向老师表示节日的祝贺。

四、学生作业展示

五、小结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 献给教师节的画

a.题材新颖

b.绘画方式

c.主体形象的位置

d.色彩的表现

课后记:

在命题创作中除了在内容上无拘无束外,在表现的形式

与方法上也应新颖独特,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自觉不自觉地加以突出与强调。对老师的形象特征,诸如面部轮廓、发式、服侍以及老师的习惯姿态应有所把握,特别是老师的发式、服侍应体现出职业要求,庄重大方,不可花哨。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寻求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与方法,较好地表达“献给教师节”这个主题,并让作品体现出学生爱师之情。

第三课 肖形印章

一、教材分析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样式之一。肖形印章是刻印艺术中的’朵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与占代制陶和青铜艺术息息相关。古往今来,不少宗师巨匠,创作了无数优秀作品。

本课将刻制印章的步骤、方法,用清晰的图片列在首位,删除繁枝木节,归纳为三大过程,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总之,印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繁简不一,各具特色。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肖形印章的有关知识和刻印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

学习肖形印章的刻印方法。

教学难点:

1.肖形印章范品。

2.示范工具。

3.布置学生带好软质印章石头(或用肥皂、红薯、橡皮等代替)、刻刀、毛笔、印泥等工具。

教学程序:

一、理解题意。

1.(板书课题)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很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印章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名垂千古的宗师和无数的宝贵遗产。比如我们熟悉的世界艺术大师齐白石就是其中一个。印章从古到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人们习惯上称印章为“图章”或“刻印”等。

2.肖象印章又叫“象形印章”或“图案印章”,是印章的一种形式。

3.教师出示课前刻好的肖形印章范品,并盖印在幻灯片上,然后用幻灯打出来,让学生认识了解肖形印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工具。

1.章坯:运用质地较软的石头或较细密的木头,体积一立方市寸左右,形状可方可圆,也可是不规则形状。如果弄不到合适的上述材料,也可用其它的材料代替,如肥皂、红薯、马铃薯、橡皮等。

2.刻刀:一般用平口刀,大小两把够用。

3.印泥。

4.印纸:白报纸、毛边纸均可。

让学生自己检查一下是否工具都准备齐全。·

三、学习方法。

1.打开教材第24页,了解肖形印章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形状有方有圆,边有宽有窄。有的阴阳对照,有的将边简略。图有朱(阳)有白(阴)、有繁有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2.教师讲解示范。

(1)将章坯刻印的一面磨平。如果是石章就需要在砂纸上磨平。

(2)描绘印纹。

在平整光滑的一面用毛笔描绘印纹。如有文字,则要注意反向描绘,否则印出来是反的。

(3):执刀雕刻。

打开教材第25页,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其十二生肖印章是否用一种方法刻制而成。然后教师讲授。

刻的方法有阳刻和阴刻两种(教师重点示范),其效果完全不一样。雕刻时要注意执刀和运刀的方法。(要让每个学生理解这两种不同的雕刻方法)

(4)授色盖印。

要把握印泥的湿度。

四、练习雕刻。

要求:自行设计、刻制一枚自己喜欢的肖形印章。造型要简练、优美,下刀要准确适度,授色盖印要细心。 教师个别辅导。

配放古典音乐,最好是用古筝或扬琴演奏的古典音乐。

五、总结下课。

告诉学生平时多加练习才会熟能生巧。

形印还可用来作某种标志。

可用类似方法雕刻普通印章,比如自己的姓名或艺名、化名等。不过描绘文字时要反向而描。希望大家课外尝试一下。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 肖形印章

1、提问:什么是肖形印章?

2、认识工具

3、步骤方法:

(1) 磨平章坯

(2)描绘印纹

(3):执刀雕刻 阳刻阴刻

(4)授色盖印

课后记:

刻画肖形印章六年级的学生非常感兴趣,其一是肖形印章很有趣,其二掌握了刻印章的方法很实用。在教学中,我觉得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肖形印章的特点要掌握好,就是要繁中求简,所表现的动物形态洗练大方,黑白明快;二是要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朱纹,什么是白纹,怎么样刻,这点非常重要。处理好了这两点学生操作起来就简单多了。

第四课 中国画山石

一、教材分析

在中国画中画山石,要求在一笔中体现出丰富的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学生在已有前面几册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上,

可说是顺理成章地开始学习山石的画法。石,在中国山水画中只是一个元素符号,有小石也有大石,积石还能成山,因此在学习山石画法时,我们绝不可去追求如何画得像一块真正的石头,而只要用笔墨表现出山石的味道——似又不似。同时此课作为山石教学的延伸,为学生以后接触山水画垫个底。

教学目标:

1.掌握画山石的一些基本技法,进一步体会笔墨趣味。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山石的基本画法。

难点:山石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教具:范画,教师示范用纸,毛笔两支,墨汁,国画颜料,瓷碟两个,录音机,磁带。

学具:作业纸,毛笔两支,墨汁,瓷碟两个,水桶—个,毛毡。

教学过程:

1.出示山水画资料,欣赏分析。

2.中国画在绘画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山水画在表现自然风貌、山川大地方面有其独特的手法,是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结晶、是东方人对自然风景独有的认识。 这么美丽的风景主要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画面?(要求学生讲出山石及其变化)

3.揭示课题:中国画 山石(板书)

4.教师讲述。

山石是中国山水画基础,画好山水画首先要学好山石的画法,先从石的练习人手。

石头结构简析:石头是立体的东西,古人云“石分三面”,所谓“三面”,就是说它有着体积上的起伏凸凹。

5.教师笔墨演示,结合讲述。

(将演示宣纸挂上) · .

画石法:中国画画石主要是通过线条干湿浓淡变化来表现。毛笔先蘸淡墨,笔尖蘸浓墨,

求得墨色上的浓淡变化,总体上毛笔含水量不能多,含水量过多,不宜表现石头“坚硬”的质感。画石的运笔方向可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以中锋或侧锋线条勾画出石头的内外结构,转折要有力,在背光部位用短笔,短线条皴染以表现石头的体积感,皴染笔宜下部多,上部少,下部为背光,上部为受光。

画山法:山如同扩大了的石头,与石头画法较接近;山的主体部分或近山及山峰宜实,远山及山脚处宜虚和淡,以衬托山体的气势。画山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法。

(1)勾线法:毛笔醮上淡墨,笔尖醮浓墨,笔上水墨含量宜少,用中锋或侧锋勾线,从主要山峰开始,至山体各部,注意山锋间的大小高低变化,山坡脚线条宜自然虚淡,待画面干后,可根据画面需要着色,如土坡山可用赭石和淡墨染色,岩石山用青蓝和淡墨染色。

(2)点垛法:毛笔醮淡墨加淡彩(青蓝色)笔尖醮浓墨,笔上水墨总体含量稍满,从山峰开

始至山坡脚,大笔墨一气呵成。注意各山峰间墨色的浓淡变化及山体前后气势·,控制,好笔端水分,不可将山画成一团“糊”状,如同一块“黑板”。

石分三面生阴阳,

干湿浓淡要变化,

山有高低写好峰,

上实下虚自然成。(板书)

讲述作业要求。

6、学生作业。

7、作业讲评

8、小结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四课 中国画山石

画石法:

画山法:

(1) 勾线法

(2) 点垛法

石分三面生阴阳,

干湿浓淡要变化,

山有高低写好峰,

上实下虚自然成。

第五课 中国画 树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时,树的画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画山水画必然会要画树,

树木是山山水水之间的生命之象征、活力之所在。因此,学习山水画内容,必然要了解树的画法。

在中国画技法论中不仅有“石分三面”之言,还有“树分四枝”之说。本课对学生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知道树干和树叶的画法。画树干和树叶没有死板的程式要求,浓墨淡墨、

中锋侧锋、勾线点染都可以互用,它是对前面中国画笔墨学习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中国画树的画法,会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各式各样的树。

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画树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地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树。

教学准备:

学生作品和绘画工具。

教学程序:

一、欣赏揭题。

我们一向非常喜欢画中国画,有唐鳞、欧阳欢、肖捷等同学的中国画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得金奖和银奖。你看,这就是肖捷同学画的《官庄水库》和《山里人家》,大家喜欢吗?这两幅画中除了山以外,还有些什么呢?对!还有各式各样的树。树是山水画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对象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中国画来画树。(板书课题)

二、分析特征。

树由哪些部分构成?(枝、干、叶等)学画树应从单株画起。了解一株树的结构及其画法,

千株树万株树不难从笔下表现出来。

根据树的生长规律,是先长主杆再分枝叶,那么我们画树的顺序一般是先真乇:再坌墩最后点叶。(板书)

三、示范画树。

在国画示范板上示范画树:

立干:一株树的姿势有正、欹、直、曲,皆决定于主干的基本倾向。示范:画干宜用中锋、以 使树干圆劲挺健,而采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要注意顿挫转折,才能矫健多 姿,富有生气。

对于不同质的树干,可采用恰当的皴法来表现。(展示画好的各种树的皴法图)

分枝: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即画树要以左、右、前、后四面出枝,才能表现一株树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由于树的种类不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也多种多样,古人把树枝概括为 两种基本形态;即“鹿角法”和“蟹爪法”。(示范简单的树枝画法于展示板,再出示特征明显的 鹿角法图和蟹爪法图)一株树要有疏有密,有收有放。(板书) 点叶:表现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点叶法(展示胡椒点、介

字点、平头点等示范作品)。小结:点 叶法不外乎圆、尖、横、直。(板书)

四、学生练习和体验。

不要拘泥于树形,在宣纸上反复体验用于湿浓淡笔墨画树的方法。练习画出一两种树。

五、展示一些较优秀的作业,总结。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画树技法多样,今天我们掌握了画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同学们可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和体验,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进 步。

附:板书设计

第五课 中国画 树

立干

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人教版

课后记:

本课对学生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知道树干和树叶的画法。画树干和树叶没有死板的程式要求,浓墨淡墨、中锋侧锋、勾线点染都可以互用,它是对前面中国画笔墨学习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第六课 中国画 树和山石的组合

一、教材分析

当学生学习了树和山石的画法以后,将其恰当地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能够创作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本课即是在学生掌握了中国画山石画法和树的画法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画面组合,既是进一步的基本画法练习,又是中国山水画的入门学习。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要加深教学的难度,应始终把握在中国画笔墨知识的了解和练习上。本课题之所以写为“树和山石的组合”,就是为避免教师把这一课上成画山水回,尽管树和山石组合得好就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但却不是我们这课要追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巩固树和山石的画法。

2.学会将树和山石的画法融于画面中,提高画面的组织组力。

3.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重点:

巩固画树和山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画面。

教学准备:

中国画画具,宣纸及范画。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

(1)请两位学生即性表演山石和树木的画法。

(2)其他同学在台下练习,个别辅导,然后讲评表演作品,先请学生评,再由师总结。

3.新授。

山石和树木息息相关。秃山不美,光树显不出它的雄壮之气,而山、树同在,可显出山的生机,也可显出树的秀美,向时又可显出山川雄伟、隽美之气。

(1)《白云生处国旗飘》范画分析:

国画 树和山石的组合)

三、引导学生设计画面。

1.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中央画出一座山,提问:你准备怎样在画面上添加树及其他景物?

山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自己确定,不要受老师板画的影响。

2.请几位同学回答问题。

3.同桌一起讨论,并用黑钢笔画出稿子,看看哪些同

桌描绘的风景美丽怡人?

4.张贴画稿,师生点评。

如果学生所设计的画稿全以山石为主体物,老师则将自己绘制的以树为主的幻灯片打出,补充山石与树的组合方式。

5.老师指导绘画方法。 ·

构思的画面可以以山石为主体物,在上面点缀些树和其他景物,例如:民居、寺庙、宝塔、学校、水、船舶、人物、飞鸟、飞行物、太阳、云彩等等。也可以以树木为主,在画上点缀些石头,山岭及其他景物。树木和山石可以根据需要以单个、两个、几个或者群体的方式出现。画面注意先从主体物画起。画山石和树木可以采用勾线法和点垛法或者结合两种画法。其他的景物也可尝试用这些方法画去。

四、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张较大作业。

作业要求:利用两人的力量,把树和山石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并可适当添加景物,使画面完整。画完后请给画题名,并写上作者姓名和年龄、日期。

五、作业展评:根据画面景物组合方式和效果评出“最佳风景画”十张。

六、总结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六课 中国画 树和山石的组合

勾线法 树木

块面法 山石

其他景物:房、人、鸟、日、云??

课后记:

在教学这课时,教师应启发学生重温树和山石画法的基础上,归纳强调中国画笔墨的运用规律,并提出组合的要求。而组合的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则通过教师的教具演义和与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明了。这一课,教师可不作范画,以免束缚学生的组合思路。

第七课 美化节日的教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了配合国庆、新年等节日而设立的课题。作为六年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不过,以课堂教学形式开展环境美化活动,难度较大:1.课前准备工作繁杂;2.课堂教学组织、调控量大;

3.身心负担重。要使众多天真烂漫的十二三岁的儿童,在一个老师的指导下,能群策群力,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学用结合,体脑并用,井井有条地进行这个活动,就需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工作。否则容易造成课堂组织纪律失控,出现乱糟糟、闹哄哄的难堪局面。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装饰美化节日的教室;

2.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美的真正魅力来自于自己的亲手创造。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欣

赏美、积极追求美和大胆创造美。

教学重点:

发挥各自的特长,团结合作。

教学难点:

精心制作,把握整体效果。

教学准备:

1.儿童歌曲、音乐磁带,彩色粉笔;

2.布置书法、美术特长生带好笔墨纸砚;

3.布置全体学生带好各色皱纹纸、蜡光纸、浆糊、剪刀、毛线等材料和工具,并想一想怎样来美化我们的教室。 教学程序:

一、师生谈话,整体规划。

(本课是一堂综合练习课。为了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教师要把握两点:一是要把本课安排在节日前夕进行。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各尽所能,大胆创造,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旦佳节快要到了,大家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呢?(让学生

说)为了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跨人新的一年,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美化我们的教室。

2.那么,可以怎样来美化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有更完美的效果,看谁的主意好。)

我们学了美术字,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漂亮的节日标语,可用各种美术字来写,还可以画上热闹的背景。

我们学了剪纸纹样,窗户上可以贴上美丽的窗花; 我们学了彩练、纸花,可以在教室中间向四周拉彩练,在彩练上挂上好看的各色纸花;

有书法、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即兴创作一幅作品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3.选用材料:颜料,彩纸或碎布、毛线、橡皮泥、贝壳、羽毛等等,可单独采用,也可综合运用。

4.精心制作:

利用历届学生制作的范品,启发学生大胆制作。可以直接描绘,可以折叠剪纸,也可以布贴、毛线贴或橡皮泥贴,还可以剪、贴、绘相结合。

四、学生制作。

1.打开教材第42页,学生看书,加深理解。

2.布置作业:两人一组,先商量再共同设计制作一张贺卡。(教师也可以发给学生已基本

造型的不同色彩的作业纸——造型各不一样。但最好是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造型。)

3.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并告诉学生,希望这音乐能给大家创造一种氛围,带来灵感。然后,教师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制作。

五、贺卡展览,总结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七课 美化节日的教室

选用材料

精心制作

课后记:

本课是为了配合国庆、新年等节日而设立的课题。作为六年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知识能力。不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环境美化活动,难度的确较大。故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在课前应作好充分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工作。除了充分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外,还必须紧扣计划分工这个环节,力争做到周全细致,

让学生各显其能。分工前,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讨论,主动探索与策划,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美化方案,增强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启迪创造美的内驱力。

第八课 光和色的世界

一、教材分析

自然色彩依赖光的存在而展现出十分丰富的面貌。没有阳光,就没有晚霞的壮丽,没有白云蓝天;没有光,也不会有花朵的姥紫妍红,不会有溶洞的迷幻神奇。阳光透过三棱镜,可分析出七种基本色光。各种不同的物质因其反射和吸收色光的状况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并在不同状况的光照下表现出千千万万种颜色来。因此,有了光才有色彩缤纷的世界。光与色的世界又使人类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如诗如

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知晓多彩的世界之所以丰富美丽,是因为物质发热光照的结果,并能运用以前学习过的对比、渐变等色彩知识画一幅充满想象的色彩画。 教学重点:

光与色的产生及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多种色彩的调配与表现。

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彩色图片,三棱镜,水粉画工具材料(示范用),有条件可用录像带或影碟。

学具:教材,任一色彩画用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讲述导入,板书课题。

1.光既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也是我们观看世界的首要条件。没有光照,什么也看不见。

2.光照能使物体产生明暗深浅,也使物体表现出不同的色彩,阳光下的世界是五彩纷呈

的。

3.色彩的丰富美丽,有其一定的规律。

今天我们学习(接板书)光与色的世界。

二、讲授新课,感知光色。

1.演示:(1)开关两次教室内照明灯或打火机,并说明光是能量释放的现象,如太阳、火山喷发、烟花燃放等都是能量转换的最典型例子。

演示(2)用三棱镜将日光折射,给学生看到七色光。并说明日光看上去是无色彩的,但它确确实实是各种色光的复合,使人眼难于看到。

小结:不发光的物体(事物)之所以显现某种色彩,是因为它具有反射某色光的特性,吸收了其余的色光。红花反射红光,而吸收了绿、蓝、紫、橙、青等色光。黑色物体把全部色光都吸收了,白色物体却把全部色光都反射出来,由于吸收、反射的特性强弱不同,便产生了多彩的世界。(有条件的可放科教像带或影碟三五分钟)

2.千变万化的彩色世界,我们不可能用颜料色来全部表现,但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调配方法和规律,调出近似的色彩来,为美术学习服务。如以前学过的:红+黄=橙;黄+蓝= 绿;蓝+红二紫;某色+白(或淡化):浅色;某色+黑(或灰化):深灰色等等。相调配的色料多少不同,便会出

现某种色的色感倾向。(例举演示一二)

3.色彩与色彩并置在一起,给人的眼睛所产生的心理作用是很不相同的。这便是色彩的冷暖对比、鲜灰对比和色彩的渐变与协调。

色彩的对比,会使相对比的色彩更加鲜明生动而富有色彩个性(出示一对比色调的图片或绘画作品说明之)。

色彩的渐变和协调,会使色彩具有递进、韵律、节奏感,表现出光感空间与统一,使人看着

赏心悦目、感觉舒服(出示图片或画作感受)。

小结:色彩的对比也好,渐变也好,它们所产生的色彩效果总是不能离开光照的。有光才有色,有色世界才是美丽的,所以,我们认识和掌握色和光的原理规律,对学习美术尤显重要。

三、教师简要示范画出日出或火山喷发,然后指导观摩教材。 ·

四、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想象的表现光色的画,要求运用丰富的色彩及对比、渐变。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行指点。

六、展评作业,课的总结,宣布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八课 光和色的世界

呈现光和色

物质发光 明暗深浅与多彩

照射物体

对比(冷暖、强弱、鲜灰)

色彩的美丽

协调(渐变、统一)

课后记:

本课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偏重于指导学生对自然色彩进行观察、感受和表现的训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色彩的美。

第九课 色彩的冷暖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和暖主要是因色与色、色调与色调之间的比较而存在的。由于人们的生活经验,

对红黄色或倾向于红黄的色易于感到温暖,对蓝色或倾向于蓝的色易于感到清凉、寒冷,便产生了色彩的冷暖倾向和冷暖对比。同样是灰色,偏蓝的灰和偏红的灰之间就有较微妙

的冷暖变化。这些冷暖变化或使画面色彩变得更为含蓄,或使画面色彩更加活泼、生动。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和表现客观色彩的能力以及组织画面色彩的能力,并初步学会整体地认识和处理画面色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色彩和色调的冷暖关系。

难点:冷暖对比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色灯(一冷一暖),房屋模型一套,范图二幅,示范用水彩,十二色环。

学具:白纸,水彩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同学们,冬天里我们都喜欢晒太阳,是因为太阳光暖和;夏天里我们喜欢游泳,是因为湖水凉爽,同学们知道太阳光和湖水是什么颜色吗?(橙色和蓝色)

像阳光、火焰这样的色彩给人温暖的感觉我们叫它暖色,如红、黄、橙;像冰雪、湖水、夜晚这样的色彩给人寒

冷凉爽的感觉,我们就叫它冷色,如蓝、绿、紫。(板书课题:色彩的冷和暖)

二、授新课:

1.实物演示,加深感受。

出示房屋模型,罩于黄色灯下,再罩于紫色灯下,如此对比两三次,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给人的不同感受。 问:处于黄色灯下的房屋使你联想到什么季节?紫色灯下呢?(秋季和冬季)

2.出示十二色环,讲述冷暖对比的概念。同时说明,冷暖对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3.教材分析。

学生看教材,师生对照书上的图分析冷暖对比的相对性,同时强调,冷暖的对比在面积上应有大小的区别。

4.出示冬景、秋景的范图,先让学生说出属于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再指出冷暖对比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5.示范上色,可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从后至前的顺序进行。

强调并板书:冷暖对比

6.学生作业,巡回指导。

7.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九课 色彩的冷暖

暖色:红、黄、橙??

冷色: 蓝、绿、紫??

冷暖对比

课后记:

要让学生画出好的作品,就要让学生了解几个表现客观色彩的规律:1、画面应以某种冷暖倾向性较强的色为主来安排画面;2、应注意把握好色彩的微妙变化;3、应注意色彩的深浅变化。

第10课 用色彩画静物

一、教材分析

其实,我们如果能通过激发学生对色彩画的兴趣,对色彩表现力的关注,在基本掌握作画步骤和基本方法后,学生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一般的作画步骤和方法只是达到一般的作业要求,不应成为学习绘画的束缚。本课采用最。—般的作画方法—勾线填色来完成一幅《瓶花》的静物画,由于这个作业允许甚至要求学生适当改变颜色来临画作品,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画静物的正确方法和步骤。

2.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画静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画静物的方法步骤。

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示范图,小色稿,水彩工具。 学具:同教材要求。

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教师讲解认识色彩静物写生临摹的作用。

初学绘画的人,在色彩写生前增加点临摹练习是有必要的。初学者在临摹过程中起码可以熟悉一下色彩的调配、工具的使用,临一临优秀作品也会从中受益良多。艺术是微妙的,只能在反复实践中意会领悟。

二、学习方法。

教师一边出示范图及小色稿,一边讲解:

1.画正稿前先画小色稿,目的是选择构图,捕捉最初的色彩感觉。小稿不一定画得很细,只需摆对大的色彩关系,这样色稿完成后对所画的实物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上正

稿。正稿起稿时首先解决构图问题,即采用取景框的方式,将物体摆放在画面中的适当位置。

2.用线勾出物体的轮廓,要求颜色不要太浓、太乱。

3.用深色画出瓶子、叶子、投影。

4.用暖灰色画桌面,蓝灰色画墙。

5.当颜色铺满画面时,大效果应基本画出来,这时亮部颜色一定要饱和。

6.画面主体部分要深入刻画,有不适当的地方进行最后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三、学生作业。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构图完整;,

(2)色调明确,也可适当地变换色彩;

(3)形体塑造要结实。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评作业。

评选出优秀作业,指出不足之处,以求共同提高。

五、总结全课,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10课 用色彩画静物

什么是明度:

作业要求:

(1)构图完整;,

(2)色调明确;

(3)形体结实。

课后记:

在这课中,要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水彩或水粉的性能,并能把握好色彩的深浅变化,通过观察来描绘景物。

第十一课 用色彩画风景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两课及以前所学的线描淡彩画、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渐变等课的学习,学生从识

色、用色、调色到色彩的构成、色彩的产生、色彩的情绪性格、色彩的冷暖对比等等都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本课及后两课则主要是综合主观的色彩感受和对客观色彩基本规律的初步认识进行色彩画练习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这几课的教学中,综合复习以前所学,巩固和充实学生的绘画经验,

丰富表现技巧,是主要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加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通过教师讲授指导与学生练习来解决)。

教学难点:

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通过示范和学生实践来突破)。 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大挂历风景挂图,示范用水彩画具材料等。 学具:教材,水粉画工具材料和8开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画具准备情况,安定好学生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观赏导人,板书课题。

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可用优秀学生作业)。

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三、讲授新课。(边讲边示范)

1.选景构图。可用较大的彩色风景照片挂历作为实景,也可将学生带到室外,视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挂历是方便易行且有效的办法。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居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以教材上的示范步骤为例:

(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

(2)用祸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见

步骤图3)。

(3)用赌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见教材大图)。

(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

3.教师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一中景一远景(天空、远山等物)。

四、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

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

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 ·

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

五、学生自行作业,教师指导完成。

六、简评作业,布置学生收拾好工具材料。宣布下课。

附: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用色彩画风景

选景构图:简单、饱满、主次得当

画出色彩:由远到近、由近到远

课后记:

在这几课的教学中,综合复习以前所学,巩固和充实学生的绘画经验,丰富表现技巧,是主要的教学目的。教学中

应突出对主体色在画面情趣表现中的作用,分析主体色彩的影响,使学生既能大胆作业,有能恰当地把握色彩。

第十二课 用色彩画人物

教材分析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人物写生中,对色彩的观察和表现应更深入一些,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颜色的判断不应停留在对人物部分颜色常性的认识上。如人物的肤色,就不能只是简单的红加黄了,应在一定的色彩环境中反映出一定的色彩倾向。试着改变一下颜色或在其它大块色画出后再画肤色都有可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二是强化对色彩的主观感受.适当改变一下客观色彩,有可能产生更好的画面色彩效果,较好地表达出人物的个性或画者的情 绪。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巩固所学色彩画的内容。强化学生色彩画的个性,丰富人物画的表现手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画面色块的深浅、冷暖对比。

难点:能画出各个学生自己的色彩个性来。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前三课色彩画训练,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了哪些色彩知识?(色彩的冷暖、明暗、层次及画面色彩的大体倾向与关系。)

2.怎样处理好色彩的这些关系?(通过观察、比较、理解与创造来实现。)

三、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1.用色彩画人物也不例外,更需要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深浅、鲜灰与色彩大关系来表现。教师出示人物肖像画参考作品进行以上各方面的简单扼要的分析。

2.宣布并板书课题:色彩人物写生。

四、讲授新课,结合演示。

1.用色彩写生,关键是观察和比较并大胆用色。绘画要画出自己对被画物的感觉,观察是前提,平时应多观察。对具体的人物半身肖像写生来说:

(1)人物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要比较;(2)人物与背景的色彩关系要比较;(3)人物头、手与

衣服的色彩要比较;(4)色彩最鲜最亮的部分在哪里?最暗的是哪儿?冷暖对比怎样?适合用

什么色彩?都需观察考虑一番,作出决定后才可动笔用色。

2.当观察考虑妥当后开始落笔起稿,有两种方法:

(1)用较重的任意一色(红、蓝、黑、绿均

可),以较小笔画出大体轮廓位置。(2)也可用深彩色粉笔起稿,下一步可以修改覆盖。

3.大胆用笔用色。首先铺涂大块的色彩,如人物面部、手、衣服、背景几大块。灵活运笔,饱蘸颜色(以不自行流动为度)大胆画出。

4.从面部开始刻画,观察比较,同时考虑色彩的鲜灰、冷暖、明暗及层次。也可像大师毕加索、梵高一样主观表现。画时应适可而止,不可老纠缠在一处,特别是将自己认为未画好的部位反复改动,结果越画越糟,这是最不好的,应避免。

5.最后从整个画面着眼进行收拾统一。不亮的提亮些,不鲜的画艳些,不协调的使其协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点涂色彩)。人物对象的形象特征也可最后用色彩重新勾画一遍。

五、观摩教材。

1.构图与比例较适中,表现有个性; ·

2.分别用水彩、水粉和吹塑纸版画画出; .

3.色彩的冷暖、明暗、鲜灰与大体色彩倾向均有所

体现,色彩显得丰富协调。

4.人物形象有特点,小作者们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了对象的形象特征。都是优秀作业。

六、安排2口3名同学做模特,坐在衬布前。布置学生开始作业起好草稿。

七、布置学生课间休息,打好水、备好颜料。

八、第二节课继续。组织教学,安顿学生静下心来作画。

九、教师分别对模特的形象特点与人物面部、衣服、背景色彩及色彩关系稍加提示。

十、学生作业

十一、作业展评

第十三课 画戏剧脸谱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戏剧脸谱的特点及有关知识,掌握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

2.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

教学 难点: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色彩的和谐运用。 教学过程:

一、听歌引入新课。

1.老师放《戏说脸谱》一歌,让同学们欣赏,然后提问,请问歌中提到的蓝脸的窦尔墩、红

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等人的“脸”是指的什么?(脸谱)(板书部分课题:脸谱)

2.展示脸谱图。

老师在黑板上展示一些脸谱,请同学们仔细欣赏。

3.刚才同学们已经看到这么多精美的脸谱,请问:脸谱到底是什么?(脸谱是传统戏曲演

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的纹样图案,它是我国独有的宝贵的文化艺术

遗产。各种人物都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如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粗直,白色表示奸诈)今天,我们学习画戏剧脸谱。 板书完课题:戏剧

4.认识几种脸谱的谱式。

老师介绍黑板上脸谱:窦尔墩、关羽、张飞、孙悟空、包拯、二郎神、谢虎这些人物的脸谱都

有一定的谱式,所以戏曲爱好者不用看名称,光从脸谱上就能将他们辨认出来。

二、掌握脸谱在形式和色彩上的特点。

提问:请问脸谱在构成形式和用色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脸谱在构成形式上以左右对称为主,也有极个别不对称的部位;脸谱在绘制上采用

线面结合的方法;在用色上,多使用鲜艳的色彩,而且对比鲜明。

三、学生练习

四、作业讲评

五、小结下课

六、析书设计

吹塑纸剪贴画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吹塑纸的性能,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构图知识。

2、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吹塑纸剪贴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构图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吹塑纸、灯片或示范图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导进入:

出示示范图并提问:好看吗?用什么材料做的?做了什么? 板书课题:

吹塑纸剪贴画

2、分析制作内容:

打开书欣赏:做的内容一样吗?分别是什么?

小结:动物、植物、人物、风景等等。

3、分析制作方法与过程:

观察:吹塑纸上的花纹是怎样的来的?用了什么方法?这些方法的先后过程是怎样的?

小结:剪、贴、刻

板书:剪 贴 刻

4、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剪贴画和布贴画的时候构图有什么要求?

小结:大小合适

构图饱满

5、讲解示范:

A、确定内容

B、剪

C、刻

D、贴

6、学生作业,

7、个别指导

8、作业展示:

9、作业评价:

你最喜欢拿一张?为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11、 总结:

第十五课 光和影的现象

教材分析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各种形状,应该归功于光的存在。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阳光是最主要的光源,又由于空气折射阳光而产生了天光。除阳光和天光是常见光源外,还有灯光、火光等等光源。

一件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从背景中分辨出来,可判断出它的形状。光照在物体上,又产生了受光部的浅亮色调和背光部的深暗色调以及不同的过渡色。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最基本的光和影的现象(如教材第8页中的两张照片和毕加索的作品)。拿起我们面前的一件用具或其它物品,置于有光照射的位置,转动它或从多个角度观察它,可以看到物体受到光线直接照射的部位比光线侧射到的部位要亮些,而背光的部位则暗些。置放在桌面上的物体,还在桌面上投下了一个较深色的投影。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光影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了解表现立体物的又一重要形式——明暗画法,初步学习明暗画法的基本表现技法,使学生进入观察和表现客观物体空间形态的又一新的认识领域。

重点:初步了解圆球状和圆柱状物体的基本光影现象。 难点:认识并较恰当地画出光影的深浅变化。

教具与学县准备:

教具:教材、稍浅色的球柱状物一件、适量挂图。 学具:课本、作业纸、铅笔。

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课题。

(1)光源:日光、月光、火光、灯光??

(2)光与影的关系:

光的照射使物体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富有层次感;光的照射使物体产生投影,加强了物体的立体感。

没有表现光和影的圆形,说它是球也可,是圈也行;表现了光和影的圆形,则是一个立体感较强的球体(见课本第9页上图)。

(3)板书课题。

2.观察分析物体受光后的明暗变化。

(1)拉上教室一边的窗帘,集中光源。

(2)教师用手电筒照亮石膏几何体的一侧,使其产生明显的明暗层次。

(3)启发学生说出几何体受光后的三个主要明暗层次——亮面、暗面、灰面。

3.教师范画主要的明暗层次。

物体受光后,最明显的明暗层次是亮面、暗面、灰面,又称“三大面”,它表现了画面的黑、白、灰效果。

4.作业。

学生跟着教师练习表现物体的明暗变化。

5.小结。

(1)分析学生作品,肯定优点为主。

(2)表现光和影的现象也是素描的明暗表现方法。

6、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画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材分析

前面我们已通过运用明暗色调作画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深浅色调可表现出物体的立体

感和光感来。本课主要是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了明暗色调的基础上,为立体物设计光源并较为

合理地画出明暗来。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表现方法。

2.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各种物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准备:

1.教师素描范作:球体、平行六面体和圆柱体。

2.学生素描作品。

教学程序:

一、分析物体的明暗。

1.出示教师范作:球体、平行六面体、园柱体。要求学生

细观察思考:物体的明暗变十

有什么规律?这些物体的明暗与第5课中物体的明暗色调有什么不同?(这里讲究光源方向

而第5课中的物体的明暗是随意的、不讲究光源方向)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

二、表现物体的明和暗。

1.教师讲解示范明暗表现方法: ,

(1)画好轮廓线(从整体出发,用直线轻轻地画);

(2)观察光源方向;

(3)进一步欣赏、观察教师范作及课外小组的学生素描作品,让学生明白是用排

线来表现

(4)教师示范排线的画法,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告诉学生,画排线时手腕要放松。

只要多练,手腕就会变得很灵活。排线相迭的角度最好是3酽左右,不要成灯的直角;

(5)教师示范完整地画出物体的明和暗;

(6)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2 13页,加深学生的理解。

2.指导学生选择物体,按自己想象的光源,画出物体的明暗,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三、展示作业(略)。

四、小结下课(略)。

第十七课 贴花陶罐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泥塑的知识,着重掌握贴花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动手能力,装饰能力和刻画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贴花的方法。

教学难点:

疏密和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陶泥、泥塑工具、灯片或示范图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导进入:

出示实物并提问:好看吗?装饰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 板书课题:

2、分析制作内容:

打开书欣赏:做的内容一样吗?分别是什么? 小结:花和叶子等等。

3、分析制作方法与过程:

观察:你觉得贴花陶罐过程是怎样的?

小结:想做陶罐然后再贴花

4、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做陶罐的方法?

小结:盘泥条、泥板拼结等

5、讲解示范:

A、确定内容

B、贴花,注意大小的疏密的变化

C、刻,注意疏密的变化

D、调整

6、欣赏各种贴花陶罐

7、学生作业,8、 个别指9、

10、 作业展示:

11、 作业评价:

你最喜欢拿一张?为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10、总结:

第十八课 方形分解构成

教材分析

《方形分解构成》是根据现代图案“平面构成”的原理,结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美术教学实

际而选用的课题,将一些抽象的理论融贯于构思、设计和实际操作之中。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一般对此兴趣很浓,教学效果普遍令人满意。 教学目的:

1.通过观赏、构思、设计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形的分解与组合,发展形象思维和审美感知能 导

力。

2.通过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方形分解构成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设计分解构成。

教学准备:

1.方形分解构成范品,幻灯,示范工具(最好选用色彩鲜明的吹塑纸)。

2.布置学生带好各种色纸、剪刀、浆糊等工具。

教学程序:

一、发散思维,理解题意。

教师出示方形色纸,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这个方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自然界中的什么东西?(手帕、画纸、方桌、地毯??)对学生的大胆想象,教师予以充分肯定。大家通过想象,说出了很多像方形的东西,说明大家都很聪明,想象力十分丰富。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不是方形像什么,而是把它当作图形,通过设计、剪切、分割,化整为零,然后拼摆组合,化零为整。比如,在方形中部切开成两个长方形,将切下的两个长方形重新拼摆成新的图形。

这样,先剪切分解,再想象拼摆组合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方形分解构成。

(板书课题)

二、欣赏分析,学习分解构成方法。

1.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方形分解构成范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这像什么?美不美?让学生明白,这些图形有的像自然界里的某种东西,有些则什么也不像,但也挺有意思,说不定将来你可以创造一台这样的机器、一栋这样的房子、一套这样的玩具,或者还可以用来做?个新产品的广告商标哩!它们能触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怎样进行分解构成呢?

2.教师讲解演示(直接在幻灯上演示分解和构成):

(1)设计(立意)。

可以是有意设计,也可以是随意发挥。

打开教材第37页,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哪些是有意设汁,哪些是无意设计。

(2)分解(剪切):化整为零。

(3)构成(拼摆):化零为整(在构成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造型翌优美有趣,教师要演示构思过程)。

三、尝试创作,练习分解构成。

四、作业要求

完成两件分解构成的作品

五、作业展评

六、小结下课

第十八课 方形分解构成

教材分析

《方形分解构成》是根据现代图案“平面构成”的原理,结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美术教学实

际而选用的课题,将一些抽象的理论融贯于构思、设计和实际操作之中。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一般对此兴趣很浓,教学效果普遍令人满意。 教学目的:

1.通过观赏、构思、设计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形的分解与组合,发展形象思维和审美感知能

力。

2.通过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方形分解构成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设计分解构成。

教学准备:

1.方形分解构成范品,幻灯,示范工具(最好选用色彩鲜明的吹塑纸)。

2.布置学生带好各种色纸、剪刀、浆糊等工具。 教学程序:

一、发散思维,理解题意。

教师出示方形色纸,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这个方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自然界中的什么东西?(手帕、画纸、方桌、地毯??)对学生的大胆想象,教师予以充分肯定。大家通过想象,说出了很多像方形的东西,说明大家都很聪明,想象力十分丰富。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不是方形像什么,而是把它当作图形,通过设计、剪切、分割,化整为零,然后拼摆组合,化零为整。比如,在方形中部切开成两个长方形,将切下的两个长方形重新拼摆成新的图形。

这样,先剪切分解,再想象拼摆组合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方形分解构成。

(板书课题)

二、欣赏分析,学习分解构成方法。

1.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方形分解构成范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这像什么?美不美?让学生明白,这些图形有的像自然界里的某种东西,有些则什么也不像,但也挺有意思,说不定将来你可以创造一台这样的机器、一栋这样的房子、一套这样的玩具,或者还可以用来做?个新产品的广告商标哩!它们能触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怎样进行分解构成呢?

2.教师讲解演示(直接在幻灯上演示分解和构成):

(1)设计(立意)。

可以是有意设计,也可以是随意发挥。

打开教材第37页,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哪些是有意设汁,哪些是无意设计。

(2)分解(剪切):化整为零。

(3)构成(拼摆):化零为整(在构成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造型翌优美有趣,教师要演示构思过程)。

三、尝试创作,练习分解构成。

四、作业要求

完成两件分解构成的作品

五、作业展评

六、小结下课

第十九课 制作节节鱼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节节鱼的制作方法和要求,创造性的做出不同的细节部分:头、身体和尾巴。

2、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节节鱼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细节的不同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吹塑纸、彩色纸、线、灯片或示范图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导进入:

出示节节鱼并提问:好看吗?做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材料做的?

板书课题:

制作节节鱼

2、分析鱼类的组成部分:

提问:鱼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小结:头、身、尾。

3、分析制作方法与过程:

观察:哪两个部分的做法相同?用了什么方法?哪些部分可以变化?

小结:头和尾的部分相同,眼睛和嘴等部分可以变化。 老师示范解决

4、提问:身体是怎样做成的?哪些部分可以变化?

小结并让学生示范解决。

5、提问:鱼头、身体、尾巴是怎样连在一起的? 小结:用针线或铁丝串起来。

6、欣赏各种节节鱼。

7、学生作业,

8、个别指导

9、作业展示:

10、作业评价:

你最喜欢拿一张?为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第二十课 方盒造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方盒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方法。

2、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方盒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方盒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纸盒、灯片或示范品。

教学过程:

1、 欣赏引导进入:

出示示范品并提问:好看吗?用什么材料做的?做了什么?装饰了什么? 板书课题:

方盒造型

2、 分析方盒造型制作方法:

观察不同形状的盒子和折剪示意图:

提问:哪个盒子是对应哪个折剪示意图?为什么?

讲解和示范方盒的制作方法

3、 分析装饰方法与过程:

观察:用了什么装饰方法?

小结:立体的装饰方法、平面的装饰方法。

板书:立体:抽象、具象

平面:剪贴、绘画

讲解和示范

4、 欣赏提问:

你最欣赏哪一个?你可以从中吸收什么优点用于自己的创作?

5、 学生作业,

6、 个别指导

8、 作业展示:

9、 作业评价:

你最喜欢拿一张?为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10、总结:

第二十一课 简易纸浮雕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卡纸,采用压划、折痕、切割的方法制作简易纸浮雕。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纸浮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难点:

自如地掌握凹凸折痕的折法;设计制作新颖的纸浮雕。 教学准备:

教具:纸浮雕实体图若干,制作图若干,尺,单面刀片,双面胶,卡纸,小玻璃垫板。

学具:卡纸,单面刀片(刻刀),尺,铅笔,小玻璃垫板。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几件作品给你们欣赏(出示几幅实体图),这些作品与平时的纸工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看法。(学生举手发言,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对,是有浮雕装饰的

效果。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简易纸浮雕。(板书课题)

二、分析教材,讲授新课。

1.理解名词:

请同学们打开第20 21页,复习几个名词。(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解释)设计、制作图

实体图。凹折线?——??·凸折线·一.一·切割线——

2.演示步骤:

(1)将一长方形卡纸,按教材第21面左上图规格放大一倍,画好制作图。

(2)用刀背压划凹凸折痕,再像折扇子一样正反折,然后展开。

(3)切割菱形的横中线。

(4)凹折菱形的四条边。

(5)凸折菱形的竖中线。

(6)折服整理,即成。

3.作业要求:(板书)

设计新颖有凹凸,

压划折痕力适度,

切划用力匀准透,

折服整理显美图。 ·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可采用斜线切割、直线切割、曲线切割等不同的方法,展开联想进行制 作。

折压耐心,动手动脑。

四、展示作品、集体评议。

将学生制作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评议。教师表扬制作较好的作品,指出不足之处。

布置下次教学内容,宣布下课。

从平面到立体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加深对立体物的认识、了解,从而发展他们的

空间概念和提高立体表现能力。用较厚的纸,利用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张力、韧性、弹力等材料性能,通过剪、切、 卷、折、贴等工艺手段,使之改变原有的平面状态,变成立体形态。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卷、折等基本方法和要领。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3.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制作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制品精致、造型美观。 。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演示所需的半成品、浆糊、剪刀、直尺、圆规、划针(压划折痕用)。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识。

我们以前学习了纸浮雕,谁能说说什么样的雕塑才叫浮雕呢?浮雕不同于绘画,绘画是平面的,而浮雕有深度感;浮雕也不同于圆雕,圆雕可以多角度欣赏,而浮雕只能从正面欣赏,且浮雕只有很小的深度。今天我们来学习从平到立体,也是用纸板制作。

二、传授新知识。

1.欣赏作品,出示一件纸板浮雕和一件纸板立体作品,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泥板,纸板浮雕与纸立体有什么不同?

2.小结,深度不同;制作的效果不—样,制作方法不—样,

纸浮雕用的是刻和折的方法,而纸板立体的制作方法比较多,老师着重示范几种制作方法。

3.让学生从示范作品中找出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4.纸板怎样从平面到立体:

(1)准备一块光滑、平整、大小合适的纸板。

(2)用铅笔在纸上设计好草图并复制在纸板上。

(3)用小刀沿轮廓线刻划,并强调在运用小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4)用刀挖或铲去轮廓以外的部分,注意深度尽量均匀。

(5)调整,为了进一步突出主体。

三、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在练习过程中强调注意卫生与安全,同时注意画面的精细。

四、本课小结。

五、作品讲评。

第二十三课 小闹钟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掌握小闹钟的设计方法,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2、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闹钟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

教学准备:

彩色笔、灯片或示范图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导进入:

出示示范图并提问:好看吗?用什么材料做的?做了什么? 板书课题:

小闹钟设计

2、欣赏各种设计图:

你认为最漂亮的最有意思的设计在哪里?哪个没有变化? 小结:钟面的外形的变化、指针的变化。

刻度不变。

3、讲解示范:

A、确定内容

B、设计钟的外形

C、设计指针

4、学生作业,

5、个别指导

6、作业展示:

7、作业评价:

你最喜欢拿一张?为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第二十四课 贺卡设计

教学目的:

学习掌握贺卡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贺卡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美观、达意的贺卡。

教学准备:

教具:诗朗诵和音乐磁带,各式各样的贺卡造型。

学具:剪刀,浆糊,各种色纸、厚纸、碎布片、贝壳、羽毛,橡皮泥等材料和绘画工具。

教学程序:

一、渲染气氛。

预备铃响后,教室里播放学生熟悉的儿童歌曲《快乐的节日》。

二、录音引题。

紧接着,教师播放课前录制好的儿童诗朗诵《我的心愿》:“我,从小在—个幸福的家中长大。妈妈说,我是她的心头肉;爸爸说,我是他的掌上明珠。??同学是我的兄妹,老师更像我亲爱的妈妈!美好的节日到了,我想做张贺卡??”同学们,你有这种美好的心愿吗?(引出并板书课题) 为什么不到商店去买贺卡呢?不是省时省力而且更加美

观大方吗?(教师让学生发表意

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动手做的贺卡更加意义深远,更加令人珍惜,而且又锻炼了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讲授新课。

要制作好贺卡,关键的一步是精心地设计,其次是运用已学的知识,选用恰当的材料,进行精心地制作。 其制作步骤是:(板书)

1.根据贺卡的赠送对象确定贺卡内容。

2.设计贺卡形式:(教材运用课前制作的贺卡造型予以讲解说明)

3.选用材料:颜料,彩纸或碎布、毛线、橡皮泥、贝壳、羽毛等等,可单独采用,也可综合运用。

4.精心制作:

利用历届学生制作的范品,启发学生大胆制作。可以直接描绘,可以折叠剪纸,也可以布贴、毛线贴或橡皮泥贴,还可以剪、贴、绘相结合。

四、学生制作。

1.打开教材第42页,学生看书,加深理解。

2.布置作业:两人一组,先商量再共同设计制作一张贺卡。(教师也可以发给学生已基本造型的不同色彩的作业纸——造型各不一样。但最好是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造型。)

3.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并告诉学生,希望这音乐能给大家创造一种氛围,带来灵感。然后,教师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制作。

五、贺卡展览,总结下课。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美术教案

云南省中小学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竞赛(20xx年)小学美术(教案)教学内容:三个好伙伴执教教师:xx所在单位:xx市xx县xx小学20xx年x月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课…

小学美术教案《橙色的画》

《橙色的画》教学设计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第十二课内容设计思路:1、把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放在首位,这是对学生艺术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2、主要通过直观实…

河北美术出版社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第二册16-18课

16小吊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吊饰与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各种材料制作小吊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并且能够用一个新的眼光来对待生活中的废弃物。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装扮生活,美化生活的审美情…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

说课稿模板万能版说课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说课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课堂设计很了解说课要包括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过程板书小结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

我的小学美术说课稿评委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要说的是《》这一课。我就本课的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做一下说明:一·说教材本课是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册第()课的内容,是一堂(·)课。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我将…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春天来啦一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2重点难点重点对...

小学美术表格教案格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07级小学美术教学论美术课教案组长签字小学美术教案附件1教具学具图片用Photoshop处理好的图片更佳小学美术教案附件2教学课件另见PPT文件注明班级姓名美术教学课件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精心整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

美术有效教案模板

美术有效教案模板,内容附图。

20xx年春景阳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20xx年春景阳小学美术兴趣小组低年级组教案景阳小学杨通才3月份教案第一课时春天来了教学目标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画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七色色标卡片混色...

小学美术教案威武的盾牌教案

小学人美版第六册威武的盾牌07美教杨再忠一教材分析威武的盾牌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六册中的第六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盾牌是一种古老的战争武器它最初的功能是用来防御敌人的攻击的教材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从美术角度来阐...

洞阳镇中小学教师美术教案模板

洞阳镇中小学教师备课单位年级学科姓名二0一年度第学期备课时间第周星期执教

小学美术教案(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