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文档 (3)

时间:2024.3.23

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被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对新理念的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我们在大会小会上不止一次听过、在笔记上不止一次写过的“让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让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类的话,有没有进行认真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有意义吗?有什么意义?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在小学阶段,必须获得哪些将来必需的语文知识?你将通过何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你在教学中都有哪些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得到不断的发展?

2、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反思: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这一课到底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这节课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3、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对于课堂活动的展开。课堂采用启发式还是注入式?是否忽视语文学习活动的内核─思维?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善于合作;勇于发现、敢于表达;是否能自学,善于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世界如何?在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发现、猜想论证、争论研究、创新答辩等学生学习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与情境中展开的?

(2)对于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把握方面。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一味讲授、严厉监督?

(3)课堂环境的营造。你是否能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是否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环境?还是比较注 1

重规范、有序的教学秩序?还是让学生处于专制、服从、沉默、压抑的状态?

(4)对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否能科学运用各种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并艺术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教学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每节课后,我们可以这样反思:为什么我的课堂气氛不好?为什么学生对我的上课兴趣不大?为什么我任教的班级成绩不理想?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么样的作业才算是好作业?什么样的试卷才是好试卷?有的学生读书很懒惰,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愿知道,作业抄袭。老师除了教育之后,还要寻找本质原因的。从小到大学生一直这样吗?家庭原因还是社会原因吗?或者是个人遇到什么问题的原因吗?有的学生读书认真,成绩却上不去。难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学生在学习上是否有焦虑?是情感问题还是智力问题?我的教学方法合理、科学吗?我教书认真、尽职吗?我了解任何一个学生吗?包括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内心世界。

二、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一个教训,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教学中避免失误。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2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

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3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已经走进语文课堂六年了,实事求是地讲,在这六年里,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地尊重,教师也有了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不再仅仅是考试的道具,更是滋润学生心灵的清泉。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使语文课越上越不像语文课了,没有了“语文味”,变成了“大杂烩”,变成了“四不象”。无限制无目的地扩张语文的领地,使“语文”这个本来就争论不休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了。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那些不出彩的字词教学,那些中考不再涉及的语法、文体、修辞等内容慢慢地淡出了语文课堂。好象谁在讲这些内容就跟不上形势了,落伍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新奇的教学设计,越来越精美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的小组讨论。但这些“繁华”过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更谈不上心灵的触动,精神的对话。一晃而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的也只能是几声喀嚓喀嚓的声音和几张美丽的图片了。乱哄哄地讨论看似热闹但大多缺少明确的指向,学生海阔天空,甚至胡言乱语,却一概受到表扬鼓励,说你有新意,他有创新。用我们老校长的话来讲这简直就是睁着眼说瞎话。为了很好地体现“生活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不知谁说的名言,许多老师无论什么内容一律把拓展延伸放在首要位置。课文的朗读,语句的理解大概也就十几分钟,接下来就让学生讨论这些盲目拓展的问题

为了追求语文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老师们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会唱歌的老师在课堂引吭高歌;会跳舞的老师在学生中翩翩起舞,会画画的老师在台上挥毫泼墨。我想如果会武术的老师是不是要拿十八般兵器在教室逐一亮相,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电视里的才艺展示。

其实,一节好的语文课,应重在求“实”。教师怎能单纯地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呢?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静。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

方面加以匡正:

一、少一些拓展延伸,多一些潜心会文。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面向生活、社会、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生更为深刻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大有益处的。但有些教师,却是为了拓展而拓展,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语文课上成了知识常识拼盘课、五花八门杂烩课。语文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教学目标,如果课文涉及到什么内容就拓展什么内容,那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历史课、地理课、思想教育课、科学知识普及课??。如果语文课堂长此以往,必将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课外拓展要立足文本,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虽然强调“综合性”,但无论怎么“综合”,语文的拓展延伸也是语文学习的延伸。如果语文课姓了“综”,不再姓“语文”,那么语文就没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使老师更难以驾驭,学生无所适从。看一位教师执教《三峡》时,他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对拓展延伸的曲解,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语文的拓展延伸应以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潜心会文才是语文的根本。试想如果没有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没有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分析理解,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动必将成会空中楼阁,以致于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二、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相关的表演,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思想。但如果不顾文本内容,就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表演当成课堂时尚的道具,那么这种做法就很值

得商榷了。在设计课堂表演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先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想一想你让学生表演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我个人认为能不表演就不表演,因为表演毕竟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年级越高越要摒弃。如果学生能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里表演岂不是更好?然后要想你如何让学生表演。例如在讲《孔乙己》时,你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孔乙己语言的特点、神态的变化,那么学生的表演能达到这个目的吗?你的学生是专业演员吗?怎样调控才能不会成为一场闹剧?如果学生一想起孔乙己的形象就是课堂上滑稽的表演,是不是影响了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的把握。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去准备,不仅是台词、动作,更主要是学生纪律的约束。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把表演简单化,情景化,语文化,最好是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例如我在讲《公输》这篇古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让三个人一组,各扮演一个角色(公输盘、墨子、楚王)来朗读对话部分,最后把书合上,用现代汉语来完成对话(不要仅仅把文章翻译一下)。而且在表演中老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和示范,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说话的语气,揣摩当时人物的心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把朗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分析很巧妙的融合在表演之中。课堂表演不是万能的钥匙,过多的课堂表演必然使课堂流于浮华,它更不能代替必要的语文训练。与其课堂上让学生脱离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空泛地说一说,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到不如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听、说、读、写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练笔的机会。没有扎扎实实地“双基”训练,怎么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实的训练才能使语文学习摆脱表面的浮华热

三、少一些合作讨论,多一些朗读品味。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更“贴近”新课程标准,为了给课堂贴上一个“新课程”的标签,时不时地就来个小组讨论,动不动就来个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讨论的效果,而是追求讨论的形式,做了许多无用功。合作、讨论并不是不可以使用,但老师应该注意的是需要讨论什么内容,怎么去讨论,如何展示和评价讨论合作的效果。由于老师在讨论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导铺垫,缺少对文本必要的朗读品味,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就随意地展开讨论,那么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

情况下合作、讨论就演变成了下面的几种情况: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哄堂大笑,你可以想见他们是不是在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至少不是严肃认真的。表面讨论时气氛热烈异常,却没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合作讨论应该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学生自己有独立思考后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交流讨论才用有一定的效果。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必须要革除的,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更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

更多相关推荐:
新课程教学反思5篇

新课程教学反思过度开放的课堂教学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数学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反思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走进了新课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下面的一则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

新课程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反思迤那小学何燕从培训到现在我逐步认识了新课程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

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课改教学反思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120227114800作者边风枝编辑studa090420摘要英语教学过程既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注意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要...

新课程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反思宣化一中袁永一课程改革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落实深化素质教育革新传统教学观念促成主动开放高效的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社会和生活所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反思新课程实验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和旧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授课形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改变旧观念的同时正在研究寻找既适合新理念和符...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反思龙海一中何丽琼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教学又开始通过对英语课标教材的学习教学有了新的实践新的思索在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高中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要适应新的变化英语...

新课程标准下加速度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加速度的教学反思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理念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反思龙海一中何丽琼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教学又开始通过对英语课标教材的学习教学有了新的实践新的思索在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高中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要适应新的变化英语...

浙江省新课程实施情况简介及教学反思

浙江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简介及教学反思浙江省温州市四中李星明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从20xx年秋季开始浙江省进入新课程实验数学教学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一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完成了必修模块1245的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反思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它不苛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求面面俱到这无疑有助于...

新课程教学反思(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