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3.2

采薇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2、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

(1)字音

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 四牡(mǔ) 骙骙( kuí )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

雨(yù)雪 霏(fēi)霏 载(zài)渴载饥 维常之华(huā)

(2)通假字

岁亦莫止 莫——暮 mù

彼尔维何

玁狁孔棘 棘——急jí

2、诵读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2)放录音,听读课文

(3)齐读或点名个读

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

(1)结合注释,疏通诗句

①重点字词

不遑启居 遑,闲暇

忧心孔疚 孔,很 疚,痛苦

君子之车 君子,指将帅

小人所腓 小人,指士兵 腓,遮蔽

②疏通诗句,体会情感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教学预设】

镜头一:采薇思归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画外音: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贪婪的猃狁何时才肯罢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

感情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

镜头一:忧伤(家园之思: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艺术手法提问:同学们的镜头设计很不错,有景物、有神态、有心理几位同学的镜头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薇”,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到了它?(都没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又名“大巢菜”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1)比兴——提问:三个小节的开头都是用了同样的话,这叫什么手法?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

提问:用来起兴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题又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

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

(2)重章叠唱提问:同样的话在诗中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镜头二:疆场思归

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感情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二:自豪(爱国之心: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提示:(1)“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2)“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艺术手法提问:这两个章节中也有一处用到了比兴,请把它找出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镜头三:归家之哀

冬雪霏霏,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风尘满面,又饥又渴

画外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镜头三:悲痛(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悲伤呢?)

提示:(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艺术手法提问:最后一节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末章之美

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小结:《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的某一根心弦,准准地说中了人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弥芳。

四、教学反思: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第二篇:_采薇_教学实录


新课程新课堂

[案例]

《采薇》教学实录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陈松泉

个人简介

陈松泉,男,1976年5月出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南通市局直学校骨干教师,2004年获市政府三等功嘉奖。已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等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在《杂文报》《中国教师报》等报纸发表杂文、随笔多篇。

严格地讲,撰写学术论文似乎不属于中学语文的教学范畴。可一个在中学时期语文成绩非常优秀、能升入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居然不会写论文!我的语文教学大概难逃干系。

我开始思索自己的语文教学,才发现以前自以为成功的语文教学是那样地误人子弟:为学生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规划好教学过程,想好切入点,设计好问题,一步步地把学生往里边引,最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毫无自主权可言。

反思之后,我开始大胆地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我和学生都喜欢上了这样的教学方式。

读,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小说。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笔交易清单:0.1元=50元=600元。这个等式成立吗?其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把这个等式解释清楚。

2.重点难点突破

(1)这是一只怎样的葫芦?请大家根据文中的叙述画出来。

(2)文中除了直接讲到葫芦价格的语句外,还有哪些语句暗示了葫芦很值钱?

(3)长辈们对清兵卫爱好葫芦一事的态度怎样?你对这些长辈的态度有什么看法?

一、设计说明

《清兵卫与葫芦》是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少年的故事,揭露专制思想对青少年天性的扼杀,文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可将附文《画家和他的孙女》与本文作对比阅

21

事。

2.阅读《画家和他的孙女》一文,讨论:婷婷和清兵卫谁更幸运?

四、拓展延伸

1.你有过和清兵卫类似的遭遇吗?请说说你的故

YUWENJIANSHE

教育观点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前两年,一个刚刚考入某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给我发来短信,问论文该怎么写。这让我陷入了深思:

(1)他拭去了大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

(2)汉奸两只手背绑着,脸黄得没有一丝血色……头上戴着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

差半车麦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弯腰抹在鞋(3)“

尖上……干的地方微微发亮。

(4)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葱叶子同牙花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5)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地坐了半天……把小烟袋放到枕的东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6)在我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来。

四、拓展活动

阅读姚雪垠的《李自成》部分章节,谈谈李自成和王哑巴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不同。

教学设计《清兵卫与葫芦》

一、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们学习一些文学、文化常识时总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但其实不少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不如将讲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不仅对那些能够讲解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不能讲解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比如《读〈伊索寓言〉》一课,让学生讲解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文学常识,结果有个钱钟书迷不仅绘声绘色地讲了钱钟书先生的几则轶事,还向大家隆重介绍了《围城》,课后,班上好多学生因此读起了《围城》。此时学生的讲解就比教师有效得多。一些相对简单的文言片段也可以交给学生讲解,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们每堂课都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有了思考的主动权。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不敢让学生有所突破,而这恰恰是对学生思考主动权的扼杀。要保证学生思考的主动权,教师必须敢于让学生放开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采薇》一课,教参附有《归乡悲情——〈采薇〉新释》一文,该文认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并不是“哀景写乐”,这对教师有较强的暗示作用,有些教师这样问学生:“‘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真是‘哀景写乐’吗?”于是所有的答案都是一边倒:“不是。”如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答案就会丰富得多。

三、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由于知识、经历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对一个文本,

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本注释及工具书弄懂诗歌大意并基本做到熟读,记下有问题的地方。

二、学生回忆学过的《关雎》和《蒹葭》,整理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三、教师将课上要向学生展示的资料做成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导入)

张謇为通州师范撰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注:庠序,古代学校。)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论语?阳货》名。———《

兴,培养联想能力。怨,学得讽刺方法。

师:这副对联是由大家非常熟悉、我们南通人引以为荣的清末状元、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为他创办的我—通州师范撰写的。张謇先国第一所新式师范学校——

生希望师范生能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要他们掌握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为改造社会、造福民众学习实际本领。张謇先生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论语》中孔子的话。孔子高度评价了《诗经》,劝勉他的学生去读《诗经》。

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读《诗经》,《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经典遗产之一,它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许多多的营养。即使单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也有许多经典的诗句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有人批评现代人的语言过于贫乏无味,比如现代人表达思念时仅仅是“我好想你”,表达爱恋时仅仅是“我爱你”而已,但看看古人,表达思—”念时是“一日不见——

生:“如隔三秋”。

师:表达爱恋时则是“执子之手———”生:“与子偕老”。

师:对啊,这是多么典雅而动人的表达啊!比起现代人贫乏的语言不知要强多少倍呢。其实就是大家学过的《关雎》和《蒹葭》中也有这样的语言,回忆一下《关雎》中表达思念的诗句。

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师:《蒹葭》中主人公爱慕的“伊人”找到了吗?生:没有。“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师:哀而不伤,也是那样的典雅。今天我们一起学

22

2006年第7期

YUWENJIANSHE

学生往往会有不同于教师的看法。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完成课前的预设,应该经常让学生经过自学、讨论提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一个班的学生决定先从上阕写景开始鉴赏,另一个班的学生则倾向于从分析周瑜入手。殊途同归,沿途风景迥异,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享受。把课堂预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意味着教师在课前要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推测课堂上的种种可能,以便在课堂上顺利指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必须仔细研读课文,查阅很多资料。这样的学习方式会给课堂带来极大的乐趣:每一课前都不知道将会迎接什么样的挑战,每一堂课都将能生成创新,每一堂课都充满了魅力。

当然,还可以将课堂评价等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会为拥有主动权而自信和骄傲,教师同样会有巨大的收获:眼前的学生都是那样优秀!那些平时沉默寡言、成绩平平的学生,思维竟然也如此敏捷、深刻!原来他们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习《采薇》,也有精妙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与《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间的作品。

生: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师:“六义”不要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相混淆。“六艺”是指什么?

生:《诗》《书》《礼》《乐》《易》《春秋》。师:而“六义”具体怎么解释?

生: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生: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师:风、雅、颂是就不同的音乐而言的,赋、比、兴是就不同的表现手法而言的。《关雎》和《蒹葭》都属于“风”,《采薇》则属于“小雅”。此外,《诗经》中的诗歌还具有什么样的章法特点?

生:重章叠句。

师:对,在一唱三叹中增加了音韵上的美感,又强化了所咏之情。下面请大家把《采薇》读一遍,然后请大家将预习过程中碰到的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再看看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章法在本诗中是否也有体现。

(生朗读。)

于重章叠句。

生:还有“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和“四牡翼翼”。

师:请同学们再将使用赋、比、兴的诗句找出来。生:一至三章的开始两句是兴,其余都是赋。生:还有第四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也是兴。师:很好。下面我们看看一至三章的兴咏唱的是什么。

生:采薇,还有薇的生长过程,由“作”到“柔”到“刚”。

师:由“作”到“柔”“刚”暗示了什么?生:时间很久。师:什么时间?生:戍守边关的时间。

师:这在一至三章的赋中有没有相呼应的内容?生:“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师:戍守时间之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

采薇教学实录

师:那些戍卒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生:“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师:能不能归纳一下?

生:生存的条件很艰苦,与家人音讯不通。师:很准确。这样的生存状况下,戍卒们的内心会怎样?

生:讨厌、怨恨战争,思念家人,想早点回家。

(板书:章一二三

兴作、柔、刚

采薇教学实录

戍守之久条件艰苦

赋音讯不通

怨战思归)

YUWENJIANSHE

师:有几个词的读音应该注意,有的同学没有读准。“岁亦莫止”的“莫”同“暮”,所以应该读作“暮”;“维常之华”的“华”应该读作“花”。请大家把预习时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

生:“我行不来”的“行”。生:“戎车既驾”的“既”。生:“小人所腓”的“小人”。生:“杨柳依依”的“依依”。

师:“行”是出征在外,“既”是已经,“依依”是指轻柔拂动的样子。诗中把“小人”跟“君子”相对,“君子”是指什么?

生:贵族、将帅。

师:那么“小人”可能指什么?生:士兵。

师:对,由平民和奴隶组成的普通士兵。下面请大家将使用重章叠句的诗节找出来。

生: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第二章和第三章开始四句都只换了几个字,属

2006年第7期

23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第四、第五章。第四章的兴写的是什么?

生:常棣花开得很盛。

师:由常棣花之盛起兴,反复咏唱的是什么内容?生:马很高大、强壮,还有他们的武器装备。师:这两章为什么要咏唱这些内容呢?

(学生沉默不解。)

师:大家不理解的话我们就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看看第四、第五章还写了什么。

生:“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采薇教学实录

棘”。

师:日日戒备、不敢定居,说明了什么?生:战事频繁。

师:大家再回过头考虑一下为什么要咏唱战马、装备。

生: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

师:说得非常好。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

生:怨战和思归。

(板书:章四五

兴常棣之盛

马、装之盛

赋战事频繁

思归)

们古代的诗歌中经常用到,现在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分析。(课件展示)

行宫》拓展阅读:《(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思考。)(学生读诗、

生:这首诗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红花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但寥落的行宫是一副衰败的样子,白头的宫女也已青春不在。

师:对,以红花来衬寥落行宫和白头宫女,表现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和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但除此以外呢?大家有没有注意第四句诗中的“闲”字?

生:“闲”应该是无聊的样子。师:与红花相对呢?

生:红花美景与无聊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的哀怨。

师:很好。一首小小的诗中三处乐景写哀,大家都准确地分析到了。对刚才说的王夫之的论断,有人表示怀疑,认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根本没有“乐”可言,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然后说说你同意哪种观点,如果是同意写“乐”的,说出“乐”在何处,如果是同意写“哀”的,也要说出“哀”在何处,如果有不同于这两种看法的,也可以谈谈。

(学生思考并讨论。)

师:大家把第六章一起读一遍,看看写的是什么。

(生朗读。)

生:归途中戍卒的心情。

(板书:章六

赋归途之情)

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么典雅动人的诗句啊。关于这四句诗,老师给大家看一些资料。(课件展示)

相关评说: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公,指谢安。遏,谢玄的字。毛诗,由毛亨、毛苌父子所作的《诗》传。

生:我认为是写“哀”,第六章写得很明确,“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心似箭,但由于大雪天气,归程被耽误了,而且又渴又饥,所以内心充满悲伤。

生:我也认为是写“哀”,但我觉得“哀”的原因主要不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因为戍守的时间比归程的时间长多了,而且戍守时也提到“载饥载渴”,所以归途中的这些遭遇比起戍守时已经好多了。之所以能够回家了还感到悲哀,主要是因为第五章提到

采薇教学实录

狁孔棘”,作为一个爱国的战士,敌人并没有被完全击败,还有那么多的战士“靡室靡家”,所以虽然自己马上将“有室有家”,但心里并不快乐。

(很多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YUWENJIANSHE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

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文学小言》真。(王国维《)

侔,相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姜斋诗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话》)

师:谢玄没有说为什么喜欢,但王国维先生看到了这几句诗妙在“感情真”,真感情写出了真景物:依依的杨柳和霏霏的大雪。王夫之则从修辞的角度,看到了乐景写哀和哀景写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初我出征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悲伤和不舍,可身边的杨柳却轻柔拂动,是那样的婀娜多姿,明明是美景,却用来写悲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现在能够回家了,路上却下起了寒冷的大雪。其实,这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什么修辞手法?

生:反衬。

师:对,这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手法在我

24

生:我认为是写“乐”的,虽然路途不便、载渴载饥,虽然敌人没有完全被打败,但自己毕竟能回家跟亲人团聚了,这样的欢乐可以冲淡一切哀愁,所以第六章虽然写到了“莫知我哀”,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却实实在在地在写“乐”,是用哀景写乐情。

生:综合刚才几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戍卒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归家之乐,又有归途不顺、战争没有结2006年第7期

采薇教学实录

得很精当:一是导入部分,由大家非常熟悉并引以为荣的张謇先生的对联引到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再谈到现代人语言的贫乏和诗经》语言的优美典雅。这样的《

导入亲切而利于学生接受,同时古今对比,更具说服力。二是对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鉴赏。这是本诗的重点,陈老师紧紧抓住了这

陈松泉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三个维度的贯彻和实施。比如,知识与技能方面,复习了《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解释、学习了诗歌中的字词。过程与方法方面,最突出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关于“哀景写乐情”的讨论。老师给出了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虽然最后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造了让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拓展。其次是板书,边理解

!

三维突出处理精当

李禧同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教研室

YUWENJIANSHE

边板书,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将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以及主题清晰地展示了出来。过程与方法还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在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反复吟唱战马、装备时,老师并不急于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先从“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

孔棘”中读

出“战事频繁”来再回过头来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现在能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怨战”和“思中,让学生反复体会“归”的主题。

这一堂课还有两个方面处理

细致:在导入部分,一点,很深入、

就为品味这四句的精妙做好了铺垫;然后利用相关评论,由谢玄的首肯到王国维关于“感情真”的评价再到王夫之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气氛和情景;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了拓展阅读,让学生通过元稹的《行宫》加深对以乐景写哀情”的理解;在探讨“

的过程中,还链接了宋之问的《渡哀”汉江》,让学生深入理解戍卒“的深层原因,从而更好地把握《采薇》的主题。

!

!!!!!!!!!!!!!!!!!!!!!!!!!!!!!!!!!!!!!!!!!!!!!!!!!!!!!!!!!!!!!!!!!!!!!!!!!!!!!!!!!!!!!!!!!!!!!!!!!!!!!!

“哀”、写“乐”,还是“哀乐”皆写,大家可以见仁见智。其实大家的讨论已经超越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已经在结合全诗来探讨诗歌的内涵了,这也正是我让大家讨论的原因之一。请大家再来看这一首诗。(课件展示)

相关链接:《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束之哀,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哀”或者“乐”来概括。

生:我也认为应该是一种复杂的心情,但我觉得戍卒的“哀”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主人公戍守的时间很长了,有一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感觉,自己的大好青春消耗在战场上,所以在归途中想到自己青春不再而悲伤。

(很多同学都赞同这个观点。)

“切”?

生:因为“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很长时间没有和家人联系了,心里有一种担忧。

师:对啊,那大家再看看《采薇》,能不能体会主人公“莫知我哀”中的其他含义呢?

(学生恍然大悟。)

生:主人公与家人长久没有联系了,心里和家人彼此牵挂着,但都不知道对方怎样了,所以在归途中有一种担忧。

师:非常准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而这一切都源于战争!最后请大家再把诗歌朗读一遍,体会主人公对回归的思念、对家人的担忧、对战争的怨恨!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好,都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观点。至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到底是写

师:诗人为什么“近乡情更怯”,而不是情更

25

更多相关推荐:
《采薇》教学反思

采薇教学反思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的教学反思 (1)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教学反思陈喜英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上了一节古诗歌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因为这节课让我...

采薇教学设计级反思

采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前准备根据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讲解之前各组组长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讲解的篇目本首诗由七组的陈艳秋同学和我共同完成在讲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陈艳秋同学和我进行的再一次的备课确定...

采薇 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3调动审美经验对...

教学反思

关于高三复习的几点思考开远一中语文组唐勇金作为一名刚到一中的经验极少的高中语文新老师很有幸能够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事同在一个团队中接受他们悉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让我能够胜任工作同样有幸的是能够和9班与13班的同...

优秀采薇教学设计

优秀采薇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xx0824浏览9888人次更多采薇相关资源gtgt采薇教学设计张飞教学目标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2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学情分析提升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高一新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在此方面学生鉴赏能力...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黄丽娟)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黄丽娟),内容附图。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的教学设计 陈喜英

课题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授课人陈喜英授课时间20xx1115教学目标1背诵诗经采薇和春夜喜雨2对两首诗正确理解含义3明确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诗的含义难点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阅读法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利用多媒体...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教学构想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学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也实在是难为他们他们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对话我所采取的办法...

采薇+诗经+小雅++教学设计

ltlt采薇诗经小雅gtgt教学设计石家庄市第42中学侯文娟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2体会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3熟读课文了解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4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采山教学反思

采山教学反思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歌曲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细阅读教参把握歌曲特点了解歌曲的难点确定了以体验快乐为主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这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在听做体验的过...

采薇教学反思(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