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改反思

时间:2024.4.7

高中语文课改反思

高中语文课改反思一:高中语文课改反思

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各个学科都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平稳过渡,全校教师在学校的领导下都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别有洞天。如何在课改新形势下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觉得必须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冷静的思考和探索。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 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觉得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没有能意识到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所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内修外治

学无止境。见贤思齐。一位语文教师要想很好的进行新课改,就必须注重修养和才学的提高,于内要提高文化修养,于外要勤奋治学,要做专家型老师,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课堂。高瞻才能远瞩,深入才能浅出。

对当今的教改教研动态,要入乎其内,也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指作为一个课改参与者的身份积极融入其中去亲身践行;“出乎其外”是指作为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对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成果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探讨。有了深厚的学识和才干,研究深入了,思想深刻了,对“课标”以及一些新思潮新流派就不会出现全盘照搬的情形,而是会采取“拿来主义”。点滴的积累成不了海洋,也能成为小溪甚至是江河。

二、自主·合作·探究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课程标准》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是关键

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学案,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编写学案的关键核心是问题,问题的设置是需要我们教师集体备课完成的,要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问题,问题要有梯度化。

万丈高楼平地起。高一的同学基础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在编写学案时要重基础知识,学案上的内容让大家通过预习课解决百分之五十,通过小组讨论课解决百分之七八十,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属于课外拓展,开阔大家的眼界,训练大家的能力,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

2、讨论·交流是课堂的重点

课堂上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正所谓“取他人之长,补一己之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语文程度较好的同学,他们在小组学习讨论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可以促进本小组成绩的提高。

三、注重课堂教师“导”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合作”不等同于“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不能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放羊”,不能把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这里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法,二是学生的学法,丝毫没有贬低或削弱教师“导”的意思。学生如何能学会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的导:诱导、引导、指导。离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则势必如一盘散沙,学习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因此,在用课改新理念进行课堂

教学时,教师应做到民主而不迁就,自由而不放任,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1、口头的赞扬和鼓励

很多同学在课堂上不敢站立起来独自发言,害怕回答错了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因此我们要给大家以口头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多些自信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爱默生曾说:“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大家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2、 适当的分数奖励更能让学生有自我肯定的价值。

我在课堂给学生制定了一个标准,比如课堂展示讨论成果可得1分,若答案百分之八十正确就可得2分,课堂上提出质疑即可的1分,回答质疑可得1分,有了分数的奖励同学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只是慢慢我发现学案上的难题被遗留了下来,一了解才知道,大家为了让自己小组分数增加更快都不愿意做难题,这样一些语文程度好的同学优势体现不出来,长此以往大家的答题水平和能力可能会降低的,于是我改变了一下策略,既然在意分数我就在分数上做文章。我就把分值直接标在导学案上且对分数进行了区分,根据提的难易程度,分值设在2分至5分之间。分值有区别了,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来自主选择展示的题目,同学们开始积极挑战有难度的题目,这样不仅学案上的问题都解决了,而且学生的探究能力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只有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只是才得以巩固。

五、学案落实要到位。

在经历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后,同学们应该把自己的答案整理到学案上,学案上的重点内容一定要画出来,并写好课堂反思。这个步骤需要我们教师好好检查,督促同学们把

学案完成,教师需要对学案进行批改。

课改之路注定是充满荆棘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世界上所有的桂冠不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吗?所以我们要做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准备,披荆斩棘赢得属于自己的桂冠。

>高中语文课改反思二:高中语文教学总结与课改反思>>(1383字)

一路上充满着思考的语文课改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了一年,面对课改新形势,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今年我担任一五、一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一个实验班,两类学生,两套方案,使我感觉重任在肩。在课改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一位学者言“学好语文一是有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有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

阅读和作文几乎平分秋色,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一个理念、坚守两块阵地、关注三种习惯。这就是我对语文教学的反思。行胜于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决心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坚决落实到底。

>高中语文课改反思三: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1853字)

经过三年的教学磨合,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已由浮浅的理解、机械的践行阶段逐渐转入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科学求实的操作阶段。随着06年以来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三省一区等“新课标 高考试题”的陆续推出,大家对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关系也逐渐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我省07年秋季实施新课改,至20xx年高考一轮教学结束。结合20xx年黑龙江新高考卷,进一步反思、总结新课程教学,使之走上科学、高效、理想的轨道更为必要。

课改现状: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20xx年国家颁布高中课程标准 ,课改陆续展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亮点和主要目标是,重新界定了语文学科性质,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设计了新的课程思路和课程结构。意在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1、转变语文教育的观念,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能力、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选修和必修两大板块,实行学分制。3、改变教学方式 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对话式教学观,提倡个性化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转变评价观,实现以评价促进语文学习的转变。

这种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撞击,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呢?三年课改的实践来看,目标部分实现,有的做得很好,有的做得不够,有的地方做得有点“过”。

1、观念的转变基本得以实现,对保守教师的思想产生了冲击。但部分学校、个别老师理解机械,过犹不及,放任课堂,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教师的点拨、主导、引领缺失,美其名曰“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动起来了,气氛活起来了,交流热闹起来了,但学生学到什么了却没能很好的关注。高中三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素养没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感觉和没学语文一样。较之课改前,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明显提高。教学实施层面出现不少问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非常突出。

2、选修课 程设置是本次课改的最大亮点,能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必修立足于共同基础,选修是必修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但实际上各地做得普遍不好,选修已经陷入困境,学分制名存实亡。

当前条件下,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选修课的开设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据了解,几乎所有学校的语文选修都没有实行走班制,还是原来的教师、原来的学生,大家统一的教材、统一进度,同一时间内全年级均是如此。并且,绝大多数学校的选修课程惊人的一致,基本上都是《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根本就没有选修这回事,更遑论个性化发展了。甚至有的学校必修五个模块上完后,只上《中国现代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两个选修模块就转入复习了,整个教学时间不到两个学年。相对于课改前,应试化倾向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更是落空,令人担忧。

其次,大部分学校选修课的教学方式和必修无异,基本上都是按照必修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另外,必修模块教学的基础性强,高度不够,要求较低,而选修的要求又较高,两者有机结合的可操作性借鉴没有。

3、教学评价观,根深蒂固难转变。日常教学中,评价仍是衡量学生的一把重要尺子;高考杠杆没有实质的变化。

新高考新在何处?不外乎两点:指导思想和命题立意方面——将更加强调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强调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考查,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强调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时代性,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考查,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试卷结构和形式方面——设必做和选做题,调整试卷板块顺序。当然,各省市不尽相同,以利于平稳过渡。

命题指导思想和立意方面的调整是毋庸置疑的。但试卷结构、内容和形式方面就值得商榷了。设选做题是否真的能实现检测目标,学生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是否真的有时间选择,所选之题的难度、信度是否相当等都是问题。“选修课程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又如何体现?

新课标卷人文性强,“生活化”命题,重视思维力,这都提醒考生关注现实,关注人文,扎扎实实学好课本,高度重视综合素养的提升。试卷引导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警示教师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剔除课程实施过程中 “虚”“闹”“杂”“偏”的因素,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是一种境界;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第二篇:我对高中语文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 .cn

我对高中语文课改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熊仁山 孙胜春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xx年第07期

20xx年秋,我省高一全面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改。一年来,我有过“穿新鞋走老路”的酸楚,也有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困惑;有过走出去学习、借鉴的感悟,也有过静下来“再话巴山夜雨时”的体验。通过近一年的试教实践与反思,我的体会是: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主渠道,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一个理念,力求两大转变,突出三项重点,避免四种误区。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遵循一个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借鉴实验区学校的成功经验,我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是:追求“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遵循这一理念,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就必须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文本的互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拓展延伸,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积累,情感体验积累、学习方法和解读技能的积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力求两大转变

按照新课程实施方案,要达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就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才能促使教师苦练内功,在“强化课型设计、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策略、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上凸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展示自己的教学亮点,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要引导学生由传统的“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型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一般来说,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生字新词等要放手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课文下面的“注解”或“模块提示”以及网上搜索,让学生自行解决;而文本的解读则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逐步解决,层层深化;文本的美学价值、人文素养、写作技巧等,则需教师精到的点拨,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生活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探究,不求答案如一,重在方法积累。例如:我们在《优美的汉字》这一专题教学中,链接了“百家讲坛”栏目中《神奇的汉字》一讲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在家庭、社会或旅游景点中看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或一个汉字列举出来。与全班同学探究或分享。其中有个同学说,他家老房子的院中矗立着一块巨石,石上刻着一个“恕”字,虽多次回家,但不得其解……他的质疑引发了全班同学的探究兴趣,经过一周课余时间的努力,综合各个小组的意见,得出一个让大家心悦诚服的解释:1,从字形结构看。上下“如心”,有称心如意的意思。2,从词义上看,恕者,原谅、宽恕也,引申为“做人要宽厚、宽容,宽容才能和谐。3,

龙源期刊网 .cn

从谐音上分析,“恕”与“岁”音近或音同,一个“恕”字石稳稳地矗立院中,隐含“岁岁平安”之意……老师趁着学生的探究兴趣,因势利导,出了一个作文题:我喜欢的一个汉字。由于降低了写作难度,增加了生活积累,学生的切入角度、写作思路就水到渠成了。出现了不少佳作。这一专题的教学,老师讲得很少。学生动得很多,课堂积累十分丰富。

三,突出三项重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是十分注重诵读和诵读指导。因为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必须依赖于足够数量的诵读或背诵,而文化品位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养成,也是在多读的情感体验中逐渐形成和升华的。因此,教师首先应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诵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指导,引导学生划分节奏,把握轻重缓急、调控抑扬顿挫。在此基础上,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体的把握,通过诵读,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表达出自己对文本阅读体验的感受,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达到一举数得的积累效果。二是注重合作。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合作是现代学习与工作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种课中活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合作不是肤浅层面上的简单答问,老师要精心选择值得合作探究的内容,把握适宜合作讨论的契机,设计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迂回地展开讨论,切切实实地动起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合作的效果。例如:我们在高一讲《奇妙的对联》这一专题时,对联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课中安排两项合作活动:1对联交流。要求每位同学奉献一副平时搜集或积累的对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2,上联征对。老师提出上联:杨柳缝风千千絮,请学生按照对联的要求拟出下联。这一活动就引发了多数学生的探究兴趣,营造了合作讨论的契机。尽管答案不是很理想。但通过“提出——讨论——评价——否定”的多次反复过程,悟出了应对的方法。对联知识、对联要求、应对思路已经在学生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重过程。是合作的核心。三是注重实践。语文教学的实践,实际上就是严格的语文训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要有科学有序、数量合理的语文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标”精神,长计划、短安排。从教材和课文内容出发,精心选择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并适当拓展延伸,既不轻视汉字书写、语言积累,又不冷落句子理解、修辞运用;既要求学生严格训练,反复实践,更注重言传身教,老师下水作文示范;既强调学生的“练”,也注重老师的“训”(即指导、评价、监控)……只有这样,语文训练、语文实践才有效度。例如:讲“新词新语”这一专题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平时加强课外阅读实践去发现、摘录、积累,并组织大家在课堂上交流。又如要求学生作文,自己则先“下水”,并交流自己在确定主题、选材、定体方面的体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避免四种误区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反思军城中学史雪芳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它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目的在于倡导“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

初中语文课改反思与总结

初中语文课改反思与总结王经华在中学语文新课改已经进行几年的情况下我们也同步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的探索我们既取得了经验和效果也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

关于语文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有关新课改的教学反思太和一中语文组谢艳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迈步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和挑战尤其是在小地方无论是新的理念还是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都是空前的革命...

语文课改的反思

语文课改的反思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去面对语文教学这门历史悠久而又与现实处处相关的学科应该怎样去看待学生未来的世纪之才怎样去对待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所在地这些不...

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课改反思我校自从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来广大教师投身课改融入课改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最近我校部分教师又到焦作永威学校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再次让我校教师的课改理念得到了提升新课程实施改革的出发点是让学...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姚继伟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它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目的在于倡导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

语文课改的反思

语文课改的反思低年级应教什么娄底九小邱安乡论文摘要要求老师要不断的适应新形式不断地加强教学水平提高自已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胜任现代教学的任务论文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拼音教学字词教学朗读训练学习习惯我从19xx年走上讲...

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在本次课改中我认真学习学校发的有关课改理论并认真观看有关长青小学的教学关盘了解了它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我认真分析我班的具体情况研读了本册教材课标要求明确了五年级下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程度是什么语文教学的重...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实践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实践田福军新课改了语文教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每个语文教师只有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改的目标和意义观念和方法都要进行变更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解新课程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观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

语 文 课 改 的 反 思.doc项 燕2

语文课改的反思项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半年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努力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回顾教改半年来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

六年级语文课改反思

叫河中学六年级语文课改反思当今新课改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目的在于倡导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实施课改以来教师们投身课改融入课改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到张扬能力...

语文课改反思(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