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4.3.27

解方程教学反思(原创)

2010-04-11 20:10:04|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程。现将解方程的新旧方法举例如下:

老方法:x + 4 = 20 x = 20-4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方法:x + 4 = 20 x + 4-4=20-4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小学生学这样的方法,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在我的教

学过程中真的出现了问题 。

1.无法解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

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后,解象x+a=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加上)a;解如ax=b与x÷a=b一类的方

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乘上)a。这就是所谓“相比原来方法,思路更为统一”的优越性。然而,它有一个相应的调整措施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原因是小学生还没有学习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而a÷x=b的方程,因为其本质是分式方程,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需要先去分母,也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学习。

不妥。更重要的是,回避这两类方程,新教材认为并不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时更会无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发生矛盾。如“3千克梨比5千克桃子贵0.5元。梨每千克2.5元,桃子每千克多少元?”合理的做法应是“设桃子每千克X元”,从顺向思考,列出方程为“2.5×3-5X=0.5”。然而,按新教材的编排,因为学生现在不会解这样的方程,所以要根据数量关系,转列成“5X+0.5=2.5×3”之类的方程。又如:课本第62页中的“爸爸比小明大28岁,小明Х岁,爸爸40岁。”很多学生根据“爸爸比小明大28岁”列出40-Х=28,可是无法求解,所以又转成Х+28=40。很明显,第二个方程是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我们知道,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使考虑问题更加直接自然。为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列式时应尽量顺向思考,以降低思考的难度。这是体现方程方法的优越性必

然要求。事实上,如果学生能够列成“5X+0.5=2.5×3”“ Х+28=40”那就说明他已经非常熟悉其中的数量关系了,此时,用算术方法即可,哪还有列方程来解的必要呢?我们又怎谈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的优越性呢?

2.解方程的书写过程太繁琐 教材要求,在学生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时,方程的变形过程应该要写出来,等到熟练以后,再逐步省略。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带来了书写上的繁琐。因为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每两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变形。这相对于简单的方程,尚没什么,但对一些稍复杂的方程,其解的过程就显得太繁琐了

方程,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许多的现实问题。那么,如果说用算术思路解方程对初中学习有负迁移,需要改革,现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同样出现问题,那我们又如何是好呢?


第二篇: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改变了小学阶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学要求,采用了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现将解方程的新旧方法举例如下:

老方法:

x + 4 = 20

x = 20-4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方法:

x + 4 = 20

x + 4-4=20-4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学参考书):

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和中学教学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那么,小学生学这样的方法,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样的改革有没有什么问题?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真的出现了问题 。

1.无法解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

新教材认为,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后,解象x+a=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加上)a;解如ax=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乘上)a。这就是所谓“相比原来方法,思路更为统一”的优越性。然而,它有一个相应的调整措施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原因是小学生还没有学习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而a÷x=b的方程,因为其本质是分式方程,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需要先去分母,也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学习。

我认为为了要运用等式基本性质,却回避掉了两类方程,这似乎不妥。更重要的是,回避这两类方程,新教材认为并不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时更会无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发生矛盾。

如“3千克梨比5千克桃子贵0.5元。梨每千克2.5元,桃子每千克多少元?” 合理的做法应是“设桃子每千克X元”,从顺向思考,列出方程为“2.5×3-5X=0.5”。然而,按新教材的编排,因为学生现在不会解这样的方程,所以要根据数量关系,转列成“5X+0.5=2.5×3”之类的方程。又如:课本第62页中的“爸爸比小明大28岁,小明Х岁,爸爸40岁。”很多学生根据“爸爸比小明大28岁”列出40-Х=28,可是无法求解,所以又转成Х+28=40。再如:一共有128

人平均分成Х组,每组8人,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Х=8,等到解方程时才发现利用天平的原理没法继续。于是我在全班学生面前强调:一旦出现这样的形式一定得改变成开如x+b=a或bx=a的方程,不然无法用天平的原理求解。

很明显,第二个方程是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我们知道,方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未知数参与进式子,使考虑问题更加直接自然。为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列式时应尽量顺向思考,以降低思考的难度。这是体现方程方法的优越性必然要求。事实上,如果学生能够列成“5X+0.5=

2.5×3”“ Х+28=40”那就说明他已经非常熟悉其中的数量关系了,此时,用算术方法即可,哪还有列方程来解的必要呢?我们又怎谈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的优越性呢?

我们不难看出,根据现实情境列方程解决问题,X当作减数、当作除数,应当是很常见、很必要的现象。要学生学会解这些方程,是正常的教学要求,这是不应该回避的,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显得片面和狭隘。

2.解方程的书写过程太繁琐

教材要求,在学生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时,方程的变形过程应该要写出来,等到熟练以后,再逐步省略。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带来了书写上的繁琐。

因为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每两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变形。这相对于简单的方程,尚没什么,但对一些稍复杂的方程,其解的过程就显得太繁琐了。如:(2.8+X ) X2=10.4,

(2.8+X ) X2÷2=10.4÷2

2.8+X=5.2

2.8+X-2.8=5.2-2.8

……

这样的过程,等式似乎在越变越长。等式长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数量过多的信息处理能力弱。在上述变形中,等式长、数字多的特点,会使得小学生因为书写过程复杂而导致分心,抄错数字、简单计算出错等等现象就会接踵而来。现在的家庭作业中不少同学总是反映说,作业写得慢,错误率也较高.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小学里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它来解方程,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许多的现实问题。那么,如果说用算术思路解方程对初中学习有负迁移,需要改革,现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同样出现问题,那我们又如何是好呢?

更多相关推荐:
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教材在编写上为了实现中小学的衔接改变了以往利用加减法逆运算而是利用天平原理即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逆运算来解方程对于今天运用天平的原理来解方程造成了极大的干...

解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解方程教学反思兰光小学杨明义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今天对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进行了教学本课主要对教学例一和例二进行了教学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两个概念会运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简单的方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为突破教...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金化小学曹志香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小学的知识要体现与初中更加的接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据天平的原理来进行解答也就是说要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

解方程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形如Xab的方程4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

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教学反思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反思

1五年级数学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过课后我总有或多或少的感慨与反思针对自己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反思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

五上数学《解方程》第一课时精品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解方程1教学反思反思时间1021本解课涉及的内容较少是对转变课堂形态的一种尝试试着每节课解决一个数学小问题这样的尝试可能会导致课时的增加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而本节课只是把等式基本性质第一条和第一种方程加减法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核心技术等量关系解方程例34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解简易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掌握...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教学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教学反思绥滨二中蒋海峰配方法解方程教学反思本节共分3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转化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第二课时利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消元思想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二元一次议程组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大桥中学姚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一二之后教案作为衔接教材与课程桥梁的作用在本次教学设计中学生参与课堂获得了教材提供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

解方程教学反思(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