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时间:2024.4.8

《0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 0 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 0 ,了解数的顺序。

2. 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实录:

一、 活动中认识 0 ――关于 0 的含义和书写

1. 排排队――复习数的顺序

师:这节课,数字王国有几位小客人要到咱们教室找朋友。他们来了。(出示数字卡片)

师:他们是谁呀?

生: 3 、 2 、 5 ??。

师:谁来帮这几位小客人排排队?

(请一位学生上前,帮五位数字朋友排队。)

结果如下: 5, 4 , 3, 2 , 1 。

师:为什么这样排队呢?

生:我是按顺序排的,从大到小的顺序。

师:你的小手举得真高。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还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1, 2 , 3, 4 , 5 。

师:真不错。(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往右贴在黑板上。)

有不同想法就要这样勇敢地说出来。大家一起数。(顺数,倒数。)

[ 反思: 学生通过活动给数字排序,自主而多样。熟悉而有趣的活动,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多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教师在复习中埋下伏笔,引导学生轻松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 ]

2. 找朋友――认识 0 的含义之一: 0 表示没有

(投影上有以下几副图画: 1 只小猴, 2 只桃子, 3 只小鸟, 4 朵红花, 5 个气球。)

师:他们的朋友在哪呢?谁愿意帮忙?

(学生连线)

生 1 : 1 只小猴就用数字 1 表示。

生 2 : 2 只桃子就用数字 2 表示。

??

生 3 : 5 个气球就用数字 5 表示。

师:说得真好。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当 1 只小猴遇到 2 个桃子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小猴会把桃子吃掉。

师:是吗?请看――大屏幕。

(播放小猴吃桃子的动画:小猴从盘子里拿起一个吃掉,又吃掉一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盘子里本来有 2 个桃子,小猴吃了 1 个,还有 1 个。它又吃了 1 个,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

(再次演示小猴吃桃的过程,每个环节配合学生叙述暂停。)

师:一个桃子也没有,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1 ? 2 ? 3 ? 4 ? 5 ?

生:用 0 表示。

师:为什么?

生:因为盘子里的桃子吃光了,一个也没有了,也就是 0 个。 师:哦。明白了。 0 和 1 , 2,3 , 4 , 5 一样也是数字。一个也没有就用 0 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 0 。

板书课题: 0 的认识。

[ 反思 :“找朋友”的游戏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迁移学习,理解 0 也是一个数,表示一个也没有。用“猜猜看”处理“小猴吃桃”的教学素材,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 0 的产生自然而必然。学生在求知欲的刺激下主动发展探索,感受 0 的动态形成过程。 ]

3. 猜硬币――生动认识 0 表示没有。

师:生活中有好多关于 0 的故事。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用哪个数字表示呢?注意听――

(教师轻轻摇动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纷纷猜测――)

生: 2 枚。

生: 1 枚。

生: 1 枚。

??

师: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看一看。

(教师倒出盒中的硬币,放在手心。)

生: 1 枚!!!

生:用 1 表示。

师:现在呢?再猜猜看。

(教师轻轻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学生私下猜测――) 生: 0 。

生:盒子一个硬币也没有。

生:我认为用 0 来表示。

师:(打开盒子,向外倒。)

生: Yeah! 0 个。

师:真的一个也没有,是 0 个。

4. 关于 0 的故事――说说生活中用 0 表示的例子。 师:还能说几个要用 0 表示的故事吗?

生:树上本来有 3 只小鸟,飞走了 3 只,树上 1 只小鸟也没有了,就是 0 只。

生: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和一只兔子,老虎把兔子吃了,兔子就是 0 只了。

生:我吹了 4 个泡泡,后来泡泡破了,一个泡泡也没有了,就用 0 表示。

生:花园里有 4 朵花,小朋友摘了 4 朵,还有 0 朵。

师:哦。花儿很美,不过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便摘花的。但是,老师这里的 4 朵大红花,可以全部送给大家。 之后还剩几朵?

生:一朵也没有。

生: 0 朵。

[ 反思 :借助“猜硬币”活动,巧妙地创设关于 0 的情境,学生通过听、猜、看、说等多种方式,感受 0 ,理解 0 ,寻找 0 的生活原型。数字 0 因为学生的想象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诠释变得丰满而生动起来。 ]

5. 直尺上的 0 ――认识 0 的另一含义:表示起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也没有就用数字 0 表示。 0 该排在数字队伍的什么位置呢?为什么?

生: 0 排在 1 的前面。因为 0 表示一个也没有, 0 比 1 小。

师:是吗?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排序?

生:在直尺上。

师:是嘛。你看到了什么?

(实物投影仪放大直尺。)

生:我看到了直尺上有 0 。

生:我看到直尺上有 0,1 , 2,3 , 4 , 5 。

生:我发现它们一个比一个大。

生:我看到 0 在直尺的最前面。

生:我看到直尺上有一格一格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一格一格的是尺子上的刻度,以后会专门学习的。 0 在直尺上到底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开始。

生:表示起点。

师:不错。 0 在尺子的最前面,表示起点。

6. 书写 0 。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 0 。你能说说 0 长什么样吗?

生: 0 像个鸡蛋。

生: 0 像鸭蛋。

师: 0 像老师手中拿的圆片(教具)吗?

生:像。

生:不像。 0 没有那么圆,有一点长,有一点扁,像个椭圆。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给 0 编首歌吧,就说――

数字 0 ,像鸡蛋,

上下长,左右扁。

想知道 0 到底怎么写吗?

(讲解演示 0 的写法,强调注意的地方: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看,写出来的线多圆滑呀。)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0 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跟着大屏幕在桌子上写一个 0 。

(学生在桌子上书空。)

师:请大家在方格中写两个 0 ,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漂亮。 (学生在方格中练习写 0 。写好后,请一名学生在投影仪下展示自己写的 0 ,其余学生评价。)

[ 反思 :对 0 的排序是前文数字排序的自然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认识 0 表示起点,记住 0 的样子,学会 0 的写法,在闭眼想象的活动中, 0 的形象深深刻于学生心中。 ]

二、 回顾反思――总结学习所得,深化对 0 的认识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生:认识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 0 。

生:知道 0 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生:还学习了怎么写 0 。

??

全课反思:

上完了《 0 的认识》,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游戏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在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设计《 0 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 0 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 0 表示没有的意思,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试验教材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0 原本只是一个抽象的数,但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猴子吃桃子故事形式,自然引入 0 的认识。“贪吃的小猴”故事情节活泼生动,创设悬念,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足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新知时,设计猜硬币游戏活动,“谈谈生活中还有什么事例可以用 0 来表示?”,等活动,让他们兴趣盎然。并创设了一个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活动环境,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 0 ”、“在直尺上找 0 ” ,让孩子们感觉 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 原本只是一个简

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不足之处:

1 、一年级学生还没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精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课堂纪律不是很好。

2 、对于 0 的第二层含义:“ 0 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观察,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 0 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二篇:小学模拟语文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综观当今小学语文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同时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一、无节制地合作学习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珍贵的纪念》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学习。

第一次: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亭子是谁建的?小动物们留下了什么纪念?小刺猬为什么站着不动?

第二次:请同学们齐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亭子周围的景色怎样?花是谁种的?为什么“这才是珍贵的纪念”?

课堂上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怎么了,难道不愿意展示自己?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笔者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笔者还看到有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开来让两个学生合作读,如:读《看花灯》一文时,“(一生)元宵节,(一生)看花灯,(一生)大街小巷(一生)人欢腾。(一生)纸糊的金鱼(一生)吐泡泡,(一生)纱做的猴子(一生)眨眼睛。(一生)??”这是何等地残忍,优美的诗句被拦腰截断,语感怎么培养?

二、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宵节》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

上课时,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来几张资料开始讲解,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许多教师拿到《语文课程标准》看到这段话时,只注意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忽视了“公民”这个极为重要的词语。“公民”并不是“儿童”的同义语!要一个六七岁的学生就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确有些为难。可想而知,学生手中大段陌生的文字资料并非他们亲自动手所得,经历学习过程的并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家长,难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家长?收集检索大量的信息固然重要,但能否以批判性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不容忽视。当然,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是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就写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是第三学段(5-6年级)才要求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具吸引力。我们不如明确要求:去搜集相关图片,再请教一下家人,听他们讲一讲相关的信息,这样会更具实效性。谨记:搜集资料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资料展示厅”。

三、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老树的故事》时是这样进行学科整合的:

(1)“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次音乐家,用你喜欢的曲子唱一唱《老树的故事》。”

(2)“小朋友们,‘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画一画他们的样子。”

可以想象《老树的故事》这么抒情的诗歌配上学生所熟悉的欢快的乐曲会何等滑稽!诗人柯岩如果能够听到,不知会做何感想?还不如配上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天鹅》,让学生多读一读,背一背,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

反思: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结合”,但究竟该在什么时机“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要使语文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让我们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谨记语文学科特点,不忘学生年龄特征,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成功!

更多相关推荐: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游戏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在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设计0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上完课后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从整节课来看组织教学较以前...

零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孩子们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本节课的设计是先让同学们了解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接着再利用直尺让学生观察0还可以表示起点最后让学生书写0这是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学生...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参加安康市一小20xx汇报课活动0的认识和有关加减法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组曹丽花在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赵云苏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力求体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会学注重对学生学习...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孩...

0的认识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0的认识教学反思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家岛小学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赵艳玲0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部分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

《0的认识》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学反思0的认识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0的认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

10的认识和分解教学过程 毕然

10的认识和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导同学们最近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字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都是谁吗请大家从小到大排列好他们然后说出来吧0123456789板书0123456789太好啦你们还记得他们他们的数字王国啊最近...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

0的认识教学反思(5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