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反思

时间:2024.4.10

09—10学年度上学期教学反思

东方市铁路中学 数学组 郝晓伟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就本学期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反思:

一、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

学生成绩总体来看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下滑,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基础性练习力度不够,无形中给中下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通过试卷分析,发现他们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解题思路混乱,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二、就学习结果、能力方面

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所以我在变式应用及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学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三、就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反思

其实这一点和第二点相近,就是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

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四、就学生能动性方面

事实证明,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可事半功倍。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反思,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扬长避短,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xx年2月1日


第二篇:故都的秋之教学反思 个人整理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这篇文章讲过好多次了,以前老是跟着教参跑,一直找不到要点和特色,这次似乎有些新发现。

对于学生来说,《故都的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文章传递的美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有较大的距离。最大的难题在于“悲凉”与“衰亡”如何成为一种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前就把教学目标定为“体会另一种不同的美,填补学生某些审美经验空白”,也就是要以“美、审美、审美修养”为切入点。

 “美”经常主观的,这就需要从理清写景状物散文的“物-我”关系入手。通过作者所选择的物象及其特点来考察作者所追求的美的特点,并以此体察作者心灵世界。方法有两点,一是宏观上的,要“把握结构、理清思路”;一是微观上的,要“品味语言、领悟感情”。

宏观把握相对容易,因为这篇文章本身结构比较清晰。全文14段,首尾两段分别互相照应,构成一个圆形结构。中间10段具体描写秋景,分别写“秋晨、秋槐、秋蝉、秋雨、都市闲人和秋果”。第12段的议论、抒情是在对秋的具体叙述后自然引发的,归入前一部分应该比较合理。

微观的文本细读主要两个层次,一是语言形式与情感关系方面的,一是景物与情感的关系方面的。

语言形式和情感关系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不同的语言形式往往是不同情感的某种隐喻或表征。比如首句“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这是一个变式句。常式句表述为“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这样的变式使得作者的情感得以强化。再如“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一句。这里有一种强烈的对比在里面,一方面“从杭州至青岛”、“更要从青岛上北平”把他的行踪叙述得很“啰嗦”;费尽周折无非是“不过想品味秋”。费尽周折的行程,原来只为了一个小小的目的。强烈的对比,也就突出了作者对于“秋”的极大向往,极大的向往也就传递出作者对秋的深深感情。文章中还有其它诸如此类的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表达对于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是很有好处的。

 “景物与情感的关系”是写景状物散文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一般的景物容易理解,而有特点、个性化的景物与感情的关系就不好理解了。这篇文章写所的景物都不是一般的,而是个性鲜明的,比如“破屋”、“秋草”、“落蕊”、“衰弱的蝉声”等等。所有这些景物不仅仅如作者自己说的是“悲凉”,它们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衰亡”或“即将衰亡”。现实的景物是连续不断的,之所以要选取这些景物,肯定是这些景物与“我”的内心有某种的契合。而“我”首先是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普通人都会赞美生命的生机蓬勃。可是,这里却是向往“悲凉”和“衰亡”,“悲凉”、“衰亡”倒成为一种美了!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大问题。

从道理上说,我们对于美的体会,或者我们之所以会认为某种外物是“美”的,肯定是这种外物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某种满足和愉悦。前文说过,一般情况下“美”是主观的。但这种主观是表面的,实则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说明,文章所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与全人类的某种情感相契合,否则这篇文章也就不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孙绍振教授分析这篇文章时有一句话:“凡属于生命的景象都有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蓬勃自然可以激发内心欢愉的体验,直面生命的衰败,启示生命的周期,逼起悲凉之感,也是一种生命的感受。”这的确非常有道理,衰亡也是一种生命的启示,让我们去体会生命的存在。但我觉得似乎还不够,所以便引用弗洛伊德的学说。他认为人有两个基本的源动力,不光有“求生”的本能,还有“求死”的本能(观点引自《三种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ISBN7-5019-2719-7/G·155)也就是说,在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着某种“求死”的倾向,而这里的外物的衰败恰恰激发了人的这种意识,让我们的“向死”的本能得以某种程度的满足,也就引发了美感。当然,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太难了。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似乎是挺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困难。我们可以用三种层次来判断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一是内容的把握,一是情感的理解,一是美感的体验。前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也是一堂语文课要求全体同学都应该达到的目标;但第三方面却非常不容易。随便从文章中挑了几个词,我相信很多同学都不能深切体会(是“体会”,不是“理解”)到那种感觉。比如什么是“清”,什么是“悲凉”,什么是“落寞”?为什么这些感觉是一种美?曾经体会到这种美感吗?能不能假设一个情境来体验体验?确实好困难,我相信一般人都觉得不容易。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文化的、艺术的感觉。我总认为,语文难的地方不在那些“实”的知识与能力,而在于这种“虚”的思想与情感。当然,这种虚的艺术感觉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的奠基,是不断“熏染”出来的。所以得一天一点积累,一天一点感悟,得慢慢来,急不得。

另外,如果把这篇文章与《荷塘月色》稍加比较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显然是比较“雅”的。仅从语言的角度看,《荷塘月色》多用工笔精雕细刻,是写得比较美的。这从华丽的语汇、精妙的比喻,还有灵活的句式选择等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但他所写的景象,及对景象的比喻却都是比较“俗”的。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刚出浴的美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等,以及后面联想到了南朝热闹的、风流的宫庭浓歌艳赋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不宁静,透露出一种世俗的气息。这种比较确实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在“生”与“死”面前,“生”是热闹的、繁华的、实用的、世俗的,“死”是冷峻的、孤寂的、人文的、超脱的。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个人教学反思过去的一个月我能积极适应新的教学工作要求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完成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过去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和反思从中寻找差距...

个人教学反思

个人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小...

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1

个人课堂教学反思表

个人教学反思

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反思经过一轮复习在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复习课效率问题时感觉共同问题是1学生听得懂但做题有困难2记忆的知识是模糊的不准确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复习课型建议希望高三老师课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征求学...

个人教学反思

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反思经过一轮复习在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复习课效率问题时感觉共同问题是1学生听得懂但做题有困难2记忆的知识是模糊的不准确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复习课型建议希望高三老师课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征求学...

教师个人期末工教学反思

20xx学年度下学期教学反思一年来我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爱岗敬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区和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

个人教学反思

个人教学反思过去的几年教学过程中我能积极适应新的教学工作要求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完成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过去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和反思从中...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新学期教学反思张村小学高国防新学期我能积极适应新的教学工作要求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完成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过去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和反思从...

陈小军个人教学反思

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反思咸阳中学生物组陈小军经过一轮复习在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复习课效率问题时感觉共同问题是1学生听得懂但做题有困难2记忆的知识是模糊的不准确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出以下复习课型建议希望高三老师课尝...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反思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反思织金二中语文组刘向东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通过这些日子来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

对教师师德的个人反思

对教师师德的个人反思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通过这些日子来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

个人教学反思(袁春玲)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成都高新实验小学袁春玲和时间赛跑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很感人的文章这是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在上这一课之前我把文章反复地读了又读作者优美质朴...

个人教学反思(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