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时间:2024.4.7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17.地震中的父与子。大家齐读课题。

2.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3页,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约5分钟)

二、解决生字,整体感知

1.好,同学们读完课文了,找到刚才老师提问问题的答案了吗?我们交流交流。这是什么样的地震?(突然、大)

2.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指导学生根据重点词读出感情,如:30万、4分钟、欢声笑语、 1

一片废墟等词语。)

3.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洛杉矶大地震过后的照片。(出示幻灯片)高高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地瓦砾;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 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课件出示“爆炸”)

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课件出示“瓦砾”)

这一课还有一个生字,我们要读准它的平舌音。(课件出示“砸”) 生字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件中的生字词语。

4.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一场大地震,一个男生阿曼达被埋在学校的废墟里,阿曼达的父亲经过38小时的苦苦挖掘,终于成功把儿子从废墟中救了起来。)

5.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6.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父亲 儿子)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约5分钟)

2.同学们看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

(一)5-9自然段

2

1.刚才有同学说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一些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

2.他们是怎么劝的?(指名回答)

3.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4.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三句话不同的心情:恳求——焦急——崩溃、疯狂

5.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6.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7.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8.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

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所以,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 3

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二)12自然段

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

2.这句话那个词语最让你感动?(挖)

A、为什么?(劳累、坚持)

B、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带着体会请你读。

C、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再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搬、刨、扔)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D、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E、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3. 还有哪个数字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吗?—— 36个小时

A、说体会: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 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B、36个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五十多节的语文课)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为什么?

C、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爱,坚定,疲惫不堪)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4

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啊。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

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36小时。

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信念、承诺、深深的爱。

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4.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 出示: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 血迹。

A、哪里有血迹?(身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是)读好这个 词

B、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是什么让父亲变得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呢?

C、是啊,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

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

5.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 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 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 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 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 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 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6.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 5

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 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 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 ——父亲。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

四、品读词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1.你是从哪里看出了儿子阿曼达的了不起呢?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A、指名说感受。(我认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废墟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只有7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怕,坚持生的希望。)

B、大家想一想,在长达38小时漆黑的废墟里,没得吃,没得喝,只有危险和恐惧,此时,阿曼达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C、透过这感人的情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沉着勇敢)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谁来读出阿曼达的沉着勇敢。

2.引导学生体会阿曼达先人后己的品格。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A、指名说感受。

B、指导朗读。(坚定)

C、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D、阿曼达虽然只有7岁,却能在生死关头表现得如此沉着勇敢,还能做到先人后己,这是因为什么?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你们看一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师引读: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时,是这句话 6

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同学们,骨肉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中,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我们不仅要感受爱,更要学会回报爱。

六 作业:

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读《感悟父爱》和朱自清的《背影》。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动作

了不起 外貌

子(沉着勇敢 先已后人) 语言

教学反思:

7


第二篇:昂贵的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xx年5月12号的四川大地震吗?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无穷的,然而 ,在灾难中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震撼人心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感人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的媒体资源,加深学生的生字词学习。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在自己感动的句子旁做上标记,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部交流讨论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作业设计,预留问题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为什么文中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也可以参考其他重要语句。如,“他挖了8个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1)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亲“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2)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环境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4.文中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

文中出现了3次,因为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望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对父亲多么信赖。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语句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关爱。请你描写自己生活中关于亲情温暖的一件事。

四、布置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文章改编成课本剧。

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最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

更多相关推荐: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们常常会由情入手来展开我们的教学我抓住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情感线索来展开教学的首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父母之爱的本文是一篇震撼...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但篇幅较长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情景的感染形象的感悟心灵的感动来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情景的感染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父…

地震中的父与子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习体验作者刘恋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一小邮编564600一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领悟...

地震中的父与子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19xx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石井中心小学洪玉草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为爱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王团镇圆枣完全小学买廷秀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反思一教学思路体现了一条主线两个场景条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重点一条主线就是感悟父亲的了不起两个场景就是一是别人劝阻父亲别挖的场景...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2515高效课堂教后反思渣津镇小学周梦海20xx年10月31日在渣津镇中心小学举行了全县课改基地学校2515高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俗话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课堂2515高效课堂的模式深入贯彻落实...

《地震中的父与子》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反思百花小学翟绪霞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所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冀教版教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坚持38个小时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孙菊艳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潍坊经济区锦绣学校孙菊艳

地震中的父与子反思

爱令我们感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

地震中的父与子反思(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