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时间:2024.4.9

《桃花源记》比较《雪窦游志》阅读答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在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对照,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桃花源记》比较《雪窦游志》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桃花源记》比较《雪窦游志》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6.C(2分)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

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2分)

19.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1分,共4分)

这篇“《桃花源记》比较《雪窦游志》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二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

【内容概述】

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2-3段):第一层(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写作特色】

1、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2、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3、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4、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中考链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 悉( ) (2)林尽水源 尽( ) ..

(3)芳草鲜美 鲜美( ) (4)屋舍俨然 俨然( ) ....

(5)便扶向路 向( ) (6)寻病终 寻( ) ..

(7) 便要.还家 要( ) (8) 处处志.之

( )

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交通:古义

(2)妻子:古义, 今义,

(3) 绝境:古义

(4)无论:古义, 今义, 志

(5) 鲜美:古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阅读理解

1、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2、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1)、

(2)、

(3)、

(4)、

(5)、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

否得以实现? 译文: 答: 答: 答: 答:

5、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

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答: 答: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训练答案

【内容概述】

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2-3段):第一层(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写作特色】

1、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2、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3、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4、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悉如外人 悉(全、都) (5)便扶向路 向(沿、顺着)

(2)林尽水源 尽(消失) (6)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3)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7)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4)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8)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2、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业等

(2)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指妻子一人

(3)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古义,不要说 今义,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5) 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4、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5、写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

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

景象。

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

能否得以实现?

答: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

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

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8、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

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指“桃源”是找不到的。

9、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

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避秦时乱 )

更多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总结

1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二文章主旨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他在文中虚构了一个美丽安宁和谐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向往...

社区员工学习桃花源记心得体会

学习新桃花源记心得体会——xxxx《新桃花源记》是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参观逊克农场后的有感而发,文章开篇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引,将我们带入一个新时代的桃花源—逊克农场。全篇文章从即将进入逊克农场开始,一路上…

《新桃花源记》心得体会

新桃花源记心得体会今天学习了吉炳轩书记的新桃花源记令人有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的感觉让人在羡慕之余又感叹生活的美好特将体会书写于下学习了吉炳轩书记的新桃花源记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期望过去只能在陶渊明...

桃花源记跑商心得

桃花源记跑商桃花源记跑商攻略首先是路线天熙城扶风城天武关扶风城天熙城这个路线是大家公认最快的一般不出意外都可以交票了时间710分钟完全可以搞定如果真的出现意外了到了扶风城钱还差很多那就再跑一次天武关价钱问题以下...

桃花源记小结

桃花源记学习要点思考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人物的原因忘路之远近迷路时间晋太元中人物渔人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新桃花源记》学习心得

《新桃花源记》学习心得今天学习了吉炳轩书记的《新桃花源记》,令人有耳目一新又发人深省的的感觉。让人在羡慕之余又感叹生活的美好,特将体会书写于下。古有陶渊明《桃花源记》,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堪称散文中的极品。陶渊…

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暑假作文——我心中的桃花源

暑假作文我心中的桃花源每个人都应对生活有希望有理想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即使现在没有做到那也应不断项那个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陶渊明的梦是拯救天下苍生使人们生活安定富足因此留下了那篇骗了无数人的桃...

桃花源记说课稿

桃花源记说课稿浪河中学范德林一说教材1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

桃花源记

游戏攻略寒小一的桃花源记战魂心得作者小一来源官方其实一直都在犹豫要不要写这篇姑且叫做攻略的文章因为我个人来说还是喜欢玩玩神秘啊尤其回合游戏大家对于自己的心得还有自己的属性什么都是保密的不过考虑到新手实在太多而且...

桃花源记原文

桃花源记原文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

20xx《桃花源记》语段练习

九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一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桃花源记心得(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