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桃花源记》的教后反思

一、选课匆忙、不慎重:

《桃花源记》为传统名篇,平时教学至少需要两个课时,备课时并没有细细的去感觉时间的长短,虽然课堂环节压缩了一些,课堂流程也自以为紧凑。但文言文教学要求实实在在,基本的教学内容是必须要完成的。

二、联想、想象的环节没有补充出来。

曾经听过一节课:“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琅琅美读、巧妙设问所引发的对作品难点的轻松理解、学生精彩纷呈的发言、“一一为具言所闻”的内容想象、“豁然开朗、无人问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词语积累,亮点迭出,听课老师和评课领导反映挺好,那节课是在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处理字词、疏通文意,这是枯燥的环节,却是最基础的铺垫。没有第一课时的平淡与扎实,就没有第二课时的从容与创新;没有平时教学的训练有素,就没有听开课时的潇洒与亮丽;所以

第二节课处理得局促吃力,没有平时的从容与轻松,因该引起学生更多精彩回答得地方,例如“皆叹惋”,叹惋什么?““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的内容是什么?等环节也没有启发起来,上完这节课有无限感慨。

三、创新与稳重:

当别人称赞你稳重时,或者说,当稳重成为你的风格时,当惊醒:你也许已经老了,是否锐气不再,灵感不再,创新不再了?应该回放你的课堂——语言是否罗嗦?环节是否拖拉?节奏是否缓慢?设计是否陈旧?切不可盲目自大,止步不前。课上了不少,好象从来没有这样沉重过,甚至有些惶恐不安了:人到中年,没有老教师的境界与胸怀,好象也失去了年轻时的激情与创意。

四、课比天大:

反思此课的全过程:匆忙备课,没有试讲,没有说课,好象胸有成竹。静心感觉自己的内心,其实是一种轻视,一种无所谓,不参赛,不评比,上课小菜一碟。其实,课堂是一台戏,讲课是一种艺术,无论观众多少,无论舞台大小,都应该精心对待,精雕细刻,以求完美。不可欺的是你自己的心情,课有缺失,会有难言的不爽与懊恼!


第二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张国生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是能力。

2.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独立地读懂课文,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

2.学到一些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倒置法。

教具:电脑,自制电脑教学软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事先制作电脑课件,以“我国各地有好多个地方都叫‘桃花源’”领起,欣赏各地桃花源图片:庐山桃花源景区,湖南省桃源县的桃花源,安徽黟县的桃花源,广西的桃花源??然后说明:“山川以人而胜”,所有这些“桃花源”都源于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可见《桃花源记》影响之大。

学习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师生倒置法”——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为什么?因为当老师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大家当“老师”,就不但能学习知识,更能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再讲下列故事以强化这一思想:

蒋南翔(曾任清华大学校长,高教部部长)曾对清华大学的学生说,猎人进山打猎要带两样东西:猎枪和干粮。如果学生只注重知识而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像猎人走进山林时只带干粮,不带猎枪。

当老师,首先要自己把课文弄懂,下面,请你先“备课”。然后是 “学生”请教“老师”。我先说明,我这个“学生”可是笨笨的,傻傻的,而且还有点刁。“老师”们可要把我这个“学生”教好哦!

二,印发本课知识要点(其实是作业)及“教参”,“老师” 们“备课”(预习)。 “备课”指导:不会的问题怎么办?

——1.查字词典;

——2.查各种参考书;

——3.上网搜索;

——4.请教别人;

——5.与别人研究讨论;

——6.独立思考。

??可能还有别的方法。总之,把不会的问题变会,是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体现,大家尽可以各显其能。

也向学生申明:在“备课”阶段,老师只指导方法,不回答任何具体问题。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学生”问“老师”,把课文读懂。

一,板书课题

1

故意把“源”错写为“园”,然后提问为什么用“源”。

二,关于作者

哪位“老师”了解陶渊明?请向“学生”介绍。之后要问他从哪里获取的知识。 ——历史课本第一册有对他的介绍;语文第一册有他的诗《归园田居》,下面注解中有“陶渊明”一条;网上也有(若有学生上网搜索到有关知识,则请他拷贝下来向大家展示)。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著名诗人。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躬耕僻野,过着俭朴的生活。

二, 一人一句,先读,再口译,然后回答一两个问题。

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翻译出每一个字;

2.补足省略成分;

3.通畅。

提问的问题大致有:

1.正音

晋太元中 缘溪行 便舍船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阡陌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

间隔 及郡下 诣太守 刘子骥 ...若有争议,当场查字典。

2.解释加点的词语

缘溪行 落英 ..

缤纷 渔人甚异之 ...

欲穷其林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 交通 ....

悉如外人 黄发 ...

垂髫 并怡然自乐 ....

乃大惊 具答之 ..

便要还家 率妻子 ..

邑人 来此绝境 ....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外人道 ..

既出 得其船 ..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

2

诣太守 寻向所志 ..

欣然规往 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者 ..

3.要翻译的重点句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研讨

(1)课文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神秘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因为桃源与世隔绝久远,从来没有见过陌生人。

(3)桃花源中的人定居此处的原因是: (用四个字:避秦时乱)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答案应是两方面: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6)为什么桃花源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他们害怕外人知道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7)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似有实无,似真而幻,暗示桃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8)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虚构世外桃源,是作者不满社会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作者厌恶这一现实,向往美好社会,但又无法实现,就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但这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9)本文出的三个成语是:——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四,深入研讨,解决其他疑问。

事先在“备课”时把问题及答案准备好。

五,小结:在本课你学到了哪些获取知识的方法?

——1.查字词典;

——2.查各种参考书;

3

——3.上网查询;

——4.请教别人;

——5.与别人研究讨论。

——6.独立思考。

??

六,作业:背诵全文

附:

1.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象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象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的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的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的人了。

2.主题

全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段落层次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段(第四、五自然段),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后记:1.“师生倒置法”效果很好。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同学们获取知识的能力。2.黄淦和李梦昆同学还从网上搜索到关于陶渊明的资料。教师鼓励:善于利用高科技手段, 4

这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3.郭颖瑜的预习几乎没有错误,而且提的问题有深度,有价值。她的问题是:许多参考资料都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思想,难道本文就没有没有积极意义吗?教师的回答是:反对战乱,反对腐败黑暗,反对暴政,本身就是积极意义。《桃花源记》影响这样大,就是人民群众对他的积极意义的充分肯定。那些资料是苛求古人,不是历史唯物注意的态度。我们总不能要求陶渊明去做陈胜吴广,去做马克思列宁毛泽东。

5

更多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课后反思桃花源记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作是一篇名副其实的传世佳作我非常喜欢作者描绘的如真似幻的美好社会对于这篇古文学习我认为朗读是首要的更是必要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那么这篇课文究竟能给同学们...

《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传授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首先学习文言文要激发学生兴趣文言文是我国古人留下的...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摈弃陈旧思想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我在设计桃花源记第一课时的时候...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桃花源记教学反思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即使是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读起来依然不应该有多大困难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字解句意的工具性必须放在首位怎样让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又能...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本次桃花源记的教学设计我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课堂的细节来突破重点难点整个课堂设计有许多可取之处1积极将新课改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尊重学生学习...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桃花源记教学反思今天上了桃花源记一课在课堂上我采用质疑引导的方法没料到效果出奇的好这不由引起了我许多思索学生的思维一旦得到启发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节课反思如下1渔人发现桃花源上有意的还是无意...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历尽千年风采依然的美文陶渊明用洗练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人间乐园的图景让世外桃源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代名词全文用清新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桃花源中的景物环境...

桃花源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曹范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23456

《桃花源记》表格式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作业题目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表1234567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宝鸡高新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导学案21桃花源记思维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缘妻子舍等文言实词熟悉省略句的翻译方法2理清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快速背诵3理解作者通过虚构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这种构思方法重点难点1...

20xx-20xx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7《桃花源记》教案 (新版)苏教版

桃花源记一教学重点掌握12节的字词和翻译二教学难点桃花林的描写性文字的作用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世外桃源是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在桃花源记中是指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