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3.19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

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

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

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BR>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

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 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 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

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习.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今年我担任了高二56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学生严重偏科虽说语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许多理科生有意无意地把这门当做文科甚至当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学语...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南马高中赵来红作为一个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新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很多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以鞭策自己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高中语文学习第一是培养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学习能力详见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赵秀英在15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三点一加强教师自身素养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三坚持写教学后记我这样践行着且收效颇丰一加强教师的自身素养我...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在大力推行提质减负的当今教育界的潮流和趋势下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泰宁一中刘宜瑞转眼间一个学年又结束了,反思这一学年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年的到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潭中下中学唐钧珍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点反思多听课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听优秀同行的课我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的方法方式近几年我发现老师们把在课堂上读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上喜欢让全班学生用各种方式多次朗读课文其内容不局限于诗歌...

职业高中语文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又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始了在刘校长和李校长的指导下我觉得在教学方面自己又成熟了一些经过近期对学生的观察以及课堂和课后的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我的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他们平时非常的散漫而且根本做不到严格要求自己...

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我深知教研员任重道远要想胜任本职工作华山一条路咬定教研不放松立根生命课堂中我觉得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就是我要汇报的题目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山东的素质教育正在提速国务院的...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 萍乡中学-Powered by PageAdmin CMS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长期以来高三语文教学往往围绕各个专题各个考点各自为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个专题考点像一条条平行线永远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点专题又得返工语文教学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从0508年...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 丰台区课程改革平台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北京市航天中学于晓欧高三语文丰台区统一期末考试结束了看着学生的答题和写的作文我真是焦急万分作文要求以分享与分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学生大部分写了议论文写朋友的很多但考卷中同学们洋洋洒洒8...

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李克会

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重庆市璧山县职教中心李克会402761摘要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它却不是易事而实际上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花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他们平时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大多仅是靠语文课堂上的45...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