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的blog文化组织建构与教师的专业化成

时间:2024.4.2

“取法乎上”的blog文化组织建构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以blog文化建构学习型组织促进专业化成长的研究与实践

何露军 重庆市彭水县民族中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多年课题研究收集的数据,力图揭示西部民族学校构建blog文化社区存在的主客观因素,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虚拟文化管理模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教师博客   教师成长   专业化发展   模式

面对这个被称之为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整个生活无不被信息的海洋所包融,教育也不例外,然而不容乐观的是,东西部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似乎更需要花大代价去扭转了,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我们,本身的信息化素养与自身发展能力成为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博客工具无疑已经成为西部民族地区教师进入互联网的一扇方便之门,当它沦为教师培训的一个配角时,改变旧有的办学理念和思维枷锁,促进教师成长的功效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其中有很多关键性问题,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有必要深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对教育blog的研究,因其实在价值社会各界的各类研究方兴未艾,西部民族地区对新兴事物的接纳方式与程度有着与发达地区不同的形态,本文关注的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范围内,怎样有效建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blog社区,促进教师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建设兵团)、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由于民族自治区和多民族省份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故西部地区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由于受人文、历史、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办学模式、课程模式、教育思想、教师素质等问题尤为突出,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改革现有办学模式、提高师资水平,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步伐,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振兴西部经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过去的课堂目标教学到现在的新课改,发达地区的经验时常被我们照搬,但我们与外面的差距越来越大,每次改革的春风吹过就如抚面的微风,几十年的框架似如一日未变,教师主体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创造性被越来越多的压抑,民族地区进入了一个发展恶性循环的怪圈。现实告诉我们只有民族地区自己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同时,民族学校更加应当发挥自己的主体特色,研究自己的实际问题,走独特的发展道路,从而激发教师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起步,“怎样建立民族地区的特色教育blog文化,促进教师主体关注民族教育的发展,凝聚群体智慧”也就是本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缺少文化的学校是没有活力的学校,缺乏文化传承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学校,山区学校长期是有这样的精神焦虑存在的。山区学校本身又很难有名校一样的历史文化底蕴去传承,影响人的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建构blog文化社区缓解民族学校发展的空间压力、建构精神活力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目标之一,此类尝试国内外尚无实践先例。

我国教师博客注册人数稳定增长,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类型趋向多样化,并出现了众多著名教师博客和教育博客群落,各类教育博客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也日益丰富,更有资深专家有意识的把博客运用于教师的各类培训。西部地区教育博客兴起虽晚,但也有零星的区域群落和校园博客逐步在形成。纵观几年国内教师博客的各类研究文献,我们发现把教育blog作为工具研究的较多,而把它作为文化建设的目的去探索的甚少,同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中作为成长个体的关注论著颇丰,宏观研究学校整体专业化精神的孕育过程深入度不够,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只注重共性的浅表专业技能灌注,blog运用于教师培训的案例不少,但过程中易忽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实现的需要,受训教师深层次的个性专业化发展潜力远没得到充分挖掘,现实校园环境更未能尊重专业化成长中的文化精神的萌芽,特别是西部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高明显带有伪专业化特征,教育技术的运用流于浅表,初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功利应试化教学似乎难以避免。深感有必要从建设虚拟文化社区的高度,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深度去探讨教育blog的功能,探索以博客特质激活教师专业化成长内在激情的实效研究,注重一线教师专业尊严与自信力的培育,关注教师作为专业成长主体的能动作用,对blog文化培育民族学校专业化精神的过程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研究对象、方法与数据处理

彭水民族中学是地处国家级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一所高完中,具有很强的研究代表性。本课题主要是通过教师blog网站(http://0mz.net)为活动平台,以教师教育日志叙事为主要行动方式并作为研究主要对象,并以数据收集分析,问卷反馈整理为依据,动态修正研究管理与调控实验进程,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成长与学校整体发展。

本研究从20##年1月启动,历时5年,通过行动研究、观察分析、调查访谈、文献整理等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处理为结果数据表格呈现方便深入分析研究。

1、影响教师blog建设的环境参数:(原始数据源:影响blog建设的维度数据分析)

2、影响教师参与blog活动的内外因素:

3、blog活动对教师成长的影响度

下面是06年到08年之间随机抽取60位教师获奖情况的统计分析表

三、讨论与分析

第一部分:Blog建设中教师心理活动分析与研究

每一种校本研修活动的参与人员都由教师个体、教师同伴、专业研究人员三类构成。其基本活动形式为,个体的自我学习与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组合、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导与管理。很多研究者认为“自我反思是校本研究的前提条件,同伴互助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专业引领是提升校本研究水平的关键因素”,而在我们的研究中逐渐认识到,blog活动的主导虽是专业研究管理人员,而活动的主体必须是教师,没有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激活,研修必然流于形式,甚至只有当教师主动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时,各类校园的活动才是真实、有效的。把握Blog建设中教师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开展blog社区建构是课题之首要任务。

(一)、影响教师参与blog活动的内外因素分析

在“影响教师参与blog活动的内外因素”数据采样表中,我们发现教师不写博的最多提因为“时间与精力”,这里面有多少真实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托词呢!很明显,在推托之语的背后至少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深层次因素:

1、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不愿意为工作做新的努力,即使有制度的强压也只会表面应付,从教师的教案书写到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我们都不难看到这一“心理”低效现象,从数据分析也可看出,强压的blog活动,只能在量上提高,质上反而会下降。即便真实写博,也可能只是“提供评论和意见”、“表达内心情绪”,“用来谈心”而起不到反思和专业化发展的效果。反过来blog能反映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也能不同程度的缓解之。

2、民族教师缺少自信认知。客观的各种差距,最后都落在教师的成绩上来承担,个人成就感越来越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也就不再愿意付出努力。借助博客支持的反思或者专业成长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因此教师很容易就会丧失写作博客的兴趣。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博客也能促进一定民族教师的成就感。

3、传统的管理模式缺少个性关怀,缺乏个性认同。对于实践反思,教师不“愿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对于同事、对教学事件、对校园事实不愿意作博客评价,传统是不容许有个性质疑和个人见解的,教师的个体创造性被压抑,主体参与学校发展贡献智能也不被认可,教师主体的缺位,会把他自身置于校园之外,及至心身分离置身于真实教育工作之外,何谈言博与反思。教师无话题可言,或没意思参言,其实是没人愿意言“人家”之事。Blog社区人际关系的新架构如果能够良性运行,教师被“理解、尊重、认同、欣赏”的需要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从而激发教师专业自信,发挥其创造能动性与研究主动性将是必然的结果。

4、对必要沟通与平等人际架构的认同。民族学校因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必要的沟通渠道是相对匮乏的,信息建构中的地位不均等,导致人际架构中的认同不均衡。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建构的过程,学校发展也是一个人文建构的历程。必要沟通的不足,“老师时常不知道领导在忙些什么有价值的事,领导也时常想知道老师们在想些啥有意义的事情”,相互猜疑,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也不可能理性的评价自己,最后自己也害怕人家评价。日常的教研座谈、集体备课、评课沙龙等等面对面的交流缺乏坦诚与深度,blog平台也是现实的延伸,当课题组考虑更多安全与blog内容纯净度的时候不得不推行实名制,也必然抑制了教师的部分写博的动力,但没有深度的交流,blog研修的功用也将大打折扣。

5、对反思价值的认识。民族地区校园的日常动态可用一句话概括:“领导围着文件转、老师对着教材干”,对实践智慧的生成与积累不够重视,对集体也无文化积淀足够传承,blog的价值在于潜移默化,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也就无法体会积累与反思的功效,甚至有知名学者都在怀疑blog的功效太慢、太浅,太过功利也并不一定都是好事,反思与交流是一个长效的活动。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分析

教师参与Blog建设的动力有三个:

(1)、功利动力。教师参与Blog建设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实惠,如经济上的回报、为评职进级服务等等,是追求功和利的外在需要。

(2)、道德理性美的动力。教师参与Blog建设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善和爱,目的是为了明白教育中的事理,关注生命的成长,追求的是理性美,是满足求知欲的内在需要。

(3)、学术美的动力。教师参与Blog建设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真和美,寻求教育的规律,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涵养和精神,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这三个动力层次排列应该是由低到高的,后面的两个动力才是Blog建设持久的源泉,但是没有第一动力作引导,教师和领导很难主动接受和支持的。Blog特性本身是缺乏天然第一动力支持系统的,部分老师会基于一时的表现欲和表达愿望参与,在没有第二、第三动力及时接力的情况下,个人blog的建设会半途而废。而绝对多数的人是不可能自愿进入活动的,利用继续教育制度来引导教师产生功利性的动力也就成为我们习惯性产生的管理想法,虽然老师更加喜欢不用真名参与,为了方便评价管理而不得不硬性把参与活动的量直接与继续教育学分挂上钩来。然而从研究阶段反馈的数据分析来看,功利导向是能够把日志的量拉上去了,但同时质的下降趋势是很严重的,功利作为推动教师成长的初动力是有效的,但它是把双刃剑,在效益上会产生掠夺性发展、在学术上会产生剪刀加浆糊等等问题,长期导向的结果是畸形发展,不利于blog文化的健康培植,更不利于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

我们分析第一动力系统发现它有如下一些优点:

(1)、简单、直接、见效快,直接崇拜于他一般都能被回报一个很好看的结果;

(2)、方便管理操作;

(3)、已经被公认为最“公平”、“合理”,因为它符合自然科学的“优胜劣汰”法则和社会管理科学中的“多劳多得”原则,易被认同。

但第一动力系统也明显有如下缺点:

(1)、重效率、轻人文,现在许多的制度都只注重了“科学”,而忽视了“民主”才是制度科学化的前提,更无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人本理念;

(2)、它会让人变得“自私”、“狭隘”,压抑人的高级需要和阻碍人的精神追求,会让校园变得“低级趣味”,工作目的过于功利,过分强调各种即得利益。长期拨动人的这一动力的结果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会变得越来越遥远,工作中有的人强调“差别”,有的强调“公平”,其实质都是只立足于短期目标的达成,这种环境下很少有人能静心把工作作细、把目光放远;

(3)、人事实上是不能“优胜劣汰”,它最后的结果是各种形式的两极分化,抱怨、猜忌、消极怠工,甚至仇视、阴谋会如杂草丛生,这不是我们追求效率所想要得到的结果,其实只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才会整体的真正全面发展,而这需要人有哲学上的自由,以人为本才是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学校的人文环境虽然也需要关注教育的效率,但同时应关注怎样提高需要的层次和文化的境界,现在的学校文化也变得如此的低俗和赤裸裸,那是否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和制度正在把人的层次放得越来越庸俗。与大环境相比,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立和前瞻性的理想与境界。

依靠教师有所收获而自然不自然的在吸引中去逐步的推广blog只能是梦想,Blog建设的动力2和3如不能转化为教师Blog活动的习惯,Blog活动也将会停止。然而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需来源于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师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等内在高层次的趋动力,在后阶段的blog建设中虽然我们还会用到一些功利性的引导,但逐步的有所淡化,而着重在学术、文化氛围、专业引领上作探索、寻求可持续发展内趋力,为每位参与教师搭建一个和谐成长的平台。我们坚信,一个从未体验过向望科学美好感觉的教师,也很难让他的学生产生知识的渴求感念,同样,一个时常关注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才能感染学生向往生命成长,一个精神匮乏的教师也很难为学生建立起一所精神的家园。然而学校的许多人文环境只是在对教师的最低一层动力系统起作用,现在的企业都是在制造文化为员工营造成长的氛围,相反,我们的学校才是真正最缺少文化的地方。在单依靠现有的教育和管理文化环境下,他是很难造就“脱离低级情趣”而具有较高精神追求的教师队伍,也就很难有成长高素质学生的育人氛围。以blog社区构建一种“取法乎上”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我们的一个根本追求。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主体缺位问题的思考:

从采集的初期数据量表上来看,开题之初课题组想从文化上来促进教师参与blog建设的操作是基本失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重要,而是文化建设中教师主体缺位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长期以来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民族地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什么会非常的低,他们的创造精神为什么长期被压抑,在形式上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主体的缺位,其产生的深刻根源是什么呢?

李昌平(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曾经说过“自主性是自我发展的前提,发展必须完善自主性”,“自主性是创造性的前提。”我们的老师把学生管得太多太细,其实我们的学校也把教师捆得太死了,“和谐校园的管理应当像水润物无声。和谐校园有两种层次,一种是以“一”为基础的和谐,但这种和谐已经逐渐被抛弃,另一种是以“多”为基础的和谐,这种和谐应成为和谐校园的主导。和谐校园应有以下特征:和谐校园是悦纳他人、容忍异己的民主校园,是所有人敢于直言又能尊重他人的校园;和谐校园是同事间能够互帮互助,坦诚相见的愉悦校园;和谐校园是水涨船高、共同发展双赢共赢的校园,是绝大多数成员能在其中心情愉悦地生活的校园。”(陈玉琨的《和谐校园建设》)只有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在工作中融入了以人为本的意识,才能营造出文化校园,也才能培养出注重人文关怀的学生。澳大利亚中学校长学会会长安吉·布莱尔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学校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已经从教为主转为学为主;从以往的信息传递发展成为更注重知识创新;教学从普遍教育发展为注重个体发展;教育的核心也越来越注重对“人心”即仁慈、博爱的塑造。在这种变化下,一所和谐校园应当具备容忍、尊重的特质,分权领导对和谐校园的校长来说尤为重要。除此以外,和谐校园的校长还应当是教练式的领导,在实践中善于给下属更多的锻炼机会。”

第二部分:建构blog文化社区有效促进民族学校跨越发展的构想与实践

(一)、探求blog构建社区的文化功用——建构精神活力

缺少文化的学校是没有活力的学校,缺乏文化传承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学校,山区学校长期是有这样的精神焦虑存在的。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建设和谐校园》)把现代学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创业发展阶段,制度建设阶段,文化特色阶段。创业发展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和能力。第二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第三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园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职工的主体价值追求。西部民族地区的现实是领导更替频繁,制度也必然朝令夕改,山区学校本身又很难有名校一样的历史文化底蕴去传承,影响人的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前两阶段的发展需要新领导在校园先建构有力的金字塔秩序,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新高层关注的焦点几不可能。但我们从理论探索与多年课题实践的经验来看,校园文化的孕育应是可以超阶段实现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以文化精神为核心构建校园灵魂比等待强有力的领导或完善的制度应是更加长效、稳定而且现实。

Blog社区的文化功效:

1、大大扩展民族学校的沟通渠道与交流深度;

2、给制度的完善提供丰实的思想文化土壤,促进“以人为本”服务型校务管理文化的生成;

3、促进民族学校精神文化的积淀、提炼与传承;

4、重构校园人际结构,提高精神活力与教师专业自信;

5、规范话语结构,提高人文意识,凝集群体智慧;

6、尊重个性发展,激活特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7、培育信息素养、获取优质信息、填补数字鸿沟;

8、开阔师生视野、提高思维层次。

(二)、bl og社区文化优化现实校园结构,提升思维层次的理论提炼

石墨与金刚石同素异构决定其功能差异展示的哲学理念提醒我们,学校发展应跳出传统管理甄别性、奖惩性、利益驱动机制的怪圈,文化管理的模式强调学校发展泛主体,倡导多元评价,宣扬管理的服务与教育功能,引导专业化个性发展和人才互容互补的情感结构化管理,而这些恰恰是blog文化所能提供的,也是民族山区学校的发展所需要的,冯大鸣教授在总结近年发表的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著和研究报告时指出,影响540多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条是“农村教师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教师管理方式相对简单而风格偏向专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二是“农村教师长期的工作环境,决定了教师习惯于依赖教材和教参,还没有自主探寻扩展性资源的习惯。”第三是“农村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的生存处境,使教师长期处于挑战少、危机感低的氛围之中,与处境伴生的惰性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而blog文化社区的构建对于这些状况的改变是非常有效的实践。

在教师blog社区有效建构后,教职工会逐渐增强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过激言论和文过饰非的指责,这是民主文化成长中的必然过程,学校不能采用对blog进行封杀的惯用手法,而是应有序的疏通和引导下,逐步磨合,激烈的交流必然趋向于理性,争论也会表现得有“礼”有据,让blog社区成为了学校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blog社区有效建构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活动,有效的教师blog活动可归结为“深度学习、深度反思、深度交流”,其中包括教师内心的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与领导的互动、教师与制度的互动、教师与外界有效信息的互动,“深度”与否的标准在于教师应有个性的体验与独特的见解,并显现于文字。

第三部份:基于教师blog构建网络文化社区的模式建构:

(一)教师有效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主体是学校的核心资源,教育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成长来源于群体的有效活动,“深度学习、深度反思、深度交流”为之教师活动有效,其内涵可表述为“深度学习形成专业化意识、深度反思生成实践智慧、深度交流凝集群体智慧,其结果就是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学校整体的特色发展!”。

1、“深度学习、深度反思、深度交流”生成的必要条件:

(1)、主体对着手研究的问题有兴趣或主观认识所从事的活动有意义、有价值;

(2)、个体关注自身的成长与自我完善的实现;

(3)、群体拥有良性的学术文化氛围。

其根本立足点在于外因永远通过内因起作用。

2、有效管理与良性制度的建设:

教师有效活动与功利制度的关系:功利制度引导是教师有效活动形成初期的一种手段,但功利制度可能会阻碍教师有效活动内动力的形成,会成为有价值活动产生的障碍之一。

(1)、任务性制度建设

①每学期50岁以下教师都要求有最基本的博文撰写量,至少一篇;

②专题博文撰写要求人人参与,如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期间要求党员每人一篇心得体会博文,校本研修月要求每位教师发布一篇教学反思博文。

(2)、激励性制度建设

①博客活动的参与量给予继续教育学分等级加分肯定;

②两周选定一批精华博文,网站动态显示优秀博客等;

③教职工会议不定期推荐一些优秀博文共同交流;

④鼓励教职工运用网络推荐工具互相投票中意博文;

⑤建立博客等级积分制度,运用博客程序把用户按积分分为8个不同等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限,用户参与不同的活动以及参与的质和量不等,程序会自动给以加减分值,并自动调节用户等级,积极引导良性参与。

⑥鼓励教职工外出培训学习后在博客上共享资料、心得体会;

⑦鼓励教师运用博客撰写计划、总结、教学案例等,分享课件、教学心得等等,形成个人资源库和学科资料群;

⑧鼓励教研组运用博客博客组建立网络研修团队,目前运行最成功的是语文教研组建立的《语文教研园地》博客群;

⑨每年编印1~2本优秀博文集。

(3)、保障性制度建设

①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师的专题培训;

②逐步完善网络flash视频教程体系供教师自修博客操作技能;

③专人对新调入教师进行手把手个别指导;

④不断进行现有程序的二次开发,加强防止垃圾注册、阻止敏感日志的产生,让教师使用博客更加容易,并同时参与进博网的过程管理;

⑤申请专门经费,保障课题运行,并逐步提高软硬件条件,改善教师的参与环境。

(二)、西部民族地区教师Blog建设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模式

1、模式核心:教师群体的深度学习形成专业化意识,深度反思生成实践智慧,深度交流凝集群体智慧,教师主体的有效活动形成和发展着教师博客文化社区动态生成。

2、建构要点:

(1)、建构blog文化对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现实意义是社区生成的第一源动力,千方百计提供社区构建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成为文化孕育的有效保障;

(2)、制度功利推手、专业化的指导与先进思想文化的融入是促进社区活动健康发展的关键,形成教师自我完善需要与校园学术氛围自身建构的内动力是社区发展的趋向与结果;

(3)、技术创新是社区稳健发展的保障,防止垃圾注册、阻止敏感日志的产生,引导教师blog文化的正确导向。

3、模式特色:

(1)、运用blog平台建构虚拟文化社区,超越民族学校现有的恶劣软硬办学环境,跨越普通学校的发展行径,积淀新型文化底蕴为校园发展的灵魂,成为管理和承载学校整体的核心之一;

(2)、以blog为工具,呈现民族教师的个性智慧,获得专业成长中的自信动力,用深度教育叙事完成教学反思的形成,获得专业实践智慧;以深度网络交流获得群体智慧。

(3)、超越功利与鉴别的管理动力,以教师自我实现等等高级情感的需要为核心唤醒其专业激情,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四、结论

实践证明,西部民族学校制度文化基础薄弱,功利导向是迅速引导教师广泛参与blog建设活动的有效启动机,取得领导的支持与肯定是运行的必要条件,软硬件环境的逐步改善是发展的保障。随着活动进程的推进,应避免功利手段与行政命令代替一切的倾向,专业化的指导与帮助必须适时的成为推动的接力棒,有效的轮训与开展阶段专题活动是必须的。随信息素养的增长,资源获取能力的提升,反思与研究习惯的形成,教师增强了文化自信,激发了专业热情,唤醒了主体参与意识,有效促进了其创新意识与互动水平,教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客观的收益,当理性的展现个性成为一种需要时,课题组适度的放手必须及时,以保障blog文化自主的萌芽。文化的培育会提供一个追寻高层次的需求和文化境界的真实体验,让教师在日常制度和管理之外拥有自己独立和前瞻性的理想与境界;博客文化氛围的建构,能让教师体验到功与利之外的内在高层次需要,追求教育的善和爱,关注生命的成长,追求教育的真和美,提高自身的涵养和精神境界,追求自我完善;良好的学术交流与文化氛围以及教师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等等内在高层次的趋动力会逐渐构建为教师和谐成长的非功利动力,让教师专业化发展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让教师的研究更加具有尊严,唤醒内在激情;让教师拥有更加高尚的精神追求,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关注生命创造的激情,关注探索欲望的燃烧……。在文化培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教师参与blog活动的心理活动规律,形成对应的多元评价价值体系。当blog社区初步形成之时,课题组做得更多的是网站软件的二次开发,以防止垃圾日志的产生为阶段性目标,提高更好的文化体验,而不是对参与教师的控制与管理。

blog文化培育的多元评价机制,承认个体的差异多于共性的甄别,容许教师扬长多于补短,让每位教师找到合适的价值定位,用人文的东西去唤唤醒教师自觉地追求;容许和鼓励每一个教师都能从工作、学习和研究中争取到自尊、自重等内在报酬的获得,尊重教师个性专业目标的追求,让更多的教师投入到改革的实践中去,促进学校主体学术文化的自主构建,让每教师体验到内在的成功和不可替代的专业价值。我们所构建的blog文化管理机能关键就在于比现实管理能更深刻的唤醒每个教师内在独有的专业化创造性激情。让blog社区的发展相对独立于现实管理,以有效反作用于实体校园结构的优化与发展成为可能。

在西部民族地区,blog社区的建构,可以减缓软硬件设施薄弱、办学环境恶劣给学校带来的空间发展压力,增加沟通渠道和深度,增进教师对集体的归属感,形成共同的团队目标和愿景,整合思想调合工作心态,让行动更加默契与互补;教师Blog平台的构建突显教师群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调动教师的广泛参与意识及研究精神,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群体精神,建设着积极向上、有朝气、有品位、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既强调着学校群体的发展,又尊重了教师的个性展现,从而建立起一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和群体意识,激发着每一个人的潜力和集体的智慧。Blog研修平台的构建,让思维深度碰撞,让钻研更加有效,让专业化获得更加深入。blog文化优化校园人际结构,促进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凝集群体智慧,深度整合人力资源,提高民族学校的管理效率与办学活力,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化、泛主体、多层次的评价、激励、人文管理机制。

在民族学校现实基础薄弱的环境下,超阶段以blog社区孕育校园文化是可行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校园blog文化的建设可反过来作用于学校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凝聚教职工的主体价值追求,形成有效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进一步它会积淀为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型文化底蕴,让学校不再为人事和制度的频繁更替而迷茫,让教师群体得以自主,从而让学校具有自身发展的个性生命力,让职工拥有一致的、长效的独特精神家园。

五、反思与展望

教师使用Blog的功效与学校孕育blog文化促进校园结构的优化都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工作,而随其推广必然触及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促进教师个体对学校从制度、管理、文化发展整体上去思考问题,建构教育blog社区促进民族学校的跨越发展的实践模式,能不能被广泛的西部民族地区所借鉴与推广还有待时间考验。

在Blog社区能够独立自主运行的今天,教师Blog文化的建设还需要在教育底蕴上去堆积,还需要挖掘进一步的专业功用,比如运用blog平台建设校本资源库的设想,而有效的专业化深度学习,需要建立有品位的社区文化,如果Blog只能是一种配角的辅助工具,Blog文化的运作就只能停留于传统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小圈子内的循环往复,那么我们所向往的“深度交流、深度反思与深度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在现实的社会也好,工作的环境也好,单位的管理与制度也好,最多也只能算“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心里每天装进的尽是这些东西,教师的心里会越来越累,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狭小,能容纳敞亮的空间也就会越来越小,如若教师只能围着世俗而转的时候,学生将只能在教师身上 “取法乎下,得乎其下下”了。教师应当在远离工作,远离学校,远离社会之背后,“取法乎上”,从新如儿时走进书舍得心斋,没有这样一步,就是所谓的反思成长也将如水中捞月了。blog社区应当建构一种儒雅的书香与“为文化代言”的人生大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应成为教师们的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一流学校的建设--陈玉琨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2]刘熙瑞等.《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1。

[3] 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年10月第1版。

    [4]冯大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有的进展与未来的突破.教学与管理,2008(4)

[5]王爱萍.Blog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08(10)

[6]毕超.应用博客技术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

[7]刘青青.博客运用于教育叙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8]赵银生.促进教师博客发展的再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

[9]孙福海.“教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西部(下半月),2008(8)

[10]周亮.Blog在多元化教师评价中的应用.软件导刊,2008(8)

[11]何露军.基于西部民族教育blog构建网络文化社区孕育民族学校专业化精神的研究与实践.20##年6月 

[12] 黎加厚.Web 2.0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之基于Blog平台的网络教研团队新跨越——“李克东难题”与网络环境下教研团队的成长.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7)

                 20##年6月27日星期日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20xx-20xx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邓光伟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已进入全面的推广的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一所学校的成功,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而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王玲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新课程在我市已进入全面实验的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总结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课程在我校已进入全面实验的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一学期转眼间又要结束了,我们中班的孩子也即将上大班,经过这半年的工作学习,我对幼儿园工作的日常生活和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又有了更一定深入的了解,本着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的态度,下面我对这学期的…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2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在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其中都提到一条那就是要终身学习。作为教师,想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这个意思就是说,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要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自…

指导和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

指导青年教师总结平坝县逸夫小学肖树西自走上教坛伊始,我一直执着地坚守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其中也沉淀了一些自认为还算不误人子弟的教育教学经验。20xx年x月,我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到平坝县乐平乡架布小学支教。没想到…

20xx国培计划《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心得笔记_作业

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20xx1216

教师专业成长个人总结

20xx20xx学年上学期教师专业成长总结本学期我认真钻研教材涉猎教育专著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在思想觉悟教学方法和师德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一加强理论促进专业成长从听课备课到上课让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实践对我成长的巨大...

教师专业成长个人总结

20xx20xx学年上学期教师专业成长总结本学期我认真钻研教材涉猎教育专著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在思想觉悟教学方法和师德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一加强理论促进专业成长从听课备课到上课让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实践对我成长的巨大...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张莉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辛勤过后的快乐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现在做以下总结一思想方面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领导的分...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专题一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刘燕今天听了两位名师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

教师专业化成长总结(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