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反思自己

时间:2024.4.13

首 页 阅览室 馆友 我的图书馆

有5条新文评,查看 忽略查看信箱系统消息升级通知通知设置

开始对话 历史对话记录通知设置

帐号 留言交流网文摘手手机客户端帮助退出 养成反思自己的习惯

收藏人:舞动的朱雀

2010-11-27 | 阅:12566 转:3578 | 来源 大 中 小

|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养 成 反 省 自 己 的 习 惯

你有反省自己的习惯吗?如果没有,趁早培养吧,它能修正-你做人处世的方法,给你指引明确方向。反省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反刍与回馈。它把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它把自己变成一个审视的对象,也就是说,它让自己跳出局限,站在另一个人的立场、角度、来观察自己,评判自己。-

反省不等于与检讨,也不等于忏悔。反省,是人站在最高的-层次上对整个人生乃至人类所走过的全部历程的分析与对照,-是人对自身的批判。我们不仅需要在舔舐创伤之际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分析,进行反省,更需要在成功的欢乐中保持冷静。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常常斤斤计较于别人的得失,忘了审视自我。有错,都是别人的错;没错,都是自己正确。-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青年遇到了困难,-想起自己平时帮助过很多朋友,于是他去找朋友们求助。然而,对于他的困难,朋友们全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怒气冲冲,他的愤怒这样激烈,以至于无法自己排遣,百般无奈,他去找一位智者。-

智者说:“助人是好事,然而你却把好事做成了坏

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大惑不解。智者说:“首先,你开始就缺乏识人之明,-那些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不值得帮助的,你却不分青红皂白的帮助,这是你的眼拙; 其次,你手拙,假如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不至于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许不会发展到这步田地,-可是你没有这样做;

第三,你心浊,在帮助他人时候,应该怀着一颗平常的心,不要时时觉得自己在行善,觉得自己在物质和道德上都优越于他人,-你应该只想着自己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比起更富者,你是穷人;比起更善者,你是凡人。不要觉得你帮助了别人,就要归功于自己。”


第二篇: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


在 教 学 中 学 会 反 思

(教师培训讲座稿)

江苏省溧阳市南门街小学 王欣瑾

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是当今教师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诚然,教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种形式和途径的教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就其途经和方式而言,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目前许多地方采取的教师全员培训就是属于这种方式。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影响,习惯于把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和形式灌输给教师,误以为教师一旦熟记了这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师的素质就会大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已从原来注重对教师教学理论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他们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实践受到了高度重视,并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说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的基本流程怎样,教学反思的基本类型和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众多的研究也表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促进其进行有效教学。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 1

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看到其行为所依据理论的

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

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

1、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大量的教师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教师教育,如果忽视教师主体能动作用的自我教育,那么,任何教育的实效将会受到了影响,更难以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体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觉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然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这种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但是在目前的教师教育中,反思性教学实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曾对1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你认为职后培训的最好方法是什么”的抽样调查,结果只有24%的教师选择反思性教学实践法,有44%的教师选择专题讲座法,从中说明相当一部分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淡薄。

2、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而反思性教学恰好被认为是现阶段人们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合理的教学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2

3、有利于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研究型转化。

教师一直被当作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同律师、医生等一样的专业。教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与教师没有建立自己的专业标准,没有自主权有很大关系。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就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研究成果使用到教学中。比如: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教授在作一个讲座,他问下面的学员:用一个软软的吸管能不能穿过一个石溜 ?下午有人说:“可以把软管里插入钢筋,再插进去就可以了。”教授说:“嗯,可以!但是如果不能用钢筋呢?”于是第二个人说:“我把石溜烤烂,再把吸管插进去。”教授说:“这个办法也很好,但是如果既不能用钢筋,又不能把石溜烤烂,你还有办法吗?”第三个人说:“我先把石溜砸碎,再把吸管插进去不就可以了?”教授说:“这个办法也比较好,但是如果既不能用钢筋,也不能把石溜烤烂,又不能把石溜砸碎,你们还有办法吗?”大家想一想还想得出其它办法来吗? 大家想了一想都摇头说想不出办法来了。那个教授说:“我是一个教授,我说我有办法,你们相信吗?相信的请举手。”有70%的人举手,教授又说,我能用这根软管就这样插入石溜,相信的请举手,这一次只有30%的人举手。于是,教授把手握着吸管的下端,只留下一个尖角在下面,非常轻松地就把吸管插入了石溜中。反思这个故事,你们觉得大家犯了一个怎么样的错误呢?教授一句非常精辟的话概括了这个反思过程:“你们没有试过,怎么就知道那不行呢?”教授还说:“我在很多地方作讲座举到这个例子,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能不能让他去试一试。” 这个事例其实正是告诉我们什么都必须亲自去试一试,不要等到别人把答案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即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作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和反思有机地结合,让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

4、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

道德感的重要方面就是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 3

视谨慎的方式行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教育行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流程

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确定内容。

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回忆,提出问题:我是如何收集关于自己教学情况的材料的;我对教与学的看法是什么;我是如何向学生传达教学目的的;我的课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和结构;我利用什么样的计划和决策;课堂内我进行何种教学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我是如何调整语言来适应教与学;我的学生对教学持有什么样的看法;我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与策略;我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交际方法;课堂内,学生获得真正的语言使用机会有多少;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等等。例如,在好多年前,在学生毕业复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做到圆锤的体积时,总是会把要乘的三分之一漏掉,再三强调也没有用,甚至于在毕业考试中,试卷上考了一个圆柱的体积,竟然有学生也乘上了三分之

一。同时发现学生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二分之一漏掉不乘的很少。那么出现这种现象(也就是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出现了下一个步骤。

2、观察分析。

反思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也即教师围绕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收集和分析有关的教学经验,以批判的目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动、态度和情感,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教训。

反思漏乘三分之一这种教学现象,有的教师用了“正常”两字来说明,而事实正常吗?我回顾了自己的教学过程,猛然间发现,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通过了自己的探索、剪拼、比较,得出了三角形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于是有个公式后面的二分之一;而圆锤的体积在推导过程中,虽然也运用了动手操作的方法,但是只是教师自己在一个圆锤的空容器教具中放满了水,倒入一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表明是连续倒了三次正好把圆柱倒满,于 4

是就得出了圆锤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当时观察得很仔细,也很感兴趣,但是,毕竟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去实践的,所以很容易遗忘,于是就会出现随便添或丢三分之一的现象了。

以上的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新策略奠定了基础。

3、重新概括。

通过对比分析,搞清问题存在的原因,批判性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概念和方法,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构思新的教学方案。于是,我在下一次教学圆锤的体积时,让学生自己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怎样求圆锤的体积,学生肯定会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看书,可能会相互讨论,可能会运用现代化工具,从网上寻求答案,那些都没问题,教师不必阻止,但愿教师可以说:我很欣赏你们不看书,不借助其它工具,通过自己相互间的研究、探索来发现其中的奥秘。

4、实际验证。

通过实际教学。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的某些方面是否可以改变,并形成改变的策略,进而在教学实践中检测实施这些策略的效果。从检测中发现新的问题,再进入新阶段,开始新的循环。再说以上的事例,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自己的实践操作中有所得的话,如果我们的学生自己发现了圆锤和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的话,学生还能忘记那个必乘的三分之一吗?答案应该是“也有可能”,但是如果学生的有意注意比较强的话,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那次探索过程,会回忆起那个三分之一的由来,也就不会忘记这个该乘的三分之一了。

三、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内容

1、对教材内容的反思。

教材编排的教学内容、过程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对教学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教材也应该有所反思。比如在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的教学,教材基本上按照“概念----例子----辨误----练习”的模式,来安排语法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而“练习”的内容也不外乎是识别和改正错误。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概念)开始,以获取知识(辨识)结束,反映了教材编写者以知识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框架的编排思想,而没有遵 5

循《语文课程标准》的有用的原则要求。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了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重脱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这样的语法教学充其量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名词术语,纠正一些语法错误,而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一把语法知识的金钥匙,去打开阅读、写作宝库的大门。因此,对教材的反思,能帮助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变被动为主动。

2、对教学常规的反思。

教学常规:备课、上课、作业、测验是多少代教师在重复着的教学基本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过程。然而在每个过程某个环节中,是否都能体现出新的思想和方式,适应新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常规中进行反思。一是反思它的弊端、欠缺和与教育发展相抵触的地方,从而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加大开发和重建。二是反思教育常规中沉积下来的教育精华,进行挖掘和提炼。比如,当前的教师备课中就存在着:模仿的多,创造的少;抄写的多,思考的少;考虑教法的多,研究学法的少等问题。教师的备,只是为了预防学校或行政部门的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对教学的创新。针对这样的备课,我们就应该进行反思,进行改革,采取分层要求、备教一致或者主要备学生的活动等方法,让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放在钻研教材上,放在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上。让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真正体现教学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而备课则是创造性劳动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常规中反思,择取精华而创新,是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稳妥而有效的方法。

3、对教学习惯的反思。

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些自身的教学习惯,并渐渐地习惯成自然,形成思维定势,似乎觉得这些习惯的正确性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在这些无意识形成的教学习惯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合理性是有限的。它们可能在一般或大多数的情形中是可行的,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中,就会暴露出其中弊端,进而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习惯,有必要经常性进行深入反思,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使自身教学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如画绿太阳,在一所小学里,教师正在安排孩子们练习画画,教师走到一个男孩旁边,看着他所创作的意愿画,画上有一棵茂密的大树,一座尖尖的房子,几个穿花裙子的女孩,天上有小鸟、有白云、还有太阳。突然,令教 6

师吃惊的是,孩子正用绿色颜料去画太阳,教师摸了摸孩子的头,用非常和蔼的声音对他说:你画得不错,可是你的太阳涂色不对,红太阳,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呀!再画一张好吗?孩子瞪大眼睛望了望老师,继续去涂他那绿色的太阳,教师有点不悦,略带责备的口吻说“听教师的话,将太阳改成红色”。这位教师不能不说是非常负责的,然而她只是从自己的已有知识和习惯出发,却没有能从孩子的角度和心理去教导孩子。孩子课后是这样解释的:我想,今年夏天这么热,如果太阳也像大树一样的绿色,天气就会凉快了。这就是孩子的思维,似乎有悖于常理、常情,但这是孩子自己观察世界的视角,而一经孩子们解释又显得合情合理,但还是被我们老师毫不留情地压抑着摧残着。

4、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根据课堂教学的构成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察课堂教学的实效问题。

(1)学生学的效果。我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学生数学技能的训练效果。在课堂中,学生训练的时间充裕吗?形式丰富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是否充分发挥了?(2)教师教的效果:教的内容是否明确?教师是不是教了学生不懂的、不会的、难以把握的内容?教的要求是否明确?是否达到了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教的方法是否妥当?是不是做到了因课而异、因材施教?教的语言是不是精炼?在导入、提问中的语言是不是有特色?对教材处理的效果:对教材的内容增添,“增”得是否有效?对教材作必要的删减,“删”得是否合理?对教材的排列顺序作适当的调整重组,“调”得是否科学?对教材中的新、旧知识的联系,“联”得是否自然?

四、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自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全过程中。如教学前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

▲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自己或他人在教学这一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其效果如何?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 7

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

▲ 学生在接受新知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情况后又如何来处理?

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

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测学生的种种信息走向,并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更改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

▲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我将如何处理?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时,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我如何调整好我的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却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如“与众不同的数”的教学。由于,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可以从多角度来思考,例如有数:“12、36、99、37、30、111”,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的数。学生按合数、质数的概念来分析可以看出,37是质数,而其它各数都是合数;从能不能被五整除来看,30能被五整除;从能不能被3整除的角度来看,只有37不能被3整除;从数位来看,只有111是三位数;从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来看,只有30;从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还能被5整除来看,也只有30。学生还会说只有99是最大的两位数;还会说12是这些数中最小的数等等,虽然没什么创意,但是你能说他们是错的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适时地调控,做到既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又确保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从而。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一则课中反思的案例:

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分享这份愉悦,当教师刚刚把这篇文章读完,一位同学立即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来的。此 8

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这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这位教师也一下子怔住了,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反思后,随即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上,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教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好的作文,应该谢谢谁呢?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教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教师还以此为契机,从那天 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开阔阅读视野,而且让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免受到心灵的伤害,可谓一箭双雕。

教学后,对于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可以这样自我提问,进行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

▲假如我再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学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

请看下面一则课后反思的案例:

有位教师教学《群鸟学艺》一课,当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结果大多数学生都从课文的重点句着眼谈了体会:学本领要有始有终啊,还要不怕苦不怕累啊等等。正当教师准备结课时,有位同学遍高地举起了手,边举手边喊:还有,还有。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请这位同学作补充性发言,没想到它语出惊人,完全超出了教师备课时的设想。他说:“许多鸟儿没有学会搭窝,凤凰也有责任的。鸟儿们飞走时,凤凰为什么不把他们叫住?所以,我觉得学本领应找责任心强的老师。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和在场听课老师的一片掌声。

课后,这位教师对此作出了这样的理性反思: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按教参上说的道理呢?难道教材只是用来教育学生的吗?如果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唯一的,那么学习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那位学生的发言,是学生创造潜能的极好证明!在欣喜之余,也感慨无限:的确,作为一名教师,教人学本领,教了半天只教会 9

了一个人,多数人半途而废,没有学成,他能称得上一位好教师吗?这位学生超越常规思路的发言,使我至今难忘。每当想起场上的掌声,我心中就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弄清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广泛开展研究,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确定了问题以后,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与“合作讨论”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收集研究信息,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行动研究,不断反思 ,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教学误区的研究入手,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如:教师是既定课程的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的教学观、“三中心”的学生观(教师、教材、课堂)、以分数论英雄的质量观等。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与学的“病历”,然后以归类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种典型类型,并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病历”进行归因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对存在于自身或小组成员的“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例如,一位老师在上《时、分、秒》一课时,上课铃响起,突然一名学生要小便。全班骚动。“你去吧”老师有了好主意:“小朋友,请你匀看着墙上的钟表算一算,他浪费了我们多少时间?”该生来后,学生纷纷汇报他所用的时间,结果不统一。专利 10

号问:“你们是怎么看时间的?你们想交流吗?”再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知识巩固时,学生兴高采烈地例举着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突然,前排一名学生举起双手,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全堂哄笑。笑声中,老师灵机一动:“你们为什么笑啊?”生:“他打哈欠,违反纪律。”师:“哦,你觉得他打哈欠的姿势美吗?”生:“不美。”师:“你为什么觉得他这个动作不美呢?”学生跟着感觉走,无法言表。老师对称地高兴双手,又平举双手:“老师的这些姿势美吗?”学生有所领悟,说:“比他的美多了。因为你的动作是对称的。”师:“你是说,教师的这些姿势,如果拍成照片,就是轴对称图形?”生:“是的”师:“如果教师主你们拍照,你会做一个什么动作,使拍出的照片也是轴对称图形吗?”反思:是好主意吗?学生去小便乃是“天赋之权”使然,将其归类于浪费他人时间,“罪过”太大了吧?伸懒腰、打哈欠也罢,也是天赋之权使然,在这里淡化处理,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4、交流对话

教师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吗?教学被描述为一种孤独的工作。表面上看,我们整日和满堂的学生在一起,怎么可能是孤独的呢?但是,我们确实是孤独的,尤其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中,因为我们在课堂里的位置和身份,我们与学生的确有隔膜。此外,的其他教师也很隔离,像一位教师所说的那样,在教师休息室中,除了寒喧之外,我们从不谈自己班级里的事情。我们不想让他人知道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是不称职的老师。一间教室就象是一个有城墙和护城河的城堡。我们太忙了,从来不出去,而我们的同事又羞于进来。我们往往对去参观别人的课堂感到好奇。然而,如果我们相互不合作,彼此孤立,这样容易导致竞争和孤立。这种教师间的孤立是不幸的,因为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从彼此身上汲取而获得。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摆脱彼此孤独的感觉,而且可以满足新课程所提出的重大要求:课程的综合化。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总是不尽相同,“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们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各抒已见,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既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发现彼此的长处,有利于教师间彼此的合作,同时也促进了自己教学能力的增长。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这一课时,他设计了很多学生熟悉 11

的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教师就提出:分吃的东西固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生活中除了分吃的东西以外,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而且从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来看,我们的课堂不应仅仅围绕“吃”而展开。这样,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尊重与支持、开放性讨论,自己的教育方式得以改善,自己的知识得以扩展,促使自己更有效地进行思考,使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5、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要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教学案例后,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

比如,我们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以设计几个活动过程:

活动一: 猜一猜

(1).师在一个布袋里摸几何体,并叙述所摸到的几何体的特征,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摸到的是什么。

(2).在自己所带的形体实物中找出和老师一样的物体。

(3).从自己所带的形体实物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种,摸一摸它的面,在小组里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分析: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来重新组建。通过摸一摸和猜一猜,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找准上学期所学的几何形体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12

活动二:描一描

(1). 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物体在纸上描下它的一个面,可以自己描,可以同桌合作,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可以参阅书本。

(2). 反馈:(1)你从哪里描下了什么?

(2)还能从哪里描下它?

(3). 比一比:今天认识的图形和上学期认识的形体有什么不同?叫一叫它门的名字,和它们交交朋友。

(分析:从“体”到“面”是新教材的革新。体验“面”在“体”上是本节课的重点。活动二的设计力求体现活动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比较中辨正。力求体现开放性:策略的开放,合作纬度的开放,答案的开放。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的联系与区别。)

活动三:找一找

(1). 在生活中,你见过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吗?谁来和大家说说?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2). 这些图形你看到过吗?你知道他们的意思是什么?(书本中的试一试)

(分析:教师通过“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新朋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四:拼一拼

(1). 欣赏用平面图形拼成的美丽的图画(多媒体课件或图片),找出你认识的图形。

(2). 用附页中剪下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美丽的图画。

13

(3). 展示,欣赏,介绍。

(分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活动四的设计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设计的。整个过程学生表现主动,拼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谢谢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五:试一试

(1). 你还能用什么办法把“形”从“体”搬到纸上?去试一试,看谁的办法多。

(分析: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更旨在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开放,训练其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对时这样设计教学有如下的体会与反思:

传统几何教学把知识的获取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非常强调

几何的推理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体现几何的价值,特别是几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方面“过程性”的教育价值。几何教学,从20世纪60年代的教具演示,到80年代的学具操作;从形式推导到公式意义的理解;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几何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 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习欲望,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14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化程度问题。如本节课学生通过操作体念面在体上,在反馈时,学生的表述到何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引领他往规范的定义上靠?如学生在找实例时说:门是长方形的。我们如何引导?

(2).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问题。由于我们还是在大班额的条件下组织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目前还尚无良策。

(3). 让学生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学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一些环节草草收场。怎么办?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

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经常这样进行教学实例的反思,我想我们的教师会成长得非常快速而且一定能和新课程同步成长。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与自我内省,将自身教学行为与典型案例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以提高自身对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把握。

6、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教师应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家名师的课,并能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我是如何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

例如,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退位减法》“23—8”时,教参的要 15

求是抓住“退位问题”讲解:个位上3减8,不够减,应从十位退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13减8得5;十位上2退1得1,合起来是15。为了实现教参的意图,教师采取了如下的教学:23有几个十、几个一合成的?学生回答有二个十、3个一合成。于是,教师就把二个十显示二捆小棒,外加三根小棒。如果要从这个二十三中减去八,怎么减呢?教师又问了,应该先从哪里减呢?她的本意是要学生说出从个位减时不够,然后再引出从二捆中拆出一捆,与三根小棒合成十三再减八,有一个学生举手了,教师非常高兴,赶快让他站起来发言,学生说:老师,我可以把这三根散的先减掉,再从两捆中减去剩下的五就可以了,得数是十五;教师听了,不作任何回答,只是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又一个学生回答了:“老师,我可以先从两捆中减去八得到十二,再把十二和散的三根全并起来得到十五;”教师继续提问:“还有别的好一点的方法吗?”又一个学生回答:“老师,我用里面的一捆散开,先减去八,得到二根,再和三根放在一起得到五根,再和一捆放在一起,也得到十五。”教师这时说:你们能不能把一捆散开后和三根合并起来呢?这样就变成了多少了?学生说:“变成了十三。”教师说:“对了,用十三再减去八可以得到多少呢?”学生再齐答:“五。”“再和剩下一捆合起来变成多少?”学生说:“十五。”教师再把书上的图示方法画在黑板上,说:“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思考。”于是,作业上也和老师一样先画了一个图,再用老师的方法去解答。

反思:

思考一:“标准答案”钳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个例子中,教师为了能引出教案中的标准答案,对前几位学生“合情合理”的回答,不加分析地给予了否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教师这样常年累月坚持不懈的训练下,哪个学生还敢“离经叛道”,谁还敢“异想天开”,学生慢慢也就懂得了教师的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提问仅仅是一种形式,渐渐地学生习惯了消极听课,等待教师自问自答。因此,在学校里,低年级的孩子是积极踊跃发言,高年级发言者逐渐减少。学生渐渐学会了等待标准答案,不再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了,慢慢地学生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性,更失去了创造的能力。

思考二:“一次次否定”棒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课堂上,学生一个个带有个性、闪现着他们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想法,却被教师一次次无情地否定了,孩子因 16

为无知而上学,因此孩子回答问题回答的不正确,或浅薄荒谬,应该说是正常现象。更何况学生只是想法不同而已,教师却把这种正常现象视作不正常,总希望课堂上能一帆风顺,四平八稳,学生能按老师教案设计的意图去回答问题。学生在一次次被否定中,回答问题和提问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创造能力日益萎缩。

思考三:“呆板的教法”封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的课堂经常出现教师不厌其烦地诱导学生回答教师早已准备好的“最好的答案”的情景,有时教师的诱导十分高明,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的余地,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在教师紧锣密鼓的点拨、追问下,学生刚接触问题时的兴致、随着课堂的进程,学生的热情逐渐被消耗掉了,在这种吃西瓜的教学方法的严重束缚下,孩子的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象之鸟折翅不再高翔。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7、引进互动式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要体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数学的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更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要鼓励学生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同一个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一种创新。所以,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和认识数学,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而互动式教学就能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的环境以及实践能力得以实现的空间。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一经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17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环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可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听讲、示范-模仿;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提问-回答、激发-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组织-讨论、指导-练习,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课堂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三、回家作业引进“数学日记”

让他们体会一下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不知道我这个尝试能否成功,但我觉得至少可以激发一下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一下他们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是一些学生写的几篇数学日记,可能有些幼稚,但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这个孩子已经在用数学了,我感到很欣慰。

1、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去华信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7毛,还买了2支铅笔, 四元一支,还买了一本作业本,用了 5角,后来我就和妈妈回家了 ,我算了一下 一共是17元2角。

2、我们二(4)班男生有28人,女生有22人,所以我们班以共有50人。

3、今天,妈妈带我去买菜。我们买了2支番茄共2元钱,4棵青菜共5元钱,5支螃蟹共10元钱。一共花了多少钱呢?我仔细的算了一下:2+5+10=17元,所以一共花了17元钱。

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并用数学的 18

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孩子们把收集到的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在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

生活的信息很多,如果有效地选择#数学信息#,就培养了学生收集、选择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同时,数学是一种语言,它能够确切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信息交流能力#呢?我们认为,#数学日记#就是一种较好地表达#数学信息#的媒介,同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相阅读、相互讨论甚至质疑争辩#数学日记#中的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加举一反三,明辨是非,融会贯通,#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教育目的自然得以实现。

互动教学模式以人的社会性和个性化相互关系的理论,探求以互动促自主,以自主推互动的客观规律,研究新的师生互动方式,推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头一天晚上先回想当天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清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需要老师再讲;在学习过程中,哪些题目不会做;对课堂所学的内容的不同见解以及课外习题等有关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可以写在日记中,有的学生还通过数学日记提出自己对数学课的建议。通过日记,还可以及时的捕捉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其高教师自生的素质。其实我觉得这就也是一种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哪些课堂教学环节处理得不好,须及时改进。

我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一个质的飞跃。传统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新课标关注的是人的智力、情感、态度、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学会生活,关注现代社会,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注得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使教学过程是个多目标的过程。“互动式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它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同样强调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和点拨的作用。尤其,重视在构建新知过程,教师侧重 19

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完成新课标对教学过程要求必须实现多目标育人过程的任务。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是一个探索知识之所以成为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方式应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互动式教学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突出学生相互之间、互动学习资源的互补作用,以及重视儿童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儿童自主学习和各抒已见,放开了儿童思维的翅膀,使儿童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有了发展的时空。如阅读课,对课文的理解打破了传统的以“讲”代“读”的形式,采用“读书研讨汇报”的形式,让儿童自主读书,自主找出好词好句,自我领悟品味,真正达到人与文的融汇,让儿童畅所欲言,自读自悟,实现了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儿童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个人经验的介入的构想。

8、总结记录

总结记录能帮助教师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教然后知其困”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中的各个过程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透彻,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的突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我今天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还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高兴;我教得是否愉快,是否感受到了成功,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想明白,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避免同类事情的发生,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记成功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肯定会有成功之处(有意料之中的, 20

也有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例如,某次听课时,上课老师出示这样一道题:李华一天能编15个竹篮,已知每10千克毛竹可编8个竹篮,每千克毛竹0.48元。每个竹 篮的售价是2.1元。算一算:(1)每一个竹篮所用毛竹 的成本是多少元?

(2)李华一天能赚多少钱?对于第一问大家无任何异议,便对第二问却发生了异议。一个竹 篮所用毛竹 的成本是0.6元,要算李华一天能赚多少钱,大部分学生马上列式:“(2.1-0.6)×15=22.5(元)。但有一位学生却站起来说“不一定”,大家把目光投向了他,讲课老师也愣了一下,然后让他说下去。只听他说:“这道题中没有讲明李华一天能卖出多少个竹 篮,只是说他一天能编15个竹篮,若竹篮全部卖出,可赚22.5元,若一个都未卖出,怎么能赚钱?”一番话把全体同学的思维激活了。教师沉思片刻,干脆因势利导,围绕这道应用题展开讨论,大家针对这道应用题开始续编问题,讨论李华卖出几个竹篮就不亏本,多卖几个竹 篮盈利会是多少等。这堂课,因学生的一个问题而改变了教师原先设计的教案,但这何尝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另存为在这堂课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收获更大了,体会更深了。我曾经听过一节语文课,临尾时,教师的一句话让一位学生激动得突然从凳子上站起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非常尴尬。面对此情形,那位教师突来灵感,指着那位同学对大家说:谁能用成语形容一下他刚才的举动?学生异常活跃,有的说:居高临下、目空一切、高高在上、鹤立鸡群、惊惶失措、胆大包天??学生说后,教师说:谢谢你刚才的表演。课后教师作了这样的记录: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教师的教学机智就反映在对这些意想不到的事的处理上,高明的教师能使意外变为意中。我虽不高明,但处理今天课中的意外,我还是感到满意的,至少,我没有怒发冲冠或者疾言厉色。其实,学生的那一站,完全是不经意的表现,并非有意捣蛋,我们犯得着给学生难堪吗?学生的心理是幼嫩的、脆弱的,他们虽然时常会犯错,但绝对经不起打击;课后把这一成功处记下来,对今后的教学是有效的。记失败之处:教学之后,对课堂中出现的失误之处,“败笔”点作些记录,可以避免以后的教学“重蹈覆辙”。如某教师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忽略了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正确书写格式的教学,只重点讲解了求倒数的思考过程;还有位教师在一次上课时,因老母亲生病,我带着忧郁烦躁的心情上讲台,对学生的问答气急败坏,对学生的作 21

业横加指责,整堂课气氛压抑,学生噤若寒蝉,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课后那位教师对整堂课作了分析,认为是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以下的记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情绪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应该学会在踏进教室的那一刹间就调节好自己情绪的本领。要知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直接影响。教师的良好情绪,可使原本萎靡不振的课堂变得激昂而又活跃;相反,原本激昂活跃的课堂会因教师的不良情绪而变得萎靡不振。每个教师都应重视自己的情绪的调节。“教师应把自己的不快留在教室之外,教师来到学校,是属于儿童的教学和教育事业的。”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老师,请你多一点微笑。”说到一件事,是说在酒店门口的礼仪小姐,对每个进门、出门顾客都微笑着说:“您好,欢迎。”“请慢走,欢迎以后再来。”而大多数顾客都习惯了那种形式,或者是觉得那些人低人一等,一般都边和别人说话边进门或出门,很少搭理那些礼仪小姐的人。礼仪小姐也习惯了人们的淡漠,于是,当门口没有人时,她们都冷着一张艳脸,面无表情地站在那儿。有一次,笔者在出门时礼仪小姐又在背着同样的书时,笔者用非常温和的笑容对着小姐笑了一笑,那个小姐立即展开了一个真诚的、欢快的、发自内心的笑颜。同时,笔者还说到了现在每个学校门口的值日教师,当每个学生进校门时对着教师亲切地叫:“教师好”时,很多教师给学生的是一付漠不关心的表情,笔者说:“老师,能不能对着热爱您的学生点点头或者是给学生一个微笑呢?”另外,还可以记再教设计;记他人评价等。长期积累,必将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总之,反思对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教师从教学中学会什么具有重要作用。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学会教学,使课堂中永远荡漾着时代的春风,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灿烂的乐园!

22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在自学中反思

教师自学计划的制定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一中常现英内容提要常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不立说明做事要有计划性怎样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制定自学计划目标一定要明确2制定自学计划内容一定要具体3制定自...

有效评课的自学反思

有效评课的自学反思20xx0213151328转载标签教育一般来说每次听课都有一定的目的任务为完成一定任务而确定听课对象作为教研员听课是为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例如教学水平教学能力驾驭课堂的实际能力等因此确...

20xx年校本培训自学反思

20xx年校本培训自学反思反思一20xx年校本培训自学反思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现就本人的自学反思心得汇报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

20xx年校本培训自学反思

20xx年校本培训自学反思反思一20xx年校本培训自学反思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现就本人的自学反思心得汇报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

自育自学听课反思

自育自学听课反思自育自学听课反思最近在余校的带领下我们都在学习何老的自育自学理论知识虽然也了解了一些自育自学的相关知识但理解还不是很透彻更不知道引导自学型的课该怎么上11月12日我有幸到锦城小学观摩了一节引导自...

骨干教师自学情况反思-陈

继续教育学习反思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

引导自学型课堂反思

引导自学型课程的自学学习何炳章教育文选中的课堂学堂一文我初次尝试了阅读了何炳章先生倡导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教学熟悉这种课型的五个教学环节明确自学重点围绕重点自学讨论自学成果点拨自学得失和巩固自学成果引导学生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反思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反思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门科学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同学们上计算机系已经有近三年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在本科阶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因为计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反思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反思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门科学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同学们上计算机系已经有近三年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在本科阶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因为计算...

教学反思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彭英慧)

教学反思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溪州中学彭英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要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我做过这样的对比在两...

教师应在自学中反思

教师应在自学中反思小康营小学王海霞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老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老师必须解释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标志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和获得从表面上看这是对老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表白细究起来却包涵着另外一番深层...

党风廉政建设“再学习,大反思”心得体会

党风廉政建设再学习大反思心得体会20xx年10月25日项目党工委组织全体员工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再学习大反思活动动员会会上关书记首先传达了公司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再学习大反思活动的通知精神强调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

自学反思(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