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24.3.27

白杨礼赞

[教学目的 ]

1、 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

3、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那矛盾的《白杨礼赞》将带我们走近白杨树的生命世界,让我们感悟白杨树的生命之美!

二、 初读课文

1、 走进作者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 产 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

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 子》等。

2、写作背景

19xx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 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 他耳闻目睹延安抗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 民族远大的前途。当他在西北高原上看到 “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地对抗着西北 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对白杨产生了特殊的情感。 他把对中国共 产 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 于是创作了《白杨礼赞》。

3、解题:什么是礼赞?“礼”是敬礼、致敬 表示崇敬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4、通读课文,解决字词。

无边无垠(yín) 虬枝(qiú)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婆娑(suō) 秀颀(qí)

5、初步感知课文。

(1)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

(2)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思考: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三、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

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 9 节

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总结:

一(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

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

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明确:

本文的线索: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分析:以“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 文章开宗明义,点出“我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平凡”。接着通过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那“傲然地耸立”的白杨树,继而描述了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点,并再三赞美它“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然后紧扣这“不平凡”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树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最后,巧借桶木作比,反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更以激昂的语调发出“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的呼声。自此照应开头,情感聚焦,中心突出,使本体(北方农民)和象征体(白杨树)都形象鲜明,令人感奋。全篇脉络清晰,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四、赏读课文,品味美点

1.白杨树的形象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突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朗读、议论后,教师归纳: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含义十分深刻。

板书: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方面,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待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板书:

总的性格 倔强挺立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2、课文写白杨树,为什么一开始从黄土高原写起?

(1)指名学生朗读第2~4自然段。

(2)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觉得黄土高原像“一条大毡子”。

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从哪些方面描写黄土高原景色?

黄绿错综:黄土——“伟大的自然力”。麦浪——“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色彩)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空间)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地形)

一幅雄伟辽阔的黄土高原的风景画面“扑入”视野,人们的感觉是什么? 先是“雄壮”、“伟大”,由于汽车长时间地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奔驰,人们产生了“倦怠”、“单调”的感觉。就在这时,“猛抬眼”看到了“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白杨树,人们精神为之一振,作者要歌颂的形象——白杨,奇迹般地出现了,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作者视野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作者远看,由面收缩到点。从一排、三五株,到一株。

第4自然段点明那是白杨树,“那”和上文中“远远”呼应,是远指。 为什么说白杨树“极普通”而又“实在是不平凡”?

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说它“实在是不平凡”,是因

为在“单调”的“恹恹欲睡”的情绪中,白杨树的出现出奇制胜,使人清醒,使人振奋。

(3) 描写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白杨树生长在辽阔广大的肥田沃土上,挺立在“雄壮”、“伟大”的背景中,扎根在温暖宽厚的土地母亲的怀抱里。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环境、背景与白杨协调一致,渲染了气氛、衬托了白杨.

3、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指名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讨论:

(l)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采用什么手法?

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式暂退一步: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承认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这是第一层次。用烘托、对比手法赞美了白杨树。

(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第二层,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3)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口头表述加以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①要求句式变换正确。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你应该想到……,你也应该联想到……,你还应该更远一点想到……。

②朗读体会语气。

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问于答,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4、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齐读8自然段

(2)结合背景

《白杨树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 产 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

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 产 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象征 这种托义于物的写法叫做象征。

5、指名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

(1)“贵族化的捕木”象征什么?

讲解: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捕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2)写楠木的目的何在?

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6、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美点?

用词美: 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 温和 坚强不屈,挺拔

句式美: 难道A 难道B 难道C 难道D

段式美: 抑 扬

情感美: 浅 深

象征美: 物 人 神

五、探究写法

1、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2、形散神不散散文在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作者可以围绕中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似乎是游离中心的闲笔,其实不然,它的作用前面已经分析过。文章结尾又以楠木作对比,也是为了烘托、赞美白杨树,我们可以把这种特点叫作“形散神不散”,它还表现在语言形式的整齐有力富于韵律上。

3、托物言志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六、拓展练习

1、思考下列形象象征什么?

蜡烛 落叶 荷花 太阳 梅花等

2、仿照课文,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板书(略)


第二篇: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四单元 第1课 课 题 祖国属于我们

目标要求:

1.了解祖国在腾飞,树立奋发向上的报国志向。

2.知道自己是未来的建设者,懂得要尊重身边的平凡劳动者,愿意向他们学习。

3.了解作为一个主人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合作竞争的能力,能以未来主人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树立奋发向上的报国志向。

2.知道自己是未来的建设者,懂得要尊重身边的平凡劳动者,愿意向他们学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调查身边的无名英雄,听听他们的心声,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寻找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国庆60周年庆典”视频片段)师:看了短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师:建国60年以来,在一代又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正确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的祖国在腾飞。在国庆60周年庆典这个喜庆而又庄严的时刻,全国各族人民都为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我们是未来的主人翁,我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属于我们。(板书:祖国属于我们)

二、学习

1.祖国在腾飞。

⑴ (教师播放“腾飞的中国”视频)师:60年来,我们的祖国在哪些方面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逐步走向小康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⑵ 师: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而那时我们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建设小康社会呢?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展开。

师:小康社会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教育先行是关键。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将来为促进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

⑶ 小结: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国正在腾飞,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社会制度更加完善;人们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意气风发地奔向全面建设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寻找无名英雄。

⑴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为建设祖国贡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留下了光辉的业绩和动人的故事,而大部分人则是努力工作着的无名英雄。他们虽然平凡,但祖国建设事业少不了他们,他们同样是伟大的,值得大家尊敬。让我们来看看一名无名英雄的故事。(教师播放“一生只做一件事”) ⑵ 学生交流感受。接着分组补充介绍课前搜集到的周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的事迹,说一说他从事的职业,他作出的贡献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全班分享,最后填写教科书第72页“实践园”表格。

3.辩论赛。

⑴ 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位位了不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在自己的岗位上执著地工作着,正是有了千千万万这样无私奉献的中国人民,我们的祖国才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走向富强!但是,在发展现代化经济的过程中,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以及个人价值体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见解。

教师出示观点:

A.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的事情,个人只需要读自己的书,追求自己的成功就可以了,没必要关心国家大事。

B. 只有国家的建设事业得到了发展,个人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不应该只追求自身的利益。

学生自由选择,分成正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充当主持人。

⑵ 师总结:现在社会,追求个人的成功和价值的实现是许多人的努力方向。但只有国家的建设事业得到了发展,个人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和贡献。人生的价值只有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的体现,祖国的强大和繁荣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和贡献。

三、拓展

1.全班朗诵“青春的航行”。

2. 作为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我们的父母或许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们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想一想,如何向身边的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作为一个主人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合作竞争的能力,能以未来主人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并针对“优秀未来主人翁应具备的素质”进行班级调查,了解学生哪些能力比较欠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属于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我们的努力。若干年以后,你想从事什么行业,为祖国作贡献呢?我们先听一听一名与我们同龄的六年级小朋友的理想。(教师播放“我的理想”录音)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谈谈自己的理想,并陈述理由。

二、学习

1.师:未来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相处的世界,同时也是全世界各民族相互竞争的世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我们中国的孩子准备好了吗?(教师播放“夏令营中的比较”录音和“调查资料”)

师:听了夏令营的故事,看了调查资料,你有什么感想?

2. 师:我们要胸怀祖国,要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而理想的实现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那么,未来主人翁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呢?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高尚的道德素质(理想、礼仪修养、吃苦耐劳精神等);创新素质;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对科技的感知能力;交往与交流的能力;合作与竞争的能力等。

3.师:未来主人翁所应具备的各项素质是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作为一个合格的未来社会的主人翁,你准备好了吗?我们身上有哪些不足,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

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针对欠缺的能力提出改进建议。

4.师总结: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放眼未来世界,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教师结合课前的调查,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欠缺的能力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以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去改变自我。

三、拓展

1.抒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多少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名人名言值得我们去读、去学。搜集相关的名人名言,与同学交流。

2.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无论是在学校求学的学生还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为更好地加入到建设祖国的事业中去,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服务。请写一封公开信,倡议大家更加努力的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四、反思:

第四单元 第2课 课 题 放眼现代世界

目标要求:

1.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接纳、尊重、关心多元文化。在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下,实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内在统一。

2.培养平等、友爱、公正、宽容的优秀品质,能以理解与合作的精神看待和处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全球共同生存、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了解国际理解教育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历程,认识国际理解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动向。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因为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造成误解甚至冲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聚焦奥运。

⑴ 师:20xx年,在神圣的中华大地上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奥运会。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和主题曲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播放2008北京奥运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奥运主题歌“我和你”)

⑵ 师: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认识世界。全世界一共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共有226个国家和地区)20xx年奥运会共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参加?(204个)

⑶ 师: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展示各国特色文化的窗口。我们透过这个窗口,可以领略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教师播放“奥运会入

场式”)

学生边看边交流从中感受到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2.师小结:世界是一个大家园,生活在多元文化中的我们只有放眼现代世界,才能成为合格的“地球村”公民。(教师板书:放眼现代世界)

二、学习

1.从“刮痧”看文化差异。

⑴ 师: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是用器具,如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不过,一名中国老人用刮痧为他的小孙子治病,却引起了不小的麻烦。(教师播放电影“刮痧”片段) 学生讨论:为什么刮痧会在美国引起这么大的误解?

⑵ 师:你还知道哪些因为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造成的误解?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⑶ 师:正是由于各国、各民族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人们交往过程中才会发生类似的误解甚至冲突。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这些误解呢?(增进彼此间文化的了解)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增进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道德规范的了解?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科书第80页填空题。

师:不同的文化、不同价值观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但地球是个村,如果相互之间不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价值观等,就可能产生冲突,因此,我们需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2.国际理解教育。

师:何为“国际理解教育”?你们能从字面上解释“国际理解教育”的含义吗? 学生自由讲述。

师小结: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陶西平说,简单地讲,“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全球共同生存、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学生自学教科书第81页“广角镜”,进一步加深对“国际理解教育”概念的理解。

⑵ 师: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请想一想,二战后,为什么联合国会倡导“国际理解教育”?

学生自由回答。(谋求和平的希望)

师小结:“国际理解教育”是在交织着冲突、发展、困惑、忧虑和希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正如联合国宪章提出的那样,“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是消灭战争的根本方法”。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第18届常务理事会议上提出了“和平文化的创立”,这成为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⑶ 师: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在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的努力推行下,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新世纪来临之际,国际理解教育迎来了积极、广泛的背景。请讨论:哪些有利的国际社会背景是我们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必然因素。

A. 全球政治民主化:如,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已经成为公认的多边安全体系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机构。联合国安理会有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行动。

B. 经济贸易国际化:世界的经济疆界正在逐渐地模糊,“一国的产品”“一国的技术”“一国的公司”“一国的工业”“一国的经济”等概念正在逐渐地消失。

C. 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体现在语言、衣食、娱乐、体育等文化现象的国际流行,以及国际移民现象的增长上。

D. 信息技术的支持:新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师小结: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对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哲学——“和平、人权、民主”(教师板书),这成为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这也是在当代国际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指南。国际理解教育,是我们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金钥匙,让我们带着这些金钥匙放眼现代世界吧!(教师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笑脸”图片)

三、拓展

全校举办一次“一班一国奥运情”活动。各班自选一个奥运参赛代表国家,在班级门口悬挂对应奥运参赛国的国旗,同时配有英文标识;了解、学习这一国家的相关知识,如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特色景观及参与奥运的历史和著名运动员的事迹等。代表不同国家的班级相互之间结成对子,开展“三个一”的奥运宣传实践活动:出一期奥运主题报纸、说一句本班代表国家的文明用语,开展一次小型体育比赛。(教师播放“奥运情”图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接纳、尊重、关心多元文化。在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下,实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内在统一。

2.培养平等、友爱、公正、宽容的优秀品质,能以理解与合作的精神看待和处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全球共同生存、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先来欣赏几段音乐,想一想,这几段音乐分别属于什么国家、民族或地域?它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教师播放“不同国家或民族音乐片段”)。

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2.师:欣赏了不同国家或民族的音乐,你有何感想?

学生自由讲述。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些音乐虽然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但它们都能被世界上各个民族所理解和欣赏,带给全世界人民美好的感受。

3.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各自的价值。世界文明来自许多国家的共同贡献。请想一想,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在历史上、道德上、智力上、技术上的哪些进步逐渐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或财产?

学生自由讲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全球导航卫星资源共享??)

二、学习:

1.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⑴ 师: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汉语”是承载着东方文明的一种标志与成果。(教师播放“汉语”) 教师提问:

A. 汉语属哪一种语系?主要在哪些国家和地区使用?世界上大约有多少人使用汉语作为母语?

B. 汉语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哪两个时期?

C. 汉语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师小结:汉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个性,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独特的尊严。

⑵ 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上使用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语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通用的语言之一。汉语对其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字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例如日语、韩语、越南语中都保留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以及汉语书写体系文字。(教师出示“日语、韩语、越南语中的汉字”)我们现在学习的英语中,也有不少词是“借用”汉语的发音演变而成的外来词,如Kungfu(功夫)、Tofu(豆腐)、Typhoon(台风)等。同样,汉语中也有很多外来词。你知道的汉语中借用英语的外来词有哪些?

学生自由讲述。(教师播放“源自英语的外来语”)

学生讨论:

A. 为什么一种语言会吸纳不同语言体系的词汇,并且外来词“安家落户”的现象会日趋频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外来词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结果,是语言交流中的必然现象,是文化发展的产物。语言在演变发展过程中,海纳百川,不断汲取着其他语言中活跃的词汇以充实壮大自己,并应时摒旧纳新,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近几十年来,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使语言接触、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变得尤为突出。

B. 外来词对我们民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有何影响?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汉语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具有传承性,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正是这种传承性和包容性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

⑶ 师:既然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那么是否可将汉语逐渐替代其他语言,最终使全世界人民利用同一种语言交流、沟通?

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个性,有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尊严,并构筑了世界文明。从语言的角度延伸出去,不同的人民在生活方式、传统习惯、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所不同,但各自都有存在的理由。各国无论存在何种差异,都有权力和义务在国际机构中合作。

2.我们是“地球村”的公民。

⑴ 师:国际性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持续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理解的能力。当今世界竞争与合作越来越普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多元文化下寻求共同的基础,相互理解、磋商、合作,求得和平与发展的稳定局势。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有三大创举——40年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年代人类首次登上月球、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工程——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教师播放“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研究”) ⑵ 学生讨论:

A. 由6国科学家共同研制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意味着什么?

B.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成功绘制这项先进技术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无疑将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为什么在花费13年时间,投入巨额研究费用,众多科学家参与成功绘制后各国政府愿意公开公共数据库信息?

⑶ 师小结:国际合作使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绘制产生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地球村的公民既要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地球村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三、拓展:

1.课后阅读“燃亮蜡烛而不只是诅咒黑暗”,写一篇随笔。

2.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以“京剧和歌剧”“中医和西医”“交响乐与民乐”“国画与油画”为主题,探究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感受文化传承的融合性。

四、反思:

第四单元 第3课 课 题 迎接美好未来

目标要求:

1.展望未来社会,树立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2.回顾、总结小学生活,具备中小学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

设想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为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课前阅读《小灵通漫游未来》,想一想书中哪些幻想已经实现了,哪些尚未实现;还有哪些是作者当时没有幻想到,而我们现在已经广泛运用了。

3.学生分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搜集未来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趋势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作家叶永烈伯伯的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写于19xx年。该书是通过眼明手快的小记者小灵通漫游未来市的所见所闻,对未来做了全景式的“扫描”。(教师出示《小灵通漫游未来》)书中哪些幻想已经实现了,哪些尚未实现?还有哪些是作者当时没有幻想到,而我们现在已经广泛运用了?

学生讨论:

⑴ 小灵通前往“未来世界”,乘的是“原子能气垫船”。如今,气垫船已经很普通,从上海至宁波、从深圳到珠海,每天都有“飞翔船”往返。(教师出示“飞翔船”图片)所谓“飞翔船”,也就是气垫船。虽然小灵通乘坐的以原子能为动力的大型气垫船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来,但也许不久的未来就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⑵ 小灵通当时手腕上戴的是“电视手表”,如今,“微型电视”已经成为了大众化的商品化。(教师出示“微型电视”)

⑶ 《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写到“环幕立体电影”,汽车驶进电影院,坐在车里看电影,如今已经变为现实。(教师出示“环幕立体电影”)

⑷ 小灵通见到小虎子的“老爷爷”(曾祖父)下棋不戴眼镜,很吃惊。一问小虎子,这才明白:“他的眼睛不花,那是因为他眼睛里装了老花眼镜。镜片是嵌在眼睛里的,所以你看不出来他戴眼镜。我的爸爸的眼睛里也嵌着镜片,不过,他嵌的是近视镜片。”这种“嵌在眼睛里的眼镜”,如今比比皆是——隐形眼镜。(教师出示“隐形眼镜”)

⑸ 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曾写及“未来式农厂”,在巨大的玻璃温室里,工厂化生产农产品。这样的“农厂”如今已经有了。当然,书中所写的“一个月可以收一次苹果,半个月可以收一次甘蔗,10天可以收一次白菜、菠菜,而韭菜在一个星期内就可以割一次”,还有那“红红的苹果,比脸盆还大,黄澄澄的橘子像一只只南瓜”,“切面圆圆的像张圆桌面”的西瓜等则尚需努力,才能变为现实。

⑹ 小灵通在未来世界乘坐的“飘行车”,不仅能在地面行驶,而且能够在空中“飘行”。美国电影《第五元素》中用三维电脑动画制作出了“飘行车”的特技效果。这种“飘行车”,也许会在21世纪出现。(教师播放“飘行车”)

⑺ 《小灵通漫游未来》中还有许多科学幻想,尚待21世纪实现。如,天气完全由人工控制,晴雨随意,“天听人话”;天空上高悬人造月亮,从此都市成了真正的不夜城;家家都有机器人充当服务员;人的器官可以像机器零件一样调换,从此人“长生不死”??

⑻ 《小灵通漫游未来》中,作者没有幻想到电脑在如今信息化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⑼ ??

2.师小结:现在读《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作者四十多年前的一些科学幻想已经实现,或者即将实现,还有一些科学幻想尚未实现,仍可以说是“展望21世纪”或者说是“展望未来”。未来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让我们像叶永烈伯伯一样,一起来展望未来,迎接美好未来!(板书:迎接美好未来)

二、学习:

1.未来社会的科技发展趋势。

⑴ 师:人类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使从前的梦想到如今都变成了现实。科技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航天事业上,还体现在各个领域。可视电话成了新时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火车凭借科技的发展一次又一次地提速,超越了日行千里的奇迹,孙悟空拔几根毛变出几个孙悟空的神话现在通过克隆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了??未来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未来的科技会有怎样的发展呢?你能大胆畅想其他方面科技的发展吗?

学生自由讲述。

⑵ 师小结: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科技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2.未来社会的物质生活发展趋势。

师:科技以人为本。科技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也将改变未来人的衣、食、住、行。在未来的社会中,这些方面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畅想,小组长记录,交流后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⑴ 未来的衣服:更舒适、美观、多功能??(教师播放“未来衣服的功能”) ⑵ 未来的食物:更绿色、健康、多样??

⑶ 未来的建筑:更舒适、便捷、高质量??(教师播放视频“未来之家”) ⑷ 未来的出行:更便利、快捷、安全、环保??(教师播放“未来的出行”图片)

师小结:未来社会是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人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将大幅度提高和改善。

3.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的发展趋势。

师: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之间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教师出示“世界各国之间发展趋势”)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分成两方举例进行辩论。

师小结:在发展与危机并存的今天,大多数国家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明白任何一项突破性的进展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和平、和谐、发展,各国之间,未来才会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只要携手,各国就能共建美好未来。

4.未来社会的特征。

师:从设想未来社会科技、物质生活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未来社会有哪些特征?(教师出示“未来社会的特征”)

学生自由讲述未来社会还可能会有哪些特征。

5.21世界前10年内十大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世界窗”。讨论:

⑴ 这些预测哪些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

⑵ 目前未实现的预测哪些能成为现实,哪些不太可能,分别说明理由。 ⑶ 假如这些预测都成为现实,你认为对人类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拓展

1.师:未来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把未来建设得更美好。现在,我们是6年级的学生,50年以后,我们就是老人了,已经为社会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给50年以后的自己写封信,向“自己”介绍未来社会的情况和未来社会中人的素质要求,现在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怎样才能在自己成为老人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

2.19xx年,叶永烈续写了《小灵通再游未来》。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作者又续写了《小灵通三游未来》。课后阅读这两本书,尝试像叶永烈伯伯那样写一则幻想未来的短篇科幻小说。全班评选出优秀作品出一期黑板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回顾、总结小学生活,具备中小学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

2.激发同学们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一个大的玻璃瓶作为“心愿瓶”和写心愿的彩色纸。

2.学生采访7-9年级的哥哥、姐姐,从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了解他们眼中中学的校园生活与小学的不同之处,有哪些苦与乐以及相应的对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学生活即将同我们挥手作别,再过一段时间,大家就要升入中学,成为中学生了。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对即将毕业、面临中学生活的感受。教师提示“渴望”和“担心”等多种感受交织的心理状况。

2.(教师播放“测试题”)学生交流,全班逐题分享。

3.师小结:中学生活与小学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变化,对此有些担心是很正常的。不过,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在迅速地提升,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会让自己获得更快的成长。

二、学习:

1.(教师播放“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录音)学生分析薛瓦勒成功的秘密。 师小结:怀有梦想,坚持不懈,普通的石头也能变成美丽的城堡。

2.(教师取出“心愿瓶”)师:面对即将到来的7年级生活,让我们悄悄许下一个心愿,装在这个漂亮的“心愿瓶”里。

教师指导学生写下“我的心愿”。学生交流自己的心愿。

师生签署“一年之约”:我们约定,明年此时,我们再次相聚,看看我们的心愿是否能实现。师生郑重地签署自己的姓名。

3. 师:要实现在中学时代开始的愿望,我们首先要掌握适应中学生活的方法。

学生交流课前采访的中学段的哥哥、姐姐们眼中中学的校园生活与小学的不同之处,有哪些苦与乐以及相应的对策。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他们认为可行或已经在运用的方法。

4.师:中学生活是一个新起点,但也是小学学习生涯的延续,回眸审视自己的学习习惯方法与意志品质,反思自己经历过的得失,整理自己值得改进的方方面面,我们才能以一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展望未来,在新的起点上,用青春、热情和意志,构筑美好的学习生活。

学生总结自己小学生活的得失,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分享四年《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收获。

5.师: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建设未来,最现实的就是从现在开始,一个一个脚印去努力。面对就要到来的中学生活,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学生根据对中学生活和自己现状的了解,制订相应的计划,填写卡片“时刻准

备着”,并交流汇报。

6.师小结:我们在不断成长,中学生活是一个与我们能力相匹配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容面对。只要我们满怀希望,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我们的心愿一定不会留下遗憾。

三、拓展:

(教师播放各年级班级段活动的照片)全班齐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四、反思:

更多相关推荐:
self-introduction 大全

HottopicSelfintroductionVolunteerwanted招募自愿者foranInternationalEnglishSummerCampAsaboyof17Iamoutgoinggooda...

Self-introduction

UnitThreeSelfintroductionPartIHowtoWriteSelfintroduction1BriefIntroduction简要说明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介绍好不好...

Self Introduction例文

SelfIntroductionHelloeveryoneImverygladtointroducemyselftoyouMynameisYangYifanandyoucancallmeAysunImfromBeihaiandno...

My Self-introduction

MySelfintroductionGoodmorningafternooneveryteacherandprofessorsThankyouverymuchforgivingmetheopportunitytoattendthi...

self-introduction 自我介绍范文

FirstIwannasaythatallofusmusthavemadeorlistenedhundredsofthesocalledselfintroducessowhatsyourfeelingthenYoumayfeelt...

英语自我介绍(self-introduction)模板

英语自我介绍例文模板Sample1MynameisIamgraduatefromseniorhighschoolandmajorinTherearepeopleinmyfamilyMyfatherworksin...

self introduction

中英文自我介绍范例谢谢我叫xx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xx专业方向是是信息与系统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所以我选择了xx选择了我现在的专业我希望在未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特别注重与此相关的专...

self-introduction

MyBestFriendGoodafternoonladiesandgentlementodayImverygladtostandtosharemyfortunewithyouAndmyfortuneismybestfriendA...

Self-introduction

MynameisHeRongxinhailingfromJinzhouinnortheastChinaIrecentlygraduatedfromXi39anJiaotongUniversityinthespringsemeste...

Self-introduction

SelfintroductionGoodmorningeveryoneThanksforgivingmeachancetobeherefortheinterviewAndpleaseallowmetomakeabriefselfi...

Self Introduction in an Interview

一英文自我介绍面试时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而最令人哑口无言的往往是一些最简单和最常见的题目比如quot请你自我介绍一下quot大多数应征者的反应是我应该如何作答呢其实要懂得应对此问题就要先做好准备You39l...

博士英语面试-self-introduction

HonorableProfessorsGoodmorningItsreallyagreathonortohavetheopportunityforthisinterviewImverygladtomakeabriefselfint...

self introduction(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