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 上册 教案与反思

时间:2024.4.13

第一单元

1山中访友

第1课时

内容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知识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教育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五、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六、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简笔画)

课后反思记载

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上课时,首先出示文题,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问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稀有动物,有的认为去访问某个建筑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继续阅读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情感教育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师生活动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山泉——姐姐

清 晨 访 友

悬崖——爷爷

夜 色 归 家

(好心情)

老柏树——慈祥

(好记忆) ??

课后反思记载

本课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在教授本课以朗读为主,体会句子的含义后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感悟,体会.尤其是学第五自然段,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的想象里非常丰富,而且能读出美感.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诵课文里的段落。

第2课 山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积累好词佳句。 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教育

体会作者对山林雨景的那份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和想像课文所描绘的山林雨景。

难点

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 解决字词问题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山雨的

2、 小组内展开讨论

3、 自由发言

4、 分段学习课文

⑴读第一部分,想想山雨来时有什么特点,在书上画出

①来得突然②下雨的范围大③雨声由小变大

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⑵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① 自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美的,最喜欢的句子

② 学习写雨中的景物时抓住了什么特点

③ 全班讨论

④ 这变化给我的感觉是怎样的?⑤ 这雨中的绿色到底是什么样的?

⑥ 读这部分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⑶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

① 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什么?

② 全班讨论。

③ 闭上眼睛感受

5、 带着对山雨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6、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山雨

声音 美

颜色 鲜

课后反思记载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层次清晰,语句优美,所以学生学起来不是很难,所以还是以感情朗读为主.效果不错.但一些学生对一些想象句和比喻句还是易混淆,看到“仿佛”就以为是比喻句.

第3课

草虫的村落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情感教育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课件出示)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

——

游侠

小圆虫

——

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动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课后反思记载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小虫、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拿到这样的文章,喜读、乐读。在品读感悟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时,以读代讲。应采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师的引导和充分地朗读中展开交流。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继续阅读理解课文。

2、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情感教育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重点

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亲情

友爱

艺术

勤勉

智慧

和谐的世界

课后反思记载

奇异的想象,优美的语句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体会,课后的小练笔学生写得不错.有写蚂蚁的,有写蚊子的,还有写七星瓢虫的,能将自己观察到的虫子的习性特点写出来,但联想和想象还是太少。

第4课 索溪峪的野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教育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重点

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思想感情。 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张家界森林公园)

二、自渎文章。(出示自学要求):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

三、反馈、讲授新课

1、读了这篇文章,给你了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 (山,水,动物,游人)课件展示。

3、你对索溪峪的什么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喜好灵活安排学习段落。)

山:山有什么特点?“野”表现在哪些哪里?(课件展示)

作者一开始把它与其他的景点进行比较,那他是不是在贬斥他们呢?为什么?作者是怎样地把这“野山”逼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呢?(先概括后具体)

水:水野表现在哪里的?文章在描述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动物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游人“野”表现在哪些方面?(解释“老叟”“返朴归真”“市井”)

4、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

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是啊。作者此时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了,水也不再是水了,它们是充满朝气的青年,是充满灵气的孩子。它们率真而自然,不加修饰,不事雕琢,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客的胸怀。在作者眼里索溪峪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宠儿,那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文“野”又是什么意思?

四、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五、总结。(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板书设计:

4 索溪峪的野

意念净化->野(山、水、物、人)->返朴归真 荡涤胸怀

课后反思记载

教学中先以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例,体会课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之后让学生从水野、物野、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举例说说领悟到的表达方法。然后进行欣赏性的品读。

口语交际1

第1课时

内容

口语交际1

教学

目标

知识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情感教育

3、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能流利的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说出来。

难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准 备

课件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

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

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

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课件播放有关资料)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

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

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

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课后反思记载

通过教师的创设,引导,提升,提炼等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如此,“口语”的能力和水平才

能得以提高。“交际”那就是要实际运用,而且是在与人交往中运用得当,运用得体。讲得

白一点,口语交际课就一定得说话,而且要多说,还不能只一个人说,要和别人说,一次要

比一次说得好。

习作1

第2、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情感教育

3、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难点

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 听雨、游×××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课后反思记载

多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充分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选读课文1

林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

感受大兴安岭特有的温柔的美。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游览大兴安岭产生的“亲切、舒服”之感。

方法

自读、点拨、感悟。

课 前准 备

朗诵磁带,大兴安岭的图片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出示课件)

二、自读理解

1、练习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思考)作者描绘了大兴安岭的那些景物特点。

2、想一想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三、汇报交流

1、按要求自学。

2、分组交流自学情况。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3)学生说一说岭、林、花的特点。

四、讨论交流作者的感受

1、读一读带有“亲切、舒服”的句子。

2、讨论交流,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每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如,第一次写作者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与想象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截然相反的美,油然而生“亲切、舒服”之感,第二次是描绘了大兴安岭景物特点后联想到这种引人入胜之美不仅可供观赏,而且与祖国的建设结为一体,越想越钦佩心中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是参观林场后,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互促互荣,“亲切舒服”之感更加深厚。)

五、教师小结

“岭”多而温柔。“林”浩大、广阔、一望无际,像浩瀚的海洋,一片碧绿,绿得难以形容。“花”的种类多,色彩鲜艳。

六、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

2、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1、林海

岭、林、花、林场、亲切、舒服

美丽 可爱

课后反思记载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现的“亲切、舒服”,通过图片和影像反复有感情朗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同样的情感,从而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回顾、拓展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情感教育

重点

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课后反思记载

指导学生搜集并积累古诗句,并受到熏陶。

第二单元

第5课 詹天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情感教育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难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 备

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师生活动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詹天佑

1.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找到它。

2.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合作学习,了解人物

1.生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自己读到这些文段后的体会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小组的观点,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国的工程师,否则他们就要干涉。就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没吓倒,而是顶住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

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3.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4.师抓住学生找到的重点文段,一边让学生谈体会,一边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文,读出爱国情感,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带着那样的感情读文。

教学预设: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时,(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学生能谈到詹天佑那种浓浓的对国家的情感时,就让学生大声读,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反复诵读中,让学生带着那样的情感背诵出来。

四、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板书设计

詹天佑

杰出 爱国

课后反思记载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给这条铁路取了名称,如“天佑路”,“创新路”,“爱国路”,“争气路”,“中国路”等等,既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也帮助他们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教育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难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 备

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师生活动过程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真初读了课文,了解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同学们还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2.生提问题,讨论解决。

教学预设一:此环节要注意解决课后二题,如若学生没有提出这几个问题,则由老师带领大家找出此问题。反复读文章那一段的描写,在读的基础上,画出示意图,再读检查自己的示意图是否正确。

教学预设二:学生可能问: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京张铁路才200公里,为什么詹天佑能凭借京张铁路成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师可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预设三:学生可能问: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教师可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社会背景的资料进行理解。意识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帝国主义的野蛮、狂妄。从而痛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行径感到愤怒。)

3.学生谈感受,师生总结。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

二、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齐读课文。

2.归纳主要内容。要求力争完整、简洁地说出文章围绕着詹天佑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教学预设: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归纳的情况,引导学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多请学生表达,训练学生的口读表达能力。

3.师带领同学总结全文。

师: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

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00年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

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1.师生齐读综合性学习要求,思考: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生自由谈自己最希望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与班上同学结队,并进行分工。

4.师提出建议。

A 表格式

B 自己设计图形,将内容放入图形中,如画一棵大树,将树的枝丫上放上收集到的资料,并注明收集资料的方式。

C 小图册形。

D 研究报告式。

E 习作展示式。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将其以其它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说明:活动的布置在课堂上,学生完成时间可利用家庭作业时间,在活动中,应注意提醒学生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对资料的收集及整理,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删减找出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不要只是完成了资料的堆积;第二,要注意收集资料的途径的多样化,不要仅仅拘泥于一两种资料收集方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活动完成后,用一节课展示,小组成员自己设计展示方式,由老师评出奖项,对学生进行鼓励。

板书设计

詹天佑

毅然受命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提前竣工

课后反思记载

因本课的教学是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学习内容之后(为什么说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直接进入第二部分的教学(课文又是如何来体现他的杰出之处的?)。第二部分,我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教学“勘测线路”时,让学生通过画句子,写批注,朗读、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

6.怀念母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情感教育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 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特教生也说出自己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课后反思记载

不同感情基调的文章教师在讲课时,应用不同的语气、语调、不同的表情,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怀念母亲》文章,应该说非常到位。这篇文章,教师应带着忧伤、深沉的语气去读文章、讲文章,让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情感教育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

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 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活动过程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国母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xx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国母亲

课后反思记载

执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7*彩色的翅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教育

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 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3.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课后反思记载

《彩色翅膀》这篇阅读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小昆虫与种植植物的关系,更让我们看到一位海岛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改造海岛,保卫着海岛。我们相信,不久,海岛将变得美丽、富饶。

8*中华少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情感教育

培养热爱中华的情感

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方法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课 前准 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课后反思记载

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光有朗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为了朗读而去训练朗读,这篇课文的教学还应有它更深刻的内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引领学生去遨游、去领略。于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去图书馆查找有关的资料,上微机室寻找未解的迷茫,以求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也在备课中格外细致地分析了每一个字词,每一个知识点,力求做到“学生有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

重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

难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

方法 演讲法

课 前准 备

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师生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 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课后反思记载

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他们分好组,随时进行调控。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二、三课时

内 容 习作二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

2、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情感教育

表达爱国情感。

重点

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难点

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师生活动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板书设计

要求:

1、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2、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3、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课后反思记载

学生在讲和写的过程中主题不是很鲜明。需要引导讲解,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选读课文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 揣摩课文表达的顺序。

2、 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或者是令自己振奋的段落。加深对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在朗读中,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感悟

情感教育

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难点

推测文中的重点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方法

自读、点拨、感悟。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是以什么为动力升入太空的吗?对,是运载火箭。在50年前,有一个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的人想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却遭到百般阻挠,结果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课(板书: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情?

二 .初读课文

生读文.

谁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情?读后汇报

三.理解课文

他千方百计的要回到祖国来,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

你们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他“爱国”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最能体现钱学森热爱祖国的句子。

生读文,找句子。

指名汇报:谁能说一说最能体现钱学森热爱祖国的句子?(生读钱的话)学生齐读。

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一切”指什么?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专家”、“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让学生齐读一切所包含的内容。

生回答,师相应的进行板书(金钱地位名誉)但他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板书:放弃) 不放弃祖国,他回国要做什么?(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那么此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比较一下他们在表达钱学森的心情上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第二句表达的更急切一些)

从“立即”这个词,可以知道钱学森迫切想回到祖国,作出回国的决定是毫不犹豫的。 但是他迫切的心愿受到了美国当局怎样的阻挠?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的相关段落,认真阅读,找一找,画一画。

生汇报学情,师相应进行板书:折磨拘留迫害

读到这,你们有什么感觉?(愤恨)

是啊,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但是钱学森没有屈服。他是怎样回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让你感到精神振奋的句子画下来。

指名读,说说“被迫”的意思。(是不得不,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出示课件比较: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 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这充分说明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板书:热爱祖国

师总结:“是啊,从19xx年建国到19xx年,将近7年,这7年的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是多么漫长!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在

这20年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学森博士深深的敬仰之情读一读课文。(这样??) 钱学森回国以后,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为我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此时此刻,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心得)

你们说的真好,钱爷爷也要送给你们一句话(出示课件):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 产 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学森

(请同学们齐读)

师总结:同学们,钱学森博士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使我们深受鼓舞。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老师期待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更期待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

板书设计

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金钱

地位

名誉——放弃

热爱祖国

折磨

拘留

迫害——坚持

课后反思记载

在教学中,要把“读”贯穿始终,用读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回顾·拓展二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2.积累爱国格言;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情感教育

感受深厚的爱国情感。

重点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难点

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 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师生活动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让特教生先说说读后交流的内容)

(1.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铭记在心呢?说的时候注意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4.抽生交流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明而赞叹,为你们的收获而高兴,那所有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那么令人骄傲吗?我们组内的同学互相评价一下活动中的表现吧!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 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发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诗歌,抄录了祖国的世界之最)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我想你们也作好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准备了吧。那就给教材中的同学比试比试!

2.自己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在教室分类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课后反思记载

注意指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

第三单元

9 穷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

重点

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准 备

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读课题,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

2、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3、交流学习,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课后反思记载

《穷人》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小说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经过作家巧妙的文学加工就变得充满温情、悬念以及最淳朴、真实的心灵美。本节课我引导学生搜集了大量托尔斯泰的资料,整理出他的写作风格,并对课文初步进行了分析,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时比较顺风顺水。对本课的字词,我尽量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认识,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较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的高尚品德。

情感教育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难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感受桑娜一家的穷苦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与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二、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1、找出并齐读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2、完成以下问题: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总结: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话, 准确的表现出桑娜的内心。

三、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现渔夫的重点句:

3、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4、小结: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板书设计

穷人

桑娜 渔夫

想起 皱起眉 忐忑不安

一边想,一边敲门 熬过去

理所当然

站在门口想

义不容辞

心想

非??不可??

课后反思记载

鉴于本文的写作技巧既多样又精妙,我按照情节的发展巧妙设计了许多过渡语,设疑句及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的问题,边理解边点评。他们能较好体会到原文中语句所传达出的弦外之音,体会到某些地方写法上的独到之处,甚至还能体会到对桑娜和渔夫性格刻画方法的不同之处。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情感教育

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并向他学习.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就课题及“欺骗”质疑。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展示交流。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重点句段:

“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3、“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4、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5.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6.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7.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作者明白什么了?把它写出来。

板书: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课后反思记载

本课的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进文本,生发出切己的真情体验;而后以学生的积极发现为基点,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思维成果,探讨出新的认知领域,提升个性情感体验,学生充分认识到“给予是快乐的”,体会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情结”所在——人人有情,人人有爱。

11、唯一的听众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已学过的写人的方法,感悟文章中的人物。 情感教育

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重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朗读课文。

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读重点句段,感悟人物。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导言引入,板书课题。

2、自由朗读课文。

3、思考回答:

(1)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组合作找出生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5、再读课文,用前面组成的词语造一个句子,赞美文中的老妇人。

6、补充句子:这是一个( )的老妇人。

二、自学课文,体会老妇人独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灵

1、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

2、同位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

3、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出示老妇人的几段话。

出示:我猜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2)从课文中我们到这位老妇人的身份怎样?(3)她听到我刺耳的拉琴声,看到我要离开,老妇人会想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听了老妇人的话。我会想什么 ?(5)指名朗读这段话。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1)老妇人为什么说这番话?她此时会想什么?(2)从“每天”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3)听了她的话,我会想什么?(4)齐读,感受老妇人的美好心灵。

出示:我停下来时,他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老妇人说这话的用意是什么?(2)这句话对“我”有什么作用?

出示: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

(1)老妇人为什么这样说?(2)此时我会怎样想?(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讨论:

1、在老妇人的鼓励下,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2、当妹妹告诉我,老妇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时,“我”会想什么?

四、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最后一段。

1、学生齐读最后一段。2、讨论“老妇人的言行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六、小结

1、指名朗读全文。2、说说作者前后发生了设么变化?从他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看课文中的彩图,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美好的心灵。

课后反思记载

本节课的教学,我在学生初步感悟语言,体味情感的基础上,对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赏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不但保证了学生的朗读时间,更有明确的要求与指导。不论提出何种要求,采用何种指导方法,有一点总是应该强调的,那就是要让学生读得投入,读出味道。学生读得心味盎然。

11、唯一的听众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熟读课文,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妇人美好的心灵.

2.感悟文章中的人物.

情感教育

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重点句段.

难点

感悟课文中人物形象.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听写词语:

沮丧 灰心 懊恼 羞愧 神圣 伟大 庄重 隆重 静静地听 悄悄地打 平静地望

二、指名回答:

1.课文中的“我”开始在音乐方面怎样?后来又怎样?(白痴 演奏家)

2.是谁创造了这一奇迹?“唯一的听众”是怎样来创造这一奇迹的?

三、感悟课文

1.我们迅速浏览课文,把文中描写老教授的“平静地望着我”的句子,划出来,体会体会含义。

2.第一次:“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的动作?你读懂了什么?

3.老妇人还说了哪些话?(分读4-7小节,老师4、6,学生5、7)

4.从老妇人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5.第二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你读懂了什么?(一直:夏日炎炎、寒冬腊月、细雨蒙蒙、感冒发烧)

6.比较词语:“练习”“演奏”能否调换?读一读,读好了,就理解了。

“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

“同时每天清晨,我还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过渡: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终于有一天,妹妹告诉了我真相,揭示了谜底。

7.我们来看这两个“秘密”有什么不同?

(1)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

(2)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

8.正因为这老人美好的心灵——(接读12小节)

9.第三次:“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

老教授在听到了真正的音乐时,有什么想法?(练写)

四、质疑探究:

1.课文的题目“唯一的听众”,还能换哪个题目?(特殊的听众)

2.特殊在哪里?请你用简单的一句话说说。(美丽的谎言)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美丽的谎言

“白痴”

演奏家

课后反思记载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感悟“我”的心路历程,体会“我”在老教授的鼓励、赏识之下的变化很巧妙,很有艺术性,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紧密而自然地结合了起来。我用真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用挚爱点燃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还孩子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心灵的自由,整课堂是和谐的,焕发出了生命活力的。

12、用心灵去倾听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情感教育

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难点

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直??直到??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课后反思记载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弄清楚了谁在用心灵倾听谁的话?体会到用心灵倾听能给别人带来帮助,缓解对死亡的忧伤与恐惧,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释疑,效果不错。

口语交际 习作三

第1课时

内 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

2、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情感教育

认识到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重点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方法

自主、合作

课 前准 备

学生搜集好的资料

师生活动过程

一、确立辩论双方

1、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

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1、导语: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那该怎么辩论呢?

2、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1、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教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1、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课后反思记载

指导学生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口语交际 习作三

第2——3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情感教育

明白人间处处有真情。

重点

注意选材和文章的结构安排。

难点

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方法

讲解、指导

师生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话,情境导入

1、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孩子你曾经帮助过别人?感受到陌生人对你的关爱?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2、这节课我们就将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下来,再修改成为佳作。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文中习作提示。

2.交流习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1)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2)写前先构思。

(3)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挖掘记忆,交流构思

1.指名学生交流。

2.学生评议,补充。

四、回顾本单元课文,小结写作方法

1、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

2、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3、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4、语言平实,感情真实。

五、试写初稿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找喜欢的伙伴修改。

六、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朗读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地方

七、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规范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课后反思记载

注意指导学生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选读课文3 小抄写员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教育

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方法

合作、交流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他的什么事,他是个怎样的孩子?2)读出本课中要求认读的词语。(多媒体出示有关认读词语。)

2、教师检查预习

二、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出标记)

1)认真读课文,看看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偷偷地做?

2)当他被爸爸误解后,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交流质疑。(先小组交流质疑,再全班交流质疑。)

4、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两个问题汇报交流。

三、抓人物心理活动,体会思想感情。(出示课件)

1、学生听读课文,用~~画出写叙利奥几次受到父亲责怪后心理活动的句子。

2、学生画出句子后,教师组织反馈,结合具体语句引导学生认识写人物心

理活动的几种常见方式:加提示语、不加提示语、作者根据人物表现对人物心理活动猜想描写。

3、学生读一读与这些心理活动紧密联系的自然段,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精读叙利奥心理活动的语句,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1、学生朗读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及相联系的语句,并讨论:是什么力量使他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要流出的眼泪,继续做下去?

2、讨论: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一次又一次动摇停止不做的决心,不断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帮助父亲工作?(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写父亲发现自己错怪儿子后的话语和行动的段落。

1、默读25------30自然段,画出写父亲发现自己错怪儿子后的语言、行动的句、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3、小抄写员

父亲 儿子

高兴 快活

提醒、动怒

难受

责骂 忍泪

不知情

冷淡 伤心

不管

心像刀割

懊悔、慈爱

快活 ——知情

课后反思记载

教师引导学生自悟、分组交流,找出人物心理变化的线索,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领悟文章中人物体恤父母,有家庭责任感的崇高品质。

回顾 拓展三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 积累谚语。推荐课外读物。

情感教育

学会欣赏与积累。

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难点

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方法

合作、交流

师生活动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5.学生自由吟诵。

6.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三、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课后反思记载

引导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第四单元

13 只有一个地球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及写作顺序。

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重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脉络及写作顺序。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分段读课文。

2、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自由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效果

1.采用不同的方式读生词。

2.指出难写的字指导写法。(裹、滥、胁)

3.让学生交流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

第二段:(3~4自然段)

第三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课后反思记载

学生预习情况较好,字词掌握牢固,理清了课文脉络及写作顺序,效果较好。

13 只有一个地球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2. 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关系,懂得应该精心保护它。

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重点

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

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地球是渺小的;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

2.练习朗读描写地球并不多的句子,体会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找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

(3)欣赏课件朗读,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4.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有感情的朗读,并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要这样说?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谈。)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4.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

5.指导朗读5——9自然段。

6.概括段意。(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四、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空间有限 粮食紧张

13、只有一个地球─────────人口膨胀──住房紧张─┐不

资源有限 水源紧缺 能

环境污染 移

爱护 地球日 4月22日 居

课后反思记载 由于学生课文朗读较熟,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果较好,达到了教学目的,激发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14 大瀑布的葬礼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情感教育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请你找出并读一读。

2、课件播放大瀑布昔日雄奇的景观,学生观看。

2、课文的哪部分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指名读一读。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由此你想到什么?

4、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

5、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布置作业

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4 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 雄伟壮观

如今 逐渐枯竭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课后反思记载

借助课件让学生对大瀑布昔日雄奇的景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再读课文描写如今大瀑布样子的句段,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5 这片土地是圣神的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情感教育

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准 备

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有关课文背景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3、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弄明白这几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学生交流文章背景材料。

4、教师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5、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6、划分段落。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请个别学生读1——3自然段。

2、这3个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画出来。

3、.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4、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5、学生自由读第1一3自然段,想一想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6、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四、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课后反思记载

理解了文章写作背景,再读课文,学生很容易进入西雅图酋长的角色,这一环节安排较好。

15 这片土地是圣神的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教育

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难点

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3、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4——8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6)自由读第8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1)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三、 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四、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课后反思记载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背诵感受最深的段落。调动了学生的背诵兴趣,结果很好。

16 青山不老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绿化家园。

重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难点

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1——5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5.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6、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7、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同桌交流并有感情的朗读。

3、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课后反思记载

课件播放了解晋西北自然环境,然后读课文在了解老人的事迹,感染了学生,对学习后面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口语交际.习作四

第1 课时

内 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

1、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2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

情感教育

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重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难点

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方法

自主、合作

师生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2、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汇报交流了:(1)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2)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1)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评价

四、组内交流讨论(2)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五、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课后反思记载

培养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习作四

第2 课时

内 容 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学习搜集相关资料的搜集。

2、学习写建议书。

情感教育

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学会搜集资料。

难点

掌握建议书的一般格式,学写建议书。

方法

指导、练习

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3、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4.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范读几篇例文让学生明白建议书的格式。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课后反思记载

指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掌握建议书的一般格式,学写建议书。

习作四

第3 课时

内 容 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知识

1.培养兴趣,学习评析作文。

2.在别人的帮助下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教育

培养评析作文的能力。

重点

学习评析作文,能给同学提出恰当的建议。

难点

在别人的帮助下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方法

合作、交流、修改

学生习作

师生活动过程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1、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3、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课后反思记载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学习评析作文,能给同学提出恰当的建议。

选读课文4

鹿和狼的故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教育

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重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方法

朗读,自学

师生活动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保持。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xx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 “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原因 措施 结果 结论

狼吃鹿

捕杀狼

森林面目全非

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

课后反思记载

先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然后交流自学收获。在充分阅读,熟悉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回顾.拓展四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走进“交流平台”。

2.学习“日积月累”,积累运用名言警句。

情感教育

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重点

走进“交流平台”。

难点

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并善于积累运用。

方法

合作、交流

课 前准 备

搜集环保标语

师生活动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日积月累

1、在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2、抽学生背诵。

(1)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2)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3、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4、学生自由吟诵。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6、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和口号。

7、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三、趣味语文

1、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2、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3、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4、全班交流。

5、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6、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7、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课后反思记载

引导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和口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第五单元

17 少年闰土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并能够正确读写生词。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 情感教育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并能够正确读写生词。

难点

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了解闰土的外貌。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问:“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弄明白上面的问题。(“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理清文章思路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20.少年闰土

头戴小毡帽

夏日拾贝

颈套银项圈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课后反思记载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

17 少年闰土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教育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4、教师小结: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2)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5、师小结: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的句子。

4、请同学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7、小结: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

(2)小组讨论、交流: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板书:羡慕佩服向往

七、学习“分别“部分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板书:难舍难分

八、布置作业

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板书设计

天真、活泼

聪明、能干

紫色的圆脸

雪天捕鸟

勇敢、见识广大

年少、健康

20.少年闰土

头戴小毡帽

夏日拾贝

颈套银项圈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我”

盼望

喜欢

羡慕 佩服

向往

课后反思记载

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情感教育

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鲁迅其人。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介绍作者: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xx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1、“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2、“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3、“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4、“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5、“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2、“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3、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4、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 “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5、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6、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7、教师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认真读书,反应了鲁迅(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板书设计:

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畅谈读书 关心下一代 深受爱戴 笑谈碰壁

憎恨旧社会 助车夫

热爱劳动人民 为自己想得少

关心女佣 为别人想得多

课后反思记载

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二到五段(二、三段已在上一课时讲完),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情感教育

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4、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具有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的品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练习用简短的语言总结课文中心。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记载

在学习“谈碰壁”的故事时,由于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很远,学生难以理解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先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然后发给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小资料,了解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之后,“再读——再思——再议”,深刻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19 一面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情感教育

学习伟人的高尚品格。

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2、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3、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课后反思记载

教学此课我从两方面入手使学生体会“一面”内涵。一是鲁迅外貌,使学生体会鲁迅“瘦”的特点;二是鲁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对青年关心。教学中我按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进行,谁知课堂上意外发现学生对“关心青年”体会得不到位,课下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发觉课堂上学生的反常表现与我的教学设计有关系。

20 有的人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情感教育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准 备

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xx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1节) (第2、3、4节) (第5、6、7节) 人生意义

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

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对比) (对比) (对比)

课后反思记载

本首诗我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诗意上。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选读课文5 军 神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情感教育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难点

通过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从侧面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方法

自读、点拨、感悟。

课 前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很多人都想做神仙,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取名也是一个神,这个神很特别,是什么神?(板书:军神)生齐读课题。

2、多么响亮、多么威风的称号啊!知道谁是军神吗?刘伯承(师板书)

3、教师对刘伯承做简单介绍,并出示刘伯承相关图片

4、谁能告诉我:普通人、军人、军神的区别?“神”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本领高强、什么事都知道;军人能打仗,我们不能,军人比我们更勇敢、坚强,军神比军人更坚强(从坚强方面谈)

5、那是谁称刘伯承为“军神”?沃克医生(师板书)请你翻开书本,快速阅读全文,找到沃克医生说的这句话,读一读。(出示“了不起??一位军神”)个别学生读(教师提醒学生这段话中有三个感叹号,感情相当的强烈)你体会到沃克医生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在说这句话的?激动、赞美、佩服、吃惊带着你们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遍!生齐读

6、读了这个句子,此时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为什么成他为军神?为什么成他问真正的男子汉?为什么说他是块会说话的钢板?同学们有这么多的为什么,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用心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

案!

请同学们拿好笔,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在读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哪个句子能回答这些问题,就请你把这个句子画下来,画下来以后可以把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与你身边的同学交流。学生朗读,寻找答案,互相交流。

二、新授

1、学习“求治”(第一自然段)

刚才大家进行了个人交流,下面我们来进行集体交流。我们就从刘伯承刚到诊所时就诊开始,你画到了哪个句子?“不??镇定”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刘伯承受了重伤,表现得却是相当镇定。刘伯承的伤势究竟有多严重呢?听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教师出示相关故事,朗读给学生听)大家都认为他死了,可是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请同学们拿好书,读一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2、学习“术前”(第二自然段)

我们讨论了就诊时,那么手术前呢?你认为哪个句子最能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眼睛??神经”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刘伯承宁可承受痛苦也不愿意上麻醉药是因为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麻醉是为了减轻手术中的痛苦,可刘伯承却拒绝,为什么?他需要清醒的头脑来打仗,上战场奋勇杀敌!

刚才我们重点分析、理解了刘伯承的语言,那么谁还能抓住人物的神态,你认为哪个句子也能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就诊时冷冷(师板书)是的,当他听他刘伯承不愿意打麻醉时,他又怎么样?“你,你能??”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愣住,甚至有点口吃?因为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人,听过这样的事情。你们想想,沃克医生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会怎样说?谁愿意来试试?个别学生尝试,学生自由读,体会沃克医生简单的话中,包含着哪些感情?关心、担心、紧张。而刘伯承的回答却只有简单的一个字。“能。”这个字又包含了什么?刘伯承的勇敢、坚强。

3、学习“术中、术后”(第三四五自然段)

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一声不吭??抓破了”他找到的这是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那么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影片,学生观看。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都在为手术揪心。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在观看时的心情怎么样?看到了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他汗如雨下,听到了剪刀的声音,抓破床单的声音,心情很紧张、害怕、惊讶、担心。那么沃克医生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紧张、害怕。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一向镇定的??叫出声来”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沃克医生从来没做过眼部手术吗?不是,他是著名的外科医生,他是因为从未做过没上麻醉药的手术而紧张。那么此时此刻的刘伯承在干什么?忍受痛苦、数刀数。视觉神经和颅内神经是紧密相联的,而刘伯承在没有打麻醉药的情况下他整整承受了多少刀?72刀。因此,沃克医生惊呆了,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一位军神”(出示相关句子,学生齐喊)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由衷的赞美。

4、齐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震撼了沃克医生,也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那一幕还浮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三四自然段,让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生齐读。

同学们,刚才不明白的问题,你们明白了吗?明白了。

5、学习沃克医生术前术后的情绪变化

沃克医生刚刚剪刀刘伯承的时候表现得怎么样?冷冷地、不悦。但现在请你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得怎么样了?生读。亲切。请看黑板,从一开始的冷冷到最后的亲切,沃克医生的情绪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他被刘伯承的表

现感动了。

6、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刘伯承爷爷喊些什么?(出示句子:“刘伯承爷爷_______________”练习说话)刘伯承爷爷您真勇敢!真坚强!我要向您学习!

板书设计

军神

刘伯承

男子汉

钢板

沃克

冷冷

亲切

课后反思记载

让学生在了解后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的意志,让学生产生共鸣;说说想对刘伯承说的话。

口语交际、习作五

第1课时

内 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

1、组织口语交际。

2、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情感教育

培养交流能力。

重点

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方法

自主、合作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口语交际的主题。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下面两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小组内展开交流

(1)、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2)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3)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4)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5)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三、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1、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2、教师点评,总结。

口语交际、习作五

第2——3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习作。写出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情感教育

学会观察,提高习作能力。

重点

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习作。

难点

能合理布局,写出人物独特的一面。

方法

讲解、指导

师生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

1、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致很浓,都介绍了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谈到了自己的小伙伴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小伙伴。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复习指导,范文引路

复习《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抓住人物的的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物,不仅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2.开启思路,确定对象。

我的写作对象是谁?他有怎样的特点?围绕这一个特点,可以用怎样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几件事情可以怎样安排顺序?

3.题目举例,拓展思维:

《爱国的肥猫》写一个外号叫肥猫的同学的爱国事例。

《馋猫记事》写一个特别嘴馋的朋友。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重点注意是否写出了特点。

3.教师点评。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誊写本上。

回顾 拓展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 积累鲁迅的名言。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 情感教育

认识鲁迅,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点

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难点

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

方法

合作、交流

师生活动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2)试着找一找本组课文中类似的句子,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3)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4)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2、指名读。

3、理解重点词语,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整句话的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三、趣味语文

1、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齐读。指名读。

3、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4、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第六单元

第 1课时

内 容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目标

知识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3、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情感教育

4、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

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难点

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方法 互动 参与 合作

课 前

准 备

制作活动纸张

师生活动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

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板书设计

搜集、记录----整理、归类——欣赏——举行诗歌朗诵会——写诗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在阅读教材提供的活动建议的同时,讨论制定出合适的活动计划,并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极高。

第 2课时

内 容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知识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情感教育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方法

朗读、参与、理解

课 前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看课件,了解中国诗歌。)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补充理解后四句诗。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板书设计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杜甫

课后反思:

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采薇》的意思,我在教学时,及时的补充了后面的四句诗,学生便较准确的体会到了一位常年在外的戍边战士厌倦战争,渴望团聚的思想感情。

第3课时

内 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教学目标

知识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方法

互动、参与、合作。

课 前

准 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师生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的区别。认识词牌名和曲牌名。

② 解释个别词语。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思》

课后反思:

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培养了他们资助学习的习惯,通过反复阅读,把握了诗歌大意,想象出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感受了诗歌的魅力,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第4课时

内 容

《太阳的话》 《白桦》

教学目标

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情感教育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师生活动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太阳的话》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渴望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急切心情表达了出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

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板书设计:

诗歌的特点: 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具有音乐美。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并通过阅读,比较出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激发了他们阅读现代诗的兴趣。

第5课时

内 容 诗海拾贝:活动一 搜集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情感教育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难点

方法

互动、合作

课 前

准 备

搜集诗歌

师生活动过程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板书设计:

古体诗

古代诗歌

近体诗

诗 叙事诗和抒情诗

现代诗歌 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课后反思:

结合诗歌的教学和广泛的阅读,学生基本能给所搜集到的诗歌进行分类,并让他们明白了搜集资料的多种方式: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第6课时

内 容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情感教育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

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难点

方法 互动与合作

师生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板书设计:

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

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了诗歌的丰富性。并且激发了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学生感受到了诗歌故事的有趣。

第7课时

内 容 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情感教育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

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难点

方法 互动与合作

课 前准 备

苏东坡配乐诗(课件出示)

师生活动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欣赏苏东坡的配乐诗(课件出示)。

5.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6.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7.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板书设计:

“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课后反思:

这节课继续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学生学会了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教学结束时,及时给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诗歌和书籍,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歌方面的知识。

第8课时

内 容 与诗同行: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教学目标

知识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情感教育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难点

方法

互动与合作

课 前

准 备

诗歌朗诵会材料

师生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11.25

地点

本班教室

形式

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

教师布置

1小组

串词准备

2小组

道具准备

3小组

评委安排

4小组

场地清洁

5小组

活动报道

6小组。

板书设计:

上述诗歌朗诵会安排表

课后反思:

本次诗歌朗诵会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并在会前进行具体的分工,由于学生准备的充分,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再次激发了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9课时

内 容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教学目标

知识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情感教育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重点

尝试写诗。

难点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课件出示苏东坡诗)

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课后反思:

通过阅读和欣赏,学生懂得了: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第10课时

内 容: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情感教育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重点

整理诗集

难点

按一定的方法整理诗集

方法

互动与合作

师生活动过程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3.成果展示

4.评选出较优秀的小诗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诗歌的分类方法。

二。教师点评。

课后反思:

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诗歌的分类方法。

第11课时

内 容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诗句接龙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诗歌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体裁。

情感教育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重点

学习诗歌的相关知识

难点

方法 互动 参与

课 前准 备

诗歌方面的相关知识

师生活动过程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诗歌知识竞赛

课后反思:

个别学生在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如张默、张卉等,但还有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在活动中保持沉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第12课时

内 容: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使学生对本章的学习内容有个总体的概括。

情感教育

2、培养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重点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对本章的学习心得

难点

方法

自主、合作

课 前准 备

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师生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板书设计:

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

策划能力

课后反思: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对本章的学习心得,个别学生能够按照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第七单元

21老人与海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情感教育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

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

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

准 备

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师生活动过程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四、作业: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

(亲人)

海鸥

课后反思记载

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明白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孩子明确文章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课后题,体会老人对海鸥如亲人般的爱以及老人对自己的吝啬和对海鸥的慷慨。紧接着,抓住葬礼上海鸥所做的意想不到的事,剖析原因,品味出这种反常举动是海鸥对老人的爱与留恋。

21 老人与海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情感教育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

重点

练习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

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 备

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板书设计

21老人与海鸥

识老人

老人喂海鸥 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 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 情切切

赞老人

课后反思记载

我认为一节课不能缺少写,为了画龙点睛,让学生更能深刻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我设计了写的环节:假如此时老人说话了,他会说些什么呢?用此问题来更深入的走进老人心里。设计作业时,我充分尊重学生想象的权利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带着新的有价值的问题离开课堂。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教育

培养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前准备

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师生活动过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

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板书设计

跑进家来的松鼠

相熟──跳,蹭、咬、叼

跑进家来的松鼠 储存冬粮 和谐共处

晾晒蘑菇

课后反思记载

本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采用预习、自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生生互助的学习交流。此环节重在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23 最后一头战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情感教育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 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师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xx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归纳: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1.继续朗读课文。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课后反思记载

本课课文比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23 最后一头战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2、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

情感教育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 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师生活动过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

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设计:

1.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课后反思记载

本节课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24 金色的脚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情感教育

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 前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师生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汇报初读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相机板书关键词)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2. 课外练笔: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24*

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被捉)

奶 桩 放

喂 木

送食 要

老狐狸 正太郎

(聪明、善良)

搭救 (善良)

课后反思记载

要把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案例中以:“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以悟作者的意图的解读效果,而且赢得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选读课文7、军犬黑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动物也有尊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情感教育

与生命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丰富的精神生命的提升。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动物也有尊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难点

引发学生的思考,与生命展开对话。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你们知道狗又被称为什么吗?能在军队中执行特殊任务的犬又叫什么呢? ( 师板书:军犬 ) 你对军犬有哪些了解?(播放课件)军犬被官兵称为“无言的战友”,被视为官兵的“第二生命”,可见军犬与官兵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条名叫黑子的军犬。

二、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

1、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驯导员与军犬黑子的故事。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大屏幕的学习任务:

*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标记出驯导员的话)*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黑子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圈出黑子情感变化的词语。)

2、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边画,完成后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3、汇报: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读出驯导员否定黑子的话语。

4、驯导员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是不是黑子找小偷贪玩了?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指名读文。

5、黑子找小偷的过程中,前几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最后却屈从于驯导员,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一下。(分角色读文)

6、指名总结黑子情感变化。

7、你从“哈哈大笑”中读出了什么?

6、当黑子终于明白这一切是驯导员在欺骗、戏弄它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7、此时的黑子心情极度痛苦,人在极度痛苦时会怎么做?我们这无言的战友只能用一声“嗷”来表达,如果黑子是人的话,这一声“嗷”会是对驯导员说些什么呢?

8、黑子的出走,说明了什么?

(齐读)“哪怕是条狗,也是有尊严的”。你理解这句话吗?带着你理解到的再来读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1、“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陷入了沉思??”文中的“我”会沉思些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我想你的心情与作者一样不能平静,此时,你想对驯导员或黑子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军犬黑子

黑子

充满灵性——崩溃沉沦 生命状态之变

训导员

戏弄否定——自责悔恨 生命认识之变

尊重 、尊严、信任??

课后反思记载

这节课,我以“变”字为教学线索,结合“变”字精心设计三个主问题:黑子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仅仅是黑子变化了吗?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在信息与联系。通过朗读、对话、探究等方式带领学生阅读、理解、感悟文本。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提问简洁,授课过程比较流畅。

口语交际·习作七

第一课时

内 容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知识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

情感教育

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难点

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二.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三、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话题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

(2)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3)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四、召开动物故事会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

五、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议。)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口语交际·习作七

第二课时

内 容:口语交际·习作七(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

1、习作指导。

2、写作。

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重难点

写作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的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和打击偷猎、盗猎的图片。

师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和打击偷猎、盗猎的图片。

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4.看后教师总结: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国都相应的

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

二、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四、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3)哪些要略写?

五、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六、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口语交际·习作七

第三课时

内 容 :口语交际·习作七(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知识

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情感教育

学会分享与人合作及享受成功的快乐。

重点

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难点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方法

自学、探究、讨论法

课前准备

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分类

师生活动过程

一、回顾习作内容及习作要求

总体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具体要求:1.想象是否合理。2.在体现鸭子之间、人与鸭子之间感情的部分是否写具体、生动了。

二、朗读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将习作出示在大屏幕上。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2.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够好,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小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缘于合理的想象,将故事情节补充的特别完整,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在展开合理想象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1.对照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那些地方写的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按照以上要求,看看文章还有没有其它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四、自己修改后,小组内互相交换,再次进行修改,并给修改后的习作写出评价语 板书设计

具体要求:

1.想象是否合理。

2.在体现鸭子之间、人与鸭子之间感情的部分是否写具体、生动了。

第 八 单元

25 伯牙绝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

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重点

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难点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播放《高山流水》)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

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

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绝:断绝。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绝:断绝。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大

课后反思记载

由于对学生备得不足,学生朗读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是在范读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把朗读的节奏在书上划出来。学生朗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学生课前预习没到位。俗话说:功夫在诗外,一节好课的功夫也在课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刻不容缓。

25伯牙绝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

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重点

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难点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出示课件)

二、深入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善”字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是什么意思?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体会?

3、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俞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还会有什么样的景色?(鸟语花香。漫天白雪。秋风落叶)

三、启发学生

1、如果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会怎样?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又会怎样?

2、俞伯牙为什么独独把钟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

3、俞伯牙和钟子期仅仅是在音乐上是知音吗?此时的他们已经成为生活上的知音了,是对人生态度持相同意见的人。这种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

4、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想一想为什么俞伯牙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四、作业

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 期善听 必得 之死

课后反思记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在进行语言训练和拓展的环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受到他们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平时对词语也有一定的积累,学生从读通到读懂,再到熟读成诵,基本达到了“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26、月光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情感教育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

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

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

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

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

(1)盲姑娘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贫穷?)

(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

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

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学生质疑。2.梳理问题。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

1.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语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2.重新回到问题: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3.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4.欣赏《月光曲》片段。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散步(听) 谈话 (同情)

贝多芬 走近(弹) 曲子 (知音)

环境影响

课后反思记载

今后的学习中应该补充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让学生体验熟识的兴趣感.同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总结贝多芬的印象.基本能达到课标要求的知识掌握.课文读懂不难,读好不容易.

26、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⒈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了解《月光曲》所表现的意境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的关系。

情感教育

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重点

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背诵指定的段落。

难点

了解《月光曲》所表现的意境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的关系。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复习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1、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上节课,我们还研读了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第一支曲子的段落,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7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8-10自然段

1、默读8-10自然段。默读思考:这一部分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指读课文第8自然段

a、思考: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情景。b、理解词语:清幽(幽雅、宁静、光亮). c、练习朗读

3、学习第9自然段

a、自读课文,想想可以运用平时的哪些方法来学习这一段?b、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第10自然段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知道了,在那月轮初生、银光遍撒的环境中,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激情满腔,他借着清幽的月光弹琴抒怀,一首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的优美的钢琴曲就这样诞生了,它的所想所作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华,也说明了他是一位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五、作业

向同学们推荐一首诗——《月光曲》,这是一位母亲听女儿弹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的内心感受。读后与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感受。

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听 触动 ——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看 感动 —— 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

弹 激动 ——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课后反思记载

在美文欣赏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在找到欣赏的段落后用自己的感悟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的朗读,在老师指点下,分不同感受,不同描写对象用不同的语气朗读.

27、蒙娜丽莎之约

第一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内容,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情感教育

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

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难点

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准 备

搜集有关资料、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

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课件)

二、介绍达·芬奇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 、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1)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

(2)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3)有时略含哀伤 (4)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2 、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分析。(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

四、深入分析课文

1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蒙娜丽莎》的?(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局部到整体) 2 、阅读课文后,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3 、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你感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4 、如果单是一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而没有身后的背景作为陪衬,那《蒙娜丽莎》还会有多少神秘感?

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丛林。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莎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

五、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记载

本课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要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该是不确定的,如果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均要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

28、我的舞台

课时

内容

28、我的舞台

教学

目标

知识

1.读读记记“、一反常态、为所欲为、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情感教育

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重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难点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准 备

课件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二、交流、讨论: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推荐黄瑜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四、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找出有关语句。

2.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六、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板书设计:

28*

我的舞台

出生时

刚学会走路时

六岁以后

母亲的肚子里

床上

院子里

课后反

思记载

教《我的舞台》这课,就要采用多读。在每次读的时,给于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

单元

课时课题

选读课文8、看戏

课时

内容

8、看戏

教学

目标

知识

1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

2.理解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情感教育

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重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难点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

准 备

课件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过戏吗,假如老师要你写一篇关于看戏的记叙文你想写那些较合适

肯定种种构思。并和课文比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内容

要求学生通读课文

明确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社么戏?谁演? 演的什么戏?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 简介梅

兰芳。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启幕前氛围。 第二部分(第3-6段)写看演出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7段),写现后的感受。

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因而看戏有三个阶段:看戏前一看戏中一看戏后。

四、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节。问:第一节与写看戏有什么联系?先简洁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和地点。并以两个“没有”、三个“静静地”着意渲染了露天剧场的静溢气氛。

2.学生朗读第二节,要求学生找一句比喻句?“这简直像一个人海”“这”指代什么?这里以整段文字写观众之“多”(像

一个人悔),写场内天气热” :(如“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

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写观众之“静”(如“海在屏住呼

吸”)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剧场里人多、天热、人静,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预示这次看戏非同一般。从而激起读者的悬念。)

4学生个别朗读第2部分(3-6段)

思考:(1)“人海”随着剧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平静——膨胀——平静——膨胀)

(2)介绍剧情的重点在哪里?

课文以四个“有?··,也有??”的排比句简介演员所表演的剧情内容。

(3)第四一六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演员表情?划出有关词语。观众有何反应?

这里课文细致地描写女主角穆桂英扮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强烈反应。作者从台步、唱腔、表情、动作等几方面描述 :

台步——轻盈而矫健;

演员表演

唱腔——圆润、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

观众反响:

雷轰般的掌声;狂暴的掌声;

着魔一样,鸦雀无声;不约而同立起来.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也是作者描写场是最精彩的物表演和观众的反响充分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4)学生再读第四节。进行背诵比赛。要求全体学生根据板书提示集体背诵。

5.齐声朗读第三部分(第七节)

问,写这一节是否画蛇添足?

文章在此点明艺术家的名字,并简要说明这是一个奇迹,这奇迹又是怎样产生的。把对艺术家和观众的赞叹上升到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由衷赞美,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五、小结全文。

板书设计:

8*看戏

台步——轻盈而矫健;

演员表演

唱腔——圆润、柔和、铿锵

表情——一笑一颦

动作——优雅

观众反响: 雷轰般的掌声;狂暴的掌声;

着魔一样,鸦雀无声;不约而同立起来.

课后反思记载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京剧艺术的视频,在美妙悠扬的音乐中,学生欣赏到京剧艺术中优雅的水袖、婀娜的身段、精致的兰花指、漂亮的旦角扮相,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京剧艺术的殿堂,顿时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急切地想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出戏。

口语交际八

第一 课时

内容:口语交际八

教学目标

知识

1、让学生懂得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

2、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情感教育

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重点

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难点

让学生懂得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准 备

“身边的艺术”调查表

师生活动过程

一、读内容,明要求

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有什么要求?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组长

组员

调查途径

调查内容

艺术形式

艺术品

与艺术有关的故事

口语交际.习作

第二 课时

内容 习作八

教学目标

知识

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教育

重点

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难点

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 前准 备

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师生活动过程

一、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教师相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四、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如: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

五、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习作八

第三课时

内容 习作八

教学目标

知识

1、修改习作。

2、赏析评改

重点

修改习作。

难点

赏析评改

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活动过程

一、修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设计意图:修改时可采用同桌修改,便于更好交流。]

二、赏析评改

1.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

[教学思考:教学时要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有说话的材料,交流时注意要激发交流的欲望,特别要联系生活,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回顾、拓展 八

第四课时

内容

回顾、拓展八

教学目标

知识

积累更多的成语,并理解成语的意思。

重点

积累更多的成语,并理解成语的意思。

难点

积累更多的成语,并理解成语的意思。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活动过程

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互相说)

3.全班交流。

(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4.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三、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学生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学生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学生是有心人,经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学生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日积月累

一、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有关于书法方面的,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域。)

二、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三、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说

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四、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成语故事

一、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二、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三、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和反思)

1山中访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小溪中心湖田小学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编写胡文忠20xx20xx学年上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一课的总体教学设计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人教实验版十一册1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今年我主要任教六年级的语文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六年级是学...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人教实验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人教实验版十一册山中访友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千年梦圆在今朝首先教学目标设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了个别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其次是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了课时内容授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批注和反思)

单元备课卡课时备课卡12感情的朗读要让学生多种方式朗读在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读中感悟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2思考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3夸父逐日教学反思本文是文言神话故事篇幅短小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且课文配有注释因此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互助学习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于怎样看待夸父这个...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6开国大典单一课教材简析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及反思(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