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反思

时间:2024.4.14

课题反思

本人进入我校工作,近一年恰逢我校引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课题,并有幸参加了这个课题。通过这个课题了解到信息社会中教育理论面临挑战发展契机:我们在学习,我们在进步,我们的理念在发生着改变,我们都在自己的能力边缘超越着自己。

近一年来,本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挥学生主题作用的教学改革实验”的课题研究中体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的主题。这便要求我们教师时刻都要“学理论、转观念、求发展”,特别是年轻教师。本人在这种将技术的培训、教学思想以及学科知识的培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式下的课题研究中受益匪浅。这个课题提供了教师交流经验的平台,增进教师间互动与合作。一些老师的远见及接受新事物的意识,时刻启发我们,也使我们得到专家的引领,领略到同行的睿智与创新意识等。参加这个课题以来,为了澄清概念上的误解,查阅了一些资料;为了有所成果,主动参与讨论、探索、研究,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拙见。在未参加这个课题之前,我与少数人一样总将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起来,原来国际上在从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 1

CAI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那时的课件大多以演示或模拟为主,几乎没有哪些课件是能现场做的。再后来就是大约是从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CAL(computer-assisted 计算机辅助学习),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自学、讨论答疑,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并由此产生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大约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此阶段信息技术不仅强调辅助教、辅助学,更强调的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即“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具备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和检索、评价、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它包含这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因此,如果仍沿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与学方式,必将桎枯我们的教育事业。想必很多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更要求我们找到教学与信息技术最好的契合点,用得巧用得妙真正让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有一次在某教师的个人博客(blog)上看 2

见这样一段话:“信息技术的普及势不可挡!它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学习、交流。真希望什么时候,我们的计算机水平也能够像微机老师一样!”我个人认为这种希望固然是好;然而,难道整合得恰当,真正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的老师一定要象微机老师那样对计算机的各个方面如硬件、软件一清二楚吗?难道英语老师非得要象微机老师那样掌握计算机知识才会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深层次吗?难道微机老师就能把“整合”做到完美吗?我本人认为显然是混淆了“整合”这个概念,“整合”不是“融合”,更不是喧宾夺主。并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程度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水平来判断是错误的。举个例子,就象陶维林老师说的,不懂数学本质的计算机老师未必能将几何画板用得恰到好处。我们是希望信息技术服务于英语教学,更希望引发英语教育方法、英语教育模式,乃至教育体制的革命 ,同时也有不少人还是以为用多媒体上课,再加上一些所谓动画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或者上了网就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那至多也只能算是进行了浅层次的整合。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对英语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英语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英语知识的探索;强调对英语知识应用;强调对英语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英语教学的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英语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因而,必须把信息技术用在恰当之处,并且如果别的教学手段 3

能代替,就不要用。例如,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在画椭圆或者双曲线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一些工具)经历一次传统的在纸上画对椭圆、双曲线过程,这样对他们的概念理解会更加深刻。要让信息技术用在别的手段无法替代之时,用在激发情趣之时。要让它,适时地引进来,及时地退出去。当然,如何用信息技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知识内容)来创造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这仍是我们老师所要关注的事情,并要为之努力探索!当然这还只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想要触动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这类深层次的问题, 那就更需要探索了。

参加这个课题以来,我一直是带着此课题的主题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的。在教 学设计的实施中,本人为了避免讲得口干舌燥甚至出现“说者春风得意,听者毛骨悚然”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教师教”变成让学生“自主学”,努力使学生“听英语”变成“做英语”,尽力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培养其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然而,课程整合不是无条件的。它除了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外,更要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首先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齐,技术还不够熟练。其次学生的兴趣程度不一样,考试的压力使我们的学生更多地愿意选择做英语题目而不是研究英语的某些语法和句子概念是如何运用。我所带的班级尽管人人都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课件的吸引人之处,而嘘叹以后,就剩下他的“寂寞”了,大家都去做题目去了。最后以致是我对学生那方面的总结做的太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也就是我在课题研究学习中的最大不足和遗憾之一。 4

这也让我认识到,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的在教育中必然地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对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作用,是要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之下才能得以实现。要完全整合,而不是作为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负担,要解放学习者,解放教师,因此社会对学校的要求,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乃至社会对教育的观念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整合和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开发适合于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结构、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让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措施系统地结合起来,才会最终实现优化教育效果的目标。在微软于20xx年11月举办的信息化国际论坛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主题就是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并实现教育的蛙跳式发展(Leapfrogging Development)。因此,如何把整合变成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而不留于形式,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所以的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学习、探索、总结、积累------任重而道远!遗憾之二,在平时的工作中,自己有想法的时候总是懒得动笔写下来,或者以为自己的想法太肤浅,这有可能是自己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现状了解不够引起,因此,当我得知国外早在20 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的事实的时候着实吓一跳。总之总结得太少,正应了斯坦托姆博士:“优秀教师=经验+反思”的反例。教训:1、创设发现的机会,给学生感觉到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2、让学生也意识到:关注的是学习目标,而不是具体的方法。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向学生提供信息资源,提供探究问题解答和评价工具,提供检索信息、交流和发布信息的工具等等。4、信息技术与 5

课程整合已经不再是暗藏的趋势了,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避免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空中花园,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同还要走自己的路。

6


第二篇:研究课题之后的反思


研究课题之后的反思

如今学生课业繁重,每天书包鼓鼓的,活象美国大兵用的“超重”装备一样,再看看学生的样子,倒也像开往伊拉克的所谓“维和部队”一样,但不同的是他们戴的是眼镜倒更像是在中国某科学研究所,让你望而生敬,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时间配眼镜,因为往往眼镜度数是像国际价格一样猛涨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大多没有余力去花费这般“闲心”来读一读《史记》的,这样看来,中国的国学经典存在“银行”里确实也积攒了笔十分可观的数目,大概是要等全国的股市不太景气了,再伺机抛售吧。

我们十分不愿意做没有任何价值的事,此次研究也确实只能算得上一次浅谈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但这绝非我们大家“衷爱”也“深痛”的走过场,这也是我选择这个课题的主要因素。

《史记》只有一本,然而当今光靠《史记》“吃饭”的学者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说明《史记》在中国千百年的影响及至今日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中专门研究司马迁的《史记》,而且一“玩”就是30年,在《王立群读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1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总结了《史记》中很多“成一家之言”的地方,说实在的,这的确令人兴奋,史记打破“平头百姓不入史”的纪录,《刺客列传》、《游侠列传》、《贷殖列传》,都写了社会的底层人物,相信司马迁在当今社会一定也可以上百家讲坛,因为他的平民意识,让他认清了自己的的作品必须挖掘劳动人的历史,他也许不知道马哲中关于“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论述,也不间了解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很明显他的进步性在于他是第一个给老百姓让座位的“年青人”,他第一个描写社会底层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人生百态,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同时,那些包含爱憎,观点和文采斐然的艺术特点,我在前面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司马迁本人化奇耻大辱为传世经典也何尝不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呢?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什么给了司马迁如此大的自信心,不是天才,是伟大的灵魂,给予他巨大的力量。

《史记》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但更加伟大的是我们祖千百的淀积的文化。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学会的,我爱自己的祖国,所以我深感愧疚,说实在的,这次研究课题过程对于我来说是难心表达的痛苦;我痛苦,为什么?

我为中国教育体制而痛,我在《史记》中读到这样一句话,“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我也默然,我也真正了解一个真的学生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是怎样的悲痛和幸福?我们的教育吞噬了 2

我们去了解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的时间,我同时也庆幸自己坚持了要研究《史记》的做法,尽管有同学在我这里抱怨过。但是我真的有时候去了解这些东西吗?谈到这里我忽然记起了以前看过的和最近了解的事件,在大学生的眼中,英语四级考试永远比语文考试重要100倍,居然还有人说“语文课可以不上,但英语课必上不可。”这类话,而今青少年们早已淡忘了。《尚书》、《国语》之类的经典名著,更加注重的却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与国际接轨。语文课成了所有科目中最无聊,最没有趣味的一门学科,而且语文试卷也是越出越没有水平,居然根据中国著名话剧来出只有一个答案的选择题。呜乎!我简直主不出话来,“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人生来审美观就是与众不同的,也正是因为我们有不同的个性不同观点的人生。早在千年之前的百家争鸣的时代,早在百年之前的欧洲文艺复兴,道家和法家,达芬奇与米开朗其罗,给我一个答案吧!他们谁更出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戏剧中的人物交给应试教育来安排简直是一大悲剧!

所以,我从来都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合而不同”,正如司马迁所说的“殊途而同归”这就是新时代的争鸣。

我们研究小组是在高二下学期才开始的,而《史记》这部不朽之作非三年精读所能明彻其十分之一。况且此次行文仓促,准备之不齐,也无可奈何。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非一日之寒,我时常想,如果《史记》是我们高二的语文教材那该多好,中国教育界现 3

在像一个富婆,明明有巨大的一笔财富,却不用来搞建设而存在银行里吃利息。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一句《任安书》中脍炙人口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史记》之重,比泰山更重,是司马迁置屈辱、生死于脑后,成就的“王者之作”,而我们后来的学生,对于《史记》决不能以书生之见,人云亦云,而是要保持自己的观点,用于自己的头脑来认识,大胆提出怀疑和批判。做一个不堕青云之志的人。

参考论著:

1、施丁:《中国史研究》、《史学史读本》

2、《中国文学史》

3、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4

更多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工作反思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工作反思德化五中陈志华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我作为《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组的成员,现将本人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深入学习理论知识,…

课题研究个人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研究个人反思今年我校申请了市级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我作为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已初见成效,以下是我在本学期…

课题研究反思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案例和反思课改几年来对于研究性学习专家和老师们进行了各种解读和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教学手段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载体小课题研究是我们...

课题研究反思

如何收集整理小课题研究资料蓝田县城关中学赵丹课题研究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很多老师也承担过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可以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修养但是也...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及反思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及反思钢城一小曹娅希本课题经过了半学期多的认真研究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成效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草稿本爱打草稿了草稿本的有效应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一本课题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

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反思作为校级课题本课题研究自开展近来在学校教务处教研室的支持指导下在我校文综教研组的大力帮助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下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回顾课题申报及研究过程我们对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及存...

对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和反思

庐江县汤池中学课题备课组一、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除了学校组织的对课题的研究外,我们还学习了《克服低效教学问题探究》、《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教学反思的实践与思考》等教学理论文章。通…

课题研究互动式对话教学的小反思

课题研究互动式对话教学的小反思盐池一小张天贤一强调互动对话并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互动式对话教学模式的重头戏是提出问题和引导探索讨论问题要能体现揭示事物矛盾或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价值要提得适时适宜紧扣教学目的在讨论...

课题研究的特性

小课题研究的特性1属己性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建构某种宏大的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某种普遍规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在于提升解决教育教...

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反思现状创设学生趣的情境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创新意识增强加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的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或许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不仅要有丰...

“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塔河县第四中学课题组内容摘要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是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于20xx年5月被地区教育学会立项我校课题组于20xx年5月22日召开了开题会开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研究课题之后的反思

研究课题之后的反思如今学生课业繁重每天书包鼓鼓的活象美国大兵用的超重装备一样再看看学生的样子倒也像开往伊拉克的所谓维和部队一样但不同的是他们戴的是眼镜倒更像是在中国某科学研究所让你望而生敬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时间...

课题研究反思(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