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1)和解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4.3.31

《等式的性质(1)和解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二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生活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的知识渗透到抽象的去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应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这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方程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中去发现等式的性质
老师先出示天平,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20克的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两边的关系?”生写出20=20;教师在天平的一边增加一个10克砝码,“这时的关系怎么表示?”生写出20+10>20,“这时天平的两边不相等,怎样才能让天平两边相等?”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边增加同样重量的砝码;然后依次出现后续的三幅天平图,学生观察,教师板书,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吗?”通过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应逐步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得出等式的性质。最后,让学生自己写几个等式看一看。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富有启发性、引领性,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掌握了知识。
二、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应用这一性质去解方程,第一次学习解方程,学生心理上难免会有些准备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课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练习,但巡视中发现学生没有根本理解,我就利用天平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并详细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包括检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然后让学再次通过修正,试一试,巩固解方程的知识。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遗憾的是,由于星期一集体活动的冲突,导致今天的上课时间30分钟都不到,因此学生的交流显得不充分,教师的重点讲解显得不到位

《等式的性质2和解方程》教学反思
今天所教的《等式的性质2和解方程》是在《等式的性质1》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通过对教参的学习,我认为本课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例5和例3的结构基本相同,也是从天平图表示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入手,应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等式的另一条性质。
2.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例6的解法。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完成,再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并理解相关条件寻找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应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方程的能力。通过学生尝试,交流,教师适当的评析,使学生明白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都应利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4.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
课中围绕这些想法展开,效果不错,就是有点前紧后松。


第二篇:《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设计与说明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下)第7~8页,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等式与方程,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例5教学等式的另一个性质。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学生写一个等式,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结论。例6在列出方程以后,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方程经验和有关的等式性质,思考“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这个问题,并解这个方程。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难点]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探索领悟,认识规律

1.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提问: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x=20) 引导: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2x=20×2)

启发: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等式的两边

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可以吗?

【设计说明:从天平图表示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并理解等式的另一条性质。】

3.出示第二组图,左边的图能看懂吗?用等式怎样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x=20×3,也就是3x=60。

提问: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这又说明了什么?

揭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谈话: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结果还是等式吗?尝试练习,汇报。有什么发现?两边同时除以0呢?为什么?

指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归纳。

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指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X÷6×6和0.7x÷0.7化简后应是多少?

【设计说明: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有关等式性质的理解,并能为自主探索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方程的解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运用规律,提取方法

1.出示例6。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板书:40x=960

【设计说明: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自主探索只含有乘法运算的简单方程的解法,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在心里上产生学好数学知识的需要。】

启发:40、x、960各表示什么?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小组讨论。

2.提问:在解方程时,方程两边都除以几?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如何检验? 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

4.反思:在刚才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为什么都同时除以40?为什么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设计说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也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具备了自主探索只含有乘法运算的简单方程解法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因此,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方程的解法,教师只要适当的点拨,学生就能心领神会。最后提出检验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检验,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

5.完成试一试。

要使左边只剩下x,应该怎么办?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6.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说每题应该怎样解,独立解答。 汇报解题过程,集体核对。

三、巩固练习,运用深化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每题中解方程时分别省略了什么? 指出:我们在解答时,也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得到的知识? 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资料链接]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

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在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最早的记载;书中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现在中学讲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制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和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刘徽注释《九章算术》,不仅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且在论述过程中多有创新,更撰写《海岛算经》,应用重差术解决有关测量的问题。刘徽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创立割圆术,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了科学的算法。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孙子算经》给出「物不知数」问题,导致求解一次同余组问题;《张丘建算经》的「百鸡问题」引出三个未知数的不定方程组问题。

祖冲之、祖暅父子的工作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典范。他们同时在天文学上也有突出的贡献。其著作《缀术》已失传,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在数学上主要有三项成就:(1)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2)得到祖暅定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并得到球体积公式;(3)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

更多相关推荐: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有关于中小学衔接的数学课等式的性质在教学中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归纳出等式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quot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兴隆镇学区中心校东区小学郭海珍以前的教材中在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数而现行的教材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

《等式的性质》的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冷集中心学校陈敏本周我上了一节新教材的数学课等式的性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归纳出等式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quot主体参与自主...

等式的性质1 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1的教学反思4月14日是全县在我校的教学开放日我执教了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和以往一样这一课时是在备课组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由一个老师准备再在备课组集体研究修改定稿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

等式的性质(2) 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2和解方程教学反思日期20xx0223来源作者邱立强字体大中小等式的性质2和解方程教学反思邱立强今天所教的等式的性质2和解方程是在等式的性质1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312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今天上午刚讲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第二个内容等式的性质总体感觉还好有几个环节是自己煞费苦心才想出来的感觉还不错正好记下来与学员们分享首先在导入环节师谁能向我汇报一下...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教授这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小组互说操作最后课件操作验证学生的结论一步步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合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充分挖掘教材课堂教学的过程应...

初一数学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初一数学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这次公开课准备的比较充分使得我这次的转正课能够顺利完成第一次当着这么多前辈老师讲课我显得紧张特别是我们初一数学科组的各位老师建言献策给了我充分的鼓励与帮助充分展示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上课...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一操作验证培养探索能力在探究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首先让学生把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然后思考讨论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引导学生发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然后再让学生把...

等式的性质一 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一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感知并概括出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课堂伊始先通过练习复习等式方程的含义与关系探索等式性质分段教学首先呈现的是例题中前两组天平图让学生感知在等式两边...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教者廖德虎一对课题及内容的反思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分式的概念书上是这么得出这个概念来的一个整数m除以一个非零整数n所得的商记作称为分数类似地一个多项式f除以一个非零多项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的方法和最简分式的化简方法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习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转化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