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山雀》教学设计

时间:2024.3.31

《山雀》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感知,明了主题:

  (一)、请学生朗读“单元导读”及相应的泡泡框中的内容,提炼其中的信息。

  (板书:单元主题:动物故事单元训练目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二)、在本单元,我们将要认识哪些动物朋友呢?(归纳)

  【设计意图】:本册教材的编排单元主题明确,所选内容均围绕主题。而五课是二单元的第一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单元导读进行解析可以带领学生纵观一个单元,明了自己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面对具体的学习。

  二、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二)、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设计意图】: 对于可能只在电视节目中见到过山雀的孩子们来讲,鲜活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直观的动物形象为他们提供了遐想的依托,使恣意想象成为可能。由此,走进课文描述的情景时,他们头脑中的画面感会更强。之后的自由朗读环节又为学生情感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出口。去除各类要求的束缚,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最大限度的信任——相信他们能读好、读懂、读出感情。

  1、师:过瘾吗?好文章读起来真痛快!那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状态,给予帮助,同时对预习不充分的孩子进行提醒、鞭策。

  2、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二到十六自然段)

  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吧,可以齐读,也可以你一段我一段地读,还可以选你们喜欢的其它方式读,看看哪对同桌读得最投入、最生动。(生合作读文)

  【设计意图】:无论是合作还是比赛,伙伴间总是能给对方激励的力量。再次读文,再次走进文章情境,体验必然进一步加深。在朗读方式上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谁的学习谁做主”。

 3、评价一下同桌的表现吧,肯定他的优点,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帮他纠正。(生交流)

指名一对同桌相互评价,师生相机点拨。

  4、师:山雀被你们认真而热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想出来和你们再次见面呢,那咱们就用友好的注视和静静地思考欢迎他们吧!

  「展示课件第一屏」再次播放山雀的相关图片

  (生观看后)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短片的再度播放意在帮助学生从文字返回图像,促进他们加速思考,进而形成独特的感受落于笔端。文字可长可短,老师不加干涉。“不让几十个孩子写出同样的句子”是老师起码应该具备的教学思想吧。

  三、回顾生字学法,自主识字:

  1、师:读书有方法,学生字也一样。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

  「展示课件第二屏」出示生字的学法

  2、按照这样的顺序和学法我们学会了很多生字,这节课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次小老师,为大家讲解生字呢?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雀、绕、瓦、逃”四字。

  (4)、学习多音字。

  【设计意图】: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生字的基础,这种“做中学”的思想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其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逐渐去除依赖性。

  四、评价课堂学习,鼓励肯定:

  师:人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不要小看课堂上点点滴滴的积累,日子久了,知识和能力就会润物细无声地和你融为一体。赞赏大家在这节课上的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再接再厉!

  五、作业设计:

  (一)、在作业本上写本课生字、多音字。

  (二)、有感情地练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六、板书设计:

  单元主题:动物故事

  单元训练目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5 山雀

  (俄)普里什文

  雀 绕 瓦 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分享感受:

  (板书课题)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每位同学都把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写在了书上,想不想读读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指名一组同学依次读,交流)

  〖预设〗:(一)、这两只小山雀真可爱。

  (二)、自由的山雀多关心它的朋友啊,它们之间的友谊真够深的。

  (三)、我真喜欢这两只山雀,要是我也有两只就好了。

  (师根据生的回答适当引导,及时纠偏。
 【设计意图】:借此交流来掌握学生在初学课文后对文章的领悟程度,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感受,以学定教。

  二、读文,品词析句:

  (一)、师: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可爱就格外地受欢迎。那么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小山雀的可爱呢?用心地默读课文,标出相应的词、句、段,细细体会。

  (生默读,标注)

  (二)、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读你标注的文字,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1、“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1)、生朗读,谈体会。

  (2)、师生评价。

  (3)、师点拨:这段外貌描写确实不错,颜色词用得准确,“鼓鼓”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山雀的憨态可掬,尤其是抓住了“黑斑”这个特点——人们常说“哪个哪个小姑娘脸上长着几个小雀斑,真可爱”。“雀斑”也许就是小山雀脸上的黑斑呢!忽然觉得它们又多了几分淘气。一起来读出它们的可爱样子吧。

  (4)、学生读句子。

  2、“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展示课件第三屏」

  (1)、生汇报。

  (2)、师引导学习观察顺序:起初作者用(望远镜)观察小山雀,(板书:远)后来又来到他的身边(碰碰、摸摸),(板书:近)这种观察的顺序就是——由远及近。(板书:由远及近)那同样的,先观察近处,再观察远处就是由近及远。(补充板书)

  (3)、这部分描写作者和小山雀的动作时用的很多词妙极了,标出来,品味品味。

  理解——悄悄地(绕)、偷偷地(走)、碰碰、摸摸、纹丝不动等词语,体会作者小心翼翼,怕惊动山雀的心理,感受小山雀的机智可爱,领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之“静态”观察。

  (4)、指导朗读。

  3、两只小山雀的对话部分。

  师:最精彩的一幕上演了!想不想扮演小山雀体会一下当时那紧张又充满友情氛围的情景?

  (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一到两对同桌分别进行朗读和表演,请其他同学担任旁白。师生于评价中进行朗读的切磋、交流。

  (3)、重点强调“劝告”与“警告”的区别,体会自由山雀紧张情绪的升级,指导练习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能力是在不断地揣摩和练习中得到提升的,趣味表演读的方式无疑调动了学生主动揣摩、练习的积极性。

  三、悟法,总结延伸:

  (一)、两只小山雀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作者是根据什么猜想到它们的“对话”内容的?(动作、叫声)

  「展示课件第四屏」提炼相关的词组

  师:小山雀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尖叫都令作者关注,其实不仅是动作、叫声,就连小动物们的眼神也会让热爱观察、思考的人们,尤其是你们这些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浮想联翩的

 (依据板书总结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二)、小山雀在普里什文的笔下是那么可爱,连我们也想动笔尝试尝试了吧。把观察的“秘诀”记在心里,今天就试着用用!

  【设计意图】:让方法在学习中自然生成,授之以渔。

  四、作业设计:

  (一)、采集课文中用得巧妙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里。

  (二)、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蜜蜂》和《海龟下蛋》两篇文章,感受作者是怎样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细致观察的。

  (三)、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猜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外貌  观察顺序

  5 山雀  可爱  动作  仔细观察 用心思考  远

  (俄)普里什文  语言  (叫声)       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笔交流。

  2、练笔延伸。

  教学过程:

一、                    欣赏练笔,交流感受:

         师:有一位我特别崇敬的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好的作者写文章往往是“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从《山雀》这篇文章中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普里什文在观察、描写小山雀时所倾注的心与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倾听大家经过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后描写出来的小动物,希望能听到你们的真心和真情。

(一)、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小练笔,每组推荐一人参与全班交流。(可推荐写得成功的练笔,也可推荐不太满意的作品。)

(二)、师根据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指导。  

(三)、学生在指导下认真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师的指导更富针对性,也避免课后小练笔的设置流于形式。

画面配音,练笔延伸:

  师:无论是精彩的文章,还是存在缺憾的描写都让我感觉到了大家的用心,你们的这种态度是我最珍视的。写文章和做其它的许许多多的事一样,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但只要我们多读、多练,一定会向着成功迈进!接下来,咱们做一个现场配音的小游戏好吗?

  (一)、「展示课件第五屏」(生观看)

  提示:边看边注意动物的动作,猜猜它们会想什么、说什么。

  (二)、同桌合作组织语言、配音。

  (三)、生开始练笔——注意:把自己平日里积累在头脑中的精彩词句用上。

  【设计意图】:“趣味中练笔”使写作变成了受欢迎的学习,学生爱写才能会写,才能写好。

  三、作业设计:

  (一)、没完成练笔的同学继续完成。

  (二)、听写《山雀》一课的精彩词语。

  (三)、预习6课《蜗牛》。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 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竖式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主讲 张中彪 1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②书51页做一做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主讲 张中彪 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1. 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7,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5,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主讲 张中彪 3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P79-81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启发、演示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1. 平行四边形卡纸

要求: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最小的内角为45度,形状为: ;

2. 剪刀、三角尺、文具(铅笔、橡皮等) 3. 板贴

文字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邻两边的乘积”

主讲 张中彪 4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主讲 张中彪 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主讲 张中彪 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主讲 张中彪 7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主讲 张中彪 8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主讲 张中彪 9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主讲 张中彪 1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主讲 张中彪 1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P79-81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启发、演示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

板贴

文字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邻两边的乘积”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什么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

(二)引入: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热情。

主讲 张中彪 12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为了让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进行的更好,五年级要修整操场上

两块活动场地(出示场地图),这两块场地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了学校分卫生区给五(1)班(平行四边形的卫生区图)和五(2)班(长方

形的卫生区图)的情景。比一比哪块大?

如果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分配人员,场地大修整的人多些,场

地小修整的人少些,你们看,哪块场地分配的人应该多些呢?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想到:先求场地面积)

1、长方形场地的面积是多少?(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可

以解决)

2、平行四边形场地的面积呢?(学生出现疑色)

师:要想合理分配人数,就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

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猜想:

师: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可能出现的情况:

(1)受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迁移:认为“邻边乘邻边”

(2)经验比较丰富或从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认为“底乘高”

(3)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出面积

2、否定错误观点

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演示邻边长度不变,面积在变化。

3、数格子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提示要求:在印有小方格的纸上画出任意的平行四边形,

主讲 张中彪 13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然后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学生质疑:出现了不满格,不是整格怎么办?

(3)学生讨论或教师提示:能不能把不满格凑成满格。

(4)继续计算,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格子?

策略一:把一个不满格平移,可以和另外的不满格合成整格

策略二:把左(或右)边的不满格整体平移,可以和另一部分的不满格整体合并成满格。(变成长方形)

4、过渡。

(1)讨论策略二:整体平移后,平行四边形变成什么图形了?(长方形)

你怎么知道平移后组成的图形是长方形?(为沿高剪做铺垫) 还用数个数吗?(不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

(2)淡化格子的作用:用数格子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谁最先求出它的面积。

(3)交流:快速说出结果的学生说说为什么你算的这么快?(格子凑成长方形后,没有数,直接计算的)

(4)去掉方格,应该把平行四边形的哪部分平移到另一边? (沿高剪下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

追问:为什么要沿高剪?(成直角)为什么要转变为长方形(长方形我们学过,会求面积)

5、动手剪拼,体会转化策略。

主讲 张中彪 14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师:看来,我们只要把平行四边形变为长方形就能求出它的面积了,利用手中的剪刀等工具,你能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板拼凑成长方形吗?

(1)动手操作

(2)汇报交流:

剪下三角形拼凑成长方形

剪下梯形拼凑成长方形

6、强调沿高剪开

(1)讨论

师:很多同学都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他们剪的位置不相同,但哪点是相同的呢?

(生思考:感悟出都是沿高剪的)

(2)质疑反例(没有沿高剪)

师:没有沿高剪,也拼凑成了新图形,对我们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意义吗 ?

7、师小结: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拼凑,就可以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这正方法就是转化的方法。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看似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被同学们轻松就解决了,真是了不起!

三、寻找联系

师:你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这一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主讲 张中彪 15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1生观察思考

汇报: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2推导公式

师: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4 用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又该怎样写呢?S=ah

四、运用公式解决前面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算一下这块平行四边形场地的面积(生根据公式算出面积)

师:这回我们就知道哪块场地应该分配多一些的同学了

五、巩固练习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a=15dm,h=11dm)

(a=8cm h=4cm)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高是4米,它的一个底是多少米?

3、学校要建一个面积是1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坛,请你帮学校设计一下,(要求底、高均为整米数)1)可以有几种方案?2)哪种方案更合理?

主讲 张中彪 16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六、全课小结: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七、家庭作业: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写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可以画、也可以剪贴。

主讲 张中彪 17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平行四边形面积说课稿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它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又是后面学习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依据。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于是,我在教学时,将充分运用转化迁移思想,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引导学生用已学的旧知去获取新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此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认真操作、观察、分析和讨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第四部分:教学目标及重难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剪成一个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长方形和底为4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硬纸片为教师演示教具;多 主讲 张中彪 18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媒体课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板贴

文字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邻两边的乘积”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四步:

第一步:游戏导入,渗透转化

转化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课时,如能让学生正确灵活运用转化方法,对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至关重要。于是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先出示用方格拼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它们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等积转化的思想渗透开来。

再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温故知新。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作好铺垫。 第二步: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我是这样设计的:

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热情。我出示了学校分卫生区给五(1)班(平行四边形的卫生区图)和五(2)班(长方形的卫生区图)的情景。

接着提出问题,思维定向。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到底谁大呢?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学生马上就能回答长方形的面积我可以先量它的长和宽,后算出面积。师追问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求呢?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板书课题后,指着课题问:现在请大家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谁有关呢?让学生带着这个思考题进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思维之中。

第三步:共同参与、推导验证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主讲 张中彪 19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1、自学自悟,初步推导

同学们,老师已经将五(1)班和五(2)班的卫生区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到了80页的表格中,请大家先把书翻到课本80页,按课本的要求完成任务。

接着集中定正,指名学生说数的过程结果及自己的发现,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自己的猜想进行比较。当学生说发现了:①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时,它们的面积相等。②五(1)班和五(2)班的卫生区面积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等于底乘高后。老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思考刚才大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时,它们的面积相等。那么通过这个发现你们还能想到什么呢?有的学生猜测到平行四边形可能可以当作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学生猜测,如果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不就可以计算它的面积吗;也有学生猜想在平行四边形的两边沿着方格的竖线,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而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大小一样,可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最后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发现,真好。其实用数方格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很不方便的,特别是图形较大时。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既简便又实用的计算方法,刚才大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那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沿着刚才的思路仔细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吗?导思并为下步探究提供思路。

2、剪拼操作,进行验证

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验证的方法,思考出来后就和同学或老师商量一下。 接着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运用想好的方法动手操作,要求边操作边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你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并把思考的结果和同学交流。

最后汇报演示,当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出自己沿高和任意高分别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都经过平移拼成了长方形,且两中推导结论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底×高后,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没有大家的结论都是这样吗?请看电脑演示学生剪拼的过程,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含文字和字母)。板书公式,引导学生齐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读后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信息?突出公式的使用。

第四步:实践运用,深化认识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检验他们能否学以致用,我设计下面几组练习。

1、基本练习,检测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情况,并适时进行品德教育。 主讲 张中彪 20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2、深化练习,深化对推导原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公式特征的认识。

3、开放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讲 张中彪 21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张中彪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设计的思路是: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再通过对数据的观察,提出猜想,通过操作验证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让每个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测、动手验证,并亲历平行四边形推导过程。对于这次的课堂教学我做如下反思:

一、数学教学需要情境创设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时,如果纯粹的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纯数学的探究比较乏味或者说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影响。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展开学习,从比较花坛的大小,到计算停车位的占地面积,地砖的面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猜想、验证、形成结论是数学学习重要的方法,本课新课教学中,经历了两次猜想验证,而练习中,也需要两次的猜想、验证,体现了这一学习方法具有较广泛的运用范围。另外,探究过程中,“转化”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通过把新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为旧知“求长方形的面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普遍应用的意义,同时它也是求其他图形面积的重要方法。

三、练习设计的优化

新的知识需要练习进行巩固,也需要练习进行提升。本节练习具有较强的层次,题一是:求两个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提供的是相对应一底一高,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题二,是提供不对应的一底一高,让学生通过错误的解法和教师的演示产生冲突,凸显出底和高为什么要一一对应的原理,在补充另外一底一高,以达到突破难点并加以巩固的目的。题三是拓展题:比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意在提升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和加深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四、有待改进的问题

1、 教学中生成处理有待提高

主讲 张中彪 22

“课内比教学”教案设计 张中彪

为了便于学生的初步猜想和表达,在引入时,我提供给学生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去猜想面积可能是怎样算的?结果出现了六七种算法,其中有些是盲目的。不是预设的“边乘边”、“底乘高”,结果,教师对这一生成没做处理,直接进入下一环节:数格子验证,排除错误算式。就让“边乘边”这种可能的错误,溜了过去。其实,教师可以通过计算算式结果,和长方形面积进行比较,排除数据相差大的,再教具演示并讨论为什么“边乘边”这种算法不可以。

2、 学生操作活动的质量有待加强

教学中,学生的操作比较简单,主体性还不是很突出,当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学生基本上都是沿相同位置的高剪开。在比较两图形的面积,长、宽在平行四边形中的相应位置时,学生的主动性还不是很强,课件的演示并没有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长与底、宽于高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总结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显得比较被动。

主讲 张中彪 23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A(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学生即将认识一个新朋友怎样学生学会简单辨认平行四边形呢通过复习长方形对长方形特征的复习再拉一拉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再给这种新图形命名我认为还是符合学生认知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师华秀毓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测量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整理

测量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单位米和厘米并有了一定的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概念的建立比如1毫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观察1分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一打纸的厚度充分感受1毫米的长度也可以通过肢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

20xx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20xx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刚上完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课让学生学会了混合运算的顺序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A(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反思本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着眼于学生计算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从生活中发...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Unit1hello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第一节新课学生们不停地用HelloMissLuoHello热情地向教师招呼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英语的热情似乎很高然而刚开始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学生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