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时间:2024.3.19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桐乡市凤鸣天女中心小学 钱张清

本节课是“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人通过对五上《我们的小缆车》这一课的几次教学,体会到要上一堂“精彩”的科学课确实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首先,在上课前,我们要精心准备实验器材,认真备课。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制作一辆小缆车,需要研究小车的运动速度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因此,上课前,起码得准备小车和铁垫圈,可是学具袋里只有小车,没有铁垫圈,怎么办?我只好请人帮忙,好不容易找齐了100个铁垫圈,却发现实验并非我想象中那么简单,只要在绳子上挂上一个铁垫圈,小车就飞一般往前跑。我就在小车上加了一个钩码,一试,不行,还是一直往前冲?怎么办?后来,终于想到可以用回形针代替铁垫圈,可是,在小车不加钩码的情况下,还是不能顺利完成实验。经过多次改进,实验终于可以开展了。然而紧跟其后的是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课堂如何开展又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应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句话我时刻记在心中,但教学时我们又必须理解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如果连编者的意图都没有理解,而随意去更改教材,去追求创新,那也是不适当的。经过初步的思索,我把本课时安排了三个实验:一是安装小缆车;二是研究用几个回形针刚好可以拉动小车;三是研究小车运动速度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可是,这样的设计在试教时就被否定了,因为本课中要考虑的细节实在太多,再加上三次活动,时间根本来不及,于是,在叶校指导下,我将三个实验并成了两个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得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本课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自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根据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一开始我是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车图片引入的,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引出“我们的小缆车”,提高制作小缆车的愿望;接着安排的是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当然,在试开小缆车的活动中同时安排了挑战性的任务:研究挂几个回形针刚好可以拉动小车?另外,在实验

后引出了重力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时必须达到的一个知识目标。最后的一个实验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即设计并通过实验证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

以上是我在一次次试教的过程中逐步改进而最终订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应该说,它能为我在课堂上成为一名出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供很大帮助。但在一次次的教学之后,我发现,科学课堂教学需要讲求艺术,我不是一名最好的艺术家。

1、在几次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在不经意中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让学生介绍实验方案及注意点,我总是担心学生不会答而自己把实验要求讲得尽量详细清楚,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让学生汇报,我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的信息等等。其实,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简洁科学,如果简洁性不强,对问题的重复叙述较多,实际上就是占用了学生的探究时间,因此,只有 “无言”或“少言”才能换得学生自主实验后的“多言”,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用自己的思维、想法指导行动。

2、在几次课堂教学中,我较关注的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是否在我的预设之中,而对学生的问题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有价值、值得探究和研讨的问题,但由于我的“功底”不厚,变得措手不及。在这课上,有一个小组得出的答案是“用三个回形针就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在分析数据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距时,他们小组中有一个学生就提出了“可能是我们小组操作不当造成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有价值,遗憾的是我怕时间不够,没有及时“抓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熄灭了。如果我在教学中善于随机应变、及时“抓彩”,适时的点拨“那你说说你们哪儿操作不当?” 那么在下面的环节中,学生就不会犯同样的错,科学实验操作就会更加规犯,科学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课堂生成,因为这些预设外的随机生成的问题和目标才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科学知识,才能让科学课堂上出“意外”,上出“精彩”。

天文学家卡乐·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天生存在的,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应该做的还有许多许多


第二篇:研究课(小缆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定稿

一:引入部分:几千年前人类发明了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车的种类越来越多。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车的图片,等会儿边看边思考,这些车分别是用什么作动力的?

欣赏车的图片并回答问题。

学生说.。老师完善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不同类型的车用不同的动力来驱动。

还有2张图片,看看它又是什么类型的车?是用什么做动力的?

欣赏缆车图片并回答问题。

学生:缆车!

师:坐过吗?

缆车是用什么做动力的?

老师:其实呢,缆车内没有任何驱动装置,它是依靠钢缆绳的拉力轻松爬上陡坡的。PPT闪烁

二:新课部分

活动一:演示安装小缆车认识重力

想不想自己动手安装一个小缆车?(想!)

视频出示材料,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样一些材料,(一个框架小车,一个绳子,绳子一端有一个小挂钩,一些小垫圈)利用这些材料怎么组装一个小缆车?

学情分析:如果学生沉默,说不出来,老师可以启发: 绳子用来干什么?学生说到绑在车上,老师再顺势引导:故意指着某些部位追问:绳子绑在哪?这里吗?是车头还是车尾?(车头和车尾都可以,)但是一定要绑在横轴的正中间。

示范绑线。

组装好了!!这是我们的小缆车!板书课题

问:不用人力,你有办法使我们的小缆车运动起来吗?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挂重物,老师再引导:垫圈可以用来干什么?当学生说到用垫圈时老师示范挂1个垫圈并把垫圈放在桌面上,“还是不动啊?”

此时学生可能说的“悬空”或者“再多挂几个然后悬空”

老师演示(挂5个),配合讲解操作细节:在挂垫圈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小车静止不动-----用手按住小车,挂好垫圈后再松手。

师:动起来了!!注意用手挡住小车以免冲到桌子外面摔坏。

(多次演示小缆车运动便于学生思考)提问:我们的小缆车是用什么作动力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重力,也可能说到重量,也有可能说到是绳子的拉力。( 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说的是拉力,老师引导,什么的拉力?垫圈怎么会有拉力呢?

师:我听到有人提到了“重力”和重量两个词,重量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一个物体有多重,可以用秤来称,这是重量。

重力又是什么?学生说。

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老师示范:全班起来,像老师这样单手自然下垂,用一支手提起凳子保持手臂自然下垂,“提凳子的那支手有什么感觉?(如果不示范,可能有学生会抬凳子,举凳子,达不到体念的目的。。。)

学生说感受。

:有没有力在拉提凳子的手?往哪里拉?提凳子时感受到凳子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把这种力称为重力!PPT给出重力概念学生齐读。

问:在我们的小缆车中,悬空的垫圈受得重力没有?这个重力是怎么影响到小车?(绳子)完成板书: 板书

拉力

                                       重力

PPT给出答案学生齐读。

活动二:探究多大的力刚好能拉动小车

过渡语:究竟多大的力刚好能拉动我们的小缆车也就是说最少用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呢?想不想知道?

接下来你们要做的就是安装一个小缆车,并测试用多大的拉力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PPT给出活动问题。

推测一下吧!

;有的说2个,有的说3个,有的说5个,怎样才知道究竟要几个?

想到了做实验的方法很好!你们打算怎么做实验?小组讨论一下吧。

学生讨论汇报

指导:垫圈怎么放?要知道多大的拉力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你认为是一次挂几个好?还是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好,为什么?

生答(如果一次7几个垫圈,小车动起来了,但是我们无法确定它就是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拉力呢还是已经超过了这个拉力?所以要找到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力,就必须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老师强调:实验前应该保持小车静止不动。然后一个一个的增加垫圈,直到小车能从起点到终点运动起来。

分工要求: 1人挂垫圈,1人放车,1人保护小车。 PPT给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交流。“你们组用了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1组、2组、3组。。。。

小结:“1个垫圈能拉动小车吗?”也就是说“拉力不够的话,小车是不会动的,只有一定的拉力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PPT学生齐读结论。

活动三: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过渡语:你们有办法使我们的小车跑得更快?

推测一下: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速度有什么关系?

提问:怎样知道推测对不对呢?

打算怎么做实验?还是讨论一下吧!

学生汇报:学生会提到:用手表计时,改变垫圈个数…….

教师引导: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还有补充吗?从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听出了这样几个关键信息:一是改变垫圈个数,二是用秒表计比较小车的快慢。很好!其实改变垫圈个数就是改变了什么?(拉力)有的组想到了2个2个的增加垫圈,有的组想到了3个3个地增加垫圈,那老师想5个5个的增加垫圈可以吗?哪种方法更好呢? 为什么?(这其实是一个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条件差距越大,效果就越明显)

还有些问题同学们可能忽略了:比如第一次挂几个垫圈合适呢?

实验时哪些条件是不能改变的?--如果学生说不完整,老师要补充完整面,(这些不能改变的条件其实就是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养成周密考虑的习惯。

-----桌面光滑程度、小车、绳子、起点、终点、垫圈

为了减少误差,每个实验做几次合适呢?

建议分工上增加1人为计时员兼口令员,责任是喊“预备!放!” 同时就计时了。计时与放车要尽量同步。

老师把我们刚才的讨论整理成了这样几个要点,一起看看: PPT给出实验提示-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

交流汇报,展示记录单P71(1-2个组)

追问:

1、其他组还有不一样的吗?通过数据你们发现什么规律没有?垫圈增加表示重力怎样?也就是拉力怎样?拉力越大,小车运动速度怎样?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怎样?

2、我们的猜测是得到了证实还是否定?

师小结:虽然各组的数据有些不同,但是通过实验我们证实了这样一个规律: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确实是有关系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小练PPT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记录

------

挂(   )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小车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         小车运动速度越      拉力越       小车运动速度越        

全班齐读结论。

                                      

教后反思

教研员(杨彬彬)原话老师引领学生亲历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往往是杂乱的,零碎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提提升汇总,形成科学概念。课堂中老师首先要保证学生活动的量,在保证活动量的基础上提升活动的质。

关于对比实验,四年级的学生只是做粗略的了解,至于完整的设计对比实验,则要到五年级。如果老师平时不给予关注的话,有些知识学生是不能自己习得的。老师的关注就是不仅要让学生这样做,还要让它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典型案例:五上《我们的小缆车》一课,学生要亲历两个活动,一;安装小缆车并测试要使小车运动起来至少要几个垫圈。用绳子把静置的小车和悬空的垫圈连接起来,垫圈的重力就转换成了对小车的拉力。在这个活动中,要找到最小能使小车动起来的力,就必须一个一个的增加垫圈才行。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就必须多个多个的增加垫圈,课堂上学生同时经历了这两个活动,如果老师只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而不明确地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即使做了他们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只要一考试,学生还是会错选或者乱选。原因就在此。

在这课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确,垫圈起到什么作用/?如果不用线把垫圈和小车连接起来它们没有丝毫关系,即使连接起来了,但是只是把垫圈的放在桌面上,也不会让静置的小车运动起来。只有让垫圈悬空,垫圈受到的重力就通过绳子转换成了对小车的拉力,为了方便可以用垫圈的个数代表了拉力的大小。而如果拉力不够的话,小车依然不会动,只有拉力达到一点程度时,才会使小车运动起来。垫圈个数越多表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就越快。如果学生只是说到“垫圈个数越多,小车运动越快”老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说法。要正确表述成“垫圈个数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地越快,垫圈个数越少,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第二课:《橡皮筋做动力.》的结论也要表述成;“线圈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运动距离,线圈圈数越少,弹力越小,小车运动距离越短”在这一课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确,橡皮筋的弹力是小车运动的动力。

当然老师示范,小车安装好以后,要测试多大的拉力(用几个垫圈)可以使小车动起来的环节时,一个一个的增加垫圈时,要用手按住线头,等垫圈挂好后才松手。这个细节虽然不起眼但是很重要。

最后得出结论环节,如果按照教材中建议的用快、稍快、慢来定性描述的话,确实没有什么可分析的。但仔细想想,如果让学生说打算怎么做实验,学生一定会提到:用手表计时,老师该怎么处理?还是拉回到书上的:不量化,只定性描述吗?我想这样可能不妥!——学生已发展到前面了,我们反倒要把他们拉回来!你可以引导:手表计时是最好的办法,但如果我们手边没有计时的工具怎么办?数数,可不可以?数心跳、可不可以?数数的方式都远比定性描述的方法好!学生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就是科学素养发展的过程。

不足:

1、正式上课时,老师问:“我们的小缆车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呢?”有学生说:“重力’;也有学生说:”重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老师事先没有充分预设,当学生出现这样不同的回答时,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区分重力和重量,而是直接过渡到体验重量活动。“重力”概念是本课的重点,最初试讲时老师这个环节过得很快,“刚才我听到有人提到了重力!什么是重力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陈老师听了后说:过得太快,学生没有充分感受和体验,这个知识点没有落实。建议这样改:刚才我听到有人提到了重力这个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让说重力这个词的学生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请其他同学表决: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也可能有人同意也可能有人不同意,此时再转入到体验活动:重力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全班起立,像老师这样单手自然下垂,提起凳子,保持手臂自然下垂。提凳子的手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力在拉你的手?往哪里拉/?学生的感觉自然就很明显了:有!往下拉!把力的方向也说出来了。此时老师再给出重力概念:我们提凳子时感觉到凳子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就把这种力成为“重力!”

2、老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怎么用实验证明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有关系?”学生一般都能说到改变用不同个数的垫圈以及用计时的方法。很粗糙的思路。老师在巡视时追问引导:你们准备怎么改变垫圈个数?学生才会想到第一次用几个垫圈,第二次用几个,第三次用几个。老师的追问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才会考虑一些操作方面的细节。有学生说22个地增加垫圈,有的说33个地增加垫圈,老师追问:老师想66个地增加垫圈可以吗?学生:可以!老师进一步引导: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好呢?学生顺势说到:66个地增加好。老师再追问:为什么66个当增加比其他两种方法好?学生就会想到:对比的数据差距越大,效果越明显。

这样顺着学生的思路,把“增大数据差异,效果明显”的方法自然的交给了学生。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是不能改变的呢?”有的学生说到了“起点和终点”,还有的说:小车,还有的说到:垫圈。当学生说到这种程度时,我认为学生已经说出了最重要的“终点和起点”,就可以打结了就没有进一步把其他相同条件补充完整,其实,作为老师,当学生考虑不周,不能完整描述的时候,老师应该完整的梳理一遍相同点,使学生养成完整梳理对比实验相同点的好习惯。

两种方法的对比:第一个活动“研究多大的拉力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最初的方案是并没有推测---设计实验的环节,而是老师让学生直接思考:要知道多大的拉力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你们认为是一个一个增加垫圈好,还是一次挂几个好?为什么?

第二个活动“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最初的方案也是老师直接抛出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

2、小车的快慢怎么比较?

3要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你们认为还是像刚才那样一个一个增加垫圈好呢,还是多个多个增加好?为什么?

几个几个地增加好,老师有几个数据请大家比较:22个地增加;55个地增加;1515个地增加。

4、第一次挂的垫圈应该是几个呢?

5、为了实验的公平,应该保持哪些条件相同?

6、每个实验做3次。

4、试讲后,陈老师建议:这个活动老师指导过细,对于五六年级高段的学生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如果没有说明老师的平时的教学目标没有落实。这个问题应该整个丢给学生:实验怎么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9(小组讨论),让学生说让他们相互补充。老师从学生的汇报交流中抓关键词,关键信息,老师再把学生的方法归纳出来。如果学生忽略了没有说到的地方,而这些又是实验必须考虑和注意的细节,老师在做补充“可以这样引导:可能有些地方同学们忽略了,比如几个几个的增加垫圈好呢?又比如第一次应该挂几个垫圈呢?哪些条件不能改变呢?……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再做讨论。最后老师完整地梳理出刚才师生共同讨论的需要关注的要点(也就是实验的注意点),PPT的形式梳理出来。

5、特别强调:老师不要重复学生的回答,如果重复就等于强化。有些是老师习惯性的重复,并不需要强调,但是学生听了就会特别关注这些其实是非重点,不需要关注的所谓“重点”。

6、当老师请一对一的请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追问:大家同意他的意见((观点)吗?一定要全班表决,才能体现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学生。

更多相关推荐: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精河县一小尹淑珍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通过实验明白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小车运动时拉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并用实验...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安装一个小缆车并尝试让它运动起来和探究小缆车运动速度和拉力大小关系的两个实验使学生逐步构建要使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一定得拉力拉力越大小车运...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敦小121学案设计五年级科学第上册第4单元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懂得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新风小学郑敏教材分析我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活动1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通过组装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精河县第二中学杨凤英教材内容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2能够组装小缆车3能够想到办法让小车运动起来4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1安装用动力拉动的...

研究课(小缆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们的小缆车定稿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车的图片等会儿边看边思考这些车分别是用什么作动力的欣赏车的图片并回答问题学生说老师完善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不同类型的车用不同的动力来驱动还有2张图片看看它又是什么类型的车是...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能进行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设计

我们的小缆车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一...

我们的小缆车

本节课在学生开展安装小车实验之后设置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略做讨论各抒己见带着多层次的问题和疑惑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中在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实验后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而数据分析是容易被忽略的...

我们的小缆车

我们的小缆车教材分析我们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有两个内容1安装一个小缆车通过组装一个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使学生发现铁垫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铁垫圈又产生一...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反思(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