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艺术上册全册教案带反思

时间:2024.4.9

二年级艺术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哈,醒来了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小鸟在清晨醒来时的愉快情景;通过欣赏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学生表现早晨的绘画作品,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2.艺术目标

通过绘画教学,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通过参与音乐表演和歌词创编活动,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小鸟醒来了》、《健康歌》歌曲磁带,有关早晨的音像资料,如《人猿泰山》的片断,清晨森林、街道上的景象等相关绘画作品。 彩笔、水粉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景激趣

播放清晨景象的音像资料,如:清晨森林中动物们醒来的情景,电影《人猿泰山》中泰山醒来时的片段,清晨大街上忙碌的人们等等。(提示:本活动意在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早晨的美好,创设情景,为后面的想像表演做铺垫。)

2.描述感受

你看到的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请大胆描述自己对早晨的印象。

(快乐、忙碌??)

3.聆听、欣赏

听,早晨,在大森林里,小鸟儿醒来了,它们在快乐地歌唱。播放歌曲《小鸟醒来了》(本处教师可以配上森林中鸟儿鸣叫、飞翔等音像画面)。

(1)节奏练习

播放歌曲,教师引导学生随歌曲一起击掌打节奏。

(2)熟悉、哼唱

再次播放歌曲,跟录音哼唱,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情感体验

聆听《小鸟醒来了》,感受歌曲意境。(根据这首歌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鸟醒来时的情景,或者讲一个小鸟醒来了的小故事。然后用体验到的心情去唱这首歌。)

5.启发、想像

清晨,人们从梦中醒来,小鸟在森林中醒来,还有谁会醒来?他们醒来时的样子是怎样的?醒来后他们会做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6.模仿表演

根据想像,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表演小青蛙、小兔、大象、小鸭和小鸡醒来时的动作和声音。

7.创编歌词

尝试一下把《小鸟醒来了》的歌词改编成其它小动物,再相互唱唱听听。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表演。

8.评价

(1)自我评价。(所参与的活动是否主动或有兴趣?)

(2)同学评价。(是否能和大家和谐相处,主动与人合作?)

(3)教师评价。(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反映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改进?)

(4)师生相互评价。(在艺术课中你学到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1.激发兴趣

播放另一首表现早晨的歌曲《健康歌》。

(早晨,人们醒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用健康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2.欣赏、分析

(1)欣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

{1} 描述: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日出、河水、晨雾、港口、船舶??尽量引导学生详细、准确地描述。)

{2} 比较:教师出示一幅其他画家表现早晨的作品,例如希什金的《森林的早晨》,比较这幅画和其他的画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森林的早晨》在绘画风格上属于写实的。《日出·印象》近看模模糊糊,远看却形象生动。)

(2)分析:莫奈创作的《日出·印象》这幅也许看上去不怎么精致的油画,却曾在一百多年前令整个世界的画坛为之震惊,因为在它诞生之前,画家们都是用十分严谨的造型笔法来表现,他追求的是神似效果,有点像我们中国画的写意韵味。你知道为什么近看凌乱不堪,远看有条有理?

3.讨论

我们也可以像大师那样,大胆自由地表现你对早晨的感觉和印象。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两幅学生作品进行欣赏评价,让学生建立自信。

(1)《阳光小鸟》,作者宋沛阳。小画家用油画棒大胆地选取早晨的太阳、树、鸟三种景物,运用粗犷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进行表现;画面饱满,形象表达自由,富有个性。

(2)《大公鸡早早起》则主要抓住早晨富有代表性的动物———公鸡

来刻画,公鸡占满整个画面,形象鲜明,主题突出。

4.表现

学生自由发挥想像进行绘画,可以运用彩色笔、油画棒等来表现画的内容。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评价

(1)对名家名作有哪些了解?

(2)自己的演唱是否表达了歌曲的情感。

(3)在参与艺术活动时,能否做到积极主动,有哪些收获?

(4)讨论、交流时的语言是否流畅,具有感染力。

6.小结:请用一句话来描述对早晨的印象,并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四)其他选择

1.可以补充其它表现早晨的音乐作品,如: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和钢琴曲《晓风之舞》等。

2.在创编歌词时,针对中间的一小节节奏进行动物象声词的创编:如小鸭子———嘎嘎、嘎嘎、嘎嘎地唱着。

教学反思

本课以早晨为主题,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各种音像、绘画、摄影资料,向学生传递美好的生活信息。采取聆听歌曲、赏析名画、用肢体即兴模仿表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在艺术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我来做早操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陕西合阳的“花馍”———面花的特点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探究饮食文化的兴趣。用简单的图文形式记录归纳早点文化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艺术目标

学习泥塑造型中的搓、揉、压、捏等技法,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

(二)教学准备

《卖汤圆》歌曲磁带。有关早点文化的音像资料,如西餐、广东的早茶等相关早点图片。学生课前收集的各地早点文化资料、橡皮泥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吃了早餐吗?(教育学生要坚持吃早餐,让他们认识到吃早餐有利于健康和学习。)你的早餐一般是在哪里吃?谁做的?你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

2.创设情景

教师:你们知道吗?吃早餐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在武汉叫过早,在广东叫喝早茶。不同的地方吃的早餐内容也不一样。 (播放几处不同地方吃早餐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开阔学生的饮食文化视野。欣赏:日本的料理,西方的糕点、汉堡包、披萨等;中国南方的汤圆、汤包等。)

3.欣赏

在我国陕西的合阳民间,有一种风俗礼馍———面花,它选料考究,

制作精巧,用色鲜丽。巧妙地将面粉和食用色素组合,既有能吃的实用性,又有可看的观赏性,被称作“秦艺六绝”,成为民间手工艺品,也被称为视觉盛宴。

引导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1)找找教科书中的面花上表现了什么?

(2)它主要有哪些颜色?

(3)猜猜它是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

(4)在制作工艺上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个面花上有龙、凤,有花、鸟,颜色以红、绿、黄、紫等对比色为主,鲜艳夺目,形象简洁、生动夸张。这么精致的工艺是民间妇女们用剪刀、镊子、铁丝、木梳、锯条、笔套等极其普通的工具制作的,令人为之惊叹。

4.介绍

你还知道哪些好吃的早点?小组内学生自己介绍收集的资料和信息。

5.分析

根据自己小组的信息资料,教师帮助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风俗不同:如一些民族的食物禁忌。

(2)口味不同:上海浙江一带的人喜欢吃甜食,四川、湖南人喜欢吃辣椒等。

(3)地域不同:因为地域的原因,有的地方盛产什么农作物,就以什么为食。例如南方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

6.归纳整理

请你根据我们的分析,小组合作,制定一个早点小吃文化一览表,内容形式如下:

各地早点小吃一览表

地点 早点名称 图片(或者画出早点) 特点

7.聆听

完整聆听歌曲《卖汤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体会劳动的艰辛。

8.评价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我国饮食文化的了解有多少,这节课获得了哪些知识。鼓励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流,师生之间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本课将吃早点作为切入点,教学中主要尝试通过收集和查阅资料———交流分享———体验实践等环节,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通过欣赏反映饮食文化的歌曲和参与制作早点的活动,充分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品位、风俗习惯、审美意识,以及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艺术与生活的关联中,培养对艺术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增添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品位。本课教学需两课时。

第二课时

1.欣赏

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品,并讲述其制作方法。

2.示范技法

教师示范用彩泥搓、捏、揉、团的要领,学生学着做一做。

3.表现

学生动手用橡皮泥制作各式早点:如小笼包、面条、荷包蛋、馒头、饺子等。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制作。

做好早点,组织学生一起来玩个“你买我卖”的游戏,推销自己制作的早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由模仿见过或听过的叫卖声,并创编叫卖词,参考教材中小朋友的表演;另一种是根据《卖汤圆》的曲调填词。比如将汤圆改成“卖包子,卖包子,小二哥的包子是大

又圆,一个包子三角钱哪,买个包子尝一尝呀??”(学生自由准备,上台表演或者组内表演)

4.展示

厨艺大比拼:将同学们的作品集中,办一个班级早点博览会。

5.评价

对学生的制作和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四)其他选择

1.让学生向妈妈学习做简单的早点,体会为家人服务的快乐。相互交流在家学习做早点的体会。

2.为自己制作的早点巧取名称。

3.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名菜、名点心的故事和来历。

教学反思

《卖汤圆》是一首风趣幽默的台湾民歌,轻快的节奏和滑稽的叫卖音调,配以浓郁的地方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民间叫卖的情景。同时,学习此歌也是对我国美食文化的一种了解。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其曲式为乐段体结构。全曲除前奏和尾声以外,共有20个小节,由起、承、转、合四个较为长大的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是起句和承句,各为四小节,属于方整性结构;旋律平稳流畅,紧紧围绕属音和主音在中音区进行,音乐具有一种平和与亲切感;第二乐句本身也是一个重复结构,而且结束音终止在下属音上,由于其不稳定性推动了音乐的进一步展开。第三乐句为转句,旋律仍围绕属音与主音,但在中低音区进行,音乐在亲切柔和的基调上明显带有较强的叙述性。第四乐句共有八个小节,开始是两小节的衬词,接着变化重复了第三乐句的音调,最后主音在四拍的长音中结束全曲。

第三课 催我早早起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制作欣赏小闹钟,初步了解有关钟表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感受不同时期钟的造型美,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兴趣。

2.通过参与表演游戏,感受各种钟表发出的不同声响。通过设计制作各式钟表,学习纸的平面设计制作技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二)教学准备

《这是什么》歌曲磁带;各种造型的钟表图片;三角铁、双响筒、碰铃等打击乐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闹钟的声音,并提问有关闹钟的知识和闹钟的作用。

2.模仿

学生自由模仿闹钟发出的声音。

3.聆听、学唱

教师的导入语:小闹钟就像我们忠实的伙伴,每天帮我们记住时间,按时学习、休息。每天早晨,它能准时叫我们起床。

(1)感受《小闹钟》的快慢节奏,并随“滴答、滴答、滴答,当———当”的节奏一起拍手,进行节奏模仿。

(2)用衬词“嗯”、“得”轻轻哼唱,熟悉歌曲《这是什么》的旋律。然后用听唱法学习此歌,教师主要指导1—4小节的唱法。

4.表现

小组合作,用打击乐器模仿钟表的声音与节奏,为歌曲《这是什么》

伴奏,共同享受合作的乐趣。

5.创编

根据书上的节奏,让学生自己为小闹钟设计一种闹铃声,并用这个节奏进行表演。

6.观察

教师拆开一个钟表的外壳,让学生仔细观察闹钟内机芯的工作状况,从而了解它们主要靠齿轮转动而工作。

7.启发

教师:如果你们还想知道得更详细,可以回家找一个废弃的钟表,和爸爸一起仔细研究研究,找到更精确的答案。

8.拓展

教师用课件播放钟的简要发展历史:钟表是近百年来,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计时器。计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早在3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水滴漏”、“沙漏”,和利用太阳光的变化制作的计时工具———“日晷”。后来,又出现了航海钟、落地钟、电子钟、石英钟等。

教学反思

大家一起为歌曲《这是什么》配上乐器伴奏,边打击边演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师要及时渗透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的思想教育。)

第二课时

1.激趣

课件播放各种钟表的造型,每播放一种,发出一种不同的时钟音响,让学生聆听、辨别。

2.辨音

(1)引导学生辨别不同时钟发出的声音(秒针:滴答滴答;报时:当———当、布谷布谷等)。

(2)提问:你是怎么分辨出来的?(秒针走得最快,所以是滴答滴答,而且为了不吵人,秒针的声音还很小。报时的声音响而长,是为了提醒人们。)

3.模仿

(1)分给各小组三角铁、碰铃、双响筒,随意模仿各种时钟的声音。

(2)思考:怎样选择不同的乐器恰当表现时钟的声音?

(3)小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节奏,用乐器进行表演。

4.欣赏

小结学生的演奏情况,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出示各式钟表,进行欣赏分析:

(1)这些闹钟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彩色卡纸、图钉等)?

(2)你喜欢这些造型各异的时钟吗?

5.探究

(1)观察后探讨:怎样才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小闹钟?

(2)教师总结:

①画出外形,确定钟面大小和位置;

②制作钟面,可以用剪贴和绘制的方法;

③安装时钟。

6.制作

自由制作各种小闹钟,教师辅导:

(1)注意加强卫生教育。

(2)钟的外形与钟面的比例。

(3)安全使用图钉。

7.展示

在组内展示自己的小闹钟。

8.拓展

钟表除了可以计时,还有什么作用?(因为它制作工艺精密,成为一种特殊的工艺品,具有收藏价值。)

9.评价

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表现。对学生的新想法和有创造性的思维给以肯定。

(四)其他选择

1.可以让学生聆听一些其他有关歌曲,如:《时间像小马车》,李玟的《滴答滴》片断,让学生感受其它不同的节奏。

2.用打击乐器自由合奏《钟表店里的钟响了》。

3.展示时,可以采取开办钟表店的方式进行。

教学反思

闹钟是学生们十分熟悉的日常用品。它虽然普通,但在人们的生活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列车运行,航班的起飞降落;大人们的上下班,学生上学、放学等。本课的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闹钟声音引入课题;通过开展相关的音乐活动,并用打击乐器模仿闹钟的声音效果,感受声音的高低与长短,明亮与沉闷。同时,让学生观察钟表的内部构造,初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历史知识,启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第四课 上学路上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回顾自己上学路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感受上学的乐趣。通过看、说自己家所在地区的上学路线,学会看地图,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识。

2.艺术目标

学习运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所想、所看,有选择性地表现出来。

(二)教学准备

《上学的路上》歌曲磁带;

绘画工具:彩笔、油画棒等;

所在地区的交通图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以学生齐唱《上学歌》导入新课。请同学谈一谈自己每天上学时的经历。(教师肯定:能自己独立上学的同学真了不起)

2.创设情景

观看录像描述故事情景:

你们看,有一个叫小华的小朋友也是自己背着书包上学。(教师播放一位小学生背着书包,唱着《上学的路上》的歌,蹦蹦跳跳上学时的情景录像。)问:小华上学时心情是怎样的?你知道他唱的是什么歌吗?教师小结:小朋友唱着歌儿上学,多高兴啊!想想还有好多孩子不能上学,我们今天能学习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强调学生要珍惜学习时光)

接着一起来听听小华唱的歌(播放歌曲《上学的路上》),并提出思考

问题。

3.复听

了解歌曲内容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完整聆听;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4.表演

(1)继续观看录像:小华在上学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2)说一说,你在上学的路上也发生过有趣的事吗?

(3)演一演:邀请几位同学和你一起,把你在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表演出来。

(4)大家一起对同学们的表演进行评价。

5.探究

(1)继续观看小华上学的录像。

(2)思考回答:小华上学走的路线是怎样的?

(3)你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上学路线吗?

(4)教师出示本地区道路交通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的上学路线,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

(5)谈谈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等问题。

第二课时

1.激趣

教师讲述自己从家到校路上发生的有趣的事,以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

2.欣赏、分析

在我们上学路上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如果我们用绘画的形式把它们记录下来,存进我们的艺术档案夹,会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先来欣赏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吧:

(1)《我又上学了》这幅作品从上学的心情入手,表现了农村小朋友在失学后,又背起书包上学的高兴心情,画面是一群小朋友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走在玉米地里,小鸟也高兴地跟在他们身边。

(2)《不要进游戏机室》表现的是城市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故事。画面反映的地点是在街道上,两位小朋友阻止另一位同学进游戏机室,告诉我们上学路上不能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提示:欣赏时,采取看、说、评结合的方法进行)

3.回忆

让学生回忆叙说自己上学路上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筛选其中的场景,进行绘画构思。

4.表现

学生自由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视帮助选材,提炼指导。

5.评价

(1)教师点评几幅优秀作业,指出共性问题。

(2)将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观看,相互评价。

(3)发现闪光点,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和表现。

(四)其他选择

1.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上学的经历,用简单的线条表述自己的上学路线,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2.研究地图时,可以尝试让学生研究几种上学路线,比如怎样走更近,更节约时间。

3.除了表现上学路上发生的事,也可以表现上学路上的景物,引导学生选取主要景物来表现,不要面面俱到。

4.进行交通规则和安全方面的教育。

5.进行交通标识的绘画设计。

教学反思

上学的路,学生每天要行走多次,路上每一处景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发现它的美。本课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观看与上学有关的音像资料,以录像中主人公小华的上学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艺术与生活的探索和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绘画创作上,主要通过欣赏、回忆、交流、表现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本课教学需两课时。

第二单元 第一课 在农场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乐于探寻声音的奥秘,感受声音的奇妙;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艺术目标

围绕“农场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四分休止符;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通过体态律动、模仿、创编象声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语言,表达对农场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1.有关农场的图片、音乐磁带。

2.小羊、小鸡、小狗等动物的头饰或道具,唐老伯的装扮材料(草帽、烟斗、胡子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导入

(1)教师展示几幅关于农场的图片或照片,让学生猜出这是什么地方。

(2)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讨论农场都有哪些动物、景象。

2.歌曲教学

(1)初听歌曲。不看书本,用耳朵听出《在农场里》这首歌中都唱到了哪些动物?

(说明:如果看书本,学生很容易受视觉注意刺激,而忽略了听觉注意。因此,让学生不看书本认真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集中听觉注意力,听辨各动物的叫声,养成聚精会神听音乐的习惯。)

(2)复听歌曲。

(说明: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总是急于知道对与错,在这种热切情绪的支配下,他们总是能对照书本非常认真仔细地寻找答案,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应予以鼓励。)

(3)听唱学歌。采用听唱法学习《在农场里》这首歌曲。

(4)认识四分休止符。初步认识“0”在歌曲中代表休止、停顿一拍,感受它在表现歌曲内容上起的作用。

(说明:将四分休止符知识的学习游离于音乐作品之外,肯定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已经会唱整首歌曲的基础上,插入对四分休止符的学习,是为了借助他们对歌曲的新鲜感,将乐理的学习渗透在歌曲的演唱和表现活动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3.表演拓展

让学生边唱边跟着音乐做歌词中唱到的小动物的动作。

(说明: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儿童最喜欢模仿各种小动物,边唱边动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中。)

4.自评互评

在本课结束前,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如:

(1)自评:“我觉得我的表演??”

(2)互评:“×××,我认为你的表演??”

建议:当学生进行互评时,“请你们在讲述你们对某同学表演的感受时用‘你’字,不要用‘他’字”。

(说明:学生的表达、社交等能力需要不断地得到培养,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学会审视他人,对同学的学习负责,对同学的评价负责;同时要体现互评的真诚性———即是一次心与心的互动,而非凡事都要下意识地观察师长的眼光,由老师拿主意。)

(提醒: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缺乏经验,他们的评价常常片面或不准确。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以评促教。)

第二课时

1.为《在农场里》的旋律创编歌词。

(1)准备阶段

复习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学生:农场里又来了几个新朋友,你们看看都有谁?出示小羊、小狗、公鸡的教具,让学生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词应该如何改?

(说明: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做准备。)

(2)模仿阶段

启发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跟随音乐编唱出新的歌词。

(3)练习阶段

请几个学生戴上新编歌词中动物的头饰到前面分别领唱。领唱的小朋友只唱每个乐句的前两小节,后两小节全班同学唱。

2.欣赏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

(1)“同学们,唐老伯也有个小农场,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你能从歌曲中听出农场里都有哪些动物吗?”

(说明:以此歌为载体,认识更多的动物,感受更多的声音。)

(2)欣赏学生作品三幅,参观唐老伯的小农场。介绍农场的有关知识。 教师将自己装扮成“唐老伯”,向学生介绍农场里的各种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3.在歌声中进行体态律动表演。

4.画一幅农场的画。

(1)欣赏课本中的相关美术作品。

(2)用水彩笔画出你心目中最美丽的农场。(将歌曲《在农场里》、《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做绘画背景音乐播放)

5.比一比,谁画的农场最美丽。

可将学生完成的画贴在展示板上,让他们自己评议:谁的画你最喜欢?鼓励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四)其他选择

教师头戴象征“四分休止符”的头饰,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四分休止符”,感受歌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停顿作用。

可进行情景表演:将整个教室作为一个农场,让学生分别扮演唐老伯和唐老伯饲养的各种动物,学生在音乐中表演唐老伯与各种动物的快乐生活:如模仿动物吃食、睡觉、下蛋等动作;惟妙惟肖地模仿动物的叫声;扮演农场中的花、草、树木等。通过表演,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各种生物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绘画时,可让学生为自己画的农场命名,并当众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除用水彩笔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地用蜡笔、铅笔等简单工具作画。如果时间紧,对画的要求可以简单一些,抓住农场或动物的大致特征即可。

教学反思

农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

将歌唱、体态律动、绘画、创编歌词等学生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旨在通过学生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使学生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人不只是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而且还创造了美妙的声音艺术。应通过关注声音来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第二课时

1.欣赏

欣赏书中的图片。思考:

(1)你能从作品里找出声音吗?

(2)请试着找一找,画家画了哪些声音?

(3)画家用了什么方法画声音?

2.感受

(1)教师放两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猜猜哪一首符合蒙德里安的《第十三号即兴曲》的特点,为什么?

(2)细心观察,蒙德里安的《第十三进行曲》这张作品用了哪几种线条和哪一些颜色?

3.模仿

(1)请几个学生到讲台前,模仿吴冠中《舞》中的动作,想像一下群鹤扇动翅膀的声音是怎样的?找找画家用了哪些点、线、面,这些点、线、面是怎样排列的?

(2)齐白石画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有什么声音呢?找一找,并模仿一下找到的声音。

6.评价

可以小组互评,也可以随机评价。

教学反思

1.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主题性的作业。例如选择《上课了》这一主题,学生按顺序寻找声音:铃声;同学们杂乱的脚步声;拉桌子凳子的声音;翻书包拿书的声音;拿笔盒的声音;老师进门的声音;向老师的问好声等等。让同学们用点、线、形按美的规律画下来。

所定的主题要跟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例如:《上学去》、《早晨》、《郊游》等等。

2.第二课时,可以完全采取抽象画的形式,给学生听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并根据音乐画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单元 第三课 鸭子拌嘴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欣赏、制作等综合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与人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2.艺术目标

通过音乐与戏剧、舞蹈、美术等多方面的综合,使学生在说、听、画、演、奏、做等艺术学习活动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二)教学准备

各色折纸、头饰、打击乐器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

教师围绕“鸭子拌嘴”这一主题给学生讲一段简短的故事,创设出“鸭子拌嘴”的情景:

清晨,一群活泼可爱的鸭子来到了小河边,它们三三两两地跳进小河寻找食物。不知怎么的,有两只鸭子发生了误会,它们争吵起来??

2.听音乐片断

听两段音乐,想像鸭子在干什么?感受音乐中“散板、有板眼”塑造的两种音乐形象。

(1)散板———拌嘴

(2)有板眼———走路

3.猜图谱

学生根据听赏的感受,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感受,猜出课本中表示“拌嘴”和“走路”的图谱,并说出理由。

4.听全曲

(1)听第一遍。按照音乐的发展,用简单的笔画初步勾勒出图形谱。(教师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画,同时给学生一些提示。)

(2)听第二遍。把“拌嘴”的图谱转换成动作,当听出“鸭子拌嘴”音乐时,与老师一起做“拌嘴”的动作,可在座位上做,亦可下座位做。设问:“小鸭子一共有几次拌嘴?”

(3)听第三遍。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为不是表现“拌嘴”情景的音乐编配动作,如鸭子走路、梳理羽毛、找食物等。

5.小舞鞋

(1)根据音乐创编故事。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和形象,创编完整的“鸭子拌嘴”的故事。

如:“鸭子从哪里走来,到哪里去?”“因为一件什么事情,两只鸭子吵起来了?”“为什么一大群鸭子都加入到争吵的行列里来了呢?”

“最后,是什么让它们结束了争吵呢?”等等。

(2)根据故事分角色表演。

请最擅长表演的两位同学扮演最初拌嘴的两只鸭子,将全班其他同学分为两部分,各支持其中的一只鸭子。教师可以扮演鸭妈妈,或者扮演其他调解矛盾的角色。

(3)根据音乐一同来表演《鸭子拌嘴》的哑剧。

(说明:学生碰上自由表演时,常常是热情高涨,兴奋的叫喊声不绝于耳。表演哑剧,目的在于让学生控制自己过于激动的情绪,让音乐来做导演、做指挥,使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专注地听音乐。)

6.小乐手

分小组利用打击乐器(没有条件的可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笔盒、座椅等)按“出门”、“嬉戏”、“吵嘴”、“和解”四部分设计、表演四段即兴演奏(长短不限)。

第二课时

1.学做纸小鸭。

(1)教师教学生按课本图示步骤折纸小鸭。

(2)学生给自己做的纸小鸭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在《鸭子拌嘴》的音乐中,与同桌同学用纸小鸭来表演鸭子走路和拌嘴的情景。

3.学习课本小诗歌。

(1)朗读诗歌。

(2)讨论: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与人拌嘴吵架好吗?碰上问题我们要如何解决呢?”

引导学生认识:拌嘴不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4.根据《小鸭子》诗歌的内容,用纸鸭子演出一场“讲文明、懂礼貌”的短剧。

(1)理解诗歌内容,创编剧情。

(2)分角色进行排练。(小鸭用折纸,其他动物用头饰或其他饰物代替。)

(3)分组展示。

(建议: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背景音乐,伴随着学生的表演随时对音量进行控制,基本原则是:有对白时,音量要小,无对白时,音量要大;开始时音量渐强,结束时音量渐弱。)

5.评价、表演。

(1)让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主角奖”、“最佳配角奖”,学生也可以根据表演的实际情况自己设立奖项。

(2)选出表演最精彩的一组,全班在该组剧情、表演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完善,最后师生一起尽情表演。

(四)其他选择

1.小组进行“鸭子拌嘴”的即兴创编时,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除用鸭子声音来表现外,还可以用动作、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

2.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给小鸭折纸画上眼睛、添上美丽的翅膀,比一比谁折的小鸭最漂亮。

教学反思

鸭子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欣赏、模仿鸭子拌嘴时的动作和声音,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通过对《鸭子拌嘴》音乐的听赏和表演,让学生尝试对音响进行探索和辨析,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手、眼、耳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还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本课的学习,又能使学生学会妥善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第二单元 第四课 风铃声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欣赏、歌唱、制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欣赏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

2.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风铃的造型、聆听风铃的声音及制作各式风铃,培养学生观察、创造声音艺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实物风铃及各种风铃的图片;彩色水笔;废旧物品、色纸、剪刀、线、双面胶;音乐磁带《蓝色的多瑙河》;录音机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猜谜导入

老师用布遮住风铃,让学生摸一摸,并闭着眼睛听一听,猜猜是什么。 (说明: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是上好课的关键。摸一摸,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材料;而闭着眼睛听一听,是为了感受风铃带来的悦耳的声音。这两点,恰巧是本课所要解决的两个着重点。学生在摸风铃的时候,只是接触到风铃的局部,他们或许还猜不出是什么,当闭着眼睛听的时候,基本上就能猜出来了。这份成功感会大大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

2.欣赏模仿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欣赏课本中的图片,看看书本上的风铃有怎样的造型,使用了什么材料;想像、描述和模仿不同材料的风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说明:本环节可以分四人或六人小组进行。教师应事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欣赏。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也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参考问题:

问题1:书本上的风铃的造型有多少种?你觉得它们像什么? 问题2:书本上的风铃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 问题3:你最喜欢哪串风铃?为什么?

问题4:请试着用语言描述一下风铃的声音。

问题5:请试着模仿其中一个风铃的声音。说说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3.学习探究

师生共同了解风铃的悠久历史及其作用。

(说明:教师要避免进行枯燥的讲解。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大家都知道,悬挂风铃是为了欣赏它们美丽的造型和好听的声音,但在古代风铃可是有其它作用的哟!你们先猜猜是什么作用呢?当学生进行一番海阔天空的自由想像之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解说,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想像力。)

4.绘画表现

每位学生画一个自己想像的风铃。教师把《风铃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循环播放。

(说明:学生画风铃是为下节课的手工制作做准备,只需画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即可,设计是制作的第一个程序。)

5.展示评价

看谁画的风铃造型最美。

(说明:四人小组评出一个造型最美的全班展示,并说明原因。)

6.师生齐唱《风铃之歌》

(说明:学生画画时,《风铃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反复播放,故有在不知不觉中耳熟能详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跟录音学唱时,帮助学生

理顺歌词就行了。)

7.家庭作业

寻找身边的音源,每人按自己的喜好准备下节课制作风铃的材料。

第二课时

1.提问

“风铃为什么能发出声音?”

“你喜欢哪一种风铃发出的声音?”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制作材料,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2.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本图片,讨论风铃的制作过程。

3.描述

把同学们带来的废弃材料集中,分组选择材料,说明选择这种材料的理由。

4.制作

(1)分组制作风铃。注意装饰时的色彩搭配。让学生尝试同种材料、不同造型等等的搭配。

(2)用心体会不同风铃发出的声音,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

(说明:教师演示风铃的制作过程时,着重解决相同材质、相同形状,在大小、体积不同时会出现怎样的声音的变化———音高、音色均会不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5.评价

让学生把制作好的风铃悬挂在课室里(教师事先拉好绳子)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价。评价标准:

(1)造型美观

(2)色彩搭配和谐

(3)声音动听

(四)其他选择

1.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上网搜集有关风铃的资料、相关图片,在课堂上与同学共享,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材料。

教学反思

风铃是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品,它既有悦耳清脆的声音,又有多姿多彩的造型。“悦耳的声音”与音乐相关联,丰富多彩的造型、制作,同美术的联系又是那么的密切。要怎样制作它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呢?显然这又与科学紧密关联着。相同材质、相同形状,若大小、体积不同,就会导致音高和音色的不同。本课教学,就是通过用身边的材料制作风铃,来开发学生的听觉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注意环保、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品质。

第三单元 第一课 小小画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不可粗心大意,并结合歌曲及儿童音乐剧,激发学生热爱画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艺术目标

(1)风趣而幽默地演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感受2/4拍的音乐节奏,能为歌曲编配适当的打击乐伴奏。

(2)欣赏名家及少儿绘画作品,欣赏有趣味的儿童音乐作品;能用彩

笔自由地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二)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打击乐器、彩色笔(油画棒)及多媒体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问好,激趣热身。

随着《粗心的小画家》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师生音乐问好。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小画家,他叫丁丁。(扮演丁丁的小男孩上场)他给大家带来了他画的画儿,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3.欣赏四幅画作,发现问题(学生哈哈大笑)。

螃蟹———四条腿,

鸭子———小尖嘴,

兔子———圆耳朵,

马儿———没尾巴。

教师:他是个什么样的小画家呀?

4.揭示课题,按节奏朗读儿歌。师生一起律动朗读儿歌。(师)丁丁说他是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他对别人把口夸,什么东西都会画。(生)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小尖嘴,画只小兔圆耳朵,画只大马没尾巴。咦!?哈哈哈哈哈哈哈!

5.听辨、比较有附点与无附点节奏的异同。

师:老师用两种方法读,你们听听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听,为什么?

2/4 ×× ××| ×× ×

2/4 ×.× ××| ×× ×

6.学生创编律动读节奏(拍手、跺脚等)。

7.律动表演读儿歌。

8.学习新歌

(1)完整聆听,感受情绪。

(2)随音乐慢速哼唱。

(3)解决结尾句的唱法难点。

(4)律动唱歌曲。

(5)有感情随琴表演唱。

9.歌曲处理与创造。

(1)学生分两组:一组唱主旋律,另一组在乐句末尾地方加上伴唱。如:丁丁说他是小画家(哦?!),画只螃蟹四条腿(四条腿)等。

(2)选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

(3)趣味游戏:

{1} 边唱边用彩笔改正丁丁画错的画。

{2}猜尾巴。

{3}分组在音乐声中选择喜欢的方式玩一玩。(画、唱、敲、演、创编歌词等)

10.展示表演,集体评价。

第二课时

1.导入

以欣赏踢踏舞片段激趣导入。

2.复习新歌

《粗心的小画家》———律动表演唱。

3.欣赏与表现

(1)简介《赶快画》

教师:《赶快画》是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里的选曲,小画家在这里跟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边对唱一边画画,画出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2)听听歌曲

(3)欣赏优秀画作———名家及儿童画作品欣赏。学生谈观后感。

(4)学生分组,听音乐画画、表演、创作。

(5)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4.教学评价

小组拉歌表演,比比谁的歌最多。

(四)其他选择

尝试为歌曲填词。(可把画家变成歌唱家、演说家等,告诉学生粗心大意的恶果)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讲述一位粗心的小画家错画动物的故事,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兴趣;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大胆表现他们所喜爱的动物,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线条魔术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用丰富多彩的线条表现生活的快乐。

2.艺术目标

通过观察、表述、绘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掌握线条的多种使用技巧及不同表现效果。

(二)教学准备

磁带、美术作品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线条

(1)请大家看一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一条直线。)

(2)你能画一条跟老师不一样的线条吗?

(3)你还知道有哪些形状不同的线条?画一画。(直线、曲线、波浪线、螺旋线??)

2.欣赏

(1)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可以画出很多美丽的图画。接下来,请学生欣赏米罗爷爷的两幅绘画作品。

{1}你在米罗爷爷的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多种不同的线条、金鱼、恐龙、蝌蚪、星星、小鸟??)

{2}米罗爷爷的这两幅作品虽然只用了各种不同的线条,却可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像,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2)除了绘画作品中有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外,你在生活中见过线条吗?请看一看教材上的三张照片。

梯田

{1}你知道图中所画的是什么地方吗?

{2}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长短不同的曲线、水、山、树等。)

{3}为什么梯田会出现这么多的曲线呢?(山坡造田、保持水土以利于庄稼生长。)

图2:斜拉索桥

{1}大桥的线条与梯田的线条有什么不同?(以直线为主。)

{2}除了图上的斜拉索大桥外,还有一种垂直拉索大桥,你见过吗? {3}人类利用直线拉索技术居然能建造出如此雄伟的大桥。大家要好好学习,将来发明更多更好的技术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图3:竖琴

{1}你认识这种乐器吗?

{2}请学生观察竖琴的琴弦,你看到了什么?(多根长短不一的平行直线。)

{3}演奏家拨弄琴弦,竖琴便会发出悦耳动听的乐音。(竖琴音乐片断欣赏。)

(3)除了书上的三张照片,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不同的线条?(自由发言。)

3.听音乐画旋律线

(1)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做练习:当你听到高低不同的音时,在纸上高低不同的位置画一个小圆点,然后将点连起来,你会看到什么?(一条曲线。)

(2)这就是音乐家经常说的旋律线。不同的旋律线条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3)师生共同尝试画出《长江之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线条,体会长江水的波浪起伏与旋律线条的曲线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作曲的奥妙所在。

(4)听一听歌曲《鹰》,并随着录音哼唱,体会旋律音的高低变化。

(5)请学生再听一遍,并画出歌曲《鹰》的旋律线条。

(6)重复播放录音,学生相互交换所画的旋律线条图,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4.画自己喜爱的音乐,并相互交流。

5.请学生课后收集各种不同线条的图片。

第二课时

1.复习

(1)你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欣赏过的一些线条图片吗?

(2)请将你收集到的表现线条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2.学生绘画作品欣赏

教材里有很多学生的绘画作品,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作品用了哪几种线条?

(2)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毛线、花瓶、蜜蜂、树叶、花朵??)

(3)作品《三只蜘蛛》看起来最漂亮,为什么?(多种线条的组合运用、丰富的色彩变化、合理的版面布局、夸张的蜘蛛形象??)

3.线条能画出我们喜爱的景物,一起试试看。

(1)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2)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4.教学评价

(1)学生互评。

(2)将自己的作品存入“艺术学习记录夹”。

(四)其他建议

让学生寻找或观察身边和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线。谈谈线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线与生活和艺术的关系。

教学反思

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丰富多彩的各种线型以及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线条,让学生获得美术的基本语言———线条,并尝试利用线条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神笔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引导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2.艺术目标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唱歌、听赏配乐故事、绘画、创编、表演等,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故事磁带、多媒体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唱歌曲《蜜蜂蝴蝶你找啥》

(1)在你欣赏过的绘画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有一个小朋友的绘画作品非常精彩,他的作品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请大家听一首歌曲《蜜蜂蝴蝶你找啥》。

(3)朗读一遍歌词并讨论:蜜蜂、蝴蝶为什么会飞到“我的家”?(因为我画的牡丹花太漂亮,蜜蜂、蝴蝶都以为是一朵盛开的真牡丹花呢!)

(4)跟着录音哼唱一遍,熟悉旋律。

(5)轻声演唱歌词。

(6)全班齐唱歌曲,老师钢琴伴奏。

(7)角色表演: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蜜蜂、蝴蝶、“我”、牡丹花,根据歌词提示进行角色表演。

2.听赏《神笔马良》配乐故事

教师: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1)学生畅所欲言。

(2)简介《神笔马良》的情节。

(3)听赏配乐故事《神笔马良》。

(4)谈听后感。

教师:听完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答) 你喜欢马良吗?你认为马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回答)

3.评价

举行复述故事比赛。

第二课时

1.欣赏《神笔马良》连环画

2.表演

(1)以猜人物身份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模仿与表演的兴趣。具体做法:教师表演人物形象,学生根据教师的表演猜人物的身份。例如:小红帽、老巫婆、小白兔等等。猜对了就一起进行表演。

(2)回顾《神笔马良》的故事,大胆述说自己的表演构思。

(3)自由交流自己的创作感想,相互评价。

(4)分组准备,分角色表演故事及结局。

(5)评价交流。

3.创编

(1)请讨论并回答:马良用神笔惩罚了坏皇帝以后,到底干什么去了?

(2)教材里有一幅学生绘画作品,他画的马良在干什么?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马良用神笔画的航天飞机飞上了天,小鸟、小兔也在欢呼。)

(3)你能为马良设计一个不同的结局吗?请画出来。

(4)学生自由绘画。

(5)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相互评价。

(四)其他选择

1.以神奇的画笔为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想像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画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题材。)

2.举办学生绘画比赛,展示艺术风采。

教学反思

“假如我是马良,我会到哪里去呢?我会做些什么呢?”在《神笔马良》这一课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极具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活动,特别是讲述那扣人心弦的神话故事,令学生心旷神怡,在他们心里激起情感变化的涟漪。这一设计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掌握一定的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

第三单元 第四课 我们的画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艺术目标

通过绘画、举办画展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初步了解举办画展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磁带、展板(每组一张大白纸)、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回顾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了哪几首关于小画家的歌曲?一起唱一唱。(《粗心的小画家》、《蜜蜂蝴蝶你找啥》)

2.歌曲欣赏

(1)请同学们再来聆听一首关于小画家的歌曲《谁是小画家》。

(2)请同学们朗读歌词,并跟着录音唱一遍。

(3)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歌曲中说的是哪一个小画家?

{1}谁在画?(小鸡、小狗)

{2} 在什么地方画?(雪地上)

{3}用什么工具画?(脚)

{4} 谁画得好?

3.学生绘画作品欣赏

教材里有两幅学生绘画作品,请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并回答问题:

(1)两幅作品分别画了什么内容?

图1: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

图2:主人出门后,几只小猫在家里“大闹天宫”。

(2)谈一谈你喜欢这幅作品的理由?

(鲜艳明亮的色彩;喜爱的体育运动;家具、地毯、沙发、窗帘的细腻描绘,小猫的不同动作??)

4.你也来试着画一张吧?

(1)指导学生选好绘画主题和绘画内容,注意画面布局,色彩搭配等。

(2)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教学评价。

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5.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班级画展,请同学们收集好在本单元所画的绘画作品。

第二课时

1.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才能成功举办一次班级画展?

(收集作品;准备展板;并做好摆放设计;根据绘画主题给画展取名称??)

2.老师给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大白纸作为展板,请同学们分组将作

品摆放到展板上,适当调整后进行粘贴。

3.师生共同设计展览名称,老师协助学生将名称书写到展板适当位置。

4.分组将粘贴好的展板依次摆放到教室外面的走廊,全体学生自由观看展览。

5.活动评价

观看结束,回到教室,请同学们对画展以及画展中最喜爱的作品进行评述。

可采取“群众评价”方式,人人参与,给自己认为好的作品贴上“小红花”,看谁得的“小红花”多。

6.其他选择

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画展拍成照片存入“艺术学习记录夹”。

教学反思

《我们的画展》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旨在通过总结性的教学活动———举办班级画展,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通过举办班级画展,让学生初步了解举办画展的方式和方法。

第四单元 第一课 小蜜蜂采蜜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在唱歌、绘画等艺术活动中,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蜜蜂

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

2.艺术目标

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蜜蜂飞》,并以唱游(歌舞)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情绪。

(二)教学准备

钢琴,磁带,打击乐;头饰(花、草、树、蜜蜂),绘画纸,彩笔。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播放歌曲《蜜蜂飞》的伴奏音乐,师生共同布置树林、鲜花场景。 教师提问:

你们喜欢小昆虫吗?

你见过哪些小昆虫?

有谁知道昆虫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你是怎么对待昆虫的?

小昆虫给你带来的是什么?

(教师以设问引导学生入课,应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体验,注意教学的生成性。)

2.交流

谈一谈你所了解的小蜜蜂。

3.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乐)

(1)教师边用lu哼唱,边将手中的蜜蜂随音乐飞舞。

(2)师生共同用lu哼唱。

(3)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教师评价学生想像的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再一次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去。

(4)边唱边做简单游戏。

4.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让学生发现旋律的流畅与优美来自于民族性。

(2)学生自学歌曲。

方法:学生以小组方式自学,教师给以指导。

5.演唱歌曲

(1)教师做指挥,师生按乐句轮流唱。

(2)请一位同学也来做做小指挥。

6.歌曲处理

师生共同用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

7.打击乐练习

(1)你听到的声音是哪一件打击乐器演奏的?

(2)选择你喜爱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8.情境剧创作

小蜜蜂的一天

歌表演

(1)学生自己选择道具(打击乐器,花、草、树、蜜蜂等的头饰,口琴等)。

(2)学生讨论并进行角色表演。

(3)创设场景,师生共做邀请小蜜蜂采蜜的游戏。

第二课时

1.欣赏管弦乐《野蜂飞舞》

(1)感受

完整听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及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交流

①听到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与歌曲《蜜蜂飞》比较,你觉得两首音乐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③你曾经看到过野蜂飞舞的画面吗?(生活、动画片等)

2.表现

用口哨模仿音乐,以力度变化表现野蜂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飞翔情景。

请同学们像小蜜蜂一样,随着音乐飞起来吧!(用动作即兴表演。)

3.作品介绍

《野蜂飞舞》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间曲。音乐描写的是王子变成了一只野蜂,不停地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人。由于此曲的非凡表现力和所具有的简捷明快的节奏,也常作为音乐会的独立曲目,并有多种形式的改编曲。

4.教材图片欣赏

蜜蜂的家园

(1)同学们都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园,小蜜蜂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森林、鲜花、蜂房等。)

(2)同学们见过蜜蜂的房子吗?

(3)为什么有人称它们是伟大的“建筑师”?(蜜蜂能建造非常规则的六边形房子,准确而精密。)

5.绘画表现

(1)教师:书上小朋友画的小蜜蜂漂亮吗?

(2)教师:小蜜蜂的房子是最有特点的,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给可爱的小蜜蜂设计一个美丽有趣的楼房吧!(学生自由作画,工具、材料不限。)

6.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做自我评价。

(教师提示:将你的作品存入“艺术成长记录夹”。)

(四)其他选择

让学生收集有关蜜蜂的故事在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本课从小蜜蜂的生活习性入手,通过歌曲演唱、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蜜蜂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

第四单元 第二课 花蝴蝶真漂亮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学生通过学剪蝴蝶剪纸、欣赏蝴蝶邮票、音乐剧表演等教学过程,认识蝴蝶是美丽的化身,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礼物,从而亲近昆虫、热爱大自然。

2.艺术目标

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掌握什么是对称图形,了解民间艺术,同时感受到艺术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准备

各种彩色纸、剪刀、蝴蝶邮票等,有关音乐剧的头饰及音响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1)教师形象生动地讲述世界上第一枚蝴蝶邮票的故事。

(2)教师通过故事引导并告诉学生邮票上的图案都是有意义的,以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

2.邮票欣赏

(1)欣赏教材中有着蝴蝶图案的邮票,感受邮票中蝴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2)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张邮票,让他们在交谈中自得其乐,用语言表达自己体会的美。

3.歌曲欣赏

听一听:你能听出音乐是怎样表现蝴蝶飞舞的吗?

唱一唱:跟着音乐轻轻哼唱。

4.音乐剧表演

草丛里的模特大赛

(1)学生朗读教材中的儿歌。

(2)谈谈怎样表现蝴蝶那轻盈优美的飞舞动作。

(3)让学生各自想像自己是花丛里的一个什么角色,然后设计表演(自选音乐与舞蹈)。

(4)自编情节,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模特”参加“花丛里的模特大赛”。

5.评价

(1)教师鼓励学生用大胆、充满想像的动作表现蝴蝶。

(2)对有创造性表现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6.教学延伸

(1)启发学生当小邮票设计家,自己设计与蝴蝶有关的蝴蝶邮票。

(2)擅长绘画的同学也可用绘画方式表现蝴蝶。

第二课时

1.导入

师生共同游戏:

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蝴蝶剪纸作品,作为美化自己的衣服的饰品,装饰在自己的衣服上,比一比谁的衣服最美?

2.自然知识讲述

蝴蝶美丽的一生

(1)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美丽。那又有谁知道蝴蝶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呢?

(2)学生看教材图片。

(如果条件允许,配合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

(3)讲述蝴蝶整个生长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了解蝴蝶的一生,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因为有了大自然带来的诸般美丽,世界才如此可爱而富有生气。

3.学习剪纸

(1)欣赏教材中民间艺人的照片及剪纸蝴蝶作品,了解民间艺术。

(2)分小组观察教材中的步骤图,自学剪蝴蝶或撕纸蝴蝶。

(3)师生讨论出现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同学剪、撕出的蝴蝶只有一半呢?

(4)讲解美术知识:对称图形。

(5)学生再试剪、撕蝴蝶。(此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创意美化自己的蝴蝶;可扩展一些剪纸纹样知识。)

4.展示性评价

(1)用你收集或制作的蝴蝶作品办一个蝴蝶展。

(2)将你得意的蝴蝶作品存入“艺术成长记录夹”。

(四)其他建议

1.可将剪出的各式各样的蝴蝶剪纸用来美化教室,把教室装饰得更有生命活力。

2.可请生物老师配合教学做一次《昆虫》讲座。

3.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去博物馆参观蝴蝶标本展。

4.观看有关昆虫的科教影片。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蝴蝶邮票,了解蝴蝶是美丽的化身,是草丛里的模特。通过自己学剪蝴蝶,做一幅漂亮的蝴蝶剪纸,掌握蝴蝶的形状是对称图形的美术知识。最后在音乐剧表演中聆听描写蝴蝶的美妙音乐,体验蝴蝶那轻盈的舞姿,感受大自然里的蝴蝶仙子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快乐。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知了知了为啥叫

(第一课时)

-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在多种艺术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知了带来的夏天的热情,体会“螳螂捕蝉”的生活哲理,体验与同学合作表演的乐趣。

2.艺术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积累基本的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知识。

(二)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表演头饰、表演服饰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1)夏天来了,谁知道哪种昆虫最能表现夏天的热情?

(2)知了是用怎样的叫声告诉我们夏天来了?

(3)谁能学学知了的叫声?

2.唱歌

(1)运用前面的模仿叫声:“知———了”,唱练声曲。

(2)用反复听唱的形式学习歌曲。

(3)听第一遍后,学生感受音乐中描写的夏天像一幅美丽的画面,知了的叫声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4)第二遍听歌曲,引导学生注意:第三乐句的“知了”叫声的表现。 设问:如果你是一只可爱的昆虫,你会用怎样的叫声告诉人们夏天的到来?

(5)再复听歌曲,加深歌曲情感的表现。

3.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小知了照片,观察小知了的身体结构。

(2)讨论:谈谈相关的自然知识。

4.表现

(1)欣赏齐白石画中的知了:齐白石爷爷用国画写意的手法画出的知了多么生动!

(2)学生创作:你能画出更生动的小知了吗?试着画一画。

第二课时

1.导入

(1)教师按节奏朗读《知了歌》。

(2)请个别学生跟着教师读一读。

谁知道这首儿歌中蕴涵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

(3)按节奏读儿歌。

(4)设问:这小知了只会唱一个调:“知———了!知———了!”它说它什么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先生呢?

2.讲述故事

总结出故事的名字叫:《螳螂捕蝉》。(谁的知识最渊博,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1)学生讲故事。

(2)教师总结故事基本情节:

花园中有只蝉,它爬在树梢上,一边吃着露水,一边唱着歌。但它却没有发现有只螳螂正在向它靠近。螳螂只顾捕食鸣蝉美餐一顿,可哪知道旁边逼近的黄雀正要扑向自己。

(3)分析故事角色,为后面的表演环节做准备。

角色:可爱的小知了

得意的螳螂

聪明的黄雀

(4)分小组讨论怎样表现角色。

(5)师生互动参与,自由创编动作。

(配合适当的故事配乐效果更好)

3.戏剧表演

(1)先请一组同学登台,教师也参与表演。

学生佩戴教师准备的头饰、穿上表演的服饰,进行表演。

(2)表演后,教师请学生点评。

(3)欣赏教材中的演出剧照。

(4)为加强故事的情趣,增加相应的表现环境的角色,如大树、蝴蝶及其他的小动物,让学生在童话般的环境中,快乐表演。

4.讨论

你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人生哲理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在今后的生活中吸取螳螂捕蝉的教训,不做盲目自大、好吹牛皮的人。

5.评价

(1)教师组织学生互评。

(2)表扬在表演中动作创编新颖的学生。

(四)其他选择

收集有关知了的图片与诗文,办一期专栏(黑板报)。

教学反思

谈到知了,人们马上会想到炎热的夏天里知了独特的吟唱声以及螳螂捕蝉的故事。本课从这几条素材入手,让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感受夏天的气息,在戏剧表演中获得一个生活的哲理并接触简单的戏剧要素(如:角色、语言、声调等);在绘画摄影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第四单元 第四课 萤火虫放光亮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在加深学生对昆虫的热爱之情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萤火虫“于黑夜为世界照明”的美好的象征意义,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

2.艺术目标

尝试用简易连环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萤火虫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准备

故事磁带、彩色笔、音乐磁带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聆听

(1)让学生随《萤火虫》的音乐自由活动,初步感受《萤火虫》音乐的旋律及其节奏特点。

(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

(3)师生还可随音乐边唱边跳,模仿萤火虫的动作。

2.讨论

(1)这首歌曲是音乐家写来赞美萤火虫的。(讨论:萤火虫有什么值得我们赞美的呢?)

(讨论后总结:萤火虫是“光明使者”的代名词,在人类需要帮助的时候带来过光明。)

(2)萤火虫是什么样子?谈谈你了解的萤火虫。

(自然科学知识:萤火虫是靠它身体的腹部发光的。)

3.欣赏

在前面聆听歌曲《萤火虫》和谈论萤火虫后,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活灯笼》(连环画故事)。

4.学画萤火虫

(1)欣赏了学生作品中的萤火虫,教师请个别同学到讲台的黑板上画一画“心目中想像的萤火虫”。

(2)学生绘画。

5.教学拓展

除绘画形式以外,还可运用剪贴、捏橡皮泥等制作形式更加丰富地表现。

6.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随时鼓励大胆讲述的学生,夸奖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

第二课时

1.欣赏

(1)欣赏连环画《活灯笼》。

(2)此连环画讲述了人类、小动物(小兔)及昆虫之间相互帮助的故事,

体会一种友爱的精神,在欣赏连环画的同时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2.讲讲古代小故事

教师:从古至今,萤火虫都是我们人类光明的小使者!有谁知道“囊萤夜读”的故事?

分小组讲一讲。

3.创作

(1)根据连环画编故事。(可分小组进行,为后面戏剧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感受伙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友谊。)

(2)学生创作连环画。

4.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将自己的作品存入“艺术成长记录夹”。

(四)其他选择

1.可将连环画的故事情节保留结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来创作结尾部分。

2.可添加表演环节,对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感体验。

3.可给学生介绍昆虫学家法布尔关于萤火虫的观察描述,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萤火虫。

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昆虫的美,在扮演昆虫时体会到了艺术表现的快乐,增加了有关昆虫的知识。这节课,安排了从古至今给黑夜带来光明的活灯笼———萤火虫的学习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类的朋友———昆虫的亲昵感。还通过创作简易连环画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萤火虫的热爱表现出来。

第五单元 第一课 木娃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小木偶的故事,教育孩子要诚实;通过表演小木偶、制作小木偶,教育孩子要团结协作,培养孩子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身边的事物。

2.艺术目标

指导学生用天真、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木偶》,并做生动形象的歌表演。

能自己根据剧情表演情景剧。

(二)教学准备

钢琴、歌曲《小木偶》录音、动画片《木偶奇遇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景激趣

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中的插曲《我的身上没有线》,教师手拿自制木偶人出场,在学生面前表演并配音:嗨!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皮诺曹,你们想知道我的故事吗?

播放《木偶奇遇记》中皮诺曹撒谎鼻子变长的片段。

教师配音: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鼻子为什么会变长吗? 学生:因为爱撒谎,所以鼻子变长。

教师配音:嘻嘻,那是从前的我,现在我再也不撒谎了,鼻子再也不变长了。我还会表演节目呢,大家想不想看?

学生:想!

教师配音:那我就给同学们演唱我的拿手歌曲《小木偶》。 教师手拿木偶做动作表演并播放歌曲。

歌曲结束,教师配音:谢谢大家。并退场。

2.学唱歌曲

教师:刚才皮诺曹表演得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谁上来也当一当皮诺曹,为大家表演表演?

再次播放音乐,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模仿皮诺曹,其他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为台上的同学打节奏。

教师用自己的方法鼓励表演者。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和皮诺曹一起来唱这首歌好吗?

教师可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天真、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3.歌表演

(1)学生唱歌,教师表演小木偶,给学生们做示范。

(2)学生对老师的表演做出评价。

(3)交流动作,并讨论怎样做才最像小木偶。

(4)每一组轮流上台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他学生选出每组当中最像小木偶的同学,由他当小老师,教自己组的同学表演小木偶。

4.木偶音乐会

选一名小木偶主持人,其他同学用自己熟悉的歌曲,配合新学的木偶动作进行表演,可以采用独唱表演、小组表演,最后,在《小木偶》的歌声中,全班集体表演结束本课。

5.教学拓展

(1)导入部分可让学生自己讲皮诺曹的故事,也可从观察小木偶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小木偶,从而引出小木偶的歌曲。

(2)可让学生欣赏影片中各种木偶的表演。

第二课时

1.情景激趣

教师手拿皮诺曹道具入场。

教师配音:嗨!小朋友们,我又来了,大家还记不记得我? 学生:皮诺曹!

教师配音:今天,我还为同学们带来了我的几个好朋友,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在掌声中,几位同学手拿各种小木偶的道具出场。

教师配音:他们是谁啊?

学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用学生熟悉的童话人物形象,学生接受会更快一些,兴趣也更浓一些。)

教师:咱们用《小木偶》的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学生演唱上节课学过的歌曲《小木偶》,并用学会的木偶动作和台上小演员做歌表演。

2.小木偶剧场

(1)《小木偶》的音乐响起,学生手拿自己的小木偶排队到台前亮相,并用小木偶的口气做自我介绍。如:大家好,我是稻草人!

(2)同学们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在一起,排演一出木偶戏。木偶戏不用太长太复杂,可以只是几句台词。我们书上有一个小剧本,谁来演一演?

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本上的小剧本表演《木娃娃的生日》。

(3)表演完毕,小演员和台下观众握手,体会成功感。

(4)全体参与,集体表演。

《小木偶》的音乐再次响起。

教师:这欢乐的大海洋,你可以是灰姑娘,也可以是皮诺曹,还可以

是你想成为的任何小木偶,拉着大家的手唱歌跳舞做游戏,小木偶们因为欢乐而聚在一起。

同学们拿着自己的小木偶和老师一起跳舞,做游戏,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四)其他选择

1.制作木偶。(学生可单独制作,也可分小组制作。)

制作小木偶范例:

教师介绍木头娃娃的作品:克利的小偶人、非洲娃娃、日本娃娃、木娃娃雕塑以及表演用的道具皮诺曹、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教师:看了这么多可爱的小木偶,你有没有想到一种制作小木偶的方法呢?

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哈哈,你不知道吧,家里可以做木偶的材料随处可见。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旧衣服丢掉前,把扣子、拉链、花边剪下来放进你的百宝箱,只要有了这些宝贝,你就可以迈出制作玩偶的第一步。网球或者棒球加上手套等于一只章鱼;一块布头加上一只袜子,再加上一双一次性方便筷,等于一只操作方便的小木偶;薯片的纸罐子加上袜子,等于一只害羞的小木偶,稍微有一点动静,它就赶快躲到自己的被子里不出来了;鸡毛掸子套上一个束发带,再安上两个半个乒乓球做眼睛,简直就是一个快乐的现代小酷哥的造型。

下面,就用你带的宝贝,开始行动吧!

学生制作木偶娃娃,教师指导,并启发学生为自己的娃娃起一个有意思的名字。

2.整节课可利用小木偶剧场的形式贯穿起来。

3.可先指导几位学生排演一出精彩的木偶戏,上课时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木娃娃是孩子们所喜爱的玩具,它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之一。本节课让小朋友欣赏各种木娃娃,通过木娃娃的各种不同造型了解木偶人物形象及其故事,对这一类艺术作品有较深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小木偶,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让他们在音乐声中模仿木娃娃的表情及肢体动作,一起聆听或讲述皮诺曹的历险故事,接受到一种人文精神的洗礼。

第五单元 第二课 泥娃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孩子的爱心。

2.艺术目标

通过泥娃娃舞蹈的学习,学习几种基本的儿童舞步。

通过捏泥,掌握泥娃娃的制作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设计自己喜爱的娃娃。

(二)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橡皮泥、泥娃娃实物。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教师出示泥人大阿福(江苏无锡)。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个漂亮的小人,瞧,可爱吗? 有谁见过他们?

教师介绍大阿福。

你们知道,这么漂亮的小娃娃,是拿什么做的吗?

找同学上来摸一摸,然后回答。(泥巴)

2.交流

你还知道有哪些用泥巴做的娃娃,和同学们说一说。

教师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泥人张与惠山泥人。

3.学唱歌曲《泥娃娃》

教师:小小的泥娃娃,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同学们想听一听吗? 教师讲泥娃娃的故事。教师可自行编创一个关于泥娃娃的故事,体现小孩子对泥娃娃的爱心。

教师:我想,咱们每一位同学,都是善良的好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泥娃娃》,听听歌里的小孩子是怎样对待他的泥娃娃的。 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配合打击乐进行节奏练习。本歌音域较宽,教师在教授的时候注意音准的训练,歌曲要唱得温柔,甜美。

4.歌曲处理

在歌曲处理上,可采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注意演唱时的情绪和表情。一个人在台上演唱,其他同学均在下面装作泥娃娃的样子,也可以一个人在台上装泥娃娃,其他同学在台下演唱,教师也可以装作泥娃娃,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感染学生。

5.小结

请同学们准备材料,下次,我们要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泥娃娃。 第二课时

1.歌曲导入

(1)在《泥娃娃》的歌声中,同学们进教室。

(2)拿起手中的打击乐,为二拍子的《泥娃娃》伴奏。

(3)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4)做简单的歌表演,演唱歌曲《泥娃娃》。

2.手工制作

教师:同学们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泥娃娃吗?你做它爸爸,你做它妈妈,你来照顾它!

手工制作泥娃娃

采用揉、搓、捏、贴、插、剪、切的方法进行制作,可参考书上作品,也可自行设计。

最后,把制作好的泥娃娃放到一起展示,可以给它们起上好听的名字,编一段小故事,让它们成为好朋友。

(小主人们手拉着手,围着泥娃娃唱起了献给泥娃娃的歌《泥娃娃》。)

3.舞蹈《泥娃娃》

泥娃娃的舞蹈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让我们为自己心爱的泥娃娃跳上一段欢乐的舞蹈,好吗? 学习舞蹈《泥娃娃》

1—2小节:小八字步,双手做芭叶掌,从脸前分开,同时屈膝。 3—4小节:同上。

5—6小节:左腿拉出,脚跟着地,做侧踵步,手的动作同上。 7—8小节:动作同上,方向相反。

9—10小节:双腿屈膝,面朝二点方向,下巴微微抬起,左手指鼻尖,右手指六点方向。

11—12小节:双腿直立,下前腰,掌心相对拉出。

13—14小节:小踏步,双手上举分开,芭叶掌。

14—15小节:大八字步,下前腰,左手食指一点方向,右手食指七点方向。

(四)其他建议

1.举办一个泥娃娃的制作比赛和展览。

2.进行泥娃娃的情景剧或歌舞表演,充分让学生展示艺术才华。

教学反思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用泥巴捏娃娃是孩子们最爱干的事情之

一。本课以音乐、舞蹈、手工相结合,让孩子在玩泥巴的快乐中放声歌唱,尽情舞蹈,体会创造的喜悦。

第六单元 第一课 我来洗手绢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演唱《洗手绢》,感受与体验劳动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表达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让学生在各种艺术活动中,领悟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美。

2.艺术目标

能大胆、自信地背唱《洗手绢》,在演唱及表演中能表现出劳动的愉悦。能用×××│××│等节奏音型,以自己的手、脚等身体部位即兴为《洗手绢》创编伴奏。从图案的形状、色彩及手绢的用途入手,引导学生欣赏民间刺绣和印染手绢作品,找一找最具特色的手绢,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二)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洗手绢》磁带;绘画纸、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以“你喜欢哪些动物?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本领?”来进行提问,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勤快能干”的动物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这一主题。

2.交流

(感受歌曲《洗手绢》的主要节奏。)

导言:刚才大家谈到的小动物们十分热爱劳动,那你们爱劳动吗?平时在家里或在学校里你们都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1)让学生说说自己会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请个别学生上来表演一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在干什么。(随电子琴播放出节奏×××│××│)

(3)全体学生随着《洗手绢》歌曲的旋律自由表演自己劳动时的样子。

3.表现

导言:有位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认识他吗?他叫明明。明明不光爱劳动,而且还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看见妈妈在做事,他也赶紧来帮忙。这一天,明明又抢着帮妈妈干活,你们瞧!

(1)观看课件,使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2)学生学习歌词。

(3)欣赏《洗手绢》歌曲MTV。

(4)教师范唱。

(5)学生张口默唱。

(6)轻声唱。

(7)启发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演唱《洗手绢》。

(8)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洗手绢》。

4.创编、表演

导言:同学们不仅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而且今天很好地演唱了《洗手绢》这首歌曲。可惜咱们今天这儿没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大家想个什么法子为歌曲伴奏呢?

(1)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腿、嘴等身体部位为歌曲编创伴奏(×××│××│)。

(2)随《洗手绢》歌曲音乐拍节奏为歌曲伴奏。

5.评价

师生合作演唱歌曲《洗手绢》,采取师生接龙唱或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给予奖励。

第二课时

1.展示、交流

(1)出示同学们带来的小手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老师提问:“同学们看看手绢色彩是怎样的?有什么图案?”

(2)师生讨论手绢的色彩与图案。讨论手绢有哪些好看的颜色。如:手绢的色彩鲜艳,五颜六色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对称的(角对称、中心对称)、有单独的图案,这些图案都很美。

(3)说说手绢的用途和喜爱手绢的原因,找找自己最喜欢的一条手绢。

2.欣赏

欣赏书中民间刺绣的手绢作品,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民俗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感悟力。

3.绘画

能够大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创造性地设计手绢的图案。

4.表现

(1)让学生继续学习《洗手绢》歌曲,巩固所学知识,可以以不同的速度,音乐的强弱、快慢变化表现歌曲旋律。

(2)教师:音乐慢慢响起时,应怎样洗手绢?

教师:音乐轻柔、快快地响起时,应怎样洗?

(3)请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做洗手绢的动作,请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4)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快、慢)洗手绢的动作。

教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5)学生完整听歌曲音乐,表演洗手绢的动作,舞蹈中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

5.评价

(1)利用教师提供的小手绢,编创动作表演,体现“劳动”的主题。 {1} 分小组讨论编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3}评价(学生互评、师评、学生自评)

(2)能自己将用劲地(轻轻地)干活、用劲地(轻轻地)模仿动作与音乐力度的强、弱变化联系起来。

(3)在集体活动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建议,能乐于当“小老师”和乐于向“小老师”学习。

6.创造(歌词创编)

启发、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自己除了洗小手绢外,还洗过哪些衣物,或者看见爸爸、妈妈做过哪些劳动,建议学生改编歌词唱唱,并表演不同劳动时的动作。

(四)其他选择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大胆地使用各种立体感强的物体,创造性地设计手绢花纹,如:运用摩擦涂色的方法进行拓印。

2.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洗手绢》歌曲音乐的强弱。教师可出示大鼓、钹、木鱼、碰铃,请学生探索它们的奏法,倾听它们的声音,并讨论哪两种乐器适合表现用力干活?哪两种乐器适合表现轻轻干活?用乐器随音乐表演伴奏。

3.拓展内容:小手绢还可用作装饰,如:系成蝴蝶结扎在女孩子的辫子上,折叠成好看的造型插在男孩子的上衣口袋中,制作成“小老鼠”等艺术作品。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赏、唱、演、画等多个教学环节,使“劳动最光荣”的人文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脑海之中。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有机结合,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念一念、唱一唱等趣味教学方法的交替运用,使学生大胆参与活动,自信地表演;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助于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提高评价能力。

第六单元 第二课 我是小小建筑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在对未来建筑的想像和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模仿劳动号子以及劳动者劳动时的动作,认识建筑工人的劳动,激

发对建筑工程师和建筑工人尊敬和爱戴的情感。在模拟的劳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其快乐,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为成为未来的建筑师做好准备。

使学生了解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就连房屋建筑也有不同特点,激发学生充分表达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2.艺术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建筑和欣赏书上图片中的建筑,了解前后遮挡关系,以在实际绘画与手工制作活动中,处理好景物的前后关系和画面构图。运用所学的技能表现建筑的特征和结构。了解劳动号子的意义,并学会随音乐模仿劳动号子和劳动者的动作。

(二)教学准备

油画棒、彩色水笔、图画纸、废旧盒子、塑料瓶等,《建筑之歌》磁带。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讨论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2)对自己身边的建筑和居住的地方所发生的变化谈谈感想,在交流和谈话中,感受到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成就。

(3)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了解其外观和作用,说说周围建筑的特点。

2.欣赏

(1)欣赏艺术教材中的摄影图片,感受摄影作品表现出来的建筑的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力。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造型的建筑图片,大家相互欣赏和交流。

3.表现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看到的建筑物是怎样建成的吗?建

筑工人是怎样建筑房屋的?

引导学生说说建造房子的基本步骤,说一说盖房子需要什么材料(土、石头、砖、瓦、沙、钢筋、水泥等)。

(2)教师:有哪位同学路过建筑工地,看到工人叔叔是怎样劳动的?(有人用吊装机吊装预制板,有人在脚手架上,有人在扛钢筋,有人在用搅拌机搅拌灰沙或用小车运送和好的混凝土等。)

(3)教师:工人使用什么机械帮助他们?为什么要头戴黄色安全帽?这么大的工程、这么多人在劳动,是谁在指挥呢?

(工程师经过多次论证、修改设计图纸;工人们按图纸严格施工,对质量要求严格等。)

(4)欣赏《建筑之歌》,请学生观察建筑工地,编唱和模仿建筑楼房时的各种劳动动作。学生在此项活动中体会劳动者的艰辛。

4.创作

(1)欣赏书中小朋友设计的建筑图片,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作品。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我希望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启发学生想像。

教师:“如果让你来设计未来的新型房屋,你将在现在的房屋基础上做些什么变化呢?”

(3)学生从房屋的外形、功能、门窗等方面观察现在建筑中可以变化的地方,想像房子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描述自己想像的未来建筑。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房子。

第二课时

1.导入

(1)教师画出一幅房子的图画,请学生分析其基本形状是什么,房子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2)什么是遮挡关系?

2.讨论

板书:家乡的新建筑

(1)分析课题中“家乡的新建筑”几个字,请学生讨论回答: 家乡是指什么地方?(我们出生的地方)

(2)议论家乡的特点: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们长期生活的地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仅是生活习惯、服饰风俗不同,就连房屋建筑也有不同特点。比如北京的古建筑庄严雄伟;南方水乡的黑顶白墙的房子小巧玲珑;陕西的窑洞温暖淳朴;傣族的竹楼精巧别致等等,各地区建筑的各自特点,形成家乡建筑的特色。画出这些特点,就是画出了自己家乡。

(3)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画家乡的建筑,就要画家乡的新变化。家乡的新建筑很多,要把自己印象比较深、特点突出的画出来。

(4)让学生谈谈我们家乡有什么新建筑,有什么特点,美在哪里?

3.表现

(1)画家乡新建筑或设计未来的建筑,要求学生注意构图。在画面上,建筑是主体,它很高大,矮建筑物要遮挡住高建筑物的底部。每位同学设计的新建筑不同,但遮挡关系一般都存在,画时让学生灵活处理。刻画局部时,用线和色,最好有特征、有童趣、有创意。

(2)欣赏书中小朋友制作的房子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制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制作的愿望。

教师:“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书中作品的制作方法。

(3)教师:老师这儿准备了许多盒子、罐子,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一个你想像中的房子,看看谁是最棒的设计师!

(4)鼓励学生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如:纸盒、纸杯、塑料瓶、方便碗、筷等,自己或与同学合作进行房屋模型立体创作,将自己设计的未来建筑表现出来。

注意先要想好做什么样的房子,再选择形状、大小合适的材料,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听,和小伙伴商量用什么方法好,商量好后开始制作。

4.展示、评价

(1)将学生的作品陈列在一起,大家一起欣赏。

(2)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建筑方案,同学间相互交流个人创意,展示所设计房子的优点。

(3)老师给予及时的评价以及不同的建议,表扬有创造性的和制作认真仔细、整洁的作品,师生互评。

(四)其他选择

1.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可以用更多有创新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建筑,如:颜色各异的扣子、牙签,不同谷类粘贴完成作品。

2.能运用常见的水果外形联想出造型奇特的房子,表现其独特的形象特征。

3.进行小品表演“在建筑工地上”,体验劳动号子的风格。让学生表演“我们来抬重家伙”,从中体验为什么很多人不容易搬动“大家伙”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口令或指挥,听《建筑之歌》搬一搬,咦,搬动了。

教学反思

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学习观察记忆周围的景物,引导学生感受到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成就和社会变化的进程。认识建筑工人的劳动,体会每个建筑物的建造,需要工程师们精心设计和建筑工人辛苦的劳动,他们的工作是多么重要,以激发学生对建筑工程师和建筑工人尊敬和爱戴的情感。在以各种方式设计未来建筑的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自信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真切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第六单元 第三课 劳动最光荣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学会用欢快并富有表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品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其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在创编和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有所获。

2.艺术目标

通过对《粉刷匠》的歌唱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用“纸箱”构建“房子”和用漆刷涂色装饰,进行艺术表现。

(二)教学准备

《粉刷匠》磁带、大小纸箱若干,盛在小桶里的各种颜料、双面粘胶纸;漆刷、纸帽、围裙每人一份、其他纸类废旧材料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1)初步感受《劳动最光荣》的歌曲音乐旋律。

(2)再欣赏一遍,并能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作出准确判断。音乐中哪些小动物爱劳动以及它们怎样劳动。

(3)第三遍欣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活动,自信地表演不同角色。

(4)提问拓展教学内容:“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爱劳动?你能表演这些动物劳动时的样子吗?”

2.表现

(1)教师:“同学们听一听,歌曲里波兰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范唱歌曲《粉刷匠》,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学生:“歌中的小朋友正在粉刷房子。”

(2)教师:“请大家静静地听一听,用表情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粉刷匠》歌曲磁带)

(3)请同学边拍节奏边哼唱歌曲旋律。

(4)跟琴学唱歌曲。

{1}读歌词。(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单音带唱。(用手势提示唱名、音高、音准。)

{3}音乐游戏,师生接龙唱。

(5)感受歌曲,激发热情。

教师:“老师也想扮演可爱的粉刷匠,请大家来评一评。” (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粉刷匠顽皮的神态。)

3.表演(歌曲表演,展示自我)

(1)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想像,拿出自带的道具(小桶、小刷子、小帽子等),设计活泼、生动、形象的动作。要求动作尽量与歌曲内容贴近,要把小粉刷匠劳动时的喜悦表现出来。

(2)“精彩300秒”等待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分别选择几个小组,让其根据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做观众、评委。

(3)自由搭配,找一至两位同学进行两人(三人)合作的歌表演(有自由练习时间)。可多选几对表演,学生参与点评。

4.评价

(1)学生分组表演。各组自评,组与组之间互评和教师点评。

(2)在各种活动中评选出创意奖、声音表现效果最佳奖,奖励标志给学生。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创新的成功乐趣。

第二课时

1.导入

(1)教师画出一幅房子的图画,请学生分析其基本形状是什么,房子

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2)什么是遮挡关系?

2.讨论

板书:家乡的新建筑

(1)分析课题中“家乡的新建筑”几个字,请学生讨论回答: 家乡是指什么地方?(我们出生的地方)

(2)议论家乡的特点: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们长期生活的地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仅是生活习惯、服饰风俗不同,就连房屋建筑也有不同特点。比如北京的古建筑庄严雄伟;南方水乡的黑顶白墙的房子小巧玲珑;陕西的窑洞温暖淳朴;傣族的竹楼精巧别致等等,各地区建筑的各自特点,形成家乡建筑的特色。画出这些特点,就是画出了自己家乡。

(3)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画家乡的建筑,就要画家乡的新变化。家乡的新建筑很多,要把自己印象比较深、特点突出的画出来。

(4)让学生谈谈我们家乡有什么新建筑,有什么特点,美在哪里?

3.表现

(1)画家乡新建筑或设计未来的建筑,要求学生注意构图。在画面上,建筑是主体,它很高大,矮建筑物要遮挡住高建筑物的底部。每位同学设计的新建筑不同,但遮挡关系一般都存在,画时让学生灵活处理。刻画局部时,用线和色,最好有特征、有童趣、有创意。

(2)欣赏书中小朋友制作的房子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制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制作的愿望。

教师:“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书中作品的制作方法。

(3)教师:老师这儿准备了许多盒子、罐子,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一个你想像中的房子,看看谁是最棒的设计师!

(4)鼓励学生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如:纸盒、纸杯、塑料瓶、方便碗、

筷等,自己或与同学合作进行房屋模型立体创作,将自己设计的未来建筑表现出来。

注意先要想好做什么样的房子,再选择形状、大小合适的材料,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同学听,和小伙伴商量用什么方法好,商量好后开始制作。

4.展示、评价

(1)将学生的作品陈列在一起,大家一起欣赏。

(2)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建筑方案,同学间相互交流个人创意,展示所设计房子的优点。

(3)老师给予及时的评价以及不同的建议,表扬有创造性的和制作认真仔细、整洁的作品,师生互评。

(四)其他选择

1.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可以用更多有创新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建筑,如:颜色各异的扣子、牙签,不同谷类粘贴完成作品。

2.能运用常见的水果外形联想出造型奇特的房子,表现其独特的形象特征。

3.进行小品表演“在建筑工地上”,体验劳动号子的风格。让学生表演“我们来抬重家伙”,从中体验为什么很多人不容易搬动“大家伙”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口令或指挥,听《建筑之歌》搬一搬,咦,搬动了。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从小处着眼,针对目前社会上有些独生子女以“小皇帝”自居、只知被动地接受爱的现象,抓住“粉刷匠”这一契机,指导学生在各种开放式和趣味性的艺术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并培养其热爱劳动、立志用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的良好品质。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作用。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艺术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时刻感觉老师就像自己的朋友。师生一起学习,一起歌唱,一起表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表现艺术,大胆进行艺术创造。

第六单元 第四课 巧巧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丢弃的一些物品,通过自己的双手再创作和加工,就会产生奇迹。让学生在“加工”这项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并且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2.艺术目标

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通过欣赏歌曲《巧巧手》,使学生知道手是万能的,手的本领最大,勤劳的双手可以美化生活。

(二)教学准备

纸杯、旧挂历、饮料瓶、酸奶杯、果冻盒、卫生卷纸心、胶卷外壳、剪刀、胶水、彩纸等材料;《巧巧手》磁带。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1)教师打谜语:“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来不开花,样样事情全靠它。”(双手)

(2)教师:手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你的小手还会干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与老师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2.聆听

(1)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巧巧手》。

教师: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内容?

(2)听了歌曲后,你想用巧巧手做些什么?

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巧巧手》,边听边动脑筋,自己创编一些动作;知道手的功劳,许许多多的劳动都离不开双手。

3.游戏

跟着老师用双手做手指操,如:捏拢放开、转手腕等。(播放歌曲《巧巧手》的音乐。)

4.欣赏

让学生欣赏书中用双手把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加工成的作品。

(1)教师:同学们瞧瞧这些作品,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使用,如:牛奶瓶干花、纸火车、蛋壳花、瓶花,鼓励学生也要大胆创新使用材料和用具。(交流分析制作方法:剪、贴、折叠、卷、撕、挖。)

(2)教师:许多生活中的废旧物,经过我们的双手精心制作,就能产生奇迹,大家说说书中作品哪些地方有创新的表现?

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学会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小小艺术品。

5.观察

(1)老师以利用废旧饮料瓶制作一个花瓶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学习老师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能技巧,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变废为宝”的意识。

(2)老师在制作过程中,适时地讲解“加工”要领:要结合材料特点选择设计、装饰思路,制作时要注意安全。

(3)从材料、加工内容、方法上探讨具体制作要求:实用、美观、有创意,体现“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6.评价

老师及时地鼓励积极发表自己想法的学生,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热情。

第二课时

1.导入

学生欣赏书中小朋友用废旧物制作的花瓶,可以看出每个作品各有各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分析研究

分组研究花瓶的特点。

(1)第一组研究花瓶的外形;

(2)第二组研究花瓶的内部构造;

(3)第三组研究花瓶的图案;

(4)第四组研究花瓶的用途;

(5)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瓶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说说自己认为最有特点、最有创意的花瓶。

3.研究花瓶装饰

(1)花瓶装饰了哪些图案,你还想到用哪些图案装饰它们?

(2)花瓶的色彩有什么特点?你有更新颖独特的想法吗?

(3)花瓶的装饰采用了哪些制作方法?你会使用哪些造型来装饰?

4.讨论

制作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笔筒需要进行哪些加工?

总结:造型组合、图案色彩装饰、多功能设计等。

5.表现

教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要举行一个“奇思妙想展览会”。请大家开动脑筋,从身边的废旧物品造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和制作出最新颖、最有创意的花瓶或其他作品。

(1)学生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或自己所带材料,构思设计作品。

(2)布置学生商讨分工、合作制作方案。

(3)学生装饰制作。(边听歌曲《巧巧手》边展开活动,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丰富情感体验,感受合作的乐趣,感受到劳动快乐,劳动光荣。)

6.评价

(1)学生互动、交流、欣赏,为喜爱的作品投上一票。

(2)请优秀设计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3)评价激励: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4)评出合作奖、创意奖、优秀奖等。

(四)其他选择

1.老师启发学生:用我们的巧巧手还可将废旧纸盒制作成小巧可爱的家具,如:纸盒椅子、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2.用一次性纸杯、喝过的口服液瓶子、易拉罐做成一串串漂亮的风铃。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生活中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的美化装饰,变废品为艺术品,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理念出发,让学生聆听歌曲《巧巧手》,认识手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在“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中,体验劳动创造的快乐。

第七单元 第一课 三个和尚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启发学生了解《三个和尚》的深刻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民乐合奏曲《三个和尚》,让学生初步感受速度、旋律、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在泥塑活动中,发展审美创造能力。

(二)教学准备

《三个和尚》音像资料、头饰、皱纹纸、废袜子、小桶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故事导入

(1)讲故事

教师:听说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

(2)背景简介

以三个和尚手偶开课,简介金复载爷爷为三个和尚的故事写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三个和尚》,请学生完整听赏全曲。(教师出示课题。)

2.听赏

(1)指导学生开始分段听赏乐曲。首先欣赏描写小和尚的乐段,让学生了解这段乐曲音乐速度的变化,进而启发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创编动作来演一演小和尚。

教师:在三个和尚中,谁最先出场?(出示小和尚手偶。)

(2)让学生听一听金爷爷为小和尚写的这段音乐前后的速度有什么不同?快速的音乐表现小和尚在干什么?

(3)启发学生演一演小和尚走路的样子,慢速的音乐表现小和尚在干什么?

(4)启发学生演一演小和尚挑水的样子———完整扮演小和尚。(听音乐表演。)

3.听赏、表现

(1)让学生欣赏瘦和尚的音乐,同时让学生模仿动画人物的动作。

(2)运用模仿动作,排列瘦和尚表演图片,争当作曲家,演一演瘦和尚的三个步骤,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设计表演动作。 教师:同学们的表演太精彩了,看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瘦和尚手偶)瘦和尚邀请大家跟着动画片玩个动作模仿秀的游戏。学生演一演。

(3)老师这儿有三张图片,谁能按照瘦和尚表演的顺序把它们摆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来当小小音乐家,你认为黑板上三张图片应该用什么速度的音乐描写更合适呢?

(4)请大家演一演瘦和尚走路、挑水、抬水的动作。

4.表现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辨音色、旋律的特点,并帮助学生惟妙惟肖地表演胖和尚。

教师:胖和尚遇到了一件烦恼的事情,那就是电脑博士给他出了一道音乐智力题:描写小和尚走路的音乐和描写胖和尚走路的音乐是一样的吗?

(2)分别听赏两句音乐,请学生用手势作出选择。

(3)出示旋律线,对比发现小和尚与瘦和尚走路的旋律线相同,因此,旋律相同。

(4)观察板胡和坠胡图片,使学生理解乐器不同,所发出的音色也就

不同,正好刻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5)胖和尚出场了,他走路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5.讨论

(1)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为什么?

(2)学生们各抒己见,说说其中的原因。

6.评价

(1)鼓励大胆发表自己想法的学生和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

(2)对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

第二课时

1.讨论

(1)故事中的三个和尚最后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2)你觉得故事中三个和尚应该怎样做才有水喝?

(3)学生分组讨论,每个组派代表回答讨论结果,并评一评哪组想法好。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同伴间要互助合作,不要怕做事,怕吃亏。)

2.感受

教师:开始时三个和尚谁都不愿意挑水,后来寺庙着火了。那么大的火,三个和尚挑水的挑水,抬水的抬水,泼水的泼水,一下子就把大火给扑灭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听赏乐曲中救火的音乐,体会音乐的激烈,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3.创编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联想,对《三个和尚》的故事进行续编,并一起交流,说说谁续编的故事更精彩。

4.创造

(1)三人为一小组,自分角色。

(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皱纹纸分别裹在三名同学的身上,以区分小和尚、瘦和尚、胖和尚。可将长丝袜戴在头上装扮和尚光头。

(3)用生活中的小桶、木棍做道具,各小组发挥想象用凳子拼摆出各种不同形状与样式的“寺庙”。

5.表现

(1)各小组分别表演《三个和尚》。

(2)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

6.制作

(1)参考书中泥塑作品,用彩泥捏出可爱的三个和尚造型。

(2)用皱纹纸、乒乓球、绳子做成纸偶表现三个和尚。

(四)其他选择

1.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三个和尚》片段,或出示几幅关于故事情节的图片,由学生自己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听赏由甘萍演唱的歌曲《三个和尚》,以固定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木鱼、双响筒、响板)进行伴奏。

3.随着歌曲《三个和尚》的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三个和尚”的故事教给学生一种处世哲理。在听一听、看一看、讲一讲、辨一辨、演一演、做一做等几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速度、旋律、音色所刻画的不同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指导学生巧用身边的材料装扮自己,即兴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七单元 第二课 小红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人文目标

通过欣赏连环画,学生能够富有感情地讲述《小红帽》的故事情节,并且明白遇到坏人要表现得勇敢、机智。

2.艺术目标

能充分地运用身边的资源、材料,设计制作故事中不同角色的造型、头饰、表演道具。

(二)教学准备

《小红帽》磁带、皱纹纸、色卡纸、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

(1)看教材中的图片,讲一讲《小红帽》的故事。

(2)聆听歌曲《小红帽》,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谈谈感受。

(3)熟悉歌曲曲调,跟着《小红帽》音乐哼一哼,启发联想。

(4)学生们说说故事中每一角色的形象特点,如:小红帽天真可爱,外婆老态龙钟,大灰狼阴险狡猾,猎人勇敢神气等。

2.制作

利用老师准备的材料以及自己身边常见的材料(皱纹纸、塑料袋、花篮、玩具枪等),做成道具或装扮自己,主动参与表演《小红帽》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1)可参照书中的“花朵”造型,将皱纹纸粘贴成花环戴在头部,在

白板纸上涂上叶子的颜色,剪成形后套在手上,扮演森林里的小花。

(2)用废旧的黑色布料披在身上,扮演“大灰狼”。

(3)撑一把颜色漂亮的小雨伞蹲在地上,扮演蘑菇。

(4)拿妈妈做饭时用的围裙系在腰上,戴上色卡纸做成的“眼镜”,扮演外婆。

(5)用皱纹纸剪贴成一顶小红帽戴在头上,拎着家里带来的花篮,扮演小红帽。

3.评价

以“化装会”的形式展示交流每位同学的成果,评选出最佳创意者。 第二课时

1.表现

用上节课所制作的道具装扮自己,大家一起表演音乐剧《小红帽》。

(1)老师播放或弹奏《小红帽》的音乐。

教师:傍晚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开联欢会。

(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唱歌跳舞。)

(2)播放《摇篮曲》音乐,表现月亮升起来了,小动物们都进入梦乡。学生表演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趴在地上仿佛也进入了梦乡。

教师:天亮了(用开灯表示),太阳升起来了,小鸟飞出来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叫小红帽起床。随着《小红帽》的音乐,所有的“小花”、“小草”都伸直了腰并轻轻摇晃着,扮演小鸟的同学在草地间飞来飞去,最后落在一棵大树上。

(3)播放《小红帽》主题音乐。

教师:小红帽从屋子里走出来,手提着篮子走在小路上。

扮演小红帽的同学边唱边做跑跳步,其他扮演花、草、树的同学也都随着音乐轻轻摆动。

(4)出现《彼得与狼》中不和谐的和弦。

教师:大灰狼出现在小红帽经过的路上,狼跑到外婆家把外婆吃了。

(所有的同学都表现出紧张、害怕的表情。)

(5)《小红帽》主题低音断奏。

教师:小红帽来到外婆家门口敲门,大灰狼吃了小红帽。

(扮演小红帽的同学能够配合表演并做敲门动作,大家都表现出比较悲伤的表情。)

(6)播放《彼得与狼》中猎人一段旋律欢快的乐曲。

教师:猎人出现!

(学生能随着音乐表现猎人行进的样子。)

教师:猎人救出外婆和小红帽,将石头搬到大灰狼的肚子里。

(大家都高兴地晃着头随音乐摆动,扮演各种小动物的同学也过来帮助,按着音乐的节奏配合做搬石头的动作。)

(7)播放《小红帽》音乐。

教师:大灰狼到河边喝水。

(扮演溪水的同学做着小波浪,并晃着头,还有的同学用乐器或塑料袋配合表演。)

教师:大灰狼掉到河里淹死了,大家高兴地唱起了歌。

(所有的同学都随着音乐做着自己编的动作,高兴地跳着唱着。)

2.评价

(1)让学生们对表演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并进行师评,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客观评价。

(2)同学间相互学习,特别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促进今后的艺术学习。

(四)其他选择

1.组织学生听听《小红帽》的故事磁带,模仿、学习讲故事者的口气,根据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对白表演。

2.听《小红帽》的歌曲音乐,创编舞蹈动作,并且表演。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对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再创作的过程。在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音乐、配音在童话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表现《小红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自然渗透一种机智应对不测的生存教育。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0xx年9月1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识字一反思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_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袁生娣识字一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识字一反思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找春天教学反思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全

第一单元识字一反思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识字一反思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舒适

反思周记注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反思周记注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反思周记注1每周1篇每学期至少17篇2内容较多页面不够可另加页反思周记反思周记注1每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部教学反思

二下语文教学反思1找春天本课是新开学的第一课教学中注意了学法的指导不仅让孩子熟悉课文更让学生将生疏了一学期的学习方法加以熟悉本课描写的是美丽的春天可以用画图结合讲解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开始就激发孩子求知欲用疑...

人教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说课及教学反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第18课称赞一说教材称赞是二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为主题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称赞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感人的小故事从小刺猬和小獾相...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微佛嗡一小来下慢着绿卖地里望成树多有慢儿密百成湿气亮风眼的满没老壮展望兴绿柳中牦就筝逼们转安的不光脚一树树杨眼天盼里了坐静的着响像叶火花像逼着着杏一上的已花亮慢下像来寻赶的飞农在弄展润小个欣像已的花的嫩火黄石草...

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上语文《难忘的一天》

环城西路小学电子备课系统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