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3.23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实施新课标在我省已三年了。由于学习不够,准备不足,三年来倍感艰辛。由于怕学生知识能力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加深了,拓宽了,多练了。但是效果不好,甚至出现老师讲得越多,学生接受得越少,老师讲得越清楚,学生感觉越糊涂的尴尬局面。不少学生把化学当成是第二外语,教师教学中总是时间不够,内容讲不完,讲不透,考试成绩不如所想,平均分不高,两极分化严重。教师总认为现在的学生不行,甚至认为教育改革是失败的。看了今年高考试题,再研读新课程标准和初中化学教材,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   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新课程标准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完整,以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表达。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思想

转变教学思想,重在转变“教学观”、“学生观”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正确的教育和教学思想。

(1)在转变教学观上,我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读、做(做实验)、练、议、讲(老师精讲)、诱相结合的灵活变通的教学模式。从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引导、检查、督促、辅导、精讲和诱思上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能动学习,对问题积极发表意见、自主探究实验、互动交流和听老师的精讲,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从过去一味地讲授知识和技能的做法,转变到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做到寓能力培养于知识学习中,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科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重要地位。

(2) 在转变学生观上,应始终坚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通过阅读教材和提供的素材,自己能理解、能学会。而不能对学生的能力放心不下,对稍微难一点的内容就要采取讲授法,这样会使学生形成依赖教师讲授的心理倾向。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与检测,并辅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2、正确认识课程编写与内容的把握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面对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怎样准确把握并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和深度广度呢?通过第一轮的教学后,我认为新课程中的必修模块旨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选修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所以在今后的必修【1】【2】教学中,要克服对基础知识过分加深和拓展,同时注意教辅资料的选择。

〖1〗授课内容的把握

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主要是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训练学生实验基本功、了解物质分离的常见方法,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教学中,主要使学生认识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物质和化学反应要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帮助学生建立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与微观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尽量不加深不拓展不搞高难度的计算题,不要给刚上高中的学生造成化学难学的心理压力,避免使学生从一上高中就产生畏难情绪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第二章  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的分类观,用分类的思想把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定义穿插其中。理解和运用“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学习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新的方法和途径。对这一章的概念、知识原理的教学,要注意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避免与高考挂钩和一步到位的教学思想。如:电解质只提常见的酸、碱、盐,不提强弱;离子反应只须知道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属于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第三章 侧重金属以及它们的一些重要化合物,金属材料的应用。第四章依托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转化的真实背景,紧紧围绕从元素与材料的关系介绍硅及其化合物、氮的循环、硫的转化这些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相应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依托海水及其资源利用的真实问题,扩展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识。这两章着力体现元素观,转化观和分类观在研究和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这一核心方法。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要注重整体联系,淡化细节,避免繁杂和僵化,要充分展示化学学科的宽阔视野和元素化学的发展趋势。学会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世界,然后建立起物质分类的认识框架。必修〖2〗第一章是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及其构成的初步知识以及必修〖1〗氮、硅、硫、氯、溴、碘、钠、镁、铝等元素及其物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内容主要为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从微观结构上看物质的多样性,这些理论知识对高一学生有较大的难度,教学中切记不可一步到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渐渐深入。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只要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实验探索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正负极判断、电极方程式书写,不可太深入。反应速率的概念应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教材,培养自学能力。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应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催化剂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教学中先由“科学史话——炼铁高炉尾气之迷”入手,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然后以实验设置探究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认知的欲望,接着通过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中某种反应物的消耗情况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并明确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最后通过数据和设置一些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而对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与交流等形式达到教学目标。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不能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作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只要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有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初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有机物间的知识结构,通过展示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对高一新生没有必要给他们讲得太深,太透彻,重在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后续选修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2〗.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我校几年来选用的教辅书籍主要是《名师导学》、《学海导航》,这些资料中的内容有很多是历年的高考试题,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不少困惑。学生就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我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资料中的高考题,就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讲不清讲不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结果学生学习很吃力,考试成绩很差,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因此,今后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征集多种资料对习题进行细致筛选,选择难度适合,考查点适合的题目分层次布置给学生。我们可以把习题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新课结束后必做题,即体现本节课教学知识点的,学完新课后可以独立完成的,强调的是基础性。其次是对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划定的选做题,这些题应具有灵活性和迁移性,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或讨论能解出答案的,题量不可太多,目的是开拓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第三层次的,就是有综合性的个别习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难度的,把它放在一章结束后做。

二.初、高中教材、必修与选修教材知识的衔接

1、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主要是内容的补充,知识的加深、完善、计算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的衔接。

(1)、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同素异形体、酸酐、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等概念和理论,核外电子排布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应在教学中注意弥补,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需对初中某些知识进一步加深、完善。【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级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初三只在选学内容中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上可知高中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3】如燃烧的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②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简单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2】“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及习题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2 、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衔接

高一化学必修1和必修2在各方面的知识都作“蜻蜓点水”似的介绍,为高二各选修模块留下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接口”,那么, 选修模块中安排了哪些知识?难度有多大?也是必需了解的。否则,容易造成随意拓宽、加深,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必修时“一杠子插到底”,加重了学生负担。由于受课时限制,实际上也不可能讲得很清楚,甚至出现前面所述讲得越多,接受得越少(课时不足),好像讲得越清楚,学生实际越不明白尴尬局面。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必修1要求较低,对于氧化剂氧化能力,还原剂还原能力的比较,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有关复杂计算等应在选修课程中让学习能力强,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再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由于必修1中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内容没有涉及,所以要求也是较低的。只要求学会强酸与强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较难的也就是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如果把以往很复杂的离子反应让学生训练,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学生被搞糊涂。

三、走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化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我校自20##年开始所有教室都装配了多媒体设备,全校教师积极投身到多媒体的使用中。学校领导强烈要求所有一线教师必须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经过几年的多媒体应用,我发现多媒体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渐渐不太喜欢使用,甚至说不如利用教材和黑板简单、效果好。本人经过对多媒体使用的不断反思,至少有以下方面处理不妥:【1】、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教师成了解说员,学生成了看客。【2】、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3】、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课堂演示实验。

而造成以上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对多媒体的作用认识不够。

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板书能更好的有效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特定的应该掌握的内容更鲜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记忆更牢固和持久,因此不能盲目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

②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才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的优势。

③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四、重视实验  培养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本上的实验有三类: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学生实验和家庭小试验既可巩固有关知识,又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作为化学教师,人人都知道化学实验的重要。但目前我校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室器材和药品严重缺乏;又新教材中出现不少新的实验,有的无法准备,因而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无法开出。另外,现在我校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教师可以下载实验视频。当前教师的演示实验有很多变成了教师放录像,讲实验,学生看影像,听实验。化学实验室有点受人冷落。这样是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下面请来看看20##年湖南高考理综试题第28题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   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该题考查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对从没动手做实验的学生、或只听老师讲实验的学生,面对这样的试题,他们能顺利的准确的完成吗?结果可想而知。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切记!再也不能偷懒了。同时也希望学校领导凭借新课改大大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能让学生和教师有条件严格按新课标的要求从事教学和学习。

以上是我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三年后的教学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高中化学教学同行的指点。谢谢!

                                           


第二篇: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把握课标要求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一下子全部达到的。新课程标准在强化双基的同时,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完整,以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表达。为达到这一目的,研读新课程标准和初中化学教材,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转变教学思想

转变教学思想,重在转变“教学观”、“学生观”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正确的教育和教学思想。

(1)在转变教学观上,我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读、做(做实验)、练、议、讲(老师精讲)、诱相结合的灵活变通的教学模式。从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引导、检查、督促、辅导、精讲和诱思上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能动学习,对问题积极发表意见、自主探究实验、互动交流和听老师的精讲,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从过去一味地讲授知识和技能的做法,转变到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做到寓能力培养于知识学习中,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科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重要地位。

(2) 在转变学生观上,应始终坚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通过阅读教材和提供的素材,自己能理解、能学会。而不能对学生的能力放心不下,对稍微难一点的内容就要采取讲授法,这样会使学生形成依赖教师讲授的心理倾向。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与检测,并辅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2、正确认识课程编写与内容的把握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面对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怎样准确把握并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和深度广度呢?我认为新课程中的必修模块旨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与化学相关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选修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所以在今后的必修[1][2]教学中,要克服对基础知识过分加深和拓展,同时注意教辅资料的选择。

(1)授课内容的把握

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主要是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训练学生实验基本功、了解物质分离的常见方法,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教学中,主要使学生认识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物质和化学反应要从定性研究进入定量研究,帮助学生建立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与微观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的

重要作用。尽量不加深不拓展不搞高难度的计算题,不要给刚上高中的学生造成化学难学的心理压力,避免使学生从一上高中就产生畏难情绪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第二章 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的分类观,用分类的思想把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定义穿插其中。理解和运用“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学习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新的方法和途径。对这一章的概念、知识原理的教学,要注意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避免与高考挂钩和一步到位的教学思想。如:电解质只提常见的酸、碱、盐,不提强弱;离子反应只须知道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属于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第三章 侧重金属以及它们的一些重要化合物,金属材料的应用。第四章依托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转化的真实背景,紧紧围绕从元素与材料的关系介绍硅及其化合物、氮的循环、硫的转化这些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相应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依托海水及其资源利用的真实问题,扩展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识。这两章着力体现元素观,转化观和分类观在研究和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这一核心方法。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要注重整体联系,淡化细节,避免繁杂和僵化,要充分展示化学学科的宽阔视野和元素化学的发展趋势。学会用元素的观点看物质世界,然后建立起物质分类的认识框架。必修[2]第一章是在初中学习了原子及其构成的初步知识以及必修[1]氮、硅、硫、氯、溴、碘、钠、镁、铝等元素及其物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内容主要为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从微观结构上看物质的多样性,这些理论知识对高一学生有较大的难度,教学中切记不可一步到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渐渐深入。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只要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实验探索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正负极判断、电极方程式书写,不可太深入。反应速率的概念应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教材,培养自学能力。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应通过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催化剂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教学中先由“科学史话——炼铁高炉尾气之迷”入手,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然后以实验设置探究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认知的欲望,接着通过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中某种反应物的消耗情况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并明确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最后通过数据和设置一些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而对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与交流等形式达到教学目标。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不能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作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只要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有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初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有机物间的知识结构,通过展示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对高一新生没有必要给他们讲得太深,太透彻,重在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后续选修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2).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学校选用的教辅书籍主要是《优化》,资料中的内容有很多是历年的高考试题,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不少困惑。学生就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我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资料中的高考题,就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讲不清讲不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结果学生学习很吃力,考试成绩很差,从而

导致不少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信心。因此,今后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征集多种资料对习题进行细致筛选,选择难度适合,考查点适合的题目分层次布置给学生。我们可以把习题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新课结束后必做题,即体现本节课教学知识点的,学完新课后可以独立完成的,强调的是基础性。其次是对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划定的选做题,这些题应具有灵活性和迁移性,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或讨论能解出答案的,题量不可太多,目的是开拓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第三层次的,就是有综合性的个别习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难度的,把它放在一章结束后做。

更多相关推荐: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高要第一中学化学科组莫若婷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中进行反思一教学...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

浅谈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反思

浅谈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反思河津三中马义荣学案教学在我校已实施一年多通过学案教学确实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展示个人才智提高聊表达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学方法的改...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黄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因此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时...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20xx、1、20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尹义显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高中化学选修共三册,高二两学期学完两册。其教学特点介于讲练与讲读之间。因此,从形式到内容,从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李家埠初中冯海燕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阿克苏地区一中化学组薛艳玲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正式在我们省拉开了序幕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笔者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 盐城市明达中学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明达中学姚建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反思在接近本学期期末之际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我深感有很多收获其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之处正是对这些不足的反思和改进使得我对...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 盐城市明达中学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明达中学姚建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