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计划

时间:2024.4.8

全册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一)   识字与写字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   阅读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   习作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       课内习作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   口语交际

1.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       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   综合性学习

1.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全册教学重点:

1.       能够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把握整本书的单词。

2.       能够主动积累名言警句、古诗词等。

3.       能够独立阅读课文。

4.       学会浏览。

5.       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6.       会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7.       能够有理有据,心平气和地交流和评价。

全册教学难点:

摘录笔记、批注笔记、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的写作。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关于“主题单元”

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六年级上册共设计了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由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两篇拓展阅读课文)、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小结组成。五篇课文中,前三篇必须精读,后两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读或略读。

(一)采用主题单元的体例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有两个: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②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

(二)“主题单元”的概念与以往的单元教学的相同点

1.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2.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3.单元里的内容没有“教—扶—放”的前后序列,弹性空间较大,教师和学生都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自行设计、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

老师、学生都要注意整体把握单元内容。老师备课,学生学习,都要先浏览一遍整个单元,了解单元的大体内容,确定教与学的重点篇目,制订综合性学习的计划,着手搜集资料,分工组织,构思习作,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无论订计划,还是实施计划,都应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在恰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做适当的指导(见“丁丁冬冬的建议”)。

(三)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形象的设计思想

这两个人物的出现可以将编写者的意图、教师的意图通过儿童的探究,用儿童的语言显示出来,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使教材主要是学生的“学本”,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本”。在新世纪(版)《语文》教科书中,这两个人物一直在跟学生一起学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二、阅读教学

(一)编写者的意图

1.浏览一下整册教材,很明显地看出,课文较前多了,篇幅也长了,内容深了。而且样式、风格也更加丰富了。古诗文的数量在这两册分别达到七篇和八篇,大大超过以往的教材。这样设计,迫使我们改革以往的阅读教学。

2.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整体”,即不做外科解剖刀似的分析,不做微言大义的讲解(那样只会肢解课文,抽掉其灵魂)。“感受”,即特别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

3.《课程标准》第17页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材中“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等栏目,都给学生留出了发挥的空间。“我的视角” 展示学生自学产生的问题、独立的见解、改进的意见、延展开的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等。如果教学得法,“我的视角”栏目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精神。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这包括每天阅读、入情入境地阅读、动笔阅读、带工具书阅读等。

(二)阅读教学的建议

阅读教学关键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想像。

精读篇目下面的两道思考题,基本上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设计,是编写者认为阅读该篇必须掌握的基本点,供学生讨论学习。

1.自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但必须切实保证。如果学生自己没有阅读,老师就不能进入教学指导。

学生在前几年已经学习过自学的步骤、方法,他们的自学,应当通过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心得笔记、提纲笔记等显示出来。

有老师可能会问,对自学笔记有没有统一的要求?如果以前没有学过自学和笔记的方法怎么办?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笔记)“都不为应门面,求分数,讨教师的好,而只为于他们自己有益——必须这么做,他们的读书学习才见得切实。”

学生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适合阅读材料的方式写笔记。没有学过自学方法和记笔记的方法的,应当补上这一课。这里的“补”,不是系统地补有关笔记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切实去做。

2.课堂上,应组织学生交流,启发学生质疑,在提问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爱提问,敢提问,逐步学会提问,形成会提问的能力。这不同于老师提问让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后者是用老师自己的阅读来代替学生独立思考,是包办代替。

课堂上,“问题”来自于:①学生自读提出的问题,一类是字面上的,可以小组交流处理。②学生自读深有体会,愿意提出来与大家分享的。③课堂上讨论时学生产生的问题。④老师从讨论中发现的闪光点、疑难点。

3.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老师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①组织好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

②适时点拨。叶圣陶先生曾说:“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

③反质疑,把讨论引向深入,或者纠偏。老师的反质疑应从学生中来,因势利导。

4.备课、评课应以学论教。老师的教案不应在格式上、字数上做硬性规定,不应追求形式。教学反思非常重要,应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使教学与科研结合。

总结起来,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就是:自读(笔记)—课堂交流、讨论—反质疑—讨论—总结(笔记)

(三)阅读教学值得注意的现象

1.教师讲得太多。“多”表现在内容上面面俱到,时间占得多。教师设问、学生答实际也是“讲”——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程序阅读,让学生的嘴说出教师心里想说出的话,让学生达到教师心中既定的阅读的“标准”。学生基本没有涵咏揣摩的过程。因此要解决谁在读的问题。

2.企图挖深讲透,一步到位。事实证明,将课文“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必要的。

3.注重结果——答案,忽视过程——个性体验、合作探究。

4.追求统一,统一要求,统一答案,统一语言,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些领导和老师甚至觉得,不整齐划一简直无法教学了。让“标准答案” 禁锢学生的思想,压制学生的创造力。

也有的老师会问:不要标准答案了,是不是学生怎么想都对呢?有没有最基本的要求?其实,教育者有责任关注学生阅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四)解决课文长、教学时间有限这个矛盾的问题

1.在信息时代,略读和浏览是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在这方面,《课程标准》第9页有明确的要求。有的课文精读,有的略读、浏览。以往讲“略读”,只是针对“精读”而言,意思是不在课堂上讲读了。现在,要把略读当做重要的能力来培养(学习略读是第二学段的任务),要考查学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捕捉阅读材料的重要信息。

另外,即使是精读的课文,也可以有略读的部分,略读的课文中也可能有精读的句段。

2.心理学研究过默读和朗读的效率,口述(朗读)约150字/分钟,默读可达1000~1500字/分钟甚至更多。《课程标准》第9页对朗读和默读也有明确的要求。不能指望所有的阅读材料都通过朗读来学习。精读的课文、精读的段落要朗读,大部分则默读。

略读、浏览的课文,没必要揪住细部不放,考查认字学词、标点等等琐细的问题。

(五)古诗文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古诗文的教学,不再从古代汉语学科知识着手、仅仅围绕一对一直译进行教学,而是加强诵读和涵咏,一方面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正因为如此,古文后面都附了译文,课文下面不再另做词语的注释。

学习古诗文,必要的词语讲解是不可少的,这种讲解应是为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而不是为了应试,不应脱离整体感知去死记硬背。不要考查解释加点的字。

(六)评价阅读

《课程标准》第20页说:“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这说明,阅读的考察,主要在平时、在“过程”,而不能重在期末。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自读笔记。摘录笔记反映学生学习字、词、句的情况;批注笔记、心得笔记反映学生的感受、体验、价值取向以及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情况;提纲笔记反映学生捕捉信息的情况。

2.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也说明他的态度、情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平时应记录课外阅读的情况。

4.背诵、朗读的情况也应有记载。

5.期末还应有水平测试,重点考查在规定的时间内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样,就会需要有一个表,从几个方面反映学生的阅读情况,每个方面可以用一定分值量化一下,最后有一个总分。   

三、习作

《课程标准》用“习作”的名称而不是“作文”,是让学生摒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以“练笔”为主要目的。

(一)习作“练笔”的途径

1.日记,阅读笔记,都是“自我表达”。

2.阅读中改写、续写、仿写。如第22页“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第48页“我的视角”中冬冬的话。

3.综合性学习要订计划,成果展示很多也是用习作的形式。这套教材很重视练习写实用文。

如果习作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自我的精神世界紧密结合,学生就爱写,愿意写,有的写,不憷写。

(二)使学生“会写”的方法

面对新的习作理念,教师可能会有疑问:要不要教给学生写作的知识?要不要给学生一个写的框架?有的学生倒是有的写,但只是把事情简单地一堆,确实没有章法怎么办?……

《课程标准》第2页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通过写作的实践培养。

1.我们对以往写作教学应有清醒的认识

审视写作教学,不能仅从小学、中学、考试、教育界这样的小角度看。回顾1997年语文教育大讨论。以往总有个写作教学序列,传授写作知识,学生写作就是搞这些知识的训练。学生越来越不爱写,写得越来越不好,小时候还说真话,说生动的话,后来就说套话、空话、甚至假话了。不能不承认,这和写作教学的失当有关系。因此,一定要完成“要我写—→我要写”的转变。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事实证明,写作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好文章不是“教”出来的。

2.写作与阅读有密切关系

写作与阅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无庸置疑的,但是不可能做到“一二一,齐步走”。学生在阅读中学语言,学写法,这是一个积累的长过程,厚积而薄发,不可能立竿见影。当然,如果合适,可以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结合写作的,也可以动笔练一练。

3.实践—认识—再实践,要在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不爱修改的,如何激发修改的兴趣,培养修改的习惯,学习修改的方法呢?这在四、五年级的教材中有指导,如大声读自己的作品。互相朗读自己的作品。冷处理等。老师们还可以在这方面多想想办法,有创新。要处理好开放和放开的关系。

《课程标准》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兴趣不仅是条件,更是目的。同时,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写,怎么写,对其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许多小孩子来说,写作的急切愿望可能出现在阅读之前。”(见美国《教育大百科全书》)

(1)做人与作文的关系:“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是真名士自风流。”

(2)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根深叶茂 “情根,辞苗”“彼其充实,不可以已。”张中行曾说:“这种活动(写作)无时而不有,无地而不有,就是说,远远超过课堂之内……为了化敬畏为亲近,易教易学,把作文由‘象牙之塔’拉到 ‘十字街头’是有利无害的。”

(3)写法的学习是从实践(阅读,写作)中认识“实物教学法”,“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应该怎么写);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不应该怎么写)。”鲁迅曾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古人云:“意能遣辞,辞不能成意。”诗圣杜甫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

4.关于限时、限字数、限文体命题作文的问题

人们不爱看冗长的文章,却要求学生把原本内容不复杂的作文拉长,规定字数,这个矛盾说明什么?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叶圣陶说:“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用准确、平实、经济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需要概述还是详写,应视写作对象、写作目的而定。内容是否充实,字数不是决定的因素。但是字数却也能从一个侧面(而不是主要方面)反映内容是否充实。

命题作文基本上是限时应试作文。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一文中说:“一进入考场,已经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韩愈后来读到自己当初在试卷中所写的诗文好似,‘颜扭捏而心不宁者数月’。”可见考场上的限时作文有其弊端。

但是,实际生活中有些实用文是应该有时间限制的。要想把话写得“简练、明白、得体、准确、平实、经济”,也需要下苦功多练笔。

教材中,我们设计的一般是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以使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5.关于习作的评价

(1)习作评价的重头应在平时。

(2)修改作文的情况应进入评价范围,鼓励多次修改。

(3)期末推荐的自己佳作作为习作成绩之一。每班一学期要编一本佳作选。

平时,学生应把自己的习作好好整理、收藏,从中看出成长的足迹,下学期还要编个人作品集。

(4)期末有限时的习作测试,主要是规定一个情境写实用文。

(5)平时写作和期末测试都要允许带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对错别字应有要求,比如错字率不超过1%等。

四、综合性学习

1. 以“导语”创设活动情境

2. 按照活动的“过程”展示活动内容,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活动的“结果”和要求

3. 以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为指导,而不用说明阐述指导的内容

4. 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留白”,启发学生创造

全册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11课时;第二单元 14课时;第三单元 11课时;第四单元 11课时;第五单元 14课时;第六单元 11课时;第七单元 11课时;第八单元 14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2)班共有35名学生,从整体来看,基础都相对薄弱,字词方面积累不扎实,在语文学习方面,有些学生是很突出的;一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这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是有的,就是在方法上存在些问题,体现在懒得记,不愿意记,光说不写,甚至是会说不会写,还有语文基础稍差一些;有一小部分,属于基础打得不牢,需要多提醒的学生,还有一个是随班就读的。

六年级(1)班共有33名学生,他们对于语文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学习习惯不太好,两极分化较严重,语文好的上课积极发言,并且能落实到笔头,语文稍差的则不爱发言,体现出叫起来不发言,不思考的状态,故在语文学习上受到些阻碍,还有三个是随班就读的。

两个班的孩子在识字方面体现出记字不牢,形近字记忆混淆,同音字分不清楚,有极个别孩子不认识汉语拼音,不会查字典,很多孩子没有查字典的习惯。阅读方面体现出不爱读,读不进去,读不懂的现象,不审题,不听要求,但一旦掌握了方法便很有自信。习作方面表现出事情写不清楚,没有心理活动,空洞,让人感觉不出真情实感,不留心生活中点滴感动,认为是理所当然。

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早读听写、默写,平时上课有词语积累练习。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作业检查书写和正确率。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在综合活动中培养语文兴趣和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习作训练措施及教改打算:

⑴训练措施

没有严格的训练,就很难做好事情,本学期将从实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习作,采用看图讲图意、课堂讲解指导、提供习作情境、表演内容后练笔及实践活动等形式措施,开放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学得轻松。

⑵教改打算

①注重方法的指导,按要求训练。

②教给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习作的作用。

③指导学生参加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④用参观、外出旅游等形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⑤借助电教手段或图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便养成观察的习惯。

⑥规范训练学生习作时的内容。

⑦严格抓好每一个环节,从字、词等基础下手。

更多相关推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期教学工作总结胡朝菊忙碌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相处一年的孩子们要毕业了,即将送走我在中心小学的第十届学生。回顾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的感觉还比较满意,几个曾经学习上无所谓的孩子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本学期担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以下是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学校xxx小学语种汉语时间20xx年1月x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以来,为抓好本班的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努力做了一下工作:一、认真备课,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教材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抓好重难点的教学,在教学中了解学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谷田小学张文盛一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是精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是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是综合性训练本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编的这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马鞍小学戴小荣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执教人王晓逸一学情分析扬帆小学六年级3班语文科于9月9日进行了本学年的摸底考试考试的结果能够代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除小部分是内陆省份转学过来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