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能力

时间:2024.3.31

教学反思能力

本专题着眼于教师的反思和教学反思能力,着重从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教学能力等方面,阐述教师反思能力的内涵、培养与训练的方法,通过若干反思案例,来创设反思情景,示范反思方法,训练反思能力,引导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对反思的内容、方法、过程等因素进行深入思考,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一、读一读1

一、教师的反思和教学反思能力

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趋势来看,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反思是未来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反思。可以说,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了解反思的内涵,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若能坚持,成不了名师也能是成功之师,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可以说,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 所以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下面就和教师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反思?

(一)、反思的内涵

1、什么是反思?

通俗地说,反思就是反过来思考,从另一面思考或返回来思考的意思。杜威认为,反思就是“驻足观望”、停下来思考。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反思就是“深思”“思考”,并不局限于它的“反”或“返”的字面意义。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过程。”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反思的要义,主要1、发现或提出问题。2、发现或提出问题的目的是改进行为。

案例1—1:一位新教师的困惑与反思

“刚参加工作时,我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因此,课上‘讲”得很多,我理解这样做才是对学生负责任??。

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我不一致时,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我常常打断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牵着学生跟我走??。

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有时我又觉得让学生自己去想、去猜测、去探究,不免有些太费时间了,莫不如将结论告诉给学生,教会学生用结论,恐怕比探究更实用??。

事实上,以上种种做法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但不理想,反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大打折扣,遇到一些灵活性强并具有智能挑战的难题时,学生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反思并非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般意义的思考和回顾,而是要从反思自我开始,进而反思教学、反思育人、反思课程、反思生活等等,即根据反思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反思方法和策略,达到反思的目的。可以说,掌握了反思的方法,教师就拥有了开启反思之门的钥匙。

(二)、什么是教师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从教师工作的思考对象上划分,反思能力可以分为自我反思能力、德育反思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反思能力和生活反思能力等等。

读一读2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教学中的好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合理。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合理”,怎么才能避免“不合理”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有不同,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广度。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

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四)、教学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前反思时要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 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如:

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

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

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

第四、所设计的活动哪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

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

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 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

教学内容方面:

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教学过程方面:

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教学策略方面: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

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

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

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特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 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 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内容,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 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做一做1

(一)、下面案例中老师的这种体会你有吗?请把你反思的体会也写出来。

案例 1 反思伴我走进新课程

进入新课程已两年多了,自我反思成为我学习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最受益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时,反思让我有一种刮骨疗毒的疼痛,有时,反思让我产生自我欣赏的宽慰,因为通过反思,新的理念在我的思想中扎根,促使我改进了教育教学中跟不上形式的陈旧观念和偏激落后的行为,在课堂中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反思让我有了成就感,反思让我和学生一起愉快的成长。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反思已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它所影响的也不仅只是我的教学工作,已逐渐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已经成为我自觉行为的是:每当在进行完一定的教育教学过程后,我总是习惯于重新打量和审视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初衷,客观地对其给予评判,进而在原来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构想??(摘自反思能力一书)

做一做2

教师的工作繁忙而琐碎,工作年复一年去做,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教学一天一天地进行,很多教师感到自己一年或几年都没有什么变化。然而,如果我们经常地回头看我们的成长过程,特别是思考一些问题,我们会感受到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变化,让我们看到自己成长足迹,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只要我们经常地回头看,学会审视自己,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关注自我,能使教师正确认识自我专业发展阶段的专业成熟度,分析自己处于不同专业发展时期的主题,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对下面案例阅读,谈一谈你得到哪些启示,客观分析一下

自己成长经历。

案例2

我的第三个十年

一个曾教了30年物理课的中学教师说:“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十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十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个十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

(摘自教师成长一书)

想一想1

(一)、结合下面案例,想一想这位教师在两节课教学中分别扮演了哪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什么同一个内容的课,在两个班级却收到了不同的效果呢?

案例 1 反思前后两种不同效果的教学

在教学一年级《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的时候,我的预先设计是教给学生折飞机的方法,然后装饰小飞机,最后拿到室外看谁飞得远。在第一个班级,我刚说完要教他们折飞机,马上有学生喊到:“教师,我会折”。接着,其他学生也纷纷喊:我也会折??我没有理会他们,按照自己教学设计,我开始上课。结果,学生在下面混乱不堪,会的学生不愿听,着急往下折;不会的学生有的跟不上;有的离教师太远看不清,就前后左右地问。我不得不一边组织纪律一边往下进行,一节课下来,累得我口干舌燥,效果还不理想。

在第二个班,我经过反思,调整了教学设计,先统计会折飞机的同学数,然后把会折的同学分到各个组中当教师,我在一旁协助,会折的学生耐心地教,不会折的学生认真地学,结果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全班同学都学会了至少一种折飞机的方法,接着再让学生装饰飞机,学生装饰的各式各样:有的在飞机上画上美丽的图画,有的给飞机起个好听的名字,有的在飞机上面写上美好的祝愿,有的粘贴上各种好看的花纹图案,还有的飞机尾部粘上飘带?? 学生兴奋异常,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摘自高爱玲反思能力一书) 想一想2

(二)阅读下面案例,想一想案例中教学现象能引发我们哪些思考?

案例 2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 不由得目瞪可呆!

评一评1

(一)请你结合下面案例,评价一下这节课执教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哪了?要是我上这堂课我的关注点是什么?

案例1:我的一堂科学教研课

一天,学校请专家和教研员给青年教师的教学“把脉”,我准备了一节科学课,不能说是煞费苦心地准备,但也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认认真真,从各个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力图达到关注学生的愿望。课后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专家提出我的教学还没有习惯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从而发现和鼓励学生。我一听这问题很严重,因为我没有发现这一问题体现在那一个环节上,当初设计时还力图突出这方面,为此设计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怎么会下这样的评语呢?我紧追不放要让专家指出在哪个细节上。专家说出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老师给出一定量的盐,要求学生想办法使土豆在水中浮起来,学生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是往水里加盐,有的是先把盐倒进去,然后再往里一点一点地加水。专家反问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我很茫然不知原因。专家点拨因为前一种方法极容易

导致实验不成功。这时我才醒悟过来,给一定量的盐,要想土豆浮起水的多少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两种方法的实验成功蒙住了我双眼,没有就此进行挖掘,作为科学课的关键点——过程和方法的引导机会,就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摘自李红教学案例一文)

评一评2

(二)请你评价一下孙老师感到了震惊是什么? 引发了你的思考是什么?

案例1难道我不是在为学生负责任吗?

一位普通中学的老师孙勇,在进行语文复习教学时,作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复习的条理与线索更加清晰,他投放了大量的精力,博采众家之长,对本单元复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处理。这堂课,孙老师自己很满意,甚至觉得有几分风彩。而在这之后,孙老师在批阅学生日记时,发现了这样一段话“孙老师,我认为这是你上的最不好的一堂课,因为你在做我们自己能做的事。”孙老师感到了震惊。这件事引发了他深刻的思考??。

拓展阅读1

(一)、教学反思的“反思点”在哪儿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帐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哪些内容是值得深入反思的?怎样才能进行深度的反思?也就是如何寻找到教学反思中的“反思点”呢?我们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找到“反思点”。

反思之一:反思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怎样的评语才能激励学生?

一位老师教学37+5,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计算方法,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黑板上37+5=42,你写成43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忽然这位老师又想起了什么,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机械地“啪啪啪”,响起了几声掌声,××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

这是一位老师的研究课中的一个细节,我们把这个细节放大处理,组织教师反思和讨论:由此教学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一位老师在反思中认为:这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由衷地赞叹,教师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你平时学习是不认真的,今天也没有动脑筋。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因此,给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是在需要做时才做的一种装饰,它需要时时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处处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已经不需要提醒的时候,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深入到我们的教育之中。

反思之二: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案例】课件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时,一位教师创设了“给猴子喂各种形状饼干”的动画情景。他的设计意图是:第一次课件演示,使学生产生统计的需要;第二次课件演示,学生因来不及计数而产生记录的需要,并在各种记录方法的比较中引出画钩的方法再次统计;第三次课件

演示,让学生运用画钩的方法再次统计。但在课堂上,效果并没有如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有一些学生记录几个后就“罢工”了,而且在交头接耳,根本不看屏幕,显出很不耐烦的样子。 课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研讨和反思:为什么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课堂中学生的感受是什么呢?我们找来两个学生问了一问。学生回答:“我知道三次的饼干都一样,所以答案和前面一样的,不需要再看了。”确实,三次课件演示的情节同出一辙。通过调查和讨论,老师们在反思中认识到:这位教师注意了课件资源的多次利用,力图使学生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没有考虑到相同课件演示的“重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怎样的演示才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呢?老师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可以变换一下演示形式,将课件情景中出示的饼干改变形状、改变数量、改变顺序,让学生“不可捉摸”,从而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件之中。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

反思之三:反思有争议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不断追问,不断促进自

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案例】怎样的探索是自主探索?

这是一节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课,教学内容是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执教老师出示了很多典型性的分数,提问:怎样把分数化为小数?学生回答:用分子除以分母。计算后教师再提问:根据计算结果如何进行分类?学生很快把这些分数分为商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类。教师第三次提问:请你猜一猜,分数是否能化为有限小数和分数的什么有关?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一致认为与分数的分母有关,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继续探究与分数的分母有怎样的关系。整节课的教学如行云流水,丝丝入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探索。 针对这一节课的讨论,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在这一节课中,学生探究目的明显,参与程度高,目标达成度也高,教学效果很好。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在这一节课中,教师的着眼点过于指向引导学生得出分数能否转化为有限小数的结论,学生的探索始终是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内进行,至于为什么要进行探索?怎样找到探索的方法?学生都很茫然。在这种貌似自主的活动中,学生缺乏明确的自我学习意识和目标,思维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培养。

在争论之后,我们引导大家学习了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谈21世纪的中国教育时曾说过的一段话:学校所给的数学题目都是有答案的,已知什么,求证什么,都是清楚的,题目也一定做得出来。但是到了社会上,所面对的问题大多是预先不知道答案的,甚至不知道是否会有答案。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但要做到这一点,光靠逻辑推理是不够的。经过争论和学习,老师们的反思深刻了,认识清晰了: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如何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的视角从狭窄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提供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自觉体验和不断完善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并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摘自翟玉兰的博客)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觉地进行培养与训练。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本身要有发展的愿望,有发自内心的需要,加上外部因素的推进,把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在与他人行为和思想的对比中、从写反思日记中,在讲述自己和他人的叙事研究中、在总结经验撰写教学案例过程中,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

读一读3

(一)自我反省、形成反思能力从写反思日记做起。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一个教育家,之所以能够写出那样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经验,仅教育日记就坚持写了三十多年。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身为思想家与教育家的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养成了每天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我们今天的教师要养成反思习惯,应该从具体的自我反省开始。自我反省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形式,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一种策略。教师不妨从观察学生的言行、写反思日记做起,下面就学习如何写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也称为“教学日志”、“研究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作为表述教师反思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撰写日志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在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和自己认知方式与情感的洞察力,也会不断增强。具体而言,教师将更加深入理解学生的问题,从多个维度来认识教育中的特殊现象;教师将更加了解自己是如何组织教学的,了解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了解如何获得那些支持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等等。教师每天面临许多教育现象,每天要解决许多教育问题,而在这其中教师总会有许多的体验和感悟,其中也不乏蕴涵教育哲理的行为和思考,每天把它及时记录下来,是教师今后进行系统教育教学反思和总结的重要依据。撰写教育日志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教学反思成果呈现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般地说,日志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相关行为。日志通常需要每天或几天记录一次,至少是每周记录一次。在日志中,记录的是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自由写作。日志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每一次撰写的日志都包含一些基本的信息,如事件的日期(若书写日期与发生事件日期不同时,需标明);脉络性资料,如:时间、地点、参与者以及其他看起来可能对研究是重要的事。如果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日志,日后要重读日志的内容,会得心应手得多,

日志常用的记录形式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这三种形式在记录的侧重点以及文体的表现形式方面有—定差异。备忘录很多时候就可等同于—篇日志,而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通常只能作为一篇日志的一部分。② 下面结合实例来具体剖析一下这三种研究日志的记录形式。

尽管教育日志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但是为了使教育日志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在撰写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读书、勤于思考

2、要重视日常观察、及时记录、持之以恒

3、描述性的记录与解释性记录相结合

4、要做到总结经验与检讨失误相结合

5、要善于交流与研讨

(一)备忘录

备忘录是最常见的日志形式。它通过研究者试着去回忆、写下特定时段的经历,而再现教育实践中的生活场景。在备忘录中,通常有比较明显的时间信号提示。在撰写时,需要注意的是:①在—个事件后,越早写备忘录越好;②在靠记忆写备忘录前,不要和任何人讨论,因为那样做有可能影响和修改你的记忆;③最好是依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记录。能完整记录很重要,所以日后想起任何片段,都可以把它附记于后;④可在活动过程中用缩写符号、片语来简记一些重点,可摘要记录某一时段,有助于记忆;⑤早一点进行回忆,记忆会更清晰。越晚写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案例1

教室 8:15

语文课。七彩的课堂(每天课前 5分钟)总是弥漫花的馨香、草的翠绿,小家伙们都说他们是七彩孩子。是呀!七彩的稿子总有七彩的梦。“放飞你的希望在春天的早晨,让春姐姐的花辩雨长上翅膀??”我告诉孩于们,你们的希望一定是多彩的。一会儿,孩子们的话匣子开了??

“我的梦想是全世界的闹钟都走慢一点,我的美梦就不会被吵醒。”

“我希望月儿是我家的电灯。”

“如果我的梦是常人想不出的萤火虫,亮着灯光,在老师的窗前??”

“我希望妈妈的嘴巴变小.骂我的时候声音就不会大大。”

“月亮的梦是弯的,花儿的梦是红的,小草的梦是绿的,奶奶的梦是老的。” 我告诉他们:有梦的孩子就会飞。口气中饱含着自豪、钦佩和共勉。

办公室 9:10

实例1是作者一天经历的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体现是十分鲜明的。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在当天晚上对一天事件的回忆式的记录,而且是按时间前后来记录一天中发生的许多事情的。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这篇备忘录中有简单的语句,并用只言片语来记录一些重点。

(二)描述性记录

描述性记录包含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个人的肖像与特征(如外表、说话与动作的风格)的叙述,对话、手势、声调、面部表情的描写,时间、地点与设备的介绍等。而身为一个参与行动的研究者,研究过程中特定的情境、个人的言行,当然是描述的重要内容。在任何描述的段落,细节的深描比摘要式记录更重要,典型的事件比一般化的事件更重要,活动的描述比对活动的评估更重要。

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有人说了什么话,最好直接记录,并用引号表示,或用独立的一段文字说明。即使当时的情景不允许即时记录,也要尽可能在事后的第一时间把记忆中尚比较鲜明的细节、研究对象的话语记录下来。用以描述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情境的文字与措辞,最能呈现其特性,最能从中反映隐藏在个体或群体行为背后的态度,然而,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尽可能地精确记录才行。

案例2

早上,窗外的阳光有点朦胧。

灌了一碗豆浆,快步向学校走去。一辆辆自行车从身边奔驰而过。“老师你好”的问候声,在早上的阳光里飘荡。

今天我值班。到年级各班检查了“早读”和“晨扫”后拿起教科书。今天要上《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理了理上课思路,我想到一个学生。“今天的诗歌朗诵要让许 ××表现表现,好久没有听到他在课堂的快言快语了。”我有点兴奋,“用这首充满青春活力的诗来唤醒他的学习热情,拂去他近阶段来的消沉和忧伤。他期中考试成绩大不尽如人意了。”

踩着上课铃声,站到讲台上。播放《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录音诵读;学生齐读全诗,略加指导、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现在,请许××同学朗诵。”我向他投以鼓励的目光。1秒、2秒、3秒,好一会儿还不见他起来。“许××--"我的声调略

有提高。他不情愿地站起来。“老师我不想朗读。我喉咙有点疼,再说我有权利选择读书方式??”不等我反应,他已坐下。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于我。我微微一笑。“我尊重你的选择。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诵读。陈××,你来。”课上得还算开心。

下课铃响了。我走到许××的身边,暗示他跟我走。

走廊上,我把手放在他的肩头。他身高跟我差不多。正要开口,他抢先说了:“老师,我??

我不是故意顶撞您,我??”欲语又止,并低下头。

“老师不是要批评你。你说的也没错,你有权选择读书方式,但以后课堂上要注意语言表达??”

“老师,可能没有以后了。”

我不解地看了看他。“你期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前阶段上课老是走神,是什么原因?老师是想用这首诗来激发你学习的热情,课堂上能踊跃发言。”

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角有点水气。

“我近阶段来忙着准备迎接‘两基验收’的材料,没时间找你聊天,晚上到你家找你,找你父母聊聊怎样——”

“谢谢您的关心。老师,您去了也没用。”

孺子可教,言语不那么僵硬了。

他继续说,有点激动。“晚上,我父母没空,你不要去了。”

“为什么?给老师一个机会吧。”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答应了,无奈。

在案例2这篇日志中,黄老师描述的是在课堂中发现许××的问题过程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在末尾部分,还叙述了放学后家访许××的所见所闻。在日志中,黄老师记录了大量的对话,也适当地描写了讲话者的神态和动作等细节。例如,日志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我的声调略有提高。他不情愿地站起来”;“他继续说,有点激动”;“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答应了,无奈”;等等。这种精细的描述,对认识当时发生的事件提供了较为具体的信息。要做到详尽记叙事件场景,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要重视日常观察。日志的写作始于观察,通过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和表达出来,也就大致形成了教育日志。在日志文字表达的过程中,要尽力把看似零碎的片段和事件整合在一起。第二,对于需要记录的一些重要细节,最好在口袋里准备一本小本子及时记录。在很多时候,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如果时间许可的话,那么越快记越好,记得越详细越好。即使是只记只言片语,对于日志的撰写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是过了一段时间来撰写日志,那么可着重描写在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

(三)解释性记录

在日志中,除了描述性的记录,还应含有解释性记录:如感受、解释、创见、思索、推测、预感、事件的解说,对自己假设与偏见的反思,理论的发展等。解释不仅会在写下经验时产生,也会在不久之后产生,在写日志时有所反思时引发。

在每一日的生活里,任何的撰写都宜于日后不断地重复阅读,如此一来,可以发现与修正错误,许多事也会变得更为清晰。在重复读所写的内容时,会比在撰写时更容易判断哪些资料是重要的或是不重要的。你也可能会发现某些观念与观念之间的新关系。通常一些新的体悟也接踵而来,开放式问句会浮现,并且容易看到哪些仍是需要去做的事。时常,原先在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可能被重新建构。

案例3

没有特别注意到第三组,因为第一次看他们时,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他们不大会离开座位——而其他小朋友会常在教室内走来走去。我曾建议小朋友可以离开座位,与其他小组讨论如何使用电脑,第三小组没有离开座位的必要,可能是他们坐得离电脑很近。王阳(课堂观察员)也同意,这小组的人容易和其他小组打键盘的小朋友说话、讨论。

评论:使用电脑进行合作性写作时,在电脑上写作与在桌前写作业的组员需要来回走动。移动讨论和嘈杂声,会是合作的必然结果。若要减少移动与噪音,可将电脑放在教室中间,小组则围绕周边而坐。这需要增设、延长一些电脑用的中线——我想我会试一试这种做法。 通常而言,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一篇完整的研究日志。解释性记录可以是一个短句或几个短句构成,也可以由一个段落或几个段落组成。实例3是从一篇研究日志中摘录的两个段

落,从中我们可以简要地剖析一下解释性记录。在实例3中,在描述“他们不太会离开座位——而其他小朋友会常在教室内走来走去”之后,有一句解释其原因的句子——“可能是他们坐得离电脑很近。”在评论这一段落,基本上都是解释性的语言。(作者:郑金洲 文章来源: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做一做3

教育日记的撰写,就是把教学过程中一些感触、思考和困惑记录下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此提高自身反思能力、。通过对上面材料学习,了解了如何写教育日志,请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教育日志.

想一想3

教育日志通常可以从以下问题开始:在你的教师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事件重要,在日志中记下你自己的反应和阐释,这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为了写日志的需要,建议你对以下一些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只是为了帮助你进入回顾、反思自己的起点,你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来,自己来设计问题。不要被以下的问题所束缚,除了这些问题外,你还能补充那些问题?

1、作为教师,在工作中让我感到最自豪一件事是什么?

2.当我走出教室时,我希望学生怎么评价我?

3.我最需要从自己的教学中了解什么?

4.作为教师,在工作中让我最担心的是什么?

5.我知道自己在何时的工作最有效吗?

6.我最明显的错误来自哪里?能采取怎样的改进措施?

问提1

问提2

问提3

问提4

拓展阅读2

教育日志,在撰写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有些教师不钟情于教育日志,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撰写,而是一些习惯性因素的阻碍。要破除这种障碍,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硬着头皮去写日志,在撰写日志的过程中,体会日志带给行动研究者在整理思路、积累资料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以写日志的方式获得个人的—种成就感。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长期的努力。

第二,日志具有隐私性,其中的有些内容不宜直接公布于众。当要将教育日志出版时,对于其中涉及的隐私部分,必须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或者作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

第三,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可以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日志。分享日志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把日志拿给别人来看,也可以在休息时间里与别人谈论日志所记的内容。这是因为,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与交流,可以帮助日志撰写者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由于撰写者通常是“当局者”的身份,往往会“迷”于熟悉的事物之中,难以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身。

第四,教育日志的书写要持续地写,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每天或隔几天安排一个特定的时间来专门写教育日志。在一段时间内,教育日志的撰写可以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某个研究的重点来写作。举例来说,你可能正在探究某种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则可以就每一节课之内,这种教学方式引起的学生变化、你自己的感受、课堂气氛等方面,来撰写教育日志;也可以定期记下你与班上某位特殊学生的接触;也可以每天或隔几天地记载你新接手的一个班级学生的情况,等等。

第五,撰写教育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第五,撰写教育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如果是用

笔记本来记载日志的,那么笔记本的每一页右边最好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在日后整理日志时,这些留白之处可用于记录一些新增的变化、附录或相关的信息,而且在对日志记下的资料进行分析时,它也会派上特别的用场。在这些留白之处,一些简单的分析可以随意出现,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这一段记录的解释,如果是直接用电脑来记载研究日志,日后在整理日志时新增加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来标出。需要强调的是,对日志记录作一些暂时性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研究成果的表述来说,这样做可以降低在研究的最后被资料淹没的危险。而教师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时,有时需要发挥直觉的作用,而不仅仅依靠理性。因为仅仅依靠理性来分析,很有可能会被繁琐的细节所累,而丧失了偶尔闪现的灵感。

(一)开展叙事研究、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叙事是教师有意识地叙述发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通常是自己或是自己身边的人,是近期发生的教学事件或是在从事教学生涯中感受最深刻的教学故事,也可以是学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教学经典。通过完整详尽的情境描述,真实地再现当时的场景。把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通过语言有条理地讲述出来,并夹杂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是有意识倾听别人的反映的过程,通过讲述故事让别人理解自己,让自己的思想得以抚慰,这本身就是反思能力提高

读一读4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二)教育叙事的基本内容框架

1、问题产生的背景。背景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问题情境描叙。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目的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生动,引人入胜。描写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描叙+分析,描叙夹分析。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

主要内容结构:背景、问题、细节、结果。

(三)写教育叙事的要求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没有人物的内心活动。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要有问题性,不是简单地把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而应该是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教学冲突,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采取的方法措施与效果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夹述夹议。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问题”。这个“问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四)如何写好教育叙事

1、经常有意识地随时收集让你感到有趣或震撼的教育教学事件资料或存在新问题的教育事件资料。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你个人经历或别人经历的;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对学生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在学校活动、学习工作中自己发展中遇到的事。

2、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教育教学事件资料。做听课观察记录、与观察对象开放式的访谈。

3、注意收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与所叙事相关的日期、作者、任务、背景事件、政策、观点氛围等信息,这对于研究者对叙事背景和阐述具有重要意义。图片资料与反映事件结果的实物和文字资料。与所叙事主题或问题有关的理论资料。

4、注意思考和寻找身边平常事件中蕴含的规律、问题、新观念和真理,善于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不断地对与问题有关的因素进行观察,进行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

5、注意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每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收集来的所有故事和叙事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然后将这些互不相同的主题重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

6、写作时,首先要能够提出问题,明确你所研究和希望表述的问题。其次,要按问题的产生—问题解决的过程---解决的结果这一主线,将问题细化,把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第三,要对不同类型的关键事件(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感人型事件)的重点方面进行重点描写。

(五)优秀教育叙事的标准

叙事=生动的故事+精彩的内心活动。具体可分解为以下几项:

1、事件真实。

2、描述的情境有意义,抒发独到思考。

3、叙述清晰,细节描写生动,揭示人物的心理,细腻刻画冲突情节。

4、叙述的问题对他人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示例一

允许的精彩

事情发生在一堂市级语文优质竞赛课上,当时讲课的老师正在讲苏轼的词《恋奴娇﹒赤壁怀古》。这堂课一开始以影片《三国演义》那恢弘壮大的场景导入,学生的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老师按照事先精心组织好的程序一步步开展下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不料讲到下阕时,当老师问及到下阕是如何来塑造周瑜这个英才少年时,问题刚问完不久,便有一个男生举起手来,老师顿时脸上掩饰不住心中的欢喜,便立即点起他来,可该生却道:“老师,我也想问个问题,我记得《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记载了赤壁之战的战争过程,史实表明这场战争最有功绩应属黄盖,而非周瑜。作者却为何不选黄盖这个人物来写,却要选择周瑜呢?”

老师霍然听到一个异样的声音。也许来得有些突然,也许这不在她精心安排的45分钟之内该出现的,也许年轻的她根本对《三国演义》就不曾研读过,也许是当时台下的听众太多,

她太在乎这堂课设计的完美型,在停顿片刻之时,这位老师高声再次重复了自己的问题。可这位学生仍不依不饶地说着自己的疑问,这下引起了台下的哄堂大笑。老师已有些粉面含怒,便高声说道:“我现在要求的是你来分析周瑜,至于作者为何选取周瑜而非黄盖,我怎么知道。”此言一出,全场一阵唏嘘。

我不禁大为这位老师可惜,这位同学的问题问得很好,也很有探讨的价值,不管老师你是否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来个顺水推舟,把问题交给学生来处理,这堂课该有多么的完美。学生的一个问题,更激活了课堂的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这个难得的机遇却白白地丢失了!

所以,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会有想不到的精彩。

闲暇之余,随手翻翻平时记录的教育小故事,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个个活泼的身影。我不禁为自己是一名育人者而自豪,同时也为自己是育人者而焦虑。我常常在想:教师该如何育人?该如何把人育好?下面两个故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虽然这两个故事之间没有联系,但却折射出一个育人者发自内心的思虑,也试图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意义进行诠释。

做一做4

1、通过对上面材料学习,撰写一篇自已亲身经历课改实践的教育叙事,字数300字左右。

2、根据上面材料提供教育叙事的标准,给自己写教育叙事打分,所写教育叙事至少和学科组内同事交流。

想一想4

1、读了下面案例你得到那些启示?就如何撰写教案这一话题请给这位教师提点建设性建议。 实例1我开始为教案的问题感到困惑。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在大学读书时,教《教育学》的老师在讲到“如何备课”这一节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记得期末考试的考题就是“怎样备课”。

自己做了教师之后,我一直按“备教材”、“备学生”这两个要求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后来我发现,“备教材”、“备学生”其实是合而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开的两个要求或两个程序。我将它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有一段时间,我很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和做法得意。学校曾在全校范围内检查教师的教案,我写的教案作为优秀教案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和赞赏。

但做教师的时间长了,我感觉我的教案越来越没有个性、越来越没有生机。像周围其他老师一样,我发现我的教案不过是在不断“重复”昨天的、过去的故事。教案也越来越简单,有时甚至懒得做教学设计,懒’得写教案。

(任英:《教案:下课之后才完成的故事》,《人民教育》20xx年第12期。)

(三)进行教学案例研究、在案例中“学会教学”

教学案例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研究、教学成败得失,积累教学经验的一种新的极好的载体。它贴近教师工作实际.教师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经常撰写教学案例.能使教师从失败和成功中获得教训和得益,对教师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做教师,撰写和收集的教

学案例越多,经验越丰富.教学水平也就越高,成长也就越快,下面就学习如何写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的概念

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以课堂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的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2、教学案例的特征

(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叙述的是一个鲜活的事例。

(2)、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4)案例对行为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3.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

主题与背景。

情景描述。

问题讨论..

诠释与研究。

4、教学案例写些什么?

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争鸣之处、再教设计等

5、教学案例如何写作?

(1)背景介绍: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

(2)思考主题:即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

(3)描述情境:选择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

(4)关注细节:注意关键性细节

(5)说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

(6)进行反思

6.教学案例撰写的注意事项

要想做好一个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的目标分析出发,有意识、多方面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案例描述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例,但更多的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精彩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多么深刻,故事多么复杂.都应以一种有趣的、有声有色的、引人人胜的方式来记录。

案例示例

案例1老师是一只青蛙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习新课了。不同的是,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以前,每学完一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效果非常好。按照惯例,学完新课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展开想象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青蛙跳出井口了,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王婉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他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孙艳蔷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老师都被他的话逗笑了,我也没想到她会把正大综艺的广告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改用的这样恰当。张鱼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就点了它的名字,她站起来说:“青蛙跳出进口后,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我示意她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下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还飘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再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经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

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他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多安全阿!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飘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情,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是我却没有给它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吗?我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象是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自己!收起笑,我在张雨的作业下面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此案例针对教学过程中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老师是一只青蛙”的反思案例,深刻剖析了由于教师的浅见,教学的开放性不够,使能够更加精彩的教学“流产”了,让教师感到无限的惋惜,是教学中的一个“败笔”。老师把自己比喻成井底之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批评,也是对学生表示的一种歉意。过去了的教学、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是无法从头再来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这种遗憾演化成教师的新的理念——要善于倾听、要学会等待、懂得反思,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摘自高爱玲反思能力一书)

做一做5

1、联系自己教学实际并结合下面案例,请你任选一个案例做为反思的内容,写一个教学反思案例。

案例1:张扬个性就是不要纪律吗?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随意讲话或者搞小动作。一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没有几个认真倾听的,只管自己小声说话;做作业时,几个学生在信手涂鸦,老师见了一笑了之;开展小组合作时,个别学生嗓门特别响,全然不顾别人的存在??课后问上课老师对此有何看法,对学生如何评价。答曰:"我们追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上课乱一点是很正常的事情。"问学校领导,答曰:"张扬学生个性是我们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有得必有失,所以其他方面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

案例2:这是表扬吗?

在一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学生来回答,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位老师非常民主地说:"这个问题请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来回答,你们说找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名字,那位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经过努力,答对了,老师对他的表扬是"某某同学真不简单,今天也能答对了。"老师又接着说,连她都答对了,这个问题我还用讲吗?学生们都说:不用了。

做一做6

案例1小燕子风波

“小燕子穿新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孩子们甜美的歌声在耳畔回荡,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几只小燕子,停在教室外的电线上,唧唧地叫着,望着充满灵性的小鸟儿,我的思绪飞回到去年冬天的那个午后??

那天的语文课,我上得格外认真,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就在快要下课时,“呀!老师,我的书桌里有一只鸟。”随着王林的惊叫,一只黑乎乎的死鸟儿在她的手中“啪”地一声落到地上,本来就胆小的王林被吓得哭了起来。“死鸟、哪来的死鸟?”教室里顿时开了锅,孩子们叫嚷着围到王林的桌前,我也来到跟前,只见一只未成年的小燕子,一眼紧闭、一眼微睁,看样子已经死去多时了。女孩们吓得惊呼,男孩们像是被点燃了兴奋点,叫喊着,议论着。“哪来的死燕子,是不是郭昊演的好戏?”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这出戏的“导演”正笑得前仰后合。这时,孩子们都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回头看着郭昊,郭昊慢腾腾站了起来,“我在操场的松树底下捡的,觉得好玩,老师,我??”我看到郭昊那怯怯的眼神,虽无声却让我心动。郭昊上学前住在农村奶奶家,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朴实与热情,对自然界里的

花鸟鱼虫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轻轻地笑了,走到王林的跟前,抚摸着她的头,“别害怕,小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好朋友。”王林舒了一口长气,悄悄地笑了。我又用一张白纸板把小燕子托起,轻轻地放到了讲台上,对大家说:“郭昊看到小燕子死了,把它捡回教室里,说明他是个善良的孩子,只是放错了地方,大家看,我们把它放在哪里更好呢?”见我没有批评郭昊,孩子们举起了手,“把它扔了吧。”“别扔,放在盒子里,送到实验室作标本。”郭昊说:“虽然小燕子死了,可是一定很想它的朋友,每年春天都有燕子在树上落,我们把它埋在树下好吗?”教师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好,同意!”此时的我再说什么,能比这更有意义呢。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带着同学们来到校园里的那片丁香林里。冬天的土地格外坚硬,郭昊借来铁锹,毕竟是10岁的孩子,好不容易才挖好了一尺见方的土坑。几个女孩找来些干草,“老师,坑里太凉了,垫点草让小燕子暖和些吧。”“老师,我把手绢盖在燕子身上,好吗?”我被孩子们的细心感动了!孩子们轻轻地把这只小燕子放在草上,盖上手绢,埋葬了它。王林说:“小燕子,明年春天你的朋友一定会来看你的。”

1.先阅读以上案例,然后同事之间讨论这个案例,郭昊同学违反了课堂纪律,这位教师为什么不批评他?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回忆你在教学中是否也曾遇到过突发事件,自己采取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把它写成教学案例并与同事进行交流。

拓展阅读3 怎样写教育案例

(作者---张肇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1、教育案例的含义

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曾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有一定的共识,一般可概括为: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位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 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 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 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 的声音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 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当时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一个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生动案例》一文中,对这个事例评论道:

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 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

上面这个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

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以启迪。这里为了举例的方便,事例和点评分别选自两篇文章,一般在撰写案例时当然是合为一体的。

2、教育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 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一般是一种归 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 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育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 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轻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分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 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动笔前都要有 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 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提炼主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从原始材料到成熟的案例,有时候需要反复的修改加工,案例的主题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清晰和明朗起来。作为 一项研究,最初的写作冲动是研究的起因和基础,而主题的提炼则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进一步说,是取得较好成果的方向和途径。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会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从整体结构上看,细节的运用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安排上详略得当。如有些细节的表达可以用直接引语和人物对话,有些则可以用间接引语和简要概括。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 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从这个角度说,案例材料的及时收集十分重要。有时候事过境迁,事后再补充材料往往十分困难,很可能直接影响到案例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 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名“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

从结构上看,叙述和证件可以是先叙后议,也可以是夹叙夹议。一般来说,对具体细节、局部问题的分析可以穿插在叙事过程中,而对于这个事件的总体看法可以在文 末集中表达。评析不一定是抽象的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关键是要对所叙述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三、写好教育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一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 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 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 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 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 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 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 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的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 好,都是从一定

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是一种非常个性化、多样化的表述方式,因此在撰写时需要发挥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阅读他人的案例可以开拓思路,起到借鉴参考作用,但要避免生搬硬套。内容与形式的独特性是教育案例的魅力所在。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更多相关推荐: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我在中国大陆发现一道历史考试题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我后来到了日本大阪才知道他们日本人考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而是下面的论述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关键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教...

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一样反思能力更是新理念带给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也是当今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1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反思能力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在我从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感到我时时在经历反思过程。以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能力培训心得体会王霞

注重学科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听衣新发教授讲课心得体会府谷县明德小学王霞我在20xx年8月6日至8月13日在府谷县中学进行了为期8天的府谷县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在这8天里我培训了教学设计能力课堂...

浅论课堂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性

浅论课堂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性摘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内因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本文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城南小学钟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何上出好课我认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加以总结和提炼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首先要认识到反思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反思是心灵以自己...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初二学期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半年的数学教学是一种辛劳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也许我们的数学教学是一种的遗憾教学本学其我所教的班级成绩下滑比较明显我仔细寻找了一下原因一教材的不足和问题大大的增强了我们教师...

教学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数学课如何减负增效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数学课如何减负增效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

教学反思能力(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