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反思集

时间:2024.3.31

小学教师反思集 丁字沽小学教师工作反思制度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小学教师工作反思制度

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努力使

教师成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专家型教师,学校决定从本学期起,推行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一、反思的内容。反思应该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自我感受

和体验,可以积累成功也可以陈述困惑。我能将反思分为日常反思和期末反思两大类:

日常反思的内容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1、记录用新课程理念执行教学或管理学生过程中感觉非常愉快的得意之处;

2、记录用新课程理念执行教学或管理学生过程中发生的冲突、产生的困惑;失败的场景;

3、陈述如果再遇到这种(第2点中所述的冲突、困惑、失败)情形你将会怎么做;

4、陈述请同伴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同伴挑的毛病、提的问题,及自己对毛病、问题的见解;

5、通过学生的表现(情绪、对师评价)剖析原因;

1

6、通过整理自己的教学录像、录音进行反思。

期末教学反思:可以记录参照过去一学期,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怎样的突破;现在自己能交给同事什么;自己学到的关于教育教学的什么理论;对于自己来说本学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受到最严重的挑战的是什么;下学期将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反思的提交。为了强化广大教师的反思意识,学校要求日常

教学反思要求所有教师每周五下班前提交一篇;期末教学反思每学期提交一次;每学期整理自己的教学录像或录音资料一次。

为了便于装订和交流,要求所有教师建立属于自己教学反思文件夹,存入电脑室或电子备课室的电脑中,所写反思一律用用A4纸设置,发至主管领导邮箱中。

三、反思的交流。教学反思内容要在备课组研讨,形成教师个人

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相结合的局面,既要考虑共性问题的解决,也要考虑个性问题的把握;教师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个人不能解决的,本教研组,本学科主任要组织专门的研讨努力为之解决;要求教师每周向本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每周五的集体交验时间集体交流。

四、反思的评价。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优秀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每

月初公布一次评比结果,不但将评比结果装进教师成长记录袋,还将列入教师年终考评。学校将创办“校园教学反思专刊”,每月一期,学校都将把优秀反思结集成册,供格年级组传阅、交流、共享。此外,学期末,学校将举办期末教学

2

反思交流会。

一年级拼音教学《复习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刘旺香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群体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新教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为使课堂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这次在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设计上,为了打破拼音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整堂课我以海豚姐姐为主线展开。首先,以猜动物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变单调的读记声母为“谁欢迎我们的到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海 豚的图案会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会觉得学拼音很有意思,产生学习的欲望;其次,变单纯说自己“姓”里的声母为与海豚姐姐的交流,再次引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第三,我还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想集合组内成员的力量,用绳子、小棒、肢体等摆出声母造型,并乘机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使合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在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以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但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来看,预设的目标并没有达到,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

一、 拼音教学一定要强化训练,读准音。对于一个刚入校还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听讲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对知识概念还很模糊,这时教师还要注意领读,要体现由领到放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所学的23个声母。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拔高了这一要求,训练在没有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就开始让学生连线猜动物,这样,忽视了一部分思维活动稍慢的学生,使复习的内容没有落到实处。因而我想,要想当好一名一年级教师,不但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学生这一块“阵地”攻不下来,注定你是要失败的

二、小组合作的人员搭配要合理。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小组人员达到7——9人并不适宜,在我的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由于是第一次来到多功能教 3

室上课,由于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老师听课,由于是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围桌而坐一起学习,学生充满了好奇,因而,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不起来,小组合作的气氛始终没有出现,教师推动教学显得很吃力。课后我进行了仔细的思考,想一想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我开始反思,小组合作的人员到底以多少人为好呢?我在我班经过反复实验后觉得,小组合作的人员应控制为2——4人为宜,时间越短,小组规模应越小。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合作学习的训练,我们要习惯让学生合作,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方法,如:你听我读,你听我说,你说我写,你读我跟,你问我答。虽然在实验中会感觉到一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但我相信,我们现在做的是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的是学生合作的习惯,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合作学习的效率会逐渐提高的。

三、知识与能力的衔接要紧密。通过这一节课,我深深地感悟到,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每学完一个声母,就应该马上把这个声母放入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去训练,当训练达到一定的量时,学生会很快知道哪些字中含有某个声母。这一个环节的训练做扎实了,何愁学生说不出“姓”中的声母,“名”中所包含的声母了,希望这一点能引起以后教一年级的老师的警觉。

虽说这节示范课没上成功,我觉得很惭愧,但从中能感悟出这些不足,我也认为是值得的。它使我想起了《论语》中曾子说过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教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每天也多次反省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相信,你会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学校骄傲的合格教师的。

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

4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程淑兰

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对“读”书作用的最好解释。读的主要形式有朗读、默读、背诵等,读的训练方法有集体读、个别读、引读、导读、自由读、按角色读等。朗读有助于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音韵、节奏、格调,体味语言文字的情趣,它是默读的基础,默读能力的培养往往先从朗读着手。默读即古人的“目治”,它不受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充分展开,有助于学生更好更细地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篇进行揣摩品味。背诵是中国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记忆知识有效的方法。多种多样的读,使课堂多姿多彩,活跃了学习气氛,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语文教学只有借助读,才能训练语言,启迪思维,开拓联想,只有借助于读才能发展想像力,感知形象,陶冶情趣。

教学中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指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要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好音的轻重缓急,调动抑扬顿挫的技巧外,还应指导学生深入文章中的人、事、景、物之间的复杂感情,深刻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文字语言艺术形式及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加强读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何谓语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文字 语言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语感?。”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挖掘文字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语言的运用之妙,把作者用语言文字叙述、描写的静态意境,在读的联想中变成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和课文中的特定环境引起情感共鸣,使课文中的人、事有形象感、主体感,才能读出“情”,读出“意”,读出课文的亮点,起到加深理解,领会课文内容的作用。

第二要激发学生“读”的热情。不同的课文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受到感染,融入其中,因文动情,因景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情,陶冶学生心灵的作用。如抒情性课文,在读的训练中要加强音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和吐字快慢的指导,使学生读出作者喜怒哀乐的感情,用朗读来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深切而真挚的爱,对敌人鄙视、愤怒的恨,读出作者胸中的豪迈和信心。童话课文读的训练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把握好角色思想状态、心理情节,通过不同角色的对白,惟妙惟肖地再现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出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在情趣中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深刻道理的理解。

5

第三以读促思,以读带学。有效的读的训练,不管什么形式都是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为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读中想问题,长课文不要泛泛而读,应摘出精彩片段、主要部分,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使学生在读中思考。比较、分析、辨别、读议结合,找出答案。这样既有利于产生知识的迁移,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能力和品位欣赏能力的提高。

诵 读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樊红梅

在担任一年半的语文教学后,我在朗读和背诵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有一些小小的收获:

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想,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诵读结合,相得益彰。下面以《翠鸟》第一段为例,简单谈谈诵读指导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1、选定精美段篇,进行逻辑阅读。主要任务是研读文本,把握主题,确定诵读基调和节奏。这个片断选自一篇状物的记叙文。原文先写翠鸟体态较小,色彩艳丽,再写它动作敏捷,捕鱼机灵,最后抒写爱护翠鸟,与其为友。作为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段运用静态描写,把翠鸟刻画成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语汇丰富,想象奇特,条理清楚,标点准确,是理想的描写小动物的写作范式,适合诵读,值得记忆和回味。

2、标注重音和停顿。鉴于上面的逻辑阅读,诵读本段的语速不宜太快,要给读者和听众留下想 6

象的时间。在“真”处设定一个心理停歇,在长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设定语义停歇。逻辑重音可放在名词“翠鸟”、“头上”等处,情感重音最好放在描写颜色的词语上,如“红色”、“橄榄色”等处。详见下文: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注:逻辑重音用 ,情感重音用△,用‖表示心理顿歇和语义顿歇。

3、反复诵读体味。分析课文内容,把握内在联系,借助课文插图,浮现视觉印象,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在诵读中自然的流露感情。即:“以意达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须知:“为了使语言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意思,就必须在内心看到、想象到我们所说的东西”。因为“没有视像就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反复读着作者的稿件时,实际上是在重复着别人的话。但是,当这些话语的内容在我们的想像中,在我们创造的内心形象中产生的时候,语言本身必然变成好像自己说出来似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画翠鸟、涂颜色、看画面,诵读本段,运用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尝试回忆,学生不但语速和情感很到位,还迅速背会了课文,减轻了学业负担。

4、示范朗读,随机回味。低中年级教学,与其贴标签似的要求学生读出“喜欢”“悲伤”等情感,不如让教师或学生范读和领读,言传身教,以声传情,以读带讲,涵咏体味。在准确诵读的基础上,还可与背诵、抄写、默写和仿写等有机结合,多维联想、不断品味、灵活借鉴、促进写作。从言语输入到言语输出进行全程体验,让思想内涵、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等内化为良好的语感,让学生终身受益。

7

课 堂 教 学 反 思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刘旺香

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感情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主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学期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让学生充分地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但要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具体训练的方法是:

(1)学前读。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12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詹天佑》时,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分了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防,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漫读。

学生1: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8

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思维的交叉互补修正,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救。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如果修成了,就能——。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以上操作没有特定的顺序,学生讲到哪儿,教师跟到哪儿。)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需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学后读。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我让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读一读,使学生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认知。

二、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感知是学生了解课文,把握学习内容,产生探究欲望的起始手段,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如“你最想了解什么”或“你最想知道什么”等。感知课文时教师要从时空上给予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跟谁读就跟谁读,尽可能地让学生从多读几遍所获得的感悟中为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提供沟通的可能和条件。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结合课文内容,灵活的改变了教学模式,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我让喜欢当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学,走上讲台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尽情地提出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扬长避短,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通过互相展示交流,达到了互补的作用。

9

三、自主评价学习结果

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结果中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的经验,查找出不足和遗憾,领悟改进的方法。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位学生在评价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时,列举了鲁肃的言行表现,并和周瑜加以对比说明,之后强调说:“这些都是课文中写的。”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道出了感悟的方法。显然,这位学生对自己理解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满意的。我及时给予这样的肯定:“这位同学不仅能够分析人物言行,还用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评价一个人,真是了不起!”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肯定,正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并使之成为全体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可供借鉴的法宝。学生也在获取成功的道路上登上了一个个新台阶,获取了一次次心理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自信的基础。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在“活”字上下功夫。教师应因文、因生、因时而异,做到教学过程、方法、策略灵活多样,教学设计与时俱进,让每个学生在创新的语文教学中发展自己,收获成功。

小 学语 文 教 学 反 思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安晶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陕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10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地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体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色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 11

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动”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王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我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一、动口。动口是指学生认真阅读,积极回答,主动提问。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择时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口。

1、书要让学生去读。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要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读的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有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朗读、默读、诵读、背读等。

2、问题要让学生答。问题难易与学生基础的差异是课堂教学中不好处理的一对矛盾。教师应因材而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积极鼓励学生回答,要给学生回答的空间,切忌替学生回答或武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

12

3、疑点要让学生问、议。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生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新鲜、稀奇的事物、问题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大力鼓励学生问,绝对不能抑制他们的特点。牛顿不是从小就爱问个为什么,后来成了科学家?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良好的“问习惯”。无论是教师提的问题,还是学生提的问题,都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绝不能剥夺学生对问题发表见解的权力。

二、动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信息才能得到反馈。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思维才能得到拓宽。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谁的眼睛最好》之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通过这些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含义。

三、动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与思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人的智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思维才能不断地发展。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好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同时也要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设计各种填空题、问答题、判断题、分析题、讨论题等,让学生积极思考、动脑。长期坚持不懈,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以后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时,就会迎刃而上,而不坐而待之。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动为?主线。”不断引导学生“动”,在动中学习知识,在动中创新,从而达到在动态的学习中获取静态的知识培养创造性能力的目的。

13

把课 堂 交 给 学 生

-----课堂教学的反思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张春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凝练,是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感悟和体验,再现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并通过语言文字的欣赏和评价,受到情感的熏陶。本学期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重课堂训练,把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一、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

在教学中,我经常尝试这些方面:①范读引路。教学《春潮》课文,当中优美的旋律一响起,学生便自然而然被带进了磅礴的的情境中;而当我在《江南好》的配乐中为学生范读《三月桃花水》时,学生又仿佛身临“润物细无声”而陶醉 ③感悟比较。我在课上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你学得这段文字该怎么读?先自己练读一下。”“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么读?能说说你的看法吗?“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意见?谁再来读一读?”个人读、小组读、引读、分角色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样的读法也为学生的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③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二、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标准》强调应建构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探究”的核心在于一个“问”字。“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如何使学生敢问会问?我在学习与探索中进行了尝试。

(1)使学生敢于提问。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消学生怕问错、怕嘲笑的心理疑虑。不论好与坏,不管对与错,只要学生敢问,愿问,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提出的 14

问题,也不能走过场,搞形式。简单的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对理解重点有帮助的可放在学文时探究、指导;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向学生说明或日后再想法解决。

(2)使学生善于提问。“敢问”是基础。当学生头脑中充满一个个小问号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让学生问得有价值,有水平。我觉得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引导。如孙双金老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时,有学生问“居然”什么意思?解答了意思后,孙老师便趁势引导:“除了这个问题,还可以围绕这个词提哪些问题?”学生思索后,有学生问:“我们种花生就是为了收花生,现在收花生为什么用?居然?呢?”一位女生说:“我认为从?居然?可以看出落化生这种植物生命力强,不需要侍候。”孙老师再次引导她把这个体会变成了又一个问题:“从?居然?一词可以看出落花生具有什么品质?”两度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的提问从浅层次的词语理解跃到了探究文章内涵的高度。平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处、理解的疑难处、内容的关键处、与实际生活的反常处提出问题。

三、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解”皆用“口”也。于是多少年来,教师便在讲台上担当了滔滔不绝的角色,而学生也习惯于抬头听,低头抄,成了一个知识的“闷罐子”。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教师说应是为了不说,或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说。如何让学生“说”起来?我觉得要满足学生的欲望,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

①宽容民主促“说”。要让学生“说”起来,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教师可以是“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但决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演说者”。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学生能讲明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其次,师还要容许学生说话时的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学了《诺言》,学生可以喜欢小男孩,说说喜欢的原因。

②形式多变练“说”。让学生乐说、会说,教师还须设计多种灵活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的说话形式。读了《海上日出》等写景文章,让学生说说“导游词”;学了《太阳》、《沙漠之舟》等文章,可以让学生当当小记者,来个“走近名人”的专访;《谁的眼睛最好》等文,更适宜排个课本剧。 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我们在旁边静静倾听,你会发现,原来学生可以说得如此精彩!

摒弃旧教念,走进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这里所举的一些方法也仅是“抛砖引玉”。但我相信,教师只要时时反思:我的工作是不是比过去有所改进,有所创新; 15

学生学习兴趣是不是更为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更为高涨。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航就会更靠近成功的彼岸。

在辩论中提升对事物的认识

—《放弃射门》教学片段及反思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王淑花

当主裁判罚由福勒主罚点球时,福勒却认为自己不应该得到这个点球,主罚时显得漫不经心,故意将正正踢向西曼胸前,从这里我们可以再一次感受到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风范。

生: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福勒怎么可以这样不认真的对待裁判员判罚给他的点球呢?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出色的球员。

生:对呀!作为运动员应该尊重裁判的判罚。

师:赞同的同学请举手。(一半学生举手)

师:不赞同的同学请举手。(也有一半学生举手)大家意见各不相同,那么究竟福勒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球员呢?认为是的为正方,认为不是的为反方,请大家分两边坐好,我们来认真辩一辩。 16

女生正方:福勒当然是一位出色的球员,他之所以在踢球时漫不经心,那是因为他认为西曼并没有碰到自己,自己不应该得到这个点球。这更显示出他的真诚、友爱、团结的体育道德风范。 男生反方:在这场关系重大的比赛中,福勒作为一名球员,他不仅代表个人,而且代表整个球队,为了整个球队着想,他也不应该放弃这次绝好的机会。而且西曼犯规在先,福勒获得这个点球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一名球员应该尊重裁判的判决,认真踢好每一个秋,这样比赛才能更加精彩。 女生正方:体育比赛的宗旨是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虽然福勒没有罚进点球,但他的行为感染了观众,也感染了对手,这比进球更加精彩。难道你能说他不是一名出色的球员吗?

男生反方:虽然福勒的行为感染了观众,但是也许球队因为这样的机会与冠军无缘。比赛本身就是一场竞争,而福勒放弃这次机会是对整个球队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他不能称为一个优秀的球员。

女生正方:难道只要能踢进球,拥有高超的球技就是一名优秀的球员吗?

男生反方:一个人没有高超的球技,仅有良好的美德,你能说他就是个优秀的球员吗?

师:大家争论得非常激烈,正方观点没有错,反方的观点也没有错,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到底什么样的球员才能称之为优秀的球员呢?”

生:我认为作为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既要具有高超的球技,更要具备高尚的体育道德风范,所以福勒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优秀球员。

师:高辰同学说的真好!正是由于福勒不仅拥有高超的球技,而且具备高尚的体育道德风范,才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赞语,福勒的这一举动,使比赛的输赢变得次要了,他展现出来的人性美,让人们领悟到了比赛的真正魅力。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平时在课堂上,学生不愿说,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更不是不会说,而是因为没有机会说。在这节课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达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由胆怯到勇敢,有简单的几个词到有理有据地陈述,在激烈的辩论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红耳赤地争论中舒展自己的个性。所以,教师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辩论,这样的辩论才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辩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情感体验的现象,让学生在辩论 17

中质疑、分析、判断,领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这节课学生辩论的焦点有“福勒是否是一名优秀的球员”转向“到底什么样的球员可以称之为优秀的球员”。这种讨论焦点的转移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领悟到激烈比赛中球员所展示出来的高尚品质,才能最令人尊重的。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唐红梅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各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浅谈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精心准备,巧妙落实

教学的落实归根结底还是依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还是依靠教学常规。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俗话说的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同样的道理教师上课要想取得实效也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其次,授课要有效。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摸准学生的思维脉搏,引导学生有效的思维至关重要。

二、激发兴趣,点燃火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但是如何培养兴趣呢?这并不是喊几句口号、逼着看几本书就能培养的!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很多方面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 18

品引趣”、“优美歌曲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三、巧设提问,深入理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而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以说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靠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提问。实践证明,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四点:优化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注意对象,问在学生需要处。

四、从提高质疑能力入手,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古人说得好:“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能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 19

给学生思维方法。

第三,古人说“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人勤于动脑、 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发挥创新的潜能。质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读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去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需要解决问题了。因此,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学会深层次地读书,是为了真正培养起学生“自能读书”的阅读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具体实践活动。另外,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下功夫培养。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大胆提问,跨出由不敢质疑到敢质疑的第一步。

第四,要教学生会质疑。

1、 教师现身说法。即教学生在何处质疑,从哪些方面质疑,怎样思考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以课文为例,为学生做示范的方法,既直观又易学。

2、 训练学生质疑的方法。

(1) 必须在提出重点问题进行解题、重点词句进行训练和重点内容理解时,选择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明白问题提出的依据及为什么要这么提。其目的是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培养提问能力。

(2) 必须巧妙地把老师怎样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理解的需要、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提示传递给学生。其目的是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3) 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训练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无论是课前预习性质疑、课中深入学习性质疑、还是课后回顾延伸性质疑,教师要始终对学生坚持做到提倡、鼓励和引导,对学生所提问题怕准确性、思考价值、难易程度和思维方式、角度等给予适度的评价与指导。

3、 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解疑是关键。教师不能“虚晃一枪。”在教学中,若撇开学生质疑地问题不管,形成“你质你的疑,我讲我的课”质疑与教学分家,不但使质疑失去了意义,而且时间一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削弱,更谈不上质疑问难主动探究能力的提高了。但同时,也 20

要防止一节课老师总跟着学生一个个大小问题跑,教材内容东一块、西一块。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不同的认真处理:和课文有一定关系且内容简单的,就在质疑后,由同学互相解疑;与课文重点语言文字训练和课后“阅读思考”有直接关系的就纳入教学活动中。

总而言之,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实践的机会,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特性,大大增强了读的主动性,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第五、利用电教手段营造和谐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当我们在思考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设计时,我们感到,模式的建构与运用,应置身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之中。离开了现代教育的氛围,脱离了教育技术的条件,课堂模式也是很难具有生命力的。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并完成学生自主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因素,同时也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另外电教手段的运用还可以为学生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的方面积极主动愉悦的参与学习过程为基础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教学方式。当然这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一种需要。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浅谈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语文教师 王燕

语文课堂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把握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教学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始终要将“听得清、说得明、读得通、写得出”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魅力,学习文字整和诀窍的一门课程,它所进行的语文教学所担负的专职任务就是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它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1

一、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动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情感活动的外现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的称之为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文章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这就要靠朗读了。自古以来,关于“读”的精辟论述十分多,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有教授指出:只要大声读出来,多读几次,什么样的文章也会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再读,直到读懂为止。由此可见,只要以“读”为语文教学和学习语文的核心,就会收到良好的效益。在教材中,针对不同的课文,提出了不同的读的要求:很多是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有的是背诵课文,没有一篇课文不要求先读通、再读懂。因此,“读”对于学生了解课文、感悟文章、吸收精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叫给学生读的方法。

“读”在一节课中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哪个年段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低年段,需要学生在读课文中学习生字,即使生字也需要学生多读才能学会。中高年段更需要通过“读”去熟悉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了解作者情感。例如:听张春梅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就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应用。首先,张老师以让学生听歌曲《春天的故事》作为导入,听完后提出问题“一个老人”是谁(邓小平),“南海边”又指的是哪里(深圳)?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提到深圳?并启发学生找找哪些内容写到深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她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来设置问题,更有助于学生找到答案,加深理解。在讲读课文时,让学生逐节朗读课文,同时,老师有启发性的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指导学生带着答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这样反复的阅读,反复的思考,有针对性的启发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的内涵,掌握了优美的词句,领会了课文中诗意的表达。

二、根据文意恰当、准确设计教学问题

我认为教学问题的提出首先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要根据文章,针对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有助于理解文章。例如在李冬梅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中国结》上,李老师根据中国结的寓意,启发学生反复阅读,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再结合自己和家人对中国结的理解,来回答问题“中国结”饱含的寓意:“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22

三、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作为基础教育的老师,在引导学生提问时,首先要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专家学者多思、多问,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激励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提问,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不但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更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热情解答,积极引导。老师要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哪怕只是对问题思考有一点点闪光的地方,都应给予肯定,即使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的价值,也要尽量找出问题提出的合理部分,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孩子自己主动去“想”、去“问”,才能真正学懂、学通。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比较简单,老师首先肯定其问题的闪光点,再引导学生继续提出更高一层的问题,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独创、发现”的特征,就以此为范例,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技巧,这样不断地以一激十,我相信只要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变“灌”为“导”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樊红梅

在我们生活的校园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发生着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比如一个课例、一个教学片断、一个课间剪影等等,都是我们观察和反思的素材。透过这些现象表面,我们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冷静地思考和总结。想一想自己所实施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

高?通过这样的思考,及时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策略,使教育教学趋于最优化。

下面,我谈一谈自己从事语文教学两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几点做法,旨在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总结经验,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自读自悟法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参与机会,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多方面、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应加大课堂教学中的个体活动量。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采用自读自悟法,让学生在“六读”中主动参与:一读课文,说说你对小女孩留下什么印象;二读课文,谈谈你在过年时会有些什么想法;三读课文,讲讲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大年夜的,你和小女孩的想法为什么会有不同;四 23

读课文,体会一下小女孩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美好幻想,这说明了什么;五读课文,设想你仿佛听到小女孩在呼唤什么;六读课文,(看图)联系实际生活,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这样,通过朗读、默读、自由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感有悟,在读后发言交流,从而深切体会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穷人的悲惨遭遇,唤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心。

二、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和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是师生两个角色之间的情感交融、共鸣的过程。《田忌赛马》一课,教师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比较田忌两次赛马的异同后,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们认为齐威王、田忌、孙膑各是什么样的人?这时学生的思维像打开的闸门一样。有的认为齐威王是个骄傲的人,从课文中“洋洋自得”、“轻蔑”等词语中看出;有人马上反驳,说他从课外书中得知,齐威王是个善于纳谏的人。关于孙膑足智多谋的故事更多了,《围魏救赵》、《苦肉计》、《空城计》……特别是有人提出,孙膑教田忌赛马的计谋是他能胜齐威王的好办法,除此之外,别无他计。同学们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巩固了课本知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小先生互读法

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就会开辟一个教与学的新天地。教学《繁星》时,可采用小老师的形式,鼓励全班学生争当小老师,谁问倒了小老师,谁就上台当小老师。“静寂的夜只能感觉,作者为什么能看见,是不是病句?”“为什么看见星星,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

抱?”“我们平时作文描写星星经常用?挂?,课文中为什么用?悬??”……一个个问题,都由一个个小老师解答。一堂课下来,解决了词句理解、写作知识、内容深化等问题。在这样的课上,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很高,有几次四五个学生一起站起来向小老师提问。为了能上台露一手,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地竞争当上了小老师。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多,参与的面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要变“灌”为“导”,也就是“导趣、导疑、导思、导创”,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其能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24

课 堂 教 学 反 思

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何 艳

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和创造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发挥着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获得知识、技能、体验情感并形成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教师的启迪、帮助而不断成长,展现出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也因学生的变化而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从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对学生应有全新的认识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闪光的一面,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能量和空间,不会永远停留在原地。

2、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细心的教师会发现每个学有自身的个性特点,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天空”,他们所需要的都不一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允许学生有差异,同时应创设条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展。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更具备学生身心发展和各学科的特点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策略,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二、在教学中创设“师生共同发展”的氛围与空间

1、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拉进师生的距离。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语言情境,以此消除学生对上课紧张感,让学生感到教师并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长者”,而是自己的一个“大朋友”。

其次,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作为教师,应学会倾听、学会激励、让学生产生自信的心理,让每位学生都乐于展示自我、欣赏自我、赏识别人。

2、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当学生想开发一把锁时,教师不要轻易将钥匙给他,而应去引导学生去寻找钥匙,自己去开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要表现为:什么时候出示课题、设计什么问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等等。

25

(1)、创设探究情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情景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后自然而然地引入概念等数学教学内容,采取提问、引导、推理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动物们正在进行自行车比赛,骑手的车轮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让学生猜测出那辆车在比赛中获胜?为什么?这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教学重点自然就过渡到圆的特征上,并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主要目标。对于问题情景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去解决。

(2)、指导探究方法

让学生根据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数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独立探究,质疑问难,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数学“圆的面积”时,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公式,问学生如何计算圆面积,请根据手中的学具,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纷纷动起手来,用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推导。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有的学生就推导出了结论:(1)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它的高是圆的半径,根据S平行四边形=ah, S圆形=C/2×r =2лr∕2×r=πr?;(2)把圆平均分成32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它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根据S长方形=ab,S圆形=C∕2×r=2лr×πr?;(3)把圆平均分的分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4)圆必须是平均分成若干分,要不拼成的圆形是不规则的。 然后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动画演示圆是如何等分、剪、拼的,是怎样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从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角度来说是很有效果的,但对学生的思维还是有所限制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1)计算圆面积的关键条件是什么?(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如何计算圆的面积?(3)如果知道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圆的面积?(4)你还能用其他的平面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判断、验证的探究性的学习 26

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思维的方法。

课 堂 教 学 反 思

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梁耀丽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教师不仅上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的实践者。”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剂。“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老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老师,他们可以指导其他老师成长。”同时,反思也为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交流体会提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平台,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做好教学反思。

如何把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年多来,我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从中受益非浅。首先教师从传统理念中要走出来,明确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乐学数学;其次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树立“自主性”,也就是说让情感成为学好数学的催化剂。一年来,紧紧围绕这一专题,在教育教学中我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一、情感催化教师的教学修养。

27

数学教师的金科玉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实验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先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1.作为一名教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少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

2.加强同学生的课外交流,主动找学生谈心,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

3.挤时间同家长联系,采取电话,家访,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建立师.生.家长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情感教育的外部氛围。

二、用情感催化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主动自觉的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思考,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采松果”——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导时,我创造了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松鼠妈妈

带着小松鼠来到松林里,他们在做什么呢?利用这样的一个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在同一情景来同时呈现加减法,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2.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新课程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因此,我时时提醒自己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伴的意识,抛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想,躬身或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在课堂中,尽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科学的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里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尽量多组织研究式,谈论式,表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言行到思维都空前活跃。

3.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数学内容毫无情感色彩,既枯燥又抽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数学内 28

容时,也会感到某些情绪。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时,将教材P26页的第1题进行修改,变成卡片形式,进行口算,并汇报口算的方式和想法。通过改变计算形式,让枯燥的计算数学也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对于计算温差的教学,学生既感枯燥又不理解,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都听过或看过天气预报,现在老师这有一份有关北京和上海的气象资料,北京:5—15度,上海10—18度,你能算出两地的温差是多

少吗?2列如计算此练习第4题: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钱?可以采用模拟购物来解决问题,首先在黑板上贴出飞机玩具,卡车玩具,布娃娃,小篮球,机器人玩具的图片及其相应的标价牌,思考每人允许选择两件玩具,你准备选那两种?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学习中去,动眼观察,动脑想象,既活跃了课题氛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既巩固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的计算方法,又培养了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独立思考的良好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展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

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叫陌生,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包涵在其中了,又如,教学品矮时,前我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

是爸爸高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将认真观察,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践中了。随着新课程的教学实验的不断深入,我发现知识的“课前孕伏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为此,老师要在学期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孕伏点,规划知识的孕伏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有效沟通,通过一系列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个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在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比如: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内容,在前几周我就布置学生,要他们每天记下自己晚上睡觉和第二天起床时间,第二天来校后告诉大家。几周的时间,每天看二次

29

钟表,无形中对钟表就已很熟悉的,这些活动又是学生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的数学这一年来,我一直坚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学习情境,课堂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尽量与学生商量,从而达到与学生的配合,注重“知情”互促。在课堂中,我十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景,注意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尽量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和平共处。

通过这一学期的研究探讨,在教育数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课堂情景创建中,有时也会出现形式化,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及教材内容本身而创建,起不到激趣导入的实效性。

2.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还不够严谨,思路还是有些狭隘,不能够完全大胆的创造性的适用教材。

3.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活动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组织学生活动还不够到位。

4.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还欠多样性。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在下一步的研究过程中将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教育理论,力求能够准确的把握课程改革理念中对三准度的要求。

2.树立“快乐型,情感性”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即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形式和发展,即关注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3.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30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5

如何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由于孩子天生好动的天性如何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思路将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上成为了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那么我们要如何更好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呢第一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与总结

20xx—20xx学年度教学反思与总结张梅红一个新的学年转瞬即逝。在本学年里,由于自己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因此,圆满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成绩突出,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篇一小学教师gt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作为在校本教研中推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全校开展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但详尽而且深刻但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以及看法还存在一...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五月进入复习阶段,针对于小学数学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特点,“步步反馈,逐层提高”复习法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教学,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

小学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

小学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民主民办小学纪铁山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成功之处要继续保持针对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活动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阜南五小锁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个班上总有几个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于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我也只是说几句总感觉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当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反思

教师教学工作反思凉水九年制学校教师张太斌这一学期将要过去可以说既紧张忙碌又收获颇多总体看来我热爱并能认真干好本职工作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积极转变思想探索改进课堂教学在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又把新...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肥城市孙伯镇刘庄小学李如飞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很快的一个学期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日子反思这一段的教学经历也有一些收获和问题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

感悟班主任--小学教师教育随笔

感悟班主任感悟班主任小学教师教育随笔常听老师们说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回首这两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班主任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感悟...

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十不准

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十不准一不准向学生散步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二不准从事第二职业和有偿家教三不准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四不准随意指责训斥学生和家长五不准擅自向学生推销人和商品或以教谋私六不准接...

洛龙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洛龙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制度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促使教师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特制定本制度一反...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