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4.3.19

巧妙设置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糜杆桥中学  吴红智

数学课一般以“问题教学法”作为课堂内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模式为“课前尝试学习--创设问题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探究问题--交流反思--展示成果”,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数学情景,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小组就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多渠道的探究活动,通过交流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反思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让学生展示有关成果。在展示中,反对的,赞成的都拿出自己的根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资源开始共享,学生对新知的产生、发展、结论形成的认知过程得以形成,数学能力得到培养,所以说合作探究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成败的关键所在,然而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探究,主要原因是学生探究过程缺乏有效的知识铺垫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导致探究合作有形式而无效果,学生对新知的认知糊里糊涂,导致高效变为低效,学生有意见,教师不满意,那么如何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取得预期的效果,我认为在此阶段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得以充分发挥,要把自己的教法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渗透,在习题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发展、结论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全面 、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学生感知新知的目的,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就自己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引导方法与大家予以交流。

一、挖掘知识纵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切入点,在习题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进而掌握新知,加 

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八年级数学第五章第二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可用以下习题串引导启发学生理解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已知甲乙两数,甲数比乙数 大4 ,甲数是乙数的2倍,求甲乙两数?(1)设甲数为x 乙数为y  根据题意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2)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甲乙两数(3)根据列方程的过程思考如何将所列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你所列的一元一次方程?学生能根据上节所学内容和七年级所学知识很容易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y=y-4和 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生经过列方程的过程体验及观察,通过合作探究就比较容易悟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方程x=2y只不过是把列一元一次方程设元时将乙数设为y则甲数为2y的数量关系用方程x=2y的形式表示了出来,那么就可以用2y代换x=y-4中的甲数x从 而得到 2y=y-4,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学生既理解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也体会到了数学转化思想的魅力。 

二、转换角度,设置习题,为学生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九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九题是通过特例观察,猜想结论,进行证明从而使学生了解韦达定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猜想结论往往难度较大,费时费力,效果差,为此我做了一下尝试。首先给出三个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解方程求出二根,然后计算二根之和,二根之积,学生容易观察到二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二根之积为常数项,再让学生证明+px+q=o的二根之和为-p 二根之积为q 然后再给出方程a+bx+c=o 让学生观察其与+px+q=o 的不同点,学生容易看出只须把二次项系数变为1即可,即把方程变为+x+=o 从而得出二根之和为- 二根之积为,这样通过对习题角度的转换,使学生容易发现规律,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合作探究顺畅进行,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转化能力。

三、通过习题,引导学生吃透概念、攻克难点,保证合作探究顺利进行。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平方根的教学中,其中课本想一想的教学活动是通过特例使学生得到对于任意正数a, ()2=a 这一结论,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这一结论只有感性认识,不能从数学理性角度去理解感悟,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对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检查中设置了一下习题。

(1)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 ,即x=a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表示为     ;读叫做        

(2)因为=16那么就是16的      ,表示为     ;读做       . 即=

(3)       的平方根,既然是16的平方根,那么由平方根的定义=      

(4)       的平方根,那么由平方根的定义=           更一般地        的平方根,那么=       (b0)

通过以上习题的导练,学生就比较容易攻克课本中想一想这一学习难点,学生的合作探究才能取得实质效果。

总之只要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铺垫化,铺垫启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就能顺畅高效。  


第二篇: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旬邑县张洪中学 朱岁刚

【内容摘要】新课改给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忧虑的问题,比如像课堂教学中静思默想的缺失、情境设置的包装、自主探究的肤浅、小组合作的偏向、激励评价的泛滥等问题给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对在改革中存在的这些弊端的反思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负面影响的深刻反思从而可以更好的把握数学新课改的实质。

【关键词】 农村初中 新课程背景 数学课堂教学 反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数学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几年来,听过许多公开课和示范课,每听完一堂课,我都感触颇深。这些教学中的佼佼者在数学学科的前沿做的尝试和探究,让我们能够有所启悟,能够探索出更好的途径。这些课不仅渗透着新的教学理念,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示范课中的不足、缺憾,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宝贵的借鉴。也许,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有时确实无法把握知识教学的本质,或者迷失于形式上的多元化,或者玩弄花拳绣腿,或者盲目地跟随潮流。这其中蕴含的是浮躁,还是深刻?不妨就让我们冷静地反思一下吧。

一、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静思默想缺失化的反思

新课程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一种公民教育,它给学生带去的绝不仅仅是会解更多的数学题。学生的未来会遇到不同的挑战:—些人需要学习或研究更多的数学,对他们而言,是否能够‘思考数学’非常重要;另一些人(他们是受教育的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就业以后基本上不需要解纯粹的数学题(除了参加数学考试),对他们而言,‘思考数学’是一种需要,但更多的或许是能够进行‘数学的思考’,即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些数学课,往往冠以“开放教学”的名头,却并非为学生设计的,而是为了追求“热闹”而热闹 ,感觉老师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很可能活跃的课堂背后掩盖了学生数学学习收获的匮乏。如:一位老师上《乘方》一课时,事前老师一定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一会儿是卡片抢答,一会是“开火车”式回答问题,一会儿是分组比赛,整个课堂,一节课下来,气氛非常热闹。但整节课,学生们除了举手,没有动过笔,也没看过书。表面活跃、自主的背后,似乎少了一点什么? 或者是缺少了深层次的思维?也或是缺少了一些数学味,缺少了一些我们传统教育特有的朴实和扎实?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首先,学生对问题要有切身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搭建认识新知的平台;其次,老师不要简单的与学生“对答案”,应当是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个人看法,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全班展示、质疑、解释、修正,这一过程因为凝聚了学生们的努力和智慧,使知识内化,所以才会更好地把握;第三,学生经历了反思评价的过程,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各种表示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和质疑,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不应过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要充分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水到渠成,我想,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潜能也应是一件不难的事。所以,数学课堂上的沉

默是应当有的,因为数学是需要静思默想的。

二、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包装化的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因为,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这样置身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确证、评价甚至开发信息要素,自主建构认知的路径,这种路径是个性化、独特的。正因为有如此优点,于是,在新课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便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细细品位有些情境,总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

大多数数学课都是从生活或创景引入的,其中不乏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包装的感觉。如一位老师在上《合并同类项》这一课,课始,老师先拿出一大束漂亮的鲜花,创设了美丽的生活情景,他的意思是想让同学明白不同的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物体。但试想这样费资费力的情景对本堂课的教学是否有必要?而且那些鲜花所带来的新鲜让许多学生分散的心很难一下子收回来,这样就对预期教学效果的达成造成一定影响。

华丽但又牵强的情景会减少学生的练习时间,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削弱,可能还会丢掉了传统教学的精髓。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创设生活情景,有的课,开门见山反而更好。片面强调“生活数学”,有的甚至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性”,会造成数学教学舍本逐末。合理情境的创设是有必要,但导入新课走的弯路不应太长了,因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也是新课改所提倡和必需的。教学的黄金时间可以认为是上课刚开始的前15分钟,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但如果让学生陶醉在情境本身的趣味当中,花费了不少时间,就事倍功半了。因此,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托情境的创设必须达成以下三个目标,即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探究的积极情感、提供学习的智力背景。鉴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预设课堂情境时应特别关注那些对学生而言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同时又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的问题事实,把这样的问题事实借助适当的载体呈现在课堂现场中,便能构建一种真实开放、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只有创设那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数学本质的教学内容,符合能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的情境,才可以避免情境设置“包装化”倾向的发生。

三、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肤浅化的反思

随着新的数学课改的深入,“探究”二字是我们农村初中老师们听到较多的数学术语,也许我们还未来得及好好斟酌“探究”究竟为何物,“探究”就已经刮起强有力的时尚之风吹遍大江南北。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感知,在探索中领悟,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有时确实收到了“千言万语”难以达到的效果。然而有些探究还是比较肤浅,给人表面花哨的感觉。“探究”被绝对化了,从而导致学生自主探究的肤浅化。具体来说有这样几种情况:

(1) 生搬硬套。

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时尚”教法,使“探究、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引出单项式概念,教师在复习了代数式的概念后,要求学生讨论黑板上的三个代数式的共同点,希望学生能回答出“都具有数与字母的积或字母与字母的积的特点”。

生:都是未知数。

师:这里不叫未知数,叫字母。

生:都是两个字母的相乘,或数与字母想乘。

师:对。还有呢?

生:都有很多字母。

师:??(摇摇头)

生:都是整式。

生:字母取任意一个数都可以。

生:它们算起来比较简便。

??

学生的回答是非常踊跃的,思维是开放的,但对教师想得出的结论就是“启而不发”。由于这位老师缺少有意义的探索内容和合理的探究目标,探究学习便成了学生自由探究,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探究就成了一种表演形式。

(2) 重“研”轻“学”。

一味追求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忽视了这种活动的学习功能,丢弃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内核。透过“繁荣”的背后,我们也看到另一番景象:我行我素、草率发言、随意打断的现象此起彼伏。发言的学生总是大声地急切地表达,惟恐被别人抢去机会,同时总有一部分学生悄然淹没于别人的积极中而成了没有自己思考的滥竽充数者。正如我们经常观察到的,很多学生的自主探索并没有出现思想的碰撞,反而会有学生表现出一些倦怠。有时,虽然教师竭力引导学生“探究”,但学生的“探究”平淡而空洞。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参与着、思考着,声音此起彼伏,气氛异常热闹,但整节课,学生们收获很少。透过这活跃、自主和独特的背后,我们是否注意到:我们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缺少了一些数学味,缺少了一些思考的深度。

数学知识作为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并非学生独自探究后都能准确无误的得到。因此,新课改中并不是老师的讲解、示范不重要了,老师该讲的还得讲,该点拨的还需点拨,该指导的还需指导。新课改倡导的自主探究,是侧重于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习得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的是一种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这种学生的自主探究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会像一盘散沙,其实好的教学,知识框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形成的,而思维能力又像是“钢筋混凝”一样,把这框架串了起来。我们应当积极提倡学生的主动探究,但也应当明确地肯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自主探究”不是“自由探究”,漫无边际和毫无目标的胡思乱想,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误导学生对数学探究“严谨”性的误解。只有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才能防止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肤浅化的发生。

四、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偏向化的反思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合作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师师合作等。其中生生合作即小组合作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质疑、释疑、方案最优化的讨论等活动,通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新课标认为学生不仅要从教师那儿获得知识,更能从同伴身上得到新知。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这对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老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构建知识、发展自我。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不可否认,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尤如一缕阳光照亮数学课堂。但现在合作学习的误区之一是以为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以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就可以“议”代“思”,缩小了合作学习的外延,结果就重“议”轻“思”,让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思考,造成讨论不深入。甚至部分老师唱起了“合作秀”,认为每堂课一定要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了就体现不出新课程理念。于是一节课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也许这个问题并不适合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但一声“现在小组讨论”,前排的学生立即转身与后排组成合作小组,整个教室马上出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可没等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好了。刚才的热闹马上静如一片湖水。交流结果一般由优等生担任

的组长发言,而对于一些学习落后的同学来说可能只是滥竽充数而已。因此看似“欣欣向荣”,但结果却是“走马观花”;有的合作次数过多,不但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而且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达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表面上是进行合作学习了,但最本质的数学思考没有得到开发。

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所获的结果等。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并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合作的益处。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尝试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获益,并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等??小组合作不是服务于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多样化,它本身只是一种形式,要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目的。同时,从发展个体的思维角度来看,独立思考也是必要的,并非都要合作来获得知识,只有符合学生实际发展的学习方式才是切实可行的。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须合作,教师要选择好合作的契机,把那些思考性、开放性较强,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的问题安排学生合作。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发现,那么小组合作时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另外,即使分组也要注意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背景的几方面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便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而且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该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

五、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激励评价泛滥化的反思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 走进有的课堂,我们会发现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而引得满堂哄笑时,教师仍坚定地说“很好,请坐下!”。问其为什么,教师回答“新课程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有的课堂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等训练有素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得到表扬。回答得不怎么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课堂上好声一片,对于学生模糊或错误的结论,有的老师也不直截了当地指出,惟恐其伤心。难道这样的尊重与赏识真的对孩子是一种进步的推动吗?

新课程是提倡激励性评价,但过多外在的评价对学生也许是一时的吸引,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当激励性评语泛滥于课堂时,它就变得廉价了,学生在这种形式化的肯定面前就会变得麻木起来。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的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学生在华而不实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最初的喜悦,长期下去,可能会带给他们许多的“困惑”。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地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失望。”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老师应该及时地反馈有明确意见、鲜明的观点,不能囫囵喊“好”。当学生的见解出现明显偏差时,老师应该采取措施弄清原因,然后可依次采用探问、转向和重新教学等处理策略,善意地指出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当学生回答和教师预设的不一致而言之有理的新思想时,教师应放下架子,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欣赏学生的智慧火花。激励学生应细化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因为评价的实施不在于满足学生一时的虚荣,引发他们短暂的愉悦,而在于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思维品质的提升。也就是说,教师不只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还要注意发挥评价的甄别与引导功能,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并在学习态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的诸多方面受到熏陶。

总之,“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常言说没有反思,人是不可能获得本质上的进步。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事业,我们需要在实施中不停的总结、反思、升华??因此,

对新课程实施中的误区,我们既要认真研究,注意克服,又不能囫囵吞枣。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刘兼、孙晓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应去除什么样的“热闹”——冷观数学课堂》(张良朋)(《人民教育》20xx年第2期) 《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建议》(高向斌)(《中学数学教与学》20xx年第10期) 《谨防数学教学的游离》 (江苏省常熟市 龚惠珍)

《试论数学课堂提问的立体优化》(谢尚志、林光来)(《数学通讯》20xx年第15期)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

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4)

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查哈阳乡中学陈国平新课程改革已经伴随我们师生一段时间了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记得我们小学毕业时必须通过考试择优后才能进入中学而今天改变了很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案例杏花学校刘淑芳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5年多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反思精心选择活动素材是组织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同德中学王士祥选择有效的数学活动素材是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因而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材观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打破...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工作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展开教学工作跟以往进行比较反思具体体现在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改变了自...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我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反思一初中数学课堂gt教学反思在中心学校组织的人人讲quot我最满意的一节课quot暨quot金牌quot教师评选活动中我听了本组每位教师的课也参加了十几次的评课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我学到...

初中数学研修反思

初中数学研修反思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绪论11问题的提出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例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

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得到更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正在努力地实现着角色的转变我们教师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