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七上1-10课讲稿87中学臧诗男

时间:2024.3.31

提纲挈领濡养为要

长春市集体备课七年级上册(1---10课)讲稿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臧诗男

各位老师、师范处、继教办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87中学的臧诗男。欢迎大家来到我校参加此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感谢张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够和各位共同学习、交流。在此,我不做过多以往优秀教师 备课经验、思路的重复,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标”,侧重从教法和学法上和大家交流一些自己的理解、做法和思考,恳请各位批评、斧正。我今天备课的主题是:提纲挈领,濡养为要。

我承担的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至第十课的内容,七年级上前十课,按照体裁可分为诗歌和现代文两部分。

诗歌部分包括古诗词《唐诗五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滁州西涧、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词三首·相见欢(无言独上)、破阵子(醉里挑灯)、醉花阴(薄雾浓云)》、汉乐府《木兰诗》和现代诗歌二首《我爱这土地》《乡愁》。 现代文部分包括散文诗《孩童之道》、散文《给我的孩子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梦的远方》、传记《清贫》、回忆录《老山界》。

从内容上,前十课的选材可谓是荟萃中外,贯穿古今,体裁多样,内涵深刻。我们可以把这十课分为古风古韵、爱国情思、童心无价三个部分。

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段,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开始,在使用本套教材的过程中,建议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听说读写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注重语文灵性的点拨与启迪。

下面,我将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领,侧重教法和学法,从以下六个版块入手:

一、让学生“动”起来

二、让学生“读”起来

三、让学生“想”起来

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现”来

五、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困惑”来

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性情来

一、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明确提出: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1

(二)阅读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此,我建议:一、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一)“动”手查阅工具书:新华小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词典(说文解字版)唐诗宋词鉴赏辞典、语文知识学习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社网搜图片)

1.八百里分麾下炙(辛弃疾《破阵子》)

此句,学生极易出现诵读中的停顿错误,如八百里分麾∥下炙和书写错误。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就会发现:“麾”是名词,指挥军队作战用的旗帜。 “麾下”是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从“字源”来看,“麾”又是形声字,“毛”为形。这样去认知,自然会扎实。

2.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北朝民歌)

学生对“户”的解读总是排斥,易与“窗户”混淆,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就会发现:“户”是名词,指单扇的门。

再从“字源”来看,“户”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像一扇门的形状。这样去识记,自然会牢固。 (二)“动”手记听写笔记。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7月29日《文学报》 “提笔忘字”现象之忧

民意中国网刚刚做过调查,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高达83%的受访者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有近50%的人承认“有些字怎么也想不起来”;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语言、文字与生活互相渗透,与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提笔忘字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文字的使用,实际上反映出今天人们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正在陷入精神贫困。

20xx年“光明日报” 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的文化思考》里有一句话: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只是引领大家多认几个字,而是让大家找回重新对汉字的感觉。 当年我班参赛学生盛智博随笔中的思考: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博客??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文化评论者提出:我们认的字以后可能会多一些,但会写的字却越来越少。这个情况据说在日本已经出现了。

既然我们的时代已经有了这种文化诉求,那么谁来拯救这种文化境遇?应该让这种文化诉求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安慰。

就像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2

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一个个汉字,就是一个个微缩的中国人。让学生们在听写中记笔记,不再是为求所谓的“高效”而直接抄写老师做好的ppt,或者为求快捷,迅速下发浏览题,尤其是七年级,作为初中的起始阶段,注重听说读写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让汉字教育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实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起码,让我们的语文卷面上的错别字再少一点!

课例:《木兰诗》课堂听写笔记

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

15愿为市鞍马,○16从此替爷征。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① 万里赴戎机,②关山度若飞。③朔气传金柝,④寒光照铁衣。⑤将军百战死,⑥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⑦策勋十二转,⑧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⑨当窗理云鬓,⑩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1雄兔脚扑朔,○12雌兔眼迷离。○13双兔傍地走,○14安能辨我是雄雌。 ○

一、总体把握:这是中国南北朝期间的一首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民间故事,虽处处不失英雄本色,却字字不离女儿情事。全文以时间为序,成功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传奇式的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既是一个美丽纯真的平凡女子,又是一个挥动金戈、跃马疆场的巾帼英雄。她身上集中了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深明大义、不贪图高官厚禄的人格精神,以及替父解忧、为国尽忠的爱国爱家的情怀。

时间上跨越十年;空间上,从家庭到战场,到朝廷,再到家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对木兰从军的缘起、准备出征和思念亲人、辞赏还家等情节的描写比较细腻,而对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则一笔带过。作者如此剪裁意在突出表现木兰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使木兰的形象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让人深刻体会到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有对话描写,有铺排渲染,叙事中兼及抒情,融情于事。有精炼概括的描写,如十年的征战生活;有细腻的场景行为描绘,如家人对木兰的欢迎和木兰归家后的情景,字字含情,意味深浓。诗歌以五言为主,兼用七言和九言,几句一换韵,节奏明快而流畅,富有音乐的美感。运用了排比、对偶、比喻、夸张、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二、层次梳理: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木兰准备出征→木兰踏上征途。→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木兰凯旋还朝不受封赏。→木兰与家人团聚。→以妙趣横生的比喻作结。

三、诗句分析:

①②“万,关。”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战事的紧迫,也突出了木兰奔赴沙场时不畏艰险的英姿。

② ④“朔,寒。”描写边塞夜景,突出月夜宿营的苦寒的军营生活;

⑤⑥“将,壮。”突出木兰经历的战争残酷、惨烈、持久。

3

⑦⑧“策,赏。”侧面描写,突出木兰功勋卓著,功劳之大。

⑨⑩“当,对。”表现出木兰回家之后精心打扮恢复女子的本来面目的喜悦之情。 11○12○13○14“雄,雌。双,安。○”以奇特的比喻作结,豪迈有力,别具一格,充满了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之情:谨慎、聪明、勇敢。

四、感情基调:愉悦、欢快。

五、相关链接: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很多人会觉得在听写中作笔记很慢,但是,下发浏览题真的就“快”,或许,从“时间”来看,是快了,但是,效果呢?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丢掉太多东西。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二、 让学生“读“起来。

语文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韩愈曾说过:“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可见他也是把诵读作为训学的规则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9.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无论是古典诗歌《唐诗五首》、《词三首》,还是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乡愁》;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孩童之道》;无论是《在梦的远方》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论是教师范读、视频、音频专家、学者范读、还是学生个读、全体齐读,要求学生首先注意停顿,掌握好节奏,以读出文学的韵味来。呈现文学的音韵之美。

“诵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的方法、手段,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良好的诵读习惯一经养成,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信、积极地表达。

三、 让学生“想”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让学生能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再现作品中所绘之景,在心中体会作品中所抒之情。以4D式解读方式,品味作品的绘画之美。

我个人在语文教学中创建常愿意套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基本句式,尤其是起始年级,很受用。

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甚至欣赏到了......

4

《滁州西涧》--------我仿佛看到了清幽的芳草在涧边寂寂地生长,听到了密林深处黄鹂在鸣唱,甚至欣赏到了涧中之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来,而野外的渡口却一片安静!

《乡愁》--------我仿佛看到了诗人紧蹙的双眉,听到了海水日夜拍打着礁石的清脆,甚至感受到了被乡愁灼痛的滋味,那不是一己之悲欢,而是海外游子满怀民族深情的低吟、长叹。

《在梦的远方》--------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婆娑的泪眼,听到了母亲不远千里求药的脚步声,甚至嗅到了开满一树的白茶花的芬芳。是母亲让我懂得了要敢于去寻找远方的自己!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三、 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现”来。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我发现:丰子恺是大胆的,诚实的,敢讲真话的。其实,大人们早已被世俗所改变,早已失去了率真。

5

2.文章首段: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文章主体部分:分别写瞻瞻、阿宝、软软的趣事 文章尾段: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然这真不过象"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我发现: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结尾深化主题。作者憧憬的是孩子们的率真自然,对大人们的虚伪妥协深感悲哀。

3.关于《词三首》的学习

我发现:《词三首·相见欢(无言独上)、破阵子(醉里挑灯)、醉花阴(薄雾浓云)》不只是婉约豪放之分,还都是“言愁”之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言亡国之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昼)言思归不得之苦;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言壮志难酬。

学生们在汇报自己的“发现”时,是很有成就感的,教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适时点拨,许多知识点的落实都可以水到渠成,而且绝不会出现“教师取代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的思考能力每况愈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法决定学法,而学法远比教法更总要。这就是“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吧?

四、 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困惑”来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的课堂如一潭死水。以教师设疑来激起学生的质疑, 以个体学生的设疑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质疑,从而引导学生深读文本,让语文课堂在疑中生慧。 《论语·颜渊》有这么一段记载: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读了这段记载后,反问《论语·颜渊》篇:“使治无食,民饿,弃礼义;礼义弃,信安立?”姑且不评议王充观点的对与否,我们要说的是:王充这种不以书上说的是为是、非为非的大胆怀疑的精神,倒是很值得我们在读书、学习时效法的。古人不是说:“学则须疑”吗?这就是说,读书要多动脑筋,主动地提出一些疑问来,并且追根穷底,一直到弄明白了为止。

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陶行知:“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课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到底是更喜欢百草园还是更喜欢三味书屋?

更喜欢百草园: 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那里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那里有油蛉、 蟋蟀、斑蝥、蜈蚣……可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捕鸟;那里更留有神秘的故事传说。

更喜欢三味书屋:可以折腊梅、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先生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先生读书很有趣;

6

不喜欢三味书屋:先生太严肃、规矩太多、不准提问、生活单调乏味、读的书艰涩难懂。

课例2: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们常说此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人的相思之深。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意境。

生1:人是不可能比花还瘦的,这个句子应该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生2:黄花是什么花?菊花!九月菊花开得正盛,怎么能“瘦”呢?是人比黄花瘦?还是人比花径瘦?

姑且不论学生的思考对不对,起码在思考!让我想起大家写错字,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水平的孩子写错字,错都错得都有道理!因为他在思考,他常常在运用造字法!尽管写出来的依然是错字,但错得靠谱儿!

《孟子·尽心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独立思考很重要。学生在使用古汉语字典和古汉语词典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这两本工具书上的注解不一样的地方。七年级的孩子,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思考力,挖掘好他们的创造力。

五、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性情来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创作的灵感从何而来?灵感是指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创作灵感,是以一定的文艺修养为背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素材,需要发挥的形式与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当人遇到某种特定的刺激和启发时,就很可能出现。

《老山界》:

只有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充满向往,眼前的艰苦生活才不乏绝美的景致!

眼前的路只有一条,与其逃避,不如勇敢地面对,跋山涉水虽辛苦,但是“之”字形的奇观会引我向前;翻山越岭虽艰难,但同志们的鼓舞会与我相伴!-------苍星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走进百草园,走进的是缤纷的童年世界;走进三味书屋,聆听的是感受丰富的读书人生。 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有无尽的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有无穷的欢乐!--------冯啸

《清贫》

回想起小学那段轻狂无知的往事,我明白,过去的我欠下了太多太多,青春已向我走来,我将用我的全力以赴来补偿那段清贫的年少时光。

-------张子健《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语文课堂自身的感人力量在教师自我陶醉的分析中随着横飞的唾沫星消失了,学生非但没有在教师的讲解中受到熏陶,反而增长了厌恶、反感,对语文学习的排斥和逃避。

将教法、学法系统化,决不能将一首好诗、一篇美文肢解成文化碎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领,濡养习惯,授之以渔。

最后以一首小诗结束我今天的备课,此诗来自于刚刚毕业的这个班级语文倒第一孩子当年学完《孩童之道》后的随笔,题目叫《教师之道》:

7

如果你们愿意 你们可以

让孩子拥有一片蓝天 即使外面阴雨连绵

如果你们愿意 你们可以

让孩子拥有一片绿地 即使外面狂风正起

如果你们愿意 你们可以

跟孩子们一起用力奔跑 放飞属于你们的绚丽梦想

任歌声在头顶飘摇

只要你们愿意

这里是我们的三味书屋, 这里也会是我们的百草园

谢谢大家!

8

更多相关推荐:
有效上课培训讲稿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培训讲义维新一小熊立辉1培训提纲第三单元辅助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第一节问题发现课行动策略第二节问题生成课行动策略第三节问题拓展课行动策略第四单元创建有效教学的两大支持系...

称赞 上课演讲稿

人教版第三册称赞课堂实录执一谈话导入师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老师称赞你师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你们真棒从你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节课你们肯定会有非常棒的表现是吗生是的师老师称赞...

上课讲话检讨书范文三篇

上课讲话检讨书范文三篇上课讲话检讨书范文三篇篇一亲爱的xx老师您好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上课讲话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在上体育课时候讲话的决心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检查...

有效上课第一单元培训讲稿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对策培训时间20xx年10月10日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培训教师吴科广培训内容第一章第一节行动新理念一问题呈现师生化1师生树立问题意识2问题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3问题呈现既是科学有是...

高效课堂演讲稿

我们的高效课堂我们的快乐学习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是一直困扰着大多数教师的问题现在新课改进行得热火朝天自主合作探究是一些老师孜孜追求的目标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有的学校甚至还规定...

高中政治第一节上课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咱们第一次上课相信大家对于站在你们面前的新老师一定充满了好奇老师就先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如果有其他问题同学们可以继续提问1高中政治分为四大部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学习基本的经济政治哲...

我的课堂我做主演讲稿

我的课堂我做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课堂我做主以前我是一个不敢大声说话的腼腆的女孩有时甚至别人说话的声音打了我都会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课堂上哪怕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再简单我也从不举手无论...

提高课堂效益演讲稿

提高课堂效益演讲稿在座的领导老师下午好各位同仁也许你是风华正茂怀揣美好理想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也许你是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也许你是德高望众学识渊博的老教师不管你我各属于哪个执教年龄我们共同从事着太...

《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培训讲稿第二部分1-3节

普定县城关二小十二五继续教育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培训讲稿培训时间20xx年11月19日培训地点城关二小多媒体教室培训人吕中川培训内容第二部分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13节培训学时3学时主要内容知识与...

新课堂改革演讲稿

新课堂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讲话的题目是新课堂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卢梭有句话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的确课堂不是机床只是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也不是流水线把学生组装成整...

说课讲稿

第一章说课产生发展与一般知识一历史背景说课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河南新乡市红旗区诞生后便在教育的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说课作为一项实用性很强简便易行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提高...

《散步》上课-讲稿

讲稿黑体字为学生应答内容一整体感知2分钟上节课我们跟随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了散步迟到的春天终于来了母亲好不容易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初春南方的田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冬去春来这有浓有淡的新绿这树上渐密的嫩芽这冬水的水...

上课讲稿(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