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时间:2024.3.19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庐江县城关小学:彭号军

《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使得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试图沿着情感的纬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悟两位大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上课伊始,紧扣题眼“送别”设问,理解“饯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紧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通过“找、划、写”的方式潜心会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两位大诗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伫立”、“凝视”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三、注重朗读,读贯穿始终

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本节课的朗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读的目的性很明确。比如话别的场景,让学生一边分角色朗读,一边思考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在第四小节目送场景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边轻声读一边思考:在李白的眼中为何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条船?读出你的体会。在教学1、2自然段时,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这对好朋友他们有良辰美景下做什么?如此良辰美景为何无心欣赏?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每部分的教学中,做到让学生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2、读的层次由浅入深。在让学生感受“烟花三月”的美景时,对“烟花三月”一词进行了三次不同层次的读。第一次读就是让学生读好这个词,第二次读通过理解文中具体描写“烟花三月”的句子,并让学生想象了画面的读,这次读比第一次感情有所提高,第三次是通过观察,积累有关描写“烟花三月”的词语的基础上,再读,这次读学生的情景全部融进了这“烟花三月”。这样

每一次读学生的感受都不一样,学生对“烟花三月”一词的理解也就由浅入深。 3、读的形式多样化。在本节课上,我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自由读、配乐朗读、师范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学生就这样在不断的朗读中形成语感,积累语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


第二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酒杯、学生搜集表示朋友间友情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回忆离别,引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家人、朋友离别的时候。回想一下,你送过谁?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生活中的离别感受,进而更能把握文中人物的心情】

2、是呀,每次送别,都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送别”有关的课文,25课——《黄鹤楼送别》(出示课题,生齐读)

3、看到“黄鹤楼送别”这五个字,很自然的,我们就想到了李白的那首送别诗(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来读?知道吗?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初读检查,把握课文内容

1、请把书打开,轻轻读读自学要求:(出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依依惜别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誉满天下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永世不绝

4、谁来读好这些词语?(指名读,谁还想读,我们一起读)

5、你能用一两句话,简要地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此处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进入情境,黄鹤楼话别

(一)体会“深情厚谊”

1、(出示第1段接读)是呀!在那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江边的景色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2、师: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配乐:小提琴曲 《离开你的那一天》)

3、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他们都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因为志趣相投而成为知己。(出 1

示)李白曾经说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是: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过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

4、生读李白的话。

5、他们常常在黄鹤楼上吟诗作画,把酒言欢,黄鹤楼是他们友情的见证,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设宴送行,可见他们的友谊——生:非常深厚。

6、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俩的深厚情意?

补充出示:情同手足 良师益友 志同道合 一见如故 忘年之交 莫逆之交

7、学生齐读

(二)品悟“依依惜别”

1、心灵相通的朋友要分离了,心情是怎样的?(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

生:依依惜别(板书:依依惜别)

2、怎样的分别才是依依惜别?

生:谁也舍不得离开谁。

3、李白生性豪放,孟浩然也不屑在分别的时候儿女情长,他们都不愿意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简单地表露出来,而是选择把这份情(生:藏)起来,有一种含蓄的心照不宣。

4、谁来读出这份含蓄?(指名读。评价:藏得越深感情越深,我们一起读)(配乐小提琴曲《离开你的那一天》)

5、万般离愁涌上心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李白打破了沉默,举起了酒杯,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李白话)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自己读读这几句话,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生:读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7、师:从哪些字、词看出的?敬仰他的什么?

生1:短短的一段话,用了很多您,说明非常敬仰他。

生2:称孟浩然为夫子,夫子是对有才学的人的尊称。

生3、称孟浩然是兄长和老师,说明孟浩然在李白心中的地位很高,是李白的良师益友。 生4:孟浩然诗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

8、师: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帆船启航,将不见故人,就请您干了这杯酒。(指名读,读出敬仰之情)

9、生:我还读出了李白的不舍。

师:哪里读到的?你体会到什么?(还没分别就期待下次相逢,读出不舍。)

10、师:真是多情自古伤离别呀!一齐读读李白的敬仰与不舍。(配乐:神秘园)

2

(三)感受“友情长存”

1、面对友人的一番话,孟夫子感动极了:人生能得到李白这样的知己,我孟浩然还有什么遗憾呢?于是,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学生纷纷演示)何等的潇洒!他把美酒饮入肚中,同时也把那份深深的眷恋也一同深藏在心,进而又怎样开口安慰李白的?(出示孟浩然的话)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2、(点诗)王勃这句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他的意思吗?

3、你还读到过哪些描写朋友离别、友情长存的诗句?(课余搜集的资料)

4、出示:孟浩然引用这句诗,是想要告诉李白:别难过,虽然_____________

生: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影响。

生:我们只是暂时分开,还会重逢的。

????

5、师:是呀,你不要难过,要乐观起来,我们的分别只是(暂时的)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孟浩然的话中,除了有一种安慰、有一份炽热、有一种豪放、更有一片深情。读好这段话(指名读)

6、(出示第三自然段)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此刻,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小组合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待会儿给大家演一演,好吗?

7、生自由练习,派两组同学上台演绎。

8、师:两个大诗人,一对好知己,让我们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老师读旁白,女生读李白的话,男生读孟浩然的话。(钢琴曲《神秘园》再次响起)

1、(出示第四自然段)此时,岸边——,江上——,友人——,白帆随着江风——,消失在——,李白——,只见(一江~远方??)一个省略号,饱含了李白多少无尽的思念和祝福啊!(指名读)

2、李白一直就这样久久地站着,不肯离开,似乎要把这一片情谊托付给江水,好伴着友人,到达广陵,让我们一起陪陪李白,送送孟浩然吧!(齐读)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深情与惆怅。(配乐:钢琴曲《神秘园》)

【研究一个人,就要走进他的内心,此时,我巧妙利用文章的空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进行说话训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有效地加深了情感体验】

4、一切的不舍,所有的祝福,都融入在这一江春水中,凝视着友人远去的背影,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5、扬州城自从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就更有名了,一起读这“千古丽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6、师:长江上应该是白帆片片,而李白为什么只写一只船呢?

生:因为诗人李白的眼中只有友人一人。

3 四、情之所至,吟诗作别 3、友人的白帆早已消失,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久久地凝视着一江春水,也许他在想:

7、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深情地读一读。(配乐古筝 渔舟唱晚)

五、总结升华、意犹未尽

1、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思念起好友时,李白总会到江边走一走,还总会深情地吟诵,故人——(齐)

2、人生难得是欢聚,可叹别离多,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故人——(齐)

3、每当我们吟诵起这首诗,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春日的江边(出示:暮春三月~飞檐凌空)透过诗中的每一句,我们仿佛还能看到(出示“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边”)

4、师:长江水见证了李孟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首千古流传的诗也将故人情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歌曲《烟花三月》李泉,歌词以字幕形式向上推)老师深情朗诵。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西湖瘦。

5、跟着唱唱这首歌,再次体会这份浓浓的惜别之情吧!

【渐行渐强的节奏,伴着学生陶醉地哼唱,将难舍之情推至高潮】

六、布置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挑选自己喜欢的送别诗,仿照《黄鹤楼送别》,用文包诗的形式写一写。

推荐阅读:蕴涵着生命、爱和友谊的好书——《夏洛的网》

4

更多相关推荐: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之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将送别分为三个场景时教学时我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补充资料展开想象音乐的渲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进文字中步入画面中品味潜心体会文字背后的那份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其实就是作者对诗句的一种解读并将这种解读呈现在动人的故事中从而使读者在读文中获得对诗句内涵意境的深刻感悟阅读这种文章基本的方法是诗文对照这一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的知识与技能是让学生学会5生字认识5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达到背诵的效果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人之...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

黄鹤楼送别课后反思

黄鹤楼送别课后反思本课我真是上了N次了但是每一次有每一次的不足每一次有每一次的思考总起来说这一次我最大的提高或者对自己水平的突破就是在指导精读方面有了一定的方法在抓关键词方面有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离别一个伤感的话题虽说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谁愿意让沉甸甸的思念牵挂萦绕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文人重情因而文人之间的离别常常会演绎成一段动人的故事如李白与孟浩然的黄鹤楼之别黄鹤楼送别是一篇...

25、《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对李白动作的描写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李白藏在心底的不舍之情教学中我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李白的依依不舍效果不错通过教师的范读有时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教师杨善舒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中先让学生读话找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再说说自己从哪些词语读到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感悟可能是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夫子的意思没有解读出来不知道这是李白对孟浩然的尊称对此我及时进行了点拨品析孟浩然的...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