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时间:2024.4.1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的知识与技能是让学生学会5生字,认识5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达到背诵的效果,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一、导入:由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歌曲中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文本中,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本。

二、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认真听课文范读,以次理解古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印象,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课文内容。如读李白的话,引导学生抓住“孤帆”“唯”等词语,体会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感悟他对孟浩然的难舍之情。读孟浩然的话,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等词语的理解,体味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惜别之情。

三、探究:在理解过程中的基础中,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词句的意思。通过学生找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诗的意思,此时我又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认识。

四、角色表演:在学生对诗人的感情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原始重现”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进步。“因此我让学生自由合作,分别扮演李白与孟浩然。通过言语与动作、神情来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情的理解,这一设计,学生训练面广,先让学生同位练说,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自信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也能充分体会友人离别时的心情了。个个受益匪浅。有效地合作,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养成了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想像不仅是形象思维,更是艺术思维。

五、小结质疑:这个环节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收获,并提出还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六、作业设计:1、收集分别的诗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写分别的一段话。(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我始终做到“上最有效的课、做最有效的作业、让学生考最好成绩、有最好的发展。”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为突破口,以问题带动,引发思索,来体现课程改革。


第二篇: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


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

篇一: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初中古诗词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积累这一能力上,应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初步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

10 月初,我上了一节古诗阅读鉴赏课《渡荆门送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对初中古诗阅读鉴赏的三点反思。

一、知人论诗更高效

南怀瑾先生说:“言为心声,诗从情发。”在诗歌教学中,贯彻知人论诗的诗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来品味诗歌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知人论诗这种观念并不是说要求对每位诗人的方方面面都做详细的介绍,对有些诗人则没有必要,不同的诗人介绍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比如对李白就侧重于个性与诗歌风格的介绍,对杜甫侧重于其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的强调,关注杜甫把个人情感与社会状况相结合。如果进行对比阅读,还可以结果诗人的传记,将诗人之间的关系作疏理,让学生对着名诗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这四位诗人同属唐代,他们之间都有着一段>故事。李白送别孟浩然,写下《黄鹤楼 送孟浩然 之广陵》;李白面对崔颢的《黄鹤楼》,自愧不如地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杜甫评价李白道:“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比照赏读重选诗

在这节课堂里,我运用了对比阅读法,运用《渡荆门送别》与《早寒江上有怀》的对比,让学生对思乡的古诗有初步的了解。古代诗歌阅读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不防根据题材分类,在同一册语文课本,或不同学期的语文课本中选择两首诗进行比照赏读,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其中一首作为重点阅读,另外一首作为拓展练习。也可以根据诗人的创作风格的异同,创作年代的异同,或者诗人之间的相关经历等。如果只按照课本编排的先后顺序,学生可能对于诗人缺少一种整体的认知,对于某一类题材缺少整体阅读的方法。

三、描写画面悟诗情

古诗阅读要加强学生反复吟诵古诗文本的意识,本节古诗阅读课反映出学生过于注重过往的阅读体验,重视过往习惯的方法指导,对于古诗的字词句扣得不紧,不习惯反复吟读,仔细斟酌,往往使诗歌阅读留于字句的表层,还未深入景物所抒发的诗人的内部情感中去。比如,当要求学生“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的景象”时,大部分学生仍习惯于把描写古诗画面理解为翻译古文,全然没有考虑到“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的特点,把诗歌画面描绘得干巴巴,完全失去

了诗意。在今后的古诗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朗读与品析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绘景悟情,学会字斟句酌品诗味。

篇二: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

教完《登岳阳楼》,我感悟良多。

《渡荆门送别》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30 课李白的一首诗,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涵着的深厚的情思。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 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诗歌的标题“送别”二字很明确的告诉同学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且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诗歌情感主题的把握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

在分析诗歌过程中,我依然利用《归园田居》《使至塞上》的教学方法,请学生朗读诗歌,找出景物,激发想象,再现诗歌画面。学生能够三言两语地说出诗歌中所出现的景物:山、平野、江、大荒、月亮、海市蜃楼等景物,但是学生却很难将这些景物组成一幅思乡的画面。当要求学生“ 品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时,大部分学生仍习惯于把描写古诗画面当做翻译古文,全然没有考虑到“ 诗中有人,人在景中,景中有情,情在景中” 的特点,把诗歌画面描绘得干巴巴,完全失去了诗意。

这首诗歌虽然也表达了思乡之情,却与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的>写景截然不同,《天净沙 秋思》压抑、低沉、悲伤的情感被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渡荆门送别》却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学生为此困惑讨论了很长时间。

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学生补充介绍了诗人李白写作此首诗歌的背景,特别提到这个时候李白正值青年时期,而且是首次出蜀游玩,作者是兴致勃勃,心情愉悦,特别是蜀地崇山峻岭,楚地是平原旷野。因此“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物描写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更是把生活在蜀地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的写了出来。

虽然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了,但是太过于蜻蜓点水,学生还是不能够将此景与思乡情感联系起来。

篇三: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

最好能在阅读教学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渗透作文教学,哪怕一堂很简单

的课也可以上得很深,或者花很长的时间,不必担心赶不上进度。

原本《渡荆门送别》的设计是采用常规思路,即诵读——分析——背诵,只要半节课就可完成任务。但这次想在写作方面花点工夫,就用了一节课时间。

诵读全诗后,要求学生说说究竟是谁送谁?还没布置完,已有学生在下面七嘴八舌地叫了起来。可当我抽小组汇报的时候,多数说成是“故乡水送行舟”,只有一个小组回答是“故乡水送诗人自己”。问他们的根据,都能抓住文本“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句,就是不知道作者在这里借水传情含蓄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之情。可见,诗歌教学中,不容忽视诗歌语言含蓄跳跃的特点。

其次是在讲颔联“山水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其意境。有的学生还能加进自己的想象把四句二十个字的诗,描绘出一百来字的画面。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这样一来,一节课就过去了。虽然说时间花得较多,但我自认为这堂课还算是能令人满意的。

可见,在阅读课中哪怕是诗词教学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渗透作文教学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需要教师花很多的心思去设计、引导。

更多相关推荐: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之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将送别分为三个场景时教学时我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补充资料展开想象音乐的渲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进文字中步入画面中品味潜心体会文字背后的那份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情感表达的方式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其实就是作者对诗句的一种解读并将这种解读呈现在动人的故事中从而使读者在读文中获得对诗句内涵意境的深刻感悟阅读这种文章基本的方法是诗文对照这一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庐江县城关小学彭号军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

黄鹤楼送别课后反思

黄鹤楼送别课后反思本课我真是上了N次了但是每一次有每一次的不足每一次有每一次的思考总起来说这一次我最大的提高或者对自己水平的突破就是在指导精读方面有了一定的方法在抓关键词方面有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离别一个伤感的话题虽说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谁愿意让沉甸甸的思念牵挂萦绕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文人重情因而文人之间的离别常常会演绎成一段动人的故事如李白与孟浩然的黄鹤楼之别黄鹤楼送别是一篇...

25、《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对李白动作的描写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李白藏在心底的不舍之情教学中我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李白的依依不舍效果不错通过教师的范读有时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教师杨善舒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中先让学生读话找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再说说自己从哪些词语读到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感悟可能是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夫子的意思没有解读出来不知道这是李白对孟浩然的尊称对此我及时进行了点拨品析孟浩然的...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反思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机器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反思教师刘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这是唐代时期非常盛行的送别诗中的佳作读来很有韵味上这首诗歌...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