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

时间:2024.3.19

教案设计          

主题:北京师范大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的艰难起步

第八课辛亥革命       刘洁历史1102  1105014210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武昌起义的经过结果;    中华民国的成立。

2)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含义;中华民国成立的影响。

3)学会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能力及过程目标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历史地图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辛亥革命;通过老师课堂讲解引导使学生接收知识,课堂讨论加深知识的理解,后作业再加以巩固。

3、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激发我们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认识我们的英雄伟人;作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二、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

三、教材分析及知识重难点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北师大版《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辛亥革命》。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共分有三目:革命的酝酿,武昌起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意义。

知识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 、 评价辛亥革命。

四、教具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册、

五、课型与课时

综合课 一课时

六、  教学方法

 讲述法 讲解法

七、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  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寻孙中山的伟大足迹,学习掌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感知他伟人的风范。看一下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辛亥革命》。

2)、新知识的讲授:

1、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

2、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前: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兴中会的成立、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组织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思想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阶级基础)

同盟会建立: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东京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总理:孙中山      执行部庶务:黄兴

3、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4、武昌起义

1911.10.10日晚, 武昌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士兵在熊炳坤、金兆龙率领下,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5、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朝    统治崩溃(政治基础)

三民主义(思想基础)

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组织基础)

时间:1912年元旦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 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 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

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 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经验教训:

1.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他们想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

2.不敢发动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

3)、活动设计及探究

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

生:孙中山

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

生:兴中会

师:什么时间,在哪里?

生:1894年,在檀香山

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

师: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

生: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革命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府,改革土地制度。

师:分析革命纲领:通过前两句,可以得出结论,革命派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谁?

生:清政府

师:推翻清政府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生:民主共和政府,并且要进行土地改革。

师:同盟会创建不久就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生:《民报》

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先生将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

生:“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

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由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而来的,下面我们就将他们的内容作一下比较,看有无实质性的变化,先看民族主义方面,三民主义比同盟会革命纲领多了一句什么内容?

生:解除民族压迫

师:在这里,民族压迫是指什么?是谁对谁的压迫?

生: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

师:既然民族压迫是指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那么,三民主义提出解放民族压迫,说明他们把矛头也对准了谁?

生:帝国主义

师:这样,革命派有几个革命目标?

生:两个,一个是反帝,一个是反封

师:在民权和民生两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革命纲领有没有实质性的不同?

生:没有,三民主义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完善

师:就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武昌起义爆发,并且取得了成功。

师: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及武昌起义胜利后对全国的影响。

生: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10.10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首先宣布独立,接着,革命力量在南方迅速发展,这些粉红色的地区,都是被革命党控制的地区。通过地图,大家能够看到,革命党已经掌握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了。这么大的地方,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管理是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了。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

生:1912年元旦

师:课本上写的是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大家把第二年改为1912年,清楚的标记出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生: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师;当然,孙中山德高望重,众望所归,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可是,好景不长,孙中山的大总统的位置就让袁世凯给占了,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就是辛亥革命整个过程的概括。那么,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讨论一下。 

但是结果只有一个,给学生一个提示: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在于这场革命的成果是否达到它的革命目标。然后具体到辛亥革命这一事件上来。就拿辛亥革命来说,它的革命目标是反帝反封,也就是说,辛亥革命成败的关键就是它的反帝反封的目标又没有达到。

师:学生分析反封的情况:袁世凯上任后,它使用的是儒家思想来控制人们,后来,他还称帝,对中国来说是走了一个皇帝,又有一个皇帝,中国的封建制度并没被根除,从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在引导学生分析反帝的情况: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也就是说,袁世凯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从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反帝的任务也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反帝反封两个任务都没有完成,说明辛亥革命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

总结: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说,他有成功的一面,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补充小知识点:封建帝制从什么时间开始有的?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2000多年的时间),使民主和共和深入人心。他又有失败的一面,因为它的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它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变。

4)、师生互动

1)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2)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讨论一下。 

5)、课堂强化与小结

1)强化重点难点内容

2)总的进行概括辛亥革命

6)、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    兴中会的成立(1894. 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东京)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1911.10.10)

2.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八、教学反思

    1)自我反思 (要做到简单易懂)

     2)他人反思

     3)修正方案(做到与课件相结合)


第二篇:《辛亥革命》教案及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此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准备——爆发——结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二是运用层次。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二层次目标,则可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学习小组的解说、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教师在课堂上内,采用播放有关音像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小组为单位,竞争回答课堂提问,以积分的形式评出本课“最佳学习小组”,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精神,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网络平台教学法:知识容量大。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比较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比较自然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3、问题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胜和集体荣誉感的特点,课堂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大部分问题的回答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4、讲述和竞答法:讲述历史小故事和问题竞答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学生按小组收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有关故事(可根据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各小组抽签分别准备)。

2、教师提出思考题:20世纪中国有哪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个思考题是各个小组都要准备的,并且要尽量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史料。

3、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书籍名称等查找资料的途径。

4、学生课前明确分工,选出组长、发言人,主动查找资料,收集图片、照片、音像资料、文字资料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解说词、制作课件等。组内交流,以便于上课时,能快捷调出所用资料;同时,要设计多种表达方式来归纳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编演历史剧小品。

5、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及播放电影片断《辛亥风云》。

设问:同学们知道孙中山的哪些事迹?孙中山为何被称为“国父”?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孙中山的青少年时代,了解历史的真知。(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以历史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新课

(1)故事擂台:

学生活动:组内指定专人讲述、专人协助播放图片、多媒体影音材料,或表演以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第一组:讲述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孙中山弃医从政的故事。

(教师点评:这些史实说明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就树立了胸怀大勇的风范) 第二组: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讲述“孙中山上述李鸿章”的故事,讲述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的成立等。

(教师点评:这体现了孙中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

第三组: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的故事,其中主要是武昌起义的故事。

(一边播放武昌起义的录象,一边讲述起义中的历史情节,烘托气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网络展示“武昌起义后形势图”,让学生找出宣布独立的省份,并圈出来。 第四组:中华民国建立的故事,如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统帝退位等。 在讲故事时,教师要着重指出需要把握的重要历史事件:

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最先采取武装斗争的革命方式——资产阶级革命

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或问:为什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设计理念:学生要参与表达,要注意交流过多或过少的不足。)

引导学生用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列举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事迹(可用表格、图示或列举法)。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

19xx年,发动惠州起义

19xx年,创立同盟会

19xx年,发表三民主义

1906—19xx年,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

19xx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问题竞答

孙中山的名字从何而来?孙中山弃医从文值得吗?什么事件使孙中山意识到救中国只能用武力推翻清朝?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同年发生了什么战争?当时孙中山几岁?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面性的资产阶级政党?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这一年是农历什么年?中华民国是哪年成立?哪年哪个皇帝下诏退位?民国元年是公元多少年?中华民国第一位临时大总统是谁?中华民国推翻了什么政权?它又是如何巩固政权的?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有何关系?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加以小结和点评:

1、组织规模、领导机构、政治纲领、机关刊物等方面分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同盟会。

2、孙中山领导下,革命党人愈挫愈奋,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武昌起义的爆发,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xx年成立。

3、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武昌起义形势图”,说明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份已脱离清政府,标志着清政权已土崩瓦解。强调这里的独立是指脱离清政府的统治,不是从一个国家分离出去。

4、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环节。

(3)组织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极大推动了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帝国主义再也无力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它为民族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辛亥革命说成功,也行;说失败,也可以。理由充足即可。之后,教师总结: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共和,三民主义也没有实现,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辛亥革命最终是失败的。

3.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之后,教师总结: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成为现实,辛亥革命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 产 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成为激励后人继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动力。以此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5.板书设计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准备: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二、爆发:武昌起义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更多相关推荐: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张家坡中学沈传霞第9课辛亥革命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时安排是1课时我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以及武昌起义的经过其中背景和条件是重点难点是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的是两步六环的教学方法第一步自学辅导课已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本节课主要是第二步展示总结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辛亥革命这节课如果深入展开来...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经过对本课的学习我指导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下功夫主要采取了材料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这些在课堂上都体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在处理教学重难点的时候我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学反思,内容附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临猗三中郝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本节课我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努力将课堂营造成一个比较贴近的历史情境中能引领学生融入其中在这样一个历史情境中去启迪学生的智慧放飞学生的思维本节...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反思一辛亥革命gt教学反思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式教学基本模式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评价归纳gt总结五个基本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通过活动体验表现来完成教学为了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内容附图。

模块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二初级中学李学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机关报刊民报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及意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2组织...

研究高考试题,促进教学反思—以辛亥革命为例

研究高考试题促进教学反思以辛亥革命为例一高考命题突出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现在高考命题突出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高中教学却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如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学教材里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事实...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式但是我对教材的理解比较透对教学内容做了较好的处理辛亥革命这节课如果深入展开来讲内容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