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平遥古城教学素材 湘教版

时间:2024.4.2

平遥古城

中国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城,创建于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的西周宣王时期,迄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实施“郡县制”时,这里已是县都。平遥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

平遥城按照汉族传统的城区建设思想构建,结构严谨。城壕内的市区街道纵横,布局有序,功能划分明确,。市内民居皆为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建筑,对称工整。尤以砖石砌就的窑洞更富乡土色彩。平遥城内还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寺庙和店铺,足见当时平遥城之繁华。 平遥城的城墙最早由泥土构筑,后改为巨大砖石垒砌,明朝洪武年间(1370年)又大加扩建,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城墙上摹孔子3000门徒和72贤人之数,设有3000个射击口和72座了望烽火台。长约6公里的巨大城墙,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依旧雄姿不减,巍然挺立,守护着这座旷世名城。

平遥古城总是和“晋商”和“票号”相伴。山西商人自古有名,世称“晋商”,而“票号”则是中国近代银行的雏形。平遥是“晋商”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近代专营存贷款和外汇业务的“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平遥曾是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在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平遥古城历史璀璨,保存着中国汉民族都市文明的所有优越特征,向人们展示着中国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宗教发展历史的完美画卷。

星转斗移,岁月流逝,平遥古城愈显其非凡风采与魅力。

1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上册_世界的聚落导学案_湘教版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学习目标】1.识记聚落的主要形式;知道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能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民居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联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先学:认真默读课本第60—65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

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 5.许多乡村民居都体现了当地的______习俗和______特点。

6、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 ,窗户 ,屋顶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 ,门窗 。

7、世界文化遗产如:历史悠久的 、古镇、 ,以及古代的 、 、 、陵墓等。

8、 20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生生合作、探究学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湘教版

2.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措施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2、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聚落的形成受 、 、

、 等条件影响。气候、水源、交通、地形 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3、说一说: (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真情体验,自主提升

1、“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2、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 )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3、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4、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 B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C 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D 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5、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北京中关村

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7、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和土壤 B、气候和资源 C、河流和交通 D、宗教和习俗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乡村居民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B 早期居民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

C 我国南方的民居多为平顶

D 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火坑

9、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

10、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1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 地形 ② 资源 ③ 土壤 ④ 水源 ⑤ 气候 ⑥ 植被 ⑦ 地质 ⑧ 交通

二、将下列各地的建筑特色及与其相关原因连起来

①减少环境污染 青岛市区的绿化、美化

②改善交通拥挤状况 北京修建了许多立交桥

③扩大城市化区域 青岛附近将建几个新城

④改善城市环境 北京限制重工业污染

2

一.聚落的形态

1.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比较分散,规模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叫集镇。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聚落比较密集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3.南方居民屋顶坡度较陡,便于排水,墙体高,便于通风散热;北方居民屋顶坡度较缓,墙体厚实,屋内多建有火炕,能防寒。

3

更多相关推荐: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纬度教学反思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它的意思是学生拿着地球仪通过观察去发现经纬线的特点去发现并归纳经纬度的划分方法经纬网定位的方法但是就...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经过一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徐顺坤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反思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反思这学期初一地理第一课时就是与同学们谈地理其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学地理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更要注意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身边的地理知识有...

七年级上册地理学科总结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总结新课程的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本课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如讲到如何绘制等高线时利用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学校旁边的金子山为例子...

七年级上期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大湾中学伍柱桂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

七年级上册地理 教学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反思地球和地球仪是七年级学生们走进地理跨过的第一道大门首先讲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所经历的漫长的过程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阅读》教学反思

地图的阅读教学反思陈连蕊本节课成功的方面主要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从谜语引入这种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及参与意识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成为...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之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之教学反思地理组王增理一反思本堂课的教学理念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当地的经济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地...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本节课是初中地理进门的第一课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本书第一节就为同学们介绍地球与地球仪的知识点通过本堂课的讲授我发现一下几点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能太多2上好地理课课前准备的重要性3一定...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