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时间:2024.3.31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设计说明:案例设计的指导思想: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 张庆红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品味文本精致细腻的悲凉美,学习文本抓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

感受文本精致细腻的悲凉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导学方法:整体感知——朗读品味——鉴赏评价——实践创新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总的设计思路)我认为,在作者眼中,“悲凉”是美好的,哪怕是秋天带来的死亡都是美好的,作者感受到的秋的衰败、秋的死亡,归结到一点就是一种人生的体悟,一种对生命的认识,因此在作者看来,这乃一种人生享受。反映出作者的高雅的人生境界。本课设计紧扣悲凉美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以此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 导入新课 秋是四季中意蕴最丰富的季节,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将自己的满心欢喜,一腔离愁,寄诸秋色,让学生举例学过的有关秋的诗句并分类,哪些写出秋的欢快美,哪些写出秋的悲凉美,齐背《天净沙 秋思》,体会其中的悲凉美。那么,在著名作家郁达夫的笔下,秋又具有什么样的美呢?这一设计引导学生感受本文的悲凉美。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 共同读导学方法:整体感知——朗读品味——鉴赏评价——实践创新

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清楚学习散文的思路

三、 整体感知

分开齐读:1、2段女生读,3段男生读,4---10段教师读,11段女生读,12段男生读,13段女生读,最后一段师生共读。这是根据文章气势的大小设计的。师范读时要注意第四段,语速一定要慢,要读出精致细腻的美,还要注意第八九段“了”、“啊”腔调一定拖长,读出北方人的慵懒味。这里可让学生反复的读。

朗读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秋?用一个字概括。

四、 朗读品味、鉴赏评价

1、生:味 找出原句划出。这秋味有具体指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生找出:清、静、悲凉。

2、思考作者写了哪些秋景来表现清、静、悲凉的秋味?(让学生概括)

生概括:秋院——秋蕊——秋蝉——秋雨——球果(板书在树叶上)

3、小组讨论:师:你们小组认为哪个秋景写得最有味、最美?为什么?(讨论15

分钟)

第一小组:我们认为第三段最能体现秋清、静、悲凉的味。根据是:原文“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这给人清朗的感觉;听鸽声,这是以动衬静,还有静对着喇叭花,这都突出静;悲凉体现在破屋、破壁腰、破败。喜欢牵牛花还是蓝色的,花底下还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这也突出了悲凉。

师进一步启发:作者面对着破屋、破壁腰、破败的衰草,直面生命的衰败,他悲伤吗?

生:作者悲凉但不悲伤,原文有证据:“泡一杯浓茶,向院子一坐,看着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面对着破屋、破壁腰、破败的衰草,我们能够想象到作者欣赏并陶醉在这悲凉的美中。这是一种人生享受。这是作者的高雅的人生境界。我们都很向往这种境界。

师:一组同学感受得很深刻,郁达夫遇到你这样的知音,真是他的福气。(学生笑)

4、第三组同学不服气,直接站起来驳斥第一组:

我们组认为第三段远远不如第四段好。我们先给大家读一遍,让你们感受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魅力。(生读得非常缓慢,充满深情。全班鼓掌)。“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多么清静啊,作者不写长在树上的生气勃勃的花朵,他偏偏喜欢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到铺得满地的落蕊,无可奈何花落去,悲凉味出来了。这是从视觉写,“声音也没有”这是从听觉写,“气味也没有”这是从嗅觉写的,“极微细极柔软”这是从触觉写的。别人写“秋风扫落叶”“无边落木萧萧下”,而郁达夫笔下则是静得连人的耳朵、鼻子都无从把握,只能通过“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才感觉到落蕊的存在,如果不是感觉极其精致敏锐的作家,怎么能写出“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样精致的句子呢?

这样的句子感受细腻,语言精美,所以我们认为这段比上一段更能体现郁达夫的秋味---清、静、悲凉。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段最能表现秋天那种落寞的美。(生热烈鼓掌)

师:郁达夫又多了几位知音,你们能从抓景物特征入手,品味本文精致细腻的语言美,审美情趣颇高。不过,第四段还有一个精致细腻的景,你们能找出来吗? 生:扫帚留下来的一条条的丝纹,作者观察相当得细腻。

师启发:扫地有声音吗,为什么还要说静?你能想象那种情景吗?

生:以动衬静。我们想像到扫街的在树影下清闲得挥动着扫帚,听着灰土与落蕊发出的沙沙的轻微的声音,这是在清晨,行人很少,更显出那种空旷的静,让人透着肌骨的凉,悲凉气就不知不觉从心底冒了出来。

师:这位同学想象力丰富,情感细腻,这么美的文章全让他吃透了,第四段确实太美了,好,五分钟背下。

生背诵。

5、齐读6—10段,体会第八九段“了”、“啊”的读法,腔调一定拖长,要读出北方人的慵懒味、悠闲味。

6、师:艺术的美,很大程度在于精致的美。这篇文章通过精致细腻的语言,将秋味渲染得淋漓尽致。思考:这秋味是哪里的?故都(过渡到13段南国的秋)

师启发:那么南国的秋有何特点?

生:慢、润、淡、多雨少风。

师:最后再次提到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起何作用?(讨论) 生:比喻、对比。作用:呼应前文;比喻新鲜妥帖

师明确:从饮食文化入手,用饮食的味去领悟秋之味。北国秋像老白干味烈,南国米酒酿造黄酒味润,馍馍比稀饭味深,大螃蟹比鲈鱼味浓,骆驼比黄犬味长,这种比喻真是让我们垂涎三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令人“三月不知肉味”。

师:如此美味的秋,作者对此是颂秋还是悲秋?为什么 ?

生:颂秋,一曲悲凉的颂秋,虽然本文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但这才是作者心中最美的秋味,悲凉就是秋的正味,生机勃勃是美,悲凉也是美,欣赏秋的衰败,并不悲苦,反而是人生一大享受。

7、小结:今天,我们仿佛和郁达夫共同品尝了一回老北平的大碗茶:齿颊留香,清爽宜人,回味无穷;又仿佛是听完了一曲字正腔圆的京剧清唱:余音绕梁,不绝如缕,韵味十足;还仿佛看到香山的红叶,缓缓得向我们飘来。就让我们捡起它作为岁月珍贵的书签,永留记忆深处。(边小结边板书,打开多媒体,一片飘的树叶)

板书设计:一片香山树叶,叶中心是味—悲凉味,叶角上依次为秋院——秋蕊——秋蝉——秋雨——球果。

五、 实践创新

仿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格式,根据课文秋景内容写一首《天净沙-秋思》,抓住景物的特征。

例文:

天净沙-秋思

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

衰草、蓝朵、残垣,槐蕊满地,故都人在独叹。

六、教后反思

这篇美文之所以流传,很大程度上就是精致细腻的悲凉美,而在郁达夫的眼中悲凉的美才是秋天的正味,如何让学生体会这种美,成了本课重点鉴赏的内容。欣赏生命的欣欣向荣是美,欣赏生命的衰败、悲凉也是一种美。让学生明白郁达夫的悲凉并不是悲苦,而是一种人生积极享受,可以喝茶欣赏来感受秋的衰败和死亡,这是人生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为降低难度,我设计几个问题,从“味”入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引导他们去感受这种精致细腻的悲凉美,由疏疏落落的枯草到落蕊,由破屋到破墙。这种衰败,正是郁达夫的审美趣味。学生可能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感受一点点就是成功。学生的审美情感就开拓了,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这样的美文如果匆匆而过,分分层次,未免太可惜了,枉费一篇美文,也枉费了编者连续选入教材作为经典篇目的一片苦心。


第二篇: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更多相关推荐:
故都的秋读后感

故都的秋读后感在家的时候没事随便翻翻找到了初中的课本看看里面的文章故都的秋给我的印象最深刻重新细读后我有不一样的感觉如果说雨是可以引起人的一点淡淡的思乡情怀的那么秋便可以将人的思绪都带到过去的回忆中去的或许是在...

故都的秋观后感

品味故都的秋以西安铁一中学贾鑫老师教学为例四季轮转更迭鸟语花香迁徙繁落洗尽铅华的凡尘抵挡不住一代爱国大师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向往本是受邀写稿但却成为千古佳作与情寓景颇有意味这篇散文似是写秋景可又夹叙喻理之词含蓄蕴...

【读书札记】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摘抄

读书札记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摘抄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

郁达夫《故都的秋》说dinggao(4)

故都的秋说课稿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位于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模块主要进行现代抒情散文的学习旨在把握其中的理趣与情趣即掌握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把握散文内在的意蕴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双语美文】郁达夫《故都的秋》

双语美文郁达夫故都的秋20xx1106英语美文AutumnInTheAncientCapitalByYuDafuAutumnisalwayswonderfulregardlessofwhereitisButau...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老舍的想北平的异同

郁达夫的ltlt故都的秋gtgt和老舍的ltlt想北平gtgt的异同悬赏分5解决时间20xx10201822老师上课问的望各位帮帮我啊乞求啊要求有异同的鉴赏和品评先3K大家了哈呼啦啦提问者虾米蝶飞一级最佳答案郁...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故都的秋郁达夫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所处的单元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单元本课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教学...

《故都的秋》之郁达夫的悲凉

故都的秋之郁达夫的悲凉有这样一位作家生于南方却将北平称为故都并且对这故都的秋爱得深沉爱得热烈爱得刻骨铭心他爱这故都的秋的清爱它的静爱它的悲凉这就是郁达夫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品味故都秋的悲凉了解故都了解故...

郁达夫《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定城南中学徐文一教学目标1能抓住清静悲凉来赏析故都的秋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深深眷恋及内心的落寞悲凉之感初步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分析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郁达夫教案

江西师范大学20xx届师范毕业生郭儒高中语文教案故都的秋郁达夫教案设计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儒教学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2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通过联想来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

【读书札记】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摘抄

读书札记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摘抄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最近我仔细地阅读了科学家的故事一书这本书非常有吸引力让人爱不释手书中的主人公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华罗庚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们那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那份对科研的执着深深打动了我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了科学家...

故都的秋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