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时间:2024.3.19

沉默的时间,皆记录在案

------《Reci,reci,reci》影评

咖啡馆是人间的缩影。 词语是这个缩影里一切矛盾和一切和谐的沟通桥梁。拥有词语的人是这个咖啡馆里暂时的主角(他们终将买单离开,如死之将人从这个世界带走)。里面喧嚣冲天,色泽斑斓。 有人说,那只黄色的狗是恒在的旁观者。有人说,那个侍者才是。

错,没有人能旁观这一切,虽然他们两个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词语的匮乏,甚至彻底失语(侍者从头到尾只面对年轻的女士说过短短几个词,而狗则天生没有话语权),但是他们并不冷静,也并不只是旁观。狗在本能的驱动下不停偷食这些顾客的饮料,侍者为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心动。他们都在参与词语的交换,或者融入这些拥有词语的人的生活。

他们除了拥有一双相对冷静的眼睛外,还是或多或少加入了这个世界。 唯一恒在的旁观者,也许是没有任何生命体征的那些桌椅,盘碟。

言语、言语、言语,咖啡厅里的人间百态。 在这里,所有人的话语,及话语间的传播,交流乃至冲突被图型化和实体化。 闲言碎语,风言醋语,豪言壮语,流言蜚语,空言虚语,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恶言毒语,污言秽语在形形色色的角色中产生。

作为第三者的观众,一定会为置身事外的立场和旁观者清的态度对这些人物会心一笑。比观众更为满足的是到处偷喝直到瘫倒在地的狗。

灰黄的色调,粗犷古朴的线条和设定暧昧而和蔼。 配乐温馨浪漫,典型而亲切的日常情节真实可信。

人是不自由的,被时间捆绑着,如果人一生的言语都被时间看客记录在案,等到有一天人不再被时间囚禁,到那时翻阅自己的言录,有多少是良言善语呢?有多少是真话呢?有多少是言出必行的?又有多少是出自灵魂的心声?

精彩的短片,把人间百态微妙诠释,将人性美丑尽然呈现:自顾自的妻子倾倒着百无聊赖的话语垃圾堆,麻木成性的丈夫充耳不闻自顾自的看报纸,语言在他们之间是障碍而不是沟通。

羞涩的服务生对淑女重复的问话透露了自己心动的讯息,他的失措语言是出于本能掩盖一种忐忑,却反倒显出了心意,他的眼神温柔含情,然而淑女视而不见,淑女在等待绅士。这位爱读书的淑女难道看不出别人的心思吗?她在装不知道而已,语言在他们之间是一冷一热的隔阂。

娇艳的美女听着对面男人滔滔不绝的吹嘘开始感到无聊打瞌睡,对于男人的卖弄她已经感到乏味甚至不再遮掩自己的疲倦,语言在他们之间是空洞的陈设。

美女索性转移了注意力与别的男人眉来眼去,这成了庸妇们的八卦谈资,语言在两位庸妇之间是有滋有味的低俗调剂,原本是水性杨花女子引蜂招蝶的绯事,她们却可以放大堆砌出巨象。

绅士和淑女四目相对一见倾心,绅士使出浑身解数表达出最富有情感的语言,淑女也欣然地回应,两个很投机,语言在他们之间是桥梁。

老妪和老叟机械的问答,语言在他们之间是方程公式。争吵的人在相互呵斥,语言在他们之间是炸弹。调情的男子在用语言猥亵女子,女子欲拒还迎,语言在他们之间是床。 两个男人在谈论女人的身材,争相描述着女性的迷人部位,语言在他们之间是得不到发泄的欲望载体。旁听的女人怒斥他们,看似一本正经,实则暗暗骚动。还有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的人对着颓废的同伴说教演讲做个人秀,最后垂头丧气放弃时却引得同伴大笑。

最后呢,片中唯一让语言成为桥梁的淑女和绅士居然开始战争,因一点小缺憾,语言便成了相互吞咬的猛兽,成了相互伤害的武器,成了坚硬的墙。语言不再是爱的构建不再是传递心意的桥梁,变成了遗憾和矛盾。服务生尽管弥补了淑女心中的小缺憾,却始终无法靠近淑女半步,淑女恍然大悟,她重新回到绅士身边,也许他们将再次让语言成为桥梁。

沉默的时间,皆记录在案。

梦旅人

如果我对着太阳连发三枪,这个世界就会灭亡。然而三声枪响过后,太阳纹丝不动,理想破灭了。就让我用我的死来为你赎罪吧。绝美的夕阳中,黑色的羽毛飘洒着,覆盖在每个生者和死者的身上。青春残酷美

丽。那是善良,单纯还是懵懂,无知。我叛逆,我无知,我不满,我还要继续生活。

-------题记

梦旅人,希冀已久的片子,看完它已有一段时间。

如同岩井俊二的一贯风格,画面精致美丽,始终流淌着动人的钢琴声。

“为什么乌鸦都是黑色的?”

“为什么人总是走到尽头才知道终点就在脚下?”

“为什么这个物质富足的社会人心却越来越脆弱?”

记得NICOLAS CAGE的那部鸟人,他说过一句话,我能飞,只要我有翅膀。

所以他试着去做了。但是却失败了,摔的很惨。

纯真的孩子,痴迷地追逐希望与信仰,在世界末日到来之前丢失了生命与泪水。。。。 琴声中有人影、琴声中有风景,琴声中在行走,琴声中的灭亡,琴声中的绝望。

努力回想电影里的美好与纯洁,希望和失望。

可可,卷毛,小悟,三个年轻的疯子,三个疯了的孩子。 可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却会是那么的美。

在风里飞扬的大片大片的白布。 在路上经过的无边无际的海洋。 脚下向远方长长蔓延的草地。还有那个被废弃的洋娃娃。

我想,他们的心灵是坦诚真挚的。

所以他们会比许多被蒙蔽的眼睛更能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点滴细碎的美丽。

三个疯了的孩子,行走在人生边缘,一场PICNIC,我们叫他们梦旅人。

这样的孩子在梦中不断流浪,因为身上天使的光辉而被人们遗弃。

无助所以不停的走,渴望走向世界尽头,走向生命的救赎。

他们沿着围墙行走,他们满怀憧憬与希望,坚信它的终点就是“世界末日”。

跨上那道墙,天空随之明朗起来。

他们没有任何邪恶的念头,没有违背任何诺言。

他们生活被挤压得只剩下那么窄窄的一道墙,而他们还是准备单纯的快乐的从这里开始寻找信仰的旅途?

寻找什么?信仰什么?世界末日,骇人的世界末日!

可从他们的眼中,读不到恐惧,相反是希冀的眼光。

他们对自己的信念深信不已。他们就这样毫无顾虑的奔驰在狭窄的世界。

围墙庇护着他们的身躯,安抚着他们的灵魂。

可是小悟没有走完,他掉了下去,恐惧随之而来。

他挣扎着想返回,没有人指引他,朋友不在,上帝也不在。

镜头中,动人的音乐衬托着他奔向明亮的天空,青翠的草原。

满目充满着生机的画面预示着死亡,他离围墙越来越远,投入广阔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世界。 我们都是走在围墙上的旅人。里面和外面都没有容纳我们的空间。

在围墙上我们看见地球,听见圣诗,靠近了心中的神。摆脱任何罪孽直白憎恶与爱意。

离开围墙,我们只是失去梦的人。如没有羽翼的天使。

这围墙是什么?

为什么不能飞跃这围墙?

走在围墙上就没有什么危险了吗?

只要每一步都细心的走好,一直走就可以游离在这个世界之外?

真的可以这样走下去吗?

我们以为世界尽头会给我们答案。

可是,当子弹射向天空,世界依旧安静而冷漠,太阳不会流泪,也没有鲜血滴落。

一如我们出发的地点,如此坚硬与尖锐,何处安置这些敏感而易伤的心?

据说鹿卡在陷阱的铁丝里,心脏会自动裂开而解脱,人却没有这样的功能。

围墙,世界尽头,世界末日

有什么比一个肯定的归宿更让人安心

很多时候,也许我们在寻求庇护。

逃离,奢望在人群中逃离。

一直走,世界的尽头,那里会有梦中的桃源。

住在那里,生活可以想象是安全的。

一直很欣赏可可, 在小吾和卷毛踌躇的站在围墙旁时,可可跳了下去。

因为她无畏, 她敢去做所有她想去做的事情。

她想摆脱那些桎梏,她想试着去了解一下外面也许会很五彩的世界。

她不想只是一味的蜷缩在那黑暗的角落里。

她可以义无返顾的走在围墙上,她是个单纯的人,

就象杀掉自己妹妹的时候那种无惧的表情那样,把世界的存亡与自己的生命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一直掐着对方的脖子直到她口吐白沫,我当然赢了,她才是假的”

那样唯一。我的世界只是我的,没有人懂得分享,我的消失世界随即毁灭。

在雨中,在模糊的镜头里,我看到世界上的最后一个吻。。。

人性都是懦弱的, 也许。 都象小悟那样只能蜷缩在角落中。 最后也只能伴随脖子的扭断而告终。

人性都是叛逆的, 也许。 都象可可那样义无返顾,无所求的走在围墙上。 最后,会伴随着夕阳西下而带领自己走向另一个迷幻的黑色世界中。

当一切都戛然而止,当长久的梦想绝情落幕 。 满脸油彩的孩子瘫做在舞台上,摆弄了一下手指,我们认了。

用画笔把昨晚的梦记录下来。 也许是五颜六色的太阳,也许是层层叠叠的黑白四边形。他们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完成梦境。而我们或许需要去找寻另一种生活的方式。我们需要走在人生的边缘上慢慢的欣赏那夕阳。我们需要为自己找一个离开的借口。一切, 只是属于你自己。

希望所有人走完这旅途的时候,可以看着太阳,向上帝微笑。

《梦旅人》

我们都是梦旅人,在时间的海洋上别无选择的流浪。

——献给所有像梦旅人一样的孩子们

64分钟的片子,在这个周末我反反复复的看了很多遍。大片大片纯粹的色调,少年美好的脸庞,还有永无止境的行走和奔跑。看到很多桥段,自己总会莫名其妙的堕泪,继而接踵而至的是内心某个角落的疼痛。敏锐而细微,却直直切入灵魂的至深处。

路西法是爱着造物之主的,比谁都深沉。

亚伯同该隐亦是相爱的,深入毛髓。

只是他们,爱的太深,注定成伤。伤的太重,堕落就成了一种唯一的抉择。

高高的天台上,是孩子们在画着心头的梦。浓郁的蜡笔图画,是织梦者编织出的与梦有关的五色锦缎。

记得那个有着明亮笑容的女医师,是整部影片里作为“完整人”而出现的最美好的角色。而她,却也仅仅出现在那写关于梦的篇章里。在其它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所谓正常人的对孩子们的蹂躏虐待,甚至杀戮。

对一个孩子来说,物质的贫乏并不可怕,因为那所带来的仅仅是肉体的湮灭。而可怕的是,一个人连梦想权利都被肆无忌惮的剥削。

<小悟>

——美好的女医师指着那个叫做小悟的男孩子的画,暖暖征问,这是什么啊?

是太阳。小悟说

这又是什么啊?她笑。

——道路。

——是通向哪边的道路呢?

——……

交谈的最后,小悟并没有回答。

低眉。对着自己轻轻一笑。那些由太阳发出,并通向远处的道路其实就是孩子们的梦想之路吧。有些人在这些道路上早早停住了脚步,将自己淹没在了俗世之中,从此与梦想背道而驰;而有的人,选择了以梦为马的姿态,选择了梦旅人的征程,却在尘世中被当作了彻彻底底的异类。

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词,很俗气,很狠毒。是唱给张无忌这个大情痴的词调吧,无情人笑我痴,我笑无情人懵懂。就像孩子们在找寻世界末日的路途中和小丑的会面,众人对他们冷嘲,孩子们亦对这个世间热讽。

孰对孰错,孰是孰非,哪一种生活究竟才是一场大梦,我已分辨不清。

<可可>

穿上黑色的羽毛/你就是小小的恶魔了/带着羽毛/我想要飞翔/我想要离开这恶魔的城堡/面对上苍/那里是我肆意的喧嚷/黑色羽翼的天使/为何不能重回天乡

那个叫做可可的女子,Chara出演,同《燕尾蝶》一样的影像。黑色蓬乱的头发,纠结着生长在一张凌乱的脸庞上。Chara并不美,但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邪气而且童真。可可在影片里大声向着这个世界诘问着,为什么乌鸦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自己只是一只被人丢弃的布偶,为什么,哪怕竭尽全力,人们也不够飞翔。

在绿色院墙上奔跑的女孩子,向孩子们微笑的女孩子,在世界末日到来之前与你一起淋最后一场雨的女孩子。我听见她说,算了吧,地球也快到末日了。到时候,你得罪我得罪都会被一笔勾销。

地球末日的最后一场雨。听啊,那是一种多么深沉的决绝与孤立无援。

或许,就像影片里那位老神父所说的,可可是天使,却有着一身黑色的羽翼。那是恶魔的标记,是业障永远不能被宽恕的印记。

<卷毛>

还记得这个一直渴望末日降临,却又渴望被救赎的男孩子么。

卷毛左手抓住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憎恶,右手紧握的,是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希望。太决绝的拥有注定了他决绝的旅途。

还是在那个高高的天台上,卷毛翻阅着《圣经》。《圣经》上说,我又看见一位天使站在太阳上 对来往的飞鸟说 请你们一起来赴天主的宴席。

小悟听罢,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可可说,神明就是自己的父母。而只有卷毛信誓旦旦的相信着,他已经得到了最后的救赎。他是一个那么渴望得救的弃儿,从大教堂开始,一直到海边可可的自尽,他都那么渴望得到救赎。甚至是,以一种屈辱的姿态渴求着上苍的救赎。 岩井俊二让命运与每一个弃儿开了一个冷峻的玩笑。

他们一起去往海边等待末日。可是时间依旧流转,街市仍然太平,末日并没有如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的是,小悟与可可的相继离去。

我想,一直到影片最后可可的死,卷毛才真真正正的放弃了所有的希望,他所有对这个世界的诅咒和绝望都化作了最后的一声嚎叫。一切平静,他身后已是残阳如血。

黑色的羽毛纷飞满天,又是谁在诅咒这个世界。从生,到死,其实我们从来就没有被救赎过。所有的希望只是一场天大的谎言。

<梦旅人。Pacnic>

又是圣歌响起,稚气的童声遍遍吟唱。

——Oh, Saviour ...Oh, Saviour/ I was relived /It happened just this morning /When I first believed.

影片结束,宛如一场大梦。

望望窗外的车水马龙高屋建瓴,和行走在城市森林里一张张麻木而且雷同的面孔,我禁不住扪心自问着,情与貌,孰真孰假,醒同醉,孰清孰睡。

天父啊。何时,又是我们的救赎。

严井俊二似乎特别崇拜年轻。

那些新鲜可人的幼齿们,被他的镜头展现,就貌似神圣不可侵犯了。但他们是最容易、最经常被侵犯的人,因为他们太无辜太脆弱。他们太嫩了,可以掐出水来,所以他们的伤口永远愈合不了。

可可为了澄清自己不是冒牌货,和双胞胎妹妹打了个赌,掐对方的脖子,先死的便是冒牌货。所以可可杀死了妹妹,被送进精神病院。《两小无猜》也有这样纯真又残忍的打赌,我们知道悲剧不可避免,只是有人故意淡化悲伤。可可说,我的爸爸妈妈就是神,他们创造了我,幷因为我而创造了这个世界。她是这么爱自己的父母,以至于要杀死妹妹,如同杀死情敌。

不过,她的父母配不起她这样的爱,他们吓坏啦。他们是成年人,胆怯抹杀了亲情。这就是这个世界。 卷毛牛高马大,却从小被变态老师骚扰。孩子在这样的骚扰之下,除了偷偷抹眼泪抹鼻涕,或向上帝祈祷换个老师,还能做些什么?也许,还有──杀了他。于是高中生卷毛在一个雨天捅了老师一刀。他想给老师再来一刀,老师却不争气地死了。他就这么轻易的死了。

你可以想见卷毛在那一刻该有多郁闷。此后一到雨天,卷毛就会出现和老师相关的可怕幻觉。他也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至于小悟,他看上去像个正常的孩子,活泼可爱天真胆怯。正因为胆怯,他才显得像个正常的孩子。他时刻谨记着医生们的话:不许下围墙。

哦,不许下围墙。你们这些孩子,野性未泯的孩子,如果你们不在围墙里面,就只能在围墙上面。你们只能永远处在禁锢之中或边缘之上。

这就是长大的代价。这个丑陋世界的游戏规则。

1 有没有黑色的天使

可可亲手杀死一只乌鸦,把它的羽毛扎进鸟毛披肩里。

现在,她看起来非常可爱:爆炸头,黑色的鸟毛披肩,黑色短裙,黑色靴子。她撑着一把黑色的破伞,盈盈一跳,就走到了精神病院之外的围墙上了。卷毛不安地跟在她后面,担心回去后被关进小黑房。 可可,阳光很美好,你也很美好。你的脸蛋儿新鲜可口,你的身体将会慢慢膨胀成熟;但作为观众,我记得你的身份:快乐地潜逃着的精神病人。

他们俩坐在教堂外边的围墙上,仔细听孩子们唱圣歌。牧师站在围墙下仰望他们:你们为什么不能下来?你们是天使吗?

牧师爬上围墙,和他们一起听孩子们唱圣歌。这个牧师傻得匪夷所思,或者说是天真得匪夷所思,似乎也该被关进精神病院。但实际上他是一个牧师,教孩子们唱圣歌,给人们布道,像图书推销员一样尽心尽力地推广圣书。他是人们灵魂的接引者。

这位理应睿智的接引者拣起可可落下的黑色羽毛,突然问自己:难道世上还有黑色的天使?

牧师,你的天真非常可爱,只是你那种严肃的、严重的身份让我难过。它让你显得滑稽,而不再是可爱。

顺便说说,我相信有黑色的天使,可可就是。

2 路过地球

小悟说医院围墙的外边就是地球。他对可可和卷毛摆出咸蛋超人的气势和表情,说:来吧,我们去地球探险!

于是三个孩子爬上围墙,开始沿着地球边缘的流浪。卷毛和小悟走到医院围墙的尽头便沮丧地打算往回走。

可可举着小破伞,发现医院围墙接着另一片围墙,她继续走下去。真正的梦游才算开始。

他们路过教堂,路过孩子和牧师,路过马戏团和围观的人们,路过桥梁和火车,路过摔下围墙的笨警察,路过民宅和学校,路过大海和灯塔,路过雨天和朦胧的爱情。他们听到孩子的圣歌,收到牧师的圣书,拣到废弃的芭比,弄到警察的手枪,翻到一只死去的手掌。

他们走在围墙上,爬高上低,只管往前赶。镜头仰拍着他们,他们高高在上,无比轻快。我想起了《阿飞正传》的台词: 世界上有种鸟没有脚,生下来就不停地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小悟似乎是为了证明这句话而生的。他和可可、卷毛走散,失足从围墙上摔下来,一脸血污,挥舞着双臂想要再次爬上围墙。

你时刻想要遵守规则,做一个好孩子,即使临死也不肯放弃。正是这种愿望要了你的命。 小悟,你的乖巧就是你的罪行。在这个世界上,越无耻的人越无敌。

可惜你已经听不到我的话了。

3 生命尽头世界末日

卷毛捧着圣书看得入迷:信神者得救,不信者将在世界末日后下地狱。

可可觉得很可笑,因为卷毛所说的那个神是冒牌货,她坚信她的爸爸妈妈才是神。她说:我出生的时候世界才开始,我死的时候就是世界末日。我的爸爸妈妈创造了我,有了我才有这个世界。

她分析得头头是道,如果不是因为二十多年来我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哲学教育,如果不是因为她在电影里是个精神病人,我肯定会死心塌地地认同她、支持她。但是卷毛幷不像我这么容易被说服,为了说服可可,他继续念圣书──世界末日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可可的注意力被这个问题转移了。他们急切地翻阅圣书寻找答案。

卷毛翻到圣书的最后一页,指着这本书的出版日期:19xx年7月10日,惊喜又庆幸地宣布原来世界末日已经过去了。

他们高兴起来,不再争执。

最后,他们沿着围墙走到了陆地的尽头。斜阳被灯塔刺穿,他们已经无路可走。

可可问:你说,地狱是怎么样的?会很冷吗?还是会很热?

卷毛猜应该很热。

这时候他看着太阳,忽然冒出一个伟大的灵感:我用枪射太阳,太阳一爆炸,世界就变成地狱了! 砰,砰,砰……

Nothing happenned.世界一点没变。

可可一边斥责卷毛的低能,一边用枪射太阳。世界一点仍旧没变。

然后她举起枪,对准自己的脑门抠动板机。她下地狱去为卷毛赎罪了。她的爱不是毁了别人,就是毁了自己。

黑色的羽毛满天翻飞。卷毛独自在斜阳下尖叫痛哭。

黑幕,世界末日降临。这场末日没有惊慌,只有隐隐的疼,还有隐隐的希望──梦游着遭遇末日。

《桥》 导演米切尔·德·维特的动画《父与女》情节相当朴实、简洁,画面虽不华丽但极其写意,与整个故事的基调以及女孩的真挚情感非常吻合。简单的画面,并且作品中大量使用毛笔笔触以及绘制线条的感觉,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花哨的镜头转接,只是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安

静故事,我们被温情的故事感动。简单的手风琴伴奏,悠扬的把欢乐或者悲伤全部表现了出来。是导演米切尔·德·维特特有的表现风格,充分的把镜头脚本,配乐和人物动作语言结合,使其简单不失其韵味,即使没有对白也不乏味。

影片镜头使用技巧也是值得称赞的。第一个镜头是对一片云彩的特写,然后转换为一个广角镜头,让女孩和父亲进入镜头。通过镜头的转换让观众知道事情发生的地点,观众也由此被带入到故事中去。为了给观众一个不同的视角,使其并不单调,影片紧跟着使用了一个主镜头,在间歇中转换了视角,给观众一个不同的视角。在剪辑中并插入了转动的车轮等画面,以弥补了主镜头本身的缺陷。为突出主人公,镜头在父女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推进,使观众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父女的动作上,用动作代替了语言,表达了在其中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情感。在父亲上船准备出海时,导演运用了淡出镜头,让父亲在屏幕里渐渐的消失。紧接着使用了“溶”,在一个画面消失的时候另外一个父亲消失在海平面的画面逐步出现,使得镜头切换变得更加柔和。视角也从观众转为小女孩的角度,这个镜头的运用使得这个突兀的转变变得缓慢起来。镜头也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可以很容易的把把观众带入动画的世界里,作用可以超越任何一种真正的语言。

《父与女》讲述了一个女孩对父亲的深深眷恋和执着的等待。由于父亲的离开令她伤心,于是每天女孩都到回家的必经之道上等她的父亲。父亲的离别,女孩的成长,里面的上坡下坡,停车骑车,春夏秋冬…简单的故事情节,不需要任何语言就完全表现在了观众的眼前。故事情节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分化了几个阶段,从女孩的孩童年代到青年阶段,到中年时代,最后是老年时期,每个阶段对父亲的期盼是不同程度的,女孩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女孩孩童时代,她会经常去等父亲回来;而恋爱之后,也就是青年阶段只是把头转过去看了看,没有停下来等待父亲归来;中年时期,女孩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对父亲的感情又增加了,坐在河岸一直眺望着,等待着;老年阶段,骑着自行车都晃晃悠悠的了,仍然坚持来到河岸等父亲归来,最终梦里又回到孩童时代,父亲归来···故事是一个循环,结局怎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内心有一个柔软的处所被这份单纯所感动了。

一般动画角色都是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表现的,而本片中只是运用了动作就达到了想要表现的目的,可见人物动作的表现是多么的到位了。小女孩刚入场时的活泼,动作里充满了孩子的可爱,在河岸跑着,蹦着,追逐着父亲刚走的船;女孩顶着风来到岸边等待父亲时,迎风骑车的左右摇晃的样子,头发和裙子被风吹起的动态,推着自行车上坡时时退时进的动作;下一场中,女孩出现在雨里,明显骑车的动态和在雨里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她用力的瞪着车子,让人可以感觉到道路的泥泞难走;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又可以感觉到她骑车时是轻松欢快的;和爱人一起经过河岸的时候,车速明显是缓慢的,安静,幸福充满的画面;后来几次来到河岸边时,明显的从骑自行车的动作和姿势中就可以感觉到年龄的大小,当身边有人经过时,她晃动着车子往前赶路,往港口走的时候缓慢的动态等都是老人特有的动作。最后一次描写女孩来到河岸,干脆就是推着车子,走走停停的前行,把车子停稳时,一次次的倒下等人物动作的描写充分的表现了女孩的年龄。最终以女孩在梦里奔向父亲的怀抱收尾,女孩又回到了孩童时代。角色的动作完全通过女孩和自行车表现的出来,没有任何的语言加入,是影片吸引人的一大特色。

不到9分钟的短片,没有什么复杂的表现,没有任何多余的对白,就把故事的感动和情感传染给了观众。整个故事的基调以及女孩的真挚感情非常吻合,使空灵

的画面成功的传达了思念的情绪,即使只有手风琴的演奏也没有阻挡住这种情感的外溢。

若无遇无伤,可否不过年华虚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看香港的旧电影,常常在深夜,看那些有小雪花闪的屏幕,听那些用粤语慢慢讲过的对白。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只写电影里面的故事,男人女人,爱恨生死。不刻意选择片子,也不着意牵挂读者,看过写过,便渐渐淡忘了自己的故事。

阿飞正传。太过有名的片子。所有的噱头都已听过,关于无脚鸟,关于四月十六日的下午三时,关于最后的梁朝伟的长镜头。故事推进,似乎只是在等待了它们一一出现。可是,电影毕竟并非所有这些细节的拼盘,声色光影讲述的是一个并非笔墨可以描绘的世界。

男人。

张国荣真是风华绝代。

似乎从一初始就错过了他最风靡的年代,而等了几乎二十年后,才开始慢慢欣赏。他的面容是引人的,常常无情,却又有孩子般的无辜。正是这样的神气让女人们奋不顾身地自愿来投,也让人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忍苛责了他。

而刘德华,则是中规中矩的好看,放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没人否认了这是个帅哥。

他正是每天早上中环站地铁一开门涌出的人群中的一员,黑色西装整齐,勤勉肯干,一步步向上。 那么张呢,也许是兰桂坊那些闪了妖媚灯光的酒吧中的一间,琥珀般液体流转,音乐响起,无问明天。 港人大多如刘德华,坚韧着,相信努力打拼,小康富足才是正路。无论是九十年代初的动荡,是回归前后的迷茫,是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都是咬咬牙即可挺的过去的。付出总会有回报,生活总无神话。 可是,他们又这样爱了张国荣。四月的金光大道的纪念墙上,写满了思念的语句。那一夜,无论是明珠台还是翡翠,转到哪里都是他的面孔,他的歌声,他的影像。看他九几年的复出演唱会,缀了金色的衣服闪烁耀目,举手投足,才明白了什么叫做天皇巨星。他的成功,他的沉寂,他的复出,他的陨落,以及他无暇的面容。都是一个传说,附带纪录了一代人的记忆,以及最初那些狂妄的,华美的,遥远的梦想。 每日看了时钟的女孩,若无这一劫,一遇,一伤,是否也是华年虚设。

女人。

两个女人,她们唯一的联系就是被同一个男人抛弃过。

若都是输家,还有什么好争呢。其实,从爱上了那个男人的初始,就已经是败了,却还要强撑了一口气,想证明了什么。

张曼玉与刘嘉玲,从那时侯起,就那样的不同。安静的楼下女孩,和吵闹的歌舞女郎。十几年后,她的安静升级成了内敛的高贵气质,而她的艳俗修炼成了雍容的大家气概,仿佛是羽化新生。只有岁月有此伟力,等过了无数年月之后,我是否也能被雕着成期待的模样,想起今日一切,都不过一笑而过,不再计较不再迷惑。

只是,如今的她们,是否却怀念了当年的年少无知。

借口。

养母扔给张国荣文件,说好,现在我告诉你你的生母。这不过是你这些年来自甘堕落的借口,现在,我看你再来用什么借口。

其实人们都是靠了借口在生存,比如说我在恋爱,我失恋了,我以前受过打击所以不再相信,我以前

失望过所以不在期望,因为我爱的人不相同爱我所以我这样难过迷茫。这些借口的屏障掩盖了脆弱和不堪,说借口出口的人也许并非不清楚这不过是条逃遁生活的小路,却依旧选择让自己好过些,正如同生活撒一个娇。

可是,我们在等待谁来批准,谁来原谅,谁来宽恕呢。所有逃避的事物不会自行消失,所有绕行的决定不能真的不面对,大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暂时掩耳盗铃。若心如明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徒然无望,什么两败俱伤,还是去选了吧。借口口的功用永远都只是掩盖,而非解决。

承担,是否才是成年人该做。

离开。

若不死,阿飞下一个会爱上谁。

是谁有关系么。他真的爱么,否则,又何谈爱谁更多。

可是,他却也是记得的。

其实每个女孩,都有可能成为那最后一个,离开放弃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只是一不小心就放了手,然后就无从追回了。

没有谁真的离不开谁,张曼玉冷冷对刘嘉玲说,你看,现在哭的是你,我早就好了。

原来再深的伤痕也有愈合的那一天。而从绝望中重生,是否才可以变得强,变得什么都不怕。

《绝望主妇》第二季的最后一级,旁白平静地说,如果可以,我该不该告诉他们之后发生的事情,那些将至的悲伤与背叛。

若可以,我们又有没有胆量听这样的告诫呢?

也许年轻岁月的这些苦乐纠缠,都是记忆中的永恒存留。

而向往了飞翔的阿飞,就这样如愿地留在了这个任性的时代。

故事结束,问问自己,关于自己的故事,也真的不记得了。看梁朝伟优雅缓慢地穿衣,收拾东西。慢慢期待了新的,将来的故事。

你看王家卫的电影别找故事 这是最关键的 你就盯着演员的脸走 从头到尾 然后看他做了多少种表情 说了多少句话 什么时候哭 什么时候笑 只要你能感觉到了演员在剧中的心理状态 你就理解他了 在这方面做得最清楚的是重庆森林(因为性格太明亮) 情绪最强烈的是《春光乍泄》(我初一的时候因为看了这片入戏太深受伤害了)最优雅最含蓄最成熟最技术的是《花样年华》 最复杂最宏大的是东邪西毒 堕落天使最实验 2046最精致但最压抑 其实旺角卡门才是香港黑帮片的巅峰(和他同年出品的吴宇森的周润发演的第一次飞鸽子的内片简直是垃圾) 蓝莓之夜我只看过一次记不清了但照王家卫的解释“他是关于两个吻的故事”

《阿飞正传》你要看出来张国荣对待别人的狠 决绝与他真实内心的脆弱

阿飞是很爱她养母的,但她是个极度任性的孩子。他对他养母表达爱的方式是很激烈的,撒娇式的,甚至是强权的占有式的。比如说他维护养母养去打那小白脸儿,是不想这个女人受伤害,但同时也剥夺了她享受爱的权利,这又是很自私很霸道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恰恰正是他去表达爱的方式。 而那个寻找生母的理由,一方面是让他可以肆无忌惮的表现这张霸权的爱的一个出口,另一方面也是滋生了这种爱,是这个借口让他可以变成他想变成的这种人,也就是今天的阿飞。

阿飞对女人的爱延续了任性。她对每一个女人都是有爱的,包括刘嘉玲的露露。因为一个极度自我的人不会去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的。所以他会用千方百计的手段去争取。比如由一分钟的朋友变成每

天都见面的情人。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阿飞是一个很了解女人的心和自己需要的人,所以对不同的女人会采取不同的求爱手段,时间花的多的自然更珍惜一点。所以我们觉得阿飞临死时会想起张曼玉,这个不是因为张是他最爱的女人,而是因为刘德华正好提起。其实他每个女人都爱,只不过他没有自信,所以不去承担她们的爱。阿飞在真爱的面前是很恐惧的。他拒绝她们,其实是在否定自己。他清楚自己是个没有承担能力的人,他太了解自己的弱点,太担心自己。所以他不断去追求其他女人的爱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只有这样他才会觉得自己不那么一无是处,不那么废物。人类内心的恐惧是可以用别人的爱来填满的,这是一种佛洛依德式的抵消的心理力量。

我开始会很不理解导演为什么要安排阿飞这样的死法,而没有选择自杀那个结局。一方面是因为阿飞在当时那个心理状态是不会自杀的,人鄙视自己到极点的时候是不把自己当人,比如醉倒街头,内心是痛苦到无知无觉。而自杀的人往往是太过疼痛。于是导演选择他死于仇杀,给了他一个痛快,(实际上我觉得是很仁慈的)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从这种精神状态里振作起来,你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振作起来,所以死——是麻木的终结。他麻木别人的疼痛,也麻木自己的疼痛,他麻木自己的死,同样也麻木自己的死。这就是无脚鸟的命运。

还有一个心理特征我们必须要知道就是阿飞这样的人本身是很有才的,但是他极其懒惰,以至于刻意的荒废与闲置自己。他的要求永远是要么最好,要么最坏,反正我绝对不能平庸。但是这种心态的很多人都成不了最好的人,因为他们太害怕吃苦,受伤害,经不起挫折,不承担,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便选择逃避。所以一些天才就次变成了废材,可是他们有过于看重自己,内心深处是不相信自己就是废材的,所以没有成功感会导致对自己的更加严重的鄙视。这个世界上你谁都可以恨,但是你就是不能恨你自己。你改变不了别人,因为人家与你无关,可是你也改变不了自己,因为你基本上无法改变。

最后,阿飞没让他的生母见到自己是一种报复,其实生母是谁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就算见了他也不会轻易的把自己交出去,去当有钱人家的大少。只是,这长久以来都是跟养母作对的唯一借口,所以终于争取到了他一定会去的。 在我看来阿飞走到他们家的门前,敲了他们家的们,让他的生母知道他就在门口,他的目的便已经达到了。我们假设如果母女相认,他回去了,母亲很好很爱他,那么他不久之后又会以“你当初为什么抛弃我”为由来折磨他的生母。这是阿飞的性格,他的命运,他改变不了的。

小时候第一次看阿飞正传被他的死给震住了,整整三天都陷入那种情绪中不能解脱,后来更有半个月阴魂不散之感。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今天才知道,这是深度抑郁的人的麻木带给我的恐惧。你真的不能否定你自己,你拥有的就只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不爱他,就不会有人爱你。你不珍惜你自己,慢慢地也就没有人会珍惜你。苏丽珍可以习惯没有你的生活,露露也可以,你的生母可以不要你,养母也可以。谁都可以放弃你,但就是你自己不能。你办不到,你没办法,你逃不掉。所以无脚鸟的结局就是落地,那一次,就是他的死亡。

哎呀,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希望有人能把我这狗屁不通的文章读下去,最后还能感觉出来点什么。因为喜欢王家卫的人都带着这样一种情绪。阿飞其实一点都不好,他是个悲剧,是个不该被歌颂被赞美被欣赏的人物,但是我们为什么那么爱他,是因为在他身上我们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被我们爱不是因为他伟大,而是因为他真实。可如果被我们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就会变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我觉得每个人心底都不愿放弃自己的,所以我们真的应该用心的,用力的好好活着。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就先去学着爱别人,哪怕很虚伪,哪怕很刻意的对别人好,从偶尔到经常的牺牲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有那么一天有一种力量把你解救出来。

还有一点,我觉得其实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描绘出来的,可以变得清晰,可以见到,但是你要花时间去经历痛苦,然后反省自己,心理分析 会有一天变好的

剥离主线解读《阿飞正传》

《阿飞正传》是王家卫执导的第二部影片,可是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后来一直备受瞩目的王家卫风格。破碎的镜头语言、沉默的空气、穿插独白牵动情节 ——的确,正如某些影评人说的一样,王家卫“做”电影的痕迹太重。不过这种“做”却有着一些不同的东西,那就是王家卫式的自我、自恋和自我封闭,同时散发出一种颓废和忧伤的迷人气质。

《阿飞正传》成为经典,并非象某位朋友所写是因为“单纯”,而是因为深刻。别忘了《阿飞正传》原本是打算拍续集的,片尾的周幕云那一段正是下一部故事的开始,只是我们不太清楚王家卫想要讲什么了。但是至少我们感受的到,周幕云将是下一部《阿飞正传》的男主角,并且可以联想的到周幕云并非独立的周幕云,必然和旭仔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许就是王家卫试图主要表达的东西。

1、旭仔与华仔的对比

刘德华饰演的警察应该说是与张国荣饰演的旭仔完全相反的一个人,王家卫似乎有意用华仔与旭仔的对比来加深观众对于旭仔“阿飞”特征的印象,所以干脆最后让华仔陪伴旭仔最后一段人生来完结“阿飞”的生命:

旭仔生活颓废奢侈、心里充满怨恨和刻薄;华仔却出身贫穷、生活积极努力。

旭仔自私、滥情;而华仔善良并且痴情,这在唐人街旅店的那一段可以看的出来,他还爱着苏丽珍。

旭仔是一个虚无主义者,这在他来到菲律宾寻找生母而绝望离开后显得更加明显;而华仔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以在母亲去世后,他去跑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说实话,这部片里的刘德华彻底的一个配角,完全没有本色表演,演技都略显僵硬和呆滞,或者正是这种呆板的现实主义色彩使得旭仔所携带的颓废气质更显得华丽和光彩...

2、旭仔与周幕云的对比

旭仔是骨子里的自恋和颓废,所以他可以很投入的一个人对着镜子跳舞,他可以穿着体恤和衣着鲜亮的女友行街;而周幕云却习惯在低矮的阁楼上在天黑的时候对着镜子很认真的整理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打扮的鲜亮,充满期待去寻找夜的放纵...

所以旭仔与周幕云最大的相同都是颓废和放纵,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骨子里的,一个是外在的。 如果说这两种阿飞本质上的区别,那也就是一个是颓废,一个是放纵,但你似乎又很难分清谁的颓废多些,谁的放纵多些。

3、关于时间

王家卫的电影充斥的时间感具有一种独特的气息,影片往往恍惚迷离让我们失去方向和时间,这是总会出现一个有关时间的信号在提示我们影片的进行时,“做”的痕迹的确很浓,但不可否认,这种“做”显得很有看头。

4、关于影片的结尾

有的影片说刘德华和张学友在影片中都被所爱的女子拒绝,其实不是。王家卫剪掉结尾就是给你更多猜测的可能性...

关于华仔和苏丽珍,我猜想的结尾他们会再相遇,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小细节,无人的夜里,那个公用电话厅忽然响起来,你认为那个电话是打给谁的呢?

至于张学友和粱凤英的结局,实在缺少猜测的依据,不过应该是满悲情的...

5、关于没有脚的鸟

这段王家卫自以为美妙的语言其实并不感人。旭仔临终前对华仔讲这段话被打断了,在华仔面前,这段话显得矫情并且滑稽。

事实上,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Days of being wild》,有翻译为“漂在天空的日子”倒是很切合“没有脚的鸟”的寓言。

这是一个自恋的时代

很久不看王家卫了,因为张国荣的离去,把阿飞正传找出来重看。散漫地,只看片段。发现以前不大注意的细节,在那么早的时候,张曼玉,就叫做“苏丽珍” 了。王家卫的片子,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牵系。阿飞正传里倔强单纯的苏丽珍,后来穿上旗袍,在花样年华里,依然是受伤害的,虽然伤感里,少了青春的迷惘,多了含蓄的幽雅。旺角卡门里任贤齐的台词,到重庆森林,才成为经典。花样年华里梁朝伟躲起来写东西的那个房间,门牌号码是拍拍停停许久的“2046”。有时候想,王家卫的生命里,是不是有一个像苏丽珍那样的女人,留下过深深的痕迹。或者,只是他的习惯。像苏童笔下的人物,名字总是带着ong的尾音,而安妮的故事里,“林”是永远的男主角。

想,那样的习惯,是有一点自恋的。固执地,反复描写着,自己深爱的事物,也许,是潜意识里对自己的肯定和偏爱吧。

因为这个世界,其实已经是自恋的了。这个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光怪陆离的社会里,有谁会认真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呢?有谁真正懂得阿飞关于飞翔的梦想呢?

不如自恋。自己诉说,自己倾听,内心的疼痛和爱恨的影子。

最配角《阿飞正传》

梁朝伟在《阿飞正传》里只出现了一个镜头,但这个镜头,成为他演员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影片最后一幕梁朝伟以在《2046》中梳头的赌徒形象出场而结束全片,在当年曾引起极大争论,王家卫说当时只是觉得有意思才将这个镜头放进去,感觉有点像心血来潮。王家卫没有拍《阿飞正传》续集,梁朝伟在《阿飞正传》中的最后出场却成为他影帝之路的开始。《阿飞正传》的特殊意义常常被人提出来,张国荣成为无脚鸟停落的寓言一语成谶,却斗转星移似得的在梁朝伟的身上延续下去。这个只有五分钟的配角镜头,后来延伸为两部影片,并让梁朝伟碰回一个国际影帝的大奖。

整个电影透露着的有落寞,有挣扎,在生活中迷茫,但又在追寻着自我。借助出色的美术设

计和极具风格的摄影,切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观众时刻能清晰的感受环境气氛的变幻和角色带来的激(和谐)情。

不得不佩服王家卫独特的驾驭演员的能力,没有繁琐故事情节的桎梏,凭着对演员本色的发掘,成就了这样一部经典的片子。虽然当年的票房不甚理想,但却赢得荣誉无限,直至今天,不因时间而逊色。

更多相关推荐:
影评《北京遇上西雅图》

本纪录片记录了一个二奶从飞机落地到月子中心分娩的主要过程,并且对于关键节点的把握比较清晰,完全能够作为下一阶段中国孕妇(包括大奶二奶三奶乃至N奶)赴美产子的攻略性教材。下面,我把这份教材的关键点提炼一下,对于遗…

运转手之恋 影评

《运转手之恋》影评在港台电影赏析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运转手之恋》这部电影。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在台湾,运转手就是手握方向盘即计程车司机的意思。看电影的期间是伴随着一阵阵的笑声度过的,这部电影真的看得很开心。…

沉默的羔羊影评2

沉默的羔羊TheSilenceoftheLambs(1991)联邦调查局见习特工克拉丽丝受命调查一名专门杀害女性并剥去其皮肤的变态狂魔,为此她不得不求助于关押在监狱中的变态杀手同时也是精神分析专家的利克特。克拉…

功夫影评

电影《功夫》欣赏《功夫》这部影片一经上映就打破中国华语电影的票房记录,在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拿到了共六项奖项的提名,而且还拿到了年度最佳电影这个分量如此重的奖项。为什么这部影片能有如此大的影响…

影评

《初恋这件小事》影评社会在进步,看看电影已经是我们每个人放松的一种方式。父母小时候去电影院看个电影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与他们相比,我们很是幸运,我们可以从各种渠道欣赏电影,美国大片纵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可我却比较喜…

功夫熊猫1500字英文影评

Uglinessandbeauty,agitationandcalmnessThefilmofKungFuPanda,recordingtheprocessofthepanda,namedPo,whoisthe…

电影影评

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今天是我第一次看这类型的电影没有泪流满面(因为今天是在教室里,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滚儿,仰着头过了一会儿才把眼泪给硬逼了回去),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我更喜欢电影里面的人和事,这部电影既让…

影视评论范文2篇

美丽的故事浅淡我的父亲母亲之美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讲述的是发生在北方农村的一个故事母亲招娣当年曾是一位善良漂亮的农家姑娘后来父亲高中毕业被派来村里教书二人相互倾暮遂发生爱情几经周折二人走到一起并相濡以沫深爱一生直到...

影评写作

影评的特征1突出审美判断重视画面语言2文章的主体是评3逻辑思维美学思维写作的基本要求1紧扣作品与评论你的影评一定要以影视作品为依据从作品出发评论内容一定要是电影中提供的而非报刊故事中找来的展开评论时中心明确说理...

影评范文

影评例题看纪录片沙与海写不少与1200字影评陕西科技大学广播电视编导考试真题20xx年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传播方向复试考题影片神探题目1写一篇剧情2写影评20xx年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

北电影评范文

北电影评范文1考察要点首先影片分析考察的是学生地写作能力基本要求是文字通顺无错别字并具有较高地写作技巧其次是考察考生对于影片某些特殊地处理手法地理解如张艺谋影片lt我地父亲母亲中地黑白彩色两种色调地运用再如秋菊...

《20xx》影评观后感

让人不得不相信的世界末日20xx影评电影简介电影原名20xx中文译名20xx导演罗兰艾默里奇RolandEmmerich主演约翰库萨克JohnCusack桑迪牛顿ThandieNewton伍迪哈里森WoodyH...

影评(8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