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时间:2024.3.27

可爱的企鹅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第三单元?加减法8和9以内的加减法?的第1课时的内容,通过前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9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利用?可爱的企鹅?这一学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

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一体机.投影仪等,对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对猜谜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学生有较好的听课习惯,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

本节课由谜语引入,一开始就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并且用小朋友们喜欢的小动物企鹅贯穿整堂课,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整节课都体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帮助?小企鹅?解决问题,充

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本节课比较重视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节课让学生观察图,根据所看到的两个信息进行提问,解决问题,交流想法,评价表现,这些都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3.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开放练习两部分。基本练习是1.2.3题,注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开放练习是4.5两题,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以及思维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二篇:红梅小学三(2)班下期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1)


红梅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三(2)班语文教案

科任教师:彭安国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燕子》 《古诗两首》 《荷花》《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 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 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教学课时安排:

《燕子》 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 2课时 《珍珠泉》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1 燕子

教学目标:

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 1

力和思象力。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3、 学生回答并书空课题。

4、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5、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6、学生谈感受。

二、自学课文。

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教师出示燕子剪影)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2

2、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3、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读文回答。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

7、学生读文。

8、学生勾画相关词语。

9、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10、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11、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 "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2、学生思考回答。

13、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4、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学生观察图画。

5.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6、学生回答。

7、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8、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3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10、学生组织句子。

1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课文描写的妙处。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 学生回答。

( )草______________

( )叶______________

( )花______________

12、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8、学生读文。

五、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学生表演、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2、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3、学生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

4、学生轮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三、练习复述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 4

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3.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飞得美?

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5.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3.指导朗读:这两节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同学们以燕子的身份复述这篇课文。

4、学生观察图画。

生读文回答。

5、 学生联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6、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赏析句子。

7、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8、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练习复述。

板书设计:

燕子

燕子 春天

羽毛 细雨

翅膀 微风

尾巴 柔柳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刀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景,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 5

向往和热爱的情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没有逐字逐句教学生诗句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诗意大略,以赏析的角度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指名学生背诵。

二、学习《咏柳》,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 学生认读诗歌《咏柳》。

6、 指名学生读。

7、学生读注释,同桌互相交流。

8、小组互相交流。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6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学生朗读古诗。

2、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播。

3、学生练读、指读、与教师做相应练习。

四、背诵 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

二、学习《春日》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

6、指名学生读。

7、读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8、 小组讨论交流。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7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4、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练读、指名读,并与教师完成口头练习。

四、背诵古诗。

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会背了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背诵解释诗意。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学生认读生字。

4、学生识记字形。

5、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

6、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咏柳 春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 胜日寻芳似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 等闲识得东风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反思:

1 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2 《咏柳》从剪,裁入手,学习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 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 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8

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3 荷花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教师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莲湖公园,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诵古诗。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多媒体课件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同学们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

2、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 9

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 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看图。

4、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学习第二节

1. 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3、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

4、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三、识字、写字

10

1、出示字卡“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蜻蜓”

2、学生认读生字。

3、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 “佛”的第四笔。、

4、学生观察字形。

5、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形状

看荷花 自己变做了荷花

姿态

教学反思: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为此,第一课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读文、学生字。而是通过观察图画,读文体会。在读中自悟。抓住第二段让学生多读,反复读。体会用词之巧妙。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本想用课件比图效果要好些。可是怕麻烦没有用课件。相信用课件,学生观看录像后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美。

4 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2、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优美,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点拨指导。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各地名泉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导入:

11

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吗?请说说你印象中的泉水?(指名)板书:泉

2、课件出示:资料袋中的三大泉的图片(配乐)

3、教师引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珍珠泉走走!(补充课题:珍珠)

4、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回忆。

5、 学生观察图片。

6、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珍珠泉?(指名猜测,由此引水泡。)

2、课文的哪小节写了“水泡”?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2、交流(指名畅谈)。随机出示讲解以下句子:

(1)出示“最有趣的?水泡了。”这个句子和图片。①说说你认为这句话写的成功之处在哪? ②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状色泽动作声音

饱满晶亮冒一嘟噜

③课件随机演示声音,形状,色泽,动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受。

④拓展练习:你还想说这是怎样的水泡?填空:()的水泡

⑤通过朗读表示可爱的,喜欢的语气。

(2)出示“有时候?多像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①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美感。

②指名朗读。评议。

③解“筛”(配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为什么用这个“筛”字。

3、学生边读边勾画优美词句。

4、学生交流。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引入:珍珠泉的水泡美(板画水泡)那水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读。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清深绿

3、齐读描写珍珠泉的水的特点的句子(带图片)

4、练习说话,出示句式:

水是那样清,清得()。

水是那样绿,绿得()。

水是那样深,深得()。

任选其中一句说一说。

5、学生自由读。

6、学生回答问题。

7、学生齐读句子。

8、学生练习说话。

五、赞泉。

1、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珍珠泉。

2、根据学生问答思考:珍珠泉到底在哪?

3、现场进行GOOGLE进行搜索(根据作者名:吴然)

4、另外补充吴然的两件作品《一碗水》和《歌溪》。

5、学生各抒己见。

6、学生诵读、自学。

12

板书设计:

4、珍珠泉

泉水 绿

水泡 有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绿、清和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珍珠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发现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这一独特之处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把趣味读出来。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其它段落,感受珍珠泉的清与深及绿的特点,同时相机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文中珍珠泉的美, 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美丽的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3、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教学可从本组几篇课文导入,由课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乡的植物、动物、风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习作:这次习作安排的是写家乡景物,教学时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学生想写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学生写的时候,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注意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完成作文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办一期以“家乡的景物”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我的发现: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每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共有10个词语: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词语,结合查字典或同学讨论,读懂词语的意思,然后按泡泡中的提示去思考,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

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日积月累的内容有两项:一是“我会填”,以填空的方式,学习量词,二是“读读背背”,读背四字词语。目的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教学“我会填”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填一填。如果填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短语说说句子,互相讨论一下哪个填得正确,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其他量词填写,如,一束(道)金光,看看是否准确。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13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一( )歌曲 一( )微风

一( )羽毛 一( )清泉

一( )翅膀 一( )金光

一( )画面 一( )珍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学生明确听、说要求。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介绍的同学要介绍的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的同学还可以补充、提问。

四人小组介绍交流。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同学们,刚才在小组内我们已经交流过了,现在我们请小组推选小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听、说的要求还是跟刚才一样。 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五、布置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都是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第15页习作要求,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注意事项等。 学生明确要求。

三、例文赏析 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范文,引导学生赏析。 学生赏析。

四、自主习作

14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5、 学生读词语。

6、 学生思考词语中的规律。

7、 学生互相交流。

8、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有类似规律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1、完成我会填。

2、完成“读读背背”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1、学生自读导语。

2、学生自读课外文章。

3、采摘好词佳句。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教材第一组课文编入了一组描写家乡景物的文章,紧扣第一单元主题,在语文园地一中编入了以《介绍家乡景物》为主题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和作文训练。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以介绍家乡景物为交际内容,紧扣学生生活实际。课前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布置 15

学生观察了一处身边的景物。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开课时我以一位旅游公司的同学要求老师推荐几名优秀小导游代表宜昌市参加省优秀小导游竞赛,就以“介绍家乡的一处景物”为题在全班展开选拔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为了让本次口语交际课与作文教学衔接,让学生有好的介绍效果,在激发学生的热情后我出示了五条介绍要求:1、这处景物在什么地方? 2、介绍出景物的 特点。3、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4、表达出热爱家乡的感情。5、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要求提出后,教室里举手要求表达的学生并没有如我预期的哪样纷纷举手,而是一片沉默。看到学生有困难,我又提示学生可将景点里自己想介绍的具体景物列成提纲以便介绍。学生们都去思索提纲,好半天没想好的样子。一节课在沉闷与学生的思索中用去了一大半时间。此后匆匆的分小组交流、派代表介绍,草草收场。 课后与组内教师反思失败的原因一是过分重视与作文衔接,忽视了口语交际的课型特点。忽视了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区别。二是一口气提出了作文的五点要求,忽视了学生年段特点,要求学生出口成章,拔高了口语交际的要求。老师贪多求全,反而挡住了学生的交际欲望,学生由于无法同时满足种种要求望而怯步。三年级以段的教学为住,这一思想同样运用贯穿于口语交际教学之中,学生能说一段话,能针对五项要求在一段话中体现一项即是很大的了不起。 这节失败的口语交际课提示我们,教师应时刻将学生年段特点放在心中,提出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要求。将教材中的种种要求想出具体的办法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生硬的出示成对学生的要求。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在创设宽松交际氛围同时,更要提供给学生具体的说话材料,即让学生有具体的说话内容,知道按怎样的顺序说,有哪些具体的词汇和方式(如拟人、比喻、数字说明等)去说清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一步一步为学生搭建一个宽松、自由、有话可说、知道如何说的交际平台。在扎实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翠鸟》 《燕子专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 16

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 等学习活动。

教学课时安排:

《翠鸟》 2课时 《燕子专列》 2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课时 《路旁的橡树》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5 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 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板书设计:

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17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激趣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从鸟的名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回答问题。

5、学生听老师做介绍。

6、学生提问。

二、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毛的部分呢?(先总说,再分说头部、背部、腹部)

4、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5、学生序数。

6、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

三、抓住特点

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点。

2.指名按顺序说说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

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的特点。(小巧玲珑、颜色鲜艳)

4.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①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翠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③观察CAI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5.学生看CAI课件中的彩色翠鸟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翠鸟的外形。

6、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

7、学生口述翠鸟外形特点。

8、学生叙述。

9、学生听老师做介绍。

10、学生看图做介绍,进行语言训练。

五、欣赏总结

1.课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赏、朗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 18

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①学生分小组练习有感情朗读。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③师配乐有感情朗诵。

④学生进行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

4、学生讨论、欣赏。

5、学生思考讨论。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些活动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翠鸟活动的特点。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4、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19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朗读第1 ——3 自然段

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3、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

4、学生概括已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5、学生理解词语。

6、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4、学生讨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1、学生识记生字。

3、学生观察字形。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

6、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练写。

教学反思:

《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贴”、“一眨眼”、“注视”、“蹬”、“叼”、“刹那间”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渗透爱护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利用课件设计了让学生根据预习所得给翠鸟上色和模仿课文介绍插图中翠鸟的外形的教学环节。这样做一是可以

20

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外形描写这部分,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翠鸟的机灵、敏捷读出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鱼儿跑走了”等语句鼓励学生再练读。同学们通过练读,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再进行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爱心是人天生应该具备的,学生心中更是充满了爱。本组的主题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课文结束时,我故意问学生:“这么可爱的翠鸟你想不想拥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想”“怎么不喜欢?”“不是,是因为太爱,不能让它失去自由。”还有的同学提到了倡议大家关爱小鸟,为无处觅食的小鸟送一把米的活动。多好的孩子,关爱小动物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课外资料:

翠鸟:许多人都认为,翠鸟是生活在河流沿岸的淡水鸟类。其实,翠鸟的家族成员众多。有些翠鸟就是在海边生活的。束带翠鸟和斑点翠鸟就是典型的海鸟。束带翠鸟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沿岸地区。束带翠鸟经常生活在岸边的灌木丛和树顶上。束带翠鸟的菜谱很丰富,鲑鱼、虾和蟹都是它的美味佳肴。束带翠鸟在捕猎之前总是在水面上不停地盘旋,寻找水下的猎物。一旦找到猎物,它就会悄无声息迅速地潜下水去,抓住猎物。束带翠鸟是迁徙性的候鸟。每年八月,它们开始迁徙。四、五月份的时候再返回故乡。束带翠鸟栖息在海岸边的地洞里。地洞一般深达2.4米。地下洞穴是雌鸟和雄鸟共同挖掘的。一切准备就绪后,雌鸟产下的卵大约有5到7枚,刚好放在洞穴底部。经过23天左右的时间,小翠鸟就可以出世了。斑点翠鸟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区。雄鸟的全身以黑色为主。脖子上有一圈宽宽的白色羽毛。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翅膀的下侧也是白色的。雌鸟的颜色与雄鸟十分相似。只是雌鸟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而只是胸前的一撮白毛。雌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斑点翠鸟也有挖洞产卵的习性。不过,它们的地洞没有束带翠鸟那么深。斑点翠鸟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厘米深。隧道的顶端就是雌鸟的产房。斑点翠鸟一窝可以产下2到6枚卵。孵卵和喂养幼鸟的工作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成。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师准备:

21

准备相关图片、音乐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

板书设计:

政府 呼吁、专列运送

燕子专列

市民 抢救 站台送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条重要新闻,你们听(放录音)“听众朋友们,瑞士广播电台向大家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成千上万的燕子生命垂危,大家快快行动起来,救救燕子!”

2、可爱的小燕子们到底遇到了什么灾难?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22页,齐读标题《燕子专列》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

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内订正、检查课文朗读。

三、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指名认读生字。强调“殊、骤”的正确读音。 2、学生认读生字。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5、学生交流。

四、品读

1、字词我们都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我们也都了解了。下面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2、学生读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

4、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解决提出问题。)

预设问题:

(1)字词的理解:启程、特殊、跋涉、濒临、呼吁、料峭

(2)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质疑、探究。

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

(1)什么是专列?燕子专列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哪些专列? (1)学生回答。

(2)为拯救燕子?瑞士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引导学生从政府决定用专列运送燕子,呼吁人们去寻找燕子两个方面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瑞士政府关心保护燕子。

(3)为拯救燕子,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22

(引导学生从人们专程去站台送燕子、冒着严寒去寻找燕子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纷纷、冒着、顶着、踏着)、重点句子体会普通市民对燕子的关爱。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7、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1、 学生认读生字词。

2、 学生朗读课文。

二、争当“最佳小记者” 现在我们评选出最佳小记者,谁的新闻报道得具体、准确,情感动人,就能获得冠军。(每小组推荐一名,可参考老师的提示) 学生小组交流,小组再推荐,全班交流。

板书:时间——地点——谁——遇到了什么事——哪些新闻煤体——播报了什么行动——人们怎样行动的——最后结果怎样)

三、拓展训练

1、同学们,你们看,“燕子专列”开过来了,(放课件)你们听,唧唧喳喳的小燕子们在说什么呢?

2、学生自由想象回答,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教育。

3、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4、学生课堂组织语言,课后完成写作。

(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

四、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观察字形,临写。

5、学生练写。

教学反思:

上了《燕子专列》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这篇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新词很多,如“启程、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呼吁、料峭、皑皑白雪”等。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时,不是将词典中的解释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通过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的联系理解词义。比如对“呼吁”的理解,“呼吁”这个官方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果老师直接把词义告诉学生,学生一下子不好掌握。我是这样设计的:什么是“呼吁”?请你替政府来向大家呼吁一下。通过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词义,还学到了呼吁的基本要领,真是一举两得。又如“纷纷”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闭上眼想一想,你仿佛看见了哪些人出来找 23

燕子了?生:有学校里的老师带着自己的学生们出来找燕子。“农民伯伯、工人叔叔、警察叔叔也冒着大雪出来找燕子了。”“连老爷爷老奶奶也拄者拐杖来了。”??那他们又到哪里去找了?“他们来到了山顶上、小河边、森林里去找燕子。”“他们连树枝上也找过了。”“他们连石头缝里也不放过。”??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纷纷”、“四处”等词地意思,又能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燕子博大的关爱以及他们大无畏的高尚品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写训练。在教学最后一段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列车开动了,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地叫着,它在说些什么?你能代表燕子向帮助过它们的人,说说感激的话吗?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发言,拓展思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睦相处。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个写话训练: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想对可爱的贝蒂说些什么?并写下来。面对善良可爱的贝蒂,有谁不想夸夸她,这时让学生畅所欲言,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也是诱发学生天生的爱的情感的最佳时机。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对于我,作曲是一种灵魂的表白。”音乐,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它们共同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动孩子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中就会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这是我要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美、美的语文教学

课外资料:

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xx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xx年9月与我国建交。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 24

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故事导入。

2、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 2、学生齐读课题。

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3、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

4、学生观看画面。

二、自读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得把课文读通,把文中的字词读准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很认真,下面老师出示词语,请大家读出来。 2、学生齐读词语。

4、出示字词,指名学生朗读,开火车赛读。(注意:斧、造、栋、柴、洪、裸露等读音。)

5、学生读词语。

6、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呢? 4、指名逐段朗读,并说说读后收获。

7、课文围绕小村庄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5、学生复述课文。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村庄遭遇凶猛的洪水?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当时的情况怎样?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2、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3、从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厉害?用“——”画出来。(同时向学生展示下大雨的画面。)“大雨没喘气”看到这几个字,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 一幅画面? 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5、指导朗读:读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气势。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在暴雨中,小村庄的命运如何呢? 4、学生在文中找出答案。

7、什么原因导致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这样的命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

3、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4、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说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1、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2、谁来给我们说说他找到的答案?

3、学生回答问题。

4、山上的树木被人们用来做了什么?人们在砍伐树木做家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两个“谁”通过动词“拎”你们能体会出人们的这种心态吗?

5、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6、随着山上树木的不断减少,山坡有了怎样的变化?(观看树木不断减少,土地不断裸露的动画)结合画面理解“裸露”的意思。

7、学生读文找出答案并观看动画。

8、“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什么在不断减少?什么在不断扩大?通过词语“不断”和这句话后边的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9、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妈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的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资源。有的是非可再生的,比如煤炭,比如森林资源,靠着砍伐树木,村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还算过的不错,但前一节课我们也知道了小村庄的下场,同学们,当这些村民们高举斧头对着树木砍伐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过小村庄的 未来呢?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10、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靠着斧头,不停的砍树,斧头在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凶猛的洪水,让小村庄变成什么样了呢?

2、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洪水过后,什么都没有了”。对于小村庄的毁灭性灾难,课文只用了这一句话就一笔带过,同学们,能发挥你们的想象,将洪水到来时的情景向我们详细的描述出来吗?

4、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文和画面理解。

5、一场大雨,美丽的小村庄不复存在,播放两幅对比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心情怎样?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女生读第一自然段(愉快),男生读第六自然段(沉痛)

7、男女生带着感情分段朗读。

8、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我们的心情格外沉痛,如果村民们早点警醒,亡羊补牢,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同学们,让我们回到悲剧发生前,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了解到了这个小村庄滥砍滥伐树木的行为,现在你准备怎样劝阻村民,并帮助他们使悲剧不再上演呢。 26

9、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答案可以是论文总结形式,可以是表演形式,可以是故事叙述形式。

四、拓展延伸

1、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小报。

3.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4、学生练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山谷中那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尽管树木利用低效,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无法批判小村庄居民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无知.我想,即使小村庄的居民能自觉爱护环境,保护树木,今天这个小村庄也将不复存在了.君不见多少大树进城了,开山掘矿了.靠山吃山,靠山吃山,离开了山,离开了水,人将怎么生存呢 有谁来过问呢草原上的牧民只能放牧,不能强求他们去认识几代以后草原沙漠化的危害;平原的农民只能种田,不能强求他们去过问几代后土壤的肥力不足.所以,不必说小村庄的居民短视,不必说小村庄居民的可怜,因为今天还有很多的人,不仅读了小村庄的故事,还学会了和小村庄居民一样"不错的生活".还有多少视听麻木,情感淡漠,缺乏生态伦理的现代人却无动于衷,因为我们根本不解大自然的语言,不懂动物与植物相依为命的关系,只见树的立木价值,不顾树的生存权利和作用,表现为急功近利,巧取豪夺,自以为是的人类中心观点.大自然给我们的报复,只是暂时还未来到罢了!

植树造林好处多,为了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件造福人类、造福子孙的大事搞好,我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为植树而定个节日,足以说明植树造林的重要。那么植树造林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外呢?

首先,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结构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开采1000吨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使用的大量农具也离不开木材。

木材加工产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锯末水解可得葡萄糖、洒精等物质。50公斤锯末可提取糖桨37公斤或结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药用均可。每1立方米干锯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饲料酵酶18公斤, 醛4.2公斤,干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桦树皮可提炼桦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来配制木材防腐剂,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质。用1立方米木材,能制成150多公斤的人造丝或人造毛,相当于7.5亩棉田的年产量或20只~ 27

30只羊的年产毛量。还有用于房屋建筑、家具等用的胶合板、纤维板大都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的“废物”制成的。至于车辆上的轮胎,大家肯定知道是从橡胶树上“脱胎”而来的。

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再次,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国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由于土质松散,每到雨季,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致使河水变浑,河床增高,给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竺可桢语),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

植树造林的好处实在多。愿我们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多植树,植好树。

8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理解“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个问题,学生都能用一句话回答出来。但是,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用心体会,用情体验,自觉自动地感悟,与教材产生共鸣,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 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教师准备:搜集橡树图片。

学生准备:有关橡树知识。

板书设计: 粗壮 工人

28

橡树 结实 工程师

挺拔 爱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为了眼前的利益,整座山的树木几乎被一个小村庄的人们砍光,现在有一棵长在路旁的橡树,人们又是怎么对待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2、板书课题:8 路旁的橡树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前预设,理解词语:延伸、挺拔、沉重、责备、高尚、沉默不语、楔子

3.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前预设: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学生自读课文。

2、读课文,勾画词语,查字典或同桌讨论,理解词语意思。

3、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学生自读课文。

4、读课文,画句子。

5.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6.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7、学生读文,找出答案。

8、学生根据课文感悟回答。

9.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10.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11、体会工程师和工人叹气的不同含义。

12、学生句子含义。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1、 学生默读课文。

3、学生思考回答。

29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人们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围绕本组的专题,安排了以“我们能做点什么”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有关这次训练,教材在本组的导语、综合性学习提示中已经作了相关的说明。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效迁移,结合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与同学就家乡的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和交流。

习作:本次习作,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综合性学习来写,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本次习作,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1、激发习作兴趣。承接前面的综合性学习巧妙导入,如,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是否愿意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大家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了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体会,是否愿意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2、选择习作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包括自己)的哪些内容表达得具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然后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可以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比如《翠鸟》抓住了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朴实,叙事生动清晰,揭示的道理深刻。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在习作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我的发现:教材中列举了两组句子,学生在读完每一组句子之后,都会有所发现,但是,所发现的内容会因学生不同存在着差异。最简单的是每一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词句多;二是每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这是从修辞的角度来发现;三是每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具体形象。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发现,使其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不断鼓励、启发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试着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教学中不必给学生讲有关修辞知识。

日积月累:这部分包括“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部分内容。“读读认认”,安排的是一组反义词语,学生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义词学习新的生字,同时积累反义词语。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指名认读字音和朗读短文。注意“浊”读翘舌音,“罪”读平舌音、“廉、贪、偏”为前鼻音韵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再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反义词语。 30

“读读背背”,安排了古诗佳句,目的是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组诗句,只要求读读背背,诗句的意思一般可不讲解。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 3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读读认认:

清对浊 廉对贪

功对罪 正对偏

奖对罚 优对劣

善对恶 勤对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课前给每个小组设定了不同的主题)

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二、小组内交流

1、就同一主题小组成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材料。

3、小组内交流。

4、小组成员整理资料。

三、全班交流

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4、进行总结。

5、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6、学生评出合理化的、可行性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课下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31

二、忆一忆

三、学一学

1、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明确习作要求,欣赏范文。

3、学生分组回忆调查情况。

4、学生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5、学生全班交流习作主题。

6、学习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7、《翠鸟》抓住了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朴实,叙事生动清晰,揭示的道理深刻。

学生明确此次作文的要求。欣赏范文。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学生交流习作主题,习作内容。

3、学生全班交流,打开作文思路。

学生体会所学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特点。

写一写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动笔写作。

修改习作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3、再次自我修改。

4、学生修改文章。

5、师生共同评议,发现问题,修改文章。

6、学生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4、学生读句子,思考问题。

5、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6、学生互相交流。

二、读读认认

32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男女生对读,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5、学生读正反义词。

6、指名学生读。

7、男女生对读,交流识字方法。

8、用所学生字组词。

三、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请学生介绍每句诗句的出处。

4、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5、男女生比赛读

6、背诵诗句。

7、 学生自读诗句。

8、 指名学生读诗句。

9、 学生介绍诗句所描写的情景,并介绍出处。

10、学生总结特点。

11、 男女生比赛读。

6、 学生背诵诗句 。

四、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3、学生读小伙伴的话。

4、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一开始,让学生质疑,许多学生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还有我还让学生补充工程师()地说,工人们()地说,有的孩子第一个填左右为难,矛盾,平静,第二个填焦急,激动,愤怒,各自说了不同的理由,可见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道的理解,教师在这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

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3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点 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写一篇以环保为主题的文章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34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xkb1.com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1、走进现实生活,激发交际欲望。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现状,查资料了解地球的环境情况,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着眼综合能力。让学生勇于参加实践,乐于参加讨论,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精彩,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养。

新课标第一网

3、创设交际情境,搭建互动平台。通过学生看录像,小组交流,地球妈妈招聘环保小卫士等形式,让学生倾心交流、合作互动、共同发展。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环保交流会

35

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一、绿色环保意识在对比中燃起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会直接播放第二组“环境恶劣”的画面,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环境被破坏现象。这样做,很难让学生入情入境、心神合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在课前,我精心剪辑了两段不同的画面—“美丽风光”与“环境恶劣”,为学生精心打造交际氛围。两次的观看,让学生喜与忧的情感强烈的交织在一起。学生的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强烈的表达欲望已被激发,浓浓的绿色环保意识已初见端倪。

二、让交际在绿意盎然中进行

我认为:“绿意盎然的课堂”首先应该是师生平等的课堂。在此环节中,我轻轻坐进小组中,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师生实行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氛围迅速弥漫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们怎不会尽情交流尽情表达呢?其次,“绿意盎然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互动合作的课堂。口语交际不仅要求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我在这里变小课堂为大天地,让地球妈妈招聘环保小卫士,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实践人,在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中,随着环保小卫士的环保奇招宣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种子已扎根心底,学生的心中早已像课堂一般绿意盎然。

三、绿色家园在畅想中构建

我认为,学生有了环保意识还不够,还应该要看我们已经取得的环保成果,为构建绿色家园献计献策。我抓住“我市是全国文明卫生城市”这一话题,让学生在心中构建自己的绿色家园。

9、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36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xkb1.com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37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新课标第一网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8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当发现与文本的对话中、与同学的交流中有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无法接受的看法时,便表达了出来,与同学老师交流。从而,课堂教学便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对于《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在“地球是圆的”的理论得到充分证实以后,它的寓意确实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当课堂充分开放,充分接纳学生对时代发展的不同认识时,课堂教学便具有了极大的生成空间。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寓言更是从简单的故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大道理。亡羊补牢,比喻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算晚。既然羊都已经丢失了,还要修补羊圈干什么呢?这种看法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共识,有错误的话也已经犯下了,还能怎么样呢?但接下来的文章告诉我们,因为羊圈有窟窿,所以第二天,羊又丢了,那么第三天呢?第四天呢?接下来的日子又会怎样呢?羊若一天天丢失,那最后结果会怎样呢?学生读着课文,读着读着,亡羊补牢的启示就牢牢记在心头了。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在读中学生会有收获,在说中学生会有顿悟。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去读更多的寓言,让学生进行寓言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交流一下,就会有所得,有所感。

39

10、惊弓之鸟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40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新课标第一网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41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42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板书: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这一板块,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作为切入点,引出对两个重点句的研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惊弓之鸟”的含义。既承接了题目“惊弓之鸟”,又为下文的“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埋下伏笔。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则是典型的图解文字的方法。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板书设计 18、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往高处飞↗│

43

心里害怕↗↓

结果:不用箭只拉弓听到弦响↗掉了下来

作业设计 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内容简单,但蕴含的道理却不简单,如果引导不好的话学生很容易引为这篇课文只是在赞扬更羸射箭本领高,对“惊弓之鸟”的真正含义可能就无法真正理解。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你们觉得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学生们有的说是更羸,有的说是箭,还有的说是猎人,说法不一,我适时引导:这只大雁是被更羸的箭所伤而死的吗?学生们听了若有所悟。我让他们再读读课文,仔细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害死这只大雁的呢?学生们又议论起来,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原来是大雁自己吓自己,把自己吓死的。为了让学生对这个成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我问他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惊弓之鸟的事情?你自己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对这个成语就掌握得更好了。

11.画杨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44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45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 46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xkb1.com

板书设计 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作业设计 熟记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

12、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课

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受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2.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总结:是呀,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表扬。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 47

到的。

3.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 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 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 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课件出示: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指名回答。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

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新课标第一网

(4 )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 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48

1.课件出示图:“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述:据说著名作家老舍曾经给画家齐白石出了一道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画蛙声,也许只要画出鼓起鸣囊的青蛙就行了,但是要画出“十里”,还要画出“出山泉”,就并不容易了。齐白石思来想去,终于完成了——他以青山为背景,从山中留出淙淙泉水,水中欢快地游着好几条蝌蚪。老舍看见了,十分赞赏。 听完老师的叙述,请学生讲讲这幅画的妙处。

2.继续讲故事: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作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会怎样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讲讲。

学生自由发言。(关注有创意的学生随时鼓励)

3.揭谜。

你们想知道当时的画师们是怎样画的吗?

课件出示: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

哪幅画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括号中的答案。

4.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5.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该怎样做呢?(平时多观察,多动脑,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价值引领,由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 果然

一只

三徒弟:两只 用有限表无限(妙)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在各门学科中的。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所以更是创造的基础工具。语文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学习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构成智力操作系统。语文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习惯、动机、兴趣、性格,构成动力调节系统。毋庸置疑,语文学习既依赖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再加上语文教育自身具有创造性,能使学生获取语文学习的创造成果,发展语文创造能力,陶冶学生创造个性品质。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完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学会表达。为了丰富阅读及提升文本认识,补充相近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默读中发挥想象,练习口语表达。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如果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 49

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求知欲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动力。三年级的学生依然对故事充满好奇,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一个类似的故事激趣导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学习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有引出类似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自主学习,增长知识,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在语言训练方面,通过学生默读课文、感悟词语以及运用关联词语表达等手段,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又补充了两个类似的故事:《十里蛙声出山泉》和《深山藏古寺》,分别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如果你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这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有效的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改进教法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法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维。准确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肯定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园地三》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由于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因此,介绍的内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外表特征上。教材对如何介绍自己提出了要求,“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对如何听别人介绍也提出了要求,“要注意听”,看看“有哪些补充”。教师要把握好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先想一想:你对自己是不是很了解?自己性格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平时别人是怎样评论自己的?然后,抓住自己最突出的一两方面特点,同桌或小组互相介绍、评议。教学时,教师可以范例激趣,引入情境,归纳出介绍自己的一些方法。如,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在同桌练说、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以推荐同学在全班作自我介绍。注意在自我介绍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大家进行补充、评议,也可以让被评议的同学再说说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议是否有道理,在听、说、评中进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

习作

中年级习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有关写自己的文章,以启发思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向大家介绍一 50

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胡编乱造。本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课学生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然后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将它们写下来。教材里列举的三方面的内容,提示了习作的不同角度,教师可指导学生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可以是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如《爱笑的女孩》;也可以是多角度介绍自己,如《这就是我》。 我的发现

安排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式表达出来叫反问,也叫反话或激问。反问有两种类型: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如: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日积月累

“读读记记”选取的是课文里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这些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积累这样的词句,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语言现象,使学生领悟语言更多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可以读一读,记一记。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再例举一些这样的句子进行交流,但不要讲解修辞知识。

“读读背背”选取的是五句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积累语言,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这个故事生动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引发思考,体会其蕴含的道理。成语故事的教学应与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学成语故事,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意。如有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里或同桌讨论,然后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51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52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写作文感到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平时活动少,学生又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为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细心观察。

新课标第一网

句子之所以如此流畅、精彩,完全是因为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准备工作充分,学生再写就得心应手了。每次习作之前,教师都可以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借以启迪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理顺学生的思路。学生往往善于说,而不善于写,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自己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其实就是一篇好文章。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介绍我自己

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认真修改

教学反思

多练包括“说”与“写”的过程。“说”为写打下基础。说与写分别是语言的两种表达形式。说是口头语言,写是书面语言作文教学为什么选说后写呢?首先是从儿童语言的发展来看,一个人学习语言总是先学习口头语言,口头主席是书面语言的先导,也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还必须经过严格的说写训练。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先说训练尤为重要,从民族语言变为汉语。现行课程教学中,每次习作之前都配有一次口语交际。交际内容与习作要求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为习作打基础的为此,口语交际特别重要。每次习作,我都用1至2课时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之后才进行习作。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而习作是:把自己介绍给别人。在此次习作中,口语交际做好了。学生在习作时就容易得多,说可以检查思考的结果,起到组织语言的作用。同时又促进思考,有利于书面语言的发言。说就成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桥梁。

13、和时间赛跑

教学内容 和时间赛跑

53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xkb1.com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 54

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新课标第一网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说,师生补充)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不少孩子时间观念淡薄,不懂得珍惜时间。家长也经常反映每天来园前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影响家长上班。而如今教师除了要帮助幼儿学会学习,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生活,如何适应社会,为幼儿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于是我们设计了此活动,通过活动体验、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幼儿感知时间,发现时间的价值和自身努力的关系,从而达到促使幼儿学会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目的。

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

忧伤——可怕——着急——快乐

作业设计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55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一节课的结束往往是自己教学理念完善的开始。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提升,使自己不断获得润色和磨练。反思我的教学,有几处较为惋惜,不足之处特记录如下: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我虽然出示了很多重点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但教法过于老套,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要求还是停留在理论上,这要求教师不仅备教材,更要认真备学生。对于偏离预设的问题,该怎样灵活的应对,这就考验了为师者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让学生感悟与时间赛跑的意义这个环节上处理得欠缺点,有位学生发言:有一次帮妈妈去买盐,以为要用五分钟,没想到三分钟就买回来了。余下的二分钟可以做什么?如果此时能再深入一下,例如一分钟可以做多少口算题卡,一分钟可以写多少个字,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认识一分一秒的重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时间赛跑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才会取得成功,而不是提高了速度就是和时间赛跑。

3、关注学生做得不够。在实际教学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还显单调。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的那句:“每次讲课,我都为学生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学会赞美学生,可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以后要努力的一点。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做到课内外结合。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能只为了教教材而教。

14、 检阅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材

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5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

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

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57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新课标第一网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和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学生不仅是在解读文本,而且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实现自我建构。本课教学通过抓住课文中对人物细致的心理描写,使其成为学生在学习时感受课文、体验情感的支撑点,并借助语言的读写练习来展开;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并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体会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收成长的营养。 板书设计 检阅

博莱特 信心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第9小节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从“印象最深的”出发,聚焦博莱克,聚焦博莱克的神态、动作。聚焦人们对博莱克的评价,导向教学的重点,巧妙自然。 其次,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博莱克的坚强自信和儿童队员们的爱心。在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中,博莱克坚定自信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地铭刻在孩子们的心里,语文教学就是形象的教学。再次,移情想象,在读写训练中凸现队员的美好心灵。 最后,通过教师引读,学生对博莱克的形象认识到了最高层次,从而明白“检阅”的深层次内涵。 总之,本堂课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阅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令我满意。 58

更值得一提的是,课上出现了令我惊喜的生成性资源。班上的何慧同学是出了名的差生,可是课上我要请同学来读读句子,她居然也举手了,我立即抽了她来读。可是,就在她读课文的那几分钟,教室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她朗读,似乎在期望着什么。更令人出忽意料的是,几分钟后,何慧同学居然在大家的期待中流利地读下来了,教室里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同学的支持给了她多大的鼓励和信心啊。他们的这种表现不就表明了他们已经领悟了《检阅》一课文本的内涵了吗? 我想,这堂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已经成功了!

15 争吵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59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60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 61

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62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63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新课标第一网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整体感知课文时,可以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第5小节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当安利柯骂他时他也没有还口而是主动地去讲和,和好。而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16 绝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绝招的含义

64

教学难点 感受童真童趣,体会绝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绝招》

①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②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③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65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了。

板书设计

绝招

三胖 二福 小柱子

作业设计 写话:又一年暑假到了,小伙伴们又开始比绝招了。

教学反思

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学”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动。“学”是一个对信息不断整合、加工改进的过程,学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研讨、争论,等等。“学”也是一种交往,应是信息的交汇。在课堂上,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来自他人的信息都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自助与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对以往经验的提升,对事件现象的剖析,对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的评价,都会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语文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成为儿童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认为今天的课堂不应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因而应该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因此,本设立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 66

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语文园地四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学重点 习作

教学难点 习作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67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新课标第一网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xkb1.com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

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我会——

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材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68

教学难点 同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中,非常民主,语言儿童化,“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与孩子们的情绪是一致的;当孩子们与她一起点数、回头看,站起来、快乐交谈时,老师都没有阻止,而是让他们尽情表达被爱的欢乐。在引导学生回报爱的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沉默,没有批评和教育,而是轻轻地问和提建议,使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潜意识的开发、觉醒,靠老师的引导、启发,这是一位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老师。 在评论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扮演者的表情、动作、腔调进入评价,从而体会文中老师的形象与教育的艺术。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对爱的感受这一过程中,要表现得兴奋热烈。对“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 69

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等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文中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日,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是浓浓的亲情,因此,他们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急于表达被人爱的欢乐。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c.沉默的时间要足够。

文中写“足足有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老师的沉默是有意的。孩子们在沉默中有

了回报爱的意识的觉醒。因此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二课时

师生创造性表演,结合生活实际,升华文中爱的情感

1.激励:在刚才的表演和评论中,我们班不但诞生了“最佳演员”,还诞生了许多“小评论家”。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演课本剧,相信大家一定会演得更好。

2.提出要求:老师演老师,我觉得很自信;同学们演学生呢?请大家在表演中注意演好这些内容(出示):

异口同声 骄傲 神气十足 左顾右盼 索性站起 霎时

寂然无声 像获得赦免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不约而同

3.按课文叙述顺序创造性表演。

a.在表演到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生日照片或生日礼物,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难忘的、欢乐的生日。并请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

b.在表演到12、13自然段时,若班内有学生知道并给父母祝贺生日的要请这样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怎样做的及父母的表现。

c.在“一分钟的沉默”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刚才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辛劳,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代价,教师适时播放《懂你》歌曲。

d.变换角色:学生扮演自己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向老师表达感受。

e.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a.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

b.“贺”,上小下大,“顾、犯,”左右相等;“恰、缓、稚”,左窄右宽。新课标第一网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有多少,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1.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2.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3.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学走路、陪着游戏的记录。

我们将在下节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的综合性学习进展情况。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人文精神的培养。《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讲的正是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向父母回报自己的爱的事。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注重以读促情,以读促悟,以读引读,以读引写,把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再通过课后 70

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进一步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作业设计 小练笔:在沉默中,孩子们会想——

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跟学生交流得比较顺畅,整节课洋溢着浓浓的爱意,同时语文能力的培养也落到了实处。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按照计划顺利实施下来。应该说,这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过,虽然设计时花了很多心思,教学时也使出了浑身解数,以求尽善尽美,但是教学终归是遗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由于自己一心想把学生带到课文情境中。因此,教学时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很希望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却无意中占用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只见教师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地讲,而学生却还是比较冷静。也有可能是开课时学生心里也比较紧张,一心想着要做个好好学生,反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少了一点张力。看来,我在教学中,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的让位。痛定思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文本,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要切实做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8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71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新课标第一网

(1)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72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新课标第一网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

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

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 73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为此,在课文导入这时,我意图通过讲述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回忆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走进文本之前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怀有对真挚友谊的向往之情,为感受主人公内心世界做好铺垫。这样,既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友谊的真谛。)

在略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并通过对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的精读,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渗透无私奉献的友爱教育,同时学习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读书方法。

板书设计

20、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内心活动

举放举犹豫

啜泣捂害怕掩饰

呜咽掩盖更害怕又掩饰

哭泣咬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作业设计 小练笔:医生与阮恒的对话

教学反思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既要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更要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学会抓重点词读懂句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圈画、思考、讨论、汇报...... 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最后,通过抓住阮恒内心的矛盾,(一方面要救他的朋友,一方面又是那样怕自己快要死了),从啜泣——呜咽——持续不断的低声抽泣,这些阮恒情感动作的句子中体阮恒把朋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学生为之感动。

19七颗钻石

教学内容 七颗钻石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水罐的变化,感受水罐的神奇

教学难点 探究水罐变化的原因,感受人性的美丽,明白爱能创造奇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74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 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接着一股清澈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

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新课标第一网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75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遇到的情况小姑娘的行为,水罐的变化,为什么会变化?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6,7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背诵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进行方法指导

3.用"清澈"造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4个人一组在小组内背诵,由组长负责把背诵成绩填入朗读检测本上.选几名(好,中,差)同学在全班背诵.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76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归纳为:(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五,作业:

1.写生字

2.独立造句 干渴-----

板书设计:

孝心 小姑娘找水

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 小狗 妈妈 过路人

爱心 爱心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想的还不是很深入。(比如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什么?”我用亲却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20妈妈的账单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教学重点 感受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 懂得亲情无价,了解母亲无声的教育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77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母亲是个永久的话题。今天的孩子,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太多的爱,因为“易得”,所以“易忘”,“易忽略”,通过引导孩子解读妈妈这份特殊的帐单来解读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板书设计:

妈妈的帐单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作业设计 小练笔:读《妈妈的帐单》有感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反思:

78

在教学中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妈妈的账单》文中两次出现母与子分别开给对方的账单。因此,理解两份账单不同的含义是此文学习的重点。于是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每位学生站在母亲的位置,角色互换,为十几年来家庭为自己成长付出的代价开一份账单。这个课堂任务一布置,同学们纷纷兴致勃勃地列起清单来,顿时,林林总总的数额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是,有好几位学生的账单上都出现了“无数元”或“不计其数”的字样。恰好与文中母亲开出的“0”芬尼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无限大,一个是无限小,但它们之间却被浓浓的爱划上了特殊意义的等号。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就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学等式中展开,学生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挖掘等式背后的深意。因而也就理解了妈妈写一份账单的良苦用心,懂得了小彼得计较和不懂事,整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给学生充分营造质疑问难的学习机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并不一定是要你在得到别人的关爱时,就一定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回报。“千里送鹅毛”,也是给他人一片情深似海的回报。感恩教育是当今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必需,一起行动吧!

语文园地五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

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

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如: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刚四十天时拍的。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甜甜地笑呢。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采访奶奶了解到,原来我小时候爱哭,是因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妈妈没法睡觉。每到那时,妈妈就把我的肚子紧贴在她的肚子上,抱着我在屋里遛来遛去,一遛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我哭得太厉害了,妈妈又着急又心疼。奶奶说我出生后的三个月,一直这样,而妈妈因为总抱着我,累出了肩教学课型 阅读 79

周炎。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付出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锻炼身体,让身体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时候照顾您)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感人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习作

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鼓励有个性的表达xkb1.com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

总结,拓展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80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练习背诵。

展示台

提出要求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利用课桌搭建一个展示台,将每个组员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2.人员分工后,动手布置小组展示台。

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一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问,也可邀请老师参加。

小组参观

各组巡回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父母的爱

事(一、二件)言 行

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本设计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如习作、展示台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悟到了生命的精神世界,拨动了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充满了创造发现的魅力,显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一个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场所,它同时应该是一个教师、学生生命得以激扬的精神家园。理想的语文课堂,能激活生命的潜能;语文课堂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生命的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在课堂上应选择恰当的触发点,激发学生从各个角度求答的创造性热情,通过联想、补充、借意发挥,以求掌握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教材在呈现时出于某种考虑,留下一定的空白,这就为学生驰骋想像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来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鼓励学生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想像,予以补充。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突破重点难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21太阳

教学课时 第 1、2 课时 教学课型 略读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8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科普文的说明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科普文的说明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新课标第一网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细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 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默读第—段,边读边填写表格。(表格见《教参》65页)

2.讨论填表的情况,然后齐读表格的内容。

3.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A.其实(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 )它却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 )要走3500年。

82

D.中心温度估计( )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第二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沦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

关系(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

密切(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

(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 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作业,

(1)作业本第1题。

板书设计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 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作业设计 1. 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2. 把太阳奇特介绍给家人。

83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22 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源交流,讨论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1、搜集月亮景色的照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 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新课标第一网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新课标第一网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84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

读课文,抄写词语,背诵相关段落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实效性的幻灯片,内容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登月图片和资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提问,人类对未来月球的计划,分类型分版块的进行幻灯片制作,使学生在交流与扩展时最快速地进入。最可贵的是孩子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能把冗长的网上文字资源提炼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练明了的一段话或一句话,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输入大脑,使孩子们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迅速接受许多课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师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在资料的展示中,样式灵活,有教师展示,有学生自展,还有全班展示,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展开交流与对话。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课时 2 课时

五湖四海”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读懂本课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用途及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初步了解文章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初步了解文章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料。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课题)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你最想知道什么?(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公路”指的是什么?“信息高速公路”通往哪里?“我家”是怎样跨上“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

2.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激起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兴趣。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教学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络、庭、敝、恋”4个生字,会写“络、箱”等14个字,正确读写“网络、遍布、作业设计 朗 85

1.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词,可以查字典,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2.自己想办法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如同桌互读、请人听读、自我练习等。

3.思考同学们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在文中进行勾画批注。检查自读情况

自选方式来汇报自己的自学情况,如,当小老师教认生字词;请好朋友一起轮读课文;解答课前别人或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组合作,深入学习

1.组员搭配上体现互补,每组保证有一名略懂电脑的同学。

2.下发表格,要求各小组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入表格,同时,组内人员要分工明确。

我们小组读懂的网络功能 我们还知道的网络功能 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如:

1.可由中心发言人将表格放在实物投影上,介绍本组读懂的和课外了解的网络功能,并就不懂的问题请教其他小组。(教师亦可适时参与解答)

2.可由组员配合,一人读相关段落,一人概括课文所介绍的网络功能;一人详细介绍自己如何了解的网络其他功能,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3.可由操作计算机较熟练的同学上机,边演示边介绍网络功能,并随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教师在各组汇报中发现问题,进行总结指正或进行演示。新课标第一网

读读写写

情不自禁 电脑网络 目不转睛 恋恋不舍 信箱 领悟 盯着

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应有尽有 笑眯眯 老鼠 警察 博览

寄信 几秒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交流体会

1.出示:进入网络,就好像跨入了信息高速路。找出文中类似这样打比方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交流体会,深入认识网络的神奇及作者兴奋的心情。

“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

“进入网络,就好像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网络为人们便捷高效地提供信息。

“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没有了距离,身在家中却可广泛联系。

“我感到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将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 “我听了更加喜欢这个新朋友了”──网络功能的神奇、信息的丰富赢得“我”的青睐。

联系实际

请上过网的同学交流一下收获。

有感情朗读课文

1.任选一段能够表现网络功能神奇和作者兴奋心情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

2.以挑战赛的形式让更多同学展示朗读水平。

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后请亲自跨上“信息高速路”,查一查有关机器人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课始,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心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方法传递给学生,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这是顾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的体现。

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权利的要求。要 86

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语文课程标准》) 联系学生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升华情感的凭借。

总结谈话,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体现文道结合。

作业布置,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促使学生能力的形成。

板书设计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作业设计 1. 听写生字新词、2. 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一篇文章就是一个语言文字的大千世界,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的空白处,精心选取训练点,同时还要注意练习答案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广阔空间。在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课前,我们小朋友,还查到了网络的许多作用,那黄老师将你们的资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整理,你们想看吗?这时,通过网上信息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在浏览过程中,学生也会注意到老师将自己找到的资料分类归纳在哪里。教师就通过自己的示范,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要逐步学会归纳整理资料的意识。这样一来,整个教学就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和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4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会根据阅读提示进行独立阅读,划出写机器人怎样的语句,能把写得有趣的句子多读几遍,结合“罢工”、“饿倒”、“吃”等词句体会科普文章的趣味性,引起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2、借助“聪明能干、好帮手、摘、装、运、充电、指挥”等关键词介绍果园机器人;借助“特殊、变成、收获、如果就、要是就”等词句和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果园机器人充电的具体过程。

3、通过“合作探究”和“朗读感悟”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的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的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

教学难点借助“聪明能干、好帮手、摘、装、运、充电、指挥”等关键词介绍果园机器人;借助“特殊、变成、收获、如果就、要是就”等词句和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果园机器人充电的具体过程,为口语交际“说你设计的机器人”作准备。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机器人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2、教师准备课件,机器人模型、机器人图片。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 究

展示资料,设疑导入新课

87

1、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出示课件:机器人

出示机器人图片、机器人模型

师:你们知道这些机器人能干些什么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你能从中提炼出哪些内容?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具体阅读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⑵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⑶ 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自己认为哪些特点最有趣?

(4)想一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2、出示新词

3、指名读文,正音

学生交流,并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齐读课题、质疑

自读阅读提示,并说说文中提出了那些阅读要求?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师巡视点拨。

认读词语 开火车逐段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果园机器人》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阅读要求,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在教学组织上,我是采用课本,多媒体结合的方法,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丰富学生想象。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文中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在对果园机器人特点有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把生字解决了,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就是检查他们的自学情况;然后才突破重点,让学生再读读课文,说说果园机器人怎么样?哪些地方有趣?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其实学生寻找句子的过程,就是把课文重点的句子,精彩的句子梳理了一遍。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了,这个环节主要是解决以下两个重点的问题:(1)课文中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呢?(2)文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有趣?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果园机器人的先进性,从而体会到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之大。

语文园地六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 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 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教学

重点 写好想象文

教学

难点 写好想象文 教学课型 阅读

88

教学准备

1、 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 多音字注音卡片。

3、 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 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 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 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 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 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 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 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 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 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 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 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 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 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 总结拓展。

1、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xx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 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 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 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 明确习作要求。

1、 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89

2、 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 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 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新课标第一网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 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 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 自主习作。

1、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 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 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 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 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 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 引导互评。

1、 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 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 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 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 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 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 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 读读认认

1、 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 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 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 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90

二、 读读背背

1、 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 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 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 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 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 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 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 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 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 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 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 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 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用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自己会学。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语文终究姓“语”,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形象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充满个性思辩和众人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千方百计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欢乐,让学生在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活动方式中不断将知识积累、储存。因此,本设计意在搭建一个活动平台,老师和和学生一起开动“知识快车”,教学活动中学生先将自己的收获装入“小成果袋”内,然后再有选择地“买票上车”。这样的活动,貌似无序,但却会有很多内在的规则支持着有序的运作,学生会成为真正的知识主人。《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更应如此。

25、太阳是大家的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章节。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朗读和想象,在朗读、想象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 仿写第二、四小节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卡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1、 一、音乐导入,激趣揭题 2分 教学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

91

1、课前播放《种太阳》的课件。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知道歌名吗?(生答——种太阳,师板书:太阳)

2、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是你的,也是我的,所以说——太阳/是大家的。(板书——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整体了解 4分

1、 这篇文章是薛卫民叔叔专门为我们小朋友写的一首儿童诗。

2、 和读其他课文不一样,读诗特别讲究节奏和停顿,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106页,好好地读一读,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3、 出示难读的句子:

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

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指名读两个句子——出示“停顿符号”(相信你能读得更好)——自由练读——指名读(这样一来节奏感就出来了)

4、 在读句子中教学生字:

“彤”原本念“tóng”,在ABB型词词语中念“tōng”, “彤”字左边写个“丹”,“丹”表示红,加上三撇的“彤”还表示“红”,三个“红”凑在一起就是很红很红;这“红彤彤的晚霞”多么美丽啊,它是太阳妈妈送给天空的一份礼物。

“陪”组词:陪同、陪伴

5、 书写指导:范写生字“彤”(这个字哪里需要注意)和“陪”

练习——同桌评议 板书“红彤彤”、“陪”

6、 指名学生逐节读课文(4名学生)

整体感知:读着读着,你们读懂了一位怎样的太阳妈妈?(能干、有爱心、温柔??)

板书“能干”

三、精读感悟,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二小节:

1、 过渡:诗中哪一节最能体现太阳妈妈的“能干”呢?

2、自由读,交流:一天中太阳为我们做了多少好事?

(理解冒号的用法)这就是太阳一天中做的好事,所以这里用了“冒号”表示,(指导学生从文中圈出)“冒号”告诉我们下面就是太阳做的好事。

3、(指板书)鲜花们、小树们、小朋友们,太阳这样暖烘烘地照着你,你们感觉怎么样?

4、那就快把你的开心、快乐、满意送到句子中去读读吧!连起来读读第二节,让别人听出你的快乐!

5、评读二:读出用词的准确

(1)、预设1:从“洒”字看出,太阳对我们很关心!(课件反红显示“洒”)

“洒”——

一读:给“洒”换一个词(“照”);为什么用“洒”而不用“照”呢?

平时洒什么?(洒水)现在洒什么?(洒金光)太阳把金光往鲜花上洒,我们用动作表现一下“洒”。体会太阳妈妈的动作是多么温柔啊!

二读:“洒”是三点水,就像“洒水”一样把阳光撒到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鲜花都得到阳光的普照,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花开了?(玫瑰花开了,月季花开了,蔷薇花开了??)

评:诗歌的语言就是这么精炼生动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还有什么词用得这么妙?

(2)、预设2:我从“拔”中,看出了太阳对小树的爱护!(课件反红显示“拔”)

“拔”——透过这个“拔”,你看到了怎样的小树?

(茁壮成长的小树;沐浴在阳光中的小树长得可快了??)朗读

92

是啊,这可都离不开太阳妈妈啊!

拔得再高一点,读——再拔高一点,读——(眼睛眉毛抬起来,读!)

(3)、预设3:我从“陪着”感受到太阳就好象大人一样看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

引导:“陪着”这个词用得多好啊,你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情感,真不简单!在小朋友的眼中,太阳就是他的——小伙伴。

(4)、预设4:从“看”字我也感受到太阳对我们的爱护!

是呀!就那么远远的看着??这里也有一份爱护呢!

(课件“陪着”反红显示)

“扬”——透过文字的背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浪花的“哗哗”声;小朋友的嬉戏声;太阳和小朋友的对话??)

是啊!孩子们在太阳妈妈的怀抱里是多么幸福啊!(朗读)

板书“洒”“拔”

5、小结:作者就这样选用了精炼生动的词,把这样一位能干、有爱心的太阳妈妈送到了我们面前,请把对太阳的感激之情读出来。(男女生轮读)

6、读到这儿,你又有新的发现吗?

预设:(1)押韵 这是诗歌的一个特点,读起来更朗朗上口

7、太阳是不是只做了这三件好事呢?(课件显示省略号变红。)“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太阳还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还没有说完。)咱们班的孩子特别能说会道,能学着课文里的句子自己想象开来说一说吗?

8、出示

她把 往 ,(她使 )

她把 ,(她让 )

她陪着 在 。

9、太阳一天中做了这么多的好事,这里的“多少”意思理解吗?

10、太阳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好事,让我们一起来感谢赞美这能干的太阳妈妈吧!

齐读。

(二)学习诗歌三小节。

1、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忙碌了一天,就要从西山落啦!她要去哪儿?引读第三.节

2、自由读——指名读,你能读好哪个标点符号:

“?”——设问(慢、轻,一边问一边想);

“!”——在“!”中你听出了什么?(不高兴、失望、遗憾??)

(这么能干的太阳妈妈要走了能不失望吗?能不遗憾吗?)

这时“!”凝聚着浓浓的遗憾和失望!板书“!”

(三)学习第4节 感受“太阳的博爱”

1、 学生质疑:

诗歌学到这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太阳妈妈会到哪些国家?在别的国家里,太阳妈妈又会做些什么呢?太阳妈妈为什么要走向另外的国家?)

2、 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3、 二读(个别读):“别的国家”都有哪些国家呢?

“在 里,也有快乐的小朋友??”

(太阳妈妈走遍了五湖四海,太阳妈妈把阳光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4、 三读(个别读):联系第二节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在别的国家里太阳妈妈又会做些什么呢?”: 在别的国家里,太阳也把它的金光??,也把小树??,也陪着小朋友??,看他们??(说,也要说出诗情画意来!)难怪那里的小朋友和和鲜花会在睡梦中等她、盼她。

93

5、 “在别的国家里,除了快乐的小朋友,小树和鲜花。”那里还会有什么等着太阳来干什么?还会有谁盼着太阳来干什么呢?

6、 课件:————等着太阳————

————盼着太阳————

8、保证时间充分写——巡回指导——发现佳作,铭记于心。

9、小诗人们,先停下笔,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请你,请你,请你,请你——

10、多好的一首诗呀!多么有诗意的语言呀!小诗人,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大家大地万物都需要太阳。是啊,这么能干的太阳,谁不等待呢?(男生读)这么博爱的太阳,谁不期盼呢?(女生读)板书“博爱”

(五)回读第3节和第1节 感受“小朋友的兴奋”

1、过渡:现在当你再看到“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的时候,还会遗憾、难过吗?

2、老师对诗歌进行重新组合,把第一节和第三节放在一起:自由读——指名读

你在两个“!”蕴涵着怎样的心情?说说理由。

(这时的“!”洋溢着浓浓的祝福。板书“!”)

(我很乐意把太阳妈妈送到西半球,我祝福太阳到了别的国家也能干许多好事;我因为别的的国家的小朋友也能和太阳妈妈玩耍而高兴??

(你也是一个博爱的孩子,你是一个懂得分享的孩子!)

因为太阳妈妈是大家的。(点题)

(六)、积累语言 配乐朗读

1、(配乐)孩子们,让我们拿好书,用我们最美的朗读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吧!

(七)课外拓展新课标第一网

听着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也心潮澎湃!我不禁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地球万岁》,

师引读——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地球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最后一句多读

3、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用你的心灵,用你的深情的语言来诵读这首诗歌,把诗歌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如果能背下来,就更不简单了!

(在初读环节,重点是让学生将本诗读正确读流利。在反馈读中,随机教学生字“彤”和“陪”。“彤”字一是要注意它单个读和在ABB型短语中读音的变调;二是要让学生拓展说说“红彤彤的( )”,势机积累语言;三是点点彤的字形,左边一个丹,右边是三撇。“陪”是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给它找找朋友。另外在初读时,试图让学生先领会到“读这首诗的节奏要舒缓一些”。)

(朗读也是有层次的,此处想让学生在想象说话、在评读范读中,领悟诗歌的节奏——舒缓,感悟诗歌的韵味——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读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所描绘的画面。)

(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在朗读中,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这一语言的特点。紧紧地抓住这些点睛之“词”,让学生由此想开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用词的精妙。为后来学生自己的说话写话提供学习的范例。)

(抓住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想象说话,从而变封闭式阅读为开放性阅读。既帮助学生更好地充实了对诗歌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了语言,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还为第四节的想象写话,作好了准备。此处,是前奏,是示范,也是铺垫。在多方思考中,努力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因为有了前面第二节“拓展说话”的铺垫,这一节直接让学生“做一回小诗人”进行仿写创写,学生也不会觉得惊慌,不会觉得特别困难。还因为前面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这儿又给学生提供了“——等着太(伴随着《种太阳》的音乐进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自然地为“揭题”效劳,歌词内容更为后来的“拓展说话写话”作些铺垫。可谓“一举三得”。) 94

阳——”“——盼着太阳——”的句式,学生写起来便更得心顺手一些。于是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便从学生的笔下流淌而出。最后再请学生们骄傲地读读自己写的小诗,进行一场小小的“诵诗会”。学生们的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课堂上学生的“写”就这样亮起来了!)

(这是在网上搜索到的诗人的另一首诗中的节选。这一部分诗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和本诗的主题不谋而合。同样是要告诉大家“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分享阳光的明媚,月光的温柔”。一补充,一诵读,更加深化了对本诗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接下来让学生再次走进诗中,去诵读整首诗。学生的感受肯定会更深,朗读肯定会更到位。此处设计“别有用心”,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板书设计 太阳是大家的

洒 彤

拔 陪

??

作业设计 背诵、仿写课文。

教学反思:

全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朗读和想象,在朗读、想象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评读范读创读中点亮书声琅琅的课堂;我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在拓展说话写话中丰富课堂;我重组教材,在板块教学中灵活课堂。

26、一面五星红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理解和尊敬。由此,本文的思想内涵定位为“爱国者在每个国家都能得到尊敬,爱国者是最值得尊重的”,“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教学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写21个词语。积累感人的句子。

2、 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 理解课文,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4、 用自己的话夸夸面包店老板的行为。

教学重点 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外在的言行体会其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每个国家都有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就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板书)教学课型 新授课 95

你对五星红旗有什么了解?(你在什么场合见到过五星红旗?)

2、 因此,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应该尊重、爱护五星红旗,维护我们自己的形象,维护国家的荣誉。(读好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件与国旗有关的感人事情。(补充课题)

二、 初读

1、 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2、 正音:筏子 趔趔趄趄 耸鼻子 犹豫 凝视 摊开 背包

3、 赛读课文。

4、 交流大意:需要帮助;平等交易;无偿帮助

三、 需要帮助:默读1-3小节,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我很需要帮助?

1、 不久,筏子漂流到??便落入激流之中。

体会:我被激流拍打。

2、 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无影无踪。此时此刻的我遇上了怎样的麻烦?(受伤、饿、累、怕)

(1) 可是他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了。所以他根本无法??(自由说)

3、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

(1)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个时候――(引读)。

(2)“荒无人烟”大山里没有( ),没有( ),只有( ),只有( )。

(3)你能想像“我”被困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度过的三天情景吗?

4、是啊,当时我是又饥又饿,又困又乏,又痛又怕,谁能读出,我处于这种困境时的心情?(个别读,齐读)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面五星红旗。 首先我们检查一下上节课的生字。

2、检查读词语:处境 撞伤 背包 无影无踪 荒无人烟

3、用上这些词说说当时“我”遇难后的处境。

二、老板态度的转变,存疑

1、我向面包店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老板的态度是怎样?划出老板的话。

2、反馈读: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

老板竖起??

3、读着读着,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刚开始讲究平等交易的老板后来承担了所有费用呢?

三、感受“我”的爱国情怀

1、交流反馈。(多人读,齐读)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2、“趔趔趄趄”就是(走路都走不稳,东倒西歪)。人要到了怎样的状态下会连走路都趔趔趄趄?

3、既然已经饿到了快昏倒的地步了,连走路都趔趔趄趄的,为什么不用红旗换两个面包吃,难道人的生命不重要吗?

4、是的,我用生命维护的不仅是一面五星红旗,还是国家的尊严!即使我饿死,我也不愿意用国旗换面包!所以我——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多人读,齐读。)新课标第一网

5、我没有说一句爱国的话,可我的动作中饱含了对国旗的维护和热爱,我们还能从文中其他几处动作中感受到这一点。找一找,读一读。

(1)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2)为了防止丢失??我把国旗从旗杆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96

(3)“我犹豫了一下??依然是那么鲜艳。”

引导学生做动作“慢慢解、展开”,体会我对国旗的爱护。

(4)“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练笔:“凝视”就是“聚精会神地看”。我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陷入了沉思之中。此时,我可能会想( )。

6、齐读:所以,面对面包的诱惑,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的要求――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四、总结,提升

1、正是这种宁愿饿死也不愿失去国家尊严的民族气节,赢得了外国老板的尊重。――他见我醒来,??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2、除了我,其实有很多人也用自己的行动去维护了国旗的尊严,为国旗增添光彩。课件出示(南极、运动场上等等地方升起的国旗)

3、老师相信,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国旗、热爱国旗。

五、作业自助餐

1、 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 写一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手举五星红旗

脖系五星红旗

拒换五星红旗

花拥五星红旗

作业设计 4、 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5、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6、 写一写读后感。

教学反思:

“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我设计让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勾画出表示”我“动作的词句,自读、自悟、自得;再让学生默读体会,说说自己对句中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在此环节学生的读仅仅只是几个学生,如果在此引导同桌互相练读,然后指名读并及时评议,最后齐读。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27、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课时 第 1 、2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 97

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点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行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了解课文的背景;预习课文。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非洲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2、教学“卖”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读准课文的生字新词,碰到自己不会读的地方去请教拼音或同学和老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我”与非洲少年之间的事)

板书:中国游客 非洲少年

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自由说说——指名说

三.研读课文

(一)出示这段话。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这里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齐读

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理解“遗憾”

什么叫“遗憾”(不称心,惋惜,可惜)

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指名讲两三个。

师:老师也有遗憾的时候,那天咱们去温州乐园时,因为一时害怕,缺乏勇气,结果就没有去坐“翻天覆地”和“摩天轮”,后来听着别的同学和老师描绘说上面有小鸟飞翔的感觉,羡慕极了,现在就很遗憾当时没有上去。

师:而这里的我为什么遗憾呢?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具体原因)。

4、交流原因: 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预设一:沉甸甸的 师适时教学“甸”字读音。

生读错时,师:要在一般情况下你是对的,可是这个字在ABB式的词语后面应该读成第一声。 98

师:既然沉甸甸的,就不要带嘛?谁能说得再具体点?(生找描写写木雕的句子)

(1)理解“栩栩如生”(板书: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A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两个) 新课标第一网

B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我以为你懂了这个词的意思。说说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活泼生动的样子就像活的一样)——齐读

C.指名读这句话。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活了。

师:就因为它如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所以课文还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它——精美的工艺品。可看着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只能看去不能买回去,真是一种遗憾哪。

(2)理解“爱不释手”:

A“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B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师评:我要表扬你,你真是个用词小专家,能现学现卖!

预设二:爱不释手

(1)理解“爱不释手”

(2)为什么我会爱不释手呢?理解“栩栩如生、构思新奇”

( 3 )理解“琳琅满目” (板书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A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B “琳琅满目”这个词你在哪里也听说过啊?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让你的眼睛里全是它们。xkb1.com

C可是小朋友们,书上插图上也不就几个木雕而已,我们来数数,才六个,怎么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呢?

是啊,被如织的游人挡住了。(板书“游人如织”并理解)

还有什么样的呢?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出示:这些木雕有 ,有 ,有 ,真是琳琅满目。)

(4)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想说不仅这里的瀑布名不虚传,你们口中的非洲木雕也真是——名不虚传,值得我一买。(板书:名不虚传)

5、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你可以用上老师黑板上的词,也可以用用书上其他的词,来说说我为什么遗憾)

(1)齐读词语

(2)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 ),( 各式各样 )。其中象墩( 构思新奇 ),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 爱不释手 )。但是因为象墩( 沉甸甸的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遗憾 )。

自由说——指名说2个。师:好,顺利闯关!祝贺你们!

(三)研读第二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

1、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的句子,想想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预设: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

教学生字“售”:“卖”这个词,课文中有个词与它意思相同,找找看。

(板书:出售 )。师讲清“售”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出示这段话。

(2)师生对读: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老师来读我的话。

99

(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试。)

读不好的话,师评:怎么像是哀求我啊?

读好的话,师评:你的语气充满了诚恳的味道。

师:对于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意见想提吗?

(3)分角色表情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这位中国夫人这么喜欢这象墩,不能给中国人带回去真是个遗憾。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1)生找并说: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

(2)说说少年想什么办法弥补遗憾。[ 从流露遗憾到弥补遗憾 ]

因为我是中国人,少年不想我带着遗憾回国,所以大老远地跑到宾馆前——专门等我。因为我是中国人,少年不想我带着遗憾回国,所以带了一只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等在晚风中。

(3)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他的情意;谁想读读“我”的话,感动感动!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全长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人的原因。友谊是双方的。中国建设者在坦桑尼亚播下的友谊的种子,在黑人少年的心中发芽开花了,开出了如此绚丽动人的花朵!

(5)你从哪些词里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去读一读,圈一圈。

通过对“只有拳头大小”、“送”、“连连摆手”、“不太标准”等词的体会,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A“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想我所想,忧我所忧。

师:是多大?(拳头)是啊,这个拳头大小的还仅仅是木雕吗?其实是少年那颗真诚的心哪!你来读读它!(指名读)

B“送”:是啊,这送来的是也不仅仅是象墩,而是——非洲人民的友谊

C“连连摆手”:之前那么诚恳地希望我买他的象墩,他很需要别人买他的木雕,可现在反而不要钱,这是矛盾的,可又是不矛盾的。

D“不太标准”学习中国话,本身就是对中国的友好。

齐读这段话:一块木雕情系中非两国的友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6)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

(非洲人民对我们中国人的友谊)出示:这木雕还是 。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

四.作业

1.写话

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 100

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你作为其中的一员,把你夸他的话写下来。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卖木雕的少年

朋友

中国游客 不遗憾 非洲少年

不能出 售

我是中国人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作业设计 1.写话

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你作为其中的一员,把你夸他的话写下来。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较好:一、落实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二、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积累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我们并没有止于积累,而是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谁能用上节课积累的识字词语说说大瀑布和木雕给你留下的印象?”“中非人们有过怎样的交往?谁能简单地说说你搜集的资料?”……都是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三、注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学习方法。1.渗透解词方法。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学中,我老师重视词语教学,注意渗透解词方法。比如,教学“构思新奇”一词,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爱不释手”,让学生懂得通过语素分析,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和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拓宽文本视野。3.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情感。例如,在体会“我” 的遗憾时,能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能体现“我”遗憾的句子。在品读句子的同时,抓住“构思新奇”、“爱不释手”、“语无伦次”等词语,体会木雕的精美,“我”很喜欢却不能带走时的遗憾心情,为少年真诚的赠送木雕埋下伏笔,作好铺垫。4.教给发散思维方法,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少年想什么,想象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想象,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5.读写结合。“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通过补白想象,揣摩少年的内心,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更好地刻画少年的品质。在感情朗读对话的基础上,学生的内心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再让他们写几句话夸夸这个黑人少年,让读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⒍特殊作业纸的设计。在作业纸中,我设计了拓展阅读和小练笔的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非洲,进行更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有限的课堂引向无限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去。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教师总是在缺憾中进步。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以下不足:⒈在学生找不齐与“遗憾”相关的句子时,我没能及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准确找到句子。⒉板书的设计如果再体现一些词语的积累就更有语文味了。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101

1、 培养浏览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3、 了解新通讯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概括新闻四要素

2、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 揭题、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

1、 板书词语:救援队。指名读,纠正字音“救援”,说说这个队是干什么的?

2、我们国家有支“中国国际救援队”。课件出示,读资料,了解这支救援队。

3、由资料袋引入:对于这支救援队,联合国官员高度赞扬说:“中国国际救援队来得真快,起反映速度是超常的。”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个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读好标点符号所代表的语气。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 检查读词:这篇课文词语多,比较难读,谁有信心读好。

房倒屋塌 弥漫 腐烂 纵横交错

协助 属于 狂吠不止

闻名遐迩 交口称赞 载誉

声波探测仪 液压钳

(1)

(2)

(1)

(2) 第三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和称赞有关 第四组词语是救援队开展工作时用到的工具 这是一篇通讯,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首先要了解时间、人物、地点、事情,快速浏览课文,反馈交流: 概括新闻四要素,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3、 概括课文内容: 画出相关的句子。

时间:20xx年5月

地点:阿尔及利亚 布迈尔代斯(师:这两个外国地名很长,比较难读,我们来读一读)

人物:中国国际救援队战士

事情: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

(3)

课文

三、 感受救援队的了不起

1、 静下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了不起。

2、 交流,围绕重点句品读:

(1)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新课标第一网

?指名读。

?读进词语中,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了不起:一下飞机 最严重,体会到救援对训练有素,速度十分快;而且他们不怕苦,敢于接受困难的挑战。 根据这四方面的内容,概括地说一说故事讲了个什么新闻。 (反思:略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内容的能力。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带着新闻四要素快速浏览

102

?师导语:是啊,灾情最重,意味着工作也最重,他们却义无返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受灾的布迈尔代斯,请一位同学读出当时的情景

出示: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脑子中冒出一个词,那是什么?(悲凉 可怜 黑暗的世界 可怕啊 )读好这样的情景 ?此时,居住在这儿的居民们最需要的,就是——(指名多位学生回答:帮助、救援)

?回归、提升读:中国国际救援对读懂了他们的需要,引读——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2)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指名读。xkb1.com

?从这一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战士们不怕苦)

?师描述:34摄氏度,这是炎炎夏日,即使穿着薄薄的短袖,也会汗流浃背,更何况——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啊,读:当时气温??

?他们的头发湿了,腰也酸了,人也累了,可他们仍然坚持战斗,(出示救援对工作图片)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话: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当时救援队员的神态、动作,用上有的??有的??进行引导)

?情感提升:再苦再累,他们都不怕,他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那就是??

?回归读:就因为这个信念,即使——引读: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

四、 了解细节描写对新闻的作用

1、 课文还描写了一个特殊队员搜索犬的故事,自由读第4自然段

2、 为什么在这个新闻中要插入这个细节描写:

(1)

(2)

(3) 突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装备很好 这个故事很有趣,能让新闻更加生动 我们仿佛走进了当时的情景中

五、 情感提升,回归课题

1、 经过8天的努力,中国国际救援队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疲倦写在他们的脸上,但喜悦也写在他们的脸上,当他们踏上回国的飞机时,布迈尔代斯的居民们都来送行,有市长,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废墟中被救出的男孩??他们会对我们的战士们说些什么呢?(配抒情音乐,说话)

2、 千言万语都融在一句话中啊,指读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反思:学生的深入体悟需要情境,老师动情的描述以及音乐的烘托能将情境渲染出来。在老师的描述和音乐的配合下,下子们一下子进入角色,以居民的身份表达了一份份感激与感动。有的孩子说:此时,居民们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年轻人的眼眶里泪水在打转,老人老泪纵横,小孩子稚嫩的脸上泪滴不断地滑落。还有的孩子说:“抱着孩子的妈妈说:谢谢,谢谢,没有你们我们一家人就再也不能团聚了,你们是我们的恩人啊!”也有说:“你们真了不起,中国真了不起!”孩子们的感言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再回读题目时,都洋溢着深情。)

六、 回归单元主题

这一句 “赞叹”中,包含着中国与外国的爱与友谊。正如我们这个单元提示所说的,齐读(出示): 将资料袋融于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了解之中,让学生有更全面的理解,也从联合国官员的评价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朱熹认为,读书须要“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在“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的板块教学中,紧扣文本的语言,引导反复诵读,体会语言文字隐藏的深刻意思,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迅速与不怕困难。将描写“布迈尔代斯的受灾情况融合到这个板块的教学中,简化了线条,同时也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更立体的感受。

103

“仍然坚持战斗”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细节。在略读课文中,要找准这样的一两个细节,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这里,教学上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点,先让孩子们有切身的体会,34摄氏度是怎样的感觉,再结合画面想象这样的温度下,队员们是怎样战斗的。通过说话交流,孩子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幅队员们不怕苦坚持战斗的画面,这些画面反过来又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救援队战士不怕苦形象的理解,促进了读。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应该起着对整个单元总结的作用。回归单元主题,能让整个单元板块更加明确,也能培养孩子整体回忆单元的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寻找一篇汶川、玉树地震时,其他国家救援队来我国的救援工作的新闻通讯稿。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学生新接触到的,是一篇新闻通讯。新闻通讯常常会在总体介绍事件的同时,截取一两个画面做重点描写。对于这样的题材,在写法、读法上,应该进行渗透,让孩子再接触到这样的文章时,能做到阅读时心中有数。对于这个片段的学习,课堂上做了略处理,只让学生了解作用,这样的略处理虽然费时很少,却给了学生思考上不少的冲击力,也达到了效果。

《语文园地七》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积累四字成语。2、 培养分类记忆意识

教学难点 积累四字成语。培养分类记忆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语言知识

一、 我的发现新课标第一网

1、 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 发现了什么?

?AABC的词语,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成语的叠字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成语的表现力大大加强,使程度更深。

?你还知道哪些AABC的词语:比比皆是 斤斤计较 心心相印 欣欣向荣 咄咄怪事

3、 成语的结构有多种,如ABAC ABCB

ABCC:逃之夭夭 AABB等,像这样集中积累,能使我们掌握得更多

4、对于这里的词语,有不理解的吗?交流解决

二、 日积月累

1、 读读认认:

(1)

(2)

(3) 自由读,发现了什么?熟字加偏旁。记一记 指名认一认 小结:平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读字典,记字。 教学课型 新授课

104

2、 读读背背

(1)

(2)

(3)

(4)

(5) 自由读一读 指名读 静下心来看这些诗句,你能读懂哪些句子的意思 这些诗句编排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内容相似,都表达了情感。 拓展;你还知道像这样的诗句吗?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战国)庄子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三、 趣味语文

1、 板书:言。知道这个字代表什么意思吗?(说的话)不同语气、不同内容的话,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不信我们去读读:说“言“

2、 (1)吉言:在什么场合下,我们会说吉言?过年时,你会说什么吉言

(2)诺言:一诺千金xkb1.com

(3)忠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你学着这首小儿歌写一写:做“行”或量“心”吗?

第二课时、

一、 口语交际

1、 读口语交际要求:丰富多彩的世界。

2、 明确要求:课文中给我们的要求很多,你觉得怎样的信息才能更加吸引人

?选择吸引人的内容

?介绍的时候多一些细节的介绍

?介绍要科学,列数字、举例子等都方法都可以运用

?语气表情要生动

3、 小组内交流

4、 小组推荐上台交流

第三课时

一、 写作新课标第一网

本次主题:如何把文章写得真实感人

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2、写作方法提示:

(1)

(2) 借景抒情 注重细节描写:

例子:当你高兴时,你的动作和眼神是怎样的?当你忧伤时,你的会说怎样的话?当你惊喜时,你的神情是怎样的??

105

多写写这样的细节,可以让文章更实在,打动人。

(3) 写真实的事,才能写出真实的感情

写真实的事,并不一定要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可以把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事运用到别的地方,也可以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套用在另一个人身上,只要这件事真实存在。

3、 交流写作内容

4、 写作

作业设计 完成作文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 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园地意在让学生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时间能力。所以我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达建了 一个有趣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有趣中练,在练习中达成活动目标。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二、“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其中的生字。主要培养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三、口语交际在创设情景中,引导学生展开互动的有趣的口语交流,并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识,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生成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四、展示台在教学时,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时间机会,使得语文训练扎实而有效。

29古诗两首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材分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了解民间传说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课型 阅读

106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三、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四、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07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新课标第一网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乞巧 嫦娥

望 穿 悔 夜夜心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把古诗中的民间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这次学的这两首古诗都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在教学中,我就从神话传说入手,向学生们讲诉生动有趣的“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传说,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学起古诗来也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30 西门豹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材分析

《西门豹》一课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帮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教学课型 阅读 板书设计

108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 1、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在

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组织和引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

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思—

—说——悟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引导到理解当时迷信对人们的影响的氛围。

3、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使

109

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本课的内容。

4、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依

靠对语境的深刻了解,进行总结性写话,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体验感悟想象倾吐出来,自觉

主动地投入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之中。

5、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一些骗人的迷信活动,培

养学生反对迷信、热爱科学的品德作风。

板书设计 13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 |

| |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新课标第一网

作业设计 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教学时,抓住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让学生边读边注意带点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不难明白:西门豹并不是真的要为河伯重新选媳妇,只是以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从而达到破除迷信,教育群众,惩治巫婆的目的。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巫婆当时的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通过想象,使学生明白西门豹聪明过人,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地惩治了邪恶,为老百姓报了仇,出了气.在教学惩治官绅头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抓住人物的话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就会懂得西门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来,而是做样子给官绅们和围观的百姓看。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巫婆回来只是为了找借口把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达到惩治邪恶的目的。接着提出问题:围观的群众表现怎样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们似乎明白了什么??”当西门豹杀一儆百,官绅们吓得丑态百出,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内容,并要求划出描写官绅们极度恐惧的词、句。学生们能很快找出“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等。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官绅们如此害怕?围观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那些官绅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明白,用‘河伯娶媳妇’这种骗钱害人的把戏被戳穿了,他们活不成了。”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看到他们的头子被投进漳河里,下边该轮到他们了,个个吓得没了魂。”有的学生说:“官绅们知道他们罪恶大,西门豹不会饶了他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他们。”教师这时进一步追问:这时的老百姓会怎么认为呢?有的学生说:“老百姓会想,哪有什么河神啊,都是这些巫婆官绅们编出来骗人的,害得我们家破人亡,他们一个个发了财,应该让他们受到惩罚,把钱还给老百姓。”有的学生说:“要不是西门豹来做官,还不知道要害多少人家的女儿,西门豹真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教师稍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就都展开了,同学们兴致很高,都说好像看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31 女娲补天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110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妈祖》??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111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xkb1.com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112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通过看动画片,让学生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的了解是不多的。教学时,先把几个简单的汉字简笔画图象投入,再把《女娲补天》动画片播放,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女娲的神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新课标第一网

板书设计: 12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 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作业设计 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有的学生说,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终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学生说,天补好了,很高兴,当然喜欢这一段。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女娲不仅勤劳,而且不怕困难,终于把天补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自然段。也有的学生说这段主要写女娲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欢这一段。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学生的发言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朗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32 夸父追日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教材分析

夸父追日也是我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他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 113

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一、古诗引题。

1、出示古诗,学生朗读。(说说陶渊明写的古诗与哪个神话有关?)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2、揭题〈夸父追日〉。

(对,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手杖虞渊伏身渭河

瀚海颓然抛出咕嘟

雄心壮志奉献精神

求光明奋勇前行

(形式:齐读、个别读、领读等)

3、默读填空。

神话写了夸父()太阳,()虞渊,

夸父倒下变成(),他的手杖(),

目的是()。

(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初读课文后,应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感受神话。

1、同桌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评价:给你认为读的好的同桌加颗星。)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课文的魅力。

《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课文中丰富又夸张、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写夸父为了解渴。

⑶、感受夸父精神。

114

从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复述课文,评价补充。

1、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2、各组推选代表和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总结。

再读古诗,你想对夸父说什么?

六、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自从上了《盘古开天辟地》后,我似乎被以前的上法框住了头脑,所以不敢再去上相关主题的课文,怕没创新,怕形式古板,上不出味道。当翻开教学用书,细细阅读,突然有关夸父追日的古诗和古文印入眼帘,使我有了灵感,何不将古诗、古文和神话故事三者结合,自然、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引入体会神话的神奇和夸张的想象中,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诉,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学设计。今天一试效果还真不错,出乎意料之外,对于今天的收获可真是庆幸,我也从中得到了启示:1、教学设计尽量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2、在教学过程中,除重视语文基础外,还应拓展教学时空,应凭借教材中的创新性因素,充分挖掘教材,给学生营造适合的空间,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 语文园地八 》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完成练习,并能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 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PPT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教学课型 阅读 追父追日 神奇

115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习作

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xkb1.com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新课标第一网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116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第四课时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就说明了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要综合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学习,其实也需要综合学生个体各种能力的整体发展,其中就是要把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得益彰。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的说非常的关键,那其中就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了让交流能更加地行之有效,我安排了“生产厂商”这一环节,让有相同想法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学 117

生的设计得到了完善,学会了在交流中获取资源的共享。整个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学生在介绍自己产品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还未能有一个层次的提高,那就是把自己的产品所具有的特点功用等清晰完整地说出来。在学生表述能力的指导上,我做得还不够。另外,在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这一环节上也存在商榷的地方。大范围的分组讨论,动作是否过大,在时间的安排上是否合理?口语交际灵活性较强,课堂上要把握的还有许多。我还将在此下大力度、大功夫,力求在今后的口语交际课中得以展示、提高和创新。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围绕“假如我会变”,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要求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在故事里,可以自由表达,大胆想象,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知道什么是想象作文,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因此在本次作文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善于联系,敢于质疑,在想象作文的过程中,对有突破性见解的学生要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表扬。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是非常欠缺。在交流修改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并不是想象不合理,而是语句表达不通顺,或表达的时候翻来覆去。于是我给学生读了范文,让他们听听人家写作的时候是怎样组织语言的,争取字一次次的习作训练中锻炼他们,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读读背背”的教学过程中,听、读的能力都能得到发挥,所以我建议还应该加强说和写的训练,把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其中,例如让学生例举一些平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谈谈自己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可以通过整合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的结果,再表达出来,这样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策划和主持活动,他们更具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无形间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118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个人教学反思过去的一个月我能积极适应新的教学工作要求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完成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过去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和反思从中寻找差距...

教师工作自我反思

教师工作自我反思转眼间我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已经到了第十一个年头回顾这十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感到无比欣慰的就是始终坚持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以诚育人教育理念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教好每一位学生在思想上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 产 党并积...

新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说学生在第一个月的学习态度是一种带有好奇心的学习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个月的学习应该就属于一种习惯性的学习态度学生们经过一个月对各科老师的考察已经知道了如何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喜欢化学...

青年教师教学反思

奋斗的青春新教师教学反思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这就是我的青春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

教师工作自我反思

教师工作自我反思转眼间我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回顾这三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感到无比欣慰的就是始终坚持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以诚育人教育理念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教好每一位学生在思想上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 产 党并积极...

教师个人工作反思

教师个人工作反思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及反思,借以促进…

教师教学反思表

20xx20xx学年下学期教师教学反思表20xx年月说明1本表按镇教研中心的要求制定每月填写一次学校和镇进行常规检查时要求上交2本表自行下载可以手写也可以电脑打印

新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我从对教学工作的一无所知到如今的开始思索自己的教学理念自己的成长让自己感到很踏实思考这一个月以来的教学工作自己虽有成长但也有很多不足需要弥补第一基础知识的落实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提醒我...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让学生感悟情感的价值大丰堆镇中学李静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咸丰县民族中学彭爱华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辉发城镇中学刘翔这一次讲课比赛我选择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魏巍写的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

教师的教学反思(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