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江姐》赏析

时间:2024.3.27

歌剧《江姐》赏析

摘要:这篇论文由对歌剧《江姐》的研究和赏析出发,分析歌剧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效果。赏析几个著名唱段的感情表达效果和表现手法,感受其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江姐 表现手法 革命精神 唱段

一、简介

歌剧《江姐》是中国当代一个值得骄傲的著名歌剧。它由小说《红岩》改编而成,讲述了共 产 党员江竹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

《江姐》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时常能够哼几句《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等唱段。很多网站论坛里也有人们表示对它的强烈喜爱和由此引发的对革命时代精神的怀念。这些都说明了歌剧《江姐》在中国歌剧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十分成功的艺术表现。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剧《江姐》成功的文学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1】 可信,歌剧《江姐》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光辉文艺作品。

二、主要情节及唱段

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机智地参加组织了抢水抢粮“, 截军车”等战斗,使敌人闻风丧胆。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并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 产 党的为了革命“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的大无畏气慨。剧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是“我国歌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中的主要唱段有: 1.拨开云雾见太阳 2.巴山蜀水要解放 3.红梅赞 4.牡丹花搭彩门迎你还乡 5.漫山野草斩不尽 6.青松林内红旗扬 7.革命到底志如钢 8.男儿有泪不轻流 9.干革命后继有人 10.相对无言难开口 11.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 12.我们人穷志不穷 13.共 产 党里能人多 14.眼前形势多险恶 15.人世间有几番明月清风 16.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17.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 18.绣红旗 19.五洲人民齐欢笑 20.红梅赞 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江姐》19xx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xx年,

【2】 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舞台歌剧艺术电影。

四、音乐特征

演员在演唱中,不再是单纯的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而是融入更多气声,使之更加通俗。让江姐这个人物从女人角度出发,更加人性化感人化。其中最长的唱段足足有11分钟,非常考验演员唱功,观众们在幕间为王莉精彩的演绎报以热烈的掌声。全剧除了有比较固定的舞美舞美设计——青石板台阶和绘制的远景外,还利用多媒体投射在舞台前方的半透明纱幕上,营造一个流动的云海、竹

【3】林,全景式地展示华蓥山,将观众引入其中。这使得这部歌剧更有感染力,给

观众心灵的震撼。

歌剧《江姐》还同时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借鉴和对西方歌剧艺术的学习,它独特的音乐风格、音乐形式都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由于歌剧《江姐》的创作采用了大量的戏曲音乐手法,同时又由于汉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歌剧的演唱上也必然要借鉴戏曲演唱艺术方法。而一种声乐演唱方式自身的不足以及歌剧对塑造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声乐表演艺术家们把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相结合,充分吸收其唱法中的优点,使声音在保持原来甜美音色的同时,把声音变得更加有张力,更为宏伟、大气,从而能够更加完美

【4】的刻画人物形象,产生令人震撼的戏剧效果。

五、主要唱段分析

在歌剧创作中,对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段,它有利于人物性格的

【5】刻画、戏剧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在歌剧《江姐》中,很多场面采用

了对唱的形式。

第二场中,“轻松林内红旗扬”是江姐与华为两人对唱,两人在去往华莹山的途中,触景生情,想到了美好的未来,表现出了一种革命主义的浪漫精神。第五场中,“眼前形式多险恶”是江姐、甫志高与蓝洪顺的三人对唱,他展现了人物各自的心理状态,并且在结尾处,一人一句,相互交错,节奏逐渐加快,最后一个人唱一个字,处理的非常巧妙:蓝 洪 顺:冲!甫志高: 抓!江姐 :走!这个三人对唱的安排,使得人物性格鲜明,氛围紧张,艺术效果特新颖。

伴唱是一种在歌剧的创作中被大量运用的音乐手法,通过伴唱的运用,能够给剧中人物带来一定的想象和回忆,强烈的烘托剧中人物的情感,强有力的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伴唱的应用,没有一定的程式,可以穿插在对唱或咏叹调的中间;可以安排在合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对唱前后;可以安排在咏叹调前后; 还可以安排在静场时(即人物在舞台上没有语言时)。

歌剧《江姐》对于伴唱的运用,是结合了川剧帮腔的音乐表现手法,第二场《革命到底志如刚》是江姐的咏叹调,在前面与中间都安排了伴唱,它引出了咏叹调,起到了烘托戏剧情景的作用。

歌剧中有多个三重唱。在江姐发现甫志高的叛变后,甫志高也撕下面具那一段,江姐,甫志高和门外的同志三人的三重唱巧妙而出色的渲染出了那时候的紧张、危险氛围,并且细致的刻画出了每个人的复杂心理变化与感情的表达。给观众十分直观、震撼的感觉,如同进入了歌剧中那个场景。

六、结语

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在它的专业性和流传度上,更体现在剧中的角色塑造是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能打动人心,歌剧《江姐》成功地做到了这点,到现在还是频繁地出现在艺术舞台上,从来没有被人遗忘,并且不断改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充分证明了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它是一部抒情的

革命赞歌,在饱满的情感上还加入了紧张的戏剧冲突,把江姐的崇高形象竖立在人们的心中。“江姐”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崇高的革命精神却一直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正如歌剧《江姐》的艺术价值一样,对人民生活的音乐审美和文化品

【6】 味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歌剧是一种十分美好,十分和谐的艺术,令人享受。希望中国的歌剧有更独特的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文化气息,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七、参考文献

[1] 歌剧《江姐》赏析.百度文库.2009

[2] 邱爱金.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和音乐表现的分析与研究.2009

[3] 王冲.中国民族歌剧《江姐》经典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音乐作品赏析.音乐美学.2007

[4] 李春伟.论歌剧《江姐》的音乐与表演特征.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5] 张杰.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马超伦.《江姐》的音乐风格.黄河之声.20xx年第8期


第二篇: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


河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

姓名:张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王磊

20090407

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歌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如《白毛女》、《党的女儿》、《原野》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歌剧《江姐》。歌剧《江姐》是中国歌剧发展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之上,我国音乐家、艺术家们把中国歌剧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成为一种固定的艺术形式长期屹立在舞台上,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歌剧《江姐》由阎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本文主要从歌剧《江姐》的历史背景、性格特征、音乐表现等不同视角来诠释歌剧《江姐》的魅力,从而透视作曲家赋予“江姐”的人物气质以及创作意图,通过对《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绣红旗》等经典唱段演唱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分析,将人物深层次的内心、性格以及音乐的深层含义充分表现出来,为今后演唱及分析理解作品方面起到很好的理论铺垫作用。.

对于社会主义的革命新歌剧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塑造革命的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歌剧《江姐》在这方面的创作成就显著,它在舞台上为江姐这个人物塑造了色泽鲜明的艺术形象。无论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还是在塑造细腻女性化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是一部传达着爱党爱国精神一个很好的文艺武器。

关键词:艺术形象红岩精神戏剧性民族风格III

Abstract

AfterNewChinahadbeenfounded,Chineseoperadevelopedcontinuously.Therelots

SOareofexcellentworks,forexample,《W1lite-hairGirl))、((Party'sdaughter))、((YuanYe))andoutstandingoneofthemis((JiangJie)).A

toanewon.ThemostlotofChineseartistsdevelopedthewasthe

statusartofChineseoperaclimaxbyconcludingthehistory.Andthe((JiangJie))magnumopusofthisperiod.Thisl(indofChineseoperawilloccupytheveryimportant

onthephylogenyofChineseopera.

the《JiangJie))wasadaptedfromnovel((HongYan))thatwritedbyYansu、Yangming、

JiangchunyangandJinsha.Thisarticlefromtheopera”JiangJie¨thehistoricalbackground,

tothe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suchasmusicperformancefromdifferentperspectives

interpretationoftheopera"JiangJie"charm,whichthecomposerto

ofthecharacters,aswellasereative

agiveperspective,to”JiangJie”temperamentintent.Passtheanalysiswaitingforclassicsariatosingtechnicalskillandtoshowmethod”successfulMeizan”,”I

contribute"youthforthecommunism,”fivecontinentpeoplelaughheartily”simultaneously,

ofpersonage

thatwork”embroiderdeep—seatedredflag¨,Theheart,characterandmusicdeepimportenceisshownoutsufficientlytosingandanalysetheeffectunderstanding

aspectgetsuptoverygoodtheorybeddinginthedays。tocome.

With

moldregardtosocialism’S,theheroicimagesrevolutionproletariatadvancedcomingtosayimpoaantproblemishowtothepersonthenewofrevolutionopera.Opera((JiangJie))creationisthatthismissionhasmoldedtheartimagebrightlycolouredand

onlustrousforrivereldersisterinthisrespectthestagehaveaccomplishment’S,bevery

onsuccessfulonregardlessofmusicstillmoldingtheexquisitefeminizationtheimagein

musicdepictingtherivereldersistercharacter”resoluteandsteadfast"ofopera((JiangJie))image,theirmusicofsuccessfulfeasiblewritingoperaZhongJiangeldersisterimageismorefull—grown,genuineandbelievable,bethat

oneavolumeiscommunicatingpatrioticlovePartykindofspirit,averygoodliteratureandartweapon.Opera((JiangJie))is

《JiangJie))stillChineselocalterritoryoperathatEuropeapprovesbetheoperabirthplacemost.In2004GermanydramafestivalchairmanBell‘Hasiestimatesthatoperasays:”Theriverelder

sisterisChineseJoanofArc,herbebcIththeheroand,arealwomanwhoisfullofloveimplication”.

Keywords:ArtisticimageThespiritofHongYanDramaticNationalisticstyleI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张鸯,指导教师确认(签名):芝衫磊

卯。0年6只珥El●●伽。7年石月砷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强:套。指导教师(签名):

卅年‘月叶同≥9口7年多月7日H

引言

歌剧是一类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样式,萌发于巴洛克时期,起源于意大利。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文学、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其中音乐和戏剧是歌剧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在歌剧综合体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歌剧与舞剧、话剧等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元素在歌剧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情节的展开、戏剧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起伏以及人物性格的表现、主题的升华等等都是经由音乐来实现的,这一切都体现为一部歌剧中音乐形象的塑造。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歌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j‘如《自毛女》、《党的女儿》、《原野》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歌剧《江姐》。歌剧《江姐》是由阎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他们几经尝试,最后终于成功的用音乐将江姐的英雄人物形象发扬光大。其中《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绣红旗》等部分唱段更是深入民心,流传甚广。

目前国内对江姐这一人物形象有些分析和探讨,但多数仅停留在对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分析和音乐特征的简要分析上,尚未针对江姐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剖析和深入研究。我选择歌剧《江姐》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因为这部经典歌剧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之上,我国音乐家、艺术家们把中国歌剧又推上了一个高潮,使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成为一个固定的艺术形式长期屹立在舞台

上,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次江姐的形象是20世纪40年代革命英雄的代表人物,深入民心,人物性格突出,旋律优美,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要想把江姐不畏敌人诱惑,勇敢正直的精神面貌和气度诠释到位并非易事,对演唱者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演员需要在继承民族声乐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借鉴西洋歌剧美声唱法,使之与中国的语言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表现手段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本文主要从歌剧《江姐》的历史背景、性格特征、音乐表现等不同视角来诠释歌剧《江姐》的魅力,从而透视作曲家赋予“江姐”的人物气质以及创作意图,通过对《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绣红旗》等经典唱段演唱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分析,将人物深层次的内心、性格以及音乐的深层含义充分表现出来,为今后演唱及分析理解.作品方面起到很好的理论铺垫作用。

第一章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问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日j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原是欧洲近代一种综合性的大型艺术体裁,它对于过去欧洲各国群众文化生活的重大影响素为人们所重视。居其宏在《中国歌剧曲选》中就中国歌剧的发展提出了四个时期:即摸索期、定型期、成熟期和变革期。其中各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显示出发展的时代性及其辩证扬弃的过程。王小宁在《中国当代歌剧选曲集》中对中国歌剧的发展也总结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在艺术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对中国歌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节中国歌剧的萌芽阶段

自歌剧引进中国以来,我国音乐家在这一领域也有过探索。这一时期也是歌剧发展的萌芽阶段,虽然创作手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也为后期歌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例如: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曾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等,后期的此类作品,则更接近于小型歌剧的特点,即演剧的成分逐渐增加而歌舞的成分逐渐减少了。尤其以他的《小小画家》,黎锦晖已经在其音乐创作上解决了对主要角色的音乐形象塑造和音乐性格刻画方面的问题。黎锦晖的这种样式体裁既不属于两洋歌剧,也不同于我国传统戏曲,但又与两者密不可分,存在密切联系,这都可以说是歌剧这种体裁在中国发展的最初一批成果。到了30年代,聂耳曾写了《扬子江暴风雨》,这是一部在我国歌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直接在话剧这个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加进一组歌曲穿插其间,因而首创了“话剧加唱"这~在中国歌剧史上极为特殊电极为普遍的歌剧类型。向隅等人创作的《农村曲》,也可以说是此类体裁在我国的进一步探索。但是,人们渐渐发现,这种小型的形式满足不了歌剧在中国的发展,所以,人们探索着,希望能创作出更加民族化、大众化,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真正大型的中国歌剧。

第二节中国歌剧的初期阶段

.。在40年代前几年,人们不断探索歌剧这种形式如何与中国传统、与人民现实生活相结合,如何为人民群众接受等问题。这个过程是一个艰辛的探索之路,结果是有得有失,但这并未阻断人们发展中国歌剧的决心,并且在探索西洋歌剧体系中如何揭示戏剧冲寒。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艺术家们还是为中国的歌剧发展做出了很大2

的贡献。例如:黄源洛的大型歌剧《秋子》,这部歌剧就是根据西洋大歌剧形式创作的。当时对《秋子》的评价褒贬不一,多数老百姓都表示听不出唱的是什么,对歌剧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大致概念。这足以看出,《秋子》这部歌剧并未深入民间,没有与中国民情和社会环境相结合,没有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剧情也就无法被观众认可。但无论如何,这部歌剧的开创精神和艺术上的大胆探索,对当代中国歌剧的发展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节

一、中国歌剧的发展中国歌剧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在中国歌剧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白毛女》不失为一部融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外来音乐技巧于一体,并且比较成熟的民族新歌剧。也是中国歌剧发展史第一次高潮中具有罩程碑意义的代表作。《白毛女》在艺术成就上,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地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如对主要角色喜儿、杨白劳和黄世仁的音乐刻画都做到了贴切而富于个性,深刻地反映了IEl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白毛女》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延安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新歌剧创作的热情,为中国新歌剧的发展丌辟了道路。它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前提下,对西洋歌剧广泛的吸收与创造。

二、中国歌剧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歌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歌剧《江姐》。歌剧《江姐》的音乐成就在于作曲家比以往更有效地运用了戏曲板式变化和主题贯穿发展的方法,创作了适于剧情发展和表达人物内心感情的富有戏剧性的歌剧唱腔,并吸收了民间歌曲的音调。在歌剧《江姐》的音乐中戏曲音乐手法的运用较之《白毛女》显的更加成熟,这是因为在《江姐》形象塑造过程中戏曲音乐的运用更加完善,尤其是在塑造主人公的音乐形象方面。我国音乐家、艺术家们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之上,把中国歌剧又推上了一个高潮,使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成为一个固定的艺术形式长期屹立在舞台上,使国人包括外国人都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歌剧,领略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情。

三、中国歌剧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歌剧《原野》则是歌剧在中国发展第三次高潮的代表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人们对歌剧也有了新的戏剧定位和品味定位,使得作曲家们创作出了许多适合当代社会环境、生活品味的歌剧作品。歌剧《原野》在音乐形象塑造方面,更加充分地发.

挥了用音乐来表现戏剧冲突的功能,不单以咏叹调、对唱、重唱等多种形式来解释冲突、刻画人物,而且剧中贯穿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有了大段的唱腔,声种的安排也基本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使歌剧音乐的整体形象更加丰满,这弥补了以前歌剧音乐创作中的不足。并且《原野》的艺术技法、音乐表现和戏剧冲突都更加完善和细腻,并添加了许多现代元素,把人们对生活的理解都充分地反映到了歌剧中,把歌剧又一次地和人民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4

第二章歌剧《江姐》的创作特点

第一节原著概况

小说《红岩》对于大家并不陌生,书中以江姐为中心,描写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书中许多英雄人物大无畏的精神以及坚若磐石的理想和信念深深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书中江姐原型江竹筠(192卜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同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她随母亲到重庆外婆家寄居,不久,她就进厂当了童工。1932年,进孤儿院小学免费读书。1936年考入重庆南岸中学。1939年考入中国公学附属中学读高中,加入中国共 产 党。1940年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班,任该校党组织负责人。1941年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3年5月,江竹筠接受组织安排,与中共重庆市市委委员彭咏梧假扮夫妻,建立起了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后来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后,主要负责与市外党组织的通讯联络工作,许多地下党的重要文件、药品、器材都是她冒着生命危险送到乡下去。因为江竹筠对人很亲切,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江姐”。1947年11月,她以下川东地委委员、川东临委联络员身份随彭咏梧一道离渝去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春,全国解放前夕,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悉获丈夫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江姐抑制住巨大的悲痛,仍直奔华蓥山与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会合,并投入对敌斗争。

当时是三大战役的胜利和重庆解放前夕的中间时期,国民党开始节节败退,并且做着最后的挣扎。国民党军统局在重庆渣滓洞设置了一处又一处关押共 产 党入和爱国志士的监狱。1948年6月14号,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在万县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因为她是川东临时工委联络员、下川东地委委员,党内重要联系人,所以也知情党内许多联络点和联络地址,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为了得到地下党的组织名单,敌人对江姐用了许多我们无法想象的酷刑,妄图从她身上打开暴动地区缺口。如老虎凳、钢鞭、电刑,甚至还拿竹签插进了江姐的十指,但这都无法动摇江姐的爱国热情和对党的忠诚。每当夜幕来临时,狱友们就能清晰的听到江姐被严刑拷打的声音,一次次被打晕又被泼醒的声音,他们还担心一个弱小女子能承受的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吗?但他们清晰的听见江姐面对敌人誓死守护组织秘密。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 产 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敌人最终也5

一无所获。也使得狱中难友为了这个坚贞不屈的战友产生了极高的敬意。

重庆解放前,敌人策划暗杀被关押共 产 党员,江姐组织和带领狱友进行越狱斗争,如今在渣滓涧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江姐、李青林、胡其芬等越狱的工具。最后,敌人决定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其他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了刑场。1949年11月14同,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这时离重庆解放仅仅16天。

第二节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目的

歌剧《江姐》由阎肃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红岩》是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一部革命小说。书中主要人物之一的江姐,这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曾经震撼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心灵。歌剧《江姐》的作者们,正是受了这一形象的鼓舞,怀着革命的激情,把江姐的英雄形象在歌剧舞台上树立起来的。1964年,歌剧《江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文工团首演于北京,1978年被摄制为电影艺术片。后又被改编为清唱剧。那段时期,词作家阎肃还在大学校园,作为进步的大学生,他在感受那段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同时,还在学校排演了许多进步的戏剧,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解放后,阎肃还多次深入四川,在农村参加土改和清匪反霸,还多次去参观过渣滓洞,深刻体会到了革命英雄为了解放全中国付出的血泪代价。四川的乡土风情、国民党的残暴统治、地下党员的英勇斗争对他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这段生活经历对阎肃来说难能可贵,也对创作歌剧《江姐》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阎肃由于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了解民间疾苦,也了解为了与敌军抗战,我们许多革命英雄都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深有感触。还有对四川诸多戏曲形式的熟悉,再加上对《红岩》的成功借鉴,迸发出了智慧和对歌剧《江姐》的创作灵感,用了短短18天的时间就创作完成了《江姐》的初稿。并且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经数十稿修改,形成了七场大型歌剧《江姐》的剧本。过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领导看完剧本后,很受感动,也相当重视。在认可剧本后,后期的作曲创作就由年轻的作曲家羊鸣、姜春阳和会砂负责。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得来的,歌剧《江姐》也一样。面对这样一位英雄人物,3位作曲家希望把江姐的坚强、执着、理想,还有伟大的妻子形象和慈爱的母亲形象都体现在歌剧中,他们起初认为江姐的事件发生在四川,就深入四川了解民情,运用}wl居q束创作歌剧《江姐》,但第一年的努力并未使人们心目中江姐的英雄形象得到6

淋漓尽致的表现,被认为既不像川剧也不像民歌,全部否定。文工团的领导批示:江姐音乐形象不鲜明、不突出、流于一般化;音乐语言不亲切、不朴实,生搬硬套四川音调.完全的否定并没有使三位年轻的作曲家丧失斗志,在反省了自己的创作后,他们发现江姐的事件已经走向全国,影响之深远,不是一个川剧就能再现江姐的英雄形象;完全搬照川剧元素,会使得江姐的音乐形象钢硬有余而柔性不足。这时,三位作曲家走南闯北,深入各地,先后到达浙江、上海、河北等地,学习了越剧、杭剧、沪剧、河北梆子等多个剧种,充实创作思路。江南丰富的剧种就给了他们丰富的创作灵感,从中找到了江姐这个人物的主旋律。江南戏曲的柔美和抒情加上川剧的一些元素,使得这种旋律更加丰富和大气。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作曲家们不厌其烦地修改,集中各地剧种的精华,反复推敲、反复琢磨,借鉴了川剧、越剧、杭剧、沪剧、四川扬琴、清音等地方戏曲和民|’自J音乐,又紧密结合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和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终于找到了属于江姐的音乐灵魂,找到了真正适合这个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女英雄的优美唱段。1964年9月,歌剧《江姐》终于正式出炉。江姐的唱腔在吸取了这么多剧种的精华后,细腻地描绘了江姐的人物内心世界,赋予了江姐最美的唱腔,最终成就了这部在中国民族歌剧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大型歌剧《江姐》。其中《红梅赞》、《绣红旗》=-《革命到底志如钢》等歌剧片段琅琅上口,过目不忘,至今还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这种音乐、这种精神使江姐精神、红岩精神名扬四海。

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贵在有独特的创新。首先体现在音乐语言素材的选材方面。歌剧《江姐》的音乐素材很丰富,主要有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及民歌。如江姐的音乐吸收了多种戏曲音乐素材;杨二嫂、华为以及群众音乐场面的音乐都吸收了四川I民歌的音乐风格;甫志高、警察局.长、唐贵山等人物的音乐及穿插在他们唱腔之中的女声伴唱,主要采用了朗诵式的川剧高腔及说唱风格的音乐素材;其次表现在音乐结构方面,而这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歌剧《江姐》音乐的曲式结构,学习了我国戏曲音乐的经验,根据剧情的需要及人物内心感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了板式的变化特征,使之具有十分激烈的波澜起伏的戏剧性,扣人心弦。第三,在歌剧中,音乐采用了大量独具风格的伴、唱形式,给正面人物伴唱的有,给反面人物伴唱的也有。可以看得出,这是吸收了川剧高腔中的帮腔形式,然而却又没有生搬硬套,作曲者把这种形式在歌剧中进行了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

在歌剧中,伴唱成功地起着各种各样的功能作用。它努力向民间音乐学习,特别是7

向戏曲音乐学习,吸取了越剧、豫剧等多种地方戏曲,再融合四川音调,努力吸取民族音乐的优秀成果,运用民族音乐的特有规律和表现手法来创作,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这在我国新歌剧探索前进的道路上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经验,影响了以后作曲家以及他们的歌剧创作。

歌剧《江姐》还是最为歌剧的发祥地欧洲认可的中国本土歌剧。2004年德国戏剧节主席贝尔?哈斯评价歌剧《江姐》道:“江姐就是中国的圣女贞德,她既是英雄,又是一个充满爱情意味的真正女人。"

第三章对江姐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

第一节江姐人物性格分析

江姐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一身藏蓝色旗袍、红色毛衣、白色围巾,身体瘦弱但‘精神抖擞、一身正气的女子形象。

江姐牺牲时,她和彭咏梧唯一的儿子才5岁。起初因为丈夫的牺牲,江姐把儿子托付给堂弟竹安。在狱中,江姐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当时江姐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托孤遗书给堂弟,对儿子彭安做了这样的嘱托:“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绝不能娇养,粗茶淡饭足矣……”从这简短的几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江姐作为母亲慈祥的一面,也能体会到共 产 党员江姐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时,江姐没有丝毫畏惧,坦坦荡荡的面对敌人,心中充满了蔑视和坚定。“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 产 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对于江姐来说,没.有什么比保护组织秘密更重要的了,哪怕是小小的竹签,哪怕是受尽虐待,心中永远都是对新中国的向往和对共 产 党的忠诚。

与老彭分别时“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为了保护党组织,自觉断绝来往,是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当得知老彭牺牲后,又为了不暴露目标“眼泪往肚里咽,"“强压住内心的悲愤,"“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又是面对个人’与党的利益的严峻考验,江姐马上抉择“不能迟疑,马上离开。"在白色恐怖下,为了党的利益在失去亲人后连痛哭一场也不能,这又是一般常人所做不到的。

在向党组织汇报情况时,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这"指的是什么?难道是江姐不在乎老彭的牺牲吗?江姐不是不在乎,而是亲人老彭的牺牲在江姐心目中比起全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只不过是小小的考验,自己承受得了,这就是一个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的英雄形象。让自己承受一个小家庭的痛苦,来换得大家庭的胜利,这种胸襟和气度让我们敬佩,同时也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学习红岩精神、学习江姐精神。9

“这算不了什么!"“这"的涵义又变了,同样的一句话,前一句疆承受这老彭的离去,而这一个“这"是指敌人种种非人性的拷打酷刑。这对于一个共 产 党员来说,只不过是肉体上的摧残,动摇不了她钢铁般的意志,这一切是可以承受的,.因而算不了什么!前后两个相同的字却表达了江姐不同的意志力和承受力。默默忍受亲人的离去和对敌人严刑拷打的不屑一顾,这恰恰体现了江姐高贵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力。

那些和敌人针锋相对的回答:“如果(生命)能有十次,甚至千次万次,我也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我们的党。”“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把这牢底坐穿!’’都无比鲜明地表现了共 产 党人“山可移,海可填,而心不变;头可断,血可流,而志不挠"的革命气节。

第二节作曲家在歌剧中对江姐形象的重塑

歌剧《江姐》的唱段流传甚广,朗朗上口,它成功的用音乐将江姐的英雄人物形象发扬光大。其中《红梅赞》、《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绣红旗》等更是深入民心,流传甚广。因为江姐是四川人,故事又发生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四川,所以整部歌剧中的音乐形象塑造又是川味十足。

对于社会主义的、革命的新歌剧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塑造革命的无产阶级先进人物的英雄形象。歌剧《江姐》的创作在这方面是有成就的,它在舞台上为江姐这个人物塑造了色泽鲜明的艺术形象。而这些鲜明的形象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来的。

比如在第一场,江姐接受了新的任务,将要离开重庆前往华蓥山,一曲“看长江,战歌掀起干层浪”。虽然以抒发人物对此情此景的情怀开始,但革命者却是“心潮逐浪高”,旋律的起伏使我们感受到在踏上新的征途之前江姐内心的激荡情怀。同一场另一首曲调《红梅赞》,优美抒情的旋律为江姐这个形象、为整个剧情的发挥暂定下了开朗的基凋,它做为主旋律在剧中曾多次出现,显示着革命斗争即使处在最艰苦的岁月,依然焕发着乐观的精神。

第二场时我们看到的是江姐第一次面临着残酷的考验,这就是她的爱人、亲密的战友老彭的英勇牺牲。通过“敌人在身旁,我怎能在这里痛苦悲伤”的歌唱,把江姐内心的剧烈痛苦以及以革命利益为重的高贵品格,生动地体现出来。一个革命者的可贵,在于对自己的同志充满阶级情怀。

第三场江姐与双枪老太婆在华蓥山见面两人对唱时,看到了江姐对华为的阶级情怀。纵然自己有千重悲愁,“万不能给战友增添苦和忧";即使自己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也首先想到战友的安全,“万不能让华为也遭毒手"。这就是在第五场遭到叛徒甫志高搜10

捕时她与华为、甫志高三人对唱所表现的内心活动。

歌剧的第六、七两场,表现了江姐在更严酷的考验中,义正言辞地面对敌人的审讯,显示了凛然的革命气节;在生命即将结束的瞬间,依然欢唱着“前途风光无限好”,鼓舞狱中的同志们“不要用哭声告别,不要把IliON轻抛",表现出无谓的英雄气概。正是这些场面,揭示了革命战士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使得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屹立在观众面前。

整部歌剧可以根据剧情发展分为序幕、丈夫牺牲、江姐被捕、狱中受刑、英勇就义五大部分。

一、歌剧序幕

拉开帷幕,观众首先听到了《川江号子》,这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十几年前的川江生活中去。歌剧《江姐》选择川江作为歌剧序幕背景和环境,就是想借以川江水的波涛汹涌和暗礁潜伏的危险来暗示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危机四伏,同时也暗示了革命斗争的艰难与险阻。紧接着是江姐背负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任务,奔赴北川的场景。《巴山蜀水要解放》则表达了江姐的豪情壮志,节奏舒缓,音调高亢明亮,宽广激越。m~

(5一曩王遴5一}量卫羔童5-3乏£熏羔—£至2一

E衽喝)嚣镌疆.一,,n唧秘街饶缴饶

这里运用的甩腔自然洒脱,干脆爽快,不仅表达了江姐豁达的性格和爽朗的气质,还预示着北川之行即将开始,同时与敌人的斗争也拉开了帷幕。这罩就把江姐豪爽的性格展现了出来,为后来江姐的大无畏精神打下了基础。

二、丈夫牺牲

《革命到底志如钢》、《踏着先烈足迹向前走》都是戏剧性极强的咏叹调,是刻画江姐“刚毅”音乐形象的重要手笔。在江姐惊闻彭松涛惨遭敌人杀害后,江姐伤心欲绝,却又默默承受、继续坚持战斗。

第二场第十曲《革命到底志如钢》就是表现当时情感崩溃以及情绪心态多重复杂变化的一个戏剧性极强的咏叹调。这一唱段相当长,感情变化也相当剧烈。当江姐身负重伤来N::IL)II某县,看到城墙上挂着自己的丈夫、战友彭松涛同志的头颅时,女声伴唱以缓慢的速度唱出:“啊!天昏昏哪野茫茫,高山古城暗悲伤!"

嘎遘

(5一娃醍)l●●●1●一J■-’~。。一‘’’—1’一●-■幽越删I

5?曼l22强|5??●

Ql0Ol

(夔慝俸皑鹏I妥昏.罾哪.

在江姐得知噩耗后痛苦无助、欲哭无泪时,自由节奏的女声伴唱将这一悲壮的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散板更是形象的表现出了这种悲愤的心情。这里还采用了我国戏曲音乐中独特的板式结构一紧拉慢唱,来表达江姐对彭松涛的怀念之情。江姐的演唱和女生伴唱的相互配合,前呼后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象地塑造出江姐的不舍与怀念之情。同时,这个唱段也是表现江姐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三、江姐被捕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江姐在识破甫志高的阴谋叛变之后,面对危机关头机智果断的工作作风和非常复杂的心理斗争。在《lilil甙f形势多险恶》一曲中,面临周遭十分危险的处境,甫志高、江姐、兰洪顺运用了轮唱手法,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句旬紧跟,表现了江姐的机智与勇敢,同时也把三个人的心理特征和性格冲突表现的十分到位。

《黑夜将晓风更紧》是江姐在狱中所唱,也是主题曲《红梅赞》的变曲。高高的监狱护栏不能阻挡江姐对革命的信念和对党及人民的忠诚。细腻的刻画了江姐丰富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世界,使得江姐的艺术形象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集中刻画。

四、狱中受刑

在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的时候,江姐唱出了《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同样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剧片段,是歌剧《江姐》第六场的中心唱段。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种种利诱、威逼,江姐正气凛然,严词痛斥敌人。这段唱腔就是她在与敌人针锋相对斗争之后即将受刑时所唱。

这是一段塑造江姐刚毅音乐形象的重要唱段。音乐经过一系列的板式(即节奏、节拍)变化:慢板(4/4拍)——紧拉慢唱(自由节拍)——一拍一板(5/4拍到4/4拍)——慢板(5/4拍到4/4拍)来曲折地展现江姐作为一个革命党人,不被严刑拷打所折服的革命英雄气概。她坚定地唱出《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铮铮誓言:“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峰JL酉lil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在紧拉慢唱的多次拖腔后紧跟着是采用了一拍一板的板式结构,将自由散板变为复拍子5/4拍。12

一拍一授

我为翟嗣生.拽为摹冷长.

字字清晰,铿锵有力的唱出了江姐对革命的热情和信念。之后出现的七拍之久的高音sol的拖腔。

巍为抟j《孝囊义接夤纛

具有强烈的搬为和辐射力,将江姐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满腔热忱表现得酣畅淋漓,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博大胸襟也得到了充分的袒露。一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巍峨地矗立在“笺岩"之上,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芒。音乐中运用戏曲板式变化与速度的对比等艺番手法,把江姐崇高的思想境界,坚毅、刚强、勇敢、乐观的精神层层深入地展示了出来:全曲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粉身碎骨心也甘”。本段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共 产 党人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理想。音乐以抒情的慢板开始,采用了戏曲的拖腔和伴奏拖腔,旋律优美,感情真挚。‘后半段节奏加快,情绪激昂,到最后一句“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时,节奏又渐渐稳住。表现出江姐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第二段:从’∥久盼望神州辉映新日月”到“愿将这满腔热血洒染山川”。本段用“慢三眼"的板式进一步展示了江姐的革命理想。

第三段:从.“粉碎你旧世界”到“幸福的明天"。此段转“慢板”①,激昂慷慨、坚毅有力,节奏可随激情自由伸缩。前后两句在音色、力度上有强烈的对比,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感情。

第四段:从誓我为祖国生”到最后结束。这是全曲的最高潮。“流水板"②的一拍一板,显得铿锵有力。第三小节“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唱段主题思想的体现。在“青春"的长音上由轻到响,唱出内心的最强音。这种激动的情绪一直贯穿到“贫贱不移”。至“百折不挠",速度突然变慢,“志如山”又加快。从“赴汤蹈火自情愿”转入流畅的“快三眼,,。如此板式的变换、速度的对比,只有很好地把握轻重缓急的分寸,才能把人物坚定的意志、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最后,“不∞放慢速度,内容繁琐的pqpq拍称慢板。

。一种形似流水一样的板式。节奏比较快,用快而不急的节奏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抒发出来,多用于对事物的叙述和自我表白。13

觉辛苦只觉甜”结束在弱音上,使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境界得到更高的升华。歌曲表现了主人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音乐绚烂优美,富于浓郁的民族风格。

五、英勇就义

唱段《绣红旗》是全剧最为生动细致,也是最感人的唱段。在江姐即将奔赴刑场的时候,惊闻新中国诞生,让江姐悲喜交加,虽然江姐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快到尽头了,但她毫无悲戚,而是满怀喜悦,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难友们的斗志,和难友们一起在“于分爱,万分情”的歌声中一针针一线线绣着新中国的五星红旗。所以感情至淳至深,曲调至柔至美。

主题歌《红梅赞》作为江姐就义前的音乐再一次出现。作为全剧的主题歌,贯穿于各场之中,除了第一场第四曲和全剧终曲以完整形式出现之外,在其他各场次中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刻画人物的需要进行了变化。这首歌的歌词凝练概括、形象鲜明。其中“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等词句,即是对红梅品格的礼赞,更是为了烘托江姐的英雄形象。音乐具有明朗刚健的格调和质朴优美的旋律,把江姐沉着坚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两部分均由四个乐句构成(ii三句都是两小节,最后一句为三小节),采用了歌谣体的短曲形式和四平调一板三眼①的节奏,以一字多腔及大幅度音程跳跃的手法发展音乐形象。

’’辨Ad羁antiaa孑辐舍:霍殛互藿泰翥;红警上缸穆舞,

第一乐句就以八度的大跳和昂扬的进行,把挺拔屹立的红梅形象准确地展示了出来,它不仅是这首歌的主题,也是整部歌剧的音乐核心。其中“何所惧’’中的“何”字以八度大跳的旋律进行,显示出昂扬的气势。

何庚俱。

第二部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一句旋律在较高音区运腔,不仅与前一部分∞“板■“眼”足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中的节拍。每--d,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分一板三眼的<四拍了>和一板一眼<二拍子>两种。14

形成对比,而且形象的刻画也更为深刻了。

妞箨花几开,踉泉放光彩.

最后乐句以变化重复的方式再现了第一部分第四乐句的旋律,在前后呼应中完满地结束了全曲。;

《五洲人民齐欢笑》则是表达了江姐对新中国的祝福,歌颂了江姐等无数革命志士的献身精神,在江姐慷慨就义时,主题歌《红梅赞》则是一首辉煌壮丽的终曲,是一曲.

充满崇敬之情的颂歌,是江姐用生命谱写的一曲红梅赞歌。红梅精神在终曲得到了升华,整部歌剧在《红梅赞》的壮丽旋律中结束。主题歌在剧中贯穿首尾,对于江姐音乐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作用,使江姐的音乐形象栩栩如生、一目了然。

总之,歌剧《江姐》在刻画江姐“刚毅”性格的音乐形象上和塑造细腻的女性化的音乐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它们的成功写作使得歌剧中江姐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真实感人。尤其是主题歌《红梅赞》的成功写作,使江姐的音乐形象栩栩如生、一目了然。

第三节演唱者对江姐人物形象个性的把握

大型民族歌剧《江妇》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公演以来,曾四次复排,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堪称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巅峰之作。

1964年9月,歌剧《江姐》初演时,担任江姐第一代的演员是万馥香、蒋祖惠和郑惠兰。40多年过去了,万馥香已经去世,蒋祖惠也移居国外。郑惠兰则在60年代离丌了空政歌舞团,已经70多岁的她提起当年扮演江姐的心得来,更是激动不已。郑惠兰回忆道:当时她还不到30岁,对于扮演江姐所要求的基本功还远远不够,大家一起帮助她排练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因为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手势、每一句唱腔都要更适合这个人物形象。

2007年10月,借助国家大剧院落成庆典的契机,同时也为了向党的十七大奉献一份厚礼,空军文工团在国庆期间推出了第五次复排的经典歌剧《江姐》。歌剧《江姐》.从第四次排演至今已经整整十六年了,不少创演骨干或退休、或转业,因此为了达到“第五代江姐”的综合素质超越前四代的要求,本次排演招揽了全国的拔尖人yJ‘参与复排选拔。据了解,从六月到八月中旬的两个多月旱,在参考了专家意见和群众意见经过初选筛选出了十名候选人,然后通过十进八、八进五、五进三、三进一四次专业考核,最后,15

以美声见长的王莉脱颖而出,成为《江姐》第五次复排的主演。

第五次复排的艺术总监、总导演空政文工团团长杨月林在谈到这次演出的初衷时说道:演出的初衷是为了让红色经典继续影响观众,让歌剧《江姐》常演不衰。经历了40多年的《江姐》依旧是经典中的经典,包括它的音乐、表演、舞美。尽管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可它像一朵盛开在严寒冰雪中的红梅花,依旧那么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复排的《江姐》在保持原剧精髓和风貌的前提下大胆突破,比原作少了250余行,2640余个字,语言更加精炼、剧情更加紧凑、抒情唱段更加生活化,使观众对主题也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音乐方面,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了富有时代特色的音乐元素,使多个经典唱段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王莉本人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子,平同里嘻嘻哈哈,她自称跟江姐的原型性格相差很远,是排练演员中最没有信心的一个,但看过江姐坐过的大牢,看着江姐战斗过的地方,看到了狱友缝制的红旗,王莉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种红岩精神继承下去,所以她通过各种办法去寻找江姐的心理特征。

王莉是美声专长,所获奖项也都是美声唱法,她认为演好江姐,最重要的是唱腔的处理,她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把民族的语言揉进去,以一个中西合璧的完美形式演绎歌剧《江姐》。现在的观众多为年轻人,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王莉在演出里加了许多通俗的元素,表现江姐柔美的一面。江姐是一个很爱生活的人,王莉抓住了生活中江姐喜爱整理头发的细微动作,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把江姐的神态演绎地十分到位。一转身,眼神微微上扬,有一种蔑视敌人的神情和坚定革命胜利的信念。

在演唱歌剧《江姐》时,如果不能把自己投身到角色当中,.投身到革命烈士的悲壮心情中,是很难体会和把握歌剧本身的含义和人物情感的。在现在的声乐学习中,多数注重的是琴房中声音的力量,高音的透彻,但在处理歌剧作品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握人物的精髓、体验人物的情感、与角色融为一体。这就不光要求我们提高声音潜质,更需要的是我们的表演能力,这里所说的表演能力不光是肢体语言还有神态、情感、音调所共同演绎出来的。江姐是一个英雄的人物,在演唱江姐时,尤其要体现江姐的气质,一个小小的昂头、一个小小的眼神就可以把江姐视死如归的精神表现出来。同样,在表现叛徒甫志高时,则需要用狡诈的眼神、慌乱的神情、紧张的心情细腻地描绘一个叛徒在遇到革命烈士时的畏惧和慌乱。

几代江姐的扮演者在这方面的扮演是非常成功的,王莉就用了一种大气、深情、慈爱的英雄形象,在舞台上再现了这位英雄人物,这就是一个表演者的成功之处,可以让16

观众从表演者身上看到当年的场景。17

第四章歌剧中对语言特点的把握

声乐艺术作为音乐表演的一个代表形式,它器乐表演艺术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是以人为主体,以某种工具为媒介和平台,以实际音响向观众及听众展示音乐。不同的是,器乐是以实物乐器为工具,而声乐艺术中的乐器则是人体本身。入通过嗓音、气息来表达情感,达到与观众及听众的共鸣。那么在嗓音和表达情感中又有了一个新的媒介,那就是歌词,所以声乐表演是音乐艺术中唯一和文学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形式。因此语言艺术在声乐表演中就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

歌剧又是结合人物形象、以体现人物内心、戏剧矛盾为中心的独特声乐艺术形式,在歌剧演唱中,歌词的内容有时甚至比唱腔更重要。为了让观众了解剧中人物内心情感,有时我们宁愿牺牲一点声音也要力保汉字的字正腔圆。它让观众体会戏中人物内心情感走向,体会剧中人物喜怒哀乐,感受歌剧人物的悲与喜。

第一节歌剧中汉字结构及特点

民族声乐是用汉语来演绎的,汉语属于单音节语,即一字一音,又是表意性较强的文字,因而汉语歌唱最容易产生抑扬顿挫的美感效果。但同样,汉语的音节结构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歌唱中了解汉字的音节结构及其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汉语的每一个字音就是一个语言中的自然单位——音节,而音节又是汉语中最小的单位——母音与子音因素构成的,根据传统的音韵学方法,汉语字音的成分是由声母、韵母与声调构成的。

一、歌剧中声母的特点

歌剧中的咬字,主要是指声母的发音。声母是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一般是一个音节自然顿歇起首的音素,在音节与音节之间起隔音与过渡的作用。因此,要求准确、清晰,不然就会产生有声无字、音包字、字包音或字音模糊等混乱现象。因此,掌握好声母的发音,是使字音纯正、真切、有力的关键。对于以汉字为歌词的中国民族声乐,每二个字都深切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每一个正确的发音都是从声母开始发起的,它就像是队伍的领军人物,成为表达汉字最关键的部分。其中,在歌剧片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中,刚开始的抒情慢板“春蚕到死丝不断”中,尤其是“死’’字,嘴唇微微张开,紧紧咬住字头,坚定地表达江姐高尚的革命气节。这像是感叹词,又像是肯定词,既像是对死的蔑视,又像是对“死”这种悲壮精神的坚定。一直到最后一个音节都不能松掉“死"的字头。这个字的声母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得许多歌唱家18

在演唱时十分注意唱词的声母,以此来弘扬红岩精神。

二、歌剧中韵母的把握

不管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发声训练大同小异,都是把字的发音用共鸣的方式进行歌唱,发声练习时,要将基本的韵母aeiou的口腔打开,使它与共鸣腔体形成.一个完整发声效应,无阻碍,上下贯通。韵母的发音大部分由于颤动声带,而且不受阻碍,声音才能够响亮,同时也可以任意延长。因此,歌唱的声音表现主要借助于母音的发挥,它是构成音响与旋律的基础,音色与共鸣的完美体现也全靠母音的音乐化。

歌剧《江姐》中,作曲家以颇具四川民间风格的《红梅赞》作为她的主题音调,贯穿始终,表现了江姐对革命的忠贞,又体现了身为女性柔美的性格。在歌词中我们能明显得感受到韵母带来的主题特征。先来看一下《红梅赞》的歌词,基本每一乐句后都用了一个开口音,“开”、“踩"、“开”、“开"、“彩”、“外”、“放”、“来”。每一个开口音都是非常圆润地,并且在韵母发声的同时还要把握归韵,使韵母有张有弛,声音才能大气、饱满。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这些开口音所赋予这首主题旋律的特有的风格特色。这些开口音大气、刚健、细腻、沉稳,借寒梅不畏严寒的品质来弘扬江姐不畏强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这对体现江姐精神、挖掘江姐的性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歌剧中声调的体现和运用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而汉语声调又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是字J下之本,在汉语语音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唱每一个字时,必须依照四声音势的高低、升降、曲直、强弱的特点,才能将字咬正发准,并能传达出语言韵味的神态内涵。在《红梅赞》中,有一句“何所俱”。

r,z=》一髻=!、r一。—!,‰q~一帮所

一徭.

“何”字在汉语中的声调是阳平,也就是所谓的二声,声调是往上扬,在歌剧中,作曲家也根据阳平的声调特点,用一个八度跨越来体现艰难困苦对于革命者来说根本木用惧怕的乐观主义精神。歌唱的咬字发音状态,决不是生活中说话状态的照搬和重复,具体地说,就是要经过归韵、咬字、发音、拖腔、收尾五个阶段。歌剧中的咬字、发音不仅要求准确清晰,而且还必须达到音色美、音量大、音域宽、穿透力强,才能贯穿全场,因此在演唱《江姐》时的咬字发音状态必须符合歌唱的发音规律,做到字『F腔圆。19

第二节歌剧中腔圆的概念及特点

一、腔圆的概念

字正腔圆是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出自于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况了这~句谚语,字J下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讲到字J下就要讲到腔圆的问题,腔圆是指声音要圆熟,行腔要婉转,字音间的衔接要自然生动,连贯流畅,要延长、连贯每字后音即韵母,歌唱中每个字音不仅要圆润轻熟,而且在婉转中所有的字都要贯串起来成为一体,要有良好的共鸣空间,声音要在振i!J中均匀,高低衔接,强弱过渡时不同的字音在转换中无痕迹,在运腔时圆滑流动,富于歌唱性。

二、腔圆的基础

腔圆的基础就是音准,没有旋律的音准也就没有所谓的腔圆。试想一下,腔体再松弛,咬字再标准,旋律的音准都把握不住就不能堪称歌唱艺术。歌剧《江姐》就不是说一定要紧扣歌谱上的书写旋律来演唱,这也就是民歌风格的独特之处。在把握基本音准的基础上,依托中国民族文化和革命背景,去挖掘真正属于江姐的音乐灵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演唱的处理。这其中的工作很复杂,包括换气口、倚音的过渡、自由节奏的处理等等。这都体现在《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第三部分的慢板处理上,在把握正确者准的基础之上,节奏可随激情自由伸缩,歌唱家所要做的就是运用发声的基本功和腔体的均衡状态,再结合汉字的咬字特点和民族风格特点,达到腔圆的效果,这时,我们听到的才可能是完整的民族歌剧。

三、腔圆的重要性

有时我们会发现,歌剧《江姐》看似简单的旋律和歌词,有的人唱的效果就平平,有的人就能唱的游刃有余,把江姐的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人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的气息,走迸歌词所描绘的一番情景。这其中最大的功劳可能要算是这旱所要讲的腔圆的重要性吧。

在演唱《江姐》时,要使歌声圆润流畅,就必须使人体乐器发声时处于松紧适度的均衡状态,即松中有紧、松而不懈;紧中有松、紧而不僵。人们常说的歌唱要有弹性,就是指松紧并存的均衡状态。“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美的声腔造型要求,也是声乐艺术的创造原则。

在把握歌剧行腔的音乐性方面,必须全面分析和把握描写江姐、甫志高语调的语气、语势,并调动与运用声乐语调造型的各种因素与技巧,发挥它们的造型功能和作用。并以辩证的观点处理好轻与重、强与弱、高与低、抑与扬、快与慢、疾与徐、顿与挫、连20

与断等交错配合、互相制约、映衬对比等综合运用的关系,以情感变化作依据,与咬字、吐字、共鸣、呼吸等结合起来,才可能使歌剧《江姐》创造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美感效果。主题歌《红梅赞》是最能体现抑与扬、连与短的美感,这首音乐的特点就是音程跨越比较大,在八度跨越以及五度跨越等等的表现中,不仅体现了严寒中梅花屹立不倒的精神,还再现了危急中革命党人坚贞不屈的精神。而《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则是最能体现强与弱、快与慢、疾与徐的特点,这首歌剧片段最大的特点就是音乐情绪的起伏感比较强,从缓慢平静地歌唱“春蚕到死丝不断”到激烈的“我为祖国生,我为革命长,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由柔到强,由慢到快,互相配合,才显现出了精彩的歌剧《江姐》唱段。

没有腔圆,咬字就像是独白,生活语言;枯燥而且没有韵味;没有腔圆,旋律就像失去了主心骨,飘忽不定;没有腔圆,咬字和旋律的结合就显得那么突兀。可见,歌剧艺术乃至整个声乐艺术,腔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充分表达由字节所构造歌词的情感韵味、也是传达整部歌剧意境和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2l

第五章从江姐形象看整个歌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江姐》这部歌剧有很多独特的创造,它把小说中有关的人物、情节重新加以组织,并给予了若干丰富发展,着重突出了江姐这一人物形象,因而它体现了歌剧作者们的艺术构思,以及对这一形象的评价。在音乐语言、表现手法以及伴奏形式的运用上也是很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们从民间音乐、传统戏曲中借鉴了不少有益的东西,不但丰富了歌剧的艺术效果,而且听来十分亲切,具有浓郁的名族风格和特有的地方色彩,所以才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成为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尝试对探索歌剧创作的民族化与群众化,是十分有意义的。

歌剧《江姐》在音乐方面的成就首先在于它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江姐、华为、杨二嫂等币面人物的音乐形象。江姐的音乐形象是由几部分的素材组成的。其中《红梅赞》最为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作者采用了大幅度的音程跳跃,以及一字多腔的手法,使《红梅赞》的音调具有了崇高的气质和优美抒情的性格,这和歌词内容的要求相一致,和江姐整个舞台的形象也比较吻合。另外,作者在使用这支歌曲的安排上也是别具匠心的,它在全剧中的作用是双重的。它既是一支颂歌,作为第三者对江姐以及所有革命战士的赞颂,又通过它抒发了江姐的革命志向和抱负。i羔样做,作者就充分发挥了这首歌曲的潜力,加深了观众对它的印象,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部好的歌剧,重点体现在流传性和专业性上。现在许多流传一时的歌剧,很快会被人们遗忘,甚至不曾流传过。而过了这么多年,《江姐》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依然成为舞台的保留曲目。《江姐》作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歌剧,同时又是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所追捧的经典剧目,说明《江姐》经起了这两方面的考验。一些现在的流行曲目,一味的追求大众化和群众化,却又忽略了戏剧人物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和情感化,语言枯燥无味,苍白无力,很难继续活跃在歌剧舞台上,而有些歌剧却一味的模仿西方歌剧,注重装饰性、复杂性,而这又恰恰很难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和理解,所以很难流传开。而歌剧《江姐》却在这两方面经受了历史和群众的考验。

它是一部抒情的革命赞歌,尽管歌剧里充满了紧张的戏剧冲突和矛盾心理,但大体音乐基调定在了抒情的感觉上,抒发了革命者之情,给人一种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和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期待,这种崇高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使得红岩精神在人们心中长存,使得江姐精神在舞台上常演不衰。

结论

通过对江姐人物的分析,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革命战士为了祖国革命的胜利,付出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的是鲜血。同时在鲜血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对祖国的期望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这种精神引领他们哪怕面对严刑拷打、甚至是就义时也能坚定不移的宣扬爱国精神、表达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心。这种红岩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通过五代江姐的复排,歌唱家们一次又一次地赋予了江姐这个人物形象新的内涵和气质,反复琢磨,多次体验,从生活中感受江姐,从音乐中体现江姐,用最美的声音传达了一个慈爱的母亲、一个关爱战友的战士、一个坚定不移革命者的精神和品质。

虽然事隔多年,但红岩精神永远不会褪色。现在再听《江姐》,依然有一种振奋人心、慷慨激昂的气质。作曲家们用精美的形式、严谨的结构、精湛的技艺以及严密的逻辑,巧妙地把江姐这个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们不忘革命英雄的奉献,不忘革命胜利的艰辛。

在本论文研究过程中,虽然较清晰地展示了歌剧《江姐》的精髓和意境,但在细节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宽思路,从更多方面体现江姐的灵魂,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自信。这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翻阅更多的资料文献,充分的体现江姐的品质和意志。

参考文献

[1]何为.赞歌剧《江姐》.人民音乐期刊,1964年Z2期.

[2]任加.看歌剧《江姐》.中国戏剧期刊,1964年10期.

[3]葛光锐.《江姐》的几个形象.人民音乐期刊,1965年04期.

[4]魏景舒.俏也不争春——评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人民音乐期刊,1979年08期.[5]陈紫.重观歌剧《江姐》.人民音乐期刊,1984年07期.

[6]羊鸣,姜春阳.歌剧《江姐》音乐的创作:人民音乐期刊,1965年04期.

[7]杨瑞庆.主题贯穿的典范——剖析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歌和江姐唱段中起调毕曲的关系.黄河之声期刊,1994年05期.

[8]李力.学位论文关于中国歌剧中音乐形象塑造的几个问题.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1.

[9]钟秋红.浅论歌剧《江姐》中江姐音乐形象的塑造.教书育人期刊,2006年S2期.[10]郭凯.用红岩精神演江姐——歌剧《江姐》第五次复排剧组成员赴重庆渣滓洞采风纪实.科学时报,2007.

[11]巩若强.歌剧表演中对声乐演员的要求.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5期.

[12]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13]王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14]石惟『F.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5]夏艳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6]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后记(含致谢)

在本人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各类资料,丰富了知识,提升了素养,更深一层的了解歌剧《江姐》的内涵。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王磊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王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也非常感谢河北师范大学的领导们在写作期间的关心,使得论文可以如期完成。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张杰2009年4月

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

论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及表现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被引用次数:张杰河北师范大学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郑文静 歌剧《江姐》中江姐角色的形象塑造[学位论文]2008

2. 高莉 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演唱艺术处理[学位论文]2008

3. 肖萌音 歌剧《江姐》创作及演唱风格的分析与研究[学位论文]2008

4. 王冲 中国民族歌剧《江姐》经典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音乐作品赏析[期刊论文]-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4)

5. 孙玮娜 《江姐》的艺术特征及它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学位论文]2008

6. 曹欣 论空政文工团五代“江姐”扮演者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学位论文]2009

7. 梁召今 歌剧《江姐》的民族化元素——以剧中男性主要角色的音乐创作及表演为主[学位论文]2008

8. 刘一祯 歌剧《江姐》中江姐唱段研究——兼论五代“江姐”的表演[学位论文]2009

9. 靖冬超 歌剧《江姐》和《党的女儿》音乐风格之比较[学位论文]2010

10. 龚亚虹 走进江姐——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塑造[期刊论文]-四川戏剧2010(1)

引证文献(1条)

1.黄栋 论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演唱技巧[期刊论文]-时代报告(下半月) 2011(8)

本文链接:http://d..cn/Thesis_Y1482109.aspx

更多相关推荐:
七(上)诗歌赏析练习

七(上)诗歌赏析练习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的一、二句写什么内容?(写诗人的行踪和所见的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

诗歌朗诵会、诗歌赏析

*诗歌朗诵会、诗歌赏析活动展示方式网上、报刊、书籍收集诗歌的途径吴伟源收集资料打字,韦英豪按键分工吴伟源、韦英豪组员搜集资料、举行诗歌朗诵会、自编诗歌、合编小诗集。活动内容11月x日――地点六(1)班11月x日…

中考诗歌赏析总结

1.怎么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诗人写出自己的遭遇,想到了全天下的寒士,推己及人,表现了他拨打的胸襟和美好的李祥,书法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村边的…

诗歌鉴赏教案范文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BeijingXueDaCenturyEducationTechnologyLtd1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BeijingXueDaCenturyEducationTechnologyLtd一导入诗...

诗歌欣赏范文

AnanalysisofthepoemquotMyPapa39sWaltzquotAbstractthebeautyofpoemsliesintheirlinguisticfeaturesincludingphonological...

“写作诗歌赏析”评价表

乐天才子苏东坡的单元评价评价要素2写作诗歌赏析评价表

论文---诗歌鉴赏

古诗词的鉴赏及解题技巧古代诗歌古典诗词是文学作品中文字最精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和评价是高考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一个亮点古诗词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文字较容易切入点较小回答起来应不是很难但学生答...

陶渊明诗歌赏析论文:浅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论文浅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陶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自然美求真求善求美透过这些诗中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还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

诗歌比较类鉴赏——思想感情类教案

诗歌比较鉴赏专题思想感情类比较一导入古人读诗特别注重以诗论诗有了比较就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从20xx年高考命题人就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考查大家阅读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这一变化成了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注意要点

从学生入手的诗歌鉴赏复习策略简阳中学高三语文组汪桂英又是一年高三时提及诗歌鉴赏学生如坠烟云找不到方向理不清头绪但是诗歌鉴赏又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学生在历年各地的诗歌鉴赏中失分都很多所以只为困难找方法是所有高三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古典诗歌鉴赏研究论文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丰富的今天我们对古典诗歌也同样不能忽略而且对我们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精华传承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提高我们对诗歌鉴赏能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从跨越高考还是提高自身素养古典诗歌...

对《水调歌头》诗词的赏析

系别政法与旅游系班级历史教育1001班姓名金洪群学号20xx020xx2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诗歌赏析(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