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时间:2023.10.25

论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内容摘要:始建于公元366年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尤以飞天壁画出名。

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媲美的,大部分洞窟都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不仅因为它数量庞大的壁画、彩塑像、文献资料。还有它内在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

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它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而四种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铸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

关键词:莫高窟 艺术魅力 文化

莫高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 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100年前,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打开以后,许多外国探险者蜂拥而至,掠夺走大量珍贵的经藏、艺术珍品,在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掀起了敦煌学研究的狂潮。而直到19xx年,陈寅恪先生始提出中国的敦煌学之名,国人才明白到敦煌的价值,许多国人才投入到敦煌的研究、保护中。敦煌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圣地,敦煌莫高窟蕴藏着中国大量的文化积淀,而我想深入的了解的是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研究敦煌莫高窟的结构和艺术手法,包括图案、建筑、雕塑三个方面。 (一)建筑与结构方面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

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

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5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的洞窟里,我们既能观赏到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人字披窟顶”和“阙形佛龛”,又能看到外来的印度式建筑,这是外来佛教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互相交融创造的一个极具特色的代表窟。

敦煌石窟存有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492个,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中国民族形式 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敦煌的建筑特色有:

人字披顶:它的建筑形式是仿照中国传统屋顶样式建造的。它是莫高窟也是国内保存最古老的实物木质斗拱,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翔实资料。

明窗:东壁门上方的明窗也是一个汉式建筑。这个明窗的位置,正好面对窟内中央的佛龛,从明窗射进来的光线也正好照到龛内主尊佛像的脸上和身上,无意中给这尊佛像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使这尊佛像显得更加慈悲、庄严,神圣而伟大。

平棋:在本洞窟后部的方形窟顶,绘满了平棋图案。

中心塔柱:洞窟的中心是一座方形塔柱,它连接窟顶和地面,支撑着来自窟顶的巨大压力。

阙形龛:在佛教洞窟中,阙就象征着佛教的天宫。

(二)在绘画方面

敦煌就是一个图腾 。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

石窟艺术本就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石窟艺术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不能割断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 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也不例外,在敦煌这座经历中国十个朝代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里,其壁画、雕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从洞窟的开凿之始就是浑然一体的。甚至可以说有的洞窟的形制完全是在艺术家的指导下开凿的。许多由洞窟空间、光影产生视觉的神奇效果,至今仍令我们叹为观止。 这与敦煌民众长期处于战争、死亡、恐惧的边缘,寻求宗教以为心灵慰藉有强烈的关系。

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石窟壁画故事均有隐含的寓意----佛、道、儒思想的交汇与融合——这就是忍辱、自我牺牲、善与爱,这就是佛家的“善”、儒家的“仁”、道家的“清虚顺应”。这些以禅定修行为主题的俗世间人们的思想,是导致此期间的石窟壁画以神圣佛理教义为主要内容的重要原因。

《飞天》吸引着你的是那圆光周围的美丽的飞天群,在散着天花的空中,飞天在音乐声里不停地回旋,飞天依靠姿态、飘带呈现在激动地然而是有韵律的动

态里,在回旋着的飞天中心。全是在飞腾的舞姿中(连立像、坐像的躯体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人像的着重点不在体积而在那克服了地心吸力的飞动旋律。所以身体上的主要衣饰不是贴体的衫褐,而是飘荡飞举的缠绕着的带纹。佛背的火焰似的圆光,足下的波浪似的莲座,联合着这许多带纹组成一幅广大繁富的旋律,象征着宇宙节奏,以容包这躯体的节奏于其中。

这是敦煌人像所启示给我们的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

(三)在雕塑方面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彩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无论是壁画还是塑像造型,都越来越向人间靠拢,使时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溢于形象的表里,给人以深刻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的感觉。

以菩萨的造型为例,隋以前“神圣佛窟时期”的菩萨造型为男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露,显得朴实无华。而到了武周时期,菩萨的造型变化很大:身披璎珞,着彩带长裙,作女性相貌,直观感到雍容华贵,温文典雅,直似宫廷嫔妃、达官贵妇;但却有三条胡须,而胸脯又是初凸,如年华少女状,成为非男非女相。整体看,既有女性的善良与慈爱,又有男性的坚毅与果敢,而这恰恰与武周女皇帝武则天的心态相吻合。

它是这个时代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特点的最佳表示。 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隐藏着教化的历史,蕴含着神秘的深层哲理。但是,你若细致地考证,却会发现:尽管整体上看,所有窟洞构成了一个神秘的“佛国世界”,若逐洞分析,却表示出佛教及其教理教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变化,窥见出由情感社会而产生的人生哲学和不同时期人们心灵的影像。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

泥塑。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

总的来说,敦煌艺术代表了我国4至11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成就,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是座千年壁画博物馆,也是一部中世纪的绘画史,此外还包含有珍贵的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资料。就其科技价值而言,敦煌的壁画中有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有曲辕犁,有《全天星图》,有西夏文活字印刷标本,有回鹘文活字等等。其对于现代的意义,敦煌石窟和藏经洞的文物促使了敦煌学的产生,促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是现代形象艺术创新的源泉。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第二篇: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殿堂


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殿堂

——佛走进了中国

摘要: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印度孔雀王朝开始,佛教传播的洪流便分别想南北两个个方向蔓延。南传佛教主要影响了缅甸、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地。北传佛教又分为两支,一支从印度抵达西域。在汉朝时传入中国,称为汉传佛教。另外一支则主要在西藏地区传播又称为佛的东传。这条与古代丝绸之路相融合的佛教传播之路,浸染了民族的色彩,完成了佛教中国画的过程。这条传播线路上的众多石窟,不仅是佛教史上的奇葩,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一座座屹立千年的石窟,构筑了佛教传播的路标。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佛教,神秘的宗教,艺术

一、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煌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古代东方文化艺术的灿烂明珠。l96l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xx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现存492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莫高窟南北长1600米,石窟大小不一,小的37窟,刚能把头伸入进去;大的16窟,面积为268平方米,高的96窟,从山脚到山顶,高50 米。石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东晋太和元年,即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连续营造达千年之久。现存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5多个,其中珍存北凉至元各朝代制作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这些壁画和彩塑技艺造诣之深,想象力之丰富,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的伟大宝库,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画廊。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莫高窟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 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莫高窟彩塑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 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艺术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僧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清代康熙年间,莫高窟逐惭被人注意。光绪二十六年(l900年),道士王圆篆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里面完好保存着历代文书、写经、文物4万余件。这一发现被称为本世纪世界文化史上最有价值的发现。它轰动了世界。于是,英、法、日、俄、美等国的冒险家陆续前来,窃取莫高窟的珍宝和文物。l943 年,莫高窟被收归国有,在该地设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对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

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佛教东传:一个“入乡随俗”的嬗变

佛教思想产生于印度,记过千余年之后,它却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然而,从印度到西域既而中原,佛教的本土化,民族化的演进并不像春风激荡、万木葱茏那样流畅。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段文杰先生认为,佛教,是外来教,初入中国是“大受排斥”,曾先后出现过“佛儒之争”、“花戎之争”、“佛道之争”、“黑白之争”、“神灭与不神灭”之争等一系列矛盾。但佛教极力将其思想与儒家思想、玄学糅合在一起,以适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因而,在佛教的东渐过程中,它还有一个“入乡随俗”的嬗变。

对敦煌莫高窟来说,这种“嬗变”就更进一步。它是在具有深厚汉晋文化的传统,又大量吸收外来艺术营养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佛教艺术。在菩萨想象中,在故事画中,出现了中原汉装或南朝名士的形象,出现了潇洒飘逸的精神风貌,在静的境界里增添了动的情趣,突破了西域佛教艺术的规范,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艺术体系。

在敦煌莫高窟,随着时间的推移,洞窟的形质上,人马取消了中心塔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佛殿,佛殿正面是佛陀及两侧的陪伴人物。这里所表现的,就是想象中的再宇宙内普遍存在的可实现的超脱。西欧那个环境上看,更加庄重和幽静。敦煌遗梦不是一个浪漫的梦,而更像是一个徘徊于生死之间的噩梦。渴望与恐怖贯穿始终。如来,据说是指佛主所云绝对真理。藏密传人月称说过:凡如来均为五色之光。而宗喀巴大师则进一步说:绝对的真理,便是对于这种光的神秘的领略。在大乘佛教中,释迦穆尼已成为绝对真理的化身。

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殿堂

这是莫高窟第130窟中的南大像。古代

匠师在塑造这尊坐佛时突出了佛头的体积,坐佛高26米,佛头就高达7米。虽然超出了正常比例,但解决了由下仰视所造成的头小体大额视角差。使人们在仰视时,仍能清晰地看到佛面的表情,这是古代人智慧之作。

《药师菩萨像》图源自19xx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的敦煌

藏经洞唐代绢画,由李承仙先生复原放大绘制,壁画高210厘米,宽80厘米。这既是敦煌现代石窟的第一幅壁画,也是李承仙生前留给敦煌的最后遗作。(据悉于今年7月24日,敦煌现代石窟壁画《药师菩萨像》被整体揭盗。数日后于8月17日神秘出现在该中心管理人员居住的院落内。)

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殿堂

这是敦煌莫高窟的

北区,崖面上鳞次栉比、重重叠叠的洞窟犹如蜂巢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一条微缩的石窟长廊。

敦煌莫高窟里的菩萨处于佛陀与众生之间的地位,他们直接面向寻求解脱的人,引导他们皈依佛门或信任佛德教义。敦煌壁画中有许多鲜活饿佛经故事,这些故事公司人们,就连佛的前世,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生者,只是在通往超脱的道路上,有一颗恒久的虔诚的心。在敦煌石窟的穹窿顶上,常常画着装饰图案,图案中心是个圆,它的意思是超然于尘世之上。而唐代的敦煌,洞窟里的风景画却有了实际的价值。这首先由于它是展现宗教故事的场所,而宗教故事反过来又使它成为必要条件。从这里到纯粹风景画之间,只有一小步的距离。但就是这一小步,使佛显得亲切而耐人寻味。

另外,佛教在丝绸之路行中得以兴盛,得要归功于那些奔波的商旅,他们的经历,很好地解释了佛德存在。并且,他们也不遗余力德地弘扬佛法,用自己的一部分积蓄开窟造佛。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佛的赐予。

佛教艺术是一种象征艺术。象征当然需要一种可视形象,但其更深层的含意并不能从形象本身直观地看出,而是需要就形象所暗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意义方面去领悟。佛教形象意在引起崇奉者的崇高感,从而轻视自身,向往佛国世界。崇高是伟大心声的回响,是对被崇拜者的尊敬、迷信。因此,佛教形象与生活原形明显有别,“无能见顶”是象征。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总第565期

2、甘肃旅游网 ——“美景风向标”栏目

3、兰州晨报 20xx年08月18日期

更多相关推荐:
文化苦旅 莫高窟 读后感

因为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特别喜欢他的散文,清新豪迈,不冗长繁琐不矫情。所以,这次的作业内容我选择了品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莫高窟》。余秋雨说莫高窟是一个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敌方,一个活了千年…

《莫高窟》读后感

莫高窟是道士塔之后的一篇这一篇脱离了道士塔中的对莫高窟文化被破坏的惋惜和痛心那一句我好恨实在是震撼了我在这一篇里余秋雨撇下所有一心去欣赏这受伤的的莫高很喜欢其中有一段余秋雨论述了中国文化遗址与外国的不同他写了中...

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观后感

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观后感敦煌市西关小学三2班秦喆今年开学不久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莫高窟数展览中心我们终于可以看到这神奇的地方了我们跟导游进入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印入眼帘的是大厅经过工作人员的检查之后我们进入1号...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余秋雨的《莫高窟》答案

阅读余秋雨的莫高窟回答文后1418题20分莫高窟余秋雨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曾曾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

余秋雨《莫高窟》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莫高窟阅读练习及答案莫高窟余秋雨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曾曾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

余秋雨《莫高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20分莫高窟余秋雨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曾曾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

敦煌莫高窟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