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

时间:2023.11.18

《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敦煌莫高窟》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6册。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光盘,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教师提问: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

学生回答: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如身姿显得较丰腴。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二、新授

1、通过对学生发言的整理归纳、揭示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讲解当时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课堂)

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历代开窟,大致可以分为北朝、隋唐、五代至宋元三个发展时期。“四大石窟”

2、结合欣赏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的艺术主要特点

西魏时期:“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隋代:彩塑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唐代(作为重点):规模宏大、造型生动(呈秾丽丰肥之态)。

3、对彩塑艺术及壁画艺术的赏析,结合讲解有关故事,创设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九色鹿” “尸毗王”、“经变”、“本身”“佛传”故事。

注:选择造型生动、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作品,使学生易于接受,且易于比较,避免面面具到。

4、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师小结,落实作业:在课外找有关敦煌艺术的资料。

四、课外拓展:

五、注意点:本课知识容量大,离学生实际较远,讲授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典型性,趣味性等特点。


第二篇:敦煌莫高窟_美术鉴赏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

——石窟艺术的宝库 学号:20124212040 姓名:洪秋萍 (武夷学院 商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一、摘要:

始建于公元366年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尤以飞天壁画出名。

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媲美的,大部分洞窟都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不仅因为它数量庞大的壁画、彩塑像、文献资料。还有它内在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

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它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而四种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铸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

关键词:莫高窟 艺术魅力 文化

二、何谓敦煌石窟:

莫高石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 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 1 -

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三、敦煌壁画的诞生---西方净土变绘画天堂

敦煌就是一个图腾 。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

石窟艺术本就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石窟艺术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不能割断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 这应该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特点。

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艺术也不例外,在敦煌这座经历中国十个朝代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里,其壁画、雕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从洞窟的开凿之始就是浑然一体的。甚至可以说有的洞窟的形制完全是在艺术家的指导下开凿的。许多由洞窟空间、光影产生视觉的神奇效果,至今仍令我们叹为观止。 这与敦煌民众长期处于战争、死亡、恐惧的边缘,寻求宗教以为心灵慰藉有强烈的关系。

四、敦煌的艺术魅力

(1)、敦煌璀璨的壁画

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石窟壁画故事均有隐含的寓意----佛、道、儒思想的交汇与融合——这就是忍辱、自我牺牲、善与爱,这就是佛家的“善”、儒家的“仁”、道家的“清虚顺应”。这些以禅定修行为主题的俗世间人们的思想,是导致此期间的石窟壁画以神圣佛 - 2 -

理教义为主要内容的重要原因。

《飞天》吸引着你的是那圆光周围的美丽的飞天群,在散着天花的空中,飞天在音乐声里不停地回旋,飞天依靠姿态、飘带呈现在激动地然而是有韵律的动态里,在回旋着的飞天中心。全是在飞腾的舞姿中(连立像、坐像的躯体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人像的着重点不在体积而在那克服了地心吸力的飞动旋律。所以身体上的主要衣饰不是贴体的衫褐,而是飘荡飞举的缠绕着的带纹。佛背的火焰似的圆光,足下的波浪似的莲座,联合着这许多带纹组成一幅广大繁富的旋律,象征着宇宙节奏,以容包这躯体的节奏于其中。

这是敦煌人像所启示给我们的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

(2)、生动的彩塑像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彩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无论是壁画还是塑像造型,都越来越向人间靠拢,使时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溢于形象的表里,给人以深刻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的感觉。

以菩萨的造型为例,隋以前“神圣佛窟时期”的菩萨造型为男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露,显得朴实无华。而到了武周时期,菩萨的造型变化很大:身披璎珞,着彩带长裙,作女性相貌,直观感到雍容华贵,温文典雅,直似宫廷嫔妃、达官贵妇;但却有三条胡须,而胸脯又是初凸,如年华少女状,成为非男非女相。整体看,既有女性的善良与慈爱,又有男性的坚毅与果敢,而这恰恰与武周女皇帝武则天的心态相吻合。

它是这个时代的人佛一体,人佛共窟特点的最佳表示。

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隐藏着教化的历史,蕴含着神秘的深层哲理。但是,你若细致地考证,却会发现:尽管整体上看,所有窟洞构成了一个神秘的“佛国世界”,若逐洞分析,却表示出佛教及其教理教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变化,窥见出由情感社会而产生的人生哲学和不同时期人们心灵的影像。

(3)、建筑艺术

敦煌的洞窟里,我们既能观赏到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人字披窟顶”和“阙形佛龛”,又能看到外来的印度式建筑,这是外来佛教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互相交融创造的一个极具特色的代表窟。

敦煌的建筑特色有:

人字披顶:它的建筑形式是仿照中国传统屋顶样式建造的。它是莫高窟也是国内保存最古老的实物木质斗拱,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翔实资料。

明窗:东壁门上方的明窗也是一个汉式建筑。这个明窗的位置,正好面对窟内中央的佛龛,从明窗射进来的光线也正好照到龛内主尊佛像的脸上和身上,无意中给这尊佛像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使这尊佛像显得更加慈悲、庄严,神圣而伟大。

平棋:在本洞窟后部的方形窟顶,绘满了平棋图案。

中心塔柱:洞窟的中心是一座方形塔柱,它连接窟顶和地面,支撑着来自窟 - 3 -

顶的巨大压力。

阙形龛:在佛教洞窟中,阙就象征着佛教的天宫。

五、参考文献:

《百年敦煌》--------------作者: 雒青之 出版时间: 2007-04-01

《剑华敦煌艺术考察纪》-----------作者: 俞剑华 著 出版时间:2009-3-1 《说敦煌艺术 》--------------作者: 王爱和 出版时间: 2009-10-1 - 4 -

更多相关推荐:
文化苦旅 莫高窟 读后感

因为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特别喜欢他的散文,清新豪迈,不冗长繁琐不矫情。所以,这次的作业内容我选择了品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莫高窟》。余秋雨说莫高窟是一个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敌方,一个活了千年…

《莫高窟》读后感

莫高窟是道士塔之后的一篇这一篇脱离了道士塔中的对莫高窟文化被破坏的惋惜和痛心那一句我好恨实在是震撼了我在这一篇里余秋雨撇下所有一心去欣赏这受伤的的莫高很喜欢其中有一段余秋雨论述了中国文化遗址与外国的不同他写了中...

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观后感

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观后感敦煌市西关小学三2班秦喆今年开学不久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莫高窟数展览中心我们终于可以看到这神奇的地方了我们跟导游进入莫高窟数字展览中心印入眼帘的是大厅经过工作人员的检查之后我们进入1号...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秋雨...

余秋雨的《莫高窟》答案

阅读余秋雨的莫高窟回答文后1418题20分莫高窟余秋雨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曾曾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

余秋雨《莫高窟》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莫高窟阅读练习及答案莫高窟余秋雨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曾曾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

余秋雨《莫高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20分莫高窟余秋雨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曾曾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

敦煌莫高窟读后感(2篇)